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器社区

服务器社区  时间:2021-04-15  阅读:()
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指导单位:全联房地产商会主编单位: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6)青岛海纳云科技控股有限公司2020年8月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致谢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青岛海纳云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国内近30家"产、学、研、用"单位于2020年开展了《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编制工作.
本指南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智慧社区相关行业内领导和专家的悉心指导,并给予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限于时间和能力,内容疏忽在所难免,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指导单位:全联房地产商会主编单位: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6)青岛海纳云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国电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贵州绿建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移雄安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联通智能城市研究院、浙江诸暨美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新设技(厦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易电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前海三湾社区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贵州睿信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浙江浩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筑家易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亚太天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艾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海林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管理委员会、东北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上实龙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市大数据中心、珠海迈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珠海西部铁建城开发有限公司、网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王力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苍穹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文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指导专家:聂梅生王毅盛中华马虹张永刚编制成员:李强谢跃文陈斌何蕾孙云雷王德新郭靓海明慈孙妍妍朱恩惠张翔庞晓静浦贵阳尚治宇樊静静孙玥李想郑庆国梁芳赵靖杨云龙杨志耕张泰易大江陈家龙曹东海叶碧波卢峰林星原张国靖吴义江张振凯张广琳刘兵朱永飞庄娉支崇铮滕长胜管洪清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前言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与核心组成部分,是连接建筑和城市的中观尺度地表单元,在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社区生活需求,是社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为社区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社区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关注社区规划、建设到运维的全生命期管理,通过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废物排放,形成和谐美丽、经济高效、生态可持续的社区,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提高社区集约化和智能化水平、扩大社区信息共享、为社区各类主体提供安全、舒适、便利、智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形成基于信息化、智慧化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形态、新模式,促进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区治理现代化.
本指南从预见性、协调性、集约性、科学性等方面出发,对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所涉及到的政策与市场环境、规模与选址、绿色与环保、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平台、管理与服务、智能化系统、信息安全、工程建设阶段的智慧应用、保障体系、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案例等内容进行系统性论述,希望为绿色智慧社区建设中所遇到的软硬件支撑自成体系、资源利用率低、互联共享困难、信息服务分散等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思路,推动中国绿色智慧社区的建设.
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目录第一章概述.
11.
1发展概况.
11.
2概念内涵.
31.
3建设目标.
4第二章政策及市场环境.
52.
1政策环境.
52.
2市场规模.
62.
3标准化.
82.
4生态及衍生市场.
10第三章规模选址.
113.
1生态空间格局构建.
123.
2区域空间结构与布局.
123.
3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33.
4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13第四章绿色环保.
154.
1社区建筑.
154.
2社区能源.
154.
3垃圾分类.
164.
4社区水资源.
174.
5社区交通.
174.
6社区环境.
18第五章基础设施.
205.
1公用基础设施.
205.
2信息基础设施.
22第六章综合服务平台.
276.
1平台架构.
276.
2数据层.
27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6.
3支撑层.
286.
4应用层.
286.
5安全保障.
286.
6平台互联.
296.
7支撑体系.
29第七章管理与服务.
307.
1党建引领.
307.
2治安管理.
307.
3人员管理.
317.
4行政服务.
317.
5物业管理.
327.
6组织管理.
337.
7社区康养.
337.
8商业服务.
34第八章智能化系统.
358.
1城市一卡通.
358.
2智慧安防.
368.
3智慧出行.
368.
4智慧能源.
378.
5智能梯控.
378.
6智慧应急.
388.
7智慧车库.
388.
8智能家居.
39第九章信息安全.
409.
1安全要求.
409.
2物理安全.
409.
3网络安全.
409.
4边界访问控制.
40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9.
5计算环境安全.
419.
6应用安全.
429.
7数据安全.
429.
8隐私保护.
43第十章保障体系.
4410.
1技术保障.
4410.
2组织保障.
4410.
3资金保障.
4410.
4运营保障.
45第十一章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案例.
4611.
1案例一:海尔·云玺.
4611.
2案例二:波尔多小镇.
49参考文献.
52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1第一章概述1.
1发展概况国外概况1.
1.
120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根据社会和市场需要,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相继开展社区智能化研究.
经过几十年发展,部分发达国家的智慧社区方案产品已逐步成熟.
(1)美国1992年,国际通讯中心(InternationalCenterforCommunication)第一次正式提出"智慧社区".
IBM早在2009年就启动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智慧社区,思科、微软、谷歌等科技公司也成为推动美国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时美国各级政府也积极推动智慧社区建设,通过可视化工具将社区相关资料、未来发展等展示给社区居民,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
比如美国迪比克市已经建立起完善的智能城市管理系统,模式采用政企联合,以政府规划为基础,IBM公司利用技术将迪比克市数字化,侦测、分析、整合城市的各项资源,并智能化的做出响应,为用户提供各种需要.
2009年,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C推出正式版本的面向社区可持续规划与发展评估体系,即LEED-ND(LeadershipinEnergyandEnvironmentalDesignforNeighborhoodDevelopment),主要由选址和联接、邻里模式和设计、绿色基础设施和建筑、创新和设计过程、区域优先五部分组成.
(2)日本日本的社区是在政府引导下,由区域自治组织、社会部及社区民间组织共同对社区进行管理.
日本智慧社区建设与日本能源缺乏及灾害频繁的国情紧密相关,发展重点是节能减排与智慧防灾,同时通过网络把居民住宅、商务楼、购物中心、交通系统等有关居民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进行高效连接,提高居民出行、购物效率,减少能源损耗.
日本一些大型公司,如日立、松下等公司也针对智能家居环境、智能社区环境等方面进行产品研发,以提升住户的舒适度、便捷性和安全感.
(3)新加坡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2新加坡社区采用以政府为主导、社区团体公民自治的管理形式,新加坡智慧社区的建设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制定了一系列战略推进计划,如智慧国2015、智慧国2025计划.
新加坡智慧社区强调用新的信息技术和更有效的利用土地建筑面积,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此外,英国BREEAM(BuildingResearchEstablishmentEnvironmentalAssessmentMethod,建筑研究所环境评估法)的BREEAMCommunities也广泛应用于社区和建筑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评价,已经得到国内外广泛认可.
国内概况1.
1.
2在我国,智慧社区作为城镇化发展的新战略及社区管理服务的新模式,在近年来也受到广泛关注.
作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智慧社区是城市资源信息化分配和管理的最小"细胞",也是对智慧城市概念的继承、发展和实施.
国内智慧社区的发展经历了由简单楼宇对讲到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的发展过程.
随着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贯彻实施,智慧社区绿色化发展也逐步成为社会共识.
智慧社区发展脉络如图1-1所示.
图1-1智慧社区发展历程国家层面,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2017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提出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加快互联网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3融合,运用社区论坛、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引导社区居民密切日常交往、参与公共事务、开展协商活动、组织邻里互助,探索网络化社区治理和服务新模式.
.
目前绿色智慧社区在珠三角、长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等沿海城市发展相对较快,这些地区对于绿色智慧社区的应用接受能力相对较高.
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受到建设成本以及消费水平等因素限制,绿色智慧社区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共识.
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还处于绿色智慧社区应用和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应用尚未形成规模;社区治理职能亟待完善,公共服务项目少且使用不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不足,社区房屋和物业管理服务层次低,社区自治能力尚未充分发挥;便民利民领域应用未能广泛推广;缺乏统筹规划及统一标准,体制机制不顺畅,相关人才队伍欠缺,可持续的建设运营模式尚未形成,等等.
1.
2概念内涵绿色智慧社区的建设,主要是解决社区居民的需求和痛点,在社区范围内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建立完善具有当地特色的绿色生活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促进社区节能节水、绿化环卫、垃圾分类、设施维护、停车管理等工作,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发展,营造社区宜居环境,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提高社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构建形成绿色可持续的社区.
因此,绿色智慧社区要以绿色为目的、智慧为手段,在社区生命期内,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等角度,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社区生活环境,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社区.
绿色智慧社区是智慧社区发展的全新探索,具有前瞻性、可持续性,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社区治理和服务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41.
3建设目标绿色智慧社区综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立足社区实际,整合社区内外资源,通过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提高社区服务和治理水平,增强社区便民、利民服务能力,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
(1)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覆盖: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广泛覆盖,社区基础设施绿色、节约、集约、智能发展.
(2)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党建引领社区政务服务能力和效率全面提升,社区安防和治安管控智慧化,基本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
(3)建立完善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社区居民方便快捷地享受社区各类公共服务,建成多元化、多层次、智能化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4)创建便民利民社区服务模式:便民利民服务覆盖社区所有居民,服务便利化、精准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服务模式.
(5)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以"绿色"为核心,从规划、设计、建设到运维,为社区绿色建设发展提供指引.
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5第二章政策及市场环境2.
1政策环境社区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内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居民对美好社区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
智慧社区、绿色社区建设得到了国家部委的高度重视.
如何发挥社区建设优势,加快相关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全新的社区模式,服务社区居民、助力城市建设,是全社会面临新课题和新问题.
为此,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建设指导意见推动智慧社区和绿色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相关政策如表2-1所示.
表2-1国家、部委相关政策时间主体摘要2013年3月科技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要推广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智慧社区、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服务领域广泛应用".
这是我国国家层面首次提及智慧社区的文件.
2014年5月住建部《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主要内容包括智慧社区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架构与支撑平台、基础设施与建筑环境、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管理服务、便民服务、主题社区、建设运营模式、保障体系建设等.
2014年8月国家发改等《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推动信息技术集成应用.
面向公众实际需要,重点在交通运输联程联运、城市共同配送、灾害防范与应急处置、家居智能管理、居家看护与健康管理、集中养老与远程医疗、智能建筑与智慧社区、室内外统一位置服务、旅游娱乐消费等领域,加强移动互联网、遥感遥测、北斗导航、地理信息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创新服务模式,为城市居民提供方便、实用的新型服务.
2016年8月民政部《全国民政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应着重开展社区信息化和智慧社区建设等标准研制",从国家层面引导智慧社区建立相关标准,进而实现规范化管理.
2017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加快互联网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指出"务实推进智慧社区信息系统建设,积极开发智慧社区移动客户端.
2017年12月住建部《关于进一步规范绿色建筑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建立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属地管理制度,推行第三方评价,并规范评价标识管理方式.
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6时间主体摘要2018年6月国家发改委《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指出: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以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为抓手,引导各地区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推进城市治理公共服务智慧化,全面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2019年3月住建部《关于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中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坚持社区为基础.
把城乡社区作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基本空间单元,着力完善社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宜居的社区空间环境,营造持久稳定的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增强社区凝聚力,以"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为手段,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中精心组织开展"共同缔造"活动.
2019年11月国家发改委《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提出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以广大城市社区作为创建对象,提高社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平台,整合社区安保、公共设施管理、环境卫生监测等数据信息;培育社区绿色文化,开展绿色生活主题宣传,贯彻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发动居民广泛参与.
2020年7月住建部等《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方案》,提出绿色社区创建行动的阶段目标、创建内容、组织实施、保障措施和创建标准(试行),为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提供具体指引.
2.
2市场规模作为绿色智慧社区生态上游的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近三年全国房屋年均销售面积17亿㎡,年均房屋竣工面积10亿㎡,按单社区20万㎡体量计算,每年平均有5000个社区交付使用.
到2020年,预期全国拥有物业管理的房屋建筑面积超过240亿㎡,庞大的市场容量为绿色智慧社区建设奠定了市场需求基础.
图2-1房地产行业市场规模-1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7图2-1房地产行业市场规模-22018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规模达到了7.
05万亿元,智慧社区市场规模约3920亿元,贡献率约5.
56%,其中,智能家居产业规模为920亿元,规模占比为23.
47%;视频监控设备产业规模为438亿元,规模占比为11.
17%;通信设备产业规模为198亿元,规模占比为5.
05%,预测2022年我国智慧社区市场规模近万亿元.
图2-2智慧社区产业规模-1图2-2智慧社区产业规模-2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8绿色智慧社区是城市化进程与信息化发展共同促进的产物.
作为政府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社区的绿色化、智慧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城市的整体水平.
同时,随着智慧生活方式逐步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社区居民对居住社区的智慧化服务功能需求不断提升,内因外因相互驱动,智慧社区及相关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2.
3标准化目前,与智慧社区和智慧建筑相关的标准比较多,根据《智慧住区及智能建筑产品系列标准应用实施指南》中的梳理,智慧社区和智能建筑已经颁布的相关标准有194项,其中国家标准101项(强制标准71项,推荐标准40项)、行业标准73项、地方标准3项、团体标准2项、国际标准15项.
其中,代表性的标准如表2-2所示.
表2-2智慧社区相关标准序号标准名称标准性质标准号/计划号1《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1部分:系统通用要求》国家标准GB/T20299.
1-20062《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2部分:检测验收》国家标准GB/T20299.
2-20063《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3部分:物业管理》国家标准GB/T20299.
3-20064《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4部分:控制网络通信协议应用要求》国家标准GB/T20299.
4-20065《住宅用综合信息箱技术要求》国家标准GB/T37142-20186《社区基础数据元》国家标准GB/T29854-20137《社区信息化术语》国家标准GB/T29855-20138《社区信息化第1部分:总则》国家标准GB/T31490.
1-20159《社区信息化第4部分:数据元素字典》国家标准GB/T31490.
4-201510《社区信息化第7部分:信息系统技术要求》国家标准GB/T31490.
7-201511《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家庭网络信息化平台》国家标准GB/T38321-201912《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家居物联网协同管理协议》国家标准GB/T38323-201913《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智能硬件技术要求》国家标准GB/T38319-2019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9序号标准名称标准性质标准号/计划号14《智慧城市建筑及居住区综合服务平台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GB/T38237-201915《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基础数据元》国家标准GB/T38840-202016《智慧城市建筑及居住区第1部分:智慧社区建设规范》国家标准20180987-T-46917《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国家标准GB/T50378-201918《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国家标准GB/T50640-201019《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国家标准GB50180-201820《声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标准GB3096-200821《物联网总体技术智能传感器接口规范》国家标准GB/T34068-201722《物联网总体技术智能传感器接口规范》国家标准GB/T34068-2017在国家层面大力支持智慧社区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各地方、行业组织根据国务院的指导意见,陆续出台适合本地区、本行业发展的指导建设方针、建设指南、指导标准、评价标准,为当地绿色和智慧社区、住区、小区的建设和评定提供指导,推动区域发展,如表2-3所示.
表2-3地方、行业组织在社区、住区、小区领域建设指导意见地区/组织时间标准规范名称上海市2013年《上海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北京市2013年《北京市智慧社区指导标准》深圳市2014年《深圳市智慧社区建设导则(试行)》陕西省2014年《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建设评价标准》内蒙古2016年《智慧小区设计标准》贵州省2017年《贵州省绿色生态小区评价标准》重庆市2018年《重庆市智慧小区评价标准》海南省2018年《海南省绿色生态小区技术标准》山东省2018年《山东省绿色智慧住区建设指南》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019年《绿色住区标准》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102.
4生态及衍生市场绿色智慧社区所涉及的绿色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覆盖面十分广泛,包括安防、家居、养老、停车、能源管理、环境、线上线下营销(O2O)、社区活动、系统平台等诸多领域.
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推进实施,为城市群建设注入新活力;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促成了"网上支付消费"和"社区O2O消费"两个巨大的服务消费市场;物业服务企业通过融资在行业内开展收购、兼并、重组,有力助推了物业服务企业规模的扩张和资源整合.
基础壮大、模式创新、行业整合推动智慧社区相关行业及衍生行业蓬勃发展.
以安防产业为例.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进程之中,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与安防发展关系密切的平安城市、智能交通等建设实施,以及公众安防意识的增强使中国安防业仍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中国安防行业年度经济增长将保持在10%-12%之间,到2020年行业经济总收入将达到8000亿元左右,其中智慧安防行业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社区安防是安防行业重要市场之一.
人工智能与安防行业需求将会以加速度的趋势融合.
超高清、热成像、低照度、全景监控、红外探测、平台集成融合技术等安防技术,与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AR/VR、生物识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无线传输、ICT等新技术融合,形成AI生态与平台架构深度结合的新型业务形态.
可以预见,绿色智慧社区所包含的每个领域及其衍生出的细分行业,生态圈内各个行业的发展、行业贡献率也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快速增长.
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11第三章规模选址绿色智慧社区建设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本原则,保障不同人群、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公共服务和设施需求,在区域社会化、工业化要求下,实现社区科学化、合理化及规模化发展.
绿色智慧社区的建设会涉及各种不同的区域类别和建筑类型.
社区规模选址考虑要与周边地理和环境、城市整体发展、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设施规划建设相契合.
社区居民包括从幼儿、中青年、老年人在内的各个年龄段人群;社区不仅要配置各个年龄层居民生活所需的商业和文体娱乐设施,还要有完善的养老设施及适老化设计;住宅建筑应包含普通住宅、适老化住宅、养老公寓等.
因此,绿色智慧社区规划选址应从选址、总体布局、社区规模、配套设施、交通组织、室外空间、生态景观七个层面考虑.
(1)选址:交通便利,临近主要道路、轨道交通或公交直达.
临近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如医院、商场、超市和学校等.
自然和人文环境,应考虑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日照、地势、景观等条件.
(2)总体布局:应包含不同服务人群,从空间上自然形成不同的组团.
从各组团之间的联系看,其组合方式可分为中心式、带状式和自由式三种类型.
(3)社区规模:社区规模应与社区总体布局、配套设施规模、空间容量相衔接.
(4)配套设施:配套设施的配置和布局应遵循紧凑化、灵活化和人性化这三大原则.
(5)交通组织:社区内部交通组织应遵循人车分行的组织方式,提供安全舒适的步行空间.
(6)室外空间:对各年龄段人群喜爱的活动空间进行区分,使具有相同兴趣的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可以充分交流,应设置老人和儿童活动场地.
(7)生态景观:遵循绿色、生态、低碳理念,充分考虑所在区域生态控制性和引导性要求.
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123.
1生态空间格局构建生态空间格局是区域的基本生态框架.
健康的区域生态框架格局的构建不仅对规划区内生态系统长期稳定健康运作、持续提供生态效益方面意义重大,同时还从生态承载力、生态空间总量等方面决定社区未来发展的规模与方向,对现有和未来新的自然和人工建成环境都有约束性指导作用.
主要包括:(1)明确区域生态系统规划中涉及社区的重要生态空间名称,生态要素及其空间的分布、现状质量及生物多样性进行现状评价分析,重点明确区域内主要的生态节点、泄洪排涝通道、物种及栖息地等.
通过现状分析,评价规划区范围内的生态系统现状情况,明确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建设可能带来的问题;(2)社区空间规划应同时满足日常使用与防灾避险临时使用要求,禁止修建任何永久或半永久设施占用该空间,同时保证空间的面积、易达性、安全性、基本设施配套等要求,为地震、火灾、水灾等城市灾害提供疏散通道和避难场地,可结合绿地系统规划城市防灾避险开放空间.
3.
2区域空间结构与布局区域空间结构规划与布局应尊重自然地形,保护林地、山头、陡坡、裸露岩层、江河、溪流、冲沟等生态敏感性高、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环境,并与周边自然环境建立有机的共生关系.
社区开发建设应突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空间格局,城区用地布局应综合考虑周边环境、道路交通系统、公共服务设施与住宅布局、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
将土地利用规划、建筑空间布局与生态交通体系、被动能耗设计、高科技生态技术与材料的运用全面有机综合,形成低碳节能、绿色生态、富有地方特色的空间形态布局.
主要包括:(1)推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TOD模式)的社区发展模式,考虑公共交通功能、站点分布、密度和强度,进行社区用地布局,社区宜与公共交通站点有便利的步行及自行车慢行道联系;(2)在符合区域总体用地布局前提下,社区内的用地功能应多样化、混合利用,尽量避免功能单一的土地利用模式.
除特殊要求外,宜混合利用,体现多样性,包括平面混合与垂直混合结合;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13(3)邻近生态保育、景观营造、文物保护等敏感地区的社区用地,宜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4)根据区位、用地性质等要素,合理控制社区内和社区周边开发强度与密度,使规划区整体呈现具有梯度层次的开发分区.
3.
3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根据社区发展规划、人口结构及其需求特征,设置教育、医疗卫生、文体娱乐等满足居民日常生活要求的公共服务设施系统,保障不同人群、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公共服务设施需求,重点关注保障民生和弱势群体如老年人等公共服务功能供给的设施配置需求.
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设施配置与建设标准,同时重点落实社区中心、菜场等日常生活设施内容.
主要包括:(1)结合区域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为地块配置功能齐全、使用便利的多种公共服务设施;(2)结合城市或区域公共交通枢纽、场站集中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公共事务办理机构,形成"社区级"公共服务中心;(3)与规划结构相适应,确定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半径,除学校和医院外,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宜结合居住建筑布局;(4)相关公共服务设施混合设施,局部地域设施成套设置;(5)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应与步道、自行车道等慢行系统紧密结合,同时尽量实现公共交通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全覆盖,提高设施的可达性;(6)针对设施自身需求布局,采取绿色环保的设置方式,同时考虑景观生态要求.
3.
4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结合规划区内开发利用条件规划社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在使用功能、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开发时序等方面相协调,满足地下空间利用需求,达到紧凑布局和集约节约利用的目的.
1、主要原则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14(1)地下空间的利用应结合轨道站点、广场、公共绿地、大型商业区等地区,进行系统性规模化开发,开发规模根据地面建筑配建相关要求确定;(2)结合规划区内开发利用条件的分析以及城市建设功能的需要,将地下空间利用进行合理功能划分,例如包括综合功能区、复合功能区、单一功能区,根据各种功能的设置条件,对不同功能的地下空间提出相应的开发控制要求;(3)受蓝线控制的河道及周边防洪地区、紫线控制的传统风貌地区、生态保护的地区等不允许进行地下空间开发;(4)社区内托幼、养老、医疗、宿舍等禁止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空间.
2、主要类型(1)地下交通设施.
将地面交通和地下交通统筹考虑,建立由轨道交通、地下换乘中心、地下步行系统,以及地下停车场等串联贯通形成的综合地下交通体系,并与其他功能建筑物和地面空间有机结合;(2)地下商业设施.
结合地上功能和交通条件,划分地下空间鼓励和限制开发区域.
围绕轨道站点合理开发周边地下空间,利用地下交通体系带来的人流发展商业设施,形成地上地下紧密结合、功能合理、繁荣高效的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体系;(3)人防设施.
根据综合防灾专项规划及相关配建要求,测算各类人防工程建设规模,明确建设方式和平战结合的使用要求;(4)综合管廊.
根据专项规划,结合土地利用情况,明确地下综合管廊、变电站、煤气站、垃圾转运站、蓄水池等公用设施的位置、规模、标高等控制要求.
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15第四章绿色环保绿色环保主要由社区建筑、社区能源、垃圾分类、社区水资源、社区交通和社区环境等要素组成.
通过梳理整合其技术要点,为社区绿色环保建设提供标准化指导.
4.
1社区建筑建筑作为社区内的基本单元体,实现绿色智慧社区的前提应保证社区内的住宅建筑获得基本级以上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占比宜高于30%;公共建筑获得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鼓励所有建筑执行星级绿色建筑标准.
一星级绿色建筑在控制建筑资源消耗和改善室内环境效果上比基本级绿色建筑更加显著,在基本级绿色建筑成为绿色生态社区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鼓励实施星级绿色建筑,提高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的比例.
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应整体考虑地域性、自然性、健康性、经济性及可进化性等要素进行综合设计.
围绕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注重"住户可感知",同时应优先考虑提高建筑智能化性能的绿色专项措施,应避免单一注重设计前期的绿色技术罗列及堆砌,促进绿色节能措施实际落地到运营维护.
4.
2社区能源社区能源消耗应对社区能耗进行整体性分析,制定节能减耗措施及方案.
绿色智慧社区能源消耗规划应充分结合社区所在地的气候特色、能源结构、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资源供应,以及社区周边环境、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及内部的电力、燃气、可再生能源及建筑节能情况,通过全面的分析研究,制定合理的能源利用规划方案,提高利用效率,降低社区的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量.
绿色智慧社区在设计及建造过程中应广泛考虑社区建筑设计的绿色性及施工的环保性,其建设应遵循以下要求:(1)绿色建材.
应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的《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等文件,使用符合规范的绿色建材产品;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16(2)绿色建造.
社区在施工过程中宜按照《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要求进行绿色施工,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绿色与节能.
利用新技术手段,如BIM/CIM、智慧工地等技术应用,辅助建造各阶段流程管理、可视化和数字模拟;(3)采用合理的调控措施,节省输配系统中风机、水泵的能耗,优化输配系统设计和,输配系统的输配系数(TDC);(4)充分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减少常规能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有条件时,优先利用地形浅层地热资源(地下水、地表水、土壤);(5)对社区进行可再生能源规划.
勘查和评估既有资源情况,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地表水能等,分析可利用的资源量,如可利用的屋顶面积、可利用的太阳能辐射资源量等,并基于资源评估、能源供需规律等,确定合理的可再生能源利用规划;(6)在新能源方面,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比重,降低一次性能源的消耗;此外,社区还应建立能源监测系统,将社区的变配电、照明、电梯、空调、供热、给排水等能源使用状况,通过集中监测、管理和分散控制的管理与控制系统,形成能耗的分类、分项、分区域统计分析,实现社区能耗的在线监测和动态分析.
4.
3垃圾分类垃圾分类首先要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分类处理或重新变成资源,减少垃圾的处理量,减少垃圾运输和处理成本.
社区垃圾分类的制度建设应遵循以下要求:(1)完善垃圾分类相关标志,配备标志清晰的分类收集容器;(2)建立定时投放垃圾以及分类投放政策;(3)对混合投放垃圾等违规行为应进行处罚;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17绿色智慧社区内还应在物联网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垃圾管理制度,包括垃圾管理运行制度、管理设施、管理经费、人员配备及机构分工、监督机制、定期的岗位业务培训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管理制度.
4.
4社区水资源建设绿色智慧社区,水资源节约及利用至关重要.
应从建筑内外充分考虑节水技术及措施,充分利用非传统水源进行社区水资源节约.
社区水资源的建设应遵循以下要求:(1)非传统水源利用.
社区应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综合利用雨水、中水等非传统水源,非传统水源可用于景观用水、绿化用水、车辆冲洗用水、路面地面冲洗用水等非与人身接触的生活用水,雨水还可用于建筑空调循环冷却系统的补水;(2)室外给水节水技术.
如公共绿地采用节水灌溉方式(微灌、渗灌、低压管灌),水景、游泳池、水上乐园等给水系统应采用循环供水等;(3)分质供水.
在我国部分城市已要求项目设置中水处理回用系统,中水回用系统需独立供水,禁止与自来水系统相连接,在社区的供水系统中,直饮水、自来水和中水需分质供水;(4)管网检漏.
社区内给水管网可全过程采用自动检漏系统,及时主动地发现管网漏损,为后续查找漏损点提供数据支撑;(5)污废分流.
将生活排水与雨水排水系统分成两个排水系统,保护水体不受生活污水的有机物污染,提高建筑物使用性质对卫生标准要求;(6)用水防疫.
应注重给排水系统的卫生防疫系统.
要考虑水箱的贮水卫生安全、设置空气隔断和倒流防治装置、二次净化(消毒)等技术保障用水防疫安全.
4.
5社区交通社区交通包括了社区内和社区外两大交通系统,涵盖了社区的所有交通内容,提供相应的项目技术措施并糅合智慧元素为社区交通出行建设提供发展方向.
绿色交通出行方式主要包括: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
为了保证绿色交通体系的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18通达、有序,在规划设计阶段要结合社区整体规划布局和交通需求,合理设计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道路体系及停车设施.
社区交通的建设应遵循以下要求:(1)社区内步行系统无障碍设计.
为有效应对中国正在加速的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以及多种人群出行舒适度要求的提高,社区内绿色出行步行系统包括主步行路和宅前路都要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2)人车分流.
包括部分人车分流和完全人车分流,部分人车分流车辆可以进入社区内部、进入地下或半地下车库,通过地下车库的电梯可直接入户;完全人车分流的社区通常是在社区主入口设置地下车库的入口,车辆从主入口直接进入地下车库,然后通过地下车库进入单元电梯;(3)完善公共交通服务设施.
为便于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在选址与场地规划中应重视建筑场地与公共交通站点的便捷联系,合理设置出入口;(4)提倡自行车及共享汽车出行,提倡共享自行车或共享机动车的使用,出入口设置共享自行车或共享机动车的停车场所;(5)公共智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绿色智慧社区内应合理设置电动汽车集中充电区域,并设置非机动车位充电装置,可采用刷卡、投币或扫码等收费的智能充电装置;(6)无障碍车位.
停车场(库)应设置无障碍机动车位,为老年人、残疾人专用车等特型交通工具和辅助工具留有必要的发展余地.
4.
6社区环境声环境4.
6.
1声环境是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噪声防护对象,可以是一个区域,也可以是一个或一群建筑物.
社区声环境的建设应遵循以下要求:(1)单栋建筑室内隔音处理.
社区内建筑通过外部声屏障控制,可满足构件及相邻房间之间的空气隔声性能达到现行国家标准.
同时,可通过在室内涂隔音涂料、墙体加隔音板、提高门窗的气密性等方式实现室内降噪;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19(2)社区内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有设置声屏障、采用低噪声路面、在敏感区域采取稳静化措施等;施工噪声可通过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先进的施工技术,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等措施在达到控制噪声的目的.
光环境4.
6.
2尽量消除社区内幕墙、夜景照明等污染源,有效控制可见光亮度、减弱眩光,为社区创造宜居舒适的光环境.
我国对住宅、宿舍、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医院、疗养院等公共建筑都制定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其日照、消防、防灾、视觉卫生等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要求,因此在绿色智慧社区内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降低周边建筑及场地的日照标准要求.
风环境4.
6.
3场地内风环境应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可采用优化建筑布局的措施,即为改善建筑用地内的通风,需要结合当地风环境情况,合理规划建筑布局,保证适当的空地、绿地促进通风,设计适当的建筑高度、平面形状,合理规划用地内的道路,以此优化社区场地内的风环境.
空气质量4.
6.
4通过在社区内部不同区域部署室外环境监测设备,实时显示社区内部的空气质量环境状况,便于人们安排自己的活动时间;能够通过APP和手机短信的方式及时提醒居民用户室外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时做好预防工作.
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20第五章基础设施绿色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用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两部分.
市政基础设施是保障居民日常生活的基础条件,信息基础设施是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根基,只有在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之上,才能进行标准化的绿色智慧社区建设.
5.
1公用基础设施公用基础设施主要由给排水设施、供电设施、供气设施、应急设施、社区服务中心、医疗卫生等设施组成.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倡导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社区规划设计水平.
给排水设施5.
1.
1绿色智慧社区内给排水设施在满足相应标准的同时,应遵循以下要求:(1)应采用节能和减少水污染的供水技术.
如无负压供水技术,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水压;(2)应按使用用途、管理单元等设置水计量装置,设置给排水管网智能监控系统;(3)应在设计和运行阶段考虑提高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包括再生水、雨水等.
例如绿化灌溉、道路冲洗、洗车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
供电设施5.
1.
2绿色智慧社区内供电设施在满足相应标准的同时,应遵循以下要求:(1)供配电系统应符合节能设计要求,如配电系统三相负荷的不平衡度不宜大于15%等;(2)电气设备应选用节能型.
如变压器应选用低损耗型,能效值不应低于《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162-2016中能效标准的节能评价值;(3)供电系统应分户计量,设置电能效管理;(4)建筑物照明设计应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节能设计要求,按房间用途合理选择光源种类和功率大小,如优先选用LED灯、起居室的照明功率密度不应高于6W/m2等;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21(5)应考虑建筑物不同时段自然光照合理布置智能开关,提高自然光利用率,降低能耗.
供气设施5.
1.
3绿色智慧社区内供气设施在满足相应标准的同时,应遵循以下要求:(1)按设计压力分级进行建设、运营维护和使用;(2)应合理设置可燃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和紧急自动切断阀;(3)按社区建筑类型合理布置燃气计量装置,设置社区燃气管网智能监控.
应急设施5.
1.
4社区应急设施的建设应遵循以下要求:(1)社区内应建立应急避难场所,明确应急疏散路径,配备应急救助物资;应设置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场地和设施,开展社区防灾减灾教育和培训;应设置社区灾害危险评估和报警;(2)对于高层建筑,除家庭应常备强光手电、逃生面罩、灭火器外,还宜配置逃生缓降器,安装在建筑物窗口、阳台或楼房平顶等处,营救处于高层建筑物火场上的受难人员.
社区服务中心5.
1.
5社区服务中心主要用于社区组织、党建办公、政府公共服务和社区自助互助服务等业务.
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应遵循以下要求:(1)社区服务中心应推行"一站式"服务,提供一定数量的公益性、福利性服务项目,并做到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活动场所最大化;(2)社区服务应提供面向包括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优抚对象和社会贫困户在内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
医疗卫生设施5.
1.
6社区医疗卫生设施宜纳入社区发展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应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紧密结合,并充分利用中医和西医资源.
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22社区医疗卫生设施应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应能够服务一定规模人口数量,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的区域,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补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鼓励现有基层医疗机构经过结构和功能双重改造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5.
2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是绿色智慧社区建设的基础,建设中应遵循统一规划、适度超前、经济实用等原则,满足社区信息化、智能化需求.
信息基础设施包括感知设施、网络设施和计算存储设施.
其中,感知设施是利用各类传感器进行信号采集,并通过灵活的网络传输方式传输数据,从而实现对社区范围内的相关设施以及人、情、事、组织等的实时感知和监控;网络设施利用光纤通信网络、无线通信网络、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实现感知数据传输;计算存储设施主要是对各类应用提供计算能力支持.
5.
2.
1医疗卫生设施感知设备是绿色智慧社区的基础,通过智能设备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感、知、控等功能,完成对环境以及感知对象的信息采集,将信息转换成规定格式送达至网络层.
感知设备的建设应遵循以下要求:(1)应通过信息采集识别、无线定位系统、射频识别(RFID)、条码识别等各类传感设备,对社区中的人、车、物、道路、地下管网、环境、资源、能源供给和消耗、地理信息、民生服务信息、企业信息等要素进行智能地感知和自动获取;(2)感知层主要涵盖环境传感器、开关信号传感器、安防传感器、射频识别、条码识别、视频采集、智能卡等方面;(3)传感器类型和应用场景的多样化会导致数据类型、格式、接口、通讯方式等兼容性问题,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使其能够统一接入;(4)从设备与网络安全的角度出发,在选择设备、构建感知层、接入主干网之前,应对物联网感知层进行安全评估,以确保其安全性.
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235.
2.
1.
1环境传感器环境传感器可包括空气温湿度传感器、蒸发传感器、雨量传感器、光照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不仅能够精确的测量相关环境信息,还可以和上位机实现联网,最大限度满足用户对被测物数据的测试、记录和存储.
5.
2.
1.
2安防传感器包括视频监控、室内水、气、烟雾感应装置.
在室内外布置,应具备一定分辨率或灵敏度、一定使用寿命以及智能报警功能,在保障灵敏度前提下,也应避免阈值过低导致频繁误报等问题;设备通信协议、数据存储周期应符合相关标准和政策要求,安防传感相关数据应在保障用户隐私和安全的前提下,共享至综合服务平台、与应急响应联动等.
5.
2.
1.
3电子标签以条形码、二维码等电子标签为载体,将社区部件信息编至其中,利用读取设备可以实现"身份证"的自动识读,而且可以有效的防止伪冒证件事件发生,从而有效地解决证件的可机读和防伪问题.
5.
2.
1.
4智能卡绿色智慧社区智能卡的建设一般由IC卡、智能卡系统平台和终端应用子系统构成.
其中智能卡系统平台包括中心服务器系统平台、智能卡配置系统、数据服务系统和前台管理系统.
智能卡应采用国密算法,不可复制,具有高安全性,可将大门门禁、单元门门禁、车辆进出门禁等基础功能于一卡.
同时,智能卡内还可加载小额钱包、电子现金支付等扩展功能,可升级支持公交应用、扩展应用等功能.
5.
2.
2网络设备网络基础设施应满足社区内各类用户对信息通信的需求,并应将各类公共信息网和专用信息网引入建筑物.
社区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光纤通信网络、无线网络、广播电视网络等.
5.
2.
2.
1光纤通信网络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24光纤接入设备包括无源光网络(PON)、光线路终端(OLT)、光网络单元(ONU)、波分复用器等.
光纤网络系统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宽带光纤接入工程技术标准》GB/T51380、《有线接入网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YD/T5139等的有关规定.
5.
2.
2.
2无线通信网络在社区无线通信网络的建设过程中,应结合社区实际的需求和现状进行适当的选择.
目前,WiFi的优势是应用广泛,可以传输音频和视频,且已经普及;ZigBee的优势是低功耗和组网方便;LoRa的优势是通讯距离远并且功耗低;而NB-IoT的优势在于使用运营商网络,无需部署网关,低功耗且不受距离限制.
无线通信网络灵活、可扩展性强、建设成本低廉,可随时根据需要添加,并不会影响到现有的网络布局,只需通过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卡的方式即可实现.
5.
2.
2.
3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以有线电视网数字化整体转换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的成果为基础,以自主创新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核心技术为支撑,构建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的、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全程全网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建设应遵循以下要求:(1)网络双向改造和宽带网络建设应符合《NGB宽带接入系统HINOC传输和媒质接入控制技术规范》GY/T265-2012、《NGB宽带接入系统C-DOCSIS技术规范》GY/T266-2012、《NGB宽带接入系统C-HPAV技术规范》GY/T269-2013的相关规定;(2)条件接收系统集成和建设应符合《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可下载条件接收系统技术规范》GY/T255-2012相关规定.
5.
2.
3计算存储设施计算存储设施应包括边缘计算节点、本地计算设施及云计算中心等.
实现边缘与中心资源(本地、云)之间算力的协同、多级部署及灵活调度.
5.
2.
3.
1边缘计算节点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25通过边缘计算技术,可以将计算最大程度的迁移到数据源的附近,用户需求在计算模型的边缘处理.
边缘计算节点应遵循以下要求:(1)应具有数据资源传送处理的双向性,数据可以是云服务的下行数据,也可以是智能感知设备、物联设备的上行数据;(2)可支持处理云计算平台下发的计算任务,也支持向云计算平台发出请求;(3)集成本地存储和外扩存储功能,同时可分担计算需求,在物联网边缘节点实现数据优化、实时响应、敏捷连接、模型分析等功能;(4)具备数据预测预警功能及一定的智能分析功能;(5)具备标准化接口以及兼容多种通信方式,可实现与不同服务端的对接.
5.
2.
3.
2本地计算存储设施本地计算存储设施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1)本地计算存储设施的建设应考虑社区需求和规模,选择与弱电机房合建或独立建设机房;(2)本地计算存储设施主要用于社区数据的存储和计算,包括视频、图像等非结构化数据,以及文本、音频等结构化数据,同时应满足一定周期的存储要求.
5.
2.
3.
3云计算中心云计算中心通过虚拟平台提供计算、存储能力.
与边缘计算共同构成架构同一的云边协同架构,按业务需求合理分配计算资源.
云计算中心的建设应遵循以下要求:(1)云计算中心的建设首先应保证可对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虚拟化,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交互与协作能力,提供配置和调度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的能力及提供对虚拟机容灾、备份、恢复等功能,并可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和策略,经济地自动调整弹性计算资源;(2)云计算中心应支持服务负载均衡和业务系统实时监控的能力,并可通过用户管理界面实现对各类资源运行状态的实时可视化展示;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26应当注意的是,社区应结合实际需求,综合考虑成本、安全性、可扩展性等情况,灵活采用本地机房或云计算中心.
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27第六章综合服务平台综合服务平台以管理和调度社区各类服务资源与智能化应用系统为支撑,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推动政府及社会资源整合的集成平台.
,平台以社区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全面的社区信息化解决方案,满足社区党建、政务、管理和服务等多种信息化需求,以"资源共享、协同服务、便民利民"为核心理念,消除社区条线分割的弊端,打造"一站式"社区管理与服务体系,满足居民多元的服务需求.
在建设过程中,综合服务平台可为社区管理和服务提供标准化的接口.
6.
1平台架构绿色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框架由数据层、支撑层、应用层,以及统一的支撑保障构成,如图6-1所示.
图6-1综合服务平台架构6.
2数据层数据层是针对整个社区信息资源实现对数据的服务.
在数据资源目录下,通过对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的清理转换进行整合处理,建立多个主题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实现全局统一的数据资源视图,并依托数据治理管控为绿色智慧社区的应用建设提供一个高质量、可靠的数据基础.
大数据管理则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实现对海量数据高效的存储处理、灵活的查询分析、多维的挖掘分析等功能,为各类业务系统和各级人员提供全面及时、准确多样的数据服务.
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286.
3支撑层支撑层主要为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基础性软件框架与平台服务,为业务系统提供包括消息通信、地理信息、工作流管理、作业调度、时钟同步等功能,.
通过对数据按照面向分析应用的方式进行组织和重构,实现用户管理、消息管理、流程自定义、报表分析等功能的业务支撑环境.
支撑层应具备良好的开放能力,可按实际业务发展动态调整、平滑演进.
支撑层建设应遵循以下要求:(1)应提供统一规范发布接口与服务,实现多平台间的互联互通;(2)可通过集成第三方提供的服务组件,在数据、能力、应用等多层次集成,并以统一接口方式提供给社区各类智慧应用;(3)在业务协同过程中,业务流程应相对灵活,可对各种资源、服务、应用提供管理和支撑,例如注册、集成、编排、调度、监控、安全控制等;(4)可实现跨网络、跨平台进行业务处理,自动流转流程化信息,通过对内外资源和服务的规则化管理,形成整体服务能力.
6.
4应用层应用层将基于数据层所提供的数据资源和数据服务,以及支撑层所提供的各种工具、方法、流程,设计针对不同人群、不同事件、不同设施的业务系统.
基于应用层,综合服务平台可为社区政务管理部门、业委会、居民、商户企业等普通用户提供多种访问方式,包括WEB端、移动终端、智能终端,以及通过向第三方平台开放接口的方式,.
与外部系统,如智慧能源、智慧教育、数字城管、环保等平台对接,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6.
5安全保障综合服务平台应建立整体的系统安全机制,满足统一的安全认证需求.
通过验证用户身份的合法性,确保不同层次、不同操作内容是经授权认证的.
系统需在信息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采用加密技术,防止信息泄露和篡改.
安全保障的建设应遵循以下要求:(1)统一身份认证.
由身份数据库、身份管理与数据服务、资源管理与访问控制PKI基础设施、电子签章及其应用等组成,能够向区域范围内所有系统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29提供用户身份数据服务,认证技术包含但不限于用户密码、专用设备、生物特征等;(2)密钥管理.
密钥管理提供信息安全加密传输的功能,通过密钥管理可进行密钥验证、存储、更新以及查询等操作;(3)数据安全保密授权管理.
数据只有经授权才可使用,需要设置数据管理的分级权限.
6.
6平台互联综合服务平台应具备与各级城市管理部门平台接入的能力,结合目前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实际需求,社区需与城市综合管理、城市体检等业务平台进行对接关联;具有整合物业、商业、便民服务的能力,具有集成社区内各智能化应用子系统,实现集中、高效的管理与资源共享,提高社区综合服务能力,实现多平台间数据共享、互联互通.
平台的建设应考虑上述互联要求,平台的数据、功能根据社区业务属性抽象形成高内聚低耦合的组件,使其具备良好的复用性,并使用软件开发技术将组件封装成符合标准的接口.
6.
7支撑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运行维护体系共同为整个综合服务平台的稳定运行提供必要的支撑保障.
(1)标准规范体系对平台及相关软硬件所应符合的数据、通信、接口等标准进行约束,明确稳定接入和运行要求;(2)安全保障体系维护系统及其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可用性,对系统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进行保障;(3)运行维护体系对整个系统的运维管理,包括资产管理、日志管理、运维策略、异常监测、告警管理等进行要求.
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30第七章管理与服务社区是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桥梁,是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环节.
实现社区治理的科学化、智能化也成为了提升群众幸福感、加强社区工作效率的重要举措.
7.
1党建引领社区党组织是党在群众中的重要组织力量,通过技术手段帮助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党组织、党建项目等进行管理,推动社区党建提档升级,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效率和质量,规范党内日常管理,实现党干管理同步,构建党建引领的"政府导治、居民自治、平台数治"社区治理场景,为社区党组织、党员、群众提供服务.
为社区党建工作打造一个先进的技术、高效的工作平台;同时通过接入上一级党建平台,打通从基层到上一级的党建数据流,加强党组织对基层的管控能力.
具体应包括党员管理、党建管理、考核管理、信息公开等内容.
党建管理的建设应包括:(1)党员管理:党建管理中的党员管理建设,应提供对社区内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信息管理的功能;(2)党建管理:党建管理中的党建管理建设,应提供对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的基础信息管理、党建项目化管理、党组织活动管理的功能;(3)考核管理:通过考核管理建设,对党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和奖励;(4)信息公开:通过信息公开建设,对社区内的党员发展和奖惩、党务干部选拔任免、党的方针政策等适合党员干部学习、借鉴和向全体党员干部公开的党务内容,予以及时公开.
7.
2治安管理依靠人员和技术手段,协同物业、居委会、辖区公安机关等,对社区内部和周边治安进行管理,促进形成安全、和谐、有序的社区秩序.
治安管理的建设应包括: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31(1)依托网格化和社区治安管理平台,构建社区全方位无感式感知体系,在社区的出入口、单元楼门口、主要道路等重要节点,采集人员、车辆等信息,区域内人员、车辆图像采集率超过99.
9%;(2)利用视频图像分析技术实现人像、人车、人机自动智能抓拍、采集、存储、匹配、搜索、比对,可对目标人员管控和智能化预警,对重点人员,如老人、儿童、残疾人、刑满释放人员其进行智能化管理和控制;(3)形成社区安全态势视图,及时预警,例如重点区域人员进出情况、关键节点设备使用情况;社区突发事件等重大事件,按照规定需要上报时,需将信息及时同步到公安、综治、城管等部门,并可做综合分析;(4)采取多种形式,对社区居民进行普法和安全教育,增强社区居民法律和安全意识.
7.
3人员管理社区在人员管理方面有很多种需求场景,这些需求可归纳为:基础信息管理、常住人口管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人员的考勤统计、网格员地理位置的跟踪、工作人员身份档案的管理、社区工作情况的跟踪.
人员管理的建设应包括:(1)社区内常住人员的管理:应实现对社区户籍登记、暂住证/居住证办理、从业人员、人口和房屋等信息的核查,以及流动人口信息的搜集;(2)社区信息平台的搭建:应结合社区管理的需求,考虑如何搭建数据平台,以管理社区信息;(3)社区信息的更新和维护:应做到动态采集、更新和维护.
7.
4行政服务以公共服务普惠化为主要内容,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连接政务网络与社区网络,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办事流程在社区的落地,构建集约、高效、透明的社区管理与服务模式,有利于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供给,改进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拓展社区服务内容和领域,为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社区服务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32行政管理的建设应包括:(1)社区政务服务信息资源整合:社区行政服务需要通过信息化技术整合社区相关政务服务信息资源,统一协调社区资源,实现公共服务事项的全人群覆盖、全区域通办;(2)电子政务办理:信息平台实现政务事项办理和基础信息采集,通过与信息库安全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居民网上一站式办理各种业务;提供网上咨询、服务热线和现场自助查询等系统功能,为居民提供网络、电话、窗口服务关联组合的一体化社区政务服务;(3)事件实时追踪查询:事件办理过程中,居民可实时对进展情况进行追踪了解,可对滞留过久的事件进行提醒督促;(4)工作绩效统计:社区工作实现绩效评估、公示,对在职人员进行高效管理;(5)执法办件:建立时间信息采集上报、人员派遣、处理结果、人员考核系统,记录执法单位和人员的行政执法全过程,包括简易程序事件以及一般程序事件的处置;(6)移动执法:利用移动互联网、GIS及GPS等信息技术,以智能移动终端为载体,提供拍照、摄像、录音、GPS定位、通知和任务接收、罚单打印以及执法文书形成等功能,执法队员可在第一时间上报现场执法信息;(7)查询统计:将日常业务数据进行自动挖掘、汇总、统计、分析,提供基于图形、报表等可视化结果展现,及时、全面地掌握和分析社区执法工作的现状和水平以及各部门、执法人员的日常工作情况.
7.
5物业管理物业管理的目标是在日常业务管理的基础上,引入信息化手段,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和再造,进一步实现数据、应用、管理、网络的统一.
实现物业服务的标准化、数据的标准化和信息公开.
物业管理的建设应包括:(1)日常服务:解决常见停车、安防、报修等问题,建立物业和业主沟通渠道,提高社区事件办理质量;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33(2)楼宇管理:对楼宇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集中控制与分区域控制相结合,实现办公及公共区域设备的高效管控和区域环境的智能调整;(3)物业办公:通过办公系统协同处理社区办公、业务协同,财务管理、可视化管理等内容或能力,宜具备移动办公能力;(4)数据管理:物业对人、物、财数据的综合集成与管理,通过可视化的数据管理形式,层次分明的管理显示,为不同的管理角色提供不同的数据维度需求.
7.
6组织管理社区组织可以包括各类社区协会商会,科技、公益慈善、志愿者组织,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信息及社会组织、兴趣小组等.
组织管理的建设应包括:(1)建立和完善对组织信息的管理:应结合组织信息的具体需求,考虑提供信息共享、完整可靠的组织数据管理方式,实现相关各类组织、事件的动态采集、更新、维护、监督和分级分类动态管理;(2)针对未登记注册、未年审、存在违法犯罪行为之类的组织管理,应结合这类组织的特点,考虑有针对性的管理;(3)信息经常变动的组织管理:由于这类组织存在不确定性,其信息存在经常变动的可能性,需考虑如何组织专门人员对其进行跟踪调查,做到实时的查询与变更.
7.
7社区康养社区康养的建设应包括:(1)为社区重点人群提供便利以及稳定的活动场所,让社区老人更便利地获得服务;(2)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电子档案,及时登记更新身体状况、兴趣爱好、参加活动频率等个人基本情况;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根据居民健康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34(3)可在个体居家养老基础上,探索社区养老新模式,如布点日间照料中心,可采用"医+养+护"的模式.
7.
8商业服务商业服务的建设应包括:(1)商业构建:为居民提供社区周围商场、超市、菜市场、银行、药店等多项商业服务网点.
打造聚集衣、食、住、行、娱、购、游等商户资源的平台,提供在线下单、查询、支付、评价、搜索、在线客服、配送、折扣促销、二手交易等功能,以满足不同的需求;(2)商业运营:基于社区用户的消费数据(逗留时长、总消费支出及分业态消费支出、分时间段消费支出等),为商户提供有价值的商业分析,促成商业的良性循环.
在此基础上,基于商圈大数据分析,匹配顾客历史行动轨迹,自动规划顾客感兴趣的行动路线,诱导形成路径依赖,提供多样的信息推送方式,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商圈信息推送服务;(3)商业管理:对社区商业进行业态数据(如总体业态结构与业态变化、商圈客流量、销售额、盈利比例、税收、就业贡献、舆情评价等)的监测分析,提供综合商业分析以及综合评价.
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35第八章智能化系统结合社区自身属性以及所在地区域特点,在社区建设运维过程中形成符合居民/物业需求、具有本地特色、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智慧化应用,体现社区"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手段和方法.
表8-1智能化系统列表系统名称主要功能系统说明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综合消费类、身份识别类、金融服务类、公共信息服务类,为社区内外一卡互通提供支撑.
智慧安防无感安防通过社区内的视频监控、门禁和各类安防设备,实现社区人、事件、物信息全采集、状态全感知和智能识别.
智慧出行无感通行社区人(常住、临时)、车无感通行.
智慧能源用能监测社区内各分项、分时用能量,设置用能策略、超限告警.
智能梯控状态监控电梯运行状态实时监控,异常、故障报警;与第三方平台联动控制.
智慧应急应急管控利用传感器、视频监控设施以及人员报警设施等途径及时报警,并通过定位功能,及时调用人员和物资,实现实时预警、快速响应.
智慧车库停车找车实现对社区车辆停车的引导,包括车位管理、停车引导和反向找车等功能.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通过综合布线多媒体箱,采用新型的布线方式,全房间WIFI覆盖,统一管理室内各种网络家电及安防监控设备.
8.
1城市一卡通城市一卡通的拓展和社区应用,可以实现绿色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的融合,是形成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手段.
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36城市一卡通的建设应包括社区出入口身份识别和验证、公用事业(水、气、热、公共交通)缴费和一般性支付消费、信息查询等.
各相关单位数据接口宜统一采用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结合社区门禁安全问题应采用支持国密算法的CPU卡门禁系统.
8.
2智慧安防面对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应提升包括出入口在内的社区关键节点安全技术防护能力,实现由机械式被动安防向智能化主动安防转变.
社区智慧安防的建设应包括:(1)社区基础安防设施应包含出入口控制设备、视频监控、楼宇对讲、周界防范、广播系统、无线对讲、电子巡更、紧急报警等基础性智能化系统;(2)应在社区主要出入口、各路口、公共活动场所等区域设置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高清摄像机,进行智能监控抓拍,形成人员活动轨迹.
门禁管理可采用人脸识别系统或采用带国密算法的CPU卡门禁系统.
通过对数据进行轨迹计算,可分析出人员的活动范围,结合时间、空间数据进行轨迹回放,进行人员/事件追踪等;(3)智能化系统需要不断更新迭代,提升智能化水平,降低人员统计与维护成本;(4)可将安防功能集成到APP中,在特定权限下实现人脸开门、远程开门、防止陌生人、重点人员进出等功能,并能对出入人员进出情况实时统计.
8.
3智慧出行绿色智慧社区出行应将社区内外出行有机结合,依托社区网络、智能终端、平台数据处理和智能化能力,提升出行效率和安全性.
智慧出行的建设应包括:(1)通过智能门禁系统,居民可通过刷脸、刷卡、扫码多种通行方式快速进出社区出入口、单元出入口;(2)通过车辆号牌识别系统,可不停车快速通行,减少等待时间;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37(3)业主可通过手机APP发起线上邀约,受邀访客刷码进入,系统自动登记并开放相应权限,无需繁琐登记,减少等待时间;(4)受邀访客车辆车牌识别快速通过,通过车库导航功能,便捷迅速地指引访客到达指定车位,通过临停车位智能地锁,管控临停车辆,实现访客智能停车;(5)出行数据可与云平台同步.
8.
4智慧能源利用物联网技术和系统平台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处理,形成运行监测,、实时感知能源设备、系统运行状态和及时异常报警,并对社区公共用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智慧能源的建设应包括:(1)用能监测:对于实时监测,应通过数据采集装置及智能网关设备将配电系统的各种电气信号、运行参数和环境数据上传至系统平台,对运行状态进行远程、实时、集中监测,对用能系统运行状态及联网通讯状态进行实时诊断,当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发出报警信息;(2)用能统计分析:应通过对社区水电气热用能计量,生成数据统计报表,分类分项统计分析,掌握用能结构;设置能耗报警阈值,当用量超标时及时发出报警信息;利用智能化技术形成节能视图或推荐性策略.
8.
5智能梯控智慧电梯是指通过物联网系统记录入网电梯从生产制造到报废的全周期、全部关键信息档案,并能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统计故障类型、二次维修率、维保周期等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电梯运行状态的预警.
在技术实现上,通过对社区电梯实时运行监测,实时采集和反馈电梯的运行状态,自动监测困人、故障、运行异常,自动报修,通过一体化数据管理平台和APP实现全面的电梯管理.
智慧电梯的建设应包括:(1)状态监测:可实时监控电梯上行/下行、开门/关门、设备故障等状态并实时报警和信息推送;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38(2)联动控制:住户或物业可通过对讲机、手机APP等方式智能呼梯;(3)数据分析:电梯管理平台通过对后台数据进行分析,制定全面的台账系统,形成维保和年检计划.
8.
6智慧应急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利用传感器、视频监控设施以及人员报警设施等途径及时报警,并通过定位功能,及时调用人员和物资,实现实时预警、快速响应.
社区智慧应急的建设应包括:(1)风险监控:通过社区公共空间以及家庭室内环境探测器实时传送社区各类感知信息,设备系统具备报警功能,在此基础上,可通过系统和APP实时在线查看;(2)信息报送:居民可通过报警按钮、手机APP的一键求助功能向管理部门发起求助,求助信息支持语音、视频及文字发送,以适应不同突发事件现场,方便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完成信息报送;(3)应急响应:面对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疫情、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等紧急事件,社区应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制度和系统,应充分利用手机终端应急协同作业.
8.
7智慧车库智慧车库内的智能停车场需配备RFID、视频监控、IC卡相关设备等载体,可智能感应记录车辆进出信息,实现对社区车辆停车的引导,包括车位管理、停车引导和反向找车等功能,提升社区停车的智能化管理.
智慧车库的建设应包括:(1)提供车辆出入管理、计费管理,支持不停车进出,在车辆进出社区停车时进行信息比对,防止车辆被盗;(2)通过车牌抓拍主机,前端分析车牌信息,实时记录车辆进出情况,保障车辆安全和杜绝一卡多车现象发生;(3)通过车位检测器(前端车牌识别)实时检测社区停车场车位信息,以便对车辆进行停车诱导;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39(4)可通过车牌号或者停车卡对车辆停放位置进行反向查询.
此外,考虑到车库一般存在于地下空间,由于其环境的特殊性、综合管理的困难以及潮湿发霉、设备寿命低、空气质量差等,应配置具备防结露除湿、诱导新风等实用功能的车库空气管家产品,实时根据车库温湿度状态,自动开启防结露风机,以保障地下车库机电设备及业主车辆.
此外,应实时监测地下车库空气质量,联动新风机,清除汽车排放有害气体.
8.
8智能家居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智慧家居的建设应包括:(1)综合布线:通过一个总管理箱将电话线、有线电视线、宽带网络线、音响线等被称为弱电的各种线统一规划在一个有序的状态下,以统一管理居室内的电话、传真、电脑、电视、影碟机、安防监控设备和其他的网络信息家电,使之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维护便捷扩展容易、资源共享;(2)环境控制:可根据用户需求,可分时、分区进行室内环境控制,包括灯光控制、窗帘控制、音乐控制、空调控制、场景控制以及具备人机交互,.
控制手段包括手机APP、控制面板、家庭网关,室内安防.
可远程联动控制门锁、红外探测、紧急报警、室内水电气热探测器,可在一定异常状态下持续正常运行,可查看状态信息并通过多种方式及时通知居民、物业等相关群体;(3)室内监控: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互联网对家中进行远程影音拍摄与拍照,在安全防护的同时也可以体验和家人远程交流的乐趣;(4)报警功能:智能安防系统在有警情发生时自动拨打电话并联动电器做报警处理.
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40第九章信息安全信息安全建设是对基础设施与信息系统进行整体、系统的安全性建设,应遵循国家现有且适合于社区规划、设计、建设、运维、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国家和行业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相关标准规范.
产品应符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2019相应等级的防护和《网络安全法》要求.
不断提升硬件设备的抗干扰破坏等级和强化软件平台的信息数据防护.
确保绿色智慧社区体系安全稳定运行,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绿色、舒适、稳定的智慧生态居住环境.
9.
1安全要求针对社区信息安全各种风险,应制定对应的应急预案,保证各种故障或者突发情况下,保障社区居住生活的稳定.
9.
2物理安全安全物理环境主要针对环境安全防范与物理环境相关的威胁,保护系统、建筑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
从物理位置的选择、物理访问控制、防盗窃和防破坏、防雷击、防火、防水和防潮、防静电、温湿度控制、电力供应、电磁防护等.
9.
3网络安全绿色智慧社区中各个场景的设备和网络,有不同的安全要求,因此需要在网络上进行一定逻辑隔离和安全域的划分等.
将各场景系统划分为不同网络、不同的安全域,并进行网络的逻辑隔离和访问控制.
保障满足业务高峰期流量需要,关键节点设备及主要链路需要冗余,避免单点故障对业务造成影响.
数据传输过程中,应采用校验技术或者密码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保障数据通信的安全性.
9.
4边界访问控制(1)基本要求各个安全域边界有效隔离采用防火墙系统进行访问控制.
利用防火墙的三、四层访问控制技术,实现各个安全域边界的安全隔离,对访问的IP地址、端口、流量、行为等进行控制.
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41(2)边界恶意代码防护系统内外部网络边界安全性至关重要,外部网络系统的恶意代码通过这些边界很容易进入内部网络,恶意代码防范不仅仅是在内部主机系统上进行检测与防范,而且要在整个网络的边界从网络层次上进行防护,构建一个立体的恶意代码防护体系.
(3)边界流量及拒绝服务攻击控制由于来自互联网的访问流量及可能面临的恶意流量都非常大,流量及拒绝服务攻击将造成数据中心网络公共资源不能正常访问,严重时可能造成内部网络无法正常运转.
采用流量控制系统对互联网络边界流量进行控制.
(4)边界入侵行为控制在网络中最为常见的网络入侵行为包括木马、攻击、病毒入侵等行为,特别是一个较为封闭的内部网络系统与外部网络连接时,外部网络由于不具有可控性、未知性,各种入侵行为都有可能发生,在与外部网络互联的边界处部署入侵防御系统,对来自外部网络系统的各种攻击、入侵行为进行检测与阻断.
9.
5计算环境安全9.
5.
1终端安全终端包括系统终端和物联网终端.
系统终端安全首先要对终端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防护,提高系统的安全认证功能,操作系统内核进行安全加固,防止由于操作系统自身的脆弱点引发安全问题,.
采用终端安全防护系统进行终端操作系统进行安全增强,提高终端操作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
物联网终端的信息安全按照《密码法》要求,应保证重要领域基础设施信息安全"自主可信、安全可控",使用国产密码算法和住建领域行业密钥是保障社区物联网基础上信息安全的有效手段,包括社区出入口(门禁、门锁)、水气热计量仪表、智能建筑、智能家居等关键点位设备加装安全模块,通过与运营方业务平台对接,形成从密钥发行到密钥认证的全流程操作.
9.
5.
2服务器安全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42服务器作为整个应用的服务载体,服务器的安全性、可用性十分重要.
因此有必要对服务器操作系统进行安全增强,实现服务器操作系统安全认证、安全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功能.
9.
5.
3平台安全平台的安全应包括云安全、联接层安全和使能层安全.
云安全主要考虑社区私有云的安全保障,联接层的各类平台也应考虑平台自身安全,使能层为业务应用层的具体应用提供支撑,例如:程序部署、设备管理、数据分析、AI算法等,要重点考虑数据采集安全、编码安全、存储安全、使用安全、接口安全等.
9.
5.
4移动介质安全采用移动介质管理系统对计算机的USB接口进行控制,对合法使用的移动介质进行认证、审计管理,防止外业移动介质接入内部系统.
9.
6应用安全应用层业务应从业务特点的角度考虑安全问题,除了业务的应用系统安全,也要考虑业务安全.
应用层的访问时从机房外发起,访问终端和机房网络节点之间通过传输通道进行信息交互,信息在传输过程中面临窃听、篡改、复制重传等安全风险.
传输加密技术通常包括通信对端认证、密钥协商、数据压缩加密等环节,可有效认证通信对端,保证信息传输安全性并防止数据被破坏.
社区应用安全需要采用传输加密技术,防范主动攻击和病毒感染.
在应用安全的建设中,可使用国密安全证书和USB-Key实现对于接入系统进行授权,识别接入单位、操作人员、系统模块的真实身份,保证系统的权责一致性,对于系统操作行为进行认证和追溯,形成不可抵赖性证明.
同时应辅助管辖域内各单位和个人接入系统规范管理.
9.
7数据安全为了确保数据完整性、保密性,应对数据采用有效的校验方法进行完整性校验,同时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可使用密钥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
此外,还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43应通过磁盘阵列、数据备份、双机容错、数据迁移、异地容灾等手段进行数据安全防护.
9.
8隐私保护通过对封锁设备、路径、端口、其他形式的存取访问以及对设备、介质和接连的大规模加密,同时实时监测内容以确定所选信息、状况、人员、权限和操作,从而对数据进行封锁、隔离、加密、登录、报警或净化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44第十章保障体系依托社区实际,在国家政策环境及地方、行业实操经验基础上,形成合理有效的社区建设模式和技术支撑体系,同时,充分应用新型科技成果,如BIM、CIM,场景化的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技术等,赋能数字智慧生活.
10.
1技术保障形成良好的技术和系统架构,为绿色智慧社区建设奠定牢固的技术保障,主要包括基础平台、功能应用层和决策管理层.
(1)基础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社区的数据库,汇集居民衣食住行的信息,为居民提供智能化的服务;(2)功能应用层与居民息息相关,居民使用平台可提供各种功能来满足需求;(3)决策管理层关乎社区资源是否能有效利用,管理效率能否得以提升、运营成本能否降低.
10.
2组织保障绿色智慧社区建设要打通不同业务领域管理,形成横向连接,通过调整组织结构,为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再造提供组织保障.
(1)建设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全民参与的社区模式,确保各方在绿色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发挥作用;(2)建立绿色智慧建设、运维、评价等方面专业人才队伍,明确各阶段工作目标、任务、责任分工、考核办法,为绿色智慧提供支持;(3)对于应急、教育、医疗等公共管理、民生服务领域,政府层面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体系,通过协调行政资源,以保证有力的规划、协调、审核和监管能力.
10.
3资金保障拓宽融资渠道,为社区建设谋求稳定的资金保障.
绿色智慧社区建设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资金和后期维护资金,因此寻求社会各界对社区建设的支持,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45(1)吸引国内外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投资绿色智慧社区建设,借助市场力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既解决建设发展所需的资金,也为投资者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形成绿色智慧社区"投资-收益"良性循环;(2)引入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服务和产品,有针对性的面向社区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绿色建筑、信息化建设等提供资金支持,形成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10.
4运营保障建立运维保障体系,为社区有序建设及运营提供运维保障.
(1)立项评审阶段明确绿色智慧社区建设项目责任分工,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依据专家组意见进行方案修正和完善,通过评审后组织推进招投标工作,确定项目承建单位,制定项目实施工作计划,启动项目建设.
(2)项目建设阶段开展跨领域、跨层级、跨部门的数据资源汇聚、共享等协调工作,优化网络、计算、存储资源配置,项目承建方有义务负责软硬件系统开发、设备采购、安装和调试等工作,完成系统测试、试运行.
(3)检验验收阶段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文档资料进行整理、存档,编制系统培训手册,对岗位使用人员进行业务和技术培训.
项目上线试运行1个月内,由项目建设牵头单位组织监理单位、承建单位进行内部初验,初验通过后转入正式运行,并在运行6个月后,进行项目终验,形成项目验收报告.
(4)运营维护阶段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综合采用"政府投资"、"特许经营"、"企业投资运营"等模式,开展项目投融资、建设、运维,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制、资金保障机制、数据更新机制、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等,定期对智慧城管系统软硬件进行巡检,及时排除系统故障和隐患,确保各类绿色智慧社区项目安全稳定运行.
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46第十一章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案例11.
1案例一:海尔·云玺海尔云玺项目为青岛产城创精心打造的新古典主义高层住宅项目,位于崂山区海尔路1号,占地3.
16万㎡,住宅建面约8.
6万㎡,由8栋16~31F高层组成,人均居住用地面积11.
89㎡,为一星级绿色建筑.
图11-1海尔云玺案例说明11.
1.
1绿色生活节地:云玺设计绿地率约30.
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
58㎡,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指标(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比率)为38%.
项目无玻璃幕墙,景观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47照明采用小功率光源,避免直射光射入空中,不会产生光污染.
道路路面、建筑屋面采用高反射系数材料,保证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
4.
云玺采用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达30%,并且采用适应青岛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乔木数量达3株/100㎡,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占50%以上.
节能:云玺外窗可开启面积占35%以上,过渡季节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降低空调能耗;住宅冬季采用地暖采暖,按房间布置地暖环路实现分室自动温控;夏季采用分体空调,能根据负荷变化调节制冷量.
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大空间、地下停车场等场所的照明系统采取分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电梯轿厢无人自动关灯.
室内环境:云玺项目建筑平面、空间布局合理,电梯井道设置于北侧远离卧室、起居室等房间,不会产生噪音干扰问题.
云玺项目各主要功能房间都能看见室外自然环境,相邻建筑的直接间距超过18m.
卧室、起居室的窗地面积比均达到1/6,项目房间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的比例达8%,卫生间为明卫,且卫生间、厨房设置于北侧,单独设置排气道,地下车库设置独立送排风系统,避免该区域空气和污染物传统到其他空间.
供暖、空调系统末端各房间现场可独立调节,且分体空调不直吹居住者.
云玺项目依靠云谷精品商业、产业、园林等城市资源,以"360°智慧价值体系"倾力打造绿色生态住宅,力求为每一位业主打造一个全新生态的高端品质绿色智慧社区.
11.
1.
2智慧场景基于海纳云自主研发的IoT物联平台和IOC智能运营中心,从"设备层+数据层+平台层+应用"出发,打造了智慧建筑、智慧消防、智慧车库等八个场景的解决方案.
(1)智慧建筑:赋能智慧社区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2)智慧消防:大数据云平台全天候监管、监测、报警、联动、调度、指挥;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48(3)智慧车库:业主可通过"海客会"APP实现"一键锁车",车辆不解锁便无法离开地库,同时还能通过该APP随时随地为亲友预约社区车位.
通过对预约、通行、导航、照明、环境的智能整合,提供一体化的场景解决方案;(4)智慧安防:业主完全不需要门禁打卡或者手机扫码,可通过人脸识别"无感"进出.
亲友到访可由业主为其提供进出社区的二维码扫码进入.
快递、外卖等外来人员则需通过身份证与人脸双重比对记录才可进入.
此外,遍布社区公共区间的人脸抓拍摄像机可精准记录每个人在社区内的行动轨迹,识别到可疑人员后将自动告警;(5)智慧服务:业主可通过"海客会"APP,查看家人在社区中活动的实时画面,对于家有老人和小孩的业主来说再添一层安心;(6)智慧照明场景:分时分区控制、自动感应调节,节省能耗、体验升级;(7)智慧电梯场景:通过人体感应监控,如遇到有人晕倒,IoC智能运营中心的"智脑"将自动向工作人员进行报警,避免因无人知晓而延误抢救的最佳时机.
同时,监控还可对电梯内物体进行识别,一旦发现用电梯搬运电动车等违禁物品时,电梯将自动发送文明乘梯警示,能够实现对文明用梯的实时管控.
基于对电梯24小时运行状态的监控与实时数据的分析记录,电梯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也将提前被预警,一旦发生故障,会进行故障秒级推送,实现快速救援,助力打造更加高效、安全的智慧社区环境;(8)智慧能源场景:精确计量、数据远传、综合分析、自动报表,确保资源利用率.
11.
1.
3项目价值海纳云科技依托先进科技,搭建"智慧+安全"平台,解决用户痛点,构建起了多维感知、智能发现、精准推送、智慧服务的生态智慧社区,实现了7*24小时无休值守、社区设备智能监管、监测,大大满足了业主对安全、便捷、智慧社区生活的要求,同时提高了物业运营管理的效率:业主刷脸通行,无接触无感测温,提升出行体验;外来人员无接触登记,二维码通行,确保登记信息准确,提升通行效率.
由传统登记的3分钟缩减至30秒;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49人脸抓拍摄像机可精准记录每个人在社区内的行动轨迹,识别到可疑人员后自动告警,通过手机APP,业主还可查看家人在社区中活动的实时画面,将社区安全防卫级别提升至最高;电梯状态实时监测,异常行为报警,电梯故障由被动保修到事前主动检修,由无人察觉到2秒内自动报警;消防系统联网,火灾危险应急联动指挥一键调度,响应速度由原来的5分钟缩短至1分钟,迅速确定火灾发生位置;智慧井盖实时定位井盖位置,井盖偏移由无人监管到实时报警,确保道路安全;物业管理中心实现社区数据可视化展示,故障报警由传统的被动业主报修或人工巡检发现到系统秒级自动定位报警,减少经验依赖,降低操作门槛,提高管理效率;业主报修由原来的电话、物业中心现场报修升级为手机app语音报修,拍照上传,让业主足不出户体验到管家式服务;报修时间由10分钟缩减至1分钟;11.
2案例二:波尔多小镇波尔多小镇是海尔产城创集团首个纯别墅项目.
拥有优势山体资源,靠近5A级崂山风景区,近沙子口渔港,餐饮及旅游资源较为丰富,自然环境好,颐养宜居度高.
图11-2波多尔小镇案例说明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5011.
2.
1绿色生活节地:波尔多小镇设计绿地率为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指标(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比率)为75.
15%.
项目无玻璃幕墙,景观照明采用小功率光源,避免直射光射入空中,不会产生光污染.
道路路面、建筑屋面采用高反射系数材料,保证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
4.
波尔多小镇采用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达30%,项目采用适应青岛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乔木数量超过3株/100㎡,并结合现状地形进行设计,保护场地内原有水系,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占50%以上.
节水:波尔多小镇采用优质内衬塑钢管、PPR管等给水管材与配套管件、阀门与设备,室外埋管深度不小于0.
7m,位于车库顶板上,管道填土前严格打压试验.
波尔多小镇项目根据水平衡测试的要求安装分级计量水表,所有用水点均有水表测量,并按照使用用途和管理单元分别设置水表进行计量,水表根据用水位置分别设置于室外或管井内.
各用水点安装减压阀,保证各用水点供水压力不大于0.
2Mpa,且不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工作压力.
波尔多小镇均采用三级用水效率节水器具,采用节水微喷灌系统及无蒸发耗水量的冷却技术.
节材:波尔多小镇项目选用本地生产建筑材料,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比例超过90%,所有混凝土及砂浆全部采用预拌形式,其中高耐久性混凝土用量占混凝土总量比例达50%,400MPa级及以上受力钢筋使用比例大于90%.
本项目门窗、玻璃、钢筋、防护栏杆等都为可再利用或可在循环材料且比例超过10%,项目外立面材料为涂料,耐久性好,易维护,室内装修材料采用饰面砖、石材、乳胶漆等耐久性好、易维护的装修材料.
11.
2.
2智慧场景海纳云为波尔多小镇量身定制并构建了基于"IoT+IoC平台"的智慧社区整体解决方案,深度融合社区内所有底层数据、终端设备与应用,精心构建智慧安全、智慧能源、智慧照明等八个场景解决方案.
(1)智慧安全:通过山体制高点灯塔亮化、入口岗亭、环路照明、大门泛光照明提升等手段,使业主获得回家的归属感及有温度的智慧安全.
利用3D人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51脸、视频边缘等前沿科技提供智慧安全.
在小区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增加红外测温系统,加强在疫情期间的疫情防护;(2)智慧能源:精确计量、数据远传、综合分析;(3)智慧照明:通过统一管控照明系统、增加部分区域泛光照明,提高夜晚照明体验感、地下车库照明升级为感应照明、采用多功能合一智慧灯杆,将广播、监控、电子屏集成到智慧灯杆上等技术手段,实现社区照明的分时分区控制、自动感应调节以及能源节约;(4)智慧车库:预约、通行、导航、照明、环境智能整合;(5)智慧电梯:实时状态、异常识别、故障报警;(6)智慧消防:全天候监管、监测、报警、联动、调度、指挥;(7)智慧弱电:赋能项目规划、设计、施工、运维;(8)智慧服务:海客会构建物联网数字社区交互体验平台,满足美好生活追求.
11.
2.
3项目价值让社区的生活更加绿色便捷,也让物业管理更加节能高效,彻底告别传统的人工值守服务时代.
打造出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宜居的绿色社区:亮化照明,灯杆信息发布,车库感应照明等智能化手段提升业主的社区归属感与参与感,打破传统智慧社区简单依靠设备的"冰冷感";消防系统联网,响应速度由原来的5分钟缩短至1分钟,迅速确定火灾发生位置,消控室值班人员减少至1人;公区用水用电实时监测,数据异常告警,杜绝跑冒滴漏,年节省能耗5%;地下车库感应照明,照明分时分区控制,照明年节省电费超过25%;防结露机组吊装不占用车道,噪音小,可根据温湿度、CO浓度自动调节启动,是传统工业除湿机电费的1/8,配合快速卷帘门防虫防鼠,为业主呈现干爽清洁车库环境;入园人员无接触无感测温,人证比对,中心平台自动视频巡检,减少大门岗亭人员80%以上工作.
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52参考文献:[1]郭理桥,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报告[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2]杨瑾峰,智慧住区及智能建筑产品系列标准应用实施指南[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3]张永刚,智慧城市建筑及居住区综合服务平台通用技术要求[S],中国标准出版社,2019[4]马虹,经济结构驱动下的绿色智慧社区新生态,2019互联互通合作者大会演讲[5]中国信通院,新型智慧城市报告[R],2019[6]孙玥,标准化促进智慧社区绿色发展[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9[7]杨琪瑶,蔡军,陈飞.
绿色出行视角下欧洲生态社区规划实践的经验与启示[J],建筑与文化,2019[8]宫玮,推动绿色社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绿色建筑,2020[9]朱彩清,绿色住区:绿色建筑与绿色城市衔接的关键一环[J],城乡建设,2020[10]王振坡,张安琪,王丽艳.
新时代我国转型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20[11]容志,以基层治理完善夯实社区防疫共同体[J],人民论坛,2020[12]李辉,朱苗苗,韩志玲等.
用地性质与线路区位对社区公交的影响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20

georgedatacenter39美元/月$20/年/洛杉矶独立服务器美国VPS/可选洛杉矶/芝加哥/纽约/达拉斯机房/

georgedatacenter这次其实是两个促销,一是促销一款特价洛杉矶E3-1220 V5独服,性价比其实最高;另外还促销三款特价vps,georgedatacenter是一家成立于2019年的美国VPS商家,主营美国洛杉矶、芝加哥、达拉斯、新泽西、西雅图机房的VPS、邮件服务器和托管独立服务器业务。georgedatacenter的VPS采用KVM和VMware虚拟化,可以选择windows...

腾讯云轻量服务器老用户续费优惠和老用户复购活动

继阿里云服务商推出轻量服务器后,腾讯云这两年对于轻量服务器的推广力度还是比较大的。实际上对于我们大部分网友用户来说,轻量服务器对于我们网站和一般的业务来说是绝对够用的。反而有些时候轻量服务器的带宽比CVM云服务器够大,配置也够好,更有是价格也便宜,所以对于初期的网站业务来说轻量服务器是够用的。这几天UCLOUD优刻得香港服务器稳定性不佳,于是有网友也在考虑搬迁到腾讯云服务器商家,对于轻量服务器官方...

TmhHost暑假活动:高端线路VPS季付8折优惠,可选洛杉矶CN2 GIA/日本软银/香港三网CN2 GIA/韩国双向CN2等

tmhhost怎么样?tmhhost正在搞暑假大促销活动,全部是高端线路VPS,现在直接季付8折优惠,活动截止时间是8月31日。可选机房及线路有美国洛杉矶cn2 gia+200G高防、洛杉矶三网CN2 GIA、洛杉矶CERA机房CN2 GIA,日本软银(100M带宽)、香港BGP直连200M带宽、香港三网CN2 GIA、韩国双向CN2。点击进入:tmhhost官方网站地址tmhhost优惠码:Tm...

服务器社区为你推荐
2019支付宝五福支付宝5褔过了开奖时间怎么办支付宝调整还款日支付宝还款日期可以更改吗?360公司迁至天津请问360公司的全称是什么?支付宝账户是什么支付宝的账号是什么啊补贴eset文档下载手机下载的文件在哪里能找到yixingjia报价是什么意思开源网店免费开源网上商城系统有哪些付款方式淘宝有哪几种付款方式?网上支付功能网银有什么功能?
根域名服务器 动态ip的vps 如何申请免费域名 唯品秀 dreamhost linkcloud 正版win8.1升级win10 免费smtp服务器 html空间 嘟牛 网通ip 三拼域名 太原联通测速平台 个人域名 阿里云浏览器 阿里校园 免费活动 美国在线代理服务器 免费mysql数据库 dnspod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