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空间播放器 有什么用呀
你登陆后有一个“管理歌曲”,在里面添加歌曲,前提是你已经选好了播放器。
“歌曲管理旁边有一个“播放器代码”,点击,你就可以得到了,歌曲就自动在里面了。
转的
小型空间站现在哪些国家有了
要非说小型的,中国计划有,其他的没听说有。
要知道有能力搞空间站的(已经有的)就美国和俄罗斯(包括前苏联)了。
众所周知的国际空间站是由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空局(11个国家)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
但不能算哪个国家有独立的能力搞空间站。
中国搞小型空间站是出于自身情况对航天事业的独立判断和决定。
小型空间站
计划也是中国特有的了。
不知道喜欢放些风声的印度有何计划,估计他们要是搞,理性点也是得从小型的开始,但现在肯定是都没有的喽。
回答完毕。
国际空间站是干什么用的?
空间站是能载人进行长期宇宙飞行的航天器,又称航天站或轨道站。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卫星式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一周安全返回地面,揭开了载人太空飞行的序幕,宇宙飞船技术迅速发展。
前苏联相继发射了东方号系列飞船、上升号、联盟号;美国也发射了“水星”号、“双子星座”号飞船。
据统计,从1969年7月到1972年12月,先后有6批共12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飞船登上月球,耗资250亿美元。
由于宇宙飞船体积较小,人在飞船上的行动不便,在太空停留的时间又不长,不能携带太多的科学仪器设备进行科研活动,而且一个接一个的发射也耗费了巨额资金和大量的人力、物力。
这就迫使人们考虑建造体积更大、活动更自由的飞船,以便装上更多的生活用品和仪器设备,送上轨道长期运行,就像一个搬到空间去的实验室。
人们称它为空间站,它是宇宙飞船发展的必然结果。
空间站一般重达数十吨,可居住空间数百立方米。
它基本上由几段直径不同的圆筒串联组成,分为对接舱、气闸舱、轨道舱、生活舱、服务舱和太阳电池翼等几个部分。
对接舱一般有数个对接口,可同时停靠多艘载人飞船或其他航天器,是空间站的停靠码头。
气闸舱是宇航员在航道上出入空间站的通道。
轨道舱是宇航员进行科研和工作的场所,装有各种必需的仪器设备。
生活舱是宇航员吃饭、休息和娱乐的地方。
服务舱主要用来承装动力和能源系统。
太阳电池翼通常装在空间站本体的外侧,为空间站上各个仪器设备提供电源。
在空间站里,可以探测天体,研究天文;观察地球,勘测资源;加工新材料,试制新药品;为人们在空间长期居住、开展航天活动、开发太空资源提供场所。
目前已发射的空间站有美国的天空实验室,欧洲空间局的空间实验室和前苏联的礼炮号、和平号空间站四个。
美国在1973年5月14日由“土星五号”火箭发射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该空间站重82吨,总长36米,直径6.7米,工作容积350立方米。
有3批(每批3位)共9位宇航员在实验室分别工作了28天、59天和84天。
他们进行空间药品、人体生理、材料物理等一系列的实验;拍摄了大量太阳照片和地面照片。
“天空实验室”共运行了6年多,航程14亿多千米,于1979年7月坠入稠密大气层焚毁。
1973年,由法国、英国、前联邦德国、比利时、丹麦奥地利等14个欧洲国家组成的空间局开始制订空间实验室计划。
10年后,耗资17亿美元的“空间实验室一号”,由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运载,在1983年11月28日至12月8日成功地进行了首航。
该“空间实验室”的设计使用寿命10年,可重复利用100次。
密封舱内的大气和地面上的大气一样(1个大气压,相对湿度70%),宇航员可以不穿航天服而在其中生活和工作。
参加这次飞行的4名乘员中,包括1名前联邦德国的物理学家——U.梅鲍尔德。
在10天的飞行中,科学家共进行了宇宙医学、生物学、天文学、太阳物理、等离子物理、大气物理、地球观测、空间加工等70余项实验,取得了丰富的资料。
在空间站这个领域,前苏联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
从1971年4月19日至今,已发射了7个“礼炮号”空间站,目前正在太空工作的“和平号”属第三代空间站。
前苏联的第一代“礼炮号”规模较简陋,居住空间只有100立方米,且只有一个对接舱,宇航员由“联盟号”飞船来回接送。
1977年9月发射的第二代空间站“礼炮6号”,增加了一个轴向对接口。
1984年4月发射的“礼炮7号”,重新设计了对接接合器,与“联盟号”载人飞船和“进步号”供应飞船进行了52次对接,空间停留时间最短75天,最长达237天。
在“礼炮6号”、“礼炮7号”服役期间,轨道上45%的时间内有人。
1986年2月前苏联发射了崭新的空间站“和平号”。
它全长约13米,与“礼炮号”相同,重约21吨,最大直径4.2米,有6个对接口可同时使用,太阳能电池帆板80平方米(是礼炮号的1.8倍),站内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1987年4月23日,“和平号”空间站、“量子号”天体物理实验舱、“联盟 TM-2号”飞船与“进步29号”货船4个航天器在空间第一次实现对接,这一航天史上的壮举为永久性空间站的建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联盟TM-15号”还分别与“和平号”、“礼炮7号”联接,首次实现了两个太空站之间的联系。
穆萨·马纳罗夫创下了在空间站连续工作1年的纪录,并累计在空间停留时间达515天。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物理教授杰·奥尼尔设想90年代末在太空建造一个有山、有湖、有公园,但没有污染和疾病的大型空间站“一号岛”,并实现向太空移民,在站中生产药品、晶体和精密机械零件,逐步发展太空农业,向月球采矿。
展望90年代的空间技术,空间站必定成为开发太空的基地。
七七四十九天,到底是多少天?
地球自转真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49天,算下来,每天少56秒,总共少2844秒,折合为47.4分钟。
综上所诉,七七四十九天,即,七七四十八天23小时12.6分
什么叫空间站?
空间站是能载人进行长期宇宙飞行的航天器,又称航天站或轨道站。
由于宇宙飞船体积较小,人在飞船上的行动不便,在太空停留的时间又不长,不能携带太多的科学仪器设备进行科研活动,而且一个接一个的发射也耗费了巨额资金和大量的人力、物力。
这就迫使人们考虑建造体积更大、活动更自由的飞船,以便装上更多的生活用品和仪器设备,送上轨道长期运行,就像一个搬到空间去的实验室。
人们称它为空间站,它是宇宙飞船发展的必然结果。
空间站一般重达数十吨,可居住空间数百立方米。
它基本上由几段直径不同的圆筒串联组成,分为对接舱、气闸舱、轨道舱、生活舱、服务舱和太阳电池翼等几个部分。
对接舱一般有数个对接口,可同时停靠多艘载人飞船或其他航天器,是空间站的停靠码头。
气闸舱是宇航员在航道上出入空间站的
1973年,由法国、英国、前联邦德国、比利时、丹麦奥地利等14个欧洲国家组成的空间局开始制订空间实验室计划。
10年后,耗资17亿美元的“空间实验室一号”,由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运载,在1983年11月28日至12月8日成功地进行了首航。
该“空间实验室”的设计使用寿命10年,可重复利用100次。
密封舱内的大气和地面上的大气一样(1个大气压,相对湿度70%),宇航员可以不穿航天服而在其中生活和工作。
参加这次飞行的4名乘员中,包括1名前联邦德国的物理学家——U.梅鲍尔德。
在10天的飞行中,科学家共进行了宇宙医学、生物学、天文学、太阳物理、等离子物理、大气物理、地球观测、空间加工等70余项实验,取得了丰富的资料。
在空间站这个领域,前苏联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
从1971年4月19日至今,已发射了7个“礼炮号”空间站,目前正在太空工作的“和平号”属第三代空间站。
前苏联的第一代“礼炮号”规模较简陋,居住空间只有100立方米,且只有一个对接舱,宇航员由“联盟号”飞船来回接送。
1977年9月发射的第二代空间站“礼炮6号”,增加了一个轴向对接口。
1984年4月发射的“礼炮7号”,重新设计了对接接合器,与“联盟号”载人飞船和“进步号”供应飞船进行了52次对接,空间停留时间最短75天,最长达237天。
在“礼炮6号”、“礼炮7号”服役期间,轨道上45%的时间内有人。
1986年2月前苏联发射了崭新的空间站“和平号”。
它全长约13米,与“礼炮号”相同,重约21吨,最大直径4.2米,有6个对接口可同时使用,太阳能电池帆板80平方米(是礼炮号的1.8倍),站内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1987年4月23日,“和平号”空间站、“量子号”天体物理实验舱、“联盟 TM-2号”飞船与“进步29号”货船4个航天器在空间第一次实现对接,这一航天史上的壮举为永久性空间站的建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联盟TM-15号”还分别与“和平号”、“礼炮7号”联接,首次实现了两个太空站之间的联系。
穆萨·马纳罗夫创下了在空间站连续工作1年的纪录,并累计在空间停留时间达5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