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东莞网通

东莞网通  时间:2021-04-15  阅读:()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东府办〔2012〕135号关于印发《东莞市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东莞市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十二五"规划》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九月七日东莞市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十二五"规划一、前言(一)发展背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已经成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信息产业是一个不断演进的产业,新技术的不断推出,必将对现有信息网络条件提出更高要求,而且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对信息覆盖的要求会越来越高,"随时、随地、随需"将成为公众对信息网络服务提出的普遍要求.
同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投资软环境的重要指标,反映出该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前提,其完善将极大促进各种信息交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因此,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必须坚持的长期工程.

"十一五"以来,东莞市在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信息化整体水平大幅提高;信息基础设施能级显著提升;信息通信服务基本实现按需提供;"无线城市"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镇(街)之间发展存在差异;基础网络重复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网络资源利用不足;城市基础资源对信息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的支撑力度不够;信息基础设施对信息网络建设的支撑力度不够;信息网络综合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等.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东莞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顺利完成经济社会双转型战略发展的攻坚时期.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各类信息网络的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探索有效的共建共享机制;大力发展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和下一代互联网,加快宽带光纤接入,优化提升通信网络;加快全省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数字化改造,推进数字广播网建设,推动形成全省统一的有线数字广播电视网络,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加强信息资源共享,构建系统布局、层次分明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珠江三角洲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指出:按照统一规划、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的原则,加强珠三角各类信息网络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推进城际网络的高速互联和城市网络的光纤覆盖;配合区域内城市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进程,加快编制区域及各地信息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并加强相互衔接.

《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指出:实施"光网城市"、"数字东莞"、"无线城市"工程,推进信息网络体系的构建;统筹信息网络规划和管理,建设与社会个性化需求相适应的网络基础设施;大力推进3G移动通信、数字高清电视和通信管网建设,加快无线宽带城市建设和镇(街)宽带网络建设,推进东莞"U网络社会"建设,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网络资源共享;提高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水平,积极建设电子政务,发展电子商务,推进"数字东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因此,认真做好东莞市"十二五"期间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工作,对于加快推进东莞市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规范、科学地实施信息基础设施管理,有效地利用资源,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最终实现将东莞建设成为一个政务通达、连接无限、无处不在的信息化、数字化城市.

(二)重大信息基础设施组成信息基础设施是指能以交互方式传送话音、数据、文本、图像、视像等信息的高速通信网及其相关配套设施.
传统的信息基础设施包括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大型数据库、支持环境等.
图:重大信息基础设施组成重大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基础通信资源的管道光缆、局站和驻地网设施,基础通信网络中的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设施,以及基础服务平台中的电子商务平台、电子政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等.
"十二五"期间在基础通信网络中,将基于三大网络的资源相互共享,构建随时、随地、随需、宽带接入的"无线城市"、"光网城市"的信息网络体系,从而最终实现"三网融合".
二、重大信息基础设施总体发展概况东莞市经济社会多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发展态势,成为带动珠三角经济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和全市信息化领域的各个行业在区域信息化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全面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取得阶段性成绩.
到目前为止,基本形成了光缆管道、移动通信、固网通信、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信息传输基础网络体系.

(一)基础通信资源东莞管道规模发展迅速,截至2010年10月,已拥有电信管道17531公里,合计28915管孔公里.
在电信网络建设方面,截至2010年10月,东莞市已拥有通信光缆网络总长度达30071公里,合2075858纤芯公里.
其中长途光缆线路1027公里,合75979纤芯公里;本地网中继光缆线路长度10410公里,纤芯732737公里;接入网光缆线路长度18634公里,合1267143纤芯公里.
广播电视网络方面,截至2010年11月,基础网络拥有覆盖32个镇(街)主光纤8000公里.

(二)基础通信网络1、电信网我市电信网在"十一五"期间快速增长,产业合作向纵深层次拓展,市场秩序和竞争机制不断规范.
截至2010年11月,我市固定电话局用交换机设备总容量达381万门,接入网设备总容量达353万门,用户交换机设备容量达61万门.
全市已有室外2G基站10799个、室外3G基站4138个,室内分布系统7365套,WLAN热点数量已达2800个,AP数量总计为8759个.
东莞市移动网容量达到2120130ERL,3G系统配置吞吐量已达到506.
2Gbps.
无线信号已覆盖全部市区、郊区、乡镇中心、重要交通干道及重要旅游风景区.
东莞市2G网络覆盖率达99.
97%,3G网络覆盖率达99.
9%.

"十一五"期间,我市固定电话市场平稳发展,固定电话用户数逐年上升,目前固定电话用户总数为212万户.
具体数据如下图统计.
图:"十一五"期间各通信运营商固定电话用户规模发展情况(单位:万户)"十一五"期间,从整个移动用户市场来看,我市移动用户数发展呈稳定增长态势.
中国移动用户数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且用户数发展比较稳定.
中国电信东莞分公司2008年开始经营CDMA网络,中国电信东莞分公司和中国联通东莞分公司用户基数较小,占有市场份额小.
具体数据如下图统计.

图:"十一五"期间各通信运营商用户规模发展情况(单位:万户)2、互联网我市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已达1762035个,互联网用户数已达144万户,信息网络城域出口带宽达620Gb/s.
拥有IPv4地址约1690328个.
家庭用户接入带宽2-4Mbps已成为主流,最高可达100Mbps光纤接入;政企客户接入带宽可达1Gbps.

图:"十一五"期间互联网用户规模发展情况(单位:万户)3、广播电视网我市广电基础网络已建成覆盖32个镇(街)的宽带为100M的政务平台和双10G的东莞广电城域网骨干网络,光节点共8000个,放大器32000多台.
截至2010年11月份,已拥有覆盖全市的149多万个数字电视用户,为用户传送至少55套数字电视节目、50套付费节目、14套高清节目和10套数字音频广播,以及NVOD准视频点播及交互式电视业务,提供个人宽带上网业务、出租屋视频监控业务、企业专线互联业务和小区视频监控业务.
目前,广电网络正在开展基于EPON技术的FTTB"光纤到楼"网络改造,已完成50多万户的双向升级改造.
升级改造后的东莞广电网将为860MHz的双向网络,可为用户提供电子政务、生活娱乐信息浏览、视频点播、电视宽带上网、数据专线联网传输等多样化、个性化服务.

(三)基础服务平台我市已经建立起了一批本地化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如东莞制造、东莞市国际电子商务平台、中国团购在线东莞站等B2B、B2C领域的平台,以及东莞网、阳光网、富民服装网、虎门黄河时装城、服装批发网等在电子商务B2C领域较为成功的企业平台.

我市电子政务平台已经建设完成了政务内网、网上办公平台、政务网站系统、网上审批系统和企业数据共享平台等五大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实现将全市所有政府部门和32个镇(街)的政务内网相连接.
一方面可为政府内部提供高速、快捷的政务办公平台,另一方面可为企业和市民提供便捷、准确的信息公布、网上查询和网上审批等服务.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镇(街)之间发展存在差异与中心城区相比,部分镇(街)的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镇(街)之间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在信息网络更新和改造,特别是宽带网络建设、有线双向改造方面还存在不足,服务种类相对单一,不能完全满足用户对数据增值业务、数字电视等新业务的需求.

(二)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共建共享不足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存在规划不统一、多头管理、投入分散、重复建设、效率低下等问题,影响了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效率,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已建设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协调合作难度大.
共建共享需要跨部门运作,统筹协调难度大,很难保证高效率实施;且存在建设、维护、收益等费用分摊结算难等问题.
二是实施主体积极性不高.
共建因涉及运营商未来规划等商业机密;运营商之间在市场地位、网络覆盖、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不对等,难以调动优势运营商的积极性.
三是技术和标准存在差异.
不同运营商之间,制式标准存在差异,且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规范不同,导致部分原有设施设计强度、容量不能满足共享需求,新建设施标准需要统一.
(三)城市基础资源对信息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的支撑力度不够局部地区对城市基础资源,特别是管道光缆资源、站址资源、电力资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支撑力度不够,造成通信设施布局困难.
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受到选址困难、使用空间受限、站址资源有效性、电源稳定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且与建筑环境、电磁辐射等条件相关.
随着区域内各类基站数量的增多,适合架设基站的站址越来越少.
由于公众对无线辐射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导致无线网络设施的建设存在一定的社会阻力,需要政府和企业统一协调、规划.

(四)通信基础设施对信息网络建设的支撑力度不够随着3G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对通信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网络覆盖和带宽能力均不足以支撑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建设.
四、发展环境及趋势分析(一)政策导向趋势2008年9月底,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紧急通知》.
东莞市全面启动共建共享工作,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已取得阶段性进展——相关组织机制基本建立、配套措施逐步完善、典型经验逐步推广、工作成效初步显现.
东莞三大电信运营商通过开展共建共享合作试点工作,不仅为三方网络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而且节省了工程建设成本,构建了互利共赢的环境.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精神的重要举措.
《规划纲要》明确列出了企业信息化、政务信息化和公众信息化等方面的需求,加强三方面能力建设、促进区域信息通信能力的整体提升、加强信息基础建设已成当前珠三角地区发展的必需条件.
东莞市作为珠三角地区重点发展区域之一,结合城市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进程,通过建设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实现有线和无线结合的宽带网络全面覆盖,最终成为一个政务通达、连接无限、无处不在的信息化、数字化城市.

(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十二五"期间,我国从整体上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处于全面提升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水平的关键时期,处于经济由外向型向内需型为主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时期,处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一是我国将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坚持"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方针,继续出台推动由出口导向、投资拉动转为内需为主战略的政策.
为了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内外经济环境,东莞市政府将通过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梯度发展,强化梯度集聚,促进各类产业向城市集中、向园区集中,打造"一个现代产业核心区,园区、物流、商贸三大经济带,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临港产业、现代农业五大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是以"民富国强"为目标,增加对社会、民生的支出.
进一步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完善保障民生方面的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收入分配向普通劳动者倾斜,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向边穷地区倾斜,解决不同区域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向农村倾斜,解决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
目前,东莞城市面貌、投资环境正在不断改善,村镇经济不断壮大,有利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三是以增强社会经济发展为动力,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政策.
近年来,国家不断批准改革开放实验区,在金融创新、城乡统筹、资源环境、行政体制改革、科技创新等方面赋予先行先试的权利.
东莞市政府自经济危机发生以来就致力于推动来料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帮助企业提升技术延伸产业链,拓展内销创立品牌,并于2010年末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之一.

四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出台建设"两型"社会政策.
国务院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
"十一五"期间,东莞市政府强化对污染企业的监管,严把产业项目准入关,加快7个环保专业基地建设;务实发展低碳经济,落实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计划,扶持发展节能服务机构,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推广清洁能源、节能建筑、绿色照明,实施LED路灯应用示范工程,加强机动车尾气和加油站油气污染治理,以一系列实际举措落实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

(三)通信产业发展趋势通信产业的发展趋势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光纤取代铜缆的"光进铜退"模式已成为全球电信运营商的共识,光纤网络已实现规模化发展;为了构建"随时、随地、随需"的珠三角信息网络体系,"无线城市"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LTE和4G网络技术即将迎来规模化发展;随着通信网络核心层逐步走向IP化,信息网络正朝下一代网络全面演进;"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已成必然趋势.

五、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东莞市"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抓住机遇,把握信息通信技术与应用需求的发展趋势,坚持集约化建设发展方向,规范信息基础设施管理,加强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推动现代化为战略目标,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提高信息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加大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完善城市信息化服务功能,瞄准东莞在珠三角城市群中的定位,提升东莞城市竞争力.

(二)建设原则"十二五"期间,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本着统筹协调、资源共享、立足需求、注重效益、面向市场、开拓创新、以民为本、服务发展的原则.
1、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在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指导下,强化政府在整体规划、应用推广、政策保障等方面的作用,统筹协调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强沟通合作,解决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巩固和深化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的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格局.

2、集约建设,资源共享强化信息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和集约建设,促进存量与增量资源的互通共享,加强城市有限的地下地面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充分利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推动集约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
3、注重实际,适度超前切实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适度超前采用新技术,通过试点加以规范,促进业务创新和应用.
4、便民利民,服务社会以便民利民为宗旨,把满足市民需求和城市发展全局作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着力点,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服务功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三)建设目标以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带动东莞城市建设朝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科学转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为全面建设和谐稳定的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最终形成无所不在、高速互联、业务融合的新型信息通信服务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基本满足城市发展信息通信服务的需求.
到"十二五"期末,争取实现以下目标:——统筹通信线路管线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强各类信息网络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推进我市网络的高速互联和城市网络的光纤覆盖,推进"光网城市"发展;——加快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建设,以3G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积极研究4G技术试点应用,大力发展"无线城市";——加大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力度,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积极开展互联网业务和视频通信业务(包括监控、视频会议)等应用;——积极建设电子商务平台;——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实施公共服务信息共享工程,推进公共服务基础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应急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综合应急管理能力;——大力发展"物联网"和"云计算";——推进我市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式建设,全面提高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
(四)具体指标到2015年具体指标如下:——信息化综合指数达88%;——基础铺设的电信管道长度达到24000公里;——广播电视光纤网络光节点达到10000个以上;——新建铁塔、管道、驻地网实现100%共建;——有线电视双向升级改造完成率达95%以上;——宽带接入能力20M及以上比例达到90%以上;——信息网络城域出口带宽达到2500Gb/s;——70%以上中小企业和90%以上的大型企业的电子商务可以通过使用无线宽带业务进行;——镇级以上政府部门100%的政务公开信息实现网上发布,9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实现网上办理;——互联网普及率达80%以上;——家庭宽带普及率达80%以上;——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以2010年为基础计算,到2015年单位业务量综合能耗[当年(月、季度)每万爱尔兰的综合能耗]下降12%,年均下降约2.
5%.
六、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一)基础通信资源1、基础通信资源发展目标随着通信市场格局的形成和完善,城市地下综合管道的建设步伐逐渐加快,我市的综合通信管道组合规划被提上日程.
"共建共享"策略提出之前,各运营商单独建设管道,造成了建设资金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带来了城市道路管网段面紧张和管网交叉矛盾等问题,建设一个"集约型"通信网络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加强对通信基础设施即通信管道线路的建设,引入信息通信新技术,最终打造一个高带宽、安全可靠、兼容性强、功能完善的通信网络.
合理规划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争取实现各种通信线路同管道铺设,发展集约化城市.

2、基础通信资源发展主要措施(1)管道一是统一平台,规范管理.
电信运营商、广电、政府公益事业之间数据业务种类不同,互相交叉,随着经营范围不断扩展,独立管理只能加剧管道资源的混乱.
"十二五"期间,推动电信运营商与广电部门收集完善地下管网资料并建立档案,做好城市地下管网普查工作,由政府部门建立信息齐全的地下管道资源数据库,进而建立与市政管道统一的管道资源管理平台.
改善管道资源的不规范建设和使用,减少城市规划对管道资源造成的消极影响,改善管道"共建易、共享难"的现状,降低故障排除周期长带来的巨大损失,缓解不断消耗的管道资源与快速增长的信息需求之间的矛盾.

二是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从东莞整个城市结构和现有管道情况出发,科学规划管道开发与改造.
结合街道的规模、功能、周边经济、发展前景、重要性等因素,将通信管道分成主干、次干、支干、街区等4级,管孔数量依次减少,科学预测管孔需求.
在预测的基础上留有足够余量,以尽量不再扩建为目标,使其能满足多家使用单位20-30年的发展需求,避免重复建设,同时不盲目加大管孔数而造成过多资源闲置浪费.
对现有管道资源较差的地段进行改造,按照以上原则争取一步改造到位.

管道设施建设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思路,在整体规划下分期、分批进行资源布局,做到与市政发展规划相适应.
管道设施建设应与市政建设同步,不失时机地进行开发与改造,减少管道迁改带来的巨大浪费.
在管道规划建设中还需要考虑电力管道、燃气管道、给排水管道等对通信管道建设的影响,信息管道建设应与其它行业管道建设相协调.

三是共建共享,集约发展.
强化政府协调、运营商为实施主体的建设模式.
市经信局成立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专项小组,协调市政、电信运营商和广电完善共建共享管道的合作机制,节省工程建设成本;以"同沟不同管"为主、"同管不同缆"为辅的原则共享管道,整合资源共同发展,形成资源共享的管道信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在新开发区域或改造区域,通信管道与市政管道作为城市基础管道设施共同建设;在无通信管道参与共建的区域,市政管道建设应考虑通信需求,预留足够管道用于通信业务,建立合理的管道租用制度并逐步完善.

完善监管体制,强化信息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和集约建设,促进存量与增量资源的互通共享,加强城市有限地下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充分利用城市管道资源,推动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2)局站一是推行局站设施统一规划.
推行运营企业的局站设施规划与城市规划相衔接.
在新开发园区、新建港口码头、旧城改造以及新建大型公共设施等重要区域,由政府牵头统一规划局站站址.
通过规划,从满足通信功能需求、城市景观、环境保护、社会心理、网络稳定安全及城市整体容貌等方面合理选址布点,改变以往被动寻址、布点困难、技术不合理、社会影响大的不利局面.

二是推进局站设施共建共享.
推进局站设施共建共享工作,实行"法人代表负责制",按照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安全可靠、合理负担,有利竞争、促进发展的原则实施.
杜绝同地点新建铁塔现象,实现新增铁塔共建、已有铁塔开放共享,不具备共享条件的铁塔应采取技术改造、扩建等方式进行共享.
通过共建共享局站资源,减少重复建设,减少资源的闲置浪费.

(3)驻地网一是推进用户驻地网平等接入.
同一用户驻地允许不同经营者建设各自的驻地网络,驻地网经营者不得与房地产商、物业管理公司或业主委员会等机构签订含有排他性条款的协议.
驻地网经营者应为要求使用驻地网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平等接入的条件.
同一用户驻地的多个驻地网经营者应平等竞争,不得妨碍用户自由选择接入的权利,也不得采取不正当措施妨碍其他驻地网经营者的合法经营.

二是强化用户驻地网共建共享.
同一用户驻地内新增驻地网经营者时,原有驻地网空余资源,应向其他经营者开放.
不同的驻地网经营者所共有或共用的资源,应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关系,以及资源维护、管理和保养等责任.
新建驻地网资源,各运营商及广电在保证网络安全要求的同时共同遵循基础设施共建标准,最大程度节约资源.

(二)基础通信网络1、无线城市(1)"无线城市"发展目标通过建设"无线城市"网络,推动我市从资源主导型经济向创新主导型经济转型,从初级城市化社会向高级城市化社会转型,完成有线和无线结合的宽带网络全市覆盖.
实现无线宽带业务在政务、商务、生产、生活、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深入应用,最终建设成政务通达、连接无限、无处不在的信息化城市.

(2)"无线城市"发展主要措施一是大力发展"无线城市"网络建设.
推进"无线城市"组网以3G网络为主要承载平台,融合WLAN、CMMB等无线宽带接入网络,发挥各自技术优势,实现多制式、多系统共存,形成高速接入、安全稳定的接入网络和立体式无缝化的网络覆盖.

加快推进完善城区、郊区、乡镇、旅游风景区等区域3G网络覆盖面.
推进高速公路、铁路、高速铁路、国道、省道及城乡主要交通干道等3G信号线覆盖,部署良好的线覆盖网络,实现莞深惠3G信号连续覆盖.
推进商业写字楼、工业园区、酒店、餐饮娱乐中心、港口、车站、场馆、居民住宅区等新建大型建筑物或者改造室分系统引入3G信号源,形成3G网络深度点覆盖.

加快推进数据业务需求高、重点保障的政府行政办公大楼、商业区、大学校园、酒店、餐饮娱乐中心、行业应用区域等热点区域建设WLAN网络,满足高数据业务发展需求,不断提高WLAN网络覆盖率;在部分条件允许的区域,对政府行政办公大楼、大学校园等大型公共场所提供免费的WLAN网络.
充分发挥3G网络的广覆盖和WLAN高速率网络的优势,使之互补,实现东莞无线宽带信号全覆盖.

二是推进搭建和完善东莞"无线城市"门户平台.
"无线城市"门户平台是"无线城市"建设和运营的核心.
门户平台作为"无线城市"互联网接入的综合接入点,为政府、企业、个人提供一站式的信息服务,向政府、行业、公众开放.
促进各运营商建设"无线城市"门户平台须保证平台的开放性,满足不同运营商的用户访问.
促进平台架具备可扩展性、灵活性和稳定性,以满足访问量的增长需求;可承载各种不同的业务能力,通过核心平台为第三方应用提供服务,满足第三方应用的广泛、快速接入.

着力推行"无线城市"门户平台使用客户端、WWW门户网站以及WAP访问等三种接入方式.
东莞"无线城市"业务平台引入互联网资源,构建无线社区.
同时依托不同的接入方式,提供便利、个性化、丰富的应用及资讯展示服务,将网络服务移动化、随身化,打造东莞"无线城市"频道.

推进打造"无线城市"综合门户,建设电子政务、数字民生、信息兴业、文化生活"四大业务接入板块".
各业务板块要突出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以政府、人民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为切入点,以电子政务为基础、以数字民生为龙头,以信息兴业为主体、以网络文化为特色.
统一信息资源库,多种接入呈现方式,保证平台的统一性、兼容性、开放性、可扩展性.

三是推动"无线城市"的政府应用和社会化行业应用.
在"无线城市"建设过程中,要着重推动无线宽带的政府应用和社会化行业应用.
促进和推动运营商配合政府部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着重在环保、城管、公安、国土、建设、规划和供电等方面解决"无线城市"应用热点和难点,并从强政、惠民、兴业三大应用领域入手,加强移动数据监测、移动视频传输等各种"无线城市"信息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大力推进无线宽带业务在金融保险、科技教育、社区管理、医疗卫生、移动物流、业务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应用,推进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加强企业对市场的应对能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推行政府部门手机网站的统一规划和建设,方便市民通过移动手段获取政府公开信息.

四是跟进LTE、4G网络新技术发展.
密切关注国内外技术发展动向,贯彻落实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推动"无线城市"发展.
LTE和4G网络技术是未来"无线城市"网络提速的重要技术,做好LTE长期演进和松山湖4G移动通信网络试点和推广,推动LTE、4G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2、光网城市(1)"光网城市"发展目标"光网城市"就是光纤覆盖的城市,有着高速光纤网络通路,主要由光纤接入的小区组成,小区的每一个住户都能独享高速率的光纤宽带.
城市光网是以FTTH、FTTB光接入技术为基础,以高性能路由集群、IPv6等关键技术为导向,以IP全业务支撑系统为依托,构建"百兆进户、千兆进楼、T级出口"的网络能力,打造以IP化、扁平化、宽带化、融合化为核心特征的可管可控的绿色高性能光网络.

通过"光网城市"的建设,为居民提供高带宽上网服务,实现娱乐、生活、学习、商务、安全等方面的一体化信息服务.
光缆网络将为东莞下一代互联网承载更多终端接入打下坚实基础,是"三网融合"、实现"物联网"的重要依托.

(2)"光网城市"发展主要措施一是合理分类,科学引导.
根据现有光网建设情况、业务需求以及未来城市建设规划,划分区域、类型,逐步完成光缆网络建设.
对不同的建设场景,通过试点合作、组织培训等方式,形成科学的、相对统一的建设模式.
为降低初期建设成本,采用"薄覆盖"方式建设,即根据用户发展,一步完成光缆配置,分步完成设备配置.

完善市区和乡镇光缆网络,提高光缆覆盖广度、密度和深度.
规模推进商业写字楼、工业园区、学校、酒店、餐饮娱乐中心、港口、车站、场馆、居民住宅区等大型建筑物FTTX建设,新建区域全部采用FTTX建设模式.
注重乡镇光纤网络建设,缩短城乡网络差距.

在政府的引导下,各运营商和广电发挥三网各自技术优势,结合自身特点,推进光缆组网建设,实现多网络共存,形成高覆盖率、高接入速度、安全稳定的光缆网络.
二是优化城域网,提高承载能力.
通过城域网优化及提前部署,提升网络能力.
建设大容量、高品质二层接入汇聚网,扩容接入层汇聚交换机能力,确保上联带宽需求,解决城域网端口的压力;城域网汇聚层引入大容量集群路由器设备,大幅度提升城域网容量和带宽,避免出现流量瓶颈.

三是立足节约资源,推行"光进铜退".
推动HFC网络和电信网络"铜缆+DSL"的传统接入网向"光纤+PON"的下一代接入网转型,在宽带接入上以光纤取代铜缆.
通过以窄带加铜缆网络向以宽带加光纤的网络转变,提升传输速度和数据流量,有效降低网络建设成本,节约铜金属资源的使用.
旧住宅楼的宽带网络进一步改造,与新建区域积极推广FTTH薄覆盖模式.
广播电视网络继续推进FTTB建设模式,2011年完成接入网双向改造任务,为"三网融合"打好基础.

3、三网融合(1)"三网融合"发展目标"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
"三网融合"对于促进信息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拉动国内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

"十二五"期间,我市"三网融合"的发展目标是:大力开展"光进铜退",按照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惠及全民的原则,以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为突破口,推进有线接入网升级改造和光传送网的建设,全面推进"三网融合".
"十二五"期末,我市在"三网融合"方面实现业务应用、技术功能的全面融合,建设开放融合的信息网络体系和"随时、随地、随需"的社会信息服务网络,网络之间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基本实现集约共享的一体化信息化格局.

(2)"三网融合"主要措施一是提升基础设施能力,保证"三网融合"实施.
按照国家促进"三网融合"的政策方针,统一相关规范和标准,积极推进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融合.
整合有线电视网络,全面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形成统一的有线数字广播电视网络,实现语音、图像和宽带数据传输的综合业务承载能力;通过"光进铜退"、FTTX、宽带提速等手段加快电信网络接入层改造、提速建设,逐步满足高清电视播放需求;加大城域网承载层建设,保证视频业务的带宽需求;鼓励媒体应用平台的统筹规划及共享共建;到2015年东莞全市范围内实现广播电视与电信有关业务的双向进入,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

二是率先实现接入层的"三网融合".
结合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等下一代网络的发展,组织"三网"内容提供商和服务运营商等加入,通过构建开放式合作平台,推动"三网"运营商在宽带接入网络、公共网关和家庭内部网络等方面开展合作,逐步推广多业务接入终端和家庭网关,在接入层面率先实现"三网融合".

三是新兴业务加速"三网融合".
促进高清电视、互动电视、IPTV、CMMB(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新兴"三网融合"业务的发展,规范并明确业务开展的许可条件和范围,打破垄断,鼓励竞合,营造健康的业务发展环境,实现业务融合,加速"三网融合"的进程.

四是建立统一的监管机构.
建立统一的监管机构,打破"监管僵局",摆脱部门利益限制,统筹信息网络规划、建设和管理,建立公平、对等的信息传送平台,促进网络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制定有利于融合业务开展的政策,建立"三网融合"发展的制度环境,推进"三网融合"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基础服务平台1、电子商务平台(1)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目标加快电子商务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的融合,重点扶持我市三大经济带龙头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支持鼓励电子商务应用领域先进企业在我市五大产业聚集区开展电子商务行业应用,完善我市八大支柱产业现有电子商务平台,整合发展产业集群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一批能独立建设、独立运营的本地化电子商务运营商,加快促进产业的电子商务化程度,提升东莞电子商务本土企业品牌知名度.

建立较为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金融和信用保障体系,发展基于电视支付的电子商务应用;通过"无线城市"的建设,进一步提高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基础设施和技术应用水平,将电子商务应用与"无线城市"相结合,大力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平台.

(2)电子商务平台发展主要措施一是完善现有电子商务平台,整合发展产业集群电子商务平台.
完善我市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化工等八大支柱产业现有电子商务平台;依托电子商务促进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大力扶持我市三大经济带中龙头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以优势行业为依托,全面建设占据主导地位的行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将龙头企业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提高区域企业群体的市场竞争力,整合发展产业集群电子商务平台,加强"东莞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完善电子商务平台的金融支付体系和信用体系.
建设完善广东银联等第三方机构在线支付平台,发展在线支付增值服务;开展粤港电子签名证书互认,推进粤港电子贸易发展.
完善电子商务信用体系,通过企业(个人)征信系统加强对电子商务平台、应用电子商务的单位和个人的信用管理,进一步规范电子商务行业管理,促进电子商务有序健康发展.

三是借助"无线城市"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平台.
借助3G技术应用推广的契机,推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电信运营商在"无线城市"的建设,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信息传输和服务的能力,提升电子商务应用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加快专业市场和行业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大力推进移动电子商务平台搭建,建设"网络商都".

2、电子政务平台(1)电子政务平台发展目标推进电子政务,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以整合基础设施资源为手段,推进我市基础数据库建设和管理,大力推动建立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创新政府管理模式,积极建设东莞网上办事大厅.

打造网络环境下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和"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
以政府核心业务流为主线,重点推进面向政务的跨部门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以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为主线,加快网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政务专网互联互通、协调资源、协同业务的平台作用,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平台的互联互通.

加强电子政务总体架构的设计.
在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架构等文件的基础上,从技术、业务、信息资源应用等诸多方面进一步明确总体架构设计的具体内容,从互操作性角度加强资源共享,提高电子政务应用效益和效能.

(2)电子政务平台发展主要措施一是统一整合电子政务平台的基础设施.
依托现有信息基础设施,整合现有电子政务资源,完善和改造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基础平台.
按统一标准规划、建设和管理全市电子政务公共设施、基础网络和支撑平台,全面完成设备升级改造和备份工作,不断适应电子政务应用的高性能、高稳定性、高安全性和高扩展性要求,为各类电子政务应用提供网络基础、应用支撑和安全保障.

二是建立和完善基础数据库的管理体系.
集中管理政务信息的基础资源,将基础数据的采集、管理、更新与基础数据的应用分开,整合目前各相关部门有关基础数据,对基础数据进行统一采集、统一处理、统一维护和统一更新,实现共性资源、优势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降低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成本.

三是建立全市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
加快建设我市信息资源共享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为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和信息交换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以开发战略性、基础性政务信息资源为重点,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全市所有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源,积极建设我市信息资源共享目录体系,提高信息资源共享度;建立统一的政务信息数据交换体系,实现跨平台异构应用系统的数据交换、共享与集成,支持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

四是优化现有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建设.
围绕电子政务强化需求,按照政府职能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公开的需要,按照公众、企业和社会对政府的需要,按照机关工作的需要,选择适合电子政务应用服务系统,重点和优先建设面向社会服务、提高政府效能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建设基于多层架构的应用支撑平台,继续开发和拓展我市现有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功能,包括全市的政务内网、网上办公平台、政务网站系统、网上审批系统和企业数据共享平台.
支持各种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构建与整合,实现跨部门、统一的应用信息交换和业务协同处理功能,为网上联合审批、协同办公提供技术支撑.

五是加强电子政务平台的顶层设计.
在各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统筹全市电子政务需求和资源,进行电子政务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功能完善、结构清晰的电子政务基本框架,并对关键业务和高度关联的公共服务项目进行整合,通过顶层设计实现电子政务的"协同政务".
完善以"中国·东莞"门户网站为枢纽,以部门和镇(街)政府网站为节点的政府网站群系统,整合和规范各政府部门业务和信息系统,建立门户网站与部门业务和信息系统的互动机制,提高公共资源共享度.

3、公共服务平台(1)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目标完善基础信息资源的建设;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信息化,使人民群众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普遍享受便捷、经济、优质的信息化服务;推动医疗卫生、劳动保障、交通出行、水电气等公共服务项目实现网上信息公开、网上咨询、网上投诉等服务;通过发展我市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和"云计算"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完善我市面向企业、民众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2)公共服务平台发展主要措施一是建立完善的基础信息资源.
完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性信息资源库,主要包括: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法规公文数据库、信用基础数据库,以及政务机关和部门重要业务信息数据库,实现民生、政务、商务信息和数据资源的全面共享,为城市居民、企业等提供更加高效便利、公开透明的政府服务.

重点建设我市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统一的地理空间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包括:全市基础的地形图、影像图、电子地图、三维影像图等,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基于空间位置的应用服务.
二是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信息化.
实施公共信息服务共享工程,推进公共信息共享基础平台建设,建设开放性的公共服务平台,逐步推进公共服务在线化、家庭信息服务建设.
依托互联网、电话、数字电视"三网融合"的服务方式,推动政务、商务服务与家庭信息服务的融合,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教育、文化、医疗、交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全面提高生活现代化水平,实现和谐社会.

三是加强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针对我市产业园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建设以松山湖园区经济带为龙头的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
构建一个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试验、推广及产品设计、加工、检测、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公共设施等公共技术支持的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为我市的产业园区提供系统、全面、方便、高效的相关公共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促进我市经济发展.

四是建设基于"云计算"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将分布在不同物理地点的计算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形成虚拟资源池,提供各种IT服务.
建设基于"云计算"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社会化、规范化、网络化公共服务体系,按照市场规律整合社会资源,以提高我市社会信息化应用水平为主要目的,借助"云计算"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协助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和加大信息共享力度,减低社会运行成本.

4、应急管理信息平台(1)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发展目标依托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利用现有的先进通信技术为应急管理信息平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以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平台为依托,发展综合性的应急管理信息平台.

(2)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发展主要措施一是完善我市应急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
结合我市安全生产信息化实际情况,建设应急管理信息平台,整合现有的应急资源,大力加强市级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把市级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应急平台,为其他各类应急平台的接入打下基础.

试点建设各镇(街)、各部门的应急平台.
各镇(街)、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建设适用的应急平台体系,为市应急平台提供信息报送、预警预测、指挥调度、综合研判、事发现场图像资料传输等信息.
在试点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市、部门、镇(街)、村(社区)四级应急平台体系,实现各级各类应急信息平台相互对接、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加快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决策指挥网络,形成完备的应急管理信息平台.

二是加大基础应急通信设施的建设,保障应急平台.
大力加强应急通信、应急广播电视、应急微波通信、应急卫星通信等基础应急通信设施的建设,完善公用通信网,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
依托"无线城市"、"光网城市"的发展,建设以光传输系统、城市无线宽带接入网络以及应急卫星通信设施为基础的城市应急通信网络,对突发事件的现场实时信息采集、现场事故处理监控、无线视频监控、交通指挥、统一调度指令下达,以及各应急平台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供可靠的通信保障,为指挥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
建设从有线、无线到卫星通信的全面化、全方位、立体的基础应急通信设施,为应急管理信息平台提供强有力的应急通信保障.

三是建设基于电子政务的应急管理信息平台.
电子政务是一个综合的信息系统,是一个由政府到企业、以及到社会公众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其信息决策和服务的模式适用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利用电子政务平台已建立起来的计算网络系统,通过完善的政令传播及信息交流体系,建立应急管理信息平台.
通过与各部门、各镇(街)应急平台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利用先进信息系统和技术以及对应急信息资源的整合,建成多部门、多行业、多业务的整体联动系统,实现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高度统一调度指挥和协同应对.

应急平台的建设应重点梳理和优化处理突发事件的工作流程,加强业务系统和技术系统的高度融合,使应急信息平台建设成为具有综合业务管理、风险隐患监测防控、预测预警、智能方案、指挥调度、应急保障、应急评估和模拟演练等多功能的综合应急平台.

5、通关信息平台(1)通关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建设一套覆盖口岸监管单位、政府行政部门及物流企业在内的、统一的、数据能自动共享和交换的"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
实现"一点登录、自由畅行;一次录入、多次使用;一个窗口、全面查询;一套系统、全程互动;一条信息、多家共享"等功能,从而达到信息流、资金流及物流的电子化、网络化和智慧化.

(2)通关信息平台建设的主要措施第一阶段:以快速通关,协同作业为重点,建设以关港数据交换为核心的综合信息平台.
主要实现与口岸监管单位及相关政府行政部门之间联网、协同作业及数据共享与交换,打通申报、查验、核放等基本通关环节.

第二阶段:以优化完善为重点,建设更全面的电子口岸辅助支持系统.
继续优化第一阶段通关业务系统并建设更多辅助支持系统,使系统操作更灵活、功能更强大、安全性更高.
第三阶段:建设东莞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依托虎门港、东莞保税物流中心以及本土的庞大产业基础,打造现代物流和供应链增值服务平台,发展成为以东莞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与国内其他地区、乃至全球物流与供应链的信息枢纽.
重点开发与周边地区对接的物流信息平台,并逐步推广到东莞其他口岸.

(四)安全措施依靠法律、技术等手段加强信息安全监管,提升网络安全水平,确保国家机密安全,防范商业机密和个人信息泄露.
合理规划和建设各类重要网络、数据的容差和备份系统等信息基础设施,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整个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

严格执行国家电子政务标准规范,遵守有关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和管理的规定,建立规范的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建设基于CA认证、密码及数字签名技术为基础的全市统一的安全支撑平台,为各类业务系统和应用支撑平台提供统一的认证、加密、授权、时戳、审计服务等基本安全防护,并针对电子政务网络和应用可能遇到的各种安全威胁和风险,构建电子政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

(五)节能减排1、全面推行节能减排,渗透各产业链环节以基础电信、广电运营企业为核心,以科技进步、技术创新为根本,联合设备制造、终端制造、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监理、咨询、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网络运行维护等所有环节,全面推进节能、节地、节材、废弃物回收和环境保护信息化,从生产、包装运输、使用、报废等全生命周期来综合考虑节能减排方案.

2、推进节能技术改造,抓好网络运营节能工作加快新技术的应用,加快现网节能技术改造,推进老旧设备和高能耗设备的改造、退网.
积极采用多种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重点加快对移动基站、IDC、业务平台机房、交换机、空调等高耗能设备的改造,进一步提高网络运行效率,降低能耗.

3、加大新能源的利用,提高新能源占比加大风能、太阳能、新型蓄电池及其它新能源的应用.
除在电力架设不便的偏远地区应用外,在电力供应便捷的地区也应逐步试点并加大互补型应用,不断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七、推进与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发挥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要牵头和协调管理作用市政府成立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做好规划实施的科学引导,协调解决规划实施的重大问题.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多行业、多部门的综合性、基础性工作,应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进行,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推进全市信息化进程.
以信息基础设施规划为抓手,以信息基础设施管理信息系统为支撑,充分发挥政府管理部门的作用,发挥相关部门和企业合力作用,推进全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东莞市信息化建设与国家、省的信息化规划相协调,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保证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二)建立工作机制,落实目标责任,加强监察监督加强衔接协调,保持信息基础设施规划与"十二五"总体规划的一致性,与其它专项规划形成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
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围绕制定的目标和任务,确定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方案和重大项目实施办法,将责任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单位.
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计划,细化工作方案和推进措施,落实工作任务.
各部门、各镇(街)在实际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信息基础规划精神,组织好各级各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规划部门要对各级各部门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督促,监督检查重大事项进展和落实情况,建立定期评估制度,抓好规划实施的管理和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和提出改进意见.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布局管理,协调各类城市资源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完善政策保障通信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应站在全市的高度统一布局,加大投入、提高落后镇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使东莞市信息基础设施平衡、协调发展.
研究和制定市国土、建设、规划、环保、市政、道路、供电等部门对机房建设、管网铺设、电力引入和扩容等建设项目的配套政策,对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符合发展目标的土地使用、规划报建、开挖审批等各个环节开辟绿色通道,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有效引导社会资源参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与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联系,在政策实施、项目安排、制度创新等方面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
加强与珠江三角洲其它各市的沟通协调,积极推进有关领域的合作,促进东莞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密切跟踪国内外信息化技术发展动态,在下一代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无线通信网络、互联网、"物联网"、数字城市等方面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加强与有关研究机构的合作,使我市在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一些领域能走在国内的前列.

(四)强化政府协调、运营商为实施主体的建设模式,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站址统筹规划由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牵头,整合、管理全市基础资源,协调、监督运营商完善合作机制,使城市公共资源和通信网络资源能够合理使用,科学规划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信息化需求的同时,尽量避免重复建设;各运营商成立"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小组"与之对接,根据自身的特色优势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强协作、优势互补,发挥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主体作用;共同委托第三方,就共建的基础设施提供技术评价报告,制订相应的设计、施工规范,使改造和新建的设施符合共享的技术条件.
在新开发园区、新建港口码头、旧城改造以及新建大型公共设施等重要区域,由政府牵头统一规划管道和局站站址.

(五)打造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制度环境,维护信息基础设施各方合法权益继续加强效能政府建设,简化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关的行政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依法行政.
在城市改造、道路建设、各类园区开发、各聚类市场建设中,充分考虑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营运商原有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情况,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六)加强宣传,营造有利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各种主流媒体,加强"数字东莞"、"无线城市"、"光网城市"概念和"无线辐射"科普知识的宣传,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使公众深入了解规划确定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蓝图,深刻理解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对东莞市政务管理、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大程度地争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在全市形成了解规划、关心规划、自觉参与规划实施的氛围.
完善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在规划实施的各个环节,要采取多种形式,开辟畅通渠道,及时公开规划实施的相关信息,增进政府和公众的沟通互动,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更多的公众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参与规划实施的决策和监督,推进规划实施的规范化、制度化.
同时要充分发挥全社会智慧,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规划方案,打造现代化的信息化网络,提升政府办公、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效率,使企业和公众更充分地享受到信息化发展的成果.

1.
指标体系对比表2.
新技术应用说明1:指标体系对比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现状目标1信息化综合指数%73.
2882基础电信管道长度公里17531240003广播电视光纤网络光节点数个8000100004有线电视双向升级改造完成率%34955宽带接入能力20M及以上比例%15906信息网络城域出口带宽Gb/s62025007互联网普及率%5680备注:一、信息化综合指数信息化综合指数=指标1*该指标权重+……+指标6*该指标权重二、指标体系及权重(一)相关指标及权重指标1:互联网普及率(单位:互联网用户/百人),权重:25%;指标2:电话普及率(单位:电话用户数/百人),权重:27.
5%;指标3:广播人口覆盖率,权重:12.
5%;指标4:电视人口覆盖率,权重:12.
5%;指标5:城镇居民电脑普及率(单位:城镇居民拥有电脑数/百人),权重:12.
5%;指标6: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用于交通通信及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权重:10%.
(二)相关说明1、互联网普及率=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我市互联网用户数/年末总人口.
2、"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用于交通通信及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由"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用于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重"和"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用于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重"两个统计指标相加生成.

3、年末总人口(常住人口)、电话普及率、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城镇居民电脑普及率等指标均为统计指标.
4、电话普及率、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城镇居民电脑普及率等4项指标超出100%时,计入实际指数时按100%计.
5、电话用户数包括固定电话、小灵通、移动电话(含充值卡)等.
2:新技术应用说明一、物联网(一)"物联网"概念"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技术;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因此,"物联网"技术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在《TheInternetofThings》报告中对"物联网"概念进行扩展,提出"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之间的互联,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的计算"的发展愿景.
(二)"物联网"发展思路"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发展浪潮,"物联网"的兴起与广泛应用必将对未来城市管理和服务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于建设"智慧东莞、数字东莞"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一是加强"物联网"与基础网络的融合.
加大发展"物联网"关键技术,提供一个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的物联网络,通过各种基础通信网络、互联网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互和共享;加强3G网络与传感网的密切结合,推进基础通信网、应用网和射频感应网的融合发展.

二是利用IPv6技术促进"物联网"的发展.
随着"物联网"应用的大规模发展和远程通信的需求,必将加速IPv4地址资源的枯竭,引发IPv6商用化的进程.
提前加快IPv6的应用部署,合理建设局部商用网络,利用IPv6技术促进"物联网"向着更快捷、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三是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
借助我市"物联网"产业基地在"物联网"技术方面积累的优势经验,加强资源共享、协同研发和业务合作,加快"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的推广.
初步形成创新能力强、应用水平高的研发和应用体系,促进我市"物联网"快速发展.

四是借助"物联网"发展物流信息化.
依据我市"一港三带六园区"的物流产业区域布局,重点发展"物联网"建设.
利用RFID射频识别和传感网等"物联网"技术,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车辆、集装箱等物流基础设施的识别,提高配送、运输、仓储的效率,合理调配资源配置,提供全球范围内货物数据和货物状态监控系统,提供全面的跨境贸易信息、货物信息和物流信息跟踪,实现物流系统中物品的透明化和实时化管理,最终实现物流领域的整体智能化.

五是打造智能交通城市.
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构建一个以全面"感知"为基础的新型智能交通系统,加强城市交通管理,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在现有的城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全球定位与车载导航系统、城市公共交通车辆以及出租车的车辆指挥调度系统和政府部门的办公业务系统基础上,建设交通信息动态采集与交换平台,保证数据实时采集、整理和分析,有效解决车辆自动识别、动态监测及流量精确预测等难题,通过交通信号控制、出行诱导、公交信息服务等一系列交通管理及服务系统,引导交通流合理分布,实现城市交通的动态组织管理,提高交通运行效率,保障城市畅通有序.

六是利用"物联网"实现城市管理智能化.
建设数字城管,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为市民创造一个宜居的环境.
建立以图像智能分析及视频监控系统为核心的城市管理平台,实时监控各种行为;将"物联网"与环保设备有效融合,实现对工业生产中污染源及污染治理环节关键指标的实时监控;构建城市垃圾循环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进行全程信息化监控与管理.

七是建设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医疗服务体系.
利用"物联网"构建电子医疗体系,提高医疗服务现代化水平,降低医疗成本,结合无线网络实现医疗监护设备无线化,通过射频仪器等终端设备在家庭中进行体征信息的实时跟踪与监控,通过有效的"物联网"运作过程,实现医院对患者或者是亚健康病人的实时诊断与健康提醒,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医疗资源利用最大化.

八是努力打造全国"物联网"示范城市.
通过开展应用示范,推动"物联网"发展,建立一批重点应用领域的重大专项,通过"局部试点、重点示范"的发展模式来带动整个"物联网"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现有移动支付、翼机通、智能停车等应用的基础上,大力推动"物联网"在物流管理、应急监控、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家居、食品安全、生产安全、城市管理、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应用,将"物联网"推广到更广阔的应用领域,逐步走向全面应用,发展东莞特有的"物联网",将我市打造成为全国"物联网"示范城市.

二、云计算"云计算"的出现,宣告了低成本提供超级计算时代的到来.
"云计算"的发展将使互联网的计算架构由"服务器+客户端"向"云服务平台+客户端"演变,最终将改变人们获取信息、分享内容和互相沟通的方式.

(一)"云计算"概念"云计算"是一种动态的、易扩展的、且通常是通过互联网提供虚拟化资源的计算方式,用户不需要了解云内部的细节,也不必具有云内部的专业知识,或直接控制基础设施,便能使用相关资源.
"云计算"的组成可以分为6个部分,它们由下至上分别是:基础设施、存储、平台、应用、服务和客户端.

"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综合应用,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
它利用高速互联网的传输能力,将数据的处理过程从个人计算机或服务器移到互联网上的超级计算机集群中,这个计算机群是由成千上万台很普通的工业标准服务器组成,由大型的数据处理中心管理.
"云计算"是一个虚拟的计算资源池,它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使用资源池内的计算资源.
完整的"云计算"是一个动态的计算体系,提供托管的应用程序环境,能够动态部署、动态分配计算资源,并实时监控资源的使用情况.

(二)"云计算"发展思路目前我市已有国内首个自主研发、自主产权的"云计算"平台,"云计算"的开发运用已走在了全国前列,应该做更好的战略规划发挥它的潜力.
"十二五"期间,我市应大力推进"云计算"技术在我市各行业、各企业的发展和应用,借助"云计算"在我市现有动漫产业的发展,推动"云计算"在其他产业的应用,在降低应用计算成本的同时实现更大范围的计算资源共享.

加大对"云计算"研发平台和云终端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投资力度,发展试点用户,以"先试先行"的原则,建立"云计算"商业开发战略,逐步将我市"云计算"技术做大做强.
利用"云计算"技术改造IT系统,改变原有系统建设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尽可能使资源共享,节约IT系统的采购和建设成本,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加强IDC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硬件基础设施的集中化和虚拟化,加快形成关键业务平台虚拟化的支撑,为发展"云计算"提供基础保障设施.
加强对我市"云计算"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创新成果的市场化,鼓励企业不断自主创新和增强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尤其在核心技术上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提升我市产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快我市产业转型和升级.

蓝竹云挂机宝25元/年,美国西雅图 1核1G 100M 20元

蓝竹云怎么样 蓝竹云好不好蓝竹云是新商家这次给我们带来的 挂机宝25元/年 美国西雅图云服务器 下面是套餐和评测,废话不说直接开干~~蓝竹云官网链接点击打开官网江西上饶挂机宝宿主机配置 2*E5 2696V2 384G 8*1500G SAS RAID10阵列支持Windows sever 2008,Windows sever 2012,Centos 7.6,Debian 10.3,Ubuntu1...

DiyVM:499元/月香港沙田服务器,L5630*2/16G内存/120G SSD硬盘/5M CN2线路

DiyVM是一家成立于2009年的国人主机商,提供的产品包括VPS主机、独立服务器租用等,产品数据中心包括中国香港、日本大阪和美国洛杉矶等,其中VPS主机基于XEN架构,支持异地备份与自定义镜像,VPS和独立服务器均可提供内网IP功能。商家VPS主机均2GB内存起步,三个地区机房可选,使用优惠码后每月69元起;独立服务器开设在香港沙田电信机房,CN2线路,自动化开通上架,最低499元/月起。下面以...

HostKvm:香港国际/韩国KVM夏季7折,2G内存套餐月付5.95美元起

HostKvm是一家成立于2013年的国外主机服务商,主要提供基于KVM架构的VPS主机,可选数据中心包括日本、新加坡、韩国、美国、中国香港等多个地区机房,均为国内直连或优化线路,延迟较低,适合建站或者远程办公等。目前商家发布了夏季特别促销活动,针对香港国际/韩国机房VPS主机提供7折优惠码,其他机房全场8折,优惠后2GB内存套餐月付5.95美元起。下面分别列出几款主机套餐配置信息。套餐:韩国KR...

东莞网通为你推荐
linux防火墙设置LINUX系统怎么关闭防火墙建企业网站建立一个企业网站要多少费用文档下载怎样在手机上建立word的文档? 需要下载什么软件?刚刚网刚刚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女孩子,不是很了解她,就跟她表白了。qq头像上传失败QQ头像上传失败是怎么回事付款方式工程付款方式有哪些discuz7.0安装discuz出现Discuz! Database Error (0) notconnect 怎么办?织梦内容管理系统织梦CMS - 网站模版如何导入?东莞金盾网东莞哪个医院看男科好?2020集五福支付宝集五福每天可以集多少次
域名服务 电信服务器租用 vir 免费申请网页 香港cdn 腾讯云数据库 万网优惠券 镇江联通宽带 小米数据库 有益网络 大容量存储器 91vps hktv 购买国外空间 厦门电信 yundun 台湾google googlevoice 中美互联网论坛 apachetomcat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