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潘光旦(1899年~1967年),原名光亶,又名保同,号仲昂,江苏宝山人(今属上海市),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民族学家.
1913年入清华学校,1922年毕业赴美留学,入达特茅斯学院,1924年获学士学位,同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获理学硕士学位.
回国后先后在上海、长沙、昆明和北京等地多所大学任教授.
曾先后兼任清华大学及西南联大教务长、社会系主任以及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等职.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调入中央民族学院,主要从事少数民族历史的研究.
潘光旦一生学术涉及广博,在社会思想史、家庭制度、优生学、性心理学、人才学、家谱学、民族历史、教育思想等众多领域均有造诣.
1924年7月,潘光旦美国达茂大学毕业留念47潘光旦——特立独行一儒生潘光旦是中华百年学术图景中的一位巨子,是老清华社会学系的灵魂人物.
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通晓古今,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民族学家、优生学家和教育家.
在二十世纪初成长起来的一代学者中,潘光旦的形象独树一帜、卓尔不群.
那一代的学者们,都非常欣赏潘光旦的为人,喜欢与他结伴旅行.
徐志摩称潘光旦为潘仙,因为他独腿的形象与八仙之一的铁拐李颇为相似.
梁实秋认为潘光旦是一位杰出的人才,他的作品体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凝合".
费孝通与潘光旦比邻而居,在他的眼中,潘光旦是一部活字典,是真正的人类学家.
冰心感叹他被时世颠簸的命运,钦佩他宠辱不惊的风骨,称其为"被遮蔽的先知","是男子中理智感情保持得最平衡的一个".
紫苑学会郑文然连理斋中一书痴潘光旦在清华的旧居是清华园新南院11号.
1936年,一对并蒂葫芦在他院子里的藤萝架上成熟长大.
一天,一个懂行的朋友见到这对葫芦兴奋不已,并告诉他,这样的葫芦极少见,概率是"亿兆次,难得一见的".
潘光旦马上请沈恩孚写了"葫芦连理之斋",挂于书房.
作为葫芦连理斋的主人,潘光旦爱书是出了名的.
他不仅爱读书,而且爱收藏.
只要手头稍有余钱就会去买书,不少书店老板与他熟识.
琉璃厂的书商常带着布包到潘府送书.
见到好的版本和稀有的书,他总是要留下,并且为此时常欠账.
潘光旦最为珍爱的《达尔文全集》,是他1926年从美国带回的.
当时的中国,私人拥有此书者很少,多是大图书馆收藏.
为买这套书,他几乎倾其所有,回到国内下船时,身上仅剩一元钱.
这样日积月累下去,潘光旦小小的"葫芦连理斋"四壁都布满了书.
1953年,潘光旦调任中央民族学院,由于书太多,家里放不下,学院专并蒂葫芦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抄家时丢掉,又被费孝通偷偷捡回精心保管,后归还潘光旦子女48门在研究楼给他一间屋子做书房.
因其收藏丰富,朋友、同事、学生时常上门求问,他也常为别人查书.
当年为研究中印边境问题,寻找边境史料,周恩来曾借用潘光旦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并附亲笔信.
梁实秋在《雅舍小品选·书房》里描述潘氏书斋说:"潘光旦在清华南院的书房另有一种情趣.
他是以优生学专家的素养来从事我国谱牒学研究的学者.
他的书房收藏这类图书极富.
他喜欢用两块木板将一套书夹起来,立在书架上.
他在每套书系上一根竹制的书签,签上写着书名.
"若追问潘光旦为何如此爱书,这与他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潘光旦于1899年出生于江苏宝山的书香世家.
潘光旦的父亲潘鸿鼎曾任职于京师大学堂,是清朝末年的翰林院编修.
由于深厚的家学渊源,潘光旦从小就养成了好的读书习惯.
他对中国古典文献的钻研既广且深,经、史、子、集之外,小说、稗官野史、方志、族谱,无不涉猎.
潘光旦不仅中文底子极好,外文也学得特别出色,尤其英文的造诣更是深厚.
他将《英汉综合大词典》背得滚瓜烂熟,不光能说出其中每个词的各种词义,还能说出其词源和相关典故.
与他比邻而居的费孝通每每遇到与英语相关的问题,不去查字典,直接跑去问潘光旦.
他曾说过:"遇到难题问潘老,比查字典更要方便,快捷.
"潘光旦的学问不光受益于其父,母亲对他的影响更是极为深远.
潘光旦14岁丧父,余下的时光皆是在其母亲沈恩佩的教育和培养下成长的.
沈恩佩是位性格坚毅、处事通达、知书达理的女性.
她注重对子女的教育,战乱时从乡下逃到上海,慌乱中她毅然抛弃了钱财杂物,却只带了重重四担子书.
由于她教导有方,两个儿子都毕业于清华.
晚年的她还不忘在闲暇时间,用木制小梭一丝一缕地为儿子编织花纹各异的彩色带子,系在儿子的竹制书签上.
潘光旦对母亲的爱与教诲铭记于心,对此,他曾做诗道:"忍看慈母手中线,翻作残编夹上棉.
"深受父母教育影响的潘光旦言传身教,将良好的家学渊源传给了他的儿女,把礼让的美德和读书的观念深深植根于儿女的脑海.
他注重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他都不忘督促儿女每日书写大篆小篆各一篇,并亲自检查评价.
他注重道德教育,让儿女们从小背诵《论语》.
有一次看到在田间玩耍的儿女们捡拾遗落在地上的稻穗,潘光旦立刻制止了孩子们,并说道:"这些稻穗是社会留给孤寡老人唯一的东西了,我们一丝一毫也不要去拿.
"博学广知一大家潘光旦兴趣广泛且学有所成,光是在大学及以上学府研修的学科就达到9科之多.
在美国读大学本科时,潘光旦主修生物学,辅修心理学.
在哥伦比亚大学读硕士时,他主修动物学、遗传学,辅修古生物学、优生学、人类学、单细胞生物学、内分泌学等.
与此同时,他对文学和哲学的兴趣也丝毫未减.
学成回国后,潘光旦任复旦大学、光华大学、吴淞政治大学、东吴大学等校教授,并兼任《新月》杂志、《中国评论周报》、《华年》周刊、《优生》月刊1918年,潘光旦在清华学校49等刊物的主编.
潘光旦虽然时常以社会学家身份参与各种活动,并在大学里担任社会学教职,但他并不是—个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学家.
他没有讲授过社会学相关的课程,也没有写过有关的独本著作.
他的社会学思想是展现在他探讨人类社会演变的论述之中,体现在他钟情社会改革、社会进步的学术旨趣之中.
他虽非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学家,却超越了社会学家,在优生学、性心理学、教育学、民族学、谱牒学等领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优生学方面,潘光旦写作的7本总名为"人文生物学论丛"的论文集,对于与优生学直接和间接相关的问题做了多方面的探索和解释;在心理学方面,他的著作《冯小青》,译著《性的道德》、《性的教育》和《性心理学》,树立了性心理学本土化的四块丰碑;在教育学方面,潘光旦以"位育"观为核心、强调人格培养和通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系统教育理论,极具超越时代的眼光;在民族学方面,通过艰难的实地考察和不计其数的资料查阅,潘光旦论证了土家族是单一民族的理由,为国务院承认土家族为单一民族提供了根据.
清华大学任教期间,他兼任过清华教务长、秘书长、图书馆长,西南联大教务长、校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1952年院系调整时,调至中央民族学院任教授.
他结合教学、教育行政、出版等工作,研究和讲授过心理学、优生学、遗传学、进化论、家庭问题、人才学、谱牒学、中国社会思想史、西洋社会思想史、性心理学、教育学、民族学等.
潘光旦以其渊博的学识,被学界称为"学贯中西、融汇古今、打通文理"的学者.
潘光旦著述甚丰,内容涉及自然、人文、社会科学,还有时评、政论.
现已编成14卷、642万字的《潘光旦文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瘸腿独行一学人谈及潘光旦,就不得不说到他的腿.
潘光旦在1913年进清华学校读书.
在学校学习时期,清华学校时期的潘光旦(前排左3)与学友们50因一次跳高时不慎跌倒,伤到了腿.
然而,由于医生医术有限,伤情被延误,最终只能通过截肢来保住性命.
由于此次意外事故,年仅16岁的潘光旦就不得不"特立独行"了.
因为腿伤,潘光旦在中途被迫休学了两年.
经历了两年的休整,乐观坚韧的他恢复了往日开心快乐的学习生活.
曾任燕京大学代理校长的梅贻宝先生在回忆起这段故事时说道:"我在1915年入清华.
初次看见他,他已经是独腿客了.
他虽然独腿,但是一般行动概不后人.
周末同学们郊游散步,他从未缺席.
他同我对于学生基督教青年会都感热心.
有一次在西山卧佛寺开会.
会序中有一项排列在寺院半山腰举行.
老潘亦就架拐登山,若无事然.
"独腿的他不光行动上不落人后,在学业上亦拔得头筹.
梁启超是潘光旦的国学老师,在评价潘光旦论文时称赞道:"以吾弟头脑之莹澈,可以为科学家;以吾弟情绪之深刻,可以为文学家.
望将趣味集中,务成就其一,勿如鄙人之泛滥无归耳.
"因为腿伤,潘光旦在中途被迫休学了两年,直到1922年才得以毕业出国.
在园子里念书时,潘光旦曾有一次问严鹤龄,只有一条腿的他还能否出洋.
没想到,严鹤龄说:"怕不合适吧!
美国人会说中国人两条腿的不够多,一条腿的也送来了.
"但当时一个教图画的美国教员Star义愤填膺地反驳道:"潘光旦不能出洋,谁还能出洋!
"因为潘光旦当时总是第一名.
1922年,潘光旦毕业赴美留学,入达特茅斯学院,1924年获学士学位;同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获理学硕士学位.
在美国读大学本科时,他按照常规插入三年级,半年后由于成绩特别优秀,所在大学教务长亲自写信向他道歉,说他是应该直接进入四年级学习的.
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这句话在潘光旦的人生中也得到了验证.
断腿给他造成了身体上的伤害,造成了部分人的歧视和偏见,但也为他带来了一份真挚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
潘光旦的外甥女张雪玲在《司令昂舅潘光旦先生》一文中说道:"那一年,潘先生在清华因跳高受伤致残,回到家乡休养.
原来订20世纪30年代在清华大学.
前排左起:叶企孙、潘光旦、罗家伦、梅贻琦、冯友兰、朱自清;后排左起:刘崇鋐、蒲薛凤、陈岱孙、顾毓琇、沈履51婚的对方得知后便解除了婚约.
这时,他的一位表亲赵瑞云女士钦慕他的人品学问,自愿下嫁与他,这便是后来的潘师母.
"赵瑞云聪颖贤惠,与潘光旦二人夫妻情深,相濡以沫三十二载.
她含辛茹苦相夫教子,将众多儿女抚养成人,是备受称赞的贤内助.
在抗日战争时期,国运堪忧.
南迁到昆明的西南联大师生生活也无人能保证,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为了补贴家用,她与梅贻琦的夫人一起做糕点到集市上去卖.
她们将这种糕点称作"定胜糕",取抗战必胜之意.
遗憾的是,潘光旦在1957年被打为"右派",饱受折磨,由于担忧丈夫的身体、揪心丈夫的境遇,爱了潘光旦一生的赵瑞云于1958年10月先他而去.
心存百忍一雅阁潘光旦为人极有幽默感,喜欢开玩笑和自我调侃,孩子们也可以随便跟他开玩笑,他从来不发脾气和打骂孩子,只是言传和身教,让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他的性格也相当活跃,他虽不爱好音乐,倒也五音俱全,唱歌不走调.
他曾经教他的女儿、女婿唱他小时候学过的一首情歌,而且是用上海话唱.
在清华的时候,有一次下雪,一个小男孩看到潘光旦拄拐在雪地上留下的印迹,以为是什么小动物,跟踪脚印直到发现潘光旦.
他说他在校园里发现好几回这种脚印,又不像什么小猫小狗,以为是什么罕见的动物,没想到后来发现是个瘸腿的教授!
潘光旦回家就把这个故事当作笑谈讲给家人听,还夸奖这孩子有寻根究底的劲头,是个可塑之才.
潘光旦到晚年眼睛极度近视,达到一千多度,而他除去吃饭睡觉,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简直是眼睛贴在书本上看书.
家人都笑话他是在闻书.
由于贪书造成的千度近视给潘光旦的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
他拄着拐杖上班,走得很快,但他看不见对面的来人.
有个熟人说他架子大不理人.
从那以后,为了不给人造成误会,他每走一步就点一下头,宁可自己吃力辛苦一点,怕碰见熟人看不见又没打招呼.
"文化大革命"时,一群小孩追着他丢石头,喊着"打牛鬼蛇神".
1941年冬,潘光旦全家在昆明西郊大河埂住处院内52潘光旦没有生气,而是和蔼地开玩笑说:"你们可别把我打伤了呦.
"据朋友和家人回忆,潘光旦一生仅有四次失控.
一次是他的母亲1939年在上海去世.
潘光旦的成长与母亲的教养息息相关,母亲去世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潘光旦在昆明西南联大执教,母亲的死,使他悲痛不已.
他把自己关在家中的阁楼上,整整三天三夜滴水未进.
还有一次是1958年他的夫人赵瑞云去世,他认为是自己被划成"右派"致使夫人担心而发病去世的,这次他也是大恸.
第三次是"文革"初期,他与叶笃义谈天时偶然谈到他的女儿潘乃穆在丈夫被逼死后,对她的儿子说:"爸爸死了还有妈,我们还要活下去!
"说到这里,潘光旦情不自禁地恸哭起来.
另外,潘光旦在闻一多被特务枪杀后也大恸一次,嚎啕大哭.
潘光旦表达感情极为克制,哭过后马上可以控制自己,像没什么事一样.
好友叶笃义在回忆潘光旦的第三次痛哭时说道:"潘光旦当时极度地控制自己的感情,一个人怎么能做到那种程度.
我光是听他讲都不想活了.
这大概只可以用'心存百般忍让'来形容了.
"世俗蒙蔽一先知1952年院系调整之后,清华大学的社会学系被划归中央民族学院,潘光旦和老清华社会学系的其他教师也一道被分配到中央民族学院.
1953年,中央民委把研究土家族是不是单一民族的任务交给了中央民族学院.
这是潘光旦一直盼望能够研究的课题.
为了真实地考证这个课题,他亲自到湖南、湖北西部山区进行考察研究.
65天、18个县市、14000公里行程.
他拄着双拐,一丝不苟地走完了全部的旅程,并写作了《访问湘西北"土家"报告》.
听取了潘光旦和其他一些社会学家的报告,中央于1956年10月确认土家族是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也于1957年9月正式成立.
无论从学术角度上还是解决民族工作的实际问题上,潘光旦都尽职尽责地做出自己的1936年,任清华大学教务长的潘光旦53一份贡献.
然而,潘光旦及一批社会学家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罪名"之一就是所谓"破坏民族关系".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潘光旦被定罪为"资产阶级反动权威",被批斗,被抄家.
他心爱的书房被贴了封条,家里除了厨房和一小间杂货屋外都被贴封上锁.
年迈的潘光旦和年幼的孙女只能在小屋的水泥地上席地而卧.
寒冷的夜里,这对缺被少褥的祖孙难以入眠.
红卫兵抄家时发现潘家只有一百多块的存款,他们怀疑潘光旦将其余钱藏在了他处,就质问道:"别的教授最少都有几万块钱,你怎么只剩这么少,剩下的呢"潘光旦回答:"我的钱全买书了,只剩这么多.
"由于潘光旦只有一条腿,故而红卫兵没让他像费孝通等人一样去打扫厕所和澡房,而是让他去校园里拔草.
独腿的他无法蹲下,所以随身带一条小凳以便拔草.
但是,红卫兵发现后将板凳一脚踢飞,失去支撑的他只能坐在冰凉的地上拔草.
当时潘光旦已有67岁,由于长时期的缺衣少食和超强劳动,从"文革"开始,潘光旦原本健康的身体渐渐出现了问题.
简单的前列腺发炎逐渐发展为尿毒症.
由于那时没有正常的医疗条件,潘光旦未能及时就诊,只能独自一人顽强地与病魔做斗争.
叶笃义在"文革"中也被靠边站.
他常常去探望潘光旦,乐观的潘光旦对叶笃义讲了他自创的三个S政策:第一个S是SUBMIT(服从),第二个S是SUSTAIN(坚持),第三个S是SURVIVE(生存).
后来,潘光旦的病逐渐加重,他女儿的一位同学把他送进积水潭医院.
开始还好,大夫给他插了一个管子,但过了几天就不行了,医院打起了派仗,主治医生被撤换,对这样的重病号连起码的医疗和护理都成了问题.
他住在十几个人一间的病房里,其他病友又喊又叫,他只能忍受.
重病的老人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1957年1月6日,潘光旦(拿烟斗者)外出调查时与土家族老人座谈(张祖道摄)54关心与呵护,反而还要面对来调查他的红卫兵们.
他们冲这位可怜的老人大喊大叫,厉声盘问,并使劲摇晃病床.
在这种情况之下,潘光旦再也无法忍受,坚决要出院,不负责任的医生也任由他离去.
叶笃义用潘光旦自己的话来劝他:"SUSTAINANDSURVIVE,你要坚持,要忍耐,要生存下去.
"躺在病床上,身心皆伤的老人摇摇头说:"SUCCUMB(死了).
"潘光旦在北大的两个女儿,是被群众监管的"黑帮分子",两家四口都被批斗.
姐妹二人没有行动的自由,每天要在指定地点学习、劳动,接受审查.
被隔离的她们无法了解潘光旦在中央民族学院的情况.
潘光旦去世的时候没有一个亲属在身边,他的女儿们不是被批斗关押,就是被下放边疆.
他的一个在边疆的女儿,直到他逝世一年以后才知道父亲去世的消息.
陪潘光旦走过生命最后一程的,是与他亦师亦友的费孝通.
费孝通住在潘家的隔壁,当时同样被打为"右派"的费孝通处境也十分艰难.
他的夫人被赶回苏州,自己连饭都吃不上,只能在潘家搭伙,与潘家相互扶持.
在潘光旦生命垂危的时刻,卧室还不准启封,只打开了堂屋.
费孝通支起军用移动床让潘光旦有地方躺下,还把自己家里没有被封的被褥抱过来给他用.
1967年6月10日的一个夜晚,一代通儒,病死于费孝通的怀抱之中.
特立独行一儒生书斋前的连理葫芦,是潘光旦的心爱之物.
经历过抗日战争的劫难,从北京被带到昆明,又从昆明被带回北京.
清华复原回到北京后,潘光旦把它收藏在一个特制的三角形葫芦柜里,悉心珍藏保存.
"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抄家时,将潘光旦的连理葫芦摔在后门口.
费孝通看见它被丢弃,赶忙捡回来藏在自己家.
潘光旦去世以后,费孝通无法保存这个葫芦,曾经要潘光旦的女儿拿回去收藏,但那时候潘老的一双女儿也是被批斗的对象,根本没有能力和条件保存.
费孝通转而叫自己的侄子带回家保管.
直到1989年,这个连理葫芦才被交回潘光旦的女儿手中.
此时的"双葫芦"已被摔得有了裂缝,而且葫芦柄上原有的枝须已不复存1928年,潘光旦(右)、顾毓琇(中)、闻一多(左)在上海55在,颜色也由黄褐色变成了红褐色.
这个自然界的珍奇之物,见证了历史沧桑,劫后余生,然而它的主人,却没能躲过那场大劫难.
费孝通送潘光旦走过了人生的最后旅途.
在忆及潘光旦临终前的一幕时,费孝通说:"潘先生没有抱怨".
至于原因,费孝通在《北京日报》曾经登载过的一篇短文《费孝通谈潘光旦先生的人格和境界》中阐述的十分清晰:在我和潘先生之间,中国知识分子两代人之间的差距可以看得很清楚.
差在哪儿呢我想说,最关键的差距是在怎么做人.
潘先生这一代人的一个特点,是懂得孔子讲的一个字:己,推己及人的己,懂得什么叫做己.
己这个字,要讲清楚很难,但这是同人打交道、做事情的基础.
潘先生这一代知识分子,首先是从己做起,要对得起自己,而不是做给别人看,这可以说是从己里边推出来的一种做人的境界.
现在社会上缺乏的就是这样一种做人的风气.
年轻的一代人好像找不到自己,自己不知道应当怎么去做.
作为学生,我是跟着他走的.
可是,我没有跟到关键上.
直到现在,我才更清楚地体会到我和他的差距.
潘先生这一代人不为名,不为利,觉得一心为社会做事情才对得起自己.
他们有名气,是人家给他们的,不是自己争取的.
他们写文章也不是为了面子,不是做给人家看的,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
这是他们自己的"己"之所需.
有些文章说潘先生"含冤而死",可是事实上他没有觉得冤.
这一点很了不起.
他看得很透,懂得这是历史的必然.
他没有怪毛泽东.
他觉得"文化大革命"搞到那个地步不是毛泽东的意思.
为什么呢他推己及人,想想假定自己做毛泽东会是什么样的做法,那根本不会是这个做法.
因此不应该怪他.
这就是从"己"字上出来的超越一己荣辱的境界.
潘先生经历了灾难,可是他不认为应该埋怨哪一个人.
这是一段历史的过程.
造成他的人格和境界的根本,我认为就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推己及人.
参考资料:《潘光旦:"秀才遇到兵,断腿说得清"》,赵映林,《名人传记(上半月)》2009年05期《潘光旦》,叶笃义,《读书文摘》2007年12期《闻一多、潘光旦、罗隆基轶事》,李凌,《同舟共进》2008年02期《潘光旦的家谱学研究》,张笑川,《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潘光旦:没有右腿的"右派"》,张祖道、王国平,《学习博览》2011年01期《先辈贤哲潘光旦》,叶菊艳,《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07期1936年秋,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师生于大礼堂前.
前排右三起:潘光旦、陈达、李景汉
进入6月,各大网络平台都开启了618促销,腾讯云目前也正在开展618云上Go活动,上海/北京/广州/成都/香港/新加坡/硅谷等多个地区云服务器及轻量服务器秒杀,最低年付95元起,参与活动的产品还包括短信包、CDN流量包、MySQL数据库、云存储(标准存储)、直播/点播流量包等等,本轮秒杀活动每天5场,一直持续到7月中旬,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本页。活动页面:https://cloud.tencent...
PacificRack最近促销上瘾了,活动频繁,接二连三的追加便宜VPS秒杀,PacificRack在 7月中下旬已经推出了五款秒杀VPS套餐,现在商家又新增了三款更便宜的特价套餐,年付低至7.2美元,这已经是本月第三波促销,带宽都是1Gbps。PacificRack 7月秒杀VPS整个系列都是PR-M,也就是魔方的后台管理。2G内存起步的支持Windows 7、10、Server 2003\20...
提速啦的来历提速啦是 网站 本着“良心 便宜 稳定”的初衷 为小白用户避免被坑 由赣州王成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赣州提速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 投资1000万人民币 在美国Cera 香港CTG 香港Cera 国内 杭州 宿迁 浙江 赣州 南昌 大连 辽宁 扬州 等地区建立数据中心 正规持有IDC ISP CDN 云牌照 公司。公司购买产品支持3天内退款 超过3天步退款政策。提速啦的市场定位提速啦主...
出国务工拾虎骨带回国内获刑5年为你推荐
php计划任务windows系统下如何设置PHP定时任务支付宝调整还款日花呗还款日是什么时候呢dell服务器bios设置如何进入DELL电脑BIOS设置结点cuteftp加多宝和王老吉王老吉和加多宝是什么关系刚刚网刚刚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女孩子,不是很了解她,就跟她表白了。地址栏图标网站添加地址栏图标代码怎么写?zencart模板zen cart模板怎么进行二次开发修改本帖隐藏的内容怎么设置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oscommerceosc.s是个什么文档?要怎样打开?有谁知道?谢谢!!
sugarhosts 外贸主机 流媒体服务器 老左博客 云图标 免费ddos防火墙 jsp空间 lol台服官网 静态空间 卡巴斯基试用版 东莞数据中心 流量计费 1美金 流媒体加速 香港亚马逊 腾讯总部在哪 外贸空间 永久免费空间 深圳域名 网页加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