1、李陆大先生在"李陆大星"命名仪式上的致词

宁静给节目组送猪饲料  时间:2021-04-27  阅读:()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今天,在中国的首都北京,中国扶贫基金会隆重地为我举行"李陆大星"命名典礼并且有贵国国家、政府部门领导人和这么多嘉宾、朋友光临,与我共享这光荣与幸运的时刻,我感到非常地激动.
在此,我和我的夫人及家人对各位嘉宾和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中国是我的故乡,我在这片土地上出生、成长,这里是我的根之所在.
我虽然旅居海外多年,中国一直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当我在外创业略有所成时,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为故乡和故乡的父老乡亲奉献绵薄心力.
适逢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使我有幸能一了多年宿愿.
然而,我付出点滴却获得了涌泉,今天我在故乡被授予崇高的荣誉——以我的名字命名3609号小行星.
我深切地感受到故乡和故乡人民对我的厚爱,对我们海外游子的殷殷关切之情.
在此,我要衷心地感谢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感谢你们给予我的荣誉,将你们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609的小行星命名为"李陆大星".
你们为探索、揭示宇宙太空的奥秘而艰苦努力,使我们的祖先所开创的天文科学方面的辉煌业绩得以发扬光大,为国一际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你们对人类的进步与发展的贡献与日月星华共存于宇宙,闪烁着永恒的光芒.
我也非常惑谢中国扶贫基金会向紫金山天文台举荐我作为小行星命名候选人.
同时,我要向中国扶贫基金会表示我的敬意.
你们以无私、奉献的精神.
从事着扶贫济困的事业,为促进中国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也为中国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而辛勤工作.
你们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
小行星命名是一项崇高的荣誉,获此殊荣的多是流名千古、享誉世界的伟人和科学家.
今天,虽然"李陆大星"作为一个星体侧身其间,同享荣耀,但我自知不能及那些先辈伟人之万一,实不敢与之比肩.
因此,这项荣誉不仅仅是我个人所得,而且是我们数千万心系故土,为桑梓做出奉献的海外华人共同的荣誉,是世界上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荣誉.

在这里,我还要感谢我最敬爱的母亲.
我自幼历经母亲的谆谆教诲,深受老人家言行风范的熏陶,懂得了扶贫济困、广施爱心、造福他人和社会是做人立世之本,并毕生以此自律.
我所做盼微不足道,但我希望以自己的努力,为故乡的发展助一臂之力,为造就更多的栋梁之材,为即将走入新世纪的中国添一抹光彩.
我感谢故乡给予我的厚爱!
我衷心祝福中国富强昌盛!
谢谢!
2、清明雨景沈少君又下雨了.
这雨好清凉,好缠绵.
潮一般的伞花,流向那个人们常去的地方——那里有一位长眠的老人.
一束束鲜花,似这雨,潇潇洒洒;一缕缕思念,似这人流,长长绵绵.
来集美许多年了,年年看到这雨景——就象人们在用无声的语言讲述着"当年,有一位老人……"的美好故事,我总为之感动.
校园的石板路上,不带雨伞的我踯躅在飞飞扬扬的清明小雨中,仍沉浸在这动人的故事里……雨,还在下.
淅淅沥沥,似一首挽歌;滴滴答答,又是一支春曲.
3、李陆大校友荣获国际小行星命名1996年1月28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以下简称紫台)通知中国扶贫基金会:紫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609的小行星已获国际小行星中心批准,正式命名为"李陆大星".
李陆大先生,华裔新加坡人.
1923年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湖头镇.
曾就学于集美中学,194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政治系.
50年代初,受聘任教于集美财经学校.
50年代后期至今,在印尼、香港和新加坡从事木材加工、造纸、胶合板及水泥厂等产业经营,在台湾投资房地产业务.
现为香港和声公司董事长.

李陆大先生一向尊师重教,尊贤敬老,扶贫济困,为人仁慈宽厚.
当他辛苦创业,勉力经营而有所成就时,即以其所能回馈社会.
回馈故乡.
近十年来,共向我国国内无偿捐助了5000多万元港币,用于兴学办教、扶贫济困和赞助公益事业.

据福建省有关部门介绍,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李陆大先生曾多次捐资支持家乡的公益事业和卫生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其中包括:与其兄李尚大先生共出资3000余万港币(各出资50%),创办了包括慈山财经中专、慈山学校中学部、小学部、幼儿园的"慈山学园";独资创办了两所小学(包括教学办公大楼、教师宿舍、礼堂、操场及教具等),一所幼儿园;给其他中、小学建造了教学楼和教师宿舍楼.
为当地发展基础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目前有近万名青少年儿童在这些学校就学或已经毕业.
另外,他还投资约500万元人民币,兴建了两座全部是钢筋水泥结构的大桥,重新整修了李光第"宰相府"、安溪文庙等文物古迹,以及捐助当地医院建设等等.
在厦门,李先生为厦门中山医院捐资200万元人民币添置医疗仪器设备,为厦门双十中学捐助60万元人民币用于办学.

1994年,当得知中国内地还有8000万人口尚未解决温饱,处于贫困状态时,李陆大先生慷慨解囊,向中国扶贫基金会一次性捐款100万美元,用于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
1995年,李先生又捐资1000万元人民币在福建湖头建设"振羽医院",并计划在建好医院的基础上出资兴建一所中医药学校.

李陆大先生是企业家,也是一位慈善家.
他乐善好施,扶贫济困.
虽身居海外,但心系故土,造福桑梓,造福社会,数年矢志不渝,坚持不懈,贡献巨大.
为了弘扬我国天文科学的成就,为了贯彻执行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根据我国科学发展史实和当前经济、文化、教育各项事业的发展,对作出优异贡献的某些地区和个人举行了小行星命名活动.
有历史的,如"李时珍星"、"祖冲之星";也有当代的,如"深圳星"、"陈嘉庚星"、"吴健雄星"等等.
这样,就使该台对小行星的发现和研究不仅在人类认识宇宙方面具有深远的科学价值,同时也具有推动当前各项建设事业发展的社会意义,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紫台在从事天文科学事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国家的扶持、社会的关注,特别是有关地区人民群众的无私帮助.
因此,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公布后,紫台认为,在科技扶贫中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八千万贫苦老百姓而尽力,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推动社会各方面关心贫困地区,是一项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为此,紫台遂向中国扶贫基金会建议:由基金会推荐对我国扶贫事业作出优异贡献的地区或人员,作为紫台为小行星命名的候选人.
中国扶贫基金会非常感谢紫台提供的这一意义深远的支持.
按照小行星命名提名的国际规定,基金会于1994年8月向紫台郑重推荐了新加坡籍华裔企业家、慈善家李陆大先生,并获紫台小行星命名提名委员会的一致通过,由该委员会向国际小行星组织提交了命名报告.

小行星命名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事情,是一项很高的荣誉.
以个人名字为小行星命名,旨在纪念或表彰其人在某个方面的贡献,这个人的名字和业绩将与这颗星体一起长存宇宙.
与日月同辉.
天文科学,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业绩,对中国千百年来的科学进步、社会文明、经济发展都曾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紫台自50年代以来先后发现了得到国际上永久编号的新小行星99颗,并已经用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我国省、市、区地名以及现代名人的名字(包括向我国建设事业和小行星观测研究工作提供支持的海内外各界人士)命名了80多颗小行星,均被国际小行星中心所确认,成为这些天体的永久星名.

"李陆大星"的命名,既是宣传我国天文科学的成就,亦是向世人颂扬李陆大先生以兴科学教育为本,匡扶桑梓社稷为重,造福社会,荫及后代的高尚品德和精神境界,颂扬他扶贫济困、慷慨支援我国扶贫事业的拳拳爱心.

我们衷心希望,在璀灿的星空里有更多的"李陆大星"式的行星闪烁.
4、贺电尊敬的李陆大先生:欣悉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3609号小行星.
业经国际天文学会小行星委员会批准,将以先生的姓名命名,这是一项崇高的国际荣誉,是先生和先生一家的光荣,也是万千集美学子的骄傲,集美大学一万多名师生员工谨向先生和夫人吴圣君女士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集美大学是遵照陈嘉庚先生的遗愿建立的,从筹建到成立,得到国家和各级领导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关心与支持.
先生立身,行事,志存道义,尊师重教,乐育人才的精神,将成为我们学习和弘扬陈嘉庚精神无穷无尽的榜样力量!

"李陆大星"永游太空;先生精神,与日月同辉!
集美大学校务委员会暨集美大学基金会筹备会敬贺一九九六年四月十五日5、桑梓情深代代传章华本文记述惠安开成职业中专学校独资创办人王水九先生的事迹.
王水九先生是新加坡有名的建筑商,他事业成功不忘桑梓,捐巨资兴办教育事业.
他教育后代永记自己的根.
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爱乡兴学的遗愿,并发扬光大.
他的二儿子王汉章先生是集美大学王水九英语活动基金的捐助人.
编者1937年,惠安东岭埔殊村屿头山上.
这一天,20岁的王水九立在山顶上,背负蓝天,脚踩着故乡的黄土地,海风吹拂着他的头发,拨弄着他一身洗得发白的旧衣衫.
他个头不高,因为饥饿,更显得矮小瘦削.
他俯首望着山下埔殊村破败的村落,下意识地抓起一把泥土,紧紧地攥在手掌中,眼热鼻酸,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沉重地落在家乡亲切的土地上.
生活所迫,他要离乡背井,出洋闯天下去了.
临行,他爬上山顶,再看一眼故乡的山,故乡的水.
他向故乡的山水默誓;他日若有所成就,一定回乡报答父老乡亲,造福子孙后代.

王水九,字清秀.
父开成,母张弥,都是善良勤劳朴实的农民.
祖上是读书人,虽不算书香传家,但都懂得为仁仗义.
王水九自小聪明好学,家庭虽然清苦,父母还是送他上学.
他读了两年私塾,因家境实在困难,只得辍学,学做木工.
他"目头巧",木匠活一看便懂,"说破"便知.
20岁就成为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俨然鲁班公真传弟子.

30年代,闽南一带兵荒马乱,土匪横行,天灾肆虐,民不聊生.
惠安本是一个穷地方,怎奈天灾人祸,百姓生活更是惨苦非常,难以名状.
1935年,中国实行"保甲制度",大抓壮丁.
"抓丁"猛于虎.
家穷而又多男儿者,无不受其祸害.
王水九有三兄弟.
他居长,抓壮丁,首当其冲.
为了逃命,他只得出洋谋生.

王水九只身南渡到新加坡,他当过小贩,做过杂工.
后来,他终于找到木工活,有了用武之地.
他本来就有很高的木匠技艺,加上他的创业精神,勤奋自强的打拼劲头,卓著的信誉,远远近近,人们闻其名、推其艺、仰其人.
他开始承包工程.
他承建的工程独具风格,颇受业界推崇赞赏.
1947年,他独资创办王水九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旋即卓出群纶,成为新加坡一大建筑商,业务遍及东南亚、美国等地.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业务的拓展,他又投资房地产开发、建筑机械、木器等业;先后又开办了王水九实业、标美工程、施臂机械、富美工程、楠章木器等有限公司,并任各公司董事主席或董事长.

王水九事业成功了.
多少年来,他心怀故园,情萦家乡;多少年来,他都盼望着有机会回报乡亲,造福桑梓,实现他的夙愿.
1971年,那是王水九离家南渡的第三十四个年头,他第一次回乡探亲.
那时正当中国文革十年内乱的岁月.
当他跨过五里桥,进入惠安地界时,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热泪象断珠似地顺着脸颊滴流下来.
他来到故乡的屿头山下,人生易老天难老,他少小离家,如今年近花甲,老大方回.
他要尽自己的绵力,帮助改变故乡的落后面貌.
他想办一所小学.
可是在那疯狂的岁月,旧学校尚且要关门停办,哪还能创办什么新学校他满怀希望而来,失望而归.

1983年,王水九又来到屿头山下,他要在这片黄土地上办一所中学.
县里的领导人建议他办一所建筑职业学校,理由是建筑职业学校比一般的中学更急需,王水九马上同意县领导人的意见.
他是建筑业的行家里手,他深知,惠安素为建筑之乡,能工巧匠济济.
但现代建筑不同于传统建筑,单靠传统的师徒相传培养下一代,是远远不够的,要培养造就一支有竞争力的建筑队伍,永葆惠安建筑之乡的美誉,非有专门的建筑学校不可.
不办中学,改办职业学校,要增加巨额的投资和经费,但王水九不以金钱为念,急故乡之所争,决定办建筑职业学校.

惠安县政府、福建省政府赞赏并支持王水九的办学计划,在屿头山对面的坡地上.
划出地皮作为校址.
王水九站在屿头山下,用手杖指着这片热土,夙愿终成现实.
他激动不已.
王水九办事务实、高效.
这一年年底就完成征地等前期准备工作.
1984年元旦.
学校奠基.
仅用一年多的时间,便完成了校舍的建设.
昔日荒山坡地,如今已变成了生机盎然的校园.
校园里,花木扶疏、绿草如茵,高楼耸立、设施齐备.
1985年秋,学校开始招生,这是泉州市第一所建筑专业学校.
学校以王水九之父的大号命名,全称是惠安开成职业中专学校.

学校办起来了,王水九对学校十分关心.
他每次回乡省亲必到学校和师生见面、谈心,勉励师生奋发图强,办好学校.
他耐心倾听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美化校园、提高教职工的待遇.

1991年,王水九和其相濡以沫的爱妻陈玉莲迎来结发50载的金婚纪念.
他们没有铺张糜费搞庆典,而是把钱花存一项更有意义的大事上——为开成职校兴建一座大型的综合性礼堂,取名"金禧堂".
这大礼堂既是王水九伉俪和美爱情的永久性纪念,又可使青年学子受其惠而追思向往.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完善,开成职校已成为一所花园式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职业学校.
十多年来已为社会培养了1700多名建筑业的中等职专毕业生.
而王水九投入这所学校的资金已超过人民币1500万元.

王水九不忘乡情,不忘自己的"源"不忘自己的"根".
他的夫人陈玉莲深明大义.
一向支持丈夫爱乡兴学的善举,并参与出谋划策.
为了帮助解决埔殊小学校舍不足的问题,她和王水九商量后.
捐资35万元,为该校建教学楼一座;为帮助贫寒生入学,她设立"陈玉莲教育信托基金".

王水九对子女不断进行中华文化、乡土意识的教育,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己从何出,不忘故土.
80年代以后,王水九每年都携家人回乡寻根谒祖.
在他的熏陶濡染下.
他的后代个个都有很强的家乡观念,他们的心目中都有屿头山下那片黄土地.
随着年事渐高,王水九把自己的事业交给儿子汉楠和汉章经营,同时也把办学事委托两个儿子,让他们继承父志,代代相传.
他的两个儿子对故乡故土都一往情深.
他们为人慷慨豪爽,办事认真,大有乃父之风.
他们遵承父嘱,为开成职校倾注心力.

为表彰王水九爱乡兴学的精神,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他捐资办学金质奖章和"乐育英才"的奖匾.
1994年8月,王水九因病入院治疗.
临终前一周.
他自觉生日无多,便把儿子唤到病塌前,再三叮嘱:一定要把捐资办学的事业继承下去,多为家乡作贡献.
1994年8月8日,王水九溘然辞世.
噩耗传来,故乡埔殊,特别是埔殊小学、开成职校一片悲恸.
为了纪念这位爱乡兴学的老人,在开成职校校园内,也就是1937年王水九出洋前许愿默誓的地方,树起了王水九铜象.
当年,为了生计,他挥泪离开这片故土;后来,他发达了,多少次,他回到这片黄土地,策划筹措,兴黉舍,建学园,报答父老乡亲,泽披后代;如今,他把事业交给了他的后代和东岭的新一代,他不走了,他要在这片土地上永久地留下来,和屿头山共存同在.

每一天,开成的莘莘学子们从他身边走过,都向他致以崇敬的注目礼.
他的子女,效法乃父的教方,经常带着各自的后辈回乡认祖访亲.
他们来到他的身旁,瞻仰他,亲近他.
他不走了,他们会常来看他的,一代传一代,不会断的.

桑梓情深,代代相传.
6、潇洒游商海儒雅着华章——李远荣印象记(上)汪义生翻阅报刊杂志时,常看到李远荣的文章.
听朋友说,此君可不是个普通的耍笔杆子的角色,其父曾是南洋巨富陈嘉庚、李光前的得力助手,他本人如今在香港经营几家公司.
去年赴香港,在作联聚会上见到他时一愣:这就是李远荣吗在与你交谈时常常发出朗朗笑声,坦诚率直得象个学生似的.
他取出一本精心收集的名家墨宝手册给我欣赏.
那份珍爱的神情,就象珠宝商在向人炫耀一颗价值连城的钻石,怎么看都不象个老板.

后来,我们一同参加作联组织的赴大屿山游览.
一路上听他叙谈,我感觉,他是个处世很洒脱的人,但对有些事却非常执着.
他对生活充满热情,怀着一份责任感.
处世为人却抱着淡泊的平常心.
他对自己的生意,好象不大上心.
却热衷于舞文弄墨,更叫人不可思议的是,他写的文章中有很多是属于史料钩沉式的学术研究文章(他因而获得了郁达夫研究专家的称号).
在商而不言商,却去写那些费时费力、劳心劳神的劳什子,这不是犯傻吗若不是亲眼所见,我不会相信,在花花世界的香港,竟然有这样的亦商亦文的两栖人.

"小富即安"在驶往大屿山的渡船上,我听李远荣谈他闯荡香港的经历,语气淡淡的,好象说的是别人的事,脸上的神情是那样的朴实忠厚,如果脱下身上的洋装,就象刚刚从闽南山区走出来似的.
70年代初,定居香港的母亲写信给他,希望他来香港闯荡一番.
1973年,他踏过罗湖桥,身上只揣了30元人民币.
听说香港物价贵.
他不敢带上妻子儿女同行.
抵港后,他与母亲、弟弟挤在一间窄小的陋室里度日,为的是节省开支.
夜晚睡的是吱吱作响的子母床.
一家人在社会底层挣扎,母亲和弟弟在工厂打工.
李远荣的内地大学文凭不被承认,奔波了两个月没找到工作,真把他给急坏了.
后来,总算在育华中学谋到一个教职,月薪仅区区700元.
1977年,妻子带着儿女一同移居香港.
牵远荣简直无暇细细品尝亲人团聚的甜蜜,他的肩头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生活的重荷.
他象只陀螺似地,成天连轴转.
除了打育华中学那份工外,晚上他还到汉华中学夜校兼职,又利用间隙时间在一家洋行任会计员.
李远荣读的是中文专业,真难为他了.
李远荣思忖:打工收入毕竟有限,纯粹是在拼体力,是不是做点生意碰碰运气.
没干过,不懂门道.
就学呗,哪个人自打娘胎里出来就会做生意的.
于是,他开始"下海"了.
不干则已,要干一件事,就钻下去,弄通它,这是李远荣的脾气.
他废寝忘食地补习地产、股票、贸易方面的知识.
后来.
在地产方面的运作,使他"脱贫致富",一举走上"小康"之路.

港人称做地产买卖为"炒楼花".
一般的楼寓先交10%首期,就可得到产权证,入市炒作,这就给资金不足的人参与地产生意提供了机会.
当然,是赢是赔,就要看你的智力、眼力、魄力和运气了.
李远荣几番炒作,便大有斩获,赢得的利润就用来买了薄扶林花园一个800多尺的单位.
李远荣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全家人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居所.
那是个闹中取静的高级住宅区,环境优雅,四周山青水秀,从宽敞的居室窗户望出去,碧蓝的南中国海一览无余.
这个单位按现在香港楼盘市价,值到好几百万港元.

李远荣绝对是个经商奇才,牛刀小试,便赢得盆满罐满.
奇怪的是,他刚刚开始发.
就好象有些止步不前了.
温饱问题解决了,消除了生存危机感,在这个繁华大都会稳稳地站住脚跟之后,李远荣好象对赚钱不太感兴趣了.
我联想起内地报刊上批评一些开放地区先富起来的人"小富即安",说他们脱贫后便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甚至成天不务正业,沉湎于吃喝嫖赌.

李远荣看上去也有"小富即安"的症状,不过他并没闲着.
而是不再把大量精力用在挖空心思赚钱上面.
近十年来.
李远荣发表了200多万字的各类文章.
我想,如果他把花费在写文章的时间、精力(还包括必要的采访、考证、研究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做生意,弄个千万富翁当当恐怕并不是什么难事.
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偏要当"蛀书虫",爬格子,干赔本的文学,这在很多香港人看来,肯定是匪夷所思的.

"不识时务"李远荣有许多海外亲戚,其中不乏腰缠万贯的富豪.
香港得天独厚的投资环境,吸引他们踊跃前来投资,李远荣自然是他们最理想的代理人了.
李远荣以入股方式参与经营,成了这些公司的老板.
他心不在焉地对我说了几家这样的公司,我也没记住,只记住了一家晨风进出口有限公司,因为听李远荣介绍那家公司时,我觉得它的经营方针与众不同,甚至有违"在商言商"的常规.

李远荣的亲戚林荫华,是中国机械在新加坡的总代理,考虑到香港毗邻中国大陆,决定晨风公司和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福建分公司合作,成立闽风有限公司.
李远荣主持的香港晨风公司在和福建方面合作成立闽风公司后不久,大量水货冲击香港市场,闽风公司一度陷入困境.
有人来开导享远荣:"你呀.
太呆板了,没看人家吗,靠请客送红包就打开销路了,这年头时兴这个.
"李远荣硬是不肯放弃"过时"的经营方式.
后台老板林荫华也同样"不识时务".
他对李远荣说:"我们办公司,不是没饭吃来混口饭吃.
也不是为牟取暴利,我们的宗旨是互惠互利,为家乡发展,为国家建设作贡献.
请客送红包是一种不法的行贿.
要靠这么干才能把营业额搞上去的话,还不如关门大吉.
"基于这样的办公司宗旨,闽风公司在经营活动中非但不吝啬,相反表现得十分慷慨,经常向国内客户赠送当今世界上先进的仪器、设备,但他们把握住一个原则:不向经办人员个人送哪怕是一分钱.
诚实、廉洁的经营方式,使闽风公司失去许多发财的机会.
但也使它在正派厂商中树立起了信誉.
在他们心目中,闽风公司是"不搞歪门邪道,走正路"的信得过公司.
恪守诚信经营作风的林荫华先生,在同行中口碑极好,曾荣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

李远荣对我说:"时下常听人说.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这话听起来饶有风趣,似无可指摘.
但我以为,应当弄明白这钱财的来源有正邪之分,用自己的汗水换来的当然无可非议,问题是某些人靠走歪门邪道.
依仗手中握有的权力,不择手段,大发横财,象这种取之无道的不义财,难道没有也是'万万不能的'吗依我看,有了才是'万万不能的',你说呢"我连连点头.
(未完待续)7、身处逆境,百折不挠——罗明早年生活片断(二)南洋募捐,宣传抗日救亡1939年寒假,方方要我去梅县(当时南委机关迁移梅县),并在县城茶馆会见我.
他问我:"杨德昭校长要你去南洋为学校募款,为何你不同意去"我说,国难当头怎么可以出去.
方方说,据中央分析,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
侯中是培养干部的好地方,现在学校经费困难,师生都吃稀粥过日,不出去募捐不行.
又说,去南洋募捐,可顺便宣传八路军英勇抗日的事迹,并筹募抗日将士慰劳金.
他告诉我,《槟城日报》的编辑方君壮是进步人士,他也可助我一臂之力,筹募到慰劳金可直接汇到香港廖承志收转.
我听从他的意见,于1940年端阳节前夕前往南洋,校长职务由丘晋畴先生代理.
到香港后,先见杨德昭校长,告诉他侯中近况和我离校前的人事安排.
记得我是端阳节登舟去新加坡的.
在我出国之前不久,侯中的杨明德老师在《星洲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宣传侯中和我个人的文章,这也有利于我们进行筹款.

我在新加坡请茶阳馆出面召集大埔同乡开会.
会上,我作了演讲,说明我南行的目的,报告了抗日形势与八路军的英勇抗日事迹.
会后,由林师万先生请客(在港时杨德昭先生告诉我已聘林师万先生为侯中副董事长).
杨国华先生又宴请我和新加坡的大埔同乡中的头面人物.
随后由热心人士出面募捐,林师万先生捐叻币1万元,福建的胡文虎先生也捐1万元,刘登鼎、杨国华先生各捐5000元,捐款的局面一下就打开了.

后来我到了槟城,见了方君壮先生(方方先有信给他,告之我将去会见他),我们交换了情况和意见,说定槟城为八路军筹募慰劳金的事由方君壮先生负全责.
后来"皖南事变"发生,在吉隆坡的殷富侨胞中,有许多人害怕了,这给我们募慰问金增加很大困难.
但爱国华侨工人还是卖力,仍募集不少.
募给侯中的经费集中到林师万先生处,交水客分批带回侯中.

茶阳会馆馆长罗汉良先生,是一位极爱国的侨领,他曾向我表示:要以他的一半家资汇去延安.
由于局势的逆转,待我去了婆罗洲古晋、美厘等地回到新加坡时,他显得很害怕.
一天,汉良先生对我说要我帮助他,我不解他是什么意思.
他说,若日寇占领新加坡,他就无生活出路了.
他建议开办一间书店,把"新的书店"店员罗善斋父子请来主持店务,资金由他想办法.
我去"新的书店"请求罗善斋父子出来,经过一个星期的筹备,书店就在新加坡大坡开张了,店名叫"大东书局".

1941年秋,我离开南洋回香港.
我有个宗旨,募款自己不带(当时蒋币不断贬值,早晚市价相差很大,带款人是有利可图的),一分一文或托水客带,或由银行汇至香港.
同乡、亲人要托我带款回家乡,我也一概拒绝.
南洋有送红包的规矩,有人送礼物或红包给我,我一概谢绝.
如罗汉良先生在临别时送我200元红包,我谢绝说,我是公事来南洋,路费可以回去报销,不能受礼.
他最后收回去了.
谁知后来他把200元作为我的股金入到"大东书局"去了,事过很久我才知道.
此外,肖星曹先生送一只手表给我,我拒受无效,便带回交给他在侯中读书的儿子肖加隆.
只有杨曾荣先生送一支钢笔给我,笔杆刻上了我的名字,我才收下了.
这样我不但身轻脚快,来往自如,也取得了大家的信任.

到香港后,我即去见连贯,当时杨培新(佩沁,单名杨槐)在座.
连贯提到罗清桢先生在江西战地服务团受监视一事.
培新说他有位亲戚想在港开照相店,可请清桢先生来港合作开照相店,可以用他之长画油画卖钱.
这时,新加坡华侨范微风先生(茶阳励志社负责人)回大埔探亲后到香港,告诉我一个重要情报,说他曾参观过百侯中学,事后大埔县公安局找他谈话,说我以侯中为中心推行"赤化"教育,为此,范先生劝我不要回侯中去,倒回南洋教书.
我听后,也考虑回不回去.
于是写信给谢小梅,叫她设法找到方方,请示意见.
方方命小梅复电"即回",我才立即回到大埔.

1941年秋我回到侯中时,全校师生来到十里外的曲滩迎接我,场面热烈,十分感人.
我在外募捐时,曾写信回校,说经费问题已经解决了,等上洋宫教工宿舍和扩建的教室落成后即可办高中.
我回到学校一看,高中班已经上了半年课了,可是高中师资成了突出的问题.
我为此十分着急,马不停蹄地去乐昌县坪石(战时新迁的)中山大学聘请老师,竭尽全力,最后我们如愿以偿.
这对以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重大作用.
确实,办好学校的首要条件在于师资.
(未完侍续)8、艰难的征途,超人的拼搏——郑春霖校友的书艺道路正文郑春霖,字甘雨,号莲花山人,今年67岁,福建长泰县人.
现为福建逸仙艺苑会员、厦门同安逸仙艺苑会员、三明市老年书画协会会员、中国江都书画院特聘书画师、中国武夷书画社特聘书画师、中国徐州大众书画社(加拿大世界书协中国分会)理事、台湾高雄《闽光》杂志社特邀撰述委员、三明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郑春霖先生自幼喜爱书法,然家居山村,拜师无门,惟靠读贴习字.
工作之余,主攻行草,博采众长.
1989年秋郑春霖先生退休后,不幸身患绝症,险些送命.
由于他乐观处世,奋力抗争,病中以习书法为精神武器,三闯危关,死里逃生.
于是,书法成为他生活之必须,成为他生命之源.
1990年初,郑春霖先生被纳为福建逸仙艺苑会员,得益于书法名家赵玉林、朱以撒等人指点,近年又得三明市书协副主席陈禹老师的悉心点拔,其艺术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近年来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和省市级展出,曾获全国大展特等奖,入选赴加拿大参加"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书画大展",亦入选"中日破体书法国际展",并被收入《中国老年书画家大辞典》,先后有十多幅作品在大陆和台湾的报刊登载,近百幅作品被日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港澳台地区的朋友和社会名流所收藏,得到美国医学博士雷久南、新加坡中医学院院长蔡玉泉、企业家陈福成、上海白血病专家孙起元、台湾高雄《闽光》杂志社社长宋子岑、台北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等人的来信鼓励和赞扬.
96岁的陈立夫先生特赠一幅亲手所书的墨宝予以嘉勉.

正由于郑春霖的书艺道路具有传奇般的色彩,因而获得了社会各方的同情和支持,书作多次在电视节目中与广大电视观众见面,其作品曾被用于拍摄《蜡烛,刚刚点燃》电视剧.
福建卫视东南电视台.
于1994年5月25日新闻节目中播出了郑吞霖先生一幅《精神支柱不倒塌,世上决无绝症人》的行草书法作品.

正因为郑春霖先生的艺术道路和书法成就是在与死神的搏斗中取得的,所以不论从精神上,还是从艺术上来评价,都是难能可贵的.
9、悲吾师之坎坷,歌吾师之诚毅——吴玉液校长半年祭编者按:本文作者原系集美中学初中67组、高中32组学生,现为北方工业大学语言文学系教授.
已年逾花甲的李锦秀教授对其恩师吴玉液校长之情,甚为真挚感人.
尊师爱生是集美学校的优良传统,是校主陈嘉庚先生亲自为集美学校制定的"诚毅"校训的重要内涵.
在改革开放年代,继续保持集美学校这一传统,并使之发扬光大,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编发此文的目的,愿此文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在我漫漫长长几近六十年的人生变迁中,受其教或识其人的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可谓多矣众矣,然只有吴玉液先生,我中学时代的校长,最使我终身倾心敬仰.
又因其一生坎坷,未能充分施展其才学和抱负为祖国、为陈嘉庚校主和集美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而变得感情脆弱,更令我不胜感慨系之.

去年八月初,集美学校北京校友会负责人之一陈俊仰先生来电话告知吴校长在沪遽尔离世的噩耗,我为之惊愕,不愿信为事实.
电话挂断后,我为之欷歔不已,继而终日寡言少语,心绪茫然,深感人生的短暂无常与祸福难测.

1948年春季,集美初中与高中分开,吴玉液先生莅任初中部校长时年仅27岁,主掌着初中部包括负责众多教师、数百学生的住宿餐饮等事务在内的教育行政管理大任,这可不是轻而易举的工作.
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校董事会是知人善任的.
吴校长善于团结全校教职员工,把整个初中的教学工作与课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使我们这些当时还是少不更事的初中学生竟都情不自禁地萌生了自豪感和幸福感.

那时,除星期日,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全体学生都必须黎明即起,齐集大操场,既早操又朝会.
吴校长及其他老师总是先我们而到.
他给我们的印象总是衣着极其合身而整洁,常常是西装笔挺,精神焕发,风度翩翩.
他在朝会上的训话(今称"讲话")总是亲切和蔼,虽有严肃之情,却无训斥之音,内容总是贯穿"诚毅"校训"诚以待人,毅以处事"的精神.
我迄今仍坚持黎明即起,重视运动,保护健康,注意衣冠整洁,珍惜时间,终身"诚以待人,毅以处事",不见风使舵,不落井下石,不浮夸邀宠,无悔于挨整受挫而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襟怀与心志,这一切,都受惠于集美母校的教育以及吴玉液校长的身教言教.

那时,我们的体育运动、文艺表演、童子军野营等种种课外活动,都极其丰富多采.
吴校长把每学期的全部课外活动内容列入计划日程表,逐一如期开展.
几乎每一项活动都充满平等竞争的精神,都给优胜者奖旗或奖牌.
整个初中部每学期学业平均成绩最高的前三名也授予奖牌.
当时各种奖牌的精美图案的设计者是仙逝不久、被誉为"福建鹰王"的福建名画家王仲谋先生.
他的人生历程十有八九怕也梦魇连绵.
我们67组同学的导师是式亮先生,他坎坷多蹇,如今也终于成为福建名数学家.
当时我们班赢得的奖旗、奖牌最多,照毕业照时,画面上几乎人人手持奖旗或奖牌,个个意气风发,我们为班集体与初中部感到骄傲,从内心热爱吴玉液校长.

1949年4月30日和5月1日,初中部还在校内主办了两场音乐会,其中有贺绿汀的《垦春泥》、陆华柏的《八百孤军》、法国作曲家布瓦尔迪约的《春夜》、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等中外名曲的合唱、独唱,还有小提琴、钢琴、二胡独奏,室内乐合奏等节目.
5月12日又与厦门双十中学在厦门小走马路联合举办音乐会.
主要的组织工作由陈惠群先生负责.
顺笔一提,陈惠群老师是福建音专的高才生,专攻大提琴,拉得一手好二胡,也精通作曲.
深深令我伤感与遗憾的是,这颗热爱音乐本可发出熠熠光彩的乐星,迄今我还不能确切知道他是否仍在人世.
尽管音乐会排练的具体工作由陈惠群先生负责,吴校长还是事必躬亲地参与组织复杂的演出准备工作.
凡略有行政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要成功举办一场音乐会,要付出多大的心血与劳动啊!

那时,吴校长的多才多艺至少是名闻厦门、集美与同安.
据说,他学生时代体育技艺极佳,玩起篮球、排球来可谓龙腾虎跃.
他还多次导演过戏剧,如1948年曾导演《少奶奶的扇子》,1949年11月11日,高中部黄宗翔校长在国民党飞机轰炸中不幸身亡,便由吴校长承担集美中学高、初中的全部教育行政大任.
在百忙之中,他还执导赖少其的戏剧《庄严与丑恶》.
他不仅口才出众,言词雄辩,而且还是令人倾倒的男低音.
音乐会上他独唱《伏尔加船夫曲》,获得满堂喝彩,"再来一个"的喊声不绝于耳.
他也喜欢文学,各种体裁的文章、旧诗、新诗都写得很有水平.
他朗诵诗时音色优美,令人陶醉.
他的书法也颇有功力,我很喜爱他书法中阳刚阴柔完美结合之美.
他还擅长摄影,我们的许多课外活动,常被他摄进镜头,使瞬间永逝的人生场景固定在胶片的画面之中,我至今仍珍藏多张他的摄影作品.
50年代以后,他逐渐贫困化,玩不起摄影,令人窒息的政治气氛已不容许他玩照相机了,他的照相机也不知去向.
1988年元月,我到厦门开会时拜访了他,他那时已又有了一架照相机,是他的老同学感念他几十年的摄影爱好而从台湾寄赠给他的,他兴高采烈地拿着这一架照相机,东照一张,西摄一景,并利用其自动装置和我合影留念.
我为他欢欣,为他有这样一位知心的好同学而深感慰籍,同时我又情不自禁地感到心酸,酸得如此苦涩,我的内心在流泪.
如今,每当回忆起他给我拍照时的快乐神采,我总会几分欢欣,又几分苦涩;几分惆怅,又几分悲伤.
总想长哭当歌,长歌当哭.

在1948——1949年,吴校长任职集美初中之际,全国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反三征(征兵、征粮、征税)的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厦门、集美也学运频仍.
那时,我是个曾在海外濡染于《南侨日报》、《华商报》时事论评的左倾学生,向往祖国的自由民主事业,而且,经过没有任何组织或师长干预的选举当上了学生自治会主席.
在学运中有人暗示我:"要提防校长,校长监视着你们!
"作为学生领袖,我对人对事又常直言不讳,带有华侨的"huanagong"(闽南方言,意为"番仔戆")性格,但我却从来没有受过任何有关在运动中要行为收敛检点一些的警示,更谈不上警告和威胁.
吴校长曾代过我们的"公民"课,我清楚地记得,他没有进行过与国民党党国理论有关的说教.
我迄今只有他一贯给我的这样的印象:对自己所有的学生都很亲切和蔼,关怀备至,对学生自治会爱国的进步行动都乐观其成.
解放军兵临集美、厦门前夕,在集美校董会陈村牧先生的领导下,他积极参与保护校产的这具有重要意义的繁重工作.
我永远不会忘记陈村牧先生、吴玉液校长以及其他教师为我们的生命安全所做的许多工作,并终身视为恩典.

吴玉液先生在接任高、初中部合并的集美中学校长职务之际,集美学校百废待兴.
各种各样繁重复杂的工作,他都全力投身其问.
那时候,他方迈进而立之年,以他的行政才干与多才多艺,以及"诚以待人、毅以处事"的品格素质,在自由民主有望的新中国,完全有机会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充分施展才干,取得更加辉煌的业绩,以实现他崇高的报国之志.
可是,一颗正待冉冉升起的星,却在50年代以后的种种政治运动中,渐渐黯淡了其耀眼的光芒.
他先是失掉了校长职务,随之被调到厦门一中,又调到厦门英华中学(即后来的厦门二中)任语文教员.
他虽陷于横遭贬黜的困境,却随遇而安,而且仍兢兢业业,勤勉认真地备好课,逐字逐句地耐心修改学生那往往令人心烦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崇高情操与读写能力,并且深获同事与学生的敬重.

1970年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一个与世无争,只做春蚕吐丝的教师却运交华盖,祸从天降,竟被无辜逮捕而锒铛入狱,坐牢直到1975年12月才被宣布所谓"教育释放".
出狱后,他又被安排去接受另一种劳改——挖筑防空洞.
有一次防空洞拱顶塌方,他命大,躲闪及时而幸免灭顶之灾.
至于劳动时不给水喝,发高烧也不准假,那时算得了什么!
这段劳改之后,他又被宣告"无罪释放".
如此这般,他白白失掉自由整整6年6个月.
我离开集美中学以后,一直没有与他通信,直到1976年,我偶然得知他的讯息,便怀着极度同情、感慨、愤懑的心情,不顾一切地给他写了信.
以后知道他虽患肺病而不碍走动,虽曾妻离子散却家室未破,我为之深感庆幸.
我钦佩他的夫人李大中女士.
我为她的茹苦含辛、忍辱蒙羞带着三个幼女,在闽西贫困山区,度过了人生最危难的历程,终于平安走出险境而欢欣不已.
尽管他家的三个教养良好、聪慧好学的孩子因受时代和他的牵累,永远失去了人生最宝贵的年华——没有上好高中,甚至没上好初中,更谈不上进入高等学府.
我还是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而虔诚祝福吴校长和他的一家,雨过天青柳暗花明,愿他们好好地生活.
以"莫须有"的罪名令人身陷囹圄的时代应该永远结束了!

吴校长获得自由之后,是否一度变成无业游民,或者提早退休,我未细问,因而不太清楚.
我只知道他并不从此无所事事.
我清楚地知道他一直关心集美母校的一切,无私奉献,义务地为集美母校埋头苦干,尽心尽力做好自己所能做到的一切工作.
对他而言,努力工作已谈不上"志在千里了",只是一种无怨无悔、力争朝夕、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是"诚以待人,毅以处事"的集美学校校训的具体体现.
他把自己对祖国教育事业的爱,对陈嘉庚的爱,对自己的老师——陈村牧董事长的爱,全部倾注于与集美学校有关的各种工作中去.
集美校友总会的重新组建有他的身影;集美校刊《集美校友》的复刊以及其后的连贯出刊有他参与;集美学校七十周年大庆的各种组织与筹备的重大的以及琐碎的工作有他奔走;纪念陈村牧先生执教集美六十周年的种种庆典活动,包括出版《陈村牧先生执教集美学校六十周年记事(1931——1991)》并出纪念专集;《厦门教育大事记(1945——1949)》及所附的《集美学校解放前后纪实》等,都有他的心血和劳动.

吴玉液校长对集美学校暨校主的热爱是显而易见的.
陈村牧先生是他的耳提面命的老师,几十年来陈老先生十分器重他,他也极其敬重陈老先生.
从风雨飘摇的抗日战争年代,一直到"阶级斗争天天讲"的阴森岁月,他对自己的老师都是一往情深,关心老师胜于关心自己.
改革开放后,集美教育百废待兴,陈村牧先生虽已进入高龄,仍在为集美学校奔走,到厦门开会还要挤公共汽车.
吴玉液校长为此忧心如焚,食不甘味,在给我的信中,曾坦诚地表露出他这种焦灼的情感,令我再一次从他身上感受到集美学校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我手头有本福建农学院黄历同学会1990年10月打印出版的《黄历同学(第六期)》.
这一期他是主要责任编辑之一(另一人是郭正学先生).
他赠我此书时,我因教学工作繁忙未曾细读.
写此文时我认真浏览了一遍,尽管永安县黄历村时代的福建省立农学院与我无直接关系,我却读来热泪盈眶,更加激起了我对他的怀念.
从他写的《编后寄语》全文整整两版的文字,从整个天衣无缝的版面设计,显然可以看出他对福建省立农学院当年的院长、老师和同学,甚至学院的一草一木与周围自然环境,也如对陈村牧先生那样,那么一往情深,那么一片温馨,其情真如金,洁如玉,晶莹透明若水晶.
在他离开人间之后,我如何才能向他倾诉,从他主编的《黄历同学(第六期)》,我发现我仍能听见他生生不已的心脏跳动声呢!

吴玉夜校长对自己的师长、同学总是那么一往情深.
在他进入七十五岁高龄之际,又在轻度脑溢血后行动恢复灵便不久,风尘仆仆地于1995年7月赶往上海,向由美返国访问的福建农学院首任院长严家显的夫人王祖寿恩师问安,并和在沪校友聚会.
行前家人虽曾劝阻,他却估量自己的安全绝对没有问题,以高度珍惜此一人生难得盛会的心情说:"这一次一定要去,以后不去了.
"谁知苍天如此无情,酷暑引发的沉疴使他此行而一去不能复返,使我也感伤于"白云千载空悠悠".
他的夫人李大中女士在来信中说:"玉液走了近半年,而今不深想,我总认为他远游去了……他走得这么匆促,这么干脆,一句话也没有留下,怎不令人心痛哀伤!
"她还使用吴玉液校长生前带到上海去的,上面已字迹端庄地写好我的地址和姓名的信封,信里夹着吴玉液校长准备给我发信的几枚猪年纪念邮票.
抚今追昔,真是死者已矣,生者何堪吴玉液校长生前近几年最关心的是集美学校的未来和前景问题,随着厦门特区经济的发展与扩大,集美进入21世纪后将会是怎样的情景.
最令他忧心忡忡而坐立不安的问题不在于集美大学是否可能大展宏图,对此他是有信心的,而在于集美会不会变得店肆林立、广告满眼、车隆隆而人嚣嚣,原本美丽幽静、靠海接天、山明水秀而富于自然美的校园是否能至美至善地保存下去,又美仑美奂地全面开拓起来.
读了他充满激情而又言词"随心所欲,不逾矩"阐述上述问题的书信,谁都会担忧伟大校主创建的闽海之滨、天生丽质、书声琅琅的集美学校有朝一日变成为商贾云集、招徕顾客之声不绝于耳的喧嚣闹市.
吴玉液校长的殷忧当然无法"回狂澜于既倒",也可能是学人重教轻商的"迂腐之见".
我唯愿当政、当权者理解吴玉液先生的"知我者谓我心忧"的高山白云之志,我想,他在九泉之下,一定会为任何领导人对集美学校自然环境与教育氛围所做出的任何保护性的举措而深感欣慰的.

吴玉液先生与世长辞了,这意味着集美学校失去了一位好校长,好师长,好教师.
不,应该说是殒落了一颗星!
他是集美学校历史上最年轻有为、最多才多艺的校长;或许还可以说,他是那个时代生长在福建的诸多优秀儿女之中的一个出众人才.
他自己始料不及的50年代以后每况愈下的"命运",特别是70年代竟然身陷囹圄,使他在改革开放后不仅收入低微,而且成了"白丁"——无任何职称与官衔的教育界人士.
作为"白丁",他本人实际上做到了安之若素.
他周围认识他的所有人,都深深地同情他,依然如故地极其尊重他敬爱他,使他为之感到了某种宽慰.
然而,许多染有"官本位"色彩的规定,少不了不合理地限制了他的才能充分自由的发挥,少不了在正式场合深深刺伤他的自尊心.
我冒昧揣测,他这样的一个当年的才子,在和自己当年的同学、同事、朋友,甚至自己的学生、晚辈握手言欢时,见到其中有些人可能早已"青云直上",另有不少人成了大学校长、院长或成了教授、研究员,"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他的内心该会涌起几缕惆怅的涟漪吧.
每念及此,我内心就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想更多地为他分忧,想大声地抗议他所面对的这种"惨淡人生"!
当我听说集美大学党委书记王建立先生在京与集美校友座谈时,无意中谈起他曾登门拜访吴玉液先生,谦虚恭敬地征求关于集美大学办学的意见,我却有心地把他的话刻在心头,深深感到难以描绘的美好的欣慰.
据李大中师母说,对吴校长身后诸事,有关领导及单位都办得十分隆重、十分真诚,我获悉后在极感欣慰之余,还怀着衷诚的谢意,内心涌起为福建自豪的感情——福建毕竟是一个尊师重教之邦!
曾经把厦门中山公园人为地夷为平地的人绝对不是他们啊!
吴校长的遽尔撒手人寰带给我深沉的悲痛.
作为他的众多学生之一,尽管于70年代与80年代之交在偶然知道他曾经入狱受囚之后,才与他有较多的通信联系,只是由于我来自海外,有过曾经是学生自治会主席等特殊经历,这一切使我有可能更理解他,更同情他,愿为他发出衷心的赞美,为他而歌,为他而泣.
于是,我写出这篇祭文.
这篇祭文写得长了些,也许是太长了,但是短也好,长也好,他在天之灵会读到我这篇祭文吗去年,我曾考虑过应该及时为他写篇忆旧说今的文章,却一直因要说的话太多而无从动笔.
如今,文是写成了,人却不在了.
我最敬爱的一位校长,我此生的恩师,已经永不复返地到那无风无浪、无丑无恶、无争无斗的净土去了!
人生何其短促.
又何其难测啊!
然而,一息尚存,我会永远怀念祖国土地上这样一位好校长的,我会以他忧国忧民的崇高品格作为榜样,为21世纪中华民族的健康腾飞,为他和我们这一代人的美好理想而奋斗不已.

安息吧,吴先生!
安息吧,吴校长!
您的学生,擎心香几瓣,稽首南天,放声悲歌——悲者,吾师之坎坷一生;歌者,吾师之诚毅精神.
10、1994—1995年度集友陈嘉庚教育基金会突出贡献奖荣获者事迹简介詹士华:1995年10月,在集友陈嘉庚教育基金会全体理事会上,理事们在审阅了各院校推荐的突出贡献奖候选人材料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评选出本年度该奖项的五名荣获者.
集美大学师范学院音乐系青年女教师詹士华以全额票数当选为突出贡献奖荣获者.
这是在历届评选中罕见的.

詹士华老师,1986年毕于福建师大音乐系,分配在原集美师专音乐系从事教学工作至今.
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她不受社会上片面追求金钱的思潮影响.
安贫乐道扎扎实实地从事声乐教学工作,使学生不仅在学业上而且在为人处事等各方面深得教益.

在音乐系里.
声乐教师缺编较多,为支持同教研室的教师外出进修,她主动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
仅1994年,她每周就承担25课时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
她一贯认真严谨,因材施教,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经她指导的学生声乐演唱进步较快,其中有不少学生在国内各级声乐比赛中获奖.

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和业务水平,她到北京中央音乐学院进修,并师从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郭淑珍教授.
由于她勤学好问,刻苦认真,成绩显著,深得指导教师的赏识.
郭淑珍教授还亲自到集美学校为她续假,建议学校在詹士华老师的声乐才华正要"进发"的阶段,再多给一些学习机会,以便及时给予"催发".
为了进修学习,詹士华卖掉了当时还颇值钱的彩电,并推迟了生育时间.
学成返校后,詹士华老师在教学方面更上了一层楼,她本人在声乐上有了更深的造诣,也更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
她经常深入工厂、农村、部队演唱,积极争取机会参加各类艺术演出实践.
在多次声乐比赛中,她捧回几个大奖.
其中有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五洲杯青年专业歌手大赛"银屏奖、"中国经济特区青年歌手大赛"第一名、"全国歌王歌后专业歌手大赛"优秀奖.
同时,被评为厦门十佳歌手.

王艺磊王艺磊老师1991年在厦门大学获生物学硕士学位,现为集美大学水产学院讲师.
王艺磊老师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
她担任班主任的海水养殖91级的班级,班风正,学风好,许多同学都能积极向上.
其中4位考上研究生、7位通过六级英语,在水产学院名列前茅,是一个学习成绩优异、团结友好、有朝气的集体,这是王艺磊老师的多年心血换来的.

王艺磊老师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及时把本学科的最新知识补充到教学中,并努力将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对水产事业的热情.
由她负责筹建的水产学院重点实验室——动物生理实验室,目前已完成一批重要仪器的购置与调试,并已在教学、科研中发挥重要作用.

除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和毕业班的班主任工作外,王艺磊老师还积极投入科研工作,由她主持的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虾、蟹精子及其在受精中的作用研究"提前完成了预定目标,已整理出两篇论文,并有两篇论文在首届农业生物技术海内外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及首届水产青年学术研讨会宣读交流.
她申请主持的1995—1996年度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虾、蟹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核的演化研究"又获批准,这也是今年水产学院申报的省基金项目中唯一获准的一个项目.
在进行科研的同时,她争分夺秒撰写论文.
1994—1995学年中,她在《动物学报》、《台湾海峡》、《热带海洋》等国家一、二级学术刊物上发表7篇论文(其中5篇是第一作者),一篇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一篇获福建省生理学会优秀论文奖.

现在,王艺磊老师正攻读博士学位,努力进行其学术上的新的攀登.
王裕厚王裕厚老师现为财经学院教务处副处长.
王裕厚老师作为教务处主要领导之一,在积极配合学校领导、协调各教学单位,及改造老专业和新专业设置中做了大量工作.
仅1993和1994两年中,财经学院就经审批设置了6个新专业.
形成学科门类较齐全的财经教育体系,在全国财经类专科学校中是少有的.
王裕厚老师面临教育体制改革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勇于探索,为学校教改出谋划策,并积极参与辅修专业的工作.
尤其1994年暑假100多位学生回校参加辅修专业学习,遇到许多具体问题,他经常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精心组织安排,使首届辅修班教学工作得以圆满完成.
他还与校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探索建立A、B、C、D四级学生滚动竞争机制,为学生提供平等竞争的学习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由他执笔完成的题为《我校试行与"并轨制"相适应的新举措》的书面材料,在全国财经专科学校第十届协作会上交流,得到与会者的充分肯定.
王裕厚老师有极强的敬业精神,长期以来对工作一贯勤勤恳恳,默默奉献,每天坚持教学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联系解决.
为保证学生考试的信度和质量,他做了大量考务组织工作,使该校考试工作多次受到省教委的表扬.

王裕厚老师还兼任书法课教学,他每次上课前都认真备课,对学生作业认真批改讲评.
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书法功底.
既培养了学生的书写能力,又寓思想、美学教育于教学过程,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
1995年,他所任班级在校内12个班书法质量测试中取得总分第一名.

胡训生胡训生老师现为集美中学副校长,校工会主席,兼任生物课教学,高级教师.
胡训生老师作为校领导分管后勤等项工作,他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思想,忠于职守,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工的生活福利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为落实市委市府为集美中学新建100套教师住宅的决定,他协同其它同志,在有关主管部门支持下,短时间内便完成了立项、资金筹措、建房手续、规划设计、落实施工等大量工作,确保了工程顺利进行,现第一期工程36套教工住宅已竣工并交付使用.
为确保工程的进展和质量,不论刮风下雨.
还是严寒酷暑,他都坚持深入工地检查督促,帮助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为此,他几乎放弃所有节假休息日.
也是在他的艰苦努力下,集美中学教工医疗费问题,终于得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并得以妥善解决.
在日常工作中,他重视加强对学校经费、财产、设备的管理,为中学争取达到二级学校积极创造条件.
1994年,中学校办企业创收达33万元,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师生福利提供了财力保证.
后勤工作是繁杂的事务性工作,甚至还包括校园文化建设等等.
1994年举办中学75周年校庆和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20周年活动,为接待1000多位校友和来宾,他协同筹委会精心组织安排,从食、宿、行到车辆调度、参观座谈等均亲自过问、落实,使校友充分感受到了母校的温暖.

胡训生老师主持工会工作以来,重视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工会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校工会成立了"诚毅服务公司",仅开办一年就创利近6万元.
校工会还为在校教工和离退休教工办了大量实事和服务工作,如协助泰国校友举办'94敬老节慰问活动,弘扬中华尊老敬贤美德,得到社会的广泛称赞.
他还十分关心青年教工的成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如子女入学入托等问题.

胡训生老师尽管行政工作十分繁忙,但他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承担生物课教学任务.
他所任课的班级在高考、会考和学科竞赛活动中均取得好成绩.
'94省会考全班平均成绩92.
6分,及格率100%,优秀率76.
5%,位居省市前列.
'95生物奥林匹克选拔赛,该班学生获厦门赛区一、二等奖各1名.
他撰写的《浅谈教学目标在复习课中的运用》论文获省级评比三等奖.

黄顺和黄顺和老师1960年毕业于上海体院,现为集美大学体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
黄顺和老师从教35年来,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任劳任怨,被称为"老黄牛".
黄顺和老师先后担任体院女篮、篮球专项班和全日制及函授篮球普修课的教学训练等工作,每项工作他都认真负责,钻研教材,充分备课,教学训练效果显著.
在与兄弟院校、地市少体校等代表队的友谊赛中,每每获胜;参加全国体院比赛,也取得一定成绩.
篮球普修课的学生,入学基础较差,但通过教学训练,普遍进步较快,每届学习成绩均为良好,并有部分学生入选院代表队.

黄顺和老师教学科研成果显著,在有关高校及省级刊物发表20余篇论文.
其中有3篇获省高校体协优秀论文奖,2篇选入论文集.
他所参加编写的《体育科研方法》一书已成为全国体院成人高教统编教材,并供全国体院函授班使用.
他还积极参与体院编写有关教学文件及撰写并修订系部、成人教育有关管理文件,使学院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并逐步走上正规化.

体院的成人教育是在学院支持下,由黄顺和老师积极筹办的.
他协同有关部门的同志,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从无到有,现已初具规模并颇见成效.
目前已与上海体院联合举办三届函授专科班,培养72名毕业生,学生巩固率及毕业论文答辩通过率均达100%.
1992年体院获得独办资格,为福建省举办了首届中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举办了两届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进修班,招收三届函授专科生共100多人,还举办了各种短期培训班等.

黄顺和老师为人正直,待人坦诚.
他曾荣获多种荣誉和表彰.
在成绩面前,他戒骄戒燥,以表彰为动力,更加忘我地投入工作.
(集友陈嘉庚教育基金会秘书处整理)11、在稳妥的同时加大改革步伐1995年12月25日晚,前来厦门参加国家教委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悦华酒店与集美大学领导座谈,听取校领导的工作汇报.
省委书记贾庆林、省长陈明义、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副主任周远清、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石兆彬,副省长王良传、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叶双瑜、省教委主任郭荣辉及市有关领导参加了座谈.
集美大学校长黄金陵首先汇报了集美大学成立一年多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对今后工作的几点思考,校党委书记王建立和各学院领导介绍了有关情况.
朱开轩在发言中说,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很重要,它既是经济体制转轨的需要,也是提高高等院校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办学效益的需要,是高等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的需要.
他还就集美大学关于今后工作的思路发表了意见.

李岚清在讲话中,肯定了集美大学成立一年多所做的工作.
他希望集美大学的改革步伐在稳妥的同时可以迈得更大一些.
"九五"计划提出的"两个转变"的要求,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必须加快高校的改革来适应"两个转变"的要求.
对高等教育的改革要有紧迫感.
尽管我国还是一个穷国,也要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但只靠这一条件解决不了问题.
我们必须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把教育办得更好一点.
当前,一方面教育经费比较紧张.
另一方面由于体制不合理又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我们必须通过改革,把现有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原有几所院校合并成立集美大学的重要目的也在于此.
他希望集美大学在省、市为主的领导下,进一步明确为省、市经济与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制定好改革规划,积极实施,达到预期目标.
他指出,"集美大学"这块牌子是很宝贵的,是来之不易的,希望大家同心协力把这所大学办好,为福建省、厦门市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贾庆林在讲话中要求有关部门认真落实李岚清副总理关于在稳妥的基础上加快改革步伐的要求,进一步办好集美大学,为福建省、厦门市的经济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12、集美大学成立成教学院梅子经福建省教委批准,集美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正式成立,归口管理全校成人教育工作.
成立成人教育学院,是集美大学发挥联合优势,积极服务于厦门特区、福建省、闽南金三角的社会经济,努力提高办学活力和效益的重大举措.
集美大学六个学院拥有50多个专业,学科体系较齐全,其职后教育有着极其广阔的前景,现有全日制脱产班、夜大学、函授等多种形式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专业13个,今年面向全省招收下列11个专业:海洋船舶驾驶、轮机管理、财务会计、企业管理工程、会计电算化、电子仪器与测量、国际航运管理、贸易经济、投资经济管理、对外经济贸易、体育教育.
招生数为380人.
学校将进一步扩大各学院的合作,预计明年还将增加七、八个专业.
归口管理全校的成教工作,益于发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办学特色,利于增强集美大学的凝聚力.
如考前强化辅导班.
以往均由各学院分头组织,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现已能统一组织,合并为一个班,并聘请了厦门教育学院和中学有丰富高中毕业班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辅导.
归口后,集美大学的成人高教专业门类较多,且有相当一部分为文理兼收专业,增加了考生选择专业的自由度.

集美地处金三角经济区的中心点,交通便利,信息传播便捷,又是办学历史悠久、环境幽雅的著名学村,在举国上下认真实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宏伟进程中,遵照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夙愿创办的集美大学,正努力朝着面向特区、面向海洋、面向海内外、面向21世纪,以培养现代化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主,具有开放性、国际化特色的,多层次、多功能、多学科、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的新型综合大学的办学目标开拓奋进,只要逐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相信其成人教育的前景也是无限光明的.

13、侨校针对外籍生特点组织汉语教学王易平过去,华人送子女回国学汉语的目的是不愿他们的子女数典忘祖而全盘西化.
而今,中国同国际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日益扩大,为掌握汉语的人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带来了契机.
有识之士看到了学习汉语的重要作用,他们纷纷送子女来中国学习,希望学成之后能进入当地主流社会,能在国际竞争中发挥其汉语优势.
由于来华学习的外籍生国籍、年龄、文化层次、家庭背景不同,尤其是华文教育在各国的发展情况各异,因此,他们的汉语基础存在着很大差异.
就我校本学期135名留学生而言,文化程度多数是高中、大学毕业生.
少数为初中生和硕士生.
又是来自不同的国家,有各种各样的差异.
印尼学生,居住国华文受限制,他们的父母只能想方设法地让他们学会几句中国话;来自菲律宾、泰国、老挝、缅甸的一些学生.
虽然幸运地在当地华文学校学了点汉语,但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和足够的课时量,学汉语如同记抽象符号一样困难;日本和韩国的学生95%是非华裔学生,华文教育在当地的普及程度较高,学生可通过各种途径学到汉语.
这些学生的文化层次较高,阅读、理解汉语的能力较强.
但他们的听说能力比起华裔学生就显得有些先天不足.

面对着这些错综复杂的教学对象,怎样根据其特点分班、选用教材、调整学习内容和组织参加国家汉语水平考试(HSK),是我校华文教学部几年来积极探索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值得欣慰的是,在国家汉办、国务院侨办和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我们已逐步摸索出一些适合于我校外籍生的教学管理方法,提高了我校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

l.
根据外籍生汉语水平分班教学新学期,新生入学.
简单的面试可以初步了解到学生的汉语水平.
不少外籍生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发展极不平衡.
有的能说几句简单的日常会话,写起自己的名字来却是缺胳膊断腿的.
有的能朗读初级教材里的小短文,听老师问.
你从哪个国家来"这种简单的句型却要侧着脑袋,皱起眉头,凝神片刻才恍然大悟.
为此,我们根据测试的情况将初级程度的90多名学生分为四个等级五个班,划分的标准是学生掌握的生词量和基本句型,最低班为零起点.
由于学生的起点和悟性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在因素还会发生变化,为了防止这种变化带来新的差距,我们组织初级班的任课老师下学生宿舍进行教学前调查,再将层次相同水平相近的学生组合在一起.
但这种学前的测试和调查还不能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
个别学生"吃不饱"和"跟不上"的矛盾就突出了.
为了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我们再一次进行调整,允许优秀的学生升级,跟不上的学生降级,这种灵活、实用的方法,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欢迎.

2.
选用适合于外籍生特点的速成教材目前,国内基础汉语教材主要是针对非华裔学生,而我校80%是华裔学生.
非华裔学生和华裔学生由于家庭背景、文化传统不周.
对汉语感受力也存在差异.
华裔学生对汉语的感受力更强些.
同是零起点的学生,非华裔学生学完几个月仍把"谢谢"说成"xièxiè",而华裔学生基本没有这些洋腔怪调.
在吸收汉文化方面,华裔学生就显得灵光些,这主要跟家庭传统文化熏陶有关.
说到佛教、中国茶、中药等中国文化,华裔学生的反映就比较快捷.
可见,华裔学生学习汉语的能力的确比非华裔学生强.
我们认识到这点后,着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采用我校张富强老师编写的一套适合于华裔学生特点的《速成汉语教材》,这套教材经过十年不断的试验和修改,得到国家汉办的审定和批准,今年再次在我校使用.
所谓"速成"是一种周课时多、教材量大、教学进度快的强化教学,学生通过半年的学习,基本能达到国内一般基础班汉语教学一年所达到的水平.

3.
不断调整教学内容.
以适应国际人才需要当今社会人才使用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导致了人才需求的竞争更趋激烈.
我们培养的汉语人才,要回国后参与当地的社会竞争,并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能否科学地选定学习内容,关系着学生今后的出路,当前国内不少中、高级汉语教材的内容还是采用文学教学的路子.
它在扩大学生词汇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有些内容过于陈旧,不能全面地反映我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的巨大变化.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们在中级班增设了《阅读》《读报刊看中国》《外贸口语》《应用文》《中文电脑》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和语言材料直接反映了社会的发展,符合学生需求,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一位印尼学生说,他父亲就是做进出口生意的,由于对中国的外贸政策和法规不太了解,生意上碰到了不少困难,为此,他非常努力学习这门功课.
他说:"我学这门功课,回国马上要用,所以我一点也不能马虎.
"可见,学生把学习汉语作为谋生的工具,我们安排教学内容时就不能忽视这一点.

与此同时,学校还开设了文化课作为汉语课的辅助课程.
如中国绘画、书法、中华武术、中国舞蹈、闽南方言等.
这些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扩大了学生知识面,加深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除此之外,我们还把语言实践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利用有利的汉语语言环境,培养学生运用汉语的实际交际能力.
如每月组织一次参观和旅游.
每学期组织一次汉语朗读或讲故事比赛,每逢节假日组织他们与中国学生联欢,表演节目、体育比赛,结合中国的传统节日举办中秋赏月、端午话龙舟、春节拜年等活动,为学生学习汉语创造条件.

4.
努力使我校汉语测试纳入HSK轨道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1992年9月,HSK正式升为国家级考试,是一种最权威性的汉语水平考试,它能够有效地鉴别考生的实际汉语水平.
为了使我校的考试和国家级的标准化考试相衔接,1993年和1994年,我校积极组织学生赴广州、上海考点参加考试.
1995年5月,正式向国家汉办申请承办HSK,经多方努力,汉办首次将我校作为福建省HSK准考试点.
为了让学生顺利地通过考试,我们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和《汉语水平考试大纲》,明确考试要求.
在复习阶段,我们采用了集中指导和分散复习相结合的办法,集中进行强化训l练以及教师分别答疑解难.
复习的最后一个阶段,举行了两次模拟考试,目的是让学生熟悉HSK的整个运作过程.
考试合格率为92%.
实践证明,只要针对外籍学生特点安排教学,就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14、厦门大学新学院简介白蓝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厦门大学在欢庆建校75周年之际,隆重举行了工商管理学院、海洋与环境学院、南洋研究院正式挂牌仪式.
工商管理学院,是由厦大原企业管理系、工商管理教育中心和现代管理研究所联合组成的.
下设三个本科专业: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理财学;二个研究生专业:企业管理和MBA.
企业管理系是厦大较早建立的一个系,后停办,1980年恢复招生,几经调整,至1985年分立企业管理系.
十年来已为社会输送本科生500多人,硕士生60多人,现在学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近500人.
工商管理教育中心成立于1986年,翌年起与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及圣玛丽大学等联合招收、培养MBA研究生.
五年中共培养100多名MBA人才,被誉为"中一加管理教育交流项目"联合培养MBA研究生的典范.
1991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工商管理中心成为我国首批招收和培养MBA研究生的院校之一,迄今共招收研究生217人.
现在校研究生178人.
现代管理研究所成立于1995年,已承担了多项科研课题,并为多家企业开展管理咨询顾问服务.

海洋与环境学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每年投资400万元)与厦大共建的学院.
由原厦大海洋学系、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亚热带海洋研究所和国家教委海洋生态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等四个单位组建而成;同时包括海洋浮游动物生态研究中心,水产养殖教学、科研与生产三结合基地.
在本科专业设置上,现有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海洋工程三个专业.
在研究生培养上,设有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和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环境海洋学三个博士点,另有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海洋物理学、环境海洋学等四个硕士点.

南洋研究院.
厦大南洋研究所是我国高校中最早成立的专门从事东南亚和华侨、华人研究机构,其学术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亦有较大的影响.
新成立的南洋研究院是以原南洋研究所为主体,校内其他系、所有关单位和个人加盟的方式组建而成的.
院本部设有东南亚政治经济、华侨华人、中外关系史等研究机构以及情报资料、《南洋问题研究》、《南洋问题资料译丛》编辑部、行政办公室等.
该院拟组建跨学科的东南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研究中心.

15、试论陈嘉庚的科学教育思想施若谷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侨领、实业家,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教育家.
海内外学者对陈嘉庚的教育思想已作了较多的研究,但对其科学思想的探讨,至今仍鲜为人所涉足.
本文试图从办教育振兴科学技术的角度对其科学思想作一初步发掘.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与教育事业有着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赖于教育,教育事业发达之日就是科学技术振兴之时.
本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科学技术开始振兴并跨入近代科学的大门,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真正办起了近代意义上的教育.

对本世纪初祖国国弱民贫、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激发了陈嘉庚强烈的爱国热情,同时"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在他的脑海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作为一位早年参加辛亥革命的实业家,又身处于得西方现代文明风气之先的新加坡,陈嘉庚方先进科技文化知识的薰陶.
在企盼祖国早日强盛的爱国思想驱动下,陈嘉庚认真地学习、吸收了先进的科学知识,使自己视野更加开阔,目光更加远大.
他将先进的西方列强与落后的中国之国民文化程度作了对比后,清醒地认识到西方国家之所以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关键在于民众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而这又取决于他们受教育的程度.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欧美先进各国,统计男女不识字者百分之六、七,日本为新进之邦,亦不满百分之二十,我国则占百分之九十余.
"面对这一国民素质的巨大反差,他感叹地说:"彼此相衡,奚啻霄壤,国民识字之程度如此,欲求免天演淘汰,其可得乎.
"①陈嘉庚还对中西海洋科学技术的开发利用方面作了细致的考察与比较,他说:"我国科学落后,近来对农业已有注意……至于海洋生物尚多不及,若外国则山海并重.
以我国海岸线之长,海产丰富,利源之大,不亚于诸富强国家.
"②有感于此,他发出了"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绌"的疾呼.

20世纪初,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物理学领域出现了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大成就.
虽然还不能说陈嘉庚已充分了解这些动态,但从他对科学的深刻认识,可以肯定他一直满腔热情地关心、注视着科学技术令人惊叹的进步.
他说:"何谓根本科学是也.
今日之世界.
科学全盛之世界也.
科学之发源,乃在专门大学,有专门大学之设置,则实业、教育、政治三者人才,乃能辈出.
"又说:"唯科学不讲,百业落后……此事首需科学人才","国家人才之宜培植也.
"③在陈嘉庚看来,科学技术将彻底改变世界的面貌,因此国家要富强,科学发达是根本.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植专门人才,从而振兴科学.
基于这种科学教育观,他立下了"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信念.

实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对此陈嘉庚也深有体会:"机器工业制造品,多是欧美先进国发明,除简单工业外,须由欧美雇聘有经验技师,方易有成就.
"④因此在分析橡胶营业失利的原因时,他认识到乃"乏化学师及实地经验者之指导",总结出"化学工业与经验技师为制造之命脉,得之则生,弗得则死"的经验.
⑤于是他决定对橡胶制品厂"不惜垫资……训练职员工人,如师范学校之训练学生,将来回国可以发展胶业.
"⑥显然,实业的兴衰使陈嘉庚进一步懂得,要发展近代工业,不但需要有科学研究人才,而且还要有应用技术人才和训练有素的的劳动者,而这一切都得靠良好的科学教育来培养.
因此他为国兴学办教育的愿望就更加强烈了.

陈嘉庚正是在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和对西方先进科技知识的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之后逐渐形成了要发展实业必须依靠科技,而振兴科技须教育为先的科学教育思想.
这种思想虽难与今日科教兴国之战略相提并论,但它显然代表了那一时代中国进步人士的先进思潮.
七、八十年前就有如此之远见卓识,实在令人敬佩.

二辛亥革命后,陈嘉庚开始走上以兴学办教育来实现他科学教育思想的道路.
陈嘉庚之办学因其鲜明的科学教育思想而独具智慧的眼光.
从1913年创办集美小学起,他就能够进行规划、精心设计.
因此至1927年,其办学范围已包括了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形成了一个门类层次比较完整、设施设备比较齐全、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
其规模之宏伟、范围之广泛,就私人办学而言,为古今中外所仅见.

陈嘉庚办学着眼于为祖国培养科学技术专门人才,在办学活动中处处渗透着他对科学教育的精辟见解.
首先,陈嘉庚认为办好学校的关键在于校长和教师.
他聘请林文庆任厦大校长是因为"南洋数百万华侨中,能通西洋物质之科学兼具中国文化之精神者,当首推林文庆博士".
⑦他主张"严选良师".
早在1917年.
即集美水产航海学校创办前三年,他就预先资送上海吴淞水产学校考取第一名的毕业生冯立民往日本留学,聘其学成后回集美任教.
1926年,他用重金聘来曾在美、德、日留过学的五名教师担任集美农林学校教职.
同年他又致函厦大校长林文庆,言及拟增拨经费扩充厦大,请林多聘国内外优秀教师到校任教,对著名学者则"不惜重金罗致".

其次,陈嘉庚强调大学应教学与科研并重.
厦大开办时的《校旨》中就明确提出:"以切实用,造就应用科学人才为前提……使本校之学生虽足不出国外,而其所受之教育能与世界各大学相颉颃","要继承发扬古今中外的学术成果,强调大学的研究功能","把厦大办成最新最完善之文化中心".
⑧根据厦大的自然条件,他谆谆告诫师生,"对于海产的研究务必努力".

第三,陈嘉庚十分注重学校科学仪器设备的添置和实验室的建设.
为保证中等学校自然科学课程的教学,1922年他建造了集美科学馆,馆内拥有的理、化、生实验仪器、设备、标本均为他从南洋购进,不论数量或质量堪称当时国内中学一流.
他在分析国内大学的教学状况后,说:"所有科目,几称完备.
而各项科学上之重要试验物,成立较久尚付缺如,不特学生不能实受科学上之精神,即教师自身,亦多历久而失其固有之学问.
"⑨因此他特别指出:"厦大之设备,更不可缺也","此后力能办到者或依次设备之:第一切要科学实验室与仪器.
第二之设备为医科解剖学、微菌学.
第三便是工科……期两年至三年设备完竣",使它"在我国中首称一完备大学也","否则,与现国内其他大学何殊".
⑩如此周密之计划,真可谓独具匠心.

综上所述,陈嘉庚办学不是停留在对教育的一般理解上,而是始终站在科学的高度运筹帷幄、驾驭全局,这正是他超越他人之所在.
他对师资建设、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重视,尤其值得今人借鉴.
陈嘉庚办学实践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他投入了多少资金,开办了多少所学校,还在于他通过兴学办教育所倡导的科学教育思想,为振兴祖国的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由此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三如果说通过教育的途径来实现培养人才、振兴科学技术是陈嘉庚科学教育思想的主线,那么,多层面、全方位传播科学知识,利用各种科学文化设施对人民进行广泛的科学普及教育,则是陈嘉庚科学教育思想丰富内涵的另一个方面.

其一,陈嘉庚竭尽全力创办各种科学文化公共设施.
他深明这是向广大民众进行科普教育的最好场所.
他认为图书馆"较诸痒讲授,收效尤宏",而读书人"其愿得新旧图籍以资研索者,实繁有徒",因此设立图书馆"尤为当务之急也".

⑾除厦大、集美学校设有图书馆外,他还决定在厦门、福州、上海三地设馆.
1926年4月,他专函致当时的福建省长萨镇冰,请核拨福州旧学院为福建图书馆馆址,自捐经费30万元.
对于博物馆的功能,陈嘉庚也有一段精彩的阐述:"一般市民,无论男女老幼,文野雅俗,一入其门都可以由直观获得必须的常识"⑿.
正是认识到博物馆宏大的科学教育效用,创办博物馆就成为陈嘉庚多年的夙愿.
1956年他已83岁高龄,仍不辞辛苦与厦大人类博物馆长林惠祥教授反复磋商发起创办博物院并带头认捐10万元.
对于院址的选定、主楼的总体设计、施工的指导、陈列橱的款式,直到陈列品的征集、购置、内容编排等,陈老先生均一一亲躬,终于建成了迄今国内唯一的、颇具规模的华侨博物院.
可以说该院的倡办既是陈嘉庚科学务实精神的结晶,又是他重视科普教育思想的标志.

其二,陈嘉庚认识到编写通俗科学读物也是传播科学知识和对大众进行科普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
1945年他针对当时我国房屋建筑设计长期不从卫生角度考虑的状况,写成《住屋与卫生》科普读本.
该书通过对世界若干国家人民平均寿命之比较,又以新加坡二十年间市民死亡率下降十个百分点的事实为例,阐明了"此盖为改善住屋适合卫生之效果","足见卫生科学日臻进步"的科学道理.
他特别强调对大众进行公共卫生和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认为"公共卫生之重要宜使人明白了解","寿命长短在卫生,科学进步理益明".
他还提出了包括对楼房、街道、绿地等市政环境建设的整体规划、设计的建议,既注意整齐美观,又符合卫生的要求.
实际上,厦大和集美学村具有民族艺术风格的现代建筑正是体现他这种思想.
虽然《住屋与卫生》只是一篇普及住屋卫生,宣传大众健康的文章,但通篇显示出陈嘉庚强烈的环境意识,闪烁着他尊重科学、提倡科学的思想光芒,时至今日仍有其重要价值.
此外他还写了《我国行的问题》和《民俗非论集》两本读物,分别就交通运输工具的制造技术和讲科学、破旧俗等问题阐发了对大众来说颇有科学启迪意义的见解.

总之,陈嘉庚意识到,只有科学发达,国家才能强盛.
而要完成这一中华民族带有根本性的大事,除了办好"人才发动机"的大学和各类学校外,还必须同时向广大民众进行科学教育,普及科学知识,以树立民众的科技观念,提高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发展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这也正是今天我国实现现代化进程中许多著名科学家所大声呼吁和大力提倡的.

陈嘉庚不是科学家,对科学技术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但他一生崇尚科学、追求科学,形成了富有见地的科学教育思想,并将这种思想始终贯穿于一生兴学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其精神是十分可贵的,特别值得在中国科学教育史上大书一笔.

注:陈嘉庚教育文集》P160、P185、P131、P195、P185、P284;②、⑥:《南侨回忆录》P143、P548;⑤、⑾:《陈嘉庚年谱》,P58、P51;⑧《陈嘉庚研究》1992,P11;⑩陈嘉庚1922年12月26日致陈延庭、叶渊函,集美校委会收藏.

16、校友来鸿①《集美校友》编辑部:我们是香港集美中学高中55组十几位校友,经常阅读《集美校友》.
据说您们都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编辑此刊,不但文章内容丰富多样,而且排版也很新颖活泼,深受广大海内外集美校友的欢迎.
我们都喜爱《集美校友》!

您们为弘扬陈嘉庚校主爱国主义精神贡献出您们一份力量,值得我们旅居海外校友学习,衷心向您们表示感谢.
今后我们希望《集美校友》刊物,经常报导集美学村各种动态,介绍集美各校近来变化.
以及有关侨务政策等.
香港集美中学高中55组1996年4月15日②编辑老师:您们好!
酋先感谢您们的关照,让我粗糙的文字得以多次在《集美校友》上发表,哪怕只是占据一个小小的角落,也还是让我激动不已.
感谢老师们,感谢《集美校友》.
要毕业了,真的要走了!
五载情浓——这里的一草一木,在我眼里似乎都温柔起来,就连脚下的石板路仿佛也在缠绵我的脚步.
集美是个美丽的小镇,在这里曾有许多美的故事.
我是学生,我最留恋的当然是校园,是学生年代!

我很喜欢文学,闲时爱举笔录事、录情,《集美校友》给我提供了空间,我感谢她,深深地爱她.
但愿我踏上社会,依旧还能写下一些纯洁的文字献给她.
永远地热爱她.
四月中旬,我便要离校,再见了,老师.
再见了《集美校友》——我的朋友!
祝编安!
海院校友:徐文锋③《集美校友》编辑部:新春佳节刚过,就收到《集美校友》1995年第6期和1996年第1期,十分高兴.
我认真拜读了这两期的每一篇文章,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仿佛又听到母校在召唤,又听到嘉庚校主亲切的教诲.
……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这些飘泊四海的校友,特别想念母校.
《集美校友》复刊后,给我们带来不少这方面的信息.
我们为集美大学的成立感到欣慰.
我想陈校主九泉有知,他定会更加安心.
离开集美31年了,真想有机会重返母校,但一直放不开手中的工作,不久我又要踏上新的征程,去迎接新的拼搏.
……愿你们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前程似锦!
再见!
祝:年年进步!
校友:周廷禹敬于福州1996.
3.
5.
深夜17、陈嘉庚书信选致叶渊第八封(1921年)(陈村牧林鹤龄笺注)校长先生鉴:昨早往屿(指鼓浪屿)见林君(指厦大校长林文庆),商以(已)聘两西教员之原因,及其来之仓卒,分配与寄宿之窄狭等由.
经荷林君应承,其功课拟分算术(指数学)等教厦大(学)生,然当以本校余额然后教之是也(指两外籍教师在本校任教,如课时未满,尚有余暇,方可到厦大兼课).
兹请与延廷兄斟酌宿舍,为荷.
至于伙食,仍由现理之人代为打算,勿因是而我便卸责,为仰.
厦大昨天考毕,赴考者约40名,可取之生能否达廿名,尚欠三十多名,(不知)上海能否取足.
据林君云,来考之生,英(文)语甚浅,多有问最浅之口头词,日:汝何名不能会(即不能答之意);又问,来何处,更不能(答).
我国中学西文程度如此,深为可叹.
此事吾侪总不可视为常事,非中等学校之腐败,(何至如此)!
盖照部章,自高小已有兼教(英语),又经中学四年,每星期七、八点(指七、八课时),如此积习六、七年而以最粗浅之语言文字均不晓.
深望厦大此后应如何鼓吹提倡,警告西南(当时南北政府对立,西南乃指西南各省)或吾闽诸中等校千万注意.
望先生与诸教师相(商)榷,然后与林君酌议.
或待教师到齐,共开一集、厦教职员会,举委员起稿(商讨)此后如何进行,审妥后,以厦大名义印若干本分送(各)中校(学)及登报唤醒(重视英语教学).
此乃弟之愚想,未曾向林君一言,唯先请教先生.
当否,祈良裁.
至本校中(学)生程度,他日毕业时,料不致如此出丑也.
至鼓吹之内容亦可声明,如有合宜程度之校,本厦大可承认特别附属,所有毕业生免考便收耳.

闽南运动会,前经催宗仁(注一),据言待激励团开会时,闽美人(指在闽的美国人)尚先生(注二)到与议.
省中如何办法,迨尚君到,询之.
为省垣磋商未妥,容待归后,即来函告知,迄未接示.
若厦门事,弟前日经嘱王君(指王宗仁)与黄君(指黄琬)等磋商进行,约日开会.
乃因黄君往省搁置.
弟意,等事非靠他等则不可(意即此等事并非靠他们不可).
如要全靠他等,则必再露见笑如客岁耳.
因财与办事不完备,故社会人责备他人甚能,若到自己要办一些事,就诸多缺点也.
本校运动会决自实(举)行,此为按年一次之常例,绝对必(要)不(非)可简可无之事.
弟意订旧历九月九日之后,即初十、十一、十二三天.
以后定为常例.
如荷同意,请此后筹备进行.
余事待明后天面详.

此请大安弟陈嘉庚手上中华民国十年八月廿一日注一,宗仁:即王宗仁,原籍惠安,居住厦门.
曾留学美国,历任基督教厦门青年会干事.
注二,激励团、尚先生:激励团系基督教闽南公会组织.
每年六、七月间开年会一次.
参加者为长老、牧师.
尚先生,未详.
18、开发经济动物的王国——是拉差龙虎园见闻任镜波"美味佳肴鳄鱼餐"、"和老虎一起照相",这些,都是我们在泰国是拉差龙虎园体验到的,别有一番乐趣.
是拉差龙虎园在泰国的东海之滨.
距离旅游城市博他耶仅20公里.
今年1月,集美大学校长黄金陵、水产学院副院长洪惠馨和笔者应邀到泰国考察时,这个龙虎园的董事长、是拉差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家军(祥盛)校友,特意派办公室经理方锡鹏校友来曼谷接我们到他和一批校友联合创办的龙虎园做客.
宾主见面格外亲热,主人待客更是热情周到.
看上去张家军校友还是那么年轻,如果不是由于他的老成练达,谁也不会看出他也过了知命之年.

鳄鱼全身都是宝我们一到是拉差龙虎园,就美美地享受了一顿丰富的鳄鱼餐.
用鳄鱼肉、蛋、尾胶、舌等烹调出来的赛熊掌、三鲜尾胶、滑榴龙舌、竹笙烩鳄肉、酥炸鳄鱼条、串烤鳄肉、林筒鳄肉、铁锅鳄蛋、鳄肉锅贴饺子、炒时蔬、冰糖皂仁爱窝窝等一道道菜肴,胜似山珍海昧.

鳄鱼古称龟龙.
是拉差龙虎园主要以人工饲养鳄鱼和老虎为主,故命名为龙虎园.
这要比广东菜谱中把蛇、猫美誉为龙、虎更名符其实.
鳄鱼属珍稀水陆两栖古生动物,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鳄鱼的评说是"南人珍其肉,以为嫁娶之敬"、"肉至补益",主治"少气吸吸,足不立地,湿气邪气,诸虫腹内,症瘕恶疮".
根据现代科学研究报告,鳄鱼肉、骨及内脏,均富有蛋白质和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多种稀有微量元素,是防病治病的良药.
因此,利用鳄鱼作药膳食疗,具有培补气血、壮筋健骨、滋肾生精、平衡阴阳,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和强盛生命力的作用.

是拉差龙虎园餐厅的鳄鱼餐独具特色,饮誉泰国、东南亚.
泰国国王的二公主诗琳通曾专程从曼谷驱车来这里品尝鳄鱼餐,她临走时高兴地说:"每道菜都很有味道,就是鳄鱼蛋还没有吃到.
"并说以后还要来补尝.
原来这里厅餐的主人从中国昆明聘了一班厨艺高手,如从事烹饪36年的特级厨师赵庸,曾经给中国许多领导人和泰国僧王、王储做过菜肴.
他们利用中国云南名贵药材作配料,可以做出上百种风味不同,而且是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佳肴,既可口又有益身体.

是拉龙虎园现在年产鳄鱼万余条,以后每年将成倍增长,是取之不尽的健身盆体的美食源泉.
他们用鳄鱼皮制作的各种加工品、工艺品和用鳄鱼配制的各种成药,畅销各地.
据介绍,这些药品对治疗哮瑞、糖尿病、风温病、急慢性肝炎、胃炎、胃十二脂肠、癌症等均有明显的疗效.
的确.
鳄鱼全身都是宝.

科学养鳄第一家现在很难找到野生鳄鱼了.
前不久,泰国养鳄公会曾经组织一次野外调查,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野生鳄鱼.
是拉差龙虎园饲养的鳄鱼现有3万多条,过两年就可达到5万条,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鳄鱼场.
张家军校友亲自开车带我们去看他们的几个主要养鳄基地.
我们到了经精心营造并保持着自然生态环境的大型养殖池近处,只见池中和岸边,都有一群一群的鳄鱼.
仔细观察,鳄鱼也是会拉帮结派的动物.
见到异己闯入自己的领域,就会凶猛地把对方赶走.
主人说.
鳄鱼进入冬季就开始发情交配.
现在正是这个季节.
我们依主人手指的方向,看到一条雄鳄正在追逐雌鳄,一番亲昵之后,雄鳄很快就与雌鳄做起传宗接代的事未.
因为这种自然繁殖的存活率低,又不能培育优良品种,所以这里的养鳄主人在总结鳄鱼生活规律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套科学的养鳄技术.

张家军校友有相声演员的表达能力,像"抖包袱"一样,给我们逐步揭开了他们科学养鳄的秘密.
他先带我们看了种鳄的"小别墅".
那是在环境幽静的鳄鱼小池旁边,一字形排列着一间间有遮盖的鳄鱼圈,每一间都住着一条雌鳄.
招引雄鳄来同居.
因为这里是阴盛阳虚,所以雄鳄可以享受.
三妻四妾",朝秦暮楚.
它们在这里交配后生下的蛋,都有相应的档案记载.
就是工人在收蛋时,一边测量蛋穴中的温度,一边在蛋壳上做下记号,注明生母的编号.
此外,据介绍,工人收蛋时取蛋和放蛋,一定要按照蛋在穴中的方位取放,不能倒置或斜放.
否则就会造成蛋内受精的胚胎死亡.

接着,张家军校友还带我们参观了电子自动控制孵化室.
这里对消毒的要求很严格,我们都要换穿室内备用的拖鞋进去.
这个孵化室是封闭式的水温自动调节系统,整个孵化房都要保持摄氏30℃~32℃的稳定温度.
有趣的是,鳄鱼的性别可以由孵化的温度来决定,这一点真令我们大开眼界.
洪惠馨教授是养殖专家,他连忙取出笔记本来记录下主人的介绍.
张家军说:整个孵化的时间是68至72天,把室温调控在30℃~31℃,孵化出来的小鳄鱼都是雌的,如果要雄的,就要把室温调高到32"C~33"C:.
因为雄鳄生长快,经济效益高.
所以一般要孵雄的.
"这里的孵化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而且雌雄如愿,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尖端技术.

他们为了配育良种,对孵化出来的小鳄鱼,在剪掉脐带的同时,就剪鳞植入微型电脑予以编号,并分开饲养,以便观察追踪.
再从中选出长得快、形体好、更健壮、换肉率高的鳄鱼及其父母系,作为优良品种进行繁殖.
因此,这里的大小鳄鱼都是有"户籍管理"的.

养育幼鳄很讲究.
这里是采取暗房中养育,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营造安静的环境,供应新鲜的饲料,保持清洁的水质等等.
十几年前,张家军等曾经研制了"瘦肉型"的猪饲料.
如今他们在自办的鳄鱼饲料厂中,又精配了适合于鳄鱼生长和各个阶段营养需要的饲料.
由于上述这许许多多的事迹,1993年,张家军被泰国经济路线报评选为农业模范实业家,劳工部授予优秀企业家称号.
1994年5月,世界野生物保护协会第12届理事会在这里举行,各国养鳄专家评价这里的科学养鳄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张家军现在还荣任泰国第一本中文保健杂志《生活与保健》的社长.
他极力主张抢救、开发世界面临绝种的珍稀动物,为人类创造财富和延年益寿服务.
他说:"一条鳄鱼到了8至9岁就生蛋,第一年下蛋20至30个,以后逐年增加蛋量,到了20至40岁,一年可产蛋40至60个,同时受精率高,几乎每个蛋都可以孵化.
一条鳄鱼的寿命是70至80年,产蛋期可保持50至60年,也就是说养一条鳄可以受益两代人.
"养老虎像养家猫张家军对新科技农业有他的独到见解,他说:"我们应该把野生动物开发成经济动物.
"1989年,他从重点养猪转向重点养鳄.
1990年.
他又开始饲养老虎.
据有关资料介绍,现在全世界的老虎仅有8000头左右.
濒临绝种.
过去,泰国的暹罗虎闻名于世.
如今已不见了踪影.
张家军校友等就是在世界一片拯救老虎的呼声中,于7年前引进了两对小老虎,至今已经繁育了32头.
人工饲养繁殖老虎的成功,更坚定了张家军开发经济动物的信念.
他说:"世界面临绝种的珍稀动物,经过人类的精心养育,全部能够抢救.
因为野生动物在自然界恶劣的条件下都能生存,人工饲养条件比自然界好得多,为什么不能生存发展关键的问题是能否掌握它的生活规律.
我们饲养老虎的目的,就是为了抢救濒临绝种的百兽之王.
"过去人们是谈虎变色.
现在由人工饲养的老虎,已改变了野生老虎那种凶恶的兽性.
在这里,游客可以和老虎一起照相.
在主人的鼓动下,我们也分别抱了一头小老虎,用奶瓶给它喂奶.
摄影小姐很快拍下这些镜头,后来又把这张照片印到新加坡生产的一种瓷杯上,说是永不褪色,送给我们作纪念.

这几年他们对老虎野生的习性进行了各方面科学研究后,已经总结出了有关老虎配种、生育、饲料和饲养方法等一套经验.
他们配制的合成混合饲米斗,在饲料中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减少脂肪,使老虎吃了既长得快又不会长得太胖,而且还能促进交配和繁殖.
这里饲养的老虎一年能生2胎,每胎2至4只,有一次还一胎生下5只.
他们还计划与美国合作研制饲养老虎的新型合成饲料,设想把老虎所需要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混合制成"饼干".
张家军风趣地说:"现在,养老虎像养家猫.
"常言道:英雄虎胆.
敢养老虎的人更是雄心勃勃.
张家军校友等不满足于现有的龙虎园的规模,他们正在开辟一个新的"老虎园".
这个新的老虎园占地一百多菜(泰国的一菜等于1600平方米),将营造成有山、水、瀑布和森林,适合考虑活动的特殊环境.
他们计划将全世界濒临绝种的老虎品种,如西伯利亚虎、苏门答腊虎、华南虎、印度虎等一个个引进来进行繁殖.
以后这里的老虎可达到200头,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老虎园.

在新老虎园的中心,还设计建造一座可容纳600名宾客的.
野味餐厅",让游客可以在这里一边舒舒服服地品尝美味佳肴,一边欣赏四周虎山的各种老虎和老虎表演的节目.
这个新的老虎园,预计今年底就可以建成.
将来建成开放后,他们还要向各级学校的学生提供优惠,让学生们来这里活动,以培养他们爱护和开发野生动物的社会意识.
张家军说:"现在欧美、澳大利亚都在开发经济动物,我们的计划就是要跑在他们前面,超过他们.
"现在.
由张家军担任董事总经理的是拉差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属13个公司,他对各公司不是什么都管,只是抓计划、指标和协调、服务,各公司的人、财、物相对自主.
但是,如果那一个机构连续两年不赚钱,他就取消这个机构.
因此,全公司上下一致,同心协力,真正形成了一支颇具实力的"张家军",而张家军回到泰国后的用名"张祥盛",正象征着他们的事业,开张大吉.
吉祥茂盛!

19、学子喜聚会母校情意浓——记高中38组毕业40周年联谊会黄金镇呵,母校,与你阔别40年的学子今天又投入了你的怀抱!
1995年9月30日,浔江之滨,秋阳高照;集美中学,喜气洋溢.
济济一堂同喜乐,侃侃万语难尽情.
毕业40周年联谊会在筹备组长林锦伙的主持下,集美校友总会陈永水副理事长在热烈掌声中先讲了话,他代表校友总会向与会者表示热烈欢迎,向海内外历届校友表示亲切的问候!
随后,集美中学胡训生副校长代表现任领导简要回顾了集美中学的办学历程,实事求是地指出.
回顾过去成绩显著,了解现在形势喜人,展望未来任务艰巨,并满怀信心地表示一定要发扬嘉庚精神,把母校办得更好.
接着,筹备组秘书李岑峰汇报了筹备经过.
他说,这次活动的指导思想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有多少人叙多少情".
人间难得是真情,白头犹是春不老!

母校的召唤,同窗的情谊,牵动着莘莘学子的脉脉情思.
尽管岁月流逝,山水相隔,但中学黄金时代的青春年华,不知给校友留下多少魂牵梦萦的闪光回忆,那真是:每每金色梦,常常盼重逢!
是呵,难得校友重聚,同欢花甲金秋.
今天,学子们在母校座谈叙旧,在校园合影留念,谁都担心这次活动的时间过得太快!

为了表达对母校的殷深之情和同窗情谊的赤诚之心,半年前,当同学们得知要聚会欢庆的消息时,他们中间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每个人都奉献了一片真情.
千言万语,都以真话为贵;一举一动,皆以真事为要.
说真话,办真事,千真万确.
周关珊、陈旺加等乐于解囊,活动经费便迎刃而解.
黄建元、林金塔、蒋文火等校友施展浑身解数.
竭尽全力,组织大家畅游鼓浪屿、万石植物园,50多位师生并肩携手同作画中游.

阔别40年重欢聚,尽管是旧地重游,但一切都显得那样新鲜.
那样富有生气和魅力.
为了更牢固、更清晰地把这次联谊活动锁在记忆深处,10月2日下午,大家曼舞吟诗章,纵论笑谈话离别.
情切切,意绵绵.
情归母校,同窗聚首,校友们象远飞的凤凰归返栖息过的旧林.
亲切的、温馨的情感,在周身奔涌;热烈的、憧憬的意蕴在脑海激荡.

纵情的联谊活动连同对母校的美好怀念,将永不泯灭地长留在38组校友的金色记忆里.
情思缕缕扯不断,心驰神往盼重聚.
是啊!
,每个人都在热切地期望着……20、同窗情深师恩稠——渔31组、养1、2组联谊活动散记张琦鼠年新春伊始,厦门的天气比往年有些异样:春雨霏霏,寒气袭人.
但水校校园里却充满温馨与欢乐.
原来,正月初三至初七,渔捞3l组、养殖1、2组校友返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纪念毕业40周年的联谊活动.

"母校永远是母校"渔捞31组、养殖1组曾经于5年前在母校聚会,纪念毕业35周年,并成立了"五五届同学联谊会",约定5年后再次欢聚.
这次活动果然得到同学们的热烈响应.
郑光义同学特地从香港赶来赴会,并慷慨解囊,捐赠1万港元作为活动经费.
参加这次活动的有来自北京的李鸣峰、山东的林龙桂、广东的吴琴瑟和省内外二十几位同学.
有些同学因故未能出席,则来函或来电表示祝贺与问候.

初四上午,校友们与应邀前来的当年校领导、老师刘惠生、卓杰华、叶航民、林焕年、朱仲嘉、李爱英和现任校领导洪天来、陈明达等举行座谈.
联谊会会长李泗滨首先代表两组同学向与会的领导、老师拜年,并作了热情洋溢的长篇讲话.
他回忆当年不平凡的学习生活,颂扬同学们的工作成就和无私奉献,感叹某些同学坎坷的人生,对同学问一贯相互关心支持大加赞美,对辛勤园丁谆谆教导和母校亲切培养表示衷心的感激.
他深情地说:"母校永远是母校,老师永远是老师,学友永远是学友!
"他的讲话博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接着洪天来校长介绍了母校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远景,他说:"五五届同学兄弟般的情谊以及尊师爱校的精神很值得在校师生学习.
"母校原领导、老师刘惠生、卓杰华、林焕年等也相继发言,勉励校友们继续遵循"诚毅"校训,进一步弘扬陈嘉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关心和支持母校的建设.

初五,同学们经过协商,成立"集美水产养殖l组、渔捞3l组同学基金会",一致推选郑光义为名誉理事长,李泗滨为理事长.
桃李尽芬芳养殖2组24位同学于正月初六在母校附近的金岛饭店聚首.
会前林世赏同学代表筹备组一一登门拜请了当年的校领导和任课老师.
这一天上午,刘惠生、卓杰华、叶航民、林焕年、翁鑫柏、李爱英、朱仲嘉、李仲湿、张轨范、林为胜、杨萱德、叶振明、谢旭、蒋景等高兴地来到久别的学子中间,师生互贺新禧,把手谈心,感慨万千.
原班长蔡荣成向大家汇报了同学们的工作业绩,使在座老师倍感欣慰和自豪.

经过40年的风风雨雨,养殖2组同学实现了学生时代的誓言——"把青春献给祖国!
"为母校赢得了声誉.
截至1995年统计,在健在的37位同学中,有厅级干部1人,处级干部6人,科级干部11人.
获得中级以上职称者30人,占毕业生数75%,其中高级职称16人.
当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水生所的吴清江同学成为著名的鱼类遗传育种专家,曾荣获"湖北省中青年科学家"称号,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余志堂同学曾任中科院水生所生态组组长、鱼类学研究室主任、水利部中科院水库渔业研究所副所长,荣获"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和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被誉为"长江鱼类资源卫士".
他们不愧是养殖2组的杰出代表.

礼轻情义重这次校友联谊活动刚刚结束几天,出其顺、林世赏等分别代表渔捞31组、养殖1组和养殖2组向当年每位任课老师恭恭敬敬地送上一份礼物:一个多功能的电子时钟和一本影集,令这些年迈的老师感奋不已.

是呀,时钟,她是时间的计算器和记录仪.
但她无法计算出老师们多少呕心沥血的月月夜夜,亦无法记下老师们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
伴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师们对莘莘学子曾有过多少殷切期待和欣喜;时间固然可以流逝,但她带不走师生的深情厚谊!

影集是养殖2组同学精心制作和编排的,除载有毕业照以及历次联谊活动(自1986年以来已举行了3次)的留影外,还载有当年校领导和全体任课教师芳名录以及全班同学详细的通讯录.
影集还刊登了该班唐友平同学创作,并由第三军医大学闽籍书法家洪佳慈教授书写的冠首诗:集美受业师恩稠水校同窗情意悠养成忠贞报国志二字"诚毅"永严求毕生勤奋各尽责业绩日盈世称优卅年游子故园梦秋果金黄夙愿酬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师翻阅着影集,低吟着这优美的诗句,禁不住无限激情在胸中奔涌:沧海桑田,不变的是学友情;天荒地老,不衰的是师生谊!
21、四十年后的班会——水产航海航31组校友回校团聚林瑞洪金秋送爽,"春风吹和熙、桃李尽成行".
1995年9月30日,毕业离校40周年的航海31组的28位校友及部分眷属共49人汇集母校,并受到热烈欢迎.
10月1日联谊活动由该班曾任学生会主席的陈景恒同学主持(同学们亲热地称之为"开班会"),学院领导出席了会议.
同学们游览了校园、学村,争相携眷在当年寝室、课室前以及校主陈嘉庚先生铜像前留影纪念.
他们为母校的兴旺发达而兴奋不已.

该班于1955年秋毕业.
是历届毕业人数最多的一个班级(共53人).
该班同学胸怀诚毅志,为了建设相国各分南北,奔赴各自岗位.
之后学校多年没有招生,也就没有驾驶毕业生,在这种特定条件下,该班在国内航运界,尤其对母校后来的毕业生来说,确实起到了承前后后的关键性作用,限于当年百业待兴的历史背景,国内商船队艘数极少,早年的毕业生仍在船上工作的屈指可数.
该班毕业生勤奋耕滔斗浪40年,在轮船上工作的已有21位船长,其中7位是高级船长,3位被授予指导船长;分配在陆岸或因工作需要调岸工作的有18人,有的多年在领导岗位上工作,且几乎都获得中级职称,还有9位获高级工程师以上高级职称.
该班同学,40年来没有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他们中间有省级劳模,有部颁金帆奖、明星船长获得者,有为走出长江奔向海洋做出贡献的船长,还有为长江水域和首长专船全程提供航行安全保证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有煤运成绩裴然、为香港繁荣作出贡献而受港英有关当局褒奖的,有为珠江的西江水域航道整治出力的专家.
他们努力向老一辈学习,又为积极教育和培养新一代尽职尽责,给母校后续毕业生树立了榜样,创造良好了的环境和条件,使得航海学院的学生能发挥更大的潜能.
为母校增光添彩.

该班同学对师长、对母校怀有浓郁的感情,更可贵的是在这种深厚情谊的长期熏染下,眷属们也情系诚毅,多年来一直筹措着返校团聚活动.
为了这次聚首,在海上乘风破浪忙于运输的,由妻子替丈夫到单位联系安排休假,有的在出差途中赶来了,有的为了团聚而放弃了优厚的外派任务.
还有为实现丈夫遗愿回校参加"班会"的嫂夫人,她们的到来和在"班会"上的简短的发言,令人感动,催人泪下.
"班会"上,同学们尤其肯定了各位嫂夫人对丈夫事业的支持和伟大的奉献精神.
岸上工作的同学更是代表全班校友向各位海员家属表示敬意.
陈亚卿和孔德英两位优秀家属的先进事绩,还曾登在《广州日报》和《长江日报》,使与会全体同学感到由衷的敬佩.

40年的岁月,可以改变人的容貌,却改变不了同学们依恋母校的一颗颗赤子心.
常言道,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的时候来临了,向学们不得不依依惜别,互道珍重.
但他们把良好的祝愿留给了母校,把一颗火热的心留给了母校!

22、相聚在新春郑玉宗集美中学初中80组、高中42组师生200多人于今年农历初二至初四回母校举行结业、建组四十周年联欢活动.
校友们有的来自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等地,有的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及本省各地.
他们当中有大企业家、高级工程师、艺术家、教师、医生、个体户等.
联欢活动在《歌唱祖国》的嘹亮歌声中拉开帷幕,由著名作曲家李海晖校友主持并指挥.
海内外师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引吭高歌,寄托着对祖国母亲的无限热爱与祝福.
师生们欢聚一堂,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心情无比激动.
来自香港的翁维正等校友说,四十年过去了,有许多事情已遗忘,但在集美中学的六年学习生活却铭记在心,终生难忘.

联欢会上,校友们深切缅怀领导4000多名师生在教育教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叶振汉校长.
大家肃立默哀,悼念叶振汉校长.
表示要牢记叶校长生前的教导,为教育事业多作贡献!
来自泰国的丁坚华,来自澳大利亚的林乔茂、陈振忠,来自新加坡的许松加,来自香港的丁谨元和来自国内各地的部分校友都在会上介绍了自己在校学习、生活和参加工作后艰苦创业的历程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并决心继续努力,不断争取新的成绩,为母校争光.

初四上午,参加联欢的全体师生向陈校主陵墓敬献了花篮,缅怀陈老先生的丰功伟绩.
晚上还举行了告别晚会.
晚会上校友们舞姿翩翩,激动万分.
平时他们艰苦创业,忙于工作,难得象今天这样全心投入,轻松愉快.
最后,师生们共同提议,1998年母校80周年校庆时,80组、42组的师生要再次欢聚.
要让更多的校友一起来关心母校.

23、正是情浓时徐文锋我悄悄地提醒自己:再过一个月,我要走了,就要离开这个熟悉的地方了!
我已感觉到龙舟池水正在慢慢地上涨,淹没了我所有粉饰过的微笑,我的记忆复活然后僵死然后又复活……校园里有一株木棉树,我看着她红了五次,然后又凋谢了五次;还有那一排排的芒果树,我还清晰地记得未熟透的芒果那酸酸溜溜的滋味哦!
可是,可是.
这些都将仅仅是一种回忆.
再一次在操场上狂奔,欲将所有离别的愁绪放飞,还记得的,还记得我曾在上面跳过、跑过、踢过球、欢呼过、也跌倒过……还有教室、图书馆、宿舍楼、食堂,这一切都成为我脑海中的活页了.
只要轻轻一翻,她们便清晰地浮现在我面前.
这都是我挥之不去的情愫哦!

此时,我是多么想封锁记忆的大门啊,要将这一切,深深地、深深地锁进我记忆的宝库!
这是一个春的季苻,一切都刚刚开始!
我不能只惦念着昨天…….
于是我醒了,热血沸腾.
有一种声音遥遥地传来,啊——那是大海的呼啸声!
由远及近,比我昨天谱的曲更加铿锵有力,更加激越动人!
这就是我等待多年的声号么于是我笑了,而且灿烂.
我是属于海的呀,我的脸上分明刻着隽永的蓝色!
船已经造好,前方是海,我要出海了!
24、青礁三月傅子玖(散文)岐山雨雾三月,是岐山雾密雨稠的季节;三月,也是慈济宫钟鸣鼎食的季节.
吴仐(音tao)生于三月.
慈济宫奉祀北宋名医吴仐,即吴真人,大道公,保生大帝.
宫有东、西两座:东宫在厦门海沧青礁乡;西宫属漳州龙海白礁乡.
青、白礁傍着鹭江毗连于岐山下.
白礁是吴夲诞生地;青礁乃吴仐修道采药、炼丹济民之处.
悠悠八百多年过去,各各多有口碑.

一夜轻雨霏微,岐山烟雾缭绕.
这烟雾,融和着芳馨的香火,漫过谷壑.
障住海流.
平添一分幽奥,二分诡秘,,三分妩媚,四分超逸.
正当阳春三月,缱绻惝怳,人在虚无缥缈间,只见得绵密的翠竹、木棉、乔松,相思半露半藏,氤氲浓郁如暗雨,滴沥有声,浸湿了鞋袜衣襟.
喜鹊、黄鹦、豆鸟不知躲在哪里吟唱,水歌声也湿漉漉、水淋淋的.

吴夲药臼在岐山东鸣岭崔嵬峻嶒处.
如同一只天然的大石碗,碗沿阔绰,底座厚硕.
它承受过溟濛千年的日月星辰,风雷雨电,如今更有台胞侨胞善男信女燃烧了大把竹香,供奉其前.
近旁,龙湫坑的"丹井药泉",溶化了千古的夕晖朝霞.
依然清冽冽地汩汩流涌.
进香者皆视之为醴泉圣水,汲之,舀之,仰天牛饮之.
我相信天下只有这座摩崖"心"碑.
偌大的"心"字,中间一点掉落在斜弯钩下,成为"心"型.
这是否出自吴夲手笔,已无法稽考,拓碑者及雕刻年份亦不曾署上.
台胞善信屡用朱砂临摹,多次重复,饱醮的红液四溢,斜弯钩下的一点,如同血液灵泉.
滴落山坳,濡湿坡地,滋润着黎民的心田;板结的土层,想必因而松软.

蓦然听得鸟雀之声嘤嘤清朗.
原来阴霾的彤云已渐次稀离破裂,天空仿若洪荒冰川,万倾波涛呼啸奔腾,纵横决荡,飞珠溅玉,在晦云暝雾之间,在斑驳迷离之隙,隐约有峨冠博带的吴真人身影,晃晃漾漾,忽而跨着八字方步平迈苍穹;忽而端坐云层,威肃地俯瞰人间.

大海喧腾起来了.
秘藏的层峦叠嶂已慢慢露出嶙峋的轮廓,山麓朦胧幽谧,蒸腾升飞的山岚,一束束迷茫的光影,如同月下绽开的百合,幅射出柔和优美的彩虹,欢乐地簇涌着,万千道柔波涌入每人心间,荡漾着,荡漾着,任何紧闭的心灵都被轻柔的山风吹开了扉门.
宁静地焕发出彩丽竞繁的幻想,开始奔放……山下铿锵和鸣,节奏强烈,海沧大桥的码头业已开工.
真人传奇据载,真人吴夲字华基,号云冲.
父吴通以渔农为业.
母黄玉华,梦与白龟谐而孕.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770年)三月十四日,母又梦有仙人抱婴儿降临,声称紫薇神下凡,翌日生吴夲.
吴夲少小颖达过人,不食荤物,秉性恬澹;长大厚道耿直,守身如玉,勤奋耕作,不婚娶,行止清正,洁净无垢.
父母患疾困匮失医而亡.
吴夲立志走战国扁鹊之道,渴求东汉华陀之术,以治病济世为已任.
十七岁始云游四方.
遍访名山古刹,于山林遇西王母授以青囊玉箓.
乃道家祥瑞符命秘文,遂笃信道教,学得击魔袪癌、钢针火炙,并能三五飞参.
从此以行医救物为念,携药童,背药囊,深入民间,人不分贵贱,病则为其号脉吸气嘘水,按疾投药;虽奇病沉疴.
亦如利矢破的,尤以特异功能了得.
相传,有人死不久.
吴夲为之按摩、针灸.
对面嘶声呼喝,即起死回生,还魂阳世.

这种神道灵威,一般人或以为荒幻太过,不足为信;然而从医药科学角度考究,这在古代却真是难能可贵的超前实验.
道教祖师老子倡导"法道自然".
在历史上被确认为中国科学技术思想的缘发,按其思维模式测断,"道"即自然秩序,人只能尊重并循其规律勇于探索,以期到达"天人合一"的高度和谐,即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分明颇具唯物辩证基质.
道家以人体科学为研究中心,主攻中医药物学.
故大多数信徒医术精进且医德卓绝.
吴夲为穷人诊疗素不取一钱,其逸怀浩气,秉德无私,引得从者如云,声威赫奕,其普渡众生,泽披闽台、莆阳、汀潮,两厂乃至东南亚.

《方志》载,宋明道四年,漳泉恶疾流行.
吴夲精制药丹,供患者内服,酿符水洗病,立扑时疫.
又载,宋仁宗时,母后患乳癌,百医无效,仁宗寝食不安,出榜求医.
吴夲折榜入宫,以红丝线缠乳过脉,隔帷幔焚灸艾炷,钢针刺背;内服青草药丹,果然妙手回春,诚堪为我国治癌始相.
斯时,仁宗大喜若狂,立封吴夲为御史太医,永留朝廷享受荣华三春.
但吴夲却婉谢圣旨,只愿云游四海,慈济苍民.
仁宗嘉其德,勒封为.
妙道真人".

宋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四月间一天,吴夲为配方之需,忽猝攀援文目山岩悬崖采药,跌入深渊,抢救无效,于五月初二逝世,享年58.
是夜,里人见其羽衣御风,拔宅飞升,翩然翱翔于白云乡.
又于龙湫坑觅得仙扁挑、仙竹篮,一巨石有仙足迹,取石头敲击,发出.
嘭嘭"之声,是为仙鼓.
石鼓边一株百年老榕,盘根虬干,铜枝铁骨,须髯飘拂,一如吴夲仙风道骨,漳泉人民大为怆恸,深仰其恩德,遂建龙湫庵,奉祀吴夲金身塑像,是为真人庙食之始.
宋绍兴廿一年(公元1151年),吏部尚书颜定肃奏请准于青礁仓U建慈济东宫;越年,白礁亦建西宫.
均祀奉真人神像,人心恭诚皈依,顶礼膜拜,累世不绝.
香火炽旺抵今.

真人一生不贪华兖虚饰荣华,心志全在为民除疾,声望高卓,灵威彰著,震慑帝王,故累朝叠加谧号.
自宋仁宗以降,爱封英惠侯、忠显侯、康佑侯、灵护侯、正佑公、冲应淳、慈济真人、守道真人、广惠真人、福善真人、孚佑真人、普佑真人、万寿无极大帝、保生大帝、恩主吴天医、灵妙惠真君,迄止明朝累封十六次,真乃旷古壮伟.

吴夲生有超世之志,相传殁而为神仙,时有显灵扶危济困、驱邪镇魔,上庇帝王,下护庶民.
此类典籍记载、民间传说甚多.
吴夲为人为神为仙,史实、传闻义理均出祛灾禳患.
拯救生灵之慈怀仁德,故千百年间民心皈响鼎沸,祈敬香火长盛.
赞美诗词甚多,明朝官员胡宗华《游青礁东宫》颂曰:缥缈珠宫十二楼,化人己去白云留.
殿开三宝当兴地,山近丹霞欲尽头.
川岳有灵功自著,神仙无迹境逾幽.
凭谁学炼丹砂法,来往蓬瀛海上洲.
闽台投缘慈济东宫呈皇宫型貌.
据考,是宋仁宗派钦差大臣专程督建而成,宫墙厚74公分,一色采用白花岗岩和红釉砖垒砌.
顶盖铺以绿色琉璃瓦.
四周饰彩瓷缀成12条立体巨龙、众多先贤前圣及琪花瑶草;飞檐珠环翠绕,宫门雕龙盘柱,青石门廊均镌刻对联,一座巨型的靛蓝花岗石雕塑的.
国母狮.
,显赫其间,是明成祖文皇后为答谢救命之恩,特聘巧匠精制从京都送来的.
这座金碧辉煌的巍峨殿宇,气象十分雄伟而庄严.

宫分三进五殿,连垣接堞,斗拱环持,檐牙高喙交错,数十根巨大石柱支架其中,方、圆的柱面,或雕蛟龙腾空,叱咤风云,或塑八仙云游,威慑四海,或刻日月山川,华辉光耀.
其间配衬十二支八角对联大石柱,颂辞披心.
如赞"龟梦徵祥紫薇星早堪驰王聚帝,龙湫修道丹砂药真可寿世庇民";"灵镇东鸣山凿井煮药丹留圣迹.
道学西王母击魔祛癌耀神四方";"保生传妙诀薄海承庥,大道济群形参天化育".
壁有石雕画屏,梁有木刻浮雕,椽有黑底金面油彩画.
画面均为著名的历史人物、民间传说、灵禽异兽、嘉卉珍果.
艺技或丰润文秀,或厚重深沉,或苍劲老辣,或虚幻怪诞,都能渲染出某种幽远灵动的意境,倍增殿内的萧森气氛,令人流连遐思不已.
宫顶角板(椽子)的彩画,据说是采用唐伯虎的颜料配方画法,蜘蛛白蚁等害虫不敢侵蚀.
我曾在前殿钟鼓楼上及后殿神龛顶端旯旮处探视,果见质料完好,没有一条蛛丝.
这座可贵的古建筑,其工艺文物价值,誉冠闽省.

闽台海峡两岸人民,本有源远流长的地缘、物缘、业缘、亲缘、血缘、神缘等关系.
这自然酿成牢固的历史文化共识,有力地强化了宗族的向心性和民族的凝聚力.
在诸种缘份之中,最玄妙而具乡土气质的莫若神缘.
闽台两岸以神缘融洽民心,肇始于民族英雄郑成功.
这位伟烈的壮士为反清复明,在厦门整军经武,泣血枕戈十六载.
明永历十五年(公元1661年),郑成功为驱除荷兰侵略者,收复我国宝岛台湾,严训忠贞军水兵五万名,筹造战船五千艘,急需巨量木材,郑成功拜谒慈济东宫,求神援助,祷借两殿木料,并请高手精塑吴真人金身全像,祈求起驾同行东征压阵助战.
郑氏许愿,待收复祖基台湾,返来重建东宫.
讵料郑郡王复台宏业奠成,明朝在大陆已全崩溃.
郑郡王无法返厦遂愿,即在台湾大兴土木,兴建慈济宫数座.
郑军在学甲头前寮平安登陆,故学甲慈济宫建得最早.
现台湾虔敬吴真人者遍及全省各市县城乡,宫庙多达两百余座.
官名多称慈济宫、保安宫,还有新生帝王庙、广济宫、博济宫、济安宫、明济宫、镇安宫、保和宫、保福宫、保生宫、保龙宫、保延宫、元保宫、庆元宫、咸安宫、广福宫、龙圣宫、龙德宫、建进宫、鳌峰宫、慈灵宫……等各称.
宫宇建筑多甚瑰丽壮伟;神像重彩镏金,灵威凛凛.
世代香火炽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祭典尤为隆重,主要仪式是遥拜大陆慈济祖宫,缅怀真人祖先功绩.
台湾不少官员亦诚信吴真人,每有祭典,必恭临参拜.
众多宫庙大抵都设立董事会或管委会擘划管理,许多拥有财团法人资格的信徒兼任要职.
其中以台中元保宫、台南学甲慈济宫最为著名.
两宫不仅历史悠久,资源富足,且执事贤明,信徒特多.
近几年多次组织进香团来大陆寻根谒祖,两岸信徒聚谈甚欢.

厦门海沧青礁慈济东宫.
自宋绍兴廿一年(公元1151年)创建,历经清康熙、嘉庆、咸丰、光绪几次重修,最后一次整葺迄今已近三百年.
十年浩劫又遭严重破坏,前殿破损不堪,后殿已全坍塌,周围几成废墟.
1989年3月.
由福建省历史学会厦门分会、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厦门分会、青礁东宫董事会、泉州花桥赠药义诊所等单位.
会同闽台两岸专家学者、善男信女举办纪念吴夲诞生1010周年暨道教与医学文化学术讨论会.
会上,由台南学甲慈济宫董事长周大围先生、李炳南教授倡议,成立了"吴真人研究会"台中元保宫管委会主任赖焕樟先生率十二名委员到东宫进香谒相,捐献人民币36万元重修东宫后殿;1990年2月.
赖先生又率台湾各宫信徒两百余人来参加青礁东宫后殿落成庆典,委托东宫董事会预算修葺前殿、建造山门的费用.
三年间,他们极尽亲血惰缘,为青礁祖宫增辉添彩.

每个民族在特定的时代和区域,都会相应产生某些特定的文化现象.
今天,在经济特区厦门,企业文化、华侨文化、港台文化、乡土文化、旅游文化、宗教文化……正以各种方式相互渗透推动,相辅相成而方兴未艾.
改革开放的特区政策吸引了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华侨华人前来探亲旅游.
寻根谒祖,投资贸易,而更富有普遍意义的当属民间深挚频繁的宗教活动.
显示了民族统一颇可乐观的光辉前景.
数千年的民族意识与乡土观念,体现了炎黄子孙对祖先执着的精神信仰.
这种信仰已溶入血液灵魂!
海峡彼岸的千万同胞不辞辛苦,不惜资财,心诚意虔地飞般渡海,来大陆访祖探亲.
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

正是一个烟雨濛濛的三月天,我应邀来到青礁慈济宫接待台胞.
只见人潮从四面簇拥而来,摩肩擦踵之中,一片喧腾欷歔.
一片淋漓感慨.
宫门彩灯辉耀,丛立的彩旗在楼廊间轻飘慢拂.
两面巨幅旗幡犹如壮士的铁臂,直揽雾空;黄绸绣红绒的幡文,道是:慈济宫灵惠仁德广庇众生吴真人威镇闽台莆阳南洋黄色隆盛的端肃.
红色沁心的热烈,驱散了三月雨雾粘湿的惆怅.
忽而锣鼓喧天,爆竹匝地;西乐中乐,银笛小号,笙箫弦瑟,胡琴铙钹齐鸣,舞狮,戏龙,梁伞,高跷,大头娃,腰鼓队,珠歌翠舞荡开了喝彩欢呼的人群,朱紫沸腾地奔向彩门,夹道迎接台胞进香团.
坦荡的公路旁,两百多进香客,从容地走出大巴士,举头瞧着彩门的对联,不少人热泪盈眶.
那联文道是:情系海峡两岸心连华厦九州主客频频额手称庆.
台胞们随即点燃大把的竹香,右手平胸举着,左手高擎绣有龟型的黄色三角旗,旗面嵌上红绒楷书:"大道公"、"真君荫"、"保生大帝"、"大道朝家"等等.
这些神圣的风信,似有通前彻后的万钧之力,个个神情沉稳严睃;叨叨絮絮地虔诚祷告,鱼贯地进入宫殿.

清雅不谷、雍容端肃的法会演式在前殿展开.
香客们众星拱月般地绕在祭台神龛前,摆开丰盛的牲物供果和从台湾带来的花束花蓝,燃起了香烛.
人们怀抱素心最温柔的多情,屏息肃立,凝神静气祈祷.
遂又蹲伏在大道公神像前,顶礼膜拜,跪叩再三.
吴真人,魁伟而安详地坐在高台神龛里,他头戴冕旒,身著金黄色的双龙华衮,威容宛在,令人凛然生敬,心驰神往.

台胞香客,大多是桑榆暮年的大陆人.
这里有六眷九亲牵动着他们的慈切的乡情;也有腰缠万贯的企业经理,他们准备来考察经济.
设点贸易或创建公司;有才思疾流的博士学者,有纯朴笃厚的农夫渔民,有豪门望族的大奶奶.
更有粉脸生春的大姑娘,她们微含羞赧.
恭敬有致,每当膜拜虔叩的刹那间,那些现代化的玲珑曲线一一展露,蔚成一曲特异的无声迪斯科,古刹顿时倍添风采.

祭礼既华,两岸同胞登上前殿钟鼓楼就座,开始款款交谈.
彼此倾吐肝胆,诚恳悱恻.
我握住一只茧疤坚厚的农民手,向他致意.
他用闽南话说:"吴真人实在伟大,他协助郑成功收复台湾,使两岸百姓永远有同世纪的缘份,同世纪的幸会,他使我们人心相向,和睦团结.
"一位女大学生操着准确的普通话告诉我,吴夲是世间的人杰,仙界的麟凤.
因为感戴他的立身正大、情义高远,她入大学社会学系专攻民族文化.
还兼修中医药物学.
她的话说得甜美缠绵,音容笑貌如同沃野上的家乡甘蔗.

东宫的主侍,分赠香袋、点心、水果、饮料酬劳.
台胞香客的领队,用大红纸袋装入十三万新台币,恭奉主侍作香火资.
主客谈兴正酣时,宫外倏地春雷轰轰,天风浪浪,山海一片苍茫.
骤然的一阵暴雨下得清清快快,下得淋淋漓漓.
这是闽南三月常有的大自然节奏.
一刹间,宫沿楼檐雨水由稀疏滴沥而瓢泼如注.
我心间蓦地响起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的诗句:动滴沥以成响.
殷雷应其若惊.
25、爱的奉献(舞台剧)编剧:陈玲玲本剧根据集美轻工业学校一则感人事迹创作而成.
故事跨越时间:1992年春至今.
剧中人物:荣华:长汀大同乡南里小学一名失学儿童荣华的母亲荣华的老师主题音乐:《爱的奉献》场景一(天幕:灰蓝色.
音乐起.
)旁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兴,则百业兴.
建国以来,国家提出九年制义务教育,旨在发展教育,振兴中华.
闽西长汀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但在90年代的今天,贫困仍旧笼罩着这片古老的土地,许多学龄儿童因贫困而失学.
这里.
我们将要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
那是1992年春,长汀县大同乡南里小学荣华同学因家庭变故而中途辍学.
本故事就从她身上说起——(音乐缓缓消失,幕拉开.
)地点:南里小学门口.
(放学的铃声,同学们的喧哗声,渐远.
荣华红肿着双眼,脸颊上还留着淡淡的泪痕,一手牵着母亲.
一手紧拽着老师,依偎着老师.
母亲一脸酸楚、无奈.
老师茫然若失.
三人缓缓而行,行到校门口,荣华猛地停了步,回头看了看校门,又看了看老师,泪水盈眶,滑落.
母亲默立,老师无意识地整理荣华的衣领.
荣华低头而泣.
半响.
)母亲(叹):唉!
老师您回吧.
(对荣华)我们走吧.
荣华(欲行还止.
抬头看看母亲,又恋恋不舍地看着老师):妈……老师,我……我要读书,我要读书!
(哽咽)老师(轻抚荣华):荣华……!
母亲(叹):唉!
你这孩子,回吧!
家里弟妹还等着……老师(着急地):大嫂,想点别的法子吧.
别让孩子失学,孩子该读书,识字……母亲:老师啊,你不是不知道,我们家……唉!
我一个人得对付五张吃饭的嘴,还得为她奶奶、爸爸抓药……(转对荣华,落泪)华,不是妈狠心,你知道家里缺着钱……荣华(急切地,边哭边说):妈!
我知道,我知道!
您别哭,我不读书了!
我回家,我们……回家!
(母女抱头而泣,老师转身抹着眼角泪花.
)(幕迅速拉上)场景二(音乐轻起)旁白:这样一来,荣华只得辍学在家帮妈妈干活,成了一名不幸的贫困失学儿童.
就在这时,中华大地兴起了"希望工程",呼吁全社会关心、捐助贫困失学儿童,使他们能重返校园,以兴我教育,兴我中华.
这一呼吁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和热烈反响.
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渠道参与希望工程建设.
希望工程给每一个失学孩子带来了一份爱心和希望.

(音乐渐渐消失,幕拉开.
)地点:荣华家.
天色已晚,忙了一天的荣华和母亲仍在洗衣.
(老师声音传入):荣——华——荣华(抬头):妈,是老师.
老师——!
母亲(茫然地):哦!
(老师跑上台,气喘吁吁擦汗.
)母亲(迎上前,惊讶地):老师,您这是……老师(一把握住母亲的手,喘着气.
兴奋地):大嫂,荣华可以上学了!
母亲(更惊讶):上学荣华:我上学!
老师:对!
对!
荣华,你明天就可以回校上课了!
母亲:老师,我们家孩子没交学费,学校……老师:大嫂,荣华真的可以上学了,厦门一位中专学校的学生出钱资助荣华上学的!
母亲:老师,你这越说越让我糊涂了.
这厦门是啥地方,是谁白送钱给荣华上学老师(一拍额):哎哟!
瞧我这一高兴啊,就没有把事情跟你们说清楚.
是这样的,现在全国正在开展"希望工程"助学活动,目的就是为筹款资助象荣华这样的失学儿童上学.
我说的这个学生,就是参加这活动的一个热心青年,他已经为你家荣华补交了学费,荣华明天就能上学了.

母亲:这,这怎么可能呢荣华:老师,这是真的吗老师(目光恳切):真的,是真的!
大嫂,让孩子去上学吧,功课不能耽搁了.
母亲(激动,点头):嗯!
好!
荣华(雀跃):哦!
我又可以去上学啦!
(幕迅速拉上,音乐起)旁白:从此,荣华又背上书包重新走进校园,而这位资助她上学的学生就是集美轻校九一涉管班的吴春岭同学.
他本着一颗火热而挚诚的心,积极参加"希望工程"助学活动,当他获悉荣华同学的情况后便毅然把自己家里寄来的生活费节约下来.
捐助荣华上学,从1992年春起,吴春岭同学每学期都替荣华付学费,在这三年里他节衣缩食共资助荣华600余元,终使她重返校园,目前已届小学毕业.

吴春岭同学还通过信件往来,不断关心、帮助、鼓励荣华.
最近,当他从来信中得知荣华因考虑家境问题,决定小学毕业后不再念书,回家帮妈妈操持家务的想法之后,当即回信表示将继续资助荣华同学上中学…场景三(音乐渐渐消失,幕拉开)地点:学校门口.
放学了.
荣华背着书包一蹦一跳走在回家路上.
老师疾步追上.
老师:荣华,瞧,是谁给你的来信!
荣华(接过信):啊!
是春岭大哥哥的信,是他给我的回信!
老师:是的,是的!
快看看,他都写了些什么荣华(读信,情绪越来越激动):荣华同学:很高兴收到你的来信.
从来信中得知你最近几次考试都相当不错,进步很大,我很为你感到高兴.
希望你不要骄傲,要继续努力.
从来信中了解到你有顾虑,因家境贫困毕业后不想继续读书.
我觉得,小学毕业尽管已能识得几个字,但还不够,你有能力也有义务继续完成你的学业——上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我考虑过了,我愿意继续资助你,希望你不要有顾虑,应该好好学习……(灯光亮.
幕拉上)旁白:"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这是校主陈嘉庚先生所坚持的永恒信念.
(全剧终)26、记录生活(四)华晓春紫色的天空新鲜的光泽降临旧衣开始褪色我重新拧亮台灯时已丢了大半间的家俱望了一眼镜子用去年的表情镜子便骤然破碎遗忘在阳台上的盆景不知何时长出了一些碧绿的草用手颤悠悠地伸去竟卷成一团动人的娇羞陌生的那人走进屋子了此刻,我第一次发现紫色的天空新鲜的光泽已经降临这一回崭新的货车已停在门外正御下新潮的柜子27、黄昏剪影王小林有一枝花褪尽残红留一季的芬芳于你的记忆浮动荷间的情思露出尖尖一角是前尘往事在等待触摸虽然总觅不见你的明眸但能感觉你从各个角度投射而来的柔柔秋波你是夕阳下一个抹不去的句点那如期而至的星辰点燃你南窗痴望的双眼你的酡颜遂和你的红妆一样迷人黄昏剪影在我翻动的影集里28、人子——祝英台的传说廖树陶人子,我就要在你的长满藓苔和青草的石阶上做一个永无止境的祝英台的梦……在梦里,她将向我讲述一切讲述使人世间一切都逊色的爱情讲述在一个忆想的仲夏夜两个天真玩耍的小孩丢失了一玫银色的戒指为了躲避大人的追寻在坟冢里密谋双双变成了一对彩蝶我,一个海螺般的甲虫也就成了一只彩蝶成了一边画满帝王一边画满祝英台的发黄的纸我要飞在另一天地里桌子、早餐、风筝里的传奇故事在我沉思的前额奔流你说,应该回到釜溪河旁的公园踏着潮湿得发亮的小路我们在公园里缓缓地走去脚影的花——紫罗兰的杯人们看到杯里流溢出的爱的泪就象在隆冬你洁白得发红的纯美的手指在那里,祝英台和我对坐她讲述着那使人世间一切都逊色的爱情29、体育学院黄庆兴院长应邀访问日本林茂今应日本国国立上越教育大学校长加滕章教授的邀请,集美大学体育学院院长黄庆兴教授于今年3月5日至13日访问了日本.
3月5日,黄庆兴院长飞抵东京,即受到早稻田大学著名体育科学专家志志田文明教授的热情接待.
在早稻田大学,黄院长参观了这所世界著名大学的校园,重点访问了该校人间科学部,同志志田教授交流了体育科学研究和体育教育的有关情况.
3月7日,黄院长北上新泻县,访问了上越教育大学,考察了该校的教学设施、教学手段和仪器设备等,与加滕章校长和集大体育学院客座教授、该校生活健康部主任砥堀雅信教授进行了亲切友好的座谈.
黄院长在听取加滕校长关于上越教育大学办学情况介绍后,系统介绍了我国高等体育教育概况,集美大学联合办学现状及发展方向,集大体育学院历史沿革、办学规模、专业设置、教学科研以及"九五"期间发展计划,特别向日本朋友详细介绍了陈嘉庚先生爱国、爱乡、倾资兴学的伟大精神.
加滕校长对陈嘉庚先生的崇高精神表示由衷钦佩,对集美大学的办学体制和体育学院的体育专业教育表示极大兴趣.
他希望能有机会前来慕名已久的著名风景城市厦门,访问集美大学.
并对上越教育大学与集大体育学院建立长期友好校际关系充满信心.
之后,黄院长又南下京都,访问了美丽的京都大学,受到了集大体育学院客座教授、该校人间科学部日比野教授的热情接待.

黄院长这次访问日本获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集大体育学院访日进修学者郑旭旭副教授全程陪同黄院长在日本的访问活动.
30、强化社会治安保证学村宁静4月13日,中共厦门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鲍绍坤率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负责人及有关人员深入集美现场办公,检查指导整治集美校园治安的有关事项.
半个月来,由集美区综治委牵头,成立了整治校园治安领导小组,摸清了情况,排出了校园治安突出问题,提出了整治措施.
制定了整治方案,并打响了整治工作的第一炮.
由公安机关抽调精兵强将组成的重点案件侦破专案组,经过3天3夜的侦察伏击,缉捕了在校园杀害学校员工、伤害7名学生的主犯陈志伟,并带出一批积案.

这次现场办公议定,要在校园公开处理违法犯罪分子,教育群众,鼓舞士气,震慑犯罪,推动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同时,按规范化要求设计集美学校周围的交通道路管理标志、标线,增设交通执勤岗,规范学村周围交通道路管理,保持学村宁静环境.

市公安局长欧金样要求公安机关下大力气攻大案、挖团伙、追逃犯、打地霸、扫黄丑、整秩序,对已经缉捕归案的案犯要抓紧取证,扩大战果;对还没有归案的案犯要继续追捕,一网打尽,不留后患.
鲍绍坤对下一阶段整治校园治安提出要求.
他说,这次整治实行市区结合、以区为主,校内校外结合、各负其责;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方法.
各单位要按照整治方案的要求,切实整治好校园的治安秩序、交通秩序、文化市场和学校内部的管理,要严格校纪校规,净化校园风气,清扫丑恶现象,促进精神文明,彻底解决集美学村校园治安问题,带动全区治安综合治理.
(谢晋才)31、厦门市集会纪念集美学校建党七十周年纪念中共在集美学校建立基层组织70周年座谈会4月28日下午在集美小学"三立楼"举行.
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石兆彬,市委副书记刘丰、陈维钦,市委常委陈聪辉、郭晓菱,副市长王榕,市政协副主席郑镇安等出席了座谈会.

集美学校是中共厦门地区党组织的发祥地,是闽南的革命摇篮和闽西南早期革命活动中心,在福建、厦门建党的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石兆彬在讲话中说,隆重纪念集美学校建党70周年,是集美学村也是我市党组织的一件大事.
我们要通过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的一系列活动,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广大党员和群众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石兆彬强调,我们要学习陈嘉庚先生爱国爱乡的精神,勇于改革、大胆开拓的精神,艰苦奋斗、勤俭奉公、严于律已的精神,热心办学的精神和关心祖国统一大业的精神,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责任心和紧迫感,发挥厦门原有的优势,再造新的优势,为厦门腾飞献计献策,贡献力量.
石兆彬强调,我们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学习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勇于变革的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正在北京学习的洪永世市长向座谈会寄来了书面发言,希望集美大学和集美各校,要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要在继承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基础上,把学校办得更好,使之对厦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越来越大.

市委党史顾问组副组长、集美校友总会理事长王毅林、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黄顺通、集美区委书记李炳章、集美大学党委书记王建立等也在座谈会上发了言.
原交通部部长彭德清,原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全国侨联顾问张楚琨为这次纪念会寄来了贺信和题词.
原省委老领导伍洪祥,省政协主席游德馨,原省政协副主席许集美以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石兆彬为纪念会题词.
彭德清及集美校友、原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研究室主任陈乃昌为集美学校建党70周年撰写了纪念文章.

座谈会由陈聪辉主持.
部分原市级老领导,市直各部委办领导以及集美区和集美学村各院校领导、师生代表共20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
(吴瑞生)32、厦门市各界祭扫陈嘉庚陵墓清明节,我市和集美区党政领导、集美院校师生代表、驻厦部队指战员、集美学校和厦大校友及集美乡亲约1000人.
前往集美鳌园祭扫陈嘉庚先生陵墓.
出席祭扫仪式的有副市长王榕、市政协副主席柯雪琦、集美大学党委书记王建立、集美区委书记李炳章等.
市侨办、侨联、集美区委、区府及集美各院校、集美校友总会等单位领导参加了祭扫活动.
前全国侨联副主席张楚琨、华侨入学党委副书记李红及香港、福州、泉州等地集美校友会代表专程前来参加.

据悉,连日来,集美各院校组织师生相继到鳌园祭扫陈嘉庚先生陵墓,对广大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集美学校和厦大校友也纷纷前来祭扫,缅怀陈嘉庚校主的培养之恩.
陈嘉庚先生在海外的亲属也到陈嘉庚先生墓前敬献鲜花.

祭扫活动结束后,市有关领导和集美师生代表前往祭扫陈敬贤塔墓.
陈敬贤先生系陈嘉庚胞弟,兄弟同舟共济、倾资办学,创办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是位杰出的爱国先贤.
(阿卢)33、集美中学捐助丽江一中重建校园近日,集美中学把1万多元捐款寄云南省丽江县一中,帮助他们重建学校.
今年2月底,集美中学收到丽江第一中学的一封求援信.
在2月3日7.
0级强烈地震中,丽江一中遭受了巨大的灾难,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被毁殆尽,已不具备起码的开课条件.
集美中学开学初在教职工大会上通报了这件事.
党总支在升旗仪式上倡议党团员、师生援助丽江一中重建校园.
学校工会、团委会组织募捐活动.
不少师生纷纷奉献了自己的爱心.
(林红晖)34、日中友好全国青年委员会事务局长由木荣司先生访问集大体院4月13日,日本国日中友好全国青年委员会事务局长由木荣司先生访问集美大学体育学院.
在竞武馆,由木先生由体院副院长李金水和厦门市体育总会主席王者兴等陪同,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体院学生的武术套路、散手和柔道表演,并即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衷心感谢同学们为他所作的精彩表演,称赞同学们的精湛武技,希望大家取得更大进步.
随后,宾主之间进行了亲切友好的座谈.
由木先生是中国的老朋友,对中国人民、中国文化有深厚的感情.
座谈会上,他情不自禁地引吭歌,接连用汉语和日语演唱了中国歌曲,激起了大家的共鸣,赢得了阵阵热烈掌声.
由木先生表示,他将不遗余力地为促进日中友好而努力.

(林茂今)35、学习雷锋的一股旋风三月春风暖,百花齐放.
一年一度的"学雷锋活动月"又到了,校园里处处可见同学们学雷锋做好事的火热场面.
其中,财院外经系的表现特别引入注目.
早在开学伊始,该系就提出"早早行动,长期坚持"的口号,鼓励同学们"见先进就学,见后进就帮,见好事就做",要求同学们刻苦攻读,积极向上,团结奋进,严守纪律,安全稳定,助人为乐".

3月4日,商英951和国贸951全体同学清洗了大礼堂;3月5日,商英951班的全体同学打扫归来堂;3月7日,商英941班的全体同学清洗了校语音室;国贸951班的全体同学清洗了外经系办公室和会议室.

外经系的活动有如一股旋风,在财经校园再次掀起了一股"学雷锋,做好事"的热潮.
(陈廷立)36、为了母校的明天献爱心天高云淡,金风送爽.
1995年10月27日,集美水产学校会议室济济一堂,气氛浓烈,在这里举行的集美水专、水产学校校友会二届五次常务理事会正在围绕捐资兴学这一中心议题进行认真而热烈的讨论.

福建省提出的"建设海洋大省"、"把水产业作为我省的支柱产业之一"以及"科教兴省"的战略决策,使得全体与会者深受鼓舞.
同时也认识到加速培养水产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校友们高兴地看到,母校几年来深化教育改革,转换办学机制,加强各项管理,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已成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和厦门市文明学校.
但同时也注意到母校在前进中仍存在诸如硬件不足、经费紧张等许多矛盾和困难,尤为突出的是规划中的实验楼迟迟不能动工兴建,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实验楼计划建筑面积3600㎡,预计需要资金:360万元,而目前只解决了80万元.
如果计划在明年校庆时封顶,估计需要200万元,资金缺口较大.
为此洪天来校长在会上说,学校已将兴建实验楼列为"九五"计划一项头顶重要任务,呼吁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予以关注和支援,并为此制定了《集美水产学校捐资兴学奖励办法》.

与会者认为,必须开拓多种渠道.
采取各种形式筹措资金,群策群力,促使实验楼能早日动工并如期封顶.
大家争先发言,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原水产厅厅长、校友会理事长王克风,现任水产厅副厅长、校友会副理事长陈志良均表示,要学习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的义举,发扬校友一贯关心、热爱母校的优良传统,除了主管厅大力支持外,动员省厅直属企事业单位和各地市有关单位尽力资助水校实验楼的建设.
福州市水产局局长陈禹亭校友建议由省厅牵头,母校参与,在其家乡福清市举办"科教兴渔"座谈会.
发动水产专业户、联合体赞助,并表示会议结束后马上着手穿针引线.
漳州市水产局局长吴之士、原省渔业公司总经理张荣山等校友建议母校加大创收力度,实行各种形式办学,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广辟生财聚财之道,增强学校自身发展的后劲.

会议还决定向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发出倡议书,发动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不仅如此,省水产厅副厅长杨有志校友、原校长秦嗣照、原党委书记洪玉堂等均当场认捐.
他们的举动博得与会者热烈的掌声.
(张琦)37、图片新闻三则2月7日,台北"中国海事专科学校"代表一行8人参观访问了航海学院.
这些多年从事航海教育的同行们是刚刚结束了对上海、大连、广州等地海运院校的参观考察后来到厦门的.
在航海学院为客人们举行的座谈会上,李连亭副院长及其他有关领导向客人们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互相交流并探讨了学校在教学、师资、学生管理和实习等双方感兴趣的问题.
随后,客人们参观了学院的航海模拟器实验室、GMDSS培训中心,轮机自动化机舱等.

瑞安教育福利基金为了奖励在国内高校学习的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中的品学兼优的归侨、归侨子女,设立了"瑞安归侨、归侨子女奖学金(研究生、大学部分)",集美大学以下同学首次获奖:一等奖:李云祥(财院金融94级);二等奖:何侨煌(体院文保94级)、李锦贞(财院经贸93级)、张砚阗(财院外会94级)、李贤坤(水院外会93级)、许荔平(师院英语93级)、郑晓婷(师院数学94级)、洪东明(师院音乐93级).

(陈长福)3月27日,本刊编委在航海学院召开例会.
航海学院党委书记陈泰灿到会并讲了话.
他说,《集美校友》这几年发展很快,办得越来越好,深受广大校友及学村师生欢迎.
陈书记还说:"《集美校友》我每期必认真阅读,感到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反映了集美各校的发展情况.
"陈泰灿书记期望《集美校友》编委坚持办刊宗旨,进一步弘扬嘉庚爱国精神,为联络海内外校友作出更大贡献,并表示航海学院将进一步支持《集美校友》.

会议由任镜波主编主持,卢俊钦、刘予奋、许碧凤、张琦、林永新、林茂今、郑才彪、蒋玉钦等编委会成员以及校友会领导黄德全先生参加了会议.
(蓬)38、简讯六则集美大学校党委邀请在校省政协委员座谈3月19日下午,集美大学校党委邀请在校的省政协委员座谈.
会上,黄金陵以校长和委员的双重身份向大家介绍了李岚清副总理和省、市领导对集美大学的关心和指示精神.
党委副书记曾讲来向.
委员们介绍了校领导对体制改革的建议方案.
委员们争先发言,围绕着如何办好集美大学谈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表示要在即将召开的省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向省委、省政府建议,应把集美大学的体制改革作为我省高校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来抓,并要求省、市两级政府加大对集美大学的投入等.

座谈会上,根据省政协工作的要求.
成立了集美大学省政协委员小组,一致推选任镜波担任组长.
(舢)汕头校友举行96联谊会每年三月的第一个星期天是汕头集美海院校友联谊会活动日,1996年3月3日这一天,近百名校友,满怀新春喜悦,聚集在一起,举行了96联谊会.
在外地工作回到汕头休假的校友,船到汕头港的校友也应邀参加了聚会.
会上,汕头集美海院校友会理事长,秘书长报告校友会活动情况;通过了新一届理事会组成人员名单.
母校卓杰华、卢振乾、尹一民、吴炳煌、郭世英、李子平等到会祝贺,汕头市民政局领导也到会讲了话.
新一届理事会成员、各年段校友分别同原学校老领导合影留念.
聚会气氛十分热烈.
(子平)海院广州校友会新春在穗聚会1996年2月21日(正月初三)上午,集美航海学院广州校友会举行迎春团拜暨校友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
尽管是日凛冽寒风横卷着冻雨,但仍有百多位校友偕眷冒雨到会,其中有名誉理事长、三十年代初毕业的肖炳章船长等老一辈校友,还有出校门不久的年轻人,虽然他们学成离校时间相距半个多世纪,依然是老中青汇聚一堂,畅叙师友之情.
会议由秘书长卓刚主持,常务理事长周少超致新年贺辞,民政厅社团管理处郭国俊处长、集美中学广州校友会何光宇会长、福州地区各校校友广州联谊会林灼铨秘书长等来宾、代表讲话致贺.
联谊、庆祝活动于11时半完满结束.
(洪)海院老体协受表彰海院老体协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积极发动离退休教职工开展体育活动,组成了门球队、地掷球队和汽排球队.
门球总队被集美区、省高校老体协评为先进集体.
地掷球队获省高校第三名,汽排球队获省高校第二名、厦门市第三名.
1995年在省高校9个项目的通讯比赛中,该院离退休人员中19人项进入前六名,取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省高校老体协颁发的锦旗.
在1996年1月举行的集美区老体协年会上,海院老体协被评为先进单位.
(李)高中廿三组同学欢聚在母校高中廿三组同学于1995年lO月17日至20日回母校举行组庆联谊活动.
来自美国和港台的同学、外省市和本省市县的同学,四十多年阔别重相会,心情无比激动.
青年时期的峥嵘岁月,别后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是这些游子们在短短的欢聚时间里说不完的话题.
活动期间同学们到鳌园校主陵墓敬献了花蓝,游览厦门特区.
分手离别前同学们都希望将来能有机会再相聚.
(筹)1995年集美族亲长寿奖颁奖集美社公业基金会为该社族亲特设一项长寿奖金,享受对象在80周岁以上.
1955年,陈嘉庚先生返里定居,在家乡成立了集美社公业基金会,旨在资助族亲青少年升学上进以及贫病疾苦者.
1961年8月,陈嘉庚先生逝世后,中侨委根据陈老亲属的要求,从其遗存留的320余万人民币中,提取50万元以其利息举办集美社族亲福利.

1992年,该会决定增设长寿奖,以祝贺和慰问老族亲的健康长寿,并将奖金发放的时间特地安排在第二年的农历春节前,以便让长寿老人欢欢喜喜过佳节.
1995年度长寿奖2月发毕,领奖64人.
(陈)39、集美大学财经学院集美大学财经学院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0年创办的.
经过70多年的风雨历程和几代人的辛勤耕耘,该校共为社会培养大中专财经专业人才13000多名,培训财经干部13800多名,毕业生分布祖国各地,港澳台地区和世界五大洲,被誉为"财经人才的摇篮".

该校现拥有财税、金融、投资、会计、外经等五个系,设置财政、税务、金融、保险、投资经济管理、房地产管理、财务会计、审计、国际贸易、国际商务英语、外经企业财务会计、经济贸易12个专业和经济秘书方向,各类在校生2200多人.

几年来,财院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实行收费教育,学生自选专业,毕业后自主择业;建立主辅修制,双专科制,培养专一多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试行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力争上游.
新的教学机制为该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学校的学习气氛深厚,学生素质明显提高,毕业生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为更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财院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在办专科的基础上创办本科,今、明两年先招收会计、税务和投资三个本科专业,今后陆续申办金融、国际贸易、财政三个本科专业,争取到2000年办本科专业六个以上.
同时,继续办好专科,并申办市场营销等专科专业.
力争到2000年达到在校普通本、专科生各1000人,总规模2000人的目标.

轻云互联(19元)香港高防云服务器 ,美国云服务器

轻云互联成立于2018年的国人商家,广州轻云互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主要从事VPS、虚拟主机等云计算产品业务,适合建站、新手上车的值得选择,香港三网直连(电信CN2GIA联通移动CN2直连);美国圣何塞(回程三网CN2GIA)线路,所有产品均采用KVM虚拟技术架构,高效售后保障,稳定多年,高性能可用,网络优质,为您的业务保驾护航。活动规则:用户购买任意全区域云服务器月付以上享受免费更换IP服...

Vultr新注册赠送100美元活动截止月底 需要可免费享30天福利

昨天晚上有收到VULTR服务商的邮件,如果我们有清楚的朋友应该知道VULTR对于新注册用户已经这两年的促销活动是有赠送100美元最高余额,不过这个余额有效期是30天,如果我们到期未使用完的话也会失效的。但是对于我们一般用户来说,这个活动还是不错的,只需要注册新账户充值10美金激活账户就可以。而且我们自己充值的余额还是可以继续使用且无有效期的。如果我们有需要申请的话可以参考"2021年最新可用Vul...

提速啦香港独立物理服务器E3 16G 20M 5IP 299元

提速啦(www.tisula.com)是赣州王成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云服务器品牌,目前拥有在籍员工40人左右,社保在籍员工30人+,是正规的国内拥有IDC ICP ISP CDN 云牌照资质商家,2018-2021年连续4年获得CTG机房顶级金牌代理商荣誉 2021年赣州市于都县创业大赛三等奖,2020年于都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021年于都县电子商务融合推广大使。资源优势介绍:Ceranetwo...

宁静给节目组送猪饲料为你推荐
搜狗360360浏览器为什么不能让我自动登录了asp.net空间哪里可以申请asp空间的?人人视频总部基地落户重庆重庆影视公司怎么选择?netshwinsockreset游戏出现battlEye Launcher 怎么办ipad代理在哪买ipad更便宜degradeios客服电话赶集网客服电话是多少刚刚网刚刚网上刷单被骗了5万多怎么办啊 报警有用吗正大天地网正大光明是什么数字瞄准的拼音穿越火线枪战王者辅助瞄准什么意思狙击辅助
com域名 香港主机租用 vps服务器 最便宜的vps 韩国俄罗斯 themeforest 美国php空间 全能主机 大容量存储 韩国网名大全 linux空间 web服务器架设 炎黄盛世 电子邮件服务器 hostker 有奖调查 web服务器的架设 新家坡 卡巴斯基免费试用 免费phpmysql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