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17roco.com

17roco.com  时间:2021-04-11  阅读:()

课程介绍课程编号00135900周学时2课程名称数学的精神、方法和应用总学时34英文名称ColourfulMathematics学分2开课单位数学科学学院授课教师张顺燕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简介:课程的中心思想:"数学是理解科学的一把大钥匙".
本课程将讲授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涉及数学与科学、哲学、人文科学以及艺术的交互作用.
有史、有评、有理、有趣,有明题赏析,也有艺术鉴赏,丰富学生观察世界的方式,引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参考书:张顺燕,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应用,北大出版社,1997邓东皋等,数学与文化,北大出版社,1990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近40年教龄.
教学:本科生课程教过5门以上大课,研究生课程教过4门课.
科研:双曲几何及其应用,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开课单位数学学院课程编号00136700中文名称普通统计学周学时3英文名称GeneralSlatistics学分3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教师姓名谢衷洁年龄65职称教授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专为全校文理科学生开设的通选课,也是唯一无需高等数学基础而能介绍许多先进实用数据分析方法的课程.
即除了介绍常见统计学的内容外,还将介绍许多非统计系学生一般学不到的内容,如潜周期分析、聚类分析、列联分类、非线性回归建模与预报等.
本课程因得到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的赞助,学生将每人一台使用掌上电脑(内含专用统计程序),并配合维也纳技术大学的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文理科学生学起来非常生动有趣.
特别是本课程的练习题都是真实的观测记录,它们是由任课教师多年收集的来自经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近二十个不同学科的社会报告,统计局公告及科学文献记录.

此外,学生还在本课程中通过自己的统计实验来验证许多数学规律,如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及Monte-Carto计算等,1998年和2001年开课时,场面十分火爆,虽一再压缩人数,许多学生都是在超员的情况下坚持修完课程的.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每年春季开设此课程;运用多媒体结合TI-89掌上电脑编写出生动的教学内容;收集大量生动的真实的涉及我国经济、金融及国内外文献中涉及生物、医学、物理、化学、语言、社会学等十几个领域的数据,提供给学生做练习,并在此基础上未来可建专用网页数据库可供学生课下复习和作业(目前版权尚有困难).

教材:谢衷洁,普通统计学补充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参考书:1、陈家鼎等,概率统计讲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2、谢衷洁,概率论,人民邮电出版社,19853、卢淑华,社会统计学,北京大学,19894、柯惠新等,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北京广播学院,19925、汤旦林,医学统计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6、李沛良,社会研究的统计分析,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7、中科院统计组,常用数理统计方法,科学出版社,19738、陈希孺,机会的数学,清华、暨南大学,20009、Freedman等,统计学,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10、Moore&Mccabe,RracticeofStatistics,FreedmanCo,199711、谢衷洁,滤波及其应用,湖南人教出版社,199512、复旦大学编,概率论(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任课教师教学科研简历自1959年留校于数学系后历任:①59~83:任助教和讲师,从事概率与数理统计,信息论等教学②83~87:任副教授,讲授概率论,时间考列分析等教学,③87至今任教授,统计实验室主任,数理统计研究所副所长,讲授时间序列分析,应用概率统计实例选讲等课程,并自1995年以后三次讲授《普通统计学》,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次荣获EMCSR会议(Vienna)组委会颁发的《最优论文奖》,Leo基金特等奖等.

课程编号00433640周学时3课程名称材料物理总学时51英文名称MaterialPhysics学分3开课单位物理学院授课教师张酣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先修课程固体物理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简介: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材料研究的一般研究手段,初步掌握材料制备的一些方法,以及如何在研究中把握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如何处理材料中的物理问题,并使学生对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有大概的了解.

教材:自编讲义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教学经历:1996年起担任物理系"材料物理"课程主讲;科研成果:十年来在国内外一直从事半导体、超导体、巨磁材料的研究,在国际杂志上发表文章60余篇.
课程编号00539160周学时2课程名称自然科学中的混沌和分形总学时34英文名称TheChaosandFractalinNaturalScience学分2开课单位物理学院授课教师刘式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中的微商概念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简介:混沌和分形是自然科学的前沿学科.
混沌提出确定的系统可以有确定的结果,也可以有不确定的结果,这极大地丰富了牛顿以来的物理学.
分形提出,象湍流这样的现象,含有尺度跨好多量级的大大小小涡旋,物理量(如速度)是随尺度变化的,能否寻找随尺度变化而不变的量呢分数维就是这种不变量之一.
这就将动力学扩展至研究无特征尺度动力学.
本课程介绍混沌和分形的基本概念,它们对自然界是如何认识的,以及对各学科可能的应用.

教材:刘式达等,自然科学中的混沌和分形,北大教材科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刘式达,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非线性大气动力学的教学和科研,讲授本课程已有8-9年,在Phys.
Rev.
E,Chaos,Fractal,中国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约80篇.
出版专著《分形和分维引论》、《孤波和湍流》、《非线性大气动力学》等十多本.
199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开课单位物理学院天文学系课程编号00433680课程名称天文与艺术周学时2英文名称AstronomyinArts学分2授课对象各专业各年级本科生先修课程无教师姓名李启斌年龄65职称教授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简介:本课程将从诗词、歌赋、神话、绘画中关于日月星辰的描绘出发,来论述星辰与宇宙对文学艺术家灵感的激励,讲解抒发此种情怀所需的天文知识,并揭示文学艺术家擅长的想象力对科学的作用以及天文与文学艺术的相通.

课程内容将涉及宇宙之美,星空的神话与科幻,诗经,诗人屈原、李杜、莎翁、乔叟、画家乔托、梵高、吴冠中以及近代诗人郭沫若、徐志摩等人作品中对星空天象的描绘中的天文观念和误解,天文建筑的美学特性,太空美术等内容.

全课程共分为十二章节,每章节讲授2-4学时,包括对相关天文知识的简单介绍.
课程课堂讲授比例:80%;相关讨论比例:20%.
考试由平时学习情况(听课和课题报告)和期末笔试两部分组成,各占50%.

参考书:1、张明昌等,天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2、苏宜,天文学新概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3、李启斌,天象的启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4、张钰哲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卷,大百科出版社,19805、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天文学名词(注释本),科学出版社,19986、叶叔华主编,天文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7、李启斌等,瑰丽宇宙,河北少儿出版社,19998、忻迎一,宇宙与人,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9、克里斯琴森,星云世界的水手-哈勃传,上海科教出版社,200010、巴罗,宇宙的起源,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11、方强,星座与希腊神话,科学普及出版社,1980任课教师教学科研简历:现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兼职教授.
主攻天体物理学,专长为星系物理与高能天体物理,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曾与林家翘教授合作完成了星系密度波维持机理研究,发展了密度波二级近似理论.
提出了太阳系起源密度波理论,成功解释了提丢斯-波得定则.
在任国家攀登计划"天体剧烈活动的多波段观测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期间和合作者共同发现了我国首次在河外星系中发现的超新星及100多个类星体.
近年中成功地证认了我国古代甲骨文中最早记载的新大星为伦琴X射线卫星观测到的一颗年轻X射线源.

多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授课,被授予优秀教师称号.
1998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课程编号00434070周学时3课程名称物理宇宙学基础总学时51英文名称PhysicalCosmology学分3开课单位物理学院授课教师俞允强授课对象理科本科及研究生先修课程物理宇宙学基础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简介:主要介绍宇宙物理现象的基本事实、膨胀宇宙的理论模型、大爆炸理论的基本证据;背景辐射和原初核合成问题、甚早期宇宙演化问题;重子数产生和暴胀理论、宇宙结构的形成问题.
教材:俞允强,大爆炸宇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参考书:E.
W.
Kolb,PeeblesTheEarlyUniverse,PrinciplesofPhysicalCosmology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在物理系讲授基础理论课、研究生专业课程;1979年曾研究粒子物理,1979年至今研究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曾获奖多次.
开课单位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课程编号00533660课程名称大气概论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IntroductiontoAtmosphere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高低年级大学生均可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教师姓名李万彪年龄34职称副教授课程简介:大气与个人生活及社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举凡我们的一举一动,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整体生活品质的提高,都与大气息息相关.
大气科学是研究大气和大气现象、并进行大气预测和改造的科学,在环境科学、海洋学、人类活动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当前,世界许多地区出现的气候异常、环境恶化等问题,皆与大气和大气科学的研究有关.
本课以认识大气和大气现象为目标,引导各位了解周遭大气变化及各种现象、天气与生活的关系,扩大自然知识视野,并能学以致用、正确指导日常生活.
本课程的学习将促进各位关心天气、生态与人文环境的健康,养成注意天气变化和观察大气现象的习惯,并期望各位能对整个环境及地球系统有深刻了解.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开课计划:每学年的第一学期(秋学期).
开课承诺:承诺认真备课,以多媒体教学方式,力求浅显易懂,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授,但仍能使广大学生达到应有(了解大气和大气科学)的水准.
承诺若没有特殊任务均按时开课.
参考书:1、魏以成,大气的奥妙,科学普及出版社,19842、阮忠家、李再琨,大气,气象出版社,19843、王永生等,大气物理学,气象出版社,19874、谭冠日,气候变化与社会经济,气象出版社,19925、罗哲贤、屠其璞,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气象出版社,19936、(美)约翰·菲罗尔著刘礼全译,变化中的大气,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7、王宝贯,天与地,(台)牛顿出版公司,19968、EricW.
Danielson,etc.
,Meteorology,WCBMcGraw-Hill,19989、张克家等,大气中的风,气象出版社,199910、徐玉貌等,大气科学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1、张霭琛,现代气象观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2、Ahrens,C.
Donald,MeteorologyToday,Brooks/ColeThomsonLearning,2000任课教师教学科研简历:李万彪,副教授,一贯从事大气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已讲授大气系本科专业基础课"大气物理学基础"3年,并部分讲授研究生课程"大气科学进展"和"大气遥感"课程,并参与讲授本科生专业主干基础课"大气科学原理"的工作,先后辅导过"原子物理学"、"力学"和"理论力学"等课程.
在科研方面,参加国家"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和"九五"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多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课程编号00434440周学时4课程名称今日物理总学时68英文名称PhysicsToday学分4开课单位物理学院授课教师高崇寿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简介:对作为自然科学和现代高新技术的基础的物理学的内容、发展全貌及其进展进行概括性的、清楚的介绍.
教材:高崇寿,粒子世界探秘,湖南教育参考书:1、王正行,近代物理教程,北京大学2、徐克尊,近代物理学,高等教育3、倪光炯、王炎,改变世界的物理学,复旦大学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高崇寿,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58年任教以来,长期从事物理学、理论物理和高能物理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
教学工作:先后讲授过理论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理论物理专门化数学、光学、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群论、粒子物理学、粒子理论专题、广义相对论、今日物理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培养了数十名理论物理学的硕士生和博士生.

科学研究工作:在粒子物理、高能核物理、高能宇宙线物理发展的前沿开展理论研究工作,研究的内容涉及强子的对称性理论、强子结构和强作用动力学、电弱统一理论的发展和扩充、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的研究、超高能宇宙线新现象机理的研讨和新粒子的探寻、高能多粒子产生的强子集团理论和新现象的机理、高能重离子碰撞中p介子干涉学理论的研究、超高能重离子碰撞中实现核物质相变的分析研究等8个前沿领域.
在国际与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18篇,著作4部.
课程编号00539350周学时2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总学时34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Ecology学分2开课单位物理学院授课教师刘树华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采用国际环境生态学研究的最新资料及方法,详实的讲授环境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热点,介绍国际上重大环境生态研究计划的实施及最新的研究模式和研究结果;启发学生对国际重大科学问题的思考,培养其责任感,加强环境生态保护意识,在保护、恢复、开发和有计划的利用地球环境生态资源中发挥作用.

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刘树华,教授,从事大气科学、环境生态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完成国家"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学研究项目等多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讲授全校素质教育通选课"环境生态学",本科生专业必修课"大气探测学"和研究生课"城市环境边界层气候和数值模拟"等.

课程编号00539410周学时2课程名称太空探索总学时34英文名称SpaceExploring学分2开课单位物理学院授课教师焦维新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简介:太空指的是距地球表面60公里以上直到200AU(日地平均距离)的广阔区域.
这个区域是宇宙飞船能直接到达的空间范围,也是对地球的生态环境直接发生影响的区域.
随着太空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空间活动越来越向深空发展,这种发展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这是本课要回答的问题之一.
本课的主要内容还包括太空各区域的特征及对人类的影响;太空探索的意义和方法;太空探索的历史和未来;太空资源与利用;现代战争的第四维――太空战.

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讲授本科生的空间探测课已经15年,讲授研究生的空间科学与应用概论课4年,研究方向也主要是空间探测与太空环境.
课程编号00631205周学时2课程名称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总学时34英文名称NuclearScienceandHumanSubsistenceandDevelopment学分2开课单位物理学院授课教师刘洪涛等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外国留学生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简介:主要讲授原子核与放射性基本知识,阐明核能、核分析、核辐射加工、核医学和核示踪等技术在当前人类生存发展中的巨大的和独特的作用;同时也说明放射性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人们如何安全地使用放射性造福人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大学生能够获得当代高科技核科学应用基本知识,对放射性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分析"利与弊",克服"核恐惧"心理,而且了解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科学素质,增强科学认知和研究的能力.

教材:刘洪涛等,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刘洪涛教学曾获1999年北大教学优秀奖;科研曾获1995年国家教委科研进步一等奖,北大1995年、1997年度科研成果二等奖.
姚淑德教学曾获北大教学优秀奖、北大优秀教学成果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科研曾获199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蔡建新主讲7门课程,承担完成数据测井系统、C/O比能谱测井仪、相机数据获取系统像、智能变送器控制系统等多项研究.
郭秋菊工学博士,承担"辐射防护基础"教学及多项科研项目.
郑春开哈鸿飞唐人寰三位已退休教授继续参加讲授.
开课单位物理学院课程编号00434090中文名称自然中的复杂性现象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EthnicIssuesinWorldPolitics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理学部、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本科二年级以上学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教师姓名欧阳颀年龄46职称教授课程简介:本课程力图用最少的数学语言介绍非线性科学与复杂性科学的基本规律和发展现状及它们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工程学、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与社会学中的应用,目的是使学员建立复杂性理论与非线性理论的概念,了解用这些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并把学员引向非线性科学与复杂性科学的前沿.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专题讨论的方式进行.
在用很短的时间介绍非线性动力学与复杂性动力学的基础理论与研究手段以后,每一到两节课讨论一个专题.
专题的选择将照顾到上述学科领域的各个方面,或根据学生情况选择.
侧重于介绍各个领域中的前沿科学问题,或怎样用定量方法研究传统的非定量科学领域如生物学、医学、经济学中的问题.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每学年讲一学期课.
希望深入学习的学员可以选择本人的"非线性专题讨论"课.
对象是高年级理科本科生及研究生.
参考书:1、S.
H.
Strogatz,Nonlineardynamicsandchaos,PerseusBook,20002、郝柏林,从抛物线谈起-混沌动力学引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19933、漆安慎,免疫的非线性模型,上海科技教育出版,19944、欧阳颀,反应扩散系统中的斑图动力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20005、杨展如,分形物理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19966、R.
Axelrod,Theevolutionofcooperation,Science,211,1390,19817、E.
Ferriere,Helpandyoushallbehelped,Nature,393517,19988、J-P.
Bouchaud,Wealthcondensationinasimplemodelofeconomy,Nonlinearity,20009、J.
Collins,It'sasmallworld,Nature393,409,199810、P.
Pak,HowNatureWorks,OxfordUniv.
,199711、M.
Newman,Thepowerofdesign,Nature405,412,2000任课教师简历:1998年被聘为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
同年被聘为长江计划特聘教授.
领导非线性物理技术实验室研究工作.
1998年至今教授"非线性物理专题".
开课单位物理学院课程编号00434091中文名称纳米科学前沿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FrontierofNano-ScienceandTech.
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理学部、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本科二年级以上学生先修课程普通物理、固体物理、无机化学、材料物理化学、半导体物理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教师姓名俞大鹏年龄42职称教授课程简介:纳米科技是目前跨学科研究的热点,也被认为是本世纪国家之间竞相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引起我们国家的高度重视.
为了帮助不同学科的学员掌握纳米科技的基本知识,认识目前发展的概况,了解纳米科技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本课程力图从材料、化学、物理,电子等学科的不同角度,介绍纳米的基本概念、纳米科技所涵盖的内容,纳米科技的基本研究手段,及其在物理学、化学、电子学、生命科学、医学、环境生态学,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们对纳米科技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的了解,对其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认识,以便对他们今后从事研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尽可能采用简练的语言,避免复杂的数学公式推导,因此亦适合于其他院系(如文科)感兴趣的学员选修.

本课程拟采用专题讲座的教学方法.
在介绍的基础理论以后,每一个专题讲座将集中讲述一个特定的题目,如纳米材料的种类,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纳米科技的主要研究方法等,专题的选择会照顾到上述各个学科领域的不同方面,并可以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侧重于介绍各个领域中的前沿科学问题,尤其是在各学科、领域的应用问题.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每学年讲授一次(一个学期课).
学习对象:高年级理科本科生及研究生.
感兴趣的其他院系同学.
参考书:1、张立德,纳米材料科学,科技出版社,20002、YuDaPeng(俞大鹏等),NanophaseandNanostructuredMaterials(Chapter11),Erlanger,20013、A.
P.
Alivisatos,Semiconductorclusters,nanocrystals,andquantumdots,Science271,933,19964、S.
Iijima,Carbonnanotubes,Nature354,56,19915、R.
W.
Siegel,E.
Hu,M.
C.
Roco,NanostructureScienceandTechnology,WTEC,LoyolaCollege,19996、YuDaPeng,Siliconnanowiresvialaserablation,SolidStateommun.
,Appl.
Phys.
Lett.
,19987、MichaelH.
Huang,Roomtemperaturenanowirelaser,Science272,1897,20018、ZhengWeiPan,Nanobeltsofsemiconductingoxides,Science271,1947,20019、YiCuiandCharlesM.
Lieber,Functionalnanoscaleelectronicdevicesassembledusingsiliconnanowires,Science271,851,200110、ShoushanFan,Self-OrientedCNTsandFE,ShoushanFan,199911、ZhenYao,Carbonnanotubeintramolecularjunctions,Nature402,273,199912、CharlesM.
Lieber,One-Danostructures:Physics,Chemistry,andApplications,SolidStateCommun.
,1998任课教师简历:俞大鹏:男,42岁,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显微镜实验室主任(1999年被聘为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2000年获得"国家基础青年科学基金";(一直领导纳米结构与物理实验室研究工作,并承担多个纳米材料物理方面的国家重点基金科研项目;(2000年至今讲授物理学院研究生课程:"透射电子显微学".
开课单位物理学院课程编号00533650中文名称工程图学及其应用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Engineeringdrawinganditsapplication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全校本科先修课程微机原理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教师姓名王美华年龄43职称工程师课程简介:图样是科技工作者表达设计意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必要工具,是人类语言的另一种表述方式,也是人类智慧和语言在更高发展阶段上的具体体现.
工程图被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实验室工作及高新技术的开发等多种研究领域.

《工程图学及其应用》是研究工程图的绘制、看图规律与方法的一门学科.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空间构思能力,使学生具备识图和绘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文理科学生学习和掌握工程图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将有利于学科的交叉渗透,吸收不同学科的思想和方法,拓宽基础,有助于改变文理科学生"动口不动手"的社会印象,强化学生的素质,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主讲教师曾从事过多年的实际工程设计,已在北大主讲过《机械制图》课十五次(培养学生800多人),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能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使学生学到了丰富且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知识,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工程图学及其应用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老师和学生都希望学校能提供适当的见习的机会.
物理学院已计划建设集科研、生产和学生实习为一体的金工基地,为本课程提供良好的见习条件.
本课程每学年春、秋学期均开课.
教材:王宗荣,工程图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参考书:1、谢步瀛,工程图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杨国平,CAXA2000计算机绘图板使用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3、关震荣等,画法几何几机械制图学习指导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4、邹宜侯等,机械制图(非机类),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5、(美)佩尔,画法几何,测绘出版社,19876、张先虎,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7、高俊亭,装配图图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8、手册编辑委员,机械工程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9、景守文,制图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199010、技术标准198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机械制图,机械工业出版社,1984任课教师简历:王美华,工程师,现在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工作.
每学期主讲《机械制图》课,同时从事气象卫星接收系统的设备管理工作,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研究,发表论文数篇.
课程编号00930010周学时2课程名称现代天文学总学时34英文名称ContemporaryAstronomy学分2开课单位物理学院授课教师吴鑫基授课对象非天文系文理科一、二年级本科生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简介:本课程以获诺贝尔天文学项奖目为重点和线索,讲授现代天文学的最新成就、学科的发展和有关的天文学知识,以及获奖者的治学方法.
其内容基本上包括了现代天文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由于面向非天文系文、理科低年级学生,本课程将力求深入简出地讲解,并配以天文观测研究获得的精美照片和放映有关天文知识的VCD.

教材:吴鑫基,现代天文学讲义,自编,2000参考书:1、吴鑫基等,百年诺贝尔反思录天体物理学卷,上海科教出版社,20012、李启斌,90年代天体物理学,高教出版社,1996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天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多次讲授高能天体物理、射电天文、脉冲星物理等课程;从事天体物理学研究,发表论文百余篇;曾两次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两次获国际引力基金会优秀论文荣誉奖;曾到澳、美、加、英、俄等十个国家进行学术访问和合作研究,发表国际合作论文30余篇.
目前正进行国家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课程编号00539590周学时2课程名称近代天体物理学总学时34英文名称ModernAstrophysics学分2开课单位物理学院授课教师乔国俊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先修课程普通物理(不严格要求)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简介:近代天体物理学是物理学的一门前沿学科,近30多年有9项11人因从事与天体物理学有关的研究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天体上的极端物理条件绝不是地面物理的简单补充,大量有机分子的发现,开辟了天体生物学,天体化学等新兴的交叉学科.
因此近代天体物理学是汇聚着物理学、数学、力学、化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的前沿的极具潜力的一门学科.
本课的目的在于拓宽学生视野,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教材:李宗伟、肖兴华,天体物理学,高教出版社,2000参考书:1、周体建,简明天体学,高教出版社,19902、朱慈盛,天文学教程,高教出版社,1987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天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本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
研究方向:高能天体物理.
1988年起多次在全校开过此课,并得到北京市的经费支持.
近年主要从事普通天体物理学的教学.
开课单位电子学系课程编号00730004中文名称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周学时4英文名称Computerassistantdesignforelectronicscircuit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理科类本科生(特别针对选修电子线路课程的学生)先修课程电路分析、或与电子线路课程同时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教师姓名崔玉芹年龄50职称高工课程简介:计算机辅助设计是电子设计比较有效的手段,目前在国际上已经是流行的设计方法.
从事电子设计、电路应用、及相关学科的学生需要很好的掌握这种设计手段,使其成为应用、设计、研究工作的有效工具.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电子设计软件orcad的各种功能,学会使用该软件进行电子线路的设计与分析,为后续电子线路及数字逻辑电路的学习奠定有效的基础.
该软件是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CAD(ComputerAidedDesign),是可以在微机下使用的EDA软件,它有效地简化了电路及其系统的设计调试工作,使电路系统的设计工作更加科学化,使现代电子设计的速度跟上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的学习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这一现代电子技术的设计手段,是要从事电子设计工作及应用电子系统的学生应该选择的重要学习内容.
对于其它学科的学生,也是了解或掌握一门现代设计技术的好的选择.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为全校理科学生开设通选课,可根据学生先修课程情况安排在每学年的第一或第二学期,或分别在两个学期安排(根据学生相关课程安排及需求).
课程计划40学时(4学时/周).
课程最后做一个综合设计.
培养学生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进行深入的电子设计工作的能力.

参考书:1、贾新章,Orcad/Pspice9,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2、Orcad/Capture,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3、高文焕,模拟电路的计算机分析与设计,Pspice程序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4、OrcadNetworkLicensingGuide,Cadence5、PspiceUser'sGuide,Cadence6、CaptureUser'sGuide,Cadence7、OrcadLayoutPlus—电脑辅助电路板设计,Cadence8、王楚等,电子线路,北大出版社9、王楚等,数字逻辑电路,北大出版社10、刘新元,数字逻辑电路实验讲义,北大教材科任课教师简历:高级工程师.
开课单位电子学系课程编号00730002中文名称语音识别基本原理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FundamentalsofSpeechRecognition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研究生和三、四年级本科生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教师姓名杜利民年龄44职称教授课程简介:在过去20年里,语音识别从神秘不可思议的学术研究发展成为新世纪人机信息交互最时髦的界面技术之一.
本课程目的在于给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提供一种特殊的经历:学习和了解语音识别的基本原理和这项技术背后的科技实践.

本课程将从语音信号的产生与感知、处理与分析、重叠变形符号的建模与译码三大方面来介绍现代基于统计数学方法的语音识别主流技术,分析讨论影响语音识别技术研究发展和普及应用的瓶颈问题及其根源.

本课程以交互式多媒体的形式授课,简明直观地介绍言语科学中有关语音产生和感知的基本原理、概念和研究方法,形象具体地描述架构现代语音识别系统的基本原理、科学方法和工程实现,帮助学生对现代语音识别技术的真正理解.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2002、2003、2004年春季.
参考书:1、G.
Fant,Acoustictheoryofspeechproduction,Mouton&Co.
S-Gravenhange,19602、G.
J.
Borden,K.
S.
Harris,Speechscienceprimer,Williams&Wilkins,19803、A.
Waibel,Prosodyandspeechrecognition,PitmanPublishing,19884、吴宗济等,实验语音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5、L.
Rabiner,B.
Juang,Fundamentalsofspeechrecognition,PrenticeHall,19936、杨行俊等,语音信号数字处理,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7、C.
Bechetti,L.
P.
Ricotti,SpeechrecognitiontheoryandC++implimentation,JohnWiley&Sons,19998、R.
L.
Trask,AdictionaryofPhoneticsandPhonology—语音学和音系学词典,译文出版社,20009、K.
N.
Stevens,Acousticphonetics,MITPress,200010、J-CJunqua,Robustnessinlanguageandspeechtechnology,KluwerAcademicPublisher,2001任课教师简历: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科研: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研究,专注汉语话者无关连续语音识别和关键语检测、语音合成、语音翻译、强噪声环境下语音提取等技术,发表论文70余篇;曾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等约20余项科研项目.

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技术系课程编号00831630中文名称问题求解与程序设计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Problemsolvingandprogramming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理科实验班及全校一年级本科生先修课程计算概论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教师姓名李文新年龄33职称讲师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使用规范化语言来描述客观世界中的计算问题,并利用计算机编制程序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一个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并具有实际编程的能力,从而为后续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或者以计算机为工具的应用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问题的抽象和描述、程序设计的基本内容、方法和准则,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以C语言为例)的基本语法和程序的基本结构,算法的抽象描述与实现,程序书写的一般风格等.
应该说明的是本课的重点是如何将客观问题抽象成适当的算法模型并用高级语言编写程序实现该算法并最终获得对问题的解答.

课程的学习方式包括课堂讲授、上机实习、小组讨论、书面作业、学生自学部分内容、学习体会和小论文以及期中期末考试.
学生学习本课程应该有的心理准备是将在每周课余时间付出至少2个小时的作业和自学时间.

教材:徐宝文等译,C程序设计语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参考书:1、BranW.
Kernighan,THECPROGRAMMINGLANGUAGE,Prentice-HallInternational,19882、SaraBaase,COMPUTERALGORITHMS-IntroductiontoDesignandAnalysis,PearsonEducation,20003、裘宗燕译,程序设计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4、裘岚等译,C语言程序设计实用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5、徐宝文等译,C程序设计语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6、谭浩强主编,C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7、张晓晖等译,标准C语言实用全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8、谭浩强主编,C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9、谭浩强主编,C程序设计试题汇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10、张铭等译,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任课教师简历:教学1993.
4-1995.
10北大计算机系助教"Windows操作系统环境"全校公选课(开新课)"Windows&C++"计算机系大三限选课(开新课)1995.
10-现在北大计算机系讲师"OOTechniques&Smalltalk"计算机系大三选修课(开新课)"JavaProgramming"计算机系大三选修课(开新课)"计算机概论"医学部大一必修课1997年获北京大学优秀教师大众奖教金.
1997,1998年获IBM与教育部联合颁发的优秀教师奖.
主要从事研究工作:1990年-1998年地理信息系统,先后参与了十余个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和研究项目.
有些项目获不同级别的科技进步奖.
1998年-现在主要从事生物识别技术及网络应用方面的研究,先后发表论文近十篇.
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技术系课程编号00831150中文名称网络实用技术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PracticeonNetworking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本科生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教师姓名马莲芬年龄56职称副教授课程简介:课程主要讲解有关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网络的定义,网络的组成,网络的分类,网络的功能以及网络的协议等内容.
介绍组网的基本技术,局域网组网技术及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功能,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安装,局域网的管理,局域网网络环境的设置.
例如:帐户建立,帐户权限设置,用户、用户组使用系统文件的权限的设置,记帐系统的使用等内容.
有关制作Web的软件的功能及使用.
课程内容除讲授理论内容外,还要安排若干个实验,主要的实验有: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安装;NT网和Novell网网络环境的建立和设置;网络硬件的制作、设置和组网;网页及个人Web站的建立.
最后学生还要做一个综合实验,使学生掌握上述实验的技能,学会建立局域网和使用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每学年第二学期向全校开课.
每次课限定100人左右.
参考书:1、张公忠,Novell网组网原理与实用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2、戴有炜,WindowsNTServer实用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3、孙虹涛,网页制作教程,北大出版社,19994、孙辨华等,Internet最新使用技术及应用,北大出版社,19995、蔡皖东,NetWare3.
x-4.
x教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76、施成铭,WindowsNTWorkstation,宇航出版社,1997任课教师简历:1964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留校,长期从事基础课教学工作,近几年主要讲授计算机基础课和本科生专业选修课,并负责系软件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主要科研成果有:开发北京大学设备管理系统、北京大学实验室管理系统、TXGX通用信息管理系统,主持开发计算机系软件实验室网络管系统,网络使用实用技术课程的网络实验模拟系统等.

课程编号01130500周学时2课程名称人类生物学导论总学时34英文名称AnIntroductiontoHumanBiology学分2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授课教师陈守良等授课对象非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简介:《人类生物学导论》是讲述关于人的现代生物学知识和理论的课程.
这是为生命科学专业以外的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内容包括人体的结构与机能,人类的遗传,人类的由来等部分.
这门课程不但可以使学生学到关于人自身的生物学知识,增加对自身的认识,也可以对蓬勃发展的现代生物学有一概括的了解.
这对学生开阔视野,学习科学研究方法,促进心身健康,提高全面素养都是有益的.
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是与人有关的问题,这方面的学生学习了"人类生物学"将有助于他们今后的研究与工作.

国外许多大学开设了这方面的课程.
我国目前只有少数大学开设此课.
我们于1985年在北京大学率先开出此课.
教材:陈守良等编著,《人类生物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陈守良,生理学教授,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学系.
在北大讲授动物生理学、人类生物学等课程,研究高级神经活动、人体特异功能等.
编著《动物生理学》、《人类生物学》,主编《高等学校生物学试题库》生理学部分,校译《人体生理学多项选择习题集》.

葛明德,生物学教授,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学系.
在北大从事植物系统学、普通生物学教学,研究生物学史、生物进化论.
1987年调北大分校(现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任副校长、校长.
曾发表《魏斯曼和他的种质学说》、《张景钺传》、《劳动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等著作,编著《人类生物学》.

课程编号01130330周学时2课程名称普通生物学实验(B)总学时34英文名称LaboratoryManualofGeneralBiology(B)学分1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授课教师殷莹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尤其欢迎偏重理论科系学生选修)先修课程生命科学导论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简介:本课程安排的实验是一些生物学中基础的、有趣的生物实验,使学生通过亲手操作、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对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具有较深刻的感性认识;使之提高对生物学的兴趣,达到促进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的目的.

教材:殷莹,普通生物学实验,北大教材科,1999参考书: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编写组,生命科学导论,高教出版社,2000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自1980年至今一直从事"普通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工作.
1998年学校将普通生物学实验课定为主干基础课,被学校聘为该课的主讲教师;参加多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近十年间,在国内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科学论文近二十篇,其中本人为第一作者的文章有8篇.

课程编号01130800周学时2课程名称生态学概论总学时34英文名称GeneralEcology学分2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授课教师尚玉昌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简介:包括个体生态、群落生态和生态系统等几个层次,全面系统简要地介绍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并涉及人口、环境、资源等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问题.
教材:尚玉昌,生态学与人类未来,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从1960年至今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
近10年来,每年除了主讲生命科学院的主干课程《普通生态学》及研究生的《行为生态学》外,还主讲《动物行为学》和全校《生态学概论》.
已出版教材及专著6种,论文20多篇,历年教学评估均优良.

课程编号01130870周学时1课程名称人类的性、生育和健康总学时17英文名称HumanSex,ReproductionandHealth学分1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授课教师陈守良、程红授课对象全校学生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简介:简要讲述人类生殖器官的基本结构与机能,人类受精、生育、性的发育与分化以及青春期的生物学、生理学基础知识,并讲述人类遗传病、性卫生、性传播疾病等基本知识.
讲课中以幻灯、投影、录相等手段辅助教学.

教材:许世彤,性科学与性教育,高教出版社,1996参考书:1、吴阶平等,中国性科学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靄理士,性心理学,商务,3、阮芳赋,性知识手册,科技文献,4、凯查·杜里安,人类性学基础,农村读物,5、王明辉,古今性知识杂谈,人民卫生,1998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陈守良1953年起任教于北大生物学系,1997年退休;曾主讲生理学、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人类生物学、人体特异功能及气功研究、人类的性生育与健康等课程,研究神经系统高级机能、人体特异功能、气功等.

程红1988年起任教于北大生物学系.
主讲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脊椎动物学、动物生物学等课程,研究两栖动物的进化形态.
课程编号01139230周学时2课程名称生物学导论总学时34英文名称IntroductiontoBiology学分2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授课教师丁明孝授课对象全校学生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简介:本课程在讲授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与研究思想的同时,侧重介绍生物学发展的主要前沿领域和成就,以便学生在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对生物学的现状与未来有一个总的了解.
课程内容包括:生物学发展态势及其人类的未来;生物的多样性与同一性;基本生命活动;遗传发育与进化等四部分.

教材: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编写组,生命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参考书:陈闵增,普通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丁教授曾是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现为遗传及生物学系系主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期以来担任、主持"细胞生物学"教学;他与他人合著的"细胞生物学"教材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课程编号01130340中文名称生物伦理学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Bioethics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全校,尤其欢迎法律、社会和哲学系以及医学部学生先修课程生物学导论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教师姓名高崇明年龄57职称副教授课程简介:生物伦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是在生命科学技术深入人们生活中,并影响了人们生活之后必然产生的一门科学.
迅猛发展的生命科学技术,它不仅极大地造福人类,方便人们的生活,而且也随之出现了人们意想不到的伦理学、社会学、法学和心理学等一系列难题.
面对这些颇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的正确的讨论,伦理舆论传播是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决策和政策、法规的制定,决策和政策反过来又直接影响到相关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
同时,通过讨论,也要求科学家加强科学研究的自然观念,对于可能危机人类生存或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环境造成或不可逆损伤的研究,要自觉地加以限制或放弃.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每学年开一门课.
每周2学时.
继续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许志伟教授共同开这门课,使同学们能了解到西方,尤其是北美对生命科学高新技术发展所发生的伦理争论的最新观点.
教材:高崇明等,生物伦理学,北京出版社,1999参考书:1、Kieffer.
G.
H,Bioethics,Addisonwesleypub.
co.
,19792、Goldstein.
D.
M,Bioethics,GaleResearchco.
,19823、Mahoney.
J,Bioethicsandbelief,London:sheed&ward,19844、Coppenger.
M.
T,Bioethics:acasebook,Prentice-Hall.
Inc.
,19855、Brody.
B.
A,Bioethics,Prentice-Hall.
Inc.
,19876、Charlesworth.
M.
J,Bioethicsinaliberalsociety,CambridgeUniv.
,19937、Brody.
B.
A,TheologicaldevelopmentsinBiethics,KluwerAcademicpub.
,19938、Frgelhardt.
H.
T,TheFoundationofBioethics,Oxfordvniv.
Press,Inc.
,19969、Barnard.
C,安乐生,安乐死,中国工人出版社,199010、高崇明张爱琴,生物伦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任课教师简历:在北大教龄已有32年,本课程已教10年.
学生包括法律系科技研究中心的研究生、协和医大医预班学生、以及全校各个院系选修本课程的学生.
从2000年开始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许志伟教授合作在北大开这门课.
本课程受到美国亚洲基金会资助.
本人教学上获得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次(2001年);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次(2000年);北大优秀教学奖一次(1996年).

课程编号01430020周学时2课程名称地球历史中的生命总学时34英文名称LifeinEarthHistory学分2开课单位地学院授课教师黄熙平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先修课程普通生物学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简介:以地球历史中生命的演化事件为主线,追索丰富多彩的生命形式,了解它们发生发展以至绝灭的演化过程,及诸如板块运动、星球撞击、气候变迁等环境变化对生命所产生的影响,使人们能够了解35亿年来生命的演化发展概况,从而建立起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材:郝守刚、马学平,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地球历史中的生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参考书:1、张昀,生物进化2、张永辂,古生物学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郝守刚:教授,主讲研究生课程"古生物学原理"、"古生物学研究法"等课程董熙平:教授,主讲基础课"古生物学"、"古生物专题"等课程马学平:副教授,主讲本科生课程"古生态学与古环境分析"等课程所有的任课教师都是各自古生物研究领域的专家,多有科研成果在重要的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熟知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
开课单位地质学系课程编号01430950中文名称地球环境与人类社会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EarthEnvironments&HumanitySociety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本科大学生先修课程一年级的相关课程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教师姓名杨承运年龄64职称教授课程简介:地球科学必将成为在未来世纪中协同生命科学的重大学科.
"显生宙"(距今5.
7亿年)以来以至更久远一些的地球-生物发展史证明:生物,甚或微生物的演化与灭绝都与它们的生存环境交互相关;今后的高科技飞速发展也不可能偏离这样的规律.

可持续发展的地球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进步的保证.
因此地球科学必然与社会学、伦理学、法律学,以及历史学、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有着不同层面上的联系和交互影响.
对此,我们只有全面地、多方位地,同时又是交叉而综合地进行学习、分析、研究,才能接近真理的彼岸.

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阶级"必须对地球环境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因此"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应成为国民所具备的素质.
这绝不单单是地学工作者和地学教育的事,而是整个知识界的大事,全民的大事.
大学生作为社会文化和素质层次很高的群体,较透辟地认识和理解目前我们唯一的家园一地球更是责无旁贷的事.

本课力图将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与思辨分析方法同人文、社会科学的思考、理念结合起来的一门新课.
本课力求使学生通过听课、阅读、撰写、讨论、考察、记述等教学手段,共同创造一种活泛、交叉综合、独立思考的教学氛围,从而做到互相切磋、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希望本课能激发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并结合本专业的学习建立未来新时代的地球观,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本课讲课的重点是:1.
地球环境与地球体系、地球系统科学;2.
地球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3.
对于人与大自然关系的思考.
本课大体有如下几个专题:(1)要善待的地球(危机和新课题):(2)运动着的地球(作用和新观念);(3)有生命的地球(测年和新理论);(4)丰饶的地球(资源和新发展);(5)宇宙中的地球(宇宙和新学说);(6)探索中的地球(未知和新发现).
本课阅读的重点是:地球环境的范畴、演进、现状,地球环境同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与文明进步的相互关系.
本课的作业与讨论的重点随时、势情况拟定.

本课的教学方式为课堂讲授、影象演示、阅读撰文、参观考察.
本课开列有"阅读文献",将布置"作业思考题"和"讨论思考题".
同时配备有多媒体电子教材和许多可供选择的幻灯片等.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汲取目前地球科学研究和地学教育的新成果,编写全新的《地球环境与人类社会》教材订和增补已开列使用过的阅读文献(教学参考书目和篇目);根据教学需要和有关方面的实际可能,力争把本课办成我校一门有特色的通选课.

教材:1、陶世龙等,地球科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刘本培等,地球科学导论,地质出版社,2000参考书:1、汪新文,地球科学概论,地质出版社,19992、夏邦栋、刘寿和,地质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3、黄润华、贾振邦,环境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4、郝东恒、白屯,地球科学系统观和方法论,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5、斯蒂芬·施奈德,地球―我们输不起的实验室,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温刚、严中伟,叶笃正,全球环境变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7、奚旦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何强等,环境学导论(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9、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中国地球科学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科学出版社,199810、徐松龄,环境伦理学进展:评论与阐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11、E.
Tarbuck&F.
Lutgens,TheEarth,C.
E.
NerrillPublishingCompary,198412、F.
Press&R.
Siever,UnderstandingEarth,W.
H.
FreemanandCompany,1994任课教师简历:曾任本科及研究生教学的主要课程有:《晶体光学、光性矿物学》、《沉积岩石学》、《岩石学工作方法》、《沉积岩石学实验》、《岩相古地理研究方法》、《沉积体系》、《地球环境与人类社会》等.
多年来主要从事碳酸盐岩的矿物岩石学、碳配盐岩岩相古地理及微相分析、碳酸盐油气储层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80年代中期起就在长庆油田参加鄂尔多斯盆地大气田的基础地质和油气田的勘探开发的课题研究;又在华北和南方七省碳酸盐岩的沉积、成岩作用以及石油气储集性能等方面作过专题研究.
90年代中后期还在松辽盆地的油田开发方面做过研究工作.
主要著述有:《光性矿物学》(获地矿部一等奖);《碳酸盐岩简明分类及微相分析》(1990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合作编著《岩石岩体野外工作方法》,组织并主持编译《微生物地球化学》.
主编的著作有:《古国纵横》、《智慧的感悟》、《自然科学专题选讲》、《地球科学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
主持讲授的《晶体光学、光性矿物学》被评为北京大学的甲类课程,获北京市高教局的教学成果奖;撰文"拓宽面向、深化改革,培养高质量的理科人才"获北京高等教育学会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现为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02-17-26)项目《地球科学的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总体研究》的主持人.

课程编号01430930周学时2课程名称新地球科学观总学时34英文名称GeoscienceReview学分2开课单位地学院授课教师吴泰然授课对象全校本科学生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简介:自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地球科学发生了深刻的革命,以板块构造学说为基础的新地球科学观极大地推动了固体地球科学的发展.
进入九十年代,以日、美为首的一批地球科学家在板块构造的理论基础上推出了"地球系统"的新概念,使地球科学研究又向前迈出了一步.
本课程以此为基础讲授以下一些基本内容:地球科学观的演变;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大陆的形成与演化;大洋的形成与演化;大陆边缘的形成与演化;地壳演化的动力学问题;地球系统的概念;地质灾害与环境;人类与地球系统等.

参考书:1、雅库绍娃,普通地质学,北大出版社,19952、怀利,P.
J,地球是怎样活动的,地质出版社,19803、康迪,K.
C,板块构造与地壳演化,科学出版社,1986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副教授,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普通地质学》课程主持人,在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先后讲授过《普通地质学》、《大地构造学》、《海洋地质学》等课程.
1997年获北京大学科技成果一等奖,1999年获安泰奖教金.

现执行的课题:1999—2002年天山—塔里木盆地关系及构造演化(自然科学基金重点);1999—2000年教育部名牌课程建设.
现开设课程:普通地质学、海洋地质学、新地球科学观(全校).
课程编号01430980周学时2课程名称自然灾害与对策总学时34英文名称Hazardsandtheircountermeasures学分2开课单位地学院授课教师关平授课对象全校本科学生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简介:沙尘暴、98洪水、台湾大地震、日本火山喷发等等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这些灾害是如何发生的是地球发展的必然规律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本课程从地质科学的角度对这些现象和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灾害现象的野外现场和实地教学与讨论,启迪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材:自编,自然灾害与对策参考书:1、马宗晋等,灾害学导论,湖南人民,19982、郭增建,未来灾害学,气象出版社,19973、金磊,城市灾害学原理,地震出版社,19924、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减灾重大问题研究,地震出版社,1992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关平,博士,北大地质系副教授;长期从事地球表生作用过程的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在环境变迁和地质灾害(滑坡)及其防治方面,做过许多工作;主讲过晶体光学、沉积岩石学(以上为地质系专业基础课)、岩石学方法、岩石成因(以上为本科生限选课)、沉积成岩作用原理、工程地质专题(以上为研究生限选课)等.

课程编号01430990周学时2课程名称自然资源与社会发展总学时34英文名称NaturalResourcesandSocialDevelopment学分2开课单位地学院授课教师侯贵廷授课对象全校本科学生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简介: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人类自身的生态环境问题.
本课程在地质学系多年来讲授"矿床学"、"石油地质学"和"水文地质学"等地质资源类课程的基础上,综合提高为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了解全球资源形势和我国资源国情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基础课.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然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助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诸如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过程.

教材:刘成武、杨志荣,自然资源概论,科学出版社,1999参考书:1、朱训主编,中国矿情,科学出版社,19992、翟光明等著,中国石油地质志,石油工业,1996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副教授,主要从事自然资源经济学和石油地质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主持国家和部级项目十余项.
目前主讲的课程有主干基础课"自然资源概论"、专业课"石油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和"矿产资源经济学",发表论文30篇.

课程编号01539040周学时2课程名称人与海洋总学时34英文名称HumanandOcean学分2开课单位城环系授课教师任明达授课对象全校文理科本科生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简介:海洋是个独特的综合自然体,存在着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
本课着眼于人类与海洋的关系,简介海洋的环境条件、自然资源和环境灾害.
本课程按规定按专题讲授,海气相互作用——厄尔尼诺事件、海浪、潮汐、海流、海啸、风暴潮、海水、内波、海洋污染、海面上升、海洋空间资源、港口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可再生能量资源以及国际海洋法规、海洋考古与海洋遥感技术,适合于文理科学生选听.

教学过程中,有丰富的彩色幻灯片和录像片配合,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本课作为全校公选课,已在北大讲授过六次,深得学生的欢迎,每次选听人数都在120以上.
为便于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深入掌握教学内容,我在2001年编绘了一本"教学主题图释",并已印刷装订,每个选听学生都可免费获得一本.
在未来的三年中,每年逢春学期开课.

教材:任明达,"人与海洋"教学主题图册,北大教材科,2001年参考书:1、宁波海洋学校,海洋学,海洋出版社,19862、王绍仁等,变化的洋流——厄尔尼诺对气侯和社会的影响,气象出版社,19973、雷宗友(译),能源的海洋,海洋出版社,19874、中国海洋学会,21世纪中国海洋科学与技术展望,海洋出版社,19985、赵兴德等,人与海洋,海洋出版社,19916、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827、卢博等,海洋考察,科学出版社,19808、任明达等,中国海岸卫星遥感解译,海洋出版社,19929、中国自然资源丛委会,中国自然资源丛书——海洋卷,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10、刘以宣,海岸与海底,海洋出版社,198211、中国海洋学会,海洋世界(杂志),海洋出版社,1982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本人现年66岁,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城市与环境学系工作.
本人1960年毕业于北大,曾赴青岛山东海洋学院进修海洋水文,此后在北大长期从事海洋教学与科研工作.
先后开设过海洋科学、海岸与海底地貌学、海岸卫星遥感等课,科研工作做过海岸环境保护、海港选址、港口回於治理、海洋遥感等.

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学系课程编号01540050中文名称环境学基础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FoundationofEnvironmentalScience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全校文理科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教师姓名贾振邦年龄53职称副教授课程简介:本课程以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为主线,系统地阐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首先从论述地理环境的发生与演变和人口运动的基本规律入手,研究人类与环境这对矛盾的两方面,并概述了历史上有关人地关系的各种论点和流派,以及当代协调论的环境观,然后分别叙述人类与地球表面各个圈层——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岩石圈的关系,阐述上述各环境要素给人类生存、发展的可能提供的条件和制约,以及人类对它们的影响和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和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
同时论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施,环境伦理学,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以及旨在预防污染的清洁生产等.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教学与录相相结合,教学与讨论相结合,教学与小论文相结合,教学与自学相结合.
认真备课、授课,按时完成教学计划.
教材:黄润华、贾振邦,环境学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参考书:1、钱易唐孝炎主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关伯仁主编,环境科学基础教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3、刘培桐主编,环境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4、王伟,生存与发展-地球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985、陈耀邦,可持续发展战略读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6、M.
H.
格兰茨著,王绍武等著,变化的洋流-厄尔尼若对气候和社会的影响,气象出版社,19987、奥尔多利奥波德著,侯文蕙译,沙乡年鉴,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8、阿尔戈尔著,陈嘉映等译,频临失衡的地球-生态与人类精神,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9、刘波著,天地人巨系统观,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10、金瑞林主编,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1、威廉·拉什杰等,垃圾之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2、刘常海等编著,环境管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任课教师简历:主讲本科生课3门,研究生课1门.
其中《环境学基础》为全校主干基础课,主持与参加科研项目12项,并在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
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学系课程编号01539050中文名称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策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GlobalChange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全校文理科的本科生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教师姓名夏正楷年龄59职称教授课程简介:当前全球的气候变化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引起了各国人民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科学界瞩目的重大问题,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国际合作研究正在深入进行,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近年来,有关地球环境,特别是古环境的研究不断涌现出许多新的事实和数据,这些新的发现改变着人们对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认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要求人们用新的思维和方法去认识和解决现实的环境问题.
不了解过去就无法正确认识现代,而认识现代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知道未来.
无论是环境恶化的治理、环境状况的评价、环境教育的开展,还是环境政策的制定,都要求人们具有关于环境演变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将着重讲授以下5方面的内容:1、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2、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3、地球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4、全球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5、相应对策的制定.
旨在系统介绍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新进展和成果,使学生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地球各层圈之间发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了解人类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所起的作用;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给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影响,以及面对全球环境问题人类应采取的对策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获得对全球气候变化比较全面的认识,提高自身的环境意识,并把有关知识运用于自己的学科领域和工作实践.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未来三年中每年讲授一次.
实施多媒体教学编写出适合于全校通选课的教材.
参考书:1、夏正楷,第四纪环境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M.
A.
Williams,第四纪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3、张兰生,全球变化,高教出版社,20014、孙成权,全球变化研究国家计划及相关变化,气象出版社,19935、方精云,全球生态学(气候变化与生态响应),高教出版社,20006、刘鸿雁,第四纪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17、AMMannion,GlobalEnvironmentalchange,Longman,19978、任振球,全球变化,科学出版社,19909、施雅风,中国气候与海面变化及其趋势和影响,山东科技出版社,199610、叶笃正,中国的全球变化与研究,地震出版社,199211、黄春长,环境演变,科学出版社,1996任课教师简历:夏正楷,教授,博士生导师,从1994年以来一直为全校本科生开设选修课"全球变化及其对策",每次选课学生在百人左右,教学效果良好.
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学系课程编号01539060中文名称全球板块构造与地震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Globalplatetectonicandearthquake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全校文、理科本科生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教师姓名李树德年龄59职称教授课程简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现的板块构造理论是地球科学中一门带有革命性的最新科学理论.
本课程对这一新理论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它与大陆漂移、地幔对流、海底扩张学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阐述.
重点介绍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全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的组成、板块边界的基本类型、海底奇观及海洋生命系列等.
同时介绍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如寻找矿藏及石油、地震测报等).
并探讨这一新理论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方向以及目前人类尚未解开的一些难解之谜.
该课程对大部分同学是一次地球科学新理论的普及,也给一些对板块构造有兴趣的同学今后深入研究板块构造学说新理论打下良好的基础.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本课程自1993年开设以来,深受同学欢迎,每年不断补充增加国内外最新资料.
计划2002年秋季新开设"地质灾害与防治".
2003年新开设"水资源与管理".
参考书:1、班武奇,板块构造学说的来龙与去脉,科学出版社,19842、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地震出版社,19983、成都地院普地教研室,动力地质学原理,地质出版社,19784、徐开礼、朱志澄,构造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875、马宗晋,活动构造与工程地震,地震出版社,19986、陈运泰,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地震出版社,19997、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编委会、地图集编委会,中国岩石圈动力学概论,地震出版社,19918、刘若新,火山作用与人类环境,地震出版社,19959、蒋溥,工程地震学概论,地震出版社,199310、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工程地震研究,地震出版社,199111、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现代地壳运动研究(1-5),地震出版社,198712、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地震出版社,1987任课教师简历:教学: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多门课程.
97年获北大教学优秀奖.
科研:先后主持部以上基金课题6项,横向课题3项.
几年来,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SCI2篇.
课程编号01630044周学时2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总学时34英文名称SocialPsychology学分2开课单位心理系授课教师侯玉波授课对象全校本科学生(除心理系)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C(哲学与心理学)课程简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社会心理学领域过去及最新的研究进展等,同时结合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能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社会与人际关系等问题的研究.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也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社会以及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心理学问题有深入地理解,从而培养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处理自身所面临的问题.

教材:自编讲义参考书:1、吴江霖、戴建林,社会心理学,广东高教,20002、沈德灿、侯玉波,社会心理学,中国科技,19963、DavisMyers,SocialPsychology,1996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自1994年毕业以来一直在心理系为本科生开设主干基础课《社会心理学》,是该课程1998—2000年的校聘主讲教员;1998、2000学年先后在全校开设了全校公选课《社会心理学》,受到广泛好评;先后讲授过《科学训练》、《人际交往心理学》、《心理学史》、《女性心理学》、《决策心理学》等;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问题的研究,包括决策、社会认识、中美跨文化研究及老年问题.

课程编号01635000周学时2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总学时34英文名称MentalHealth&PsychocounselingofCollegeStudent学分2开课单位心理系授课教师王登峰授课对象全校本科学生、研究生所属领域C(哲学与心理学)课程简介:当今社会各种心理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发生的比率很高,所以为大学生(包括研究生)系统地讲授心理卫生和咨询的知识非常必要.
本课程主要讲授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密切的一些问题,如:角色改变与环境适应、人际交往、应激事件与情绪障碍、冲突与选择、家庭教养模式与早期经历、性心理卫生等.

参考书:王登峰、张伯源,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北大出版社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王登峰:教授、博士生导师.
授课经历:"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临床心理学专题"、"人格心理学专题"、"心理测量"、"心理学研究方法".
研究方向:A、中国人的人格特征B、临床心理学.
李靖:博士研究生、讲师.
授课经历:"健康心理学"、"心理治疗"、"普通心理学"、"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
研究方向:A、企业管理者的人格模式B、心身疾病.
课程编号01630600周学时2课程名称组织管理心理学总学时34英文名称ManangementPsychologyinOrganization学分2开课单位心理学系授课教师谢晓非授课对象各院系3~4年级本科生先修课程心理学概论所属领域C(哲学与心理学)课程简介:该课程是有关企业中人员管理问题的基础课程,它由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探讨个人动机、激励、工作满意感、群体中的竞争和合作、组织承诺等企业中的热点问题.
课程强调以心理学的实证方法提出问题和探讨问题,即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企业中的人文问题.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同学可以了解企业中存在的一些基本的人员管理问题,并可以了解掌握、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从而可以帮助那些有志于企业工作的同学先期形成一些基本概念,并对今后的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教材:陈星珠译,组织行为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参考书:1、陈蕙湘,中国企业批判.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北京2、布莱克等,领导难题·方格解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北京3、H·威廉斯,团队管理,中信出版社,1999,北京4、约翰·科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华夏出版社,1997,北京5、RichardM.
Steers,组织行为学导论,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4,台湾6、S.
P.
Robbins,OrganizationalBehavior,Prentice-HallInternational,Inc,1997.
7、W.
P.
Anthony,etal,HumanResourceManagement,TheDrydenPress,1999.
8、JohnB.
Miner,IndustrialOrganizationalPsychology,McGrawHill,Inc,1992.
9、JenniferM.
George、GarethR.
Jones,OrganizationalBehavior,AddisonWesleyPublishCom,1996.
10、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应用性杂志)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任课教师系心理系副教授,1994年进入北大心理系工作,担任过组织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课程以及其他5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
并在管理心理学领域进行了多年的科研工作,发表过20多篇论文.
课程编号01639020周学时2课程名称心理学概论总学时32英文名称IntroductiontoPsychology学分2开课单位心理学系授课教师张智勇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C(哲学与心理学)课程简介:本课程比较全面地介绍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的方法及主要研究领域,如感知觉、学习、记忆、语言与思维、意识、智力、人格、情绪、动机、心理障碍与治疗、社会认知、人际过程等.
本课程面向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力求内容全面但不面面俱到,讲解深入浅出.
通过讲解学习,学生要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正确的方法论.
本课程的另外一个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心理学理论和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应该是非心理专业学生学习了解心理学的首选课程之一.

教材:张智勇,心理学概论,华夏出版社,2001年8月参考书:D.
Westen,Psychology,JohnWiley&Sons,1996Zimbardo,PsychologyandLife,2000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教学:1、主干基础课《普通心理学》主讲人(1998至今).
2、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和北京大学桐山奖教金(1998).
3、1998、2000成功给全校开设公选课.
科研:1、国家教委人文社科"九五"青年基金项目(1996)独立主持人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学部基金项目(1996)参与者3、日本住友基金会海外资助项目(2000)独立主持人开课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课程编号01830480中文名称广告学概论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AdvertisingTheory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教师姓名陈刚年龄36职称副教授课程简介:《广告学概论》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广告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最终形成关于广告活动的整体认识框架,并上升为一种当代的科学的广告观念,为今后从事与广告相关的学习、研究和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特点是:全球化的视野:充分考虑21世纪广告业所面对的全球化竞争的态势,注意引导学生从全球背景阐述和思考问题,充分吸收当代国际广告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努力使学生树立全球化的广告观,具有全球化的眼光,为参与国际竞争奠定基础.

本土化的阐释.
对当代中国广告发展进行概括总结,提炼出中国广告业发展独有的规律和特色,增强理论的针对性,使学生能立足本土,面向全球,协调好本土与全球化的关系.
学术的前沿性.
对当代全球广告研究和国内广告研究的成果进行分析研究,在教学中既要体现出当代广告研究的总体水平,同时要把广告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广告发展的最新动态反映出来,以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始终位于广告业发展的学术前沿,并对广告业的发展产生引导作用.

案例式教学.
建立本课程系统的案例教学库.
作为教学的补充,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每学年度的第二学期.
参考书:1、丁俊杰等(译),当代广告学,华夏出版社,20002、周向民等(译),肥皂剧、性与香烟,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3、舒尔茨著,整合营销传播,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4、大卫·奥格威著,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5、小林太三郎编,新型广告,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6、霍普金斯,我的广告生涯,新华出版社,19997、沃纳·赛富林著,传播理论,华夏出版社,20008、RajeevBatre,广告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9、乔治·路易斯,蔚蓝诡计,海南人民出版社,199910、GerardTellis,广告与销售策略,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任课教师简历:陈刚36岁副教授,1998年至今主要在艺术学系开设广告学专业本科课程《传播学》与《广告学概论》,以及为研究生开设《广告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广告与文化研究》,承担国家工商局委托《网络广告》课题,日本成田秀雄基金会委托《中国的广告与媒体》课题等.
现在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

课程编号02031540周学时2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化总学时34英文名称AncientChineseCulture学分2开课单位中文系授课教师刘玉才授课对象文科各系所属领域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课程简介: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计划讲授十二专题:古人的姓氏;称谓与避讳制度;古人的衣食住行;中国古代书籍制度;古籍的聚散与毁禁;中国古代礼仪制度;古代的岁时历法;古代的察举与科举制度;古代职官制度;历代行政区划沿革;古代节俗与游艺;中国古代佛教;中国古代道教.

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副教授,《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主任.
主讲的课程有中国文化史、《史记》导读、古代散文、中国古代文化等.
研究领域为古文献学、学术史.
课程编号02032340周学时2课程名称中文工具书及古代典籍概要总学时34英文名称ChinesereferencebooksandintroductiontoChineseClassicworks学分2开课单位中文系授课教师刘瑛授课对象文史哲各系所属领域E(语言、文学与艺术)课程简介:主要分为中文工具书使用法和古代典籍阅读两个部分.
中文工具书使用法主要介绍工具书的类型、特点、检索方法、怎样利用工具书查考字词、图书、报刊论文、人名等.
古代典籍主要介绍各种典籍的内容、成书时代、作者、结构、注本、研究状况等.

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1989年以来,讲授《中文工具书使用法》、《古代汉语》、《左传》专修三门课程;1989-1998年参加《全宋词》编撰工作.
开课单位中文系课程编号02032270中文名称中国现代文学名著研究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FamousworksofmodernChineseliterature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中文系本科一、二年级学生,其它院系本科生先修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或大学语文所属领域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教师姓名陈平原年龄48职称教授课程简介:中国现代史上,曾出现《阿Q正传》、《骆驼祥子》、《边城》、《北京人》等一大批文学名著.
以往的现代文学史课程,侧重文学进程、文学思潮及作家研究,缺乏对于具体作品的深入分析.
本课程一反常规邀请中文系若干著名学者,就若干具体作品作精细解读,希望在提供现代文学史专门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审美趣味的培养.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小说史,中国散文史参考书1、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严家炎等,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3、王瑶,中国现代文学史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4、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5、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6、钱理群,走进当代的鲁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7、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8、陈平原,小说史: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9、孙玉石主编,中国现代诗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0、钱理群主编,对话与漫游:四十年代小说研读,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任课教师简历:陈平原48教授中文系孙玉石67教授中文系钱理群63教授中文系温儒敏56教授中文系开课单位历史学系课程编号02131080中文名称现代文明的诞生——18-19世纪欧洲史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TheBirthofModernCivilization:Europeinthe18thand19thCenturies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本科生先修课程世界通史所属领域D(历史学)教师姓名高毅年龄46职称副教授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述现代文明在欧洲主要国家的诞生过程,并对相关问题作一些较深入的探讨.
这里所谓的欧洲主要国家,应当包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瑞士、俄罗斯、西班牙、葡萄牙等.
其中最重要的,又应是英、法、德、俄四国.
但本课讨论的重点不是国别史,而是全欧带普遍性的发展情况.
具体的讨论将以霍布斯鲍姆所说的"双元革命"(即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为中心展开,以欧洲各主要国家的历史实例说明"双元革命"在现代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互补意义,进而阐明现代文明的完整内涵.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未来三年内可以每年开一次,均在春季学期.
参考书:1、基佐,《欧洲文明史》,商务印书馆2、基佐,《法国文明史》,商务印书馆3、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三卷),商务印书馆4、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5、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6、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7、林赛等,《新编剑桥近代史》第7、8、9卷,中国社科出版社,19998、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29、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商务印书馆10、勒费弗尔,《法国革命史》,商务印书馆,198911、索布尔,《法国大革命史》,中国社科出版社,198912、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18日》(马选卷一),人民出版社,1972任课教师简历:高毅,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国历史、欧美近代史、世界文明史,并已在北大历史系教授有关课程十余年.
主要著译作有《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专著)、《世界近代史》(教材,合作)、《欧洲的分与合》(专著,合作)、《法国大革命史》(译著,合作)、《傅柯的生死爱欲》(译著)、《他乡——以撒·柏林传》(译著,合作)等,并著有学术论文数十篇,范围涉及法国革命史、中国革命史、史学理论等.

开课单位历史学系课程编号02131180中文名称中国社会史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TheHistoryofChineseSociety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本科生所属领域D(历史学)教师姓名岳庆平年龄48职称教授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数千年中国社会中的人口、家庭、婚姻、宗族、社区、阶层、民族、社会问题、社会保障、社会变迁、社会结构、生活方式、风俗习尚等.
本课程具有促进教学改革的作用,因为在中国历史的教学中,我们深受五十年代取消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影响,以往比较重视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等方面,而对社会史方面相对忽视.
其实,从专史的角度看,中国历史是由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和社会史四门组成的,缺一不可.
不仅中国历史缺不了社会史,而且社会史比政治史更重要、更深刻,如马克思指出:"现代历史著述方面的一切真正进步,都是当历史学家从政治形式的外表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深处时才取得的.

社会史是具有边缘科学性质的一门专史,与社会学、人类学、文学、哲学、考古学、民俗学、文化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律学、人口学、教育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所以"中国社会史"课程的重要特色之一是跨学科教授,即在讲授中充分借鉴和运用众多学科的理论、概念与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些跨学科的必要知识,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宇宙观、方法论.
注意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强调历史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注重比较研究、计量研究、应用研究,注意追踪学术发展的潮流,充分吸收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反映学科前沿的推进,注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风和大量阅读、多向思维、准确表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注意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意科学地组织和及时地更新教学内容.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每年皆开设此课程.
参考书:1、冯尔康,中国社会史研究概述,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2、蔡少卿,再现过去:社会史的理论视野,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3、杨念群,空间·记忆·社会转型:"新社会史"研究论文精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4、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伤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5、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6、岳庆平,中国的家与国,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7、刘泽华等,士人与社会(第1、2卷),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8、钱杭,十七世纪江南社会生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9、王书奴,中国娼妓史,上海书店,199210、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11、尚秉和,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岳麓书社,199112、陆震,中国传统社会心态,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任课教师简历:岳庆平,男,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近10门课.
单独承担过四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
已出版著作10余本,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辞书、丛书多部.
参与编写的《中华文化通志》获得1999年第四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

开课单位历史学系课程编号02139080中文名称罗马史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HistoryofRome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本科生所属领域D(历史学)教师姓名彭小瑜年龄职称教授课程简介:对古罗马历史——西方文明的重要源流之一进行追溯,同时比较细致深入的探讨其典型的制度和文化形态;以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为重点,但是也将视野扩展到中世纪、基督教和近代罗马.
1、罗马起源的神话和事实.
2、罗马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3、罗马宪政的胜利:控制意大利.
4、征服希腊化的地中海世界.
5、共和国的宪法与行政管理.
6、罗马的奴隶文化.
7、罗马的公民文化.
8、帝国的宪法与行政管理9、拉丁语和罗马政治化的艺术.
10、罗马宗教与基督教.
11、罗马法的人文精神.
12、基督教与罗马帝国.
13、帝国的危机和改革.
14、中世纪的罗马与教皇制度.
15、罗马法在中世纪的复兴.
16、罗马法在近代的影响.

参考书:1、维吉尔著杨周翰译,埃涅阿斯纪(古罗马)2、奥维德著戴望舒译,爱经(古罗马)3、肖特著杨俊峰译,奥古斯都(英)4、奥维德著杨周翰译,变形记(古罗马)5、韦格提乌斯著袁坚译,兵法简述(古罗马)6、奥古斯丁著周士良译,忏悔录(古罗马)7、奥古斯丁著成官泯译,独语录(古罗马)8、优士丁尼著徐国栋译,法学阶梯(古罗马)9、盖尤斯著黄风译,法学阶梯(古罗马)10、科瓦略夫著王以铸译,古代罗马史(苏)11、欧文著覃方明译,古典思想(英)12、基弗著姜瑞璋译,古典风化史(德)任课教师简历:彭小瑜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天主教大学中世纪暨拜占庭研究所文学硕士、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会史、西欧中世纪史和拉丁教父学.
开课单位历史系课程编号02132190中文名称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ResearchinChineseEconomicHistory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大二以上学生先修课程中国古代史、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史、经济学原理所属领域D(历史学)教师姓名蒋非非年龄45职称副教授课程简介:本课程为已学习中国古代史、唐以前断代史(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及经济学原理的大二以上年级学生开设.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中国史的基本知识、有较强的阅读古文能力并具有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概括第一手资料的能力,要求学生能保证达到学校规定的出勤率(每堂课考勤)、有充足的课余时间阅读教师指定的参考书,有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1或2次,教师定题,要求字数4000-5000).
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指定参考书,在学期中将安排1-2次课堂讨论,要求选课者必须发言.
课程内容为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领域内的重大课题、重要成果及最新研究成果、学术研究的最新动向.
课程共分6讲:1、序言.
介绍学术发展史、研究领域与学术分类、基本史料.
2、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研究诸问题.
工商业者的身份地位、市场管理.
4、财政史中的若干问题.
5、中国古代货币与度量衡变迁.
6、中国古代的人口问题.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隔年第二学期开课.
(2002年2月——7月)、(2004年2月——7月)教材: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史(1—5),人民出版社,1981参考书:1、吴承明,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中国经济史研究,92.
12、吴承明,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95.
13、高军,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资料选编),人民出版社,19844、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人民出版社,19645、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816、赵俪生,中国土地制度史,齐鲁书社,19847、林甘泉主编,中国封建土地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8、李埏等,中国古代土地国有制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9、长野郎(日),中国土地制度研究,上海新世纪书局,193310、李埏,中国封建经济史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11、人民大学中国历史教研室,中国奴隶制经济形态的片段探讨,三联书店,195812、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任课教师简历:93年起担任历史系、中文系大一基础课古代史(上半段)讲授,另讲授秦汉史、中国古代经济专题、中国古代商业史.
为研究生开设秦汉史.
研究方向:秦汉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东北亚国际关系史.
专著:《中韩关系史》(古代卷)(合著)《中国商业通史》(秦汉部分)及论文若干篇.

开课单位历史学系课程编号02132160中文名称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论课程周学时3英文名称SummaryoftheChineseHistoricalGeography课程学分3授课对象本科生所属领域D(历史学)教师姓名李孝聪年龄54职称教授课程简介:历史地理学能够从时间与空间的角度开拓学生的视野,使之更深刻地认识人类所经过的历程,把握人类与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今后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出符合科学的决策性建议.
历史地理学在中国是一门有着悠久传统而又年轻的学科,其前身是中国疆域沿革地理,而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在中国出现的时间还不足一个世纪,完整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理论尚在建设之中.
目前,中国历史地理学既保持着独特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又不断吸纳国内外相关学科的前沿成果,注重学科研究之间的渗透.
历史地理学在北京大学有着深厚的学术传承与地域优势,在文、理科兼备的条件下,更能获得真正科学意义的、长足的发展.
它是历史系为国家培养具有较宽知识结构、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所配套的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将介绍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中国自然环境历史变迁在某些方面的表现,中国历代疆域与行政区划的演化历程.
重点放在中国行政区划体系与历代政治形势、政治制度和地理环境如何整合的描述.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配以课堂讨论和野外考察,采用历史文献资料与中国历史地图相配合的教学方式.
训练大学生对传世文献记载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分析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
培养大学生具备可以不断学习知识,又能不断创造知识的能力与素质,特别是对中国现行区划体制的历史传承与演变能够有深入的理解.
在当代社会经济建设实践中,始终对人地关系、中央与地方宏观调控具有清醒的认识.

中国历史地理为两门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课程.
先修课程是传统的整体性的"中国历史地理概论",是从部门分支系统地讲授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后续课程为"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将分区域通过地缘政治背景、区域社会经济和历史人文景观三个不同层面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区域比较的方法.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本课自1986年开设以来,每学年必开一次,不会间断.
教材: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参考书:1、《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82,2、顾颉刚等,《中国疆域沿革史》,商务印书馆,20003、侯仁之,《历史地理学四论》,中国科技出版社,19944、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5、华林甫,《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五十年》,学苑出版社,20016、史念海,《中国历史地理纲要》,山西人民出版社,19957、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1-8卷,地图出版社,19888、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9、二十四史《地理志》,中华书局10、李吉甫,元和郡县志,中华书局任课教师简历:李孝聪,54岁,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自1986年以来一直为历史系本科生(含留学生、进修生)开设专业基础课:中国历史地理,每学年一次,不曾间断,该课程1988年曾获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

李孝聪主要从事历史地理学、中国地图学史、城市历史地理与历史地图等领域的专题研究.
开课单位历史学系课程编号02138850中文名称中国现代社会史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TheHistoryofModernChineseSociety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本科生先修课程中国现代史所属领域D(历史学)教师姓名刘一皋年龄47职称副教授课程简介:中国现代社会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急遽、复杂的时期.
中国现代社会史的学习与研究,对于加深认识社会变迁的因源与方向,培养全面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的素质与方法,都极为重要.
以往中国现代史的撰写与教学,社会史的内容较为薄弱,既不利于对中国现代历史的全面了解,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课程就人口结构、政治制度变革、社会组织与动员、技术进步、行为与生活方式、社会精神文化等重大社会发展要素分专题讲授,最后总结中国现代社会整合的方式与特征.
课程涉及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大时期,为加深基本史实、史料及分析方法的了解、把握,侧重于中华民国时期,目的是通过课程掌握中国现代发展诸要素的基本内容,并运用于认识或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及变迁.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计划2002年2月-7月开课.
参考书:1、毛泽东:《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冯尔康主编:《中国社会社会结构的演变》,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中文译本,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乔志强主编:《中国近代社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2月版.
5、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6、何炳棣:《中国人口研究:1368—1953》,中文译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7、马寅初:《新人口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8、李景汉:《定县社会调查概况》,北平:大学出版社,1933年版.
有重印本.
9、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中文译本,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0、林耀华:《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中文译本,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
11、庄孔韶:《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版.
12、成汉昌、刘一皋:《中国当代农民文化"百村"调查纪实》,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1992年版.
13、刘一皋、王晓毅、姚洋:《村庄内外》,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4、张仲礼主编:《城市进步、企业发展和中国现代化(1840—1949)》,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
任课教师简历:刘一皋,历史学系副教授.
曾讲授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中国农村社会史、中国现代社会史专题、口述历史理论与实践等课程.
近年来重点研究中国现代农村社会变迁、社会组织与社会动员、城市化进程等问题,主持或参加"中国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西部人口流动与沿海城市带发展"、"中国留美学人口述史"、"农村之间的人口流动与中国村庄的经济和社会变迁"等研究项目.

开课单位历史学系课程编号02131970中文名称西方当代历史学流派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SchoolofHistorystudyintheContemporarywest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本科生所属领域D(历史学)教师姓名赵进中年龄职称讲师课程简介:当代历史学流派十分复杂,本课试图从基础理论加以分析,介绍德国、法国、英国三个国家历史研究理论的不同特征的历史渊源,德国着重介绍法兰克福学派,法国侧重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学派,英国主要是以经验为主的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通过比较分析,可以掌握西方史学流派的基本框架,以便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更为深入细致,又不失总的枢架打下基础.
这对学生了解当代西方史学研究和提高历史自我意识或许会有帮助.

参考书:1、康德,纯粹理性批判2、黑格尔,历史哲学3、GeorgGlggers,HistoriographyintheTwentiethcentruy,London,19974、DominickLacapra、stevenLKaplan(hg.
),Geschichtedenken,Germany,19825、徐崇温,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辽宁出版社,19866、LncienFebvre,Dasgewissendeshistorikers,Germany,19887、约翰布鲁尔,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两种流派,世界历史,19838、E.
P.
汤普逊,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9、EricHobsbawm,DaszeitalterderExtreme,Germany,1998任课教师简历:毕业于柏林汉堡大学,博士,主要研究史学理论及德国近现代史,曾开设"西方历史哲学"、"当代西方史学"等课程.
开课单位历史学系课程编号02131300中文名称美国与第三世界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TheUnitedStatesandtheThirdWorld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各系本科生先修课程与主题和内容有关的历史学、社会科学的课程所属领域D(历史学)教师姓名牛可年龄32职称讲师课程简介:对第三世界的政策是战后美国对外政策体系中一个相对独立和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课程将对其形成和演变过程进行系统考察,并就一些重点问题和个案加以较为详细的讨论,力图揭示其动力机制.
另一方面,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行为对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美国因素是第三世界各国(地区)内部政治经济发展的外部诸因素中居于关键地位的环节和最重要的方面.
内部发展与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是第三世界发展(现代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由此本选题的另一个目的在于,从美国因素的角度考察第三世界发展外部严肃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深化对战后第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和总体现代化进程的认识.

课程拟讲授以下内容:1.
引言:介绍相关研究,讨论本课程的意义;2.
追溯战前历史渊源,着重讨论美国历史上的"反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的双重传统;3.
讨论冷战因素对美国对第三世界政策的影响,以及美国对第三世界政策的基本内容;4.
简述对外援助政策和外援机构的起源和演变;5.
以罗斯托、帕森斯等人为重点介绍现代化理论和美国官方发展主义,探讨美国第三世界政策中的意识形态因素;6.
讨论美国与第三世界的右翼独裁政权之间的关系;7.
通过越南战争揭示美国在第三世界的"反游击战"与"反颠覆";8.
美国与拉美的工业化:跨国公司与依附发展;9.
通过台湾个案说明"东亚模式"背后的美国因素;10.
伊斯兰世界的美式现代化:白色革命的个案.
授课过程中可能根据情况对以上内容作出调整和变更.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可在2001-2002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根据学校需要开设.
参考书:1、资中筠,战后美国外交史,世界知识,19942、斯帕尼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外交政策,商务印书馆,19923、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大出版社,19934、罗斯托,美国在世界舞台上,世界知识,19705、董正华等,透视"东亚奇迹",学林,19996、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87、布鲁斯·丹尼,从整体考察美国对外政策,世界知识,19888、罗塞蒂,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学,世界知识,19979、曾昭耀,现代化战略选择与国际关系,社会科学文献,200010、J.
L.
S.
Girling,AmericaandThirdWorld:Routledge,198011、J.
Hersh,TheUSAandtheRiseofEastAsia,St.
Martin's,199312、G.
Gabriel,ConfrontingtheThirdWorld:Pantheon,1988任课教师简历:牛可,历史学系亚非拉教研室教员,历史学博士.
学术成果有:《透视东亚奇迹》(合著,学林出版社1999年);"东亚发展研究的回顾和反思",《战略与管理》,1998年第4期;"美国与战后太平洋贸易网",何芳川主编,《太平洋贸易网500年》(国家教委"八五"重点科研项目),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西方殖民统治体制在东南亚的形成和东南亚经济与社会状况的变化","世界体系与台湾发展",《北大史学》2001号;等.
曾讲授:全校公选课"世界通史"(下);文科试验班"世界通史(1870年以后)"基础课;历史系选修课"战后美国与第三世界";历史系选修课"发展理论文献选读"等.
开课单位历史系课程编号02130241中文名称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ModernHistoryofPoliticalSystemofChina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本科生先修课程中国近现代史所属领域D(历史学)教师姓名茅海建年龄47职称教授课程简介:本课程对1840至1949年中国政治制度进行简单扼要地介绍,其主要内容包括:清朝中枢机构;清朝财政体系及其机构;清朝司法制度及其机构;清朝军事制度;清朝外交机构;清朝地方官制;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宪法性文件及中央官制;北洋政府地方军政体系及其官制;国民党政府宪法性文件及五院政府;中国国民党与国民政府;国民党政府的军事体系;国民党政府地方官制.
在中国近代,政府的形式已从传统样式进行转型,但尚未完成近代样式.
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代议制机制被架空,而军权充分地膨胀.

参考书:1、李鹏年等,清代中央国家机关概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2、刘子扬,清代地方官制考,紫禁城出版社,19883、钱实甫,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华书局,19844、孔庆泰等,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5、陈晋藩等,清朝法制史,中华书局,19986、谢振民等,中华民国立法史,中国政治大学出版社,20007、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商务印书馆,1936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9、大清律例,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10、李剑农,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中华书局,1965任课教师简历:1982-1989年,中国军事科学院助理研究员;1989-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99年至今,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主要著作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苦命天子——咸丰帝奕諠》、《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的军事与外交》.

开课单位历史系课程编号02131310中文名称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制度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TheChineseTraditionalBureaucracy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所属领域D(历史学)教师姓名阎步克、叶炜年龄47/30职称教授/讲师课程简介:这门课程选择若干专题,,从三个角度,即官僚体制的理性行政方面,帝国体制下权力斗争和特权分配方面,知识群体及其文化传统方面,对中华帝国的官僚政治制度的面貌、特点和性质加以阐述,以期使学生对之建立基本了解.
课程分为如下部分:帝国体制的形成和基本特点(第一讲),各时代官僚政治和官僚群体的变迁历程(2-4讲),皇帝制度(5-6讲),以及官僚政治制度的若干基本方面(7-14讲).
学习方法,包括课堂讲授、课上讨论、课下阅读、作业写作,并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POWERPOINT),提供网上讨论和答疑.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每学年第二学期参考书:1、李治安、杜家骥,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2、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3、刘泽华等,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4、楼劲、刘光华,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5、白刚,中国政治制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6、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917、徐连达、朱子彦,中国皇帝制度,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8、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华书局,19919、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10、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1、祝总斌,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2、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辽宁大学出版社,199613、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4、阎步克,职位与品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中华书局,200115、阎步克,乐师与史官,三联书店,200116、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7、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1982任课教师简历:阎步克,1954年生,1988年起在历史系任教,现职教授、博士导师.
曾讲授"中国通史"(本科)、"魏晋南北朝史专题"(本科)、"中国传统官僚政治"(本科)、"中国史学史"(研究生)、"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生)等课程.
曾获教育部颁发的国家教学2等奖,北京市高校历史教学1等奖,主要科研成果有著作《察举制度变迁史稿》、《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乐师与史官》、《职位与品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等.

叶炜:1971年生,2001年7月在历史学系任教,现职讲师.
曾发表论文《试论隋与唐前期中央文官机构文书胥吏的组织系统》(《唐研究》第五卷)、《北周(大律)新探》(《文史》2001年第1期)、《试述隋朝中央的官吏分途及其背景》(《北大史学》第6辑等论文.
开课单位历史学系课程编号02131190中文名称图说中国古代文明:商周与秦汉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HistoryofearlyChinaonPictures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本校非历史学专业本科生所属领域D(历史学)教师姓名丁一川、何晋年龄39/32职称讲师/讲师课程简介:本课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多媒体、互联网、幻灯片、电影),辅以上千幅图片,讲解中国汉代(包括汉代)以前的历史、社会、物质文化与生活.
有关中国上古历史的文物、遗迹等考古发现,近年来已越来越丰富,已到了和文字一样能独自建构起一个完整中国古史系统的程度.
我们认为,这些发现及其实物不应仅仅停留在图片上,它们蕴含着及其丰富的信息,有待我们去释读、去探究.

本课即通过对大量图片的诠释,向同学展示中华民族远在上古时期就已创造出的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更直观地认识中国上古的历史,充分了解中华传统的源泉,培养爱国主义激情.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由于要准备大量的图片及多媒体课件,本课计划于2002年9月开课,可实现多媒体讲授量达90%以上.
任课教师有自己的梯队,每年均能开课.
参考书:1、剪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社科院考古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3、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4、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19995、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三联书店,19996、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997、杨宽,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8、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文物出版社,19919、童书业,春秋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10、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1、吕思勉,秦汉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2、中国文物精华(各辑),文物出版社任课教师简历:丁一川:1962年生,历史学系讲师,曾开设多门上古史相关课程.
何晋:1970年生,历史学系讲师.
开课单位历史学系课程编号02139120中文名称文艺复兴史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RenaissanceEurope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各系本科生所属领域D(历史学)教师姓名朱孝远年龄职称教授课程简介:探讨欧洲文艺复兴的真正涵义.
从欧洲爆发"形态"危机谈起,论述知识就是力量口号的提出和振兴欧洲理论纲领的奠定.
分别阐述市民文化、古典文化、宫廷文化、社会结构、国家体制在14-17世纪的作用,最后论述文艺复兴与近代欧洲兴起的关系.

任课教师简历:美国俄勒冈大学博士,北大历史系教授、博导,入选北京市百人工程、北大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和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全国优秀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讲授二十多门课程,在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及史料翻译45篇,其中5篇被美国人文科学权威性检索刊物HistoryAbstracts收录.
开课单位考古系课程编号02230790中文名称世界遗产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WorldHeritage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所属领域D(历史学)教师姓名晁华山年龄62职称教授课程简介:使学生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60年代和70年代在保护环境和文化遗产方面所做的开创性工作,1972年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制定并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了解7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对保护环境和遗产的新观点与新认识.
了解世界上最主要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使学生认识到保护遗产的重要性,世界遗产的命运和前途掌握在青年一代手中.
启发、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倡议和参加保护遗产的各项社会活动.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文化方面开展的工作.
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的权利与义务.
世界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世界遗产名录,申请和批准的程序,各国遗产排行榜,我国境内的世界遗产.
2、文化遗产概述和分类.
名城历史中心与古城.
城堡、宫殿与园林.
寺庙、教堂与清真寺.
陵墓与墓地.
遗址与岩画.
工矿设施、特殊建筑、村镇田园与文化景观.
最著名的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面临的破坏威胁,各国采取的抢救和保护措施.
濒危文化遗产.

3、自然遗产概述和分类.
显示地球演变的自然遗产,显示生物进化过程的自然遗产,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环境.
最壮观的自然遗产.
4、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5、濒危遗产.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每年春季学期开课,学生500人.
教材:晁华山著,世界遗产远程教材,高教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参考书:1、游琪主编,我国的世界遗产(图册),旅游出版社,19982、陈德本编著,走遍中国-中国自然人文遗产精华,测绘出版社,19963、UNESCO,Conventionconcerningtheprotectionoftheworldculturalandnaturalheritage,联合国教科文总部,19934、联合国教科文,世界遗产与年轻人,上海三联书店,20015、国家文物局,国际保护文化遗产法律文件选编,紫禁城出版社,19936、PRESSOUYRE,世界遗产公约20年,联合国教科文总部,19937、联合国教科文,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总部,20018、联合国教科文,世界遗产地简要说明,联合国教科文总部,20019、联合国教科文,世界遗产通讯,联合国教科文总部10、联合国教科文,世界遗产公约实施指南,联合国教科文总部,2001任课教师简历:本课主讲教师晁华山教授,任职于考古学系.
讲过的课程有《中西文化交流考古学》、《印度与中亚的佛寺与佛像》.
曾主持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新疆摩尼教石窟的考察研究》,在吐鲁番发现明教寺院.
本课程是我校第一批素质教育全校通选课,已经上过4次,2001年春季选课学生579人.
每年本课程的优秀生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励.

课程编号02330030周学时3课程名称逻辑导论总学时51英文名称IntroductiontoLogic学分3开课单位哲学系授课教师邢滔滔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所属领域C(哲学与心理学)课程简介:本课程介绍现代符号逻辑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内容包括:形式语言;推理的语义刻划;重言式判断方法;命题逻辑系统;谓词逻辑系统;逻辑系统的若干元理论性质.
教材:宋文坚,逻辑学,人民出版社,1999参考书:王宪钧,数理逻辑引论,北大出版社,1998(重版)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曾任"逻辑导论"、"语言学中的逻辑"、"数理逻辑基础"、"一阶逻辑"、"时态逻辑"、"证明论"等课的教学;合著《逻辑学》,撰、译论文若干.
开课单位哲学系课程编号02330142中文名称伦理学导论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IntroductiontoEthics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全校先修课程哲学所属领域C(哲学与心理学)教师姓名陈少峰年龄37职称教授课程简介:系统介绍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伦理学的规范理论、元伦理学理论、应用伦理学等研究方法,对基本伦理学问题如道德判断,道德标准的选择,道德两难问题,道德价值与非道德价值的关系进行引导分析,以及介绍几种主要伦理学流派和思想如义务论、功利主义、直觉主义、儒家伦理学、美德伦理学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课程中将对一些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伦理问题进行讨论,并组织学生独立分析一些社会伦理问题.
本课程注重引导学生使用综合分析方法分析疑难问题,并结合应用伦理学的若干问题培养将伦理学理论分析与道德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在教学中将提高论辩式讨论问题的分量.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承诺在三年内再次讲授以上课程(其他教授轮替除外).
教材:王海明,伦理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参考书:1、陈少峰,伦理学的意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魏英敏,新伦理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3、[美]弗兰克纳,伦理学,三联书店,19944、[美]蒂洛,伦理学: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5、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996、何怀宏,底线伦理,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7、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8、孔子、朱熹等,四书和四书集注9、[德]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9610、罗国杰主编,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9任课教师简历:博士后、教授,讲授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共8门,发表专著6部,论文20多篇.
开课单位哲学系课程编号02330500中文名称环境哲学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Philosophy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所属领域C(哲学与心理学)教师姓名徐春年龄36职称副教授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从哲学高度探讨环境问题,以及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从人文视角出发审视人类文明史在不同发展时期所出现的人与自然的冲突,分析东西方传统文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态度,着重研究工业文明社会在经济发展模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的内在矛盾,全面探讨可持续发展理论,并对环境问题引发的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进行分析.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在未来三年内根据环境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及本人研究成果,不断调整、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前沿问题,增强学生对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这一问题的深刻认识,使他们能够关注社会发展,树立起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

教材:徐春,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北京出版社,2000年参考书:1、戴维·皮尔斯,世界无末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19962、岩佐·茂,环境的思想,中国编译出版社,19973、苏伦·埃尔克曼,工业生态学,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4、陈敏豪,生态文化与文明前景,武汉出版社,19955、余谋昌,生态文化的理论阐释,东北林业大学出版,19966、黄顶成等,人与自然关系导论,湖北科学技术出版,19977、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19978、朱国宏,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9、朱国宏,可持续发展:中国现代化的抉择,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10、甘师俊,可持续发展——跨世纪的抉择,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任课教师简历:副教授,讲授过环境哲学等课程,主要科研领域: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研究;人学理论研究;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环境哲学.
主要学术著作5部,发表论文20篇.
开课单位哲学系课程编号02332035中文名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ArabicIslamicCulture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本科生、研究生所属领域C(哲学与心理学)教师姓名沙宗平年龄36职称讲师课程简介:1、课程简介本课程将一般性地介绍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过程,旨在给学生提供一幅既不同于东方儒家文化、也不同于西方基督教文化的中东地区特有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历史画卷,通过一般性的知识介绍,希望学生能够具体把握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基本内容和作为一种宗教文化的一般特质.
根据穆斯林学者的划分,可以分为"蒙昧时代"和伊斯兰时代,具体包括阿拉伯"蒙昧时代"(约公元5世纪初至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约570—632)和四大正统哈里发时代(632—661)、伍麦叶时代(661—750)、阿拔斯时代(750—1258)以及奥斯曼土耳其时代(约16世纪至20世纪初)等若干个历史时期.

2、具体内容包括阿拉伯"蒙昧时代"文化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两个部分,后者又包括阿拉伯伊斯兰宗教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政治文化、阿拉伯伊斯兰哲学文化、阿拉伯伊斯兰艺术、阿拉伯伊斯兰科学文化和近现代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等.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一、开课计划:1、《古兰经》导读;2、《中世纪阿拉伯哲学》.
二、开课承诺:1、讲授该门课程的基本知识以及介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力求平实、客观;2、讲授与讨论结合,力求与学生有较好的沟通;遵守教务部对于通选课的有关规定.
参考书:1、蔡德贵,《阿拉伯哲学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2、沙宗平,《伊斯兰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3、陈中耀译,《伊斯兰哲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4、(埃及)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商务印书馆,19825、(法)昂里·马塞,《伊斯兰教简史》,商务印书馆,19786、孙承熙,《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纲》,昆仑出版社,20017、(美)希提著,《阿拉伯通史》(上下),商务印书馆,19798、(德)卡尔·布罗克尔曼,《伊斯兰教各民族与国家史》,商务印书馆,19859、金宜久主编,《伊斯兰教概论》,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10、金宜久主编,《当代伊斯兰教》,东方出版社,199511、纳忠,《阿拉伯史》(上下),商务印书馆,199712、马坚译,《古兰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任课教师简历:博士,出版专著1部,合著8部,发表论文若干.
课程编号02330152周学时2课程名称美学原理总学时36英文名称IntroductiontoAesthetics学分2开课单位哲学系授课教师彭锋先修课程中国美学史或西方美学史(不一定先修)所属领域C(哲学与心理学);E(语言、文学与艺术)课程简介:美学是哲学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主要研究美、艺术和审美经验.
作为一门概论性的美学课程,将集中讲解中外美学史上关于美、艺术和审美经验的代表性理论,介绍一些新兴的理论趋势,结合当前审美和艺术现状,提出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美学问题进行讨论.
比如,美的多元性与同一性的问题、现代艺术的美学理解问题、通俗艺术的美学辩护问题、自然审美和环境美学问题、审美与伦理生活的关系问题,等等.
这些新的问题的引进,旨在将抽象的美学理论同具体的审美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材:彭峰,美学的意蕴,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参考书: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宗白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李泽厚,美学四讲,三联书店,1988叶朗(主编),现代美学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叶秀山,美的哲学,人民出版社,1992黑格尔,美学(1-3卷),商务印书馆,1979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科林伍德,艺术原理,中国社会科学,1985阿多诺,美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彭锋,36岁,副教授,哲学系美学教研室.
自1997年下学期起,承担哲学系美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
先后开设中国美学史、美学原理(专业基础课)、美学原理(校选课)、现当代美学专题、环境美学专题、艺术与人生(校选课)等,2000年获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出版专著《生与爱—古代中国人审美意识的哲学根源》(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美学的意蕴》(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编选《宗白华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博士论文《"兴"的研究》获校优秀博士论文评奖三等奖.

课程编号02330860周学时2课程名称艺术与人生总学时34英文名称ArtandLife学分2开课单位哲学系授课教师张中秋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先修课程美学所属领域C(哲学与心理学)、E(语言、文学与艺术)课程简介:《艺术与人生》等课程是美学的分支,它主要是探索艺术与美在人的生活体系中的地位和价值,同时讲述宇宙观、人性论、生命精神、伦理道德、艺术修养、审美情操及审美理想等问题.
我们认为,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外,也应该思考人生哲学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探求真理的过程.
总之,我们是在艺术的熏陶中,让学生激励精神,升华情感,寻求人生和谐的境界.

参考书:1、叶朗,美学双峰,安徽教育,19992、叶朗,胸中之灯,安徽教育,1999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曾主讲多门课程,包括:"美学原理"、"电影美学"、"美学与生活"(专题讲座)、"艺术哲学"(研究生选修课)等,并有多篇文章发表.
课程编号02332042周学时2课程名称基督教与中国文化总学时36英文名称HistoryofChristianityinChina学分2开课单位宗教学系授课教师孙尚扬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所属领域C(哲学与心理学)、E(语言、文学与艺术)课程简介:以基督教与中国宗教、文化、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主要线索,梳理从公元七世纪到1950年前基督教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历史,对基督教与中国思想之间的冲突和融合做重点的、社会学的分析.
教材:自编参考书:1、顾卫民,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上海人民,19962、孙尚扬,基督教与明末儒学,东方出版社,1994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曾开设"中国基督教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基督教原著选读"、"中国宗教社会功能研究"、"宗教社会学"、"基督教哲学研究"等.
主要研究方向:中西文化、哲学、宗教交流史,中国基督教史,宗教社会学;中国哲学史(魏晋玄学及现代学术思想史).
课程编号02332336周学时2课程名称中国佛教史总学时36英文名称AHistoryofChineseBuddhism学分2开课单位哲学系授课教师李四龙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所属领域C(哲学与心理学)、D(历史学)课程简介:中国佛教史讲述自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至晚清民国时期佛教复兴运动的历史,前后跨度约2000年.
课程分为五个部分:汉魏两晋的格义佛教;南北朝的学派佛教;隋唐的宗派佛教;宋元明清的民俗佛教;民国近代的人间佛教.
重点在于讲述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

教材: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中华书局参考书:郭朋,中国佛教思想史,福建人民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曾开设"佛教研究方法"及"印度佛教史";撰有专著:《中国佛教与民间社会》;论文:《民俗佛教的形成与特征》、《现代中国佛教的批判与反批评》;译著《佛教征服中国》等.
课程编号02334060周学时2课程名称哲学与当代中国总学时34英文名称PhilosophyandContemporaryChina学分2开课单位哲学系授课教师聂锦芳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所属领域C(哲学与心理学)课程简介:《哲学与当代中国》从哲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出发,将哲学置于20世纪后半叶中国社会大变动的宏观背景中,把握其独特的问题、思路、特征、形态和转换轨迹;又从哲学思维方式的特定视角透视当代中国发展的曲折历程,提供一种新的解释框架和解释方式,进而加强对当代中国社会复杂性的深层认识和未来走向的理性把握.

教材:聂锦芳,哲学与当代中国,正在撰写参考书:1、蒂洛,哲学——理论与实践,人民大学,19902、孙正聿,哲学通论,辽宁人民,19983、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央党校,19914、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社科,1992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曾开设多门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研究"、"哲学社会学"、"当代中国哲学重大专题"开课单位哲学系课程编号02335250中文名称人文经典阅读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ClassicsofHumanities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本科生所属领域C(哲学与心理学)、E(语言、文学与艺术)教师姓名何怀宏年龄职称教授课程简介:本课程可作为另一门素质教育通选课"人文学科导论"的互补课程,了解人文学科、培养人文素质最好的方法还是仔细阅读和体会经典.
.
从《理想国》到《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从《论语》到《传习录》,这些历史上"伟大的书"构成了人类精神的宝库和思想创造力的不竭源泉.
本课程除大略介绍阅读人文经典的一般范围和大致标准外,每次课程拟选择一两部重要的人文经典进行示范性的仔细研读和解释:介绍社会背景和作者生平思想;深入分析其主要内容,系统讨论其重要问题和观点.

教材:自编参考书:1、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72、柏拉图,《法律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任课教师简历:何怀宏,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讲授过校素质教育通选课"人文学科导论","应用伦理学概论"等课程,著有《生命的沉思》(1988)、《契约伦理与社会正义》(1993)、《良心论》(1994)、《世袭社会及其解体》(1996)、《底线伦理》(1998)、《选举社会及其终结》(1998)、《道德、上帝与人》(1999)、《何怀宏自选集》(2000)、《生命与自由》(2001).
另有随笔散文等作品集:《若有所思》(1988)、《珍重生命》(1996)、《心灵瞬间》(1996)、《何怀宏散文》(1997)等.
译著有:《伦理学概论》、《道德箴言录》、《沉思录》、《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正义论》(合译)、《伦理学体系》(合译)、《超越的爱》(合译)以及《帕斯卡尔文选》(合译)、《西方公民不服从的传统》等.

课程编号02431520周学时2课程名称台湾概论总学时34英文名称IntroductionToTaiwan学分2开课单位国际关系学院授课教师李义虎授课对象本科生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内容:系统介绍和分析1949年以来台湾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对外关系情况,并着重介绍两岸关系的发展演变和祖国大陆对台政策和国家统一政策的基本内容.
主要特点:系统性与动态性的统一、学术性与政策性的统一.
主要目的:通过课程讲授为学生提供了解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的基本脉络,了解和理解我党和国家对台政策和祖国统一政策的基本方针,并掌握研究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及国家统一问题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1987年至今在国际关系学院任教,教授;先后讲授台湾概论(本科生)、军备控制与裁军(本科生)、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生)、台湾政治经济专题(研究生)、台湾四十年(公共课);主要从事国际战略问题研究、台湾问题研究;有多部著作和论文.

课程编号02431590周学时2课程名称印度社会与文化总学时34英文名称IndianSocietyandCulture学分2开课单位国际关系学院授课教师陈峰君授课对象本科生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E(语言、文学与艺术)课程简介:印度是闻名古国,历史文化极其悠久,又是我国南部最大的邻邦,中印两国友好交往远源流长,印度历史文化对我国影响也极为深厚.
现今印度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的最大发展中国家,而且正在重新崛起,它的军事、科技、教育等已进入世界前列,被美国基辛格博士誉为21世纪的世界六极(美中俄日欧印)之一.
然而,对这样一个重量级大国,我们大多青年学生了解甚微,对它几乎神秘莫测.
为了满足同学们渴望揭去它那梦幻般神秘的面纱的愿望,让更多的同学全面了解喜马拉雅山那边的邻邦,大有必要开设这门较特殊的国别通选课.
开设这门课程除了使同学全面了解印度社会与文化各主要层面外,还将通过中印对比等方法来培养同学对中国国情的认识与分析能力.
相信同学选修此课后,会有令你满意的收获.

本课内容涵盖面较宽,其中包印度历史、宗教、种姓、民族、教育、科技、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电影、社会结构、经济发展、议会政治等.
为了加强教学效果将配合印度的电影、录相、图片,以及进行课堂即兴发言、演讲、讨论会等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教材:陈峰君,印度社会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参考书:季羡林,季羡林论印度文化,中国华侨出版社,1994王树英,宗教与印度社会,中国华侨出版社,1994刘国楠,印度各邦历史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美)温蒂·朵呢吉·奥弗莱厄蒂,印度梦幻世界,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英)特雷弗·菲希洛克,印度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林太,印度的智慧:出世入世浑然一体,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王树英,印度文化与民俗,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邱永辉,现代印度种性制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王树英,中印文化交流与比较,中国华侨出版社,1994陈峰君,东亚与印度:亚洲两种现代模式,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陈峰君,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台湾东华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南亚学会理事、中国亚太学会理事等队员.
多年从事南亚与东亚地区教学与研究.
主要作品有:《印度社会述论》、《东亚与印度:亚洲两种现代化模式》、《当代亚太政治经济析论》、《冷战后亚太国际关系》、《共产国际与印度》等.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百篇论文.

课程编号02431610周学时2课程名称中国边疆问题概论总学时34英文名称IntroductiontoChineseFrontiers学分2开课单位国际关系学院授课教师张植荣授课对象本科生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课程简介:新中国是在古老的旧中国基础上成立的.
其边疆问题非常复杂.
中国政府为了建立和平的国际环境,确立和平共处、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并解决了大部分的边界问题.
本课主要介绍中国边疆问题的起源,新中国的边疆战略,和主要的边疆问题.
基本章节有:中国边疆问题的起源新旧中国的边疆战略比较中印、中俄边疆问题介绍南海诸岛争端的由来与我国南疆安全钓鱼岛问题与中日关系西藏问题的由来及其对我国西南边疆安全之影响穆斯林原教旨主义的复兴与我国西北边疆国际上的边疆划界实践对我国解决边疆问题的启示参考书:马大正,边疆与民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3樊明芳,中国边疆诸问题,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一燃,中国海疆历史与现状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高鸿志,英国与中国边疆危机,1998杨公素,新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北大国关学院出版,1997张植荣,国际关系与西藏问题,旅游教育出版社,1994彭德清,中华海魂,1997杨金森,亚太地区的海洋政策,海洋出版社,1990赵理海,海洋法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林恩显,国际中国边疆学术会议论文集,台湾政治大学,1984杂志,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报告,社科院史地中心12、亚太所,当代亚太,社科院亚太所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张植荣,男,1964年生,副教授,现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政治与外交教研室.
留校北大以来,承担多门教学课程及多项科研项目.
发表专著、论文、国际时评数十篇.
开课单位国际关系学院课程编号02431730中文名称世界政治中的民族问题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EthnicIssuesinWorldPolitics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教师姓名王联年龄34职称副教授课程简介:着重从世界政治的角度讲授关于民族和民族主义的历史与理论,民族、种族等因素引发的当代世界的民族问题及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以及欧美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民族国家体系的建立及对外扩张,第三世界的移民、难民和散居海外的民族问题、中国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民族和民族主义的名著,写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加强课堂交流.

参考书:1、宁骚,民族与国家——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国际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2、费孝通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3、杨堃,民族学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4、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5、郝时远、阮西湖,当代世界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6、李毅夫、赵锦元,世界民族概论,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7、钱乘旦,欧洲文明:民族的融合与冲突,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8、穆立立,欧洲民族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9、梁守德等,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10、郝时远,中国的民族与民族问题,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11、Hutchinson,John,OxfordReaders,Nationalism,OxfordUniversityPress,199412、Seton-Watson,Hugh,NationsandStates,anEnquiryintoOriginsofNationsandthePoliticsofNationalism,Methuen&Co.
Ltd.
,1977任课教师教学科研简历:副教授,讲授过《国际政治概论》、《专业英语精读》、《世界政治中的民族问题》、《汉语听说》、《国际政治与中国外交》等课程;发表论文若干.
开课单位国际关系学院课程编号02431560中文名称美国文化与社会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AmericanCultureandSociety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E(语言、文学与艺术)教师姓名袁明年龄职称教授课程简介:由袁明教授主持、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及美国研究中心开设的"美国文化与社会",是在全国高校首先设立的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研究美国的课程.
本课自2000年春季开设以来,在广大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在汲取前两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本课为了能让学生系统的学习相关知识,2001年继续采取"专题讲座、共同授课"的模式,邀请十五位来自中美两国的专家学者共同组织教学,从不同专业的角度,全面讲授有关美国的各种知识.

他们无一不是各自学术领域中的佼佼者.
他们丰富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生动的授课方式,以及个人的魅力,都是我们课程的坚实基础.
我们吸取以往的教学经验,采纳广大同学们的意见,更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每次讲座都充分利用投影、电脑、DVD等多媒体声像设备,充分吸引同学的注意力、积极调动同学听课的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授课效果.

为了进一步组织好课程,本学年我们继续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了有关教学的问卷调查,用以收集学生意见,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为了激发大家思考的热情,在课余时间,我们还经常安排学生交流活动,中外同学一起讨论感兴趣的学术问题,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为了进一步配合我们的课程,我们继续开设了辅助的美国电影教学课.
在艺术学系外国电影专家戴行钺教授的指导下,我们精心挑选了多部有代表性的,同时与授课内容结合紧密的精彩美国电影在课余时间放映给同学,受到了热烈欢迎.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本课自2000年春季启动,之后每学年的春季(第二学期)面向全校学生开设.
参考书:1、托克维尔(法),《论美国的民主》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882、袁明,Individualismvs.
Patriotism,Univ.
ofCaliforniapress,19893、资中筠,《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三联书店,20004、袁明,对中国知识分子看美国的若干思考《美国研究》1989年第2期,中国社科院,19895、Foner,Eric,《TheNewAmericanHistory》,TempleUniversityPress,19976、EriwinChemerinsky,ConstitutionalLaw:Principlesandpolitics,Aspenpress,19997、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998、詹姆斯.
伯恩斯,《美国式民主》,中国社科出版社,19999、曼昆,《经济学原理》,三联书店,199910、布尔斯廷,《美国人》三卷,三联书店,199311、陶洁,《美国文学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2、埃德温.
埃默里,《美国新闻史》,新华出版社,1999任课教师简历:袁明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授课程: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原著选读,美国与东亚,美国文化与社会;主要论著:《国际关系史》、《向面21世纪的挑战: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中美关系史上沉重的一页》、《Sino—AmericanRelations1945-1955》,多年来在国内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及美国外交期刊上发表有关中美关系的论文多篇.
学术专长:国家关系、大国关系研究、美国研究.
开课单位国际关系学院课程编号02431690中文名称心理、行为与文化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Psychology,BehaviorandCulture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全校学生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教师姓名尚会鹏年龄48职称副教授课程简介: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更需要相互认识和理解.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研究人的心理、行为与文化传统的关系.
本课程就是系统讲授这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以美国心里人类学家FrancisL.
K.
Hsu(许烺光)的理论为重点,介绍社会人类学中的心理学派的理论与方法,并吸收跨文化研究学派的研究成果.
内容包括:社会要求与人的心里和行为;育儿方式与心理和行为;亲属体系与心理和行为;主要社会集团与心理和行为;文化心理取向与文化理想;文化与认知模式;性与文化传统等.
将不同文化模式(中国、美国、印度、日本)中人们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作以比较,试图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中人的行为背后的法则.
本课程具有视野宽广,角度独特,信息量大的特点,可对当前国际上发生的重大事情提供深层次的认识,提高学生跨文化理解的素养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书:1、许烺光著,宗族·种姓·俱乐部,华夏出版社,19922、FrancisL.
K.
Hsu,RuggedIndividualismReconsidered,TheUni.
TennesseePress,19833、M.
H.
Segall等,HumanBehaviorinGlobalPerspective,日文版上下,北大路书房,19954、张世富,民族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5、R.
本尼迪克特著,菊花与刀,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6、周蔚、徐克谦译,人类文化启示录,学林出版社,19997、沙连香,社会心理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8、尚会鹏,中国人与日本人:社会集团、行为方式和文化心理的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9、尚会鹏,种姓与印度教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0、A·马塞勒等主编,文化与自我∶东西方人的透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1、许烺光著,中国人与美国人(台湾版),巨流图书公司,1989任课教师简历:教授,讲授过印度社会与文化研究、比较文化模式等课程;研究领域:印度社会与文化、比较社会文化研究.
开课单位国际关系学院课程编号02431710中文名称亚太概论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Asia-PacificOutline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全校本科先修课程不限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教师姓名陈峰君年龄65职称教授课程简介:通过本课学习,使学员对亚太地区基本问题有较全面的了解,并提高学员对国际问题特别是对亚太问题的分析能力.
本课共分共十二讲(亚太概念、亚太特征、亚太地位、亚太世纪、亚太经济发展、亚太经济合作与组织、东亚经济合作、现代化进程与模式、东亚模式、印度模式、亚太安全形势、朝鲜半岛、领土争端),每讲2学时左右.

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课教学手段,以生动活泼方式配合课堂讲授;课下学生可查阅老师个人特设的专题网页,并可随时通过电子邮件与老师交流.
期中进行模拟讨论会,期末考试方式另定.
教材:陈峰君,《当代亚太政治经济析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参考书:1、陈峰君,《冷战后亚太国际关系》,新华出版社,19992、陈峰君,《东亚与印度∶亚洲两种现代化模式》),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3、Paulkrugman,TheMythoftheAsiaMiracle,ForeignAffairs,19944、JohaNasbitt,MegatrendsAsia,19965、张蕴岭主编,走发展、合作、开放之路—APEC、东亚经济与中国市场经济,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6、陆建人主编,亚太经合组织与中国,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7、张蕴岭主编,走出危机的阴影——亚太经合组织面临的新挑战,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8、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9、张蕴岭主编,亚洲现代化透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0、朱阳明,亚太安全战略论,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任课教师简历:陈峰君,长期从事国际政治教学与研究,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业务专长:南亚地区政治与外交、亚太国际关系、朝鲜半岛研究等.
主要作品有:《东亚与印度:亚洲两种现代化模式》、《当代亚太政治经济析论》、《冷战后亚太国际关系》、《印度社会述论》、《共产国际与印度》、等,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百余篇论文.

开课单位国际关系学院课程编号02431720课程名称中国政治概论周学时2英文名称OutlineoftheChinesePolitics学分2授课对象本科生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教师姓名杨朝晖年龄48岁职称讲师课程简介:本科生通过简明、生动语言向学生介绍有关中国政治的基本状况,并根据情况作一些实际案例分析.
本课程共分五个部分,第一讲绪论主要涉及政治学与国际政治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与方法.
第二部分,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基本政治与政治原则,以及这些思想原则在新的历史时期中的发展变化,第三部分中国政府组织体系,从中央到地方各政府部门的职能及相互间的权力关系.
第四部分,中国的立法制度,中国立法制度的发展,立法根据的划分以及立法程序.
第五部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总体目标的分析与讨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中一些重点问题的分析与介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对中国政治的诸方面有一个宏观的较为系统的了解,并能够建立一个较为专业的认识和分析中国政治的基础.
本课程教学注重政治分析的方法论的讨论与介绍,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参考书:1、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82、新一届中国政府跨世纪施政方略,跨世纪的中国上中下卷,红旗出版社,19833、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决议,人民出版社,19974、政治中国——选择的时代、面向新体制,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5、第七次革命——1998年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备忘录,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6、马立诚、凌志军,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7、余昌淼、李伟主编,十五大以后的中国,人民出版社,19978、中央档案馆编,共和国五十年——珍贵档案,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9、阿尔蒙德、鲍威尔著,曹沛霖等译,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改革,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0、罗伯特达尔著,王沪宁译,现代政治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1、阿兰·艾克静著,张继武等译,政治学的视野与方法,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12、袁宝华、翟泰丰主编,《中国改革大辞典》政治卷,海南出版社,1992任课教师教学科研简历:1985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硕毕业,现年48岁,毕业后留本院任教,先后开设本科生课程,中共党史,中国政治概论、中国政治与政治体制改革,研究生的毛泽东思想研究等课程,曾参与潘国华教授主编的《香港模式与台湾问题》的写作.

开课单位国际关系学院课程编号02431700中文名称国际政治概论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IntroductiontoInternationalPolitics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教师姓名王联年龄34职称副教授课程简介:着重讲授有关国际政治的基本概念、分析框架、研究基本方法,国际政治体系的形成演变,国家及国家利益、国际战略和对外政策等内容,进一步讨论国际关系中的冲突与合作、战争与和平,以及经济因素、民族宗教因素和国际组织等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及影响.
通过较为全面的介绍和分析,使学生对国际政治这一学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进一步观察和分析国际问题、学习和研究国际政治理论提供初步的基础.

教材:1、梁守德等,《国际政治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张季良,《国际政治学概论》,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3、冯特君等,《国际政治概论》,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4、金应忠等,《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中国社科出版社,1992任课教师教学科研简历:副教授,讲授过《国际政治概论》、《专业英语精读》、《世界政治中的民族问题》、《汉语听说》、《国际政治与中国外交》等课程;发表论文若干.
开课单位国际关系学院课程编号02431740中文名称全球化与民族主义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GlobalizationandNationalism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本科高年级、硕士研究生先修课程国际关系史、国际政治概论、发展经济学、民族学概论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教师姓名钱雪梅年龄31职称讲师课程简介:"全球化"和"民族主义"是倍受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两大焦点问题,国际政治学、国际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研究,做出各自的界定和价值评判.
这些界定和评判不仅因学科而不同,还因为学者自身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比如来自发达国家的学者同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学者之间)而悬殊.
总体来说,同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的其他许多领域一样,当前主导本研究领域的同样是西方话语,但发展中世界的学者也正努力摆脱这种"话语霸权",用自己的声音说话.
在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民族主义也在勃兴,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由此成为各相关学科的前沿热点问题,各国学者在这一领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因此,本课程的第一个目标是介绍国内外学者对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动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全球化和民族主义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历史现象,其内涵之广、涉及国家民族之多、跨时之长、以及表现形式之多样性,已经远远超过了任何一门单一学科的领域限制.
只有进行跨学科的、历史的综合性研究,才能廓清其真实的面目.
为此,不仅需要基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一种超越传统学科限制的新方法,而这正是本课程的重要目标:在分析其历史演进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进行跨学科思考的习惯.

本课程主要是理论性的.
但为便于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在介绍和分析理论的同时,本课程也将选择2-3个实际问题进行个案分析.
任课教师教学科研简历:曾经参与承担亚非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专业必修课"中东政治研究"、"中东经济研究"、"亚非研究中若干理论问题研究"等课程部分专题的教学任务,曾独立讲授"国际关系史","中文报刊选读"等课程.
最近5年主要科研成果如下:"文化民族主义的理论基础"、"文化民族主义刍论"、"现代化与文化民族主义"、"海湾战争以来伊拉克的外交政策"、"海湾战争以后伊拉克的国内政策".
课程编号02530160周学时2课程名称外国经济史总学时34英文名称ForeignCountry'sEconomicHistory学分2开课单位经济学院授课教师周建波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研究生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D(历史学)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讲授地理大发现以来至二战前外国经济发展的历史.
在教学过程中,将以欧美经济发展为主线,介绍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向全世界传播的过程,以及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和对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教材:宋则行,世界经济史,经济科学,1998参考书:1、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三联书店,19932、孙耀君,管理思想史,山西经济,1999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教学经历:曾讲授"外国经济史"、"现代营销学"、"管理思想史"、"国际贸易".
科研经历:参与著作《中国经济思想通史》、《中国经济思想史教程》的写作;自著《洋务运动与中国早期现代化思想》;发表论文20余篇.
课程编号02530190周学时2课程名称中国经济思想史总学时34英文名称ChineseEconomicThoughtHistory学分2开课单位经济学院授课教师郑学益、周建波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D(历史学)课程简介:本课程将详细地介绍传统的中国人对于当时经济形态、经济现象的认识,包括国民经济管理思想、微观家庭经济管理思想等,将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经济建设如何进行的认识.

参考书:赵靖,中国经济思想史1-4卷,北大出版社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郑学益:北大经济学院副院长,曾多次评为北大、国家教委优秀教学奖,是《中国经济思想通史》重要骨干;自著3本.
周建波:详见"外国经济史"课程编号02532760周学时3课程名称开发经济学总学时51英文名称EconomicofDevelopmentAssistance学分3开课单位经济学院授课教师章政授课对象全校2~4年级学生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课程简介:开发经济学最初形成于英国,其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则完成于二战后及60年代西方诸国的资本输出活动.
开发经济学的目的是通过经济、政策、制度创新等手法增强一国或一地区的内生活力,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福利的全面增长.

本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通过大量案例以及多媒体手段,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经济开发的基本原理、手法以及制度创新、要素重组理论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参与和策划能力,是文理科学生的重要工具课程.

教材:章政,开发经济学教学大纲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暂缺课程编号02930330周学时2课程名称国际环境法(英文授课)总学时34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EnvironmentalLaw学分2开课单位法学院授课教师宋英授课对象本科高年级学生先修课程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基础课程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课程简介:这是目前法学院由中国教员为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唯一用英文讲授、讨论、考试的课程.
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环境意识,学习国际法的思维模式,并改善使用英语,特别是专业英语的能力.
参考书:1、亚历山大·基斯,国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20002、王曦,国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1997具体书目见教学计划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国际法博士,长期从事国际法、国际环境法、欧洲法教学;发表过相关著作、论文;从事政府、立法机关、国际组织的法律咨询工作.
课程编号02930610周学时2课程名称青少年法学总学时34英文名称JuvenileJurisprudence学分2开课单位法学院授课教师张美英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课程简介:本课程共分三编,第一编青少年犯罪论;第二编综合治理论;第三编立法论.
第一编分别讲授青少年犯罪概念、青少年犯罪发展变化、基本类型、基本特征以及犯罪原因,犯罪预测.
第二编着重讲授综合治理的方针,原则,青少年犯罪的预防,犯罪案件的审理和处罚以及对少年犯的教育改造.
第三编主要讲授青少年立法的产生及其发展历史,少年法规的基本类型及其基本特征,中国青少年法规概述,进一步提高和完备中国青少年法规,建立中国青少年法规体系.

参考书:康树华,青少年法学概论,中国政法大学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张美英教授系北大法学院副教授,87年获德国法学硕士学位,92年获德国法学博士学位.
先后任课:"犯罪学"、"青少年法学"、"刑事执行学"、"犯罪心理学"等.
课程编号02930707周学时3课程名称法律社会学总学时51英文名称SociologyofLaw学分3开课单位法学院授课教师赵晓力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课程简介:本课程采取研读经典文献的方法和选修者共同讨论古典和现代法律思想与社会理论诸家的思想,包括韦伯、福柯、哈贝马斯等.
课程亦会以教员本人关于中国基层司法制度及运作的实地研究为背景.
参考书:详见教学大纲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1999年留校任教,现任法学院讲师.
主要讲授"法律社会学"、"法学流派与思潮"、"法理学"、"法学原理"、"网络法"、"技术、经济与法律".
发表有《通过合同的治理: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基层法院对农村承包合同的处理》.
课程编号02930985周学时2课程名称国际人权法总学时34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HumanRightsLaw学分2开课单位法学院授课教师龚韧刃、白桂梅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课程简介:国际人权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国际人权法的主要内容、国际人权保护机制.
参考书:1、白桂梅、龚韧刃,国际法上的人权,北大出版社,19972、伯根索,国际人权法概论,中国社科出版社,1995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龚韧刃、白桂梅均系北大法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法学院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副主任.
在法学院开设国际法、国际人权课程,著有《国际法上的人权》、《国际法上的自决》和多篇关于人权的学术论文.
开课单位法学院课程编号02930989中文名称刑法学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CriminalLaw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本科生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教师姓名郭自力年龄45职称教授课程简介:本课程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对我国刑法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特别是刑法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全面系统的讲授,并适当介绍外国刑法的理论知识和最新的发展趋势,以达到扩大知识面,训练思路,提高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课程主要内容有:刑法论部分: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适用和刑事立法犯罪论部分:犯罪的概念、特征,犯罪构成、犯罪预备、未遂、中止与既遂、共同犯罪、排除社会危险性为,一罪与数罪;刑罚论部分:刑罚的体系和种类、量刑,数罪并罚,缓刑、减刑、假释;分论部分: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等.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每学年的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开课,并承诺在未来三年内完成教学计划.
教材:杨春洗、杨敦先主编,中国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参考书:1、甘雨沛,比较刑法学大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甘雨沛,外国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3、杨春洗,刑事政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4、杨春洗,刑法基础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卡斯东·斯特法尼,法国刑法总论精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6、周振想,刑法学教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7、本书编辑组,刑事法学要论,法律出版社,19908、储槐植,美国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9、鲁伯特·克罗斯,英国刑法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10、储槐植,刑事一体化与关系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1、高仰正,刑法总则之理论与实用,台湾五南出版公司,1986任课教师简历:1981年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84—1986年美国纽约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主要著作是将于2001年出版的《生物医学的法律和伦理问题》,以及发表在核心刊物的关于中外刑法、生物医学法方面的学术论文,共20多篇.

课程编号02939991周学时2课程名称英美侵权法总学时34英文名称British-AmericanTortLaw学分2开课单位法学院授课教师徐爱国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课程简介:侵权行为法是英美法系国家法律的基础之一,在大陆法系属于大民法的一个部分.
侵权行为法历史悠久,并涉及到社会生活和法律体系的各个方面.
教材:徐爱国,英美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9参考书:李亚虹,美国侵权法,法律出版社,1999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任课者讲授过西方法律思想史、英美侵权行为法,以及外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
在英美侵权行为法的科研方面,任课者出版了《英美侵权行为》一书,发表了《英美法名誉损害案件的几个问题》、《英美法中"滥用法律诉讼"侵权责任》和《英美法中侵扰的侵权行为责任》等一系列论文.
开课单位法学院课程编号0293024a中文名称经济法概论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Apanoramaofeconomiclaw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本科生二、三年级先修课程法学概论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教师姓名刘剑文年龄42职称教授课程简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一)经济法基本理论.
经济法是一个新兴的部门法,在世界范围内,大致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我国仅在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
这部分主要讲授经济法的发展历史,经济法在法制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经济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经济法与传统部门法的区别和联系,经济法的价值与宗旨,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等.
(二)市场主体法律制度.
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细胞,也是公民从事市场经济活动的组织载体.
这部分主要讲授合伙企业法律制度、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和公司法律制度,特别是联系WTO的相关规则,重点讲授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
(三)宏观调控法律制度.
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政府的宏观调控显得格外重要.
在这部分,主要联系知识经济和WTO对法律的要求,讲授税法和金融法在促进知识经济发展,保护民族产业中的重要作用.
(四)市场管理法律制度.
政府的市场管理活动是维持健康的微观市场经济秩序的必要条件,政府必须依法进行市场管理.
主要讲授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2002-2004年,每学年第二学期开课.
教材:刘剑文,经济法学,中国税务出版社,2001参考书:1、刘剑文,财政税收法,法律出版社,19972、刘剑文,WTO与中国法律改革,西苑出版社,20013、刘剑文,知识经济与法律变革,法律出版社,20014、杨子宣,经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刘瑞复,经济法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6、张守文,市场经济与新经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7、[日]金泽良雄著满达人译,经济法概论,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8、漆国俊,经济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9、刘隆亨,经济法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0、刘文华,经济法学,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1、王守渝,经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2、王保树,经济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0任课教师简历:教授,经济法学博士生导师,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曾获"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税法专家"称号,是我国首位以教授职称进站的法学博士后,首位在站期间增列为博导的法学博士后和首位税法学博士后.
发表专著多部,论文多篇.

开课单位光华管理学院课程编号02833720中文名称计量经济学课程周学时3英文名称Econometrics课程学分3授课对象本科生三年级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教师姓名黄涛/靳云汇年龄30/62职称副教授/教授课程简介:计量经济学是对经济管理领域内实际观测数据进行定量实证分析的重要手段,是经济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介绍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实际数据中发掘和检验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提高经济实证分析能力.

本课程首先介绍单方程线性回归的基本理论,包括一元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与统计检验理论,并介绍序列相关、异方差性、工具变量法等相关专题.
其次,讲解联立方程模型,并简要介绍模拟模型的建立与分析方法以及宏观经济建模的理论与实践.
最后,简单介绍时间序列模型的基本内容.

在讲解过程中,利用各种实际数据通过计算机软件让学生能够掌握对实际经济管理数据进行分析的思路和方法,锻炼相关分析能力.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在未来三年内,每年春季学期靳云汇教授和黄涛副教授将合作完成计量经济学通选课的教学工作,确保高质量的授课,并结合自己的研究让学生了解中国经济建模的特点与成果.
教材:鲁宾·费尔德等著、钱小军等译,计量经济模型与经济预测,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参考书:1、李子奈,计量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2、古亚拉提著,张淘译,经济计量学精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贺铿,经济计量学教程,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4、古拉扎蒂,计量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5、格林著,王明舰等译,经济计量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6、陆懋祖,高等时间序列经济计量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7、伯德金·克莱因,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8、Weisberg,应用线性回归,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9、梅肆著,黄明译,经济计量学的应用,商务印书馆,199410、张守一等著,中国宏观经济:理论·模型·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11、唐国兴,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和模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任课教师简历:靳云汇,教授,自1988年以来一直承担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硕士生课程的教学.
黄涛,副教授,在光华管理学院从事《运筹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2001年开始与靳云汇教授合教《高级经济计量学》课程.
开课单位社会学系课程编号03140330中文名称民族与社会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EthnicityandSociety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本科生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教师姓名马戎年龄51职称教授课程简介:介绍世界与中国的种族、民族概论,讨论"民族"、"族群"概念的形成与不同文化中这些范畴的差异,使学生对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
课程还将系统介绍各国的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目标,分析一个多民族地区民族关系状况的指标体系,以及与族问题相关的社会学专题研究.
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同时系统介绍西方民族社会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结合定量研究与定量分析,并结合现代化进程来讨论民族关系在今天世界的演变.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2001—2002学年的第二学期可开设.
教材:1、马戎,民族与社会发展,民族出版社,20012、马戎编,西方民族社会的理论与方法,天津出版社,1997参考书1、马戎等主编,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北大出版社,19992、费孝通,民族研究文集,民族出版社,19883、宁骚,民族与国家,北大出版社,19954、社科院民族所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875、社科院民族所编,列宁论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876、民委编写组,中国少数民族,人民出版社,19817、马寅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常识,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8、郝时远等主编,当代民族政策读本,中央民族出版社,19949、吴仕民主编,中国民族政策读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10、马戎,西藏的人口与社会,同心出版社,1996任课教师简历:1987年在美国布朗大学获社会学博士学位后回北大任教.
1988年在北大开设"民族社会学"研究生课程.
开课单位社会学系课程编号03140410中文名称社会工作导论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IntroductiontoSocialWork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全校非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教师姓名熊跃根年龄36职称讲师课程简介:这是一门供非社会学专业本科生修读的社会工作入门课程.
作为一门助人自助的专业,社会工作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发展了近一个世纪,社会工作者成为一项专门的职业.
多年来,社会工作内部的学科研究和实践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成为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专业,它对解决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问题至关重要.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概念、理论与实践方法,从而在结合现实社会问题和必要的实践之前提下,培养学生理解与洞察人在环境中的问题与需要,进而培养作为一个普通公民的基本道德修养,包括同情心、真诚、善良与助人的情怀,使学生增强对改变或改善社会环境与个人遭遇,以及治理社会问题的信念与能力.

从社会工作的概念出发,认识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学科和专业产生的历史背景.
通过社会福利的发展历史,了解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知识基础与技巧,理解社会工作的实质;了解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方法和社会工作实践中工作者的专业角色;增强对中国当前的社会问题与社会工作专业介入的必要性.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在《社会工作概论》课程之后,本人拟为学生继续开设《福利国家制度及比较》一课,民满足学生对进一步了解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相关知识的需求.
教材:1、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参考书: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19962、华勒斯坦,开放社会科学,三联出版社,19973、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科出版社,19884、马斯洛,动机与人格,华夏出版社,19875、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6、马斯洛,人的潜能与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7、金耀基,中国社会与文化,牛津大学出版社,19928、陶黎宝华等,价值与社会,中国社科出版社,19979、查尔斯·坎默,基督教伦理学,中国社科出版社,199410、周弘,福利的解析,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11、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三联出版社,1997任课教师简历:讲师,主讲《社会工作概论》、《比较社会福利》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社会政策、社会福利制度比较、非营利组织、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主要研究课题:转型经济国家的社会政策模式比较研究.
开课单位社会学系课程编号03130900中文名称现代社会学理论核心观念周学时2英文名称KeyConceptionsinModernSociologicalTheory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全校各系本科生先修课程无(如修过经典社会学理论更好)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教师姓名李康年龄30职称讲师课程简介:本课程介绍现当代社会学理论的一些发展趋势,并突破以理论家或学派为条框的传统讲授架构,集中讲授一些核心观念(包括社会与个人、理性与欲望、行动与结构、系统与功能、文化与消费、历史与记忆、时间与空间、身体与权力、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全球化与网络社会等)的源流与发展,并结合当代文化的发展介绍一些经验研究.
启发学生以新的视角去比较各主要社会学理论流派,鼓励学生从各自专业理论的角度思考这些观念在当代处境中的运用可能,以及跨越学科界限的一些思考路向.
讲课面向最大多数学生,力求提供更多线索,但读书报告和课程论文提倡立足文本,以小做大.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本人保证能够在下学期按时开课,按计划授课.
参考书:1、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华夏出版社,20002、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华夏出版社,20013、杨善华主编,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北京大学,19994、亚历山大,社会学二十讲,华夏出版社,20005、贝斯特等,后现代理论—批判性质疑,中央编译,19996、布迪厄等,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中央编译,19987、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两卷),三联书店,19988、吉登斯,社会的构成,三联书店,19989、布莱恩·特纳,身体与社会,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10、RitzerGeorge,HandbookofSocialTheory,Sage,200111、RitzerGeorge,TheBlackwellCompaniontoMajorSocialTheorists,Blackwell,200012、Turner,Bryan,TheBlackwellCompaniontoSocialTheory,Blackwell,1996任课教师简历:教授过《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等课程,参与的译著有三联版的《福柯文选》、吉登斯的《社会的构成》、布迪厄《实践与反思》、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等.
开课单位社会学系课程编号03130400中文名称教育社会学思考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TheThinkingofSociologyofEducation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研究生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教师姓名钱民辉年龄45职称副教授课程简介:自从早期社会学家斯宾塞、涂尔干、沃德等人将教育纳入到社会学研究领域以来,教育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已经存在了一百年了.
这门课一开始先在美国各大学中开设,后来逐渐地传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
北京大学在20世纪20年代由陶孟和教授主讲此课,后来中断了近70多年.
直到1999年北大社会学系才开始恢复这门课,成为社会学人类学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
从开设的情况看,有很多非社会学人类学专业的学生选修此课,并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与对话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将教育社会学推向全校成为通选课是十分必要的.

本课程定为"教育社会学思考",在教学方面有两种用意:其一,对教育社会学的思考.
传统的教育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性"的,即研究教育与社会其他制度的关系,人的社会化问题;现代的教育社会学应当研究"现代性",即研究教育与现代性、后现代性、全球性的关系,人的现代性问题.
其二,学会用教育社会学的方式思考.
这里既有方法论的问题,又有社会科学思维的训练问题.
教育社会学对研究领域的思考涉及到三类智力活动,即思考、想象和组织.
思考是一种反思,想象是一种假设,组织是一种求证.
其研究领域涉及到:(1)对教育社会学的思考(元教育社会学);(2)教育社会学的思考(理论的"派"与"汇");(3)全球化背景下教育与社会关系的重组;(4)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5)跨越教育话语的界限: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与女权主义;(6)教育知识社会学问题;(7)教育、全球化与经济发展;(8)教育与社会分层;(9)民族教育与经济现代化的关系;(10)从文化资本与社会排斥理论看教育、职业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11)家庭与学校的互动:文化资本的重要性;(12)从全球社会学理论看大学功能的重置.

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了解教育社会学这门课程,学会用社会学的视野看待教育现象,用社会学的方法和理论分析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同时,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得以通达与创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境界,促进学生的人文与科学素质达到融会与和谐.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希望能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为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该课,在规定时间内认真授完计划内的全部内容.
教材:钱民辉,全球化背景下教育与社会关系的重组——教育社会学的思考参考书:1、罗宾·科恩等,全球社会学,社科文献出版社,20012、艾德加·莫兰,社会学思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3、罗兰·罗伯森,全球化-社会理论和社会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4、D.
J.
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涂尔干,道德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6、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7、班克斯,教育社会学,复文图书出版社,19788、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华东师大出版社,19899、钱民辉,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10、A.
H.
Halsey,EducationCultureEconomySociety,OxfordUniversityPress,199711、J.
H.
Ballantine,TheSociologyofEducation,Prentice-Hall,199712、S.
Raymond,TheTeachingofThinking,LawrenceErlbaum,1985任课教师简历:1996年在北大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8年出站留所从事教学与科研.
1999年评为副教授,为社会学系研究生开设"教育社会学"课程.
从1996年开始,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两部专著,参编近10部.

课程编号03140130周学时2课程名称社会学导论总学时34英文名称IntroductiontoSociology学分2开课单位社会学系授课教师唐军、刘爱玉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课程简介:本课程面向非社会学专业但对社会学感兴趣的本科生,目的在于引导他们了解社会学的的学科性质和研究领域、了解社会学分析问题的视角,掌握关于社会结构、社会运行的基本理论,了解社会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和与基本特点,社会及其结构.
社会行动与社会互动,人的社会化,初级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城乡社区与城市化,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社会制度,社会控制,社会问题,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教材:朝明谟,社会学概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参考书:戴维·波普诺著李强等译:,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伊恩·罗伯逊著黄育馥译,社会学,商务印书馆,1994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陆学艺主编,社会学,知识出版社,1996胡荣,社会学导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艾伦·斯温杰伍德著,社会学思想简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刘易斯·A·科瑟著、石人译,社会学思想名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雷蒙·阿隆著、葛智强等译,社会学主要思潮,华夏出版社,2000韩明谟,中国社会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贾春增主编,外国社会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唐军,男,博士,副教授.
曾在武汉大学法语系任教、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学研究》室从事编辑和研究工作.
1997-1999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讲授"社会学概论".
l999年至今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讲授"中国社会思想史"、"社会学概论"、"科学社会学"等课程.

刘爱玉,女,在职博士,副数授.
1990年至今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任教,讲授"劳动社会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会学概论"等课程.
开课单位信息管理系课程编号03032400中文名称西文工具书使用法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IntroductiontotheReferenceToolsinForeignLanguage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三年级本科生、一年级研究生先修课程中文工具书使用法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教师姓名刘嘉年龄33职称讲师课程简介:无论任何人,他所拥有的知识都是有限的.
但如果了解如何高效地获取知识,他就可以无限量地、在需要的时候寻找到知识,为己所用.
这是治学之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工具书就是帮助人们更有效、更全面地查找、获取知识的.
在个人治学和研究的过程中,人们经常需要使用一些必要的工具书,这些工具书是通向科学天堂的阶梯.
就西文工具书而言,专深至国外的学术动态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普及至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它们都会为使用者提供门径、线索,使其得门而入.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系统地介绍国外重要西文工具书的历史沿革、内容及使用方法等,以便于同学们更有效地利用这份宝藏,以推动自己的学习和科研.
这些工具书包括工具书评价书刊、书目、索引、百科全书、传记资料、地理资料、年鉴和手册、机构名录、语文词典、统计资料和政府出版物等.
在本课程中,不仅涉及重要的印刷本工具书,而且,涵盖国外著名的机读版工具书,包括光盘和联机数据库、搜索引擎等.
在教学中,还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安排适当的实习时间,使学生能通过自己动手更深入地了解工具书的结构和使用.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每个学年的第一学期向全校学生开设.
教材:邵献图,西文工具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三版)参考书:1、董小英,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服务,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02、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等,我国科技电子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3、张安珍等,信息采集、加工与服务,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胡昌平,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5、辛西孟主编,文献信息服务论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6、PaulL.
Schieve,Internet信息服务开发指南,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7、WilliamA.
Katz,Introductiontoreferencework,McGrawhillInc.
,19928、GeraldJahoda,Thelibrarianandreferencequeries,AcademicPr.
,1980任课教师简历:自2000年9月起,在系里担任英语、专业英语、西文工具书的教学工作,已出版专著一部,在国内、外公开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38篇,参与一个国家级科研项目.
开课单位信息管理系课程编号03032390中文名称外国出版业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BusinessofForeignPublicationandPublishing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本科生(尤其是编辑学、图书馆学、经院、法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本科生)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教师姓名段明莲年龄51职称副教授课程简介:《外国出版业》主要讲授外国的普通图书、连续出版物、非书资料和电子资源的特征与出版情况;外国出版业机构;书刊营销业;国外一些著名出版社的经营管理模式;国外出版业的出版政策和法规等.
着重介绍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的出版业经营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尤其是电子资源的发展情况.

西方出版业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
近年来,一些外国出版公司已发展成为资产上亿美元的跨国集团公司.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外国出版业的发展历史、经营管理方式、成功经验、国外出版物版权的原则以及与外国出版物编辑出版有关的国际标准等,为学生今后与国外的出版机构交往奠定基础,为发展我国的出版事业开拓道路.
此外,要使学生掌握外国出版物的特点,为利用外文文献或建立外国文献信息资源书目数据库奠定基础.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本人计划在2001-2002学年的第二学期开设全校通选课《外国出版业》.
为了更好地讲授该课程,本人计划在未来的三年内作如下几件事:在下学期开课前需要不断地更新、完善已有的讲稿;准备为学生打印一些补充材料.
2002-2003学年的第一学期,利用微软公司的Powerpoint软件制作幻灯片,改进本课程的教学手段,争取在2002-2003学年第二学期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讲授课程.
2003年在出版条件具备的条件下,争取编写一部《外国出版业》教科书,争取在2004年出版.
教材:陆本瑞主编,外国出版概况,沈阳教育出版社,1996参考书:1、InternationalPublishersAsso,Thepublisherinthechangingmarkets,JapanBookPublishersAssociation,19982、LynetteOwen,SellingRights,Routledge,19973、AlisonBaverstock,HowtoMarketBooks,Koganpage,19974、Thebusinessofbookpublishing,Unesco,19905、(英)伊恩·麦高文等,国际出版原则与实践,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6、陆伯华,世界出版业:美国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19987、(美)杰罗德·R·肯斯等著冯利译,畅销书内幕,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8、(美)杰克·高勒著,陈莉萍译,新闻的价值:信息时代的新思考,新华出版社,19989、(德)汗斯·赫尔穆特·勒林著,现代图书出版导论,商务印书馆,199810、(日)日本编辑学学校编申力扬译,日本出版社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1、李桂兰,冀元,世界出版业:日本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199712、宋晓红,韩云,世界出版业:德国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1997任课教师简历:段明莲,51,副教授,1974-至今年讲授过多门本科生专业课及主干基础课,主持并参加了多项研究课题,并出版和发表了多部专著及论文.
开课单位信息管理系课程编号03033245中文名称中文信息处理基础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FoundationofChineseCharacterProcessing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全校学生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教师姓名余锦凤年龄60职称教授课程简介:《中文信息处理基础》是一门多边缘科学,旨在培养学生于计算机汉字处理方面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
本课在理论上从概述汉字属性及其优点入手,阐明面对计算机的严竣挑战,古老的汉字仍将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再创辉煌.
技术上以《三键码》作为基础,教导学生快速地掌握能顺利处理行合国际通用标准两万多个汉字的键盘输入技能.
因为,在语音输入、手写输入尚未完全实用的阶段,键盘输入技术是计算机及各种电子产品输入的主要手段.
可以预言,即使语音输入、手写输入百分之百进入实用状态,也不能完全取代键盘输入方式.
对任何一位需要使用汉字的人而言,掌握并能善于运用一种优秀的键盘输入方法都是非常需要的.

一、理论部分包括:中文信息处理的意义和涉及范围、汉字属性、特色、结构(传统的汉字结构概念、汉字的嵌套结构概念)、(汉字与数据制、汉字与计算机、汉字为什么要编码、ISO-IEC10646V2.
0是什么、编码汉字集、编码空间、编码长度、空间利用率、汉字编码长度与汉字编码空间之关系、信息位数、编码方案评测标准、编码法的设计原理标准、各种类型编码性能比较、数字CKE(ChineseKeyedEntry)技术、汉字编码实现技术:a)三键码输入法;b)数字佳法码.
本课所阐述的是初步的汉字编码理论,既可作为汉字输入编码设计的理论指导,又可作为衡量各种汉字输入方法优劣程度的理论依据.
二、技术支持部分:配有三键码输入法和数字佳法码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汉字输入方法,并能利用微机进行训练、考试.
三、2000年三月份,国家颁布强制执行两万多字的ISO-IEC10646国际标准,WAP技术成为新的热点.
汉语拼音输入方法、形音法及社会上浒的一些汉字输入法都受到了新的挑战,连英文的键盘输入技术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而本课及其教学软件中所倡导的学习认、读、写汉字的技术方法对国内外学生快速学习、正确使用汉字大有裨益.
本课所教授的有关理论和技术能帮助学习者快速、准确地处理各种繁、简、异体汉字.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三年内每学期均可持续开课并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材:余锦凤,中文信息处理基础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参考书:1、北京图书馆,汉字属性字典,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2、北京语言学院语言编著,现代汉语频率词典,19863、苏新春,汉字文化引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4、梁东汉,汉语的结构及其流变,上海教育,19595、安子介,解开汉字之谜,香港,19866、尹斌庸、苏培成,科学地评价汉语汉字,华语教学,19947、通用中文代码国际联合会,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现状与进展,通用中文代码国际联合会,19918、何九盈等,中国汉字文化大观,北京大学,19959、中文信息学会,中文信息学报,中文信息学报编辑部,200010、赵珀章等,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宇航,199011、汉字笔顺规范课题组,GB130000.
1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2、ISO-ICEJTC1/SC2/WG2,CJK-JRG,ISO-IEC/10646-1.
2CJKV2.
0,通用中文代码国际联合会,1992任课教师简历:教授,开设《中文信息处理基础》课程,发表论著20余篇,完成科研项目6项,获中国发明专利两项.
课程编号03230910周学时2课程名称现代管理科学总学时34英文名称ModernManagementScience学分2开课单位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授课教师陈庆云授课对象全校文、理科学生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技术与方法,同时介绍西方管理学思想史以及管理的基本职能等.
教学中将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展案例教学.
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教学:1993-1995年为全校开设"现代管理学"每学期都有200余人听课.
科学研究: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公共政策.
课程编号03230950周学时2课程名称《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史论》总学时34英文名称StudiesinthehistoryofpoliticaldevelopmentofChinainthe20thcentury学分2开课单位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授课教师关海庭授课对象全日制本科生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D(历史学)课程简介:20世纪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局面,使之实现现代化.
因此,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的实质,就是由王朝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变过程,就是一个民主化和法治化,特别是法治化的进程.
在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的百年宏观进程中,前50年主要表现为争取民族独立;后50年主要表现为争取民族富强.
本课以现代化进程中政治领域的变化为讲授的主线,并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合理因素,对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的重大事件进行理论分析,如民初中国的政党政治与政治发展;五四政治文化与中国政治发展;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与中国政治的发展;文化大革命与当代中国政治的发展;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当代中国的村民自治与政治发展等.
在论述20世纪政治发展的过程中,将政治主体和国家有效控制下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尤其是法治化过程和政治文化对政治发展的制约作用作为重点讲授.
以此为基础,对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切入点和思路提出见解,并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角度,对21世纪中国政治发展做出进一步的展望.

教材:关海庭,《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参考书:1、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2、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3、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联书店1992年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教授、副系主任,主要教学经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选读》、《中国政党政治》、《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中俄体制转型的比较研究》、《文化大革命专题研究》、《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史专题研究》、《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政治专题研究》、《政党学专题研究》.

主要科研经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研究,1995年——200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重点课题,已通过鉴定.
当代中俄政治发展特点的比较研究,1997年——199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课题,已通过鉴定,并出版专著,获得北京大学科研成果二等奖.
政治学系应用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00年——2002年北京大学科研项目,正在进行中.
开课单位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课程编号03230930课程名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周学时2英文名称PoliticalSystemofWesternCountries学分2授课对象本科二、三年级学生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教师姓名杨明年龄52岁职称副教授课程简介:本课课旨在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当今的基本状况.
课程以美国、英国、法国、日本、联邦德国、意大利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例,较为详尽地介绍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性质和国家结构问题;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制度;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以及选举制度.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性质和作用.

教材:罗豪才、吴颉英,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与政治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参考书:1、杨祖功、顾俊礼,西方政治制度比较,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2、吴大英等,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剖析,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3、曹沛林、徐宗士,比较政府体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4、吴国庆,当代法国政治制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5、吴国庆,当代各国政治体制—法国,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6、施雪华,当代各国政治体制—英国,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7、谭君久,当代各国政治体制—美国,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8、刘小林,当代各国政治体制—日本,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9、吕耀坤,德国政治制度,时事出版社,199710、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商务印书馆,199911、蒋立峰,日本政治概论,东方出版社,1995任课教师教学科研简历:副教授,讲授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多门,发表专著和论文多篇.
课程编号03230960周学时3课程名称公共管理概论总学时51英文名称PublicManagement学分3开课单位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授课教师赵成根授课对象全日制本科生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课程简介:公共管理是在充分总结和概括198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行政管理学的最新发展,主要研究公共部门的组织结构、职能、人事管理、决策以及新公共管理改革和公共管理模式和技术方法等内容.

公共管理课程的学习,对于帮助学生了解政府的其他公共组织的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书:1、夏书章《现代公共管理》,长春出版社,2000年版;2、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魏娜《公共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4、孙本初《公共管理》,台湾智胜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年版;5、赵成根《民主与公共决策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版;6、戴维.
奥斯本《改革政府》,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7、尼斯坎南《官僚制组织和公共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8、林恩《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9、丹利维尔《民主、官僚制组织和公共选择》,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10、黑尧《现代国家的政策过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
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副教授,主要讲授课程:行政管理学主干基础课课程主持人;行政管理学概论;政策科学;人事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学专题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政策科学、中国政府与政治.
开课单位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课程编号03230920课程名称现代公共关系概论周学时2英文名称GeneralIssuesinModernPublicRelations学分2授课对象本科生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教师姓名张国庆年龄45职称教授课程简介:公共关系作为一种思想、一种理论、一种社会现象、一种实践、一种技术方法、一种管理哲学和管理方式,很值得人们了解、理解和深入学习.
本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和主要教学方法:通过本课程的修习,修业者应当初步熟悉和掌握公共行关系学主要的研究方法,了解其新的研究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把握学科的研究动态,进而能够对某些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有价值的研讨.
本课程强调"学以致用",既重视学理研究和学术功底的培养,以加强和提高修业者学术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又重视有关实践问题的了解和把握,尤其是关于当代中国公共关系问题的兴趣和理解力,以提高修业者关于现实公共关系问题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本课程强调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研究的"理论联系实际".
本课程在教学方法注重:1.
较为系统地讲授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计划,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结构,进而建立起关于公共关系学的由诸多要项所构成的系统概念.
2.
指定主要教学参考书目,根据教学需要,指导学生比较不同参考书目的不同研究方法、研究重点、和不同观点.
3.
大量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大量个案的讲解、评点式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公共关系实际应用方面的诸多问题,并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个案分析的观点和学会分析的方法.
4、结合教学进度,根据需要组织学生就特定的题目或内容撰写求职书、宣传稿、策划书或其它形式的模拟公共关系文件.
5、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不断重复和强调公共关系诸项要点,以矫正学生关于公关的可能存在不正确的观点,同时促使中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尽可可能做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以全面提高其公共关系的理论和技术方法水平.

教材:李道平等,公共关系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参考书:1、(美)斯科特·卡特李普等,有效公共关系,中国财政经济出版2、(美)杜·纽萨姆等,公共关系与实践,上海译文出版社3、(英)弗兰克·詹夫金斯,实用公共关系学,上海翻译出版公司4、毛经权,公共关系学,浙江教育出版社5、熊伟源,公共关系学,安徽人民出版社6、柯廉,公共关系与人体语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7、王晓进,公共关系实务大全,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8、居延安,公共关系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9、奎军,公关经典100,广州出版社10、潘肖玉等,公关语言艺格,同济大学出版社(第三版)11、董彭年,实用公共关系学,幼师局局台北版12、韩宝英,公共关系学概论,台北市记者公众出版任课教师教学科研简历:教授,讲授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多门,发表著述和论文多篇.
课程编号03230970周学时2课程名称台湾问题与中华民族的复兴总学时34英文名称ChineseRisingandTaiwan学分2开课单位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授课教师姚礼明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课程简介: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关键之一.
本课程详细介绍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的历史,深入分析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对解决台湾问题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且对中国和平统一的前景、条件、方法、步骤以及与中华民族复兴的相关性进行一些深入探讨.

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1992年在本系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一直教授《政治学原理》、《台湾问题概论》和《台湾政治研究》等课程.
台湾政治研究是姚礼明博士科研的主要方向之一;有关台湾方面的专著两部,论文20余篇.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课程编号03634030中文名称传记文学:经典人物研究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AutoBiography:AStudyofClassicalFigure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本科生、研究生所属领域E(语言、文学与艺术)教师姓名赵白生年龄37职称副教授课程简介:传记文学是一种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文学品类.
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具有无可比拟的教育功能、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
由于传记文学的无穷魅力,它的重要性日益被人认识.
卡莱尔(ThomasCarlyle)指出:"历史是无数传记的结晶.
"在美国哲人爱默生(RalphWaldoEmerson)看来,传记的作用应该在历史之上.
他说:"确切地说,没有历史,只有传记.
"爱尔兰大诗人叶芝(W.
B.
Yeats)对传记更是推崇备至.
他以他的不朽诗才给传记文学下了一个非凡的定论:"一切知识皆传记.
"在中国,司马迁的《史记》为我们留下了不胜枚举的影响个案.
传记文学的作用和重要性早已被文化转型期的先驱人物所认识.
梁启超对传记文学可谓一往情深,他写作的大量传记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巨大.
郭沫若在他的自传里就曾写道:"那时侯的梁任公已经成了保皇党了.
我们心里很鄙屑他,但却喜欢他的著书.
他著的《意大利建国三杰传》,……以轻灵的笔调描写那亡命的志士,建国的英雄,真是令人心醉.
我在崇拜拿破仑、俾士麦之余便是崇拜的加富尔、加里波蒂、玛志尼了.
"胡适是另一位不遗余力地为传记文学鸣锣开道者.
他除了自己动手写传记之外还不断劝别人写自传,这是因为他深深地认识到传记文学的价值——"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
"这里,胡适还忽略了传记文学最重要的功能:它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读本.
自我情结、成长极限和身份危机是人类的永恒问题,而不朽的传记名著对这些问题提供了出色的答案.
我们将重点剖析经典人物如费边、恺撒、刘邦、富兰克林、拿破仑、达尔文、卡内基、居里夫人、甘地等,目的是为了培育一种原创冲动和领袖意识.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2002年第二学期,2003年第二学期,2004年第二学期.
如无特殊情况,我将如期为全校本科生开设上述课程.
教材:赵白生等主编,传记文学名著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参考书:1、陈兰村等,中国古典传记论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19912、韩兆琦,中国传记文学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3、李祥年,传记文学概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34、汪荣祖,史传通说,中华书局,19895、谢尔斯顿,传记,昆仑出版社,19936、杨正润,传记文学史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7、赵白生等,传记文学研究,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8、朱文华,传记通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9、勒热讷,自传契约,三联书店,200110、Garraty,John,TheNatureofBiography,AlfredA.
Knopf,195711、Novarr,David,TheLinesofLife,PurdueUP.
,198612、Olney,James,Autobiography:EssaysTheoretical,PurdueUP.
,1980任课教师简历:英语语言文学副教授,1996年获英语系优秀教学奖;发表论文7篇,编著8部.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课程编号03834160中文名称澳大利亚社会与文化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AustralianStudies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已修完大学英语四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E(语言、文学与艺术)教师姓名胡兆麟等年龄68职称教授课程简介: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关注的全球化现象,反映了以交流与合作为主题的跨社会、跨国界的世界性潮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们格外关注澳大利亚在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战略.
长期以来亚太地区成为澳大利亚外交政策的重点.
今天的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经济繁荣且多元化、技术先进的国家,在亚太以及全球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北京大学作为一流的国际大学,从其发展的信息维度上来看,教育的目标要国际化.
这不仅要求我们培养出能讲英语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有国际眼光的人才,而且是面向世界的公民.
基于这两点考虑,开设该课.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在每年春季学期开设.
教材:1、澳大利亚驻华使馆,AustraliainBrief2000,ACC,20012、郭可、张咏华编译,AustraliaScenes,东方出版社,20003、LindsayTanner,OpenAustralia,PlutoPress,19994、BradCollis,Snowy—TheMakingofModernAustralia,1900,参考书:详见教务部网页任课教师简历:多位教师共同开设.
胡壮麟教授、周金福副院长、韩锋副教授、何殊副教授、苏勇教授、胡文仲教授、AndrewSant,GraemeMecham,CeanKelly开课单位外语学院东语系课程编号03530080中文名称古代近东文明史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HistoryofAncientNearEastCivilizations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D(历史学)、E(语言、文学与艺术)教师姓名李政年龄职称副教授课程简介:本课程以文明的起源,文明史发展轨迹、文明的独立发展与相互联系,不同文明的各自特点等作为授课的线索,并以此统领全课程的教学.
既介绍各古老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优秀的文化成就,概括出他们各自独具特色的方方面面,也着重分析介绍不同文明之间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共性和差异性,揭示人类文明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为同学们展现出古老文明在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所具有的深邃的思想内容.

本课程大量引收国外学术界研究的最新成果,还注重把国外学者在语言学、文字学、历史学和考古学等领域的一些最新的研究方法、手段介绍给学生,培养学生对古代文明史学习的兴趣,并为他们对本学科及各自学科相关学术问题的思考开拓思路.

参考书:李政,古代东方,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任课教师简历:先后主讲古代近东文明史课程六次,还主讲过赫梯历史文化(研究生),古代印欧文化(校选修课).
参加东方文化课、东方语言文字、东方宗教文化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先后出版二部专著:《赫梯文明与外来文化》、《古代东方》发表与本课程有关的论文八篇.
与本课程有关的科研立项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和赫梯文明历史发展道路比较研究.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东语系课程编号03536240中文名称印度宗教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IndianReligions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本科生/研究生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E(语言、文学与艺术)教师姓名姜景奎年龄35职称副教授课程简介:印度被誉为世界宗教的博物馆,在自公元前2000前后起到现在的四千多年时间里,印度社会的方方面面一直在宗教的强力影响下,可以说,抛开宗教谈印度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太妥当的.
印度教是印度最大的宗教,其83%的人口是印度教徒.
伊斯兰教、锡克教、耆那教、佛教、基督教等在印度也有相当影响.
本课程将以印度历史为线索,以印度文化为依托,系统介绍印度宗教的产生(传入)、发展及影响.
印度教将成为本课程的重点介绍对象,各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冲突等也是介绍的重点内容.
在开课过程中,"吠陀教"、"婆罗门教"、"阿育王正法"、"三相神"、"种姓制度"、"印度教虔诚运动与伊斯兰教苏非派"、"现代伊斯兰主义与印度教民族主义"、"印度人的自然观"等将成为本课程的专题性介绍主题.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佛教产生于印度,但印度从来就不是一个佛教国家,印度教一直是印度最主要的宗教,印度教文化一直是印度文化中的主体文化.
绝大多数中国人对这一点至今仍然不清楚,本课程将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此外,本课程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印巴关系及克什米尔问题,并为学生如何正确理解印度提供一定的帮助.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争取每年开一次课,未来三年的具体安排如下:1.
2001-2002学年——第二学期2.
2002-2003学年——第二学期3.
2003-2004学年——第二学期注:具体上课学期可能会有变动参考书:1、林承节,印度古代史纲,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2、刘安武,印度两大史诗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王树英等(译),印度古代文化与文明史纲,商务印书馆,19984、孙士海等(译),印度神话,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5、王世安(译),印度佛教史,商务印书馆,19956、崔连仲,从佛陀到阿育王,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7、林承节,印度近现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8、邱永辉,现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9、闵光沛等(译),印度文化史,商务印书馆,199710、蒋忠新(译),摩奴法论11、K.
Rajaram,FacetsofIndianCulture,SpectrumIndia,200012、R.
Bisnauth,HinduismforAll,A.
P.
H.
Pub.
Corp.
任课教师简历:姜景奎,副教授.
现为外国语学院东语系印地语教研室主任;参加过国家"九五"项目"戏剧叙事学"、教育部项目"泰戈尔研究"、广东省重点项目《世界大通史》等的编撰工作;正在独立承担教育部"九五"项目"印度戏剧研究"课题.
迄今为止,先后参加过国内外学术会议14次,发表论文近30篇,参与编撰专著、论文集等7部.
此外,除教授印地语言文学外,还讲授"印度语言文字文化"、"东方文化-印度文化"、"印度现状研究"等课程.
获得过多次科研教学奖,如"安泰奖教金"、"韩静远哲学教育奖助金"、"桐山奖教金"等.

课程编号03530010周学时2课程名称东方文学史总学时34英文名称HistoryofOrientalLiterature学分2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东语系授课教师魏丽明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E(语言、文学与艺术)课程简介:本课程讲述东方文学史的基本线索和文学思潮、流派的基本内容和演变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精讲一批东方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这些作品思想上积极向上,艺术上精益求精且富有独创性,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既有审美的价值,又有思想上的认识价值和道德教育价值.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对东方文学、文化、文明的热爱,从而坚定为东方文明的复兴和发展贡献一份光和热的信心.

教材:季羡林,东方文学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7参考书:1、季羡林,简明东方文学史,北大出版社,19852、季羡林,东方文学作品选,北大出版社,1987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曾主讲"东方文学史"、"东方文学专题"、"东西方文学关系"、"东方文学名著导读",并有多篇论文发表,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百科大辞典》等书编写,负责印度文学部分.
开课单位外语学院课程编号03730180中文名称俄苏诗歌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RussianPoetry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E(语言、文学与艺术)教师姓名陈松岩年龄职称副教授课程简介:本课程以俄罗斯诗歌史上一些名家名著赏析为主,划分为若干专题,分析其思想艺术形象与内容,评价其艺术成败得失,归纳概括俄罗斯二百多年来诗歌发展的总体艺术特征,目的是使学习者不仅了解俄罗斯诗歌思想艺术成就,而且对诗歌这一艺术种类的一般常识具有一定了解,提高其文化知识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教材:自编参考书:1、张玉书主编,外国抒情诗鉴赏辞典,北师院出版社,19912、飞白主编,世界诗库俄罗斯东欧,花城出版社,19943、徐稚芳著,俄罗斯诗歌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4、许贤绪著,20世纪俄罗斯诗歌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任课教师简历:陈松岩副教授主要从事俄罗斯文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教授过俄罗斯文学史、文学选读、俄国短篇名著选读、俄苏诗歌、俄罗斯诗歌史等本专科、全校性选修以及研究生专业课程和其他一些语言课程.
先后参加过《欧洲文学史》、《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20世纪欧美文学史》、《20世纪俄罗斯非主潮文学》、《外国抒情诗鉴赏辞典》等书写作,发表过许多有关小说、诗歌研究方面论文,曾获北京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等奖励.

课程编号03538180周学时2课程名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总学时34英文名称Arabic-IslamicCulture学分2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授课教师吴冰冰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E(语言、文学与艺术)课程简介:较为系统和全面地介绍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基础知识,有重点地介绍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动态,通过课堂讲授、讨论、课下阅读、撰写读书报告,学期论文等形式使学生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有基本的把握,形成较为全面和正确的认识,同时为有兴趣进一步在该领域深造的学生打下初步的基础.

教材:自编讲义参考书:1、希提,阿拉伯通史,商务,19792、郭应德,阿拉伯史纲,经济日报,19973、金宜久,伊斯兰教,宗教文化,1997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曾开设"阿拉伯语"及"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发表《现代海湾六国阶级结构的变迁》;参加撰写《阿拉伯:一千零一夜》.
课程编号04330010周学时3课程名称艺术概论总学时51英文名称TheFoundationofArt学分2开课单位艺术学系授课教师彭吉象授课对象全校学生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E(语言、文学与艺术)课程简介:艺术概论系我系常规基础课.
它概括地向同学们介绍艺术学学科的历史、现状,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艺术品构成,艺术创造及接受的规律以及各个具体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等.
此门课是学生学习我系其他具体艺术门类课程的必不可少的基础课.

教材: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大出版社,1994参考书:1、宗白华,美学散步,北大出版社2、宗白华,西方美学史,北大出版社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已讲授了12届"艺术概论",此外还开设"影视鉴赏"、"影视美学"等课程,受到学生好评.
课程编号04330040周学时3课程名称西方音乐史及名曲欣赏总学时51英文名称HistoryofWesternMusic学分2开课单位艺术学系授课教师朱秋华授课对象全校学生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D(历史学)、E(语言、文学与艺术)课程简介:本课程以西方音乐文化的发展脉络为主线,首先以人文背景为社会环境介绍西方音乐的演变过程,其次从音乐艺术本身的特点介绍巴洛克音乐、维也纳古典乐派、浪漫派及民族乐派的音乐风格,以代表作曲家与代表作品为讲授重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的授课方法,使学生在了解西方音乐发展概况的同时也能对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及音乐知识有一个提高.

教材:朱秋华,西方音乐史,北大教材科,2000参考书:1、张洪岛,西方音乐史,人民音乐,19852、罗伯特·希柯克,音乐欣赏,人民音乐,19893、约瑟夫·马克利斯,西方音乐欣赏,人民音乐,1987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曾开设课程有:"音乐学概论"、"中国音乐"、"现代音乐"、"交响乐名曲欣赏".
主要科研成果:《现代音乐概论》、《德彪西》、《中国传统管弦乐研究》、《中西音乐文化比较研究》、《音乐创作手法分析》.
课程编号04330050周学时3课程名称中国美术史及名作欣赏总学时51英文名称ChineseArtHistoryandItsmasterpiecesAppreciation学分2开课单位艺术学系授课教师白巍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D(历史学)、E(语言、文学与艺术)课程简介:本课程将系统介绍中国美术发展的概况,依据历史发展的顺序,从中国美术缘起到近代,通过艺术流派及作品的分析,使学习者对中国美术的发展有较完整的了解,提高审美能力.
教材:中央美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参考书:1、王逊,中国美术史,上海人民,19892、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1985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开设过"中国美术史及名作欣赏"、"中国美术史专题"、"中国卷轴画史"、"中国现代画家专题"、"中外艺术名著精读"等课程;著有《宋辽金西夏绘画史》、《齐白石传》、《张大千》等.

课程编号04330420周学时3课程名称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总学时51英文名称19thCenturyEuropeanRomanticMusic学分2开课单位艺术学系授课教师严宝瑜授课对象全校学生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E(语言、文学与艺术)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以欧洲音乐在19世纪发展史为脉络,以此段历史中有代表性的作曲家——舒伯特、舒曼、李斯特、肖邦、布拉姆斯、维尔地、瓦格纳、德伏扎克、圣桑、德彪西、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的欣赏和分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来使学生学会听懂西方古典音乐的方法,认识各种不同的艺术风格、辨别各种不同层次艺术趣味的能力.
教师将为学生讲解补习听懂音乐所必需的基本乐理和音乐常识.
为了加深体会浪漫主义音乐作品的内涵和各个时期、各个不同作曲家的音乐特色和艺术风格,教师在课堂上结合具体音乐作品的欣赏,将向学生介绍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和艺术思潮,特别是音乐美学上不同学派和观点以及他们的争论.
任何初学者,甚至没有学过音乐的人都可以选修此课.
此课要求学生听15-30盒教师指定的磁带,看3-5种必读参考书.
期终有开卷和闭卷两种考试.

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曾开设"中外音乐简史及名曲欣赏"、"维也纳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莫扎特专题"、"贝多芬专题"等研究方向:1、德国启蒙运动文学、德国古典文学,莱辛、歌德、托马斯·曼;2、古典音乐、古典哲学、德国古典文学三者关系;3、贝多芬专题研究.
课程编号04330550周学时3课程名称影视鉴赏总学时51英文名称AppreciationofFilmArts学分2开课单位艺术学系授课教师陈旭光授课对象全校学生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E(语言、文学与艺术)课程简介:本通选课面向全校同学,在精读赏析若干中外电影经典作品和普及讲解现代影视艺术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将电影艺术置于广阔的艺术维度和宏大的文化背景中做多方面的深入探析.
本课程的讲授注重形象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注重对学生开放性、综合性的现代思维方式的培养.
本课程力图使学生经过学习,能提高艺术修养,加强人文素质,培养起健康良好而又多元开放的审美情趣,并且开阔思路,培养起综合性、创造性的现代思维能力.

教材:陈旭光,电影艺术讲义,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参考书:1、陈旭光,艺术的意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2、彭吉象,影视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3、[美]汤普森·波德维尔著,陈旭光译,世界电影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4、[美]路易斯·贾内梯著,认识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5、姚晓蒙著,电影美学,人民出版社,1991年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陈旭光,艺术学系副教授、博士.
1997年起在北大任教,近年来主要讲授本科生课程《影视鉴赏》、《影视艺术概论》、《艺术学概论》等,讲授研究生课程《美学艺术学名著精读》、《电影史专题》、《当代文化与艺术研究专题》等课程;发表有影视学、艺术学、文学、文化学等方面学术论文近百篇;著作有《艺术的底蕴》、《电影艺术讲义》、《中西诗学的汇通》等六部;译著有《世界电影史》等;主编有《改革20年焦点论争文学艺术卷》等.
课程编号04330880周学时2课程名称基本乐理与管弦乐基础总学时34英文名称MusicalTheoryandBasicOrchestra学分1开课单位艺术学系授课教师马清授课对象全校学生先修课程基本乐理所属领域E(语言、文学与艺术)课程简介:本课程系统地讲授音乐基本理论,包括乐音体系、音律、记谱法、节奏与节拍、音程、和弦、调式、转调、乐曲的基本形式、初步的和声与复调,以及近现代音乐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分析作品同时介绍管弦乐队及各类乐器的功能特点,并结合识谱及简单电子钢琴弹奏教材:1、马清,基本乐理,北大教材科,19962、马清,音乐理论与管弦乐基础,北大出版社,2000参考书:1、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人民音乐,19892、R.
Rmorgan,Twentieth-CenturyMusic,NewYork,1990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曾开设"钢琴"、"管乐"、"交响乐"、"基本乐理"、"西方音乐史与交响乐欣赏"、"19-20世纪西方音乐专题"等课程,并指导学生管乐团与交响乐团.
著作:《钢琴艺术史》、《20世纪欧美音乐风格》等课程编号04331241周学时3课程名称艺术史(中世纪部分)总学时51英文名称HistoryofArt学分2开课单位艺术学系授课教师朱青生授课对象全校学生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D(历史学)、E(语言、文学与艺术)课程简介:艺术史是一门人文科学的基础课程.
这门课拟以通史的顺序和相对集中的课题,展开艺术史的理论和知识的陈述.
该课一共开设八年为一个完整的段落,每次(一学期时段)讲授一个艺术史时段并侧重论证艺术史中的某一个问题.
为了顾及选修学生的切入水平,每学期讲入正题前用二次课程讲解:1、艺术史的观念与方法;2、本学期内容在艺术通史中的份量、位置和特别意义.
在结束前用一次课程讲解此段的渊源和影响.
同时,发给学生一部艺术通史教材,要求选课学生在一学期修课期间自己阅读完成艺术通史部分,并用考试检查自我阅读部分(40%)和讲授部分(60%).

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暂缺课程编号06234870周学时2课程名称医疗(卫生)经济学总学时34英文名称HealthEconomics学分2开课单位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授课教师王建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双学位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课程简介:本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运用经济学分析卫生保健及卫生政策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门课程也对将来有志于在卫生或相关工业界寻找工作的学生有所帮助.
同时,它还有助于帮助同学们理解经济学如何应用于重要和有争议性的政策分析.

教材:Getzen,T.
E,HealthEconomics:Fundamentalsandflowoffunds,JohnWiley&Sons,NewYork,1997参考书:详见教学计划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研究方向:儿童健康心理学研究;编程(药物工程模型)医院管理成本函数的模型(医院管理成本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被称作健康经济学家.
开课单位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课程编号06234780中文名称经济学专题-市场、政府与金融中介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TopicsinEconomics-MarketandMethod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教师姓名陈平年龄55职称教授课程简介:市场、政府和金融中介之间的关系是涉及到微观、宏观、金融和制度经济学的核心课题.
本课采用综合和比较的方法,以重大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问题为主线,以世界各国的历史经验为依据,来展开各学派之间的论争和对策之间的选择,避免一家之言的偏见和一国经验的局限,培养学生有历史的经验、世界的眼光和跨学科的视野.
为克服传统从书本出发的缺点,本课配合用生动的电影、纪录片加讲评的方式,来讨论当前经济改革的现实难题,大约理论述评时间和电影录像的放映时间各占一半.
课堂开放,欢迎不同兴趣和程度的学生出席.
[注:本课和前三年相比,大幅增加了经济学理论的系统总结和比较,并加大课外阅读的要求]参考书:1、陈平,文明分叉、经济混沌和演化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RobertL.
Heilbroner,Theworldlyphilosophers:thelives,times,andideasofthegreateconomicthinkers,Rev.
7thed.
NewYork,1999任课教师简历:教授,主要讲授《高级宏观经济学》、《金融经济学》等多门课程;研究领域有:复杂系统科学和非线性经济动力学、经济波动理论与宏观经济学、金融理论与金融工程、劳动分工理论等.
课程编号06730020周学时2课程名称大学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的发展总学时34英文名称TertiaryEducation&HumanandSocialDevelopment学分2开课单位教育学院授课教师田玲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课程简介:本课目的之一旨在使未读高等教育专业而接受大学教育的各学科领域的学生了解和掌握起码的关于大学教育与个人及其社会发展关系的基本知识与思想理念,从而明确大学及其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使命与意义,并从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社会学等学科角度掌握大学教育的原理与技能及其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本课还将根据知识社会中终身教育的要求帮助学生发展自己实施自我终身教育的思想与能力.
本课目的之二是理论和实际并重,知识并重和能力培养并重,使学生成为既有理论功底和渊博知识的人,又是能把理论与知识付诸实践的人.

本课的内容将包括三大部分:一、中外大学的发展历史与基本理念;二、大学教育与个人全面成长的关系;三、大学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本课的教学方式:1.
出发点:本课教师尤其注重北大学生的特点,挖掘他们的思想潜能,调动他们的内在兴趣;通过积极的课外阅读与课堂参与提高自己,提高别人.
2.
时间上,本课采取教师讲授和学生报告各半的分配方法,教师讲授注重讲解、分析、启发与反馈,学生报告侧重阅读与分析.
3.
方法上,教师讲授和学生课外精选资料阅读并重.
4.
教学设备上,本课将采用自编材料进行教学,并在课堂上使用powerpoint投影仪.
5.
考核上,学生的学习评价包括课外阅读、课堂参与和学期论文.
为避免被动式和填鸭式的教学与不良效果,本课教师不期望学生课堂记笔记,考试时背笔记,为此,本课不设闭卷考试,并提供必要的阅读资料.

参考书:辅仁大学《大学入门》课程委员会主编,大学入门:开创成功的大学生生涯,台北:远流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8王文俊著,人文主义与教育,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3(第3次印刷)王连生著,教育辅导原理与技术,台北:五南图书公司,1994(第5版)涂艳国著,走向自由—教育与人的发展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贺国庆、华筑信主编,国外高等学校课程改动的动向和趋势,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鲁洁主编,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第12次印刷)朱国仁著,西学东渐与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福州、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伍振著,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台北国立教育资料馆,1982田玲著,北京大学生存心态及其再生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美)ClarkKerr著陈学习等译,大学的功用,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王家通著,高等教育制度比较研究,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1981Whitaker,LeightonC.
,CollegeStudentDevelopment,NewYork,London:TheHaworthPress,Inc.
,1992Mcgrath,Fergal,Newman'sUniversity:IdeaAndReality,London:Longmans,1951Hook,Sidney,TheIdeaofAModernUniversity,Buffalo,N.
Y.
:PrometheusBooks,1974Newman,JohnHenry,TheIdeaOfAUniversityDefinedAndIllustrated,London,England:Routledge/ThoemmesPress,1994Pelikan,JaroslavJan,TheIdeaOftheUniversity:AReexamination,NewHaven:YaleUniversityPress,1992Schiamberg,LawrenceB.
,HumanDevelopment,NewYork:Macmillan;London:CollierMacmillan,1985Feldman,RobertS.
,TheSocialPsychologyofEducati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6Pascarella,ErnestT.
,HowCollegeAffectsStudents:FindingsandInsightsFromTwentyYearsofResearch,SanFrancisco,Oxford:Jossey-BassPublishers,1991Meighan,Roland,ASociologyofEducating,London,NewYork,Sydney,Toronto:Holt,RindhartandWinston,1981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教学工作主讲课程:本科生2门,研究生4门,其中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4门指导研究生:协助指导硕士8名,协助指导博士3名自编教材2本,参与编写出版教材2本,出版教材中本人共撰写6万多字.
二、科研工作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篇,其中被国内重要报刊转载1篇,重要国际会议特邀报告2篇;专著2本,其中自著1本,参著1本,本人共撰写28万字.
开课单位教育学院课程编号06730010中文名称当代教育基本原理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TheBasicPrincipleofEducation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本科生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教师姓名刘云杉年龄33职称讲师课程简介:在课程观点上,本课程不将课程定位为固定的跑道,教师带领学生跑完固定的路线,获取相应的经验与技能;而将课程定位为动态的奔跑,课程所提供的是开放的原野,学生是奔跑的主体.
本课程强调尊重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

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与体验,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论落实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等环节.
在教学内容上,本课程并非要传播一个封闭的知识体系(将成型的知识作为"礼物"填塞给"白板"式的学生),而是提供一个关于教育——我们所置身的学校教育(课程文化分析、教学分析、学校管理、校园文化与校园人的精神生态)、教育与社会(在变迁的社会中,教育的功能与教育性质的蜕变)、高等教育等与学生教育经历、教育选择等与学生切实相关的议题——开放的研究场域.
教学的过程即是研究的过程,教师负责提供每一个专题的理论资源、实践背景,学生根据自己亲在性的经验,即有置身教育情境之中的"现场感",又尝试用局外人的距离感来反省教育.
本课程的中心概念是building,将个人经验与公共议题不断对话,在此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不同的观点能够互相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介绍、重点个案分析、讨论事例、分享生活经验等教学活动,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得到更深的理解.
在课程评价上,考虑用弹性、多元的评价取代教师通过考试对学生做单向评价.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在未来三年内,本人根据学校需要与学生情况,开设该课程;条件许可,可考虑开设后续性的课程.
教材:1、袁振国编,《当代教育学》,教育出版社,19982、郑金洲著,《教育通论》,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参考书:1、陈桂生著,《"教育学视界"辨析》,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2、瞿保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目的·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陆有铨著,《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4、史密斯著,《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华勒斯坦等著,学科·知识·权力,三联书店,19996、科林斯著,《文凭社会——教育与阶层化的历史社会学》,桂冠图书,19987、伊利奇著,《非学校化社会》,桂冠图书,19928、潘懋元著,《高等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9、杨东平编,《大学的精神》,辽海出版社,200010、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1、雅斯贝尔斯著,《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19911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任课教师简历:刘云杉:33岁,讲师,讲授过"教育学原理"、"教育社会学"等课程.
参加国家"八五"课题:"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1993-1995);"九五"课题:"课程社会学研究"(1996-2000);福特基金项目《教材的性别研究》(2000-至今)著有:《学校生活社会学》,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
课程编号00632099周学时2课程名称环境系统工程概论总学时34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SystemEngineeringReviews学分2开课单位环境科学中心授课教师赵广英授课对象全校三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先修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高等数学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简介:环境系统工程概论是一门讲述环境系统的数学模型化和最优化的新兴边缘学科.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形成尖锐的矛盾,人们迫切希望找到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保护和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环境系统工程分析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在高层次上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提供技术支持,也能在各个层次上为环境监测、管理、评价和设计服务.

教材:自编讲义参考书:1、钱渝,运筹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程声通,环境系统分析题解,高等教育,19943、施光燕,董加礼,最优化方法,北京高等教育,19994、孟繁坚、杨汝均,环境系统工程导论,高等教育,19875、程声通,环境系统分析,高等教育,1990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申请人系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毕业,获市政工程学博士学位.
主要科研成果:1、计算机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2、著有博士论文《饮水净化过程中反渗透膜过程预处理和膜污染的研究》;3、国家九五科技攻关子课题"膜分离与反渗透饮用水净化技术的研究"的主要完成人;4、先后在湖南、安徽、山东、黑龙江、河北等省份开展了饮用水净化处理技术、工业水处理技术以及医院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工程改造,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

课程编号00633010周学时2课程名称环境科学导论总学时34英文名称IntroductionofEnvironmentSciences学分2开课单位环境科学中心授课教师姚荣奎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简介:按国家教委"环境教育纲要"的要求,本课程以提高北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观念为宗旨,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优良素质(包括三方面:掌握环境保护基础科学知识,增强环保法治观念和树立环境的伦理道德意识).
课程内容以当今世界重大环境问题为主线,介绍环境问题的状况、来源、成因、发展趋势和控制对策.
课程特点是密切结合当前世界和中国的环境形势,本着"常讲常新"的精神,及时总结最新环科研究成果和资料报道,更新、充实教材;应用电化教育(录相、投影等)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果.

教材: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参考书:1、钱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20002、何强,环境学导论,清华大学,19973、吴鹏鸣、姚荣奎,环境监测原理与应用,化工出版社,1991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教学:(1)主讲"环境科学导论"全校公选课(1991.
9至今共十三届);(2)主讲"分析化学"课;(3)主讲"大气污染原理和监测方法"和"室内空气污染"等课程;科研:(1)"六五"到"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两广和青岛等地酸沉降特征和防治研究",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集体或个人);(2)北京、青岛等地"大气气溶胶来源和特征"、"光化学烟雾成因"、"室内空气污染和水系质量评价"等工作.

课程编号00633050周学时2课程名称环境材料导论总学时34英文名称ConspectusofEcomaterials学分2开课单位环境科学中心授课教师张剑波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简介: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研究材料的性能、用途和其环境负担之间的关系,包括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评价系统.
该课涉及人类的材料需求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的变化规律;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所需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的影响;与环境协调并适应环境发展与材料开发、应用和再生理论;具有最低环境负担的材料工程新技术和新工艺;生态环境与材料相互作用的度量标准和基准;现用材料的合理性评价等.

本课程目的在于培养一大批具有环境意识的科学工作者和管理人才,使他们具有新的观念,在材料的计划、制造和使用时首先从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出发,从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来发展新材料和解决目前所使用的材料中的有关问题.
环境材料涉及到教育人类的问题,只有通过提高全民,特别是科技工作者的环境意识,才能使人类所需材料的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教材:自编讲义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张剑波,副教授,长期从事环境化学与物理化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开设课程包括物理化学及实验和环境材料学,教学效果良好,受师生好评.
研究方向为大气污染物的光化学及反应动力学研究,功能材料物理化学性能研究及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5年中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共发表论文19篇,其中第一作者13篇,SCI收录3篇,EI收录1篇.
开课单位环境科学中心课程编号08130210中文名称文明与环境导论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IntroductiontoCivilizationandEnviroment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文科和理科二、三年级本科生、硕士生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教师姓名宋豫秦年龄48职称副教授课程简介:以往的社会科学家们主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机理,自然科学家们主要研究自然界的关系机理.
而事实上人类文明的演进与自然界是密不可分的.
这不仅是重大理论问题,而且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古今中外关于文明与自然关系的经典理论介绍,中外文明起源与发展历程的人地关系演变;当代中国重大生态问题的(如黄河断流、沙尘暴)发生、发展与综合防治的人类行为分析.
涉及的学科领域包括:环境科学、地理学、考古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等.
具有古今结合、文理交叉的特点.

本课程虽涉及若干基本理论问题,但以典型事例分析为主,内容丰富,浅显易懂.
该课程对扩大知识面和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将有所助益.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每学年下学期开课,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考试方式拟课堂讨论与期终笔试(开卷、闭卷或论文)成绩相加.
适当邀请有关专家作专题演讲,可为部分有意深化本领域知识的同学提供实地考察的机会.
参考书:1、弗·卡特,表土与人类文明,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72、卡逊,寂静的春天,科学出版社,19793、弗道洛夫,人与自然-生态危机和社会进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64、钱学森,论地理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5、金其铭,人地关系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6、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三联书店,19507、余谋昌,文化新世纪-生态文化的理论阐释,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68、周穗明,智力圈-人与自然关系新论,科学出版社,19919、吴彤,人与自然—生态、科技、文化和社会,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510、宋豫秦等,环境考古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11、宋豫秦等,中国文明起源的人地系统简论,科学出版社,2002任课教师简历:教学与科研领域:环境生态学、土地荒漠化、人地关系演变与调控、民族生态学.
主要著述包括:环境考古、中国文明起源的土地关系、土地荒漠化发展过程的人地关系机理.
开课单位环境科学中心课程编号08130220中文名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protection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全校非环境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未修过环境科学基础类课程的本科生,其他无特殊要求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教师姓名邵敏等年龄35职称副教授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以教育部全国非环境专业环境公共课教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阐述人类、环境与生态系统问题,通过剖析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全面介绍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在此基础上的环境伦理观和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之上的环境保护途径.

本课程将融合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为一体,将最新的国际科学发展与中国现实的环境与资源问题相结合,通过介绍人类在环境、生态和发展中的矛盾冲突,培养不同专业学生的环境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引导学生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科学认识.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在今后三年,均在学年的第二学期(春季)开设此门课程.
教材:钱易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参考书:1、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2、关伯仁等,环境科学基础教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3、陈静生等,地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陆书玉等,环境影响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金瑞林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姚重华,环境工程仿真与控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孔繁祥等,环境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叶文虎等,环境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郭怀成等,环境规划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0、马中等,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1、D.
B.
bontin,EnvironmentalSciences,JohnWiley&SonsInc.
,1997任课教师简历:邵敏,副教授,参与研究生必修课《大气环境化学》,担任本科生必修课《环境监测与实验》主讲人;曾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负责自然科学基金的青年项目一项;目前负责多项国家、地方和国际合作项目,发表科研论文近20篇.

栾胜基,副教授,主讲研究生课程,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环境公报》编制组负责人,联合国环境署《全球环境展望》中方专家,二战遗留核武器和化学武器环境影响评价项目负责人和广州市生态城市规划负责人.

李文军,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资源的规划和管理、生态旅游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信息系统;目前承担4项研究课题,发表科研论文14篇.
开课单位环境科学中心课程编号08130230中文名称全球环境问题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GlobalEnvironmentalIssues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本科生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教师姓名胡建信年龄36职称副教授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目前全球化环境问题中的气候变化和平流层臭氧损耗.
课程内容包括涉及这些问题的基本理论:气候变化和平流层臭氧损耗的发生、发展和未来趋势预测;科学研究的进展和评估;全球环境问题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健康和经济损害,尤其是对中国的影响;国际国内控制全球环境问题的政策、方法、效果及变化趋势.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每学年开设一次.
参考书:1、章基嘉,气候变化的证据、原因及生态系统的影响,气象出版社,19952、林而达等,全球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气象出版社,19983、林而达等,全球气象变化对中国农业影响的模拟,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4、中国气候变化国别研究组著,中国气候变化国别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5、联合国环境署,全球环境展望2000,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6、IPCC,StabilizationofAtmosphericGreenhouseGases:Physics,Biological,andSocio-Economic,UNEP,19977、KirilYa.
Ondratyev,Atmosphericozonevariability:implicationsforclimatechange,humanhealthandecosystems,20008、WilliamJamesBurroughs,Climatechange:amultidisciplinaryapproach,Cambridge;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20019、CatrinusJ.
Jepma,Climatechangepolicy:facts,issuesandanalyses,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710、薛达元等,《生物多样性公约》技术评注与履约对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11、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任课教师简历: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淘汰臭氧层消耗物质对策和城市大气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了与臭氧层保护和履行议定书相关的十多项系列研究.
课程编号08130200周学时2课程名称环境伦理概论总学时34英文名称AnIntroductiontoEnvironmentalEthnics学分2开课单位环境科学中心授课教师杨爱民、林官明先修课程无所属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C(哲学与心理学)课程简介:本课程的目的在于给环境和生态问题的哲学观点一个合理清晰而系统概括的介绍.
能源问题、人口问题、野生动植物和种群保护问题、空气和水污染问题、资源保护问题、有毒废气物暴露问题等,将决定当代乃至后代人的生活质量.
事实上,人类行为甚至会危及到地球的大气层及季节,以及地球上所有生命生存所必需的条件.

当今的文明倾向于将这类问题简单地处理为科学上的、技术上的或政策上的问题,可事实上问题远不仅此.
这些环境和生态问题提出了一些关系到人类的价值这样的基本问题,或者说是伦理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本课程介绍环境伦理学领域和环境哲学领域在过去二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课程的第一、二章介绍环境思考的哲学实质,以及一些传统的伦理学理论和方法.
第三、四章为应用伦理学模型,即将传统伦理应用到环境问题当中,代表着环境伦理学的早期工作.
但哲学家们很快就认识到传统理论和原则在新的环境问题挑战面前显得力不从心,因而开始延拓传统的概念和原则以适合于环境问题.
第五、六章尝试着将道德观点扩展到个体动物、后代、植物及其它自然界的物体.
这类思考中,传统理论和原则保持不变,但它们的范围被拓展到以前的哲学家未探究的领域.
最近几年,这个领域的许多哲学家已开始认识到简单的延拓对环境问题是不够的,需要进行哲学上的更根本的变革.
第七、八、九、十章研究这些更根本的环境与生态哲学,包括:生物中心主义(所有生物应受道德上的尊重)、生态中心主义(从传统的环境关注转为更友善的生态为中心的观点)、深生态学、社会生态学和生态女权主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课程只是对环境伦理作概要介绍,进一步的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需要同学广泛地阅读相应的文献和论著.
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能使同学们认识到国内环境问题产生的本质,从而提高环境意识.

教材:J.
R.
Desjardins,EnvironmentalEthics-AnIntroductiontoEnvironmentalPhilosophy,WadsworthPublishingCompany,1992林官明、杨爱民,环境伦理-环境哲学入门,北大出版社(待出)参考书: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周林东,奴隶与伙伴,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樊芷芸,环境科学概论,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杨通进,走向深层的环保,四川人民出版社雷毅,生态伦理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肖平,工程伦理学,中国铁道出版社PojmanLouis,EnviromnentalEthics,WadsworthPub,1998JohnBenson,EnvironmentalEthics-AnintroductionwithReadings,Routledge,2000PeterSinger,PracticalEthics(2nd),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3厉以宁、章铮,环境经济学,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11、B.
J.
Nebel、R.
T.
Wright,EnvironmentalScience:theWaytheWorldWorks,PrenticeHall,1996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杨爱民,讲师,讲授《人生理论与实践》课,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开课单位历史学系课程编号02130520中文名称环太平洋地区的历史发展课程周学时2英文名称HistoryinthePacificArea课程学分2授课对象本科高年级学生所属领域D(历史学)教师姓名何芳川年龄62职称教授课程简介:太平洋地区,作为一个整体被人们所关注,只有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
在这一个世纪当中,曾经有两次太平洋热.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那次太平洋热,被法西斯的崛起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摧毁;八十年代又兴起的太平洋热,似乎又被世纪末的亚洲金融风暴所中断.
然而,从分散走向一体,这一自然历史过程并没有终结.
作为一个太平洋地区的大国,中华民族在迎接自己伟大复兴的时候,应对自己身边的大洋给予更多的关注,对太平洋地区的历史命运,应给予更多的科学思考.

本课程将太平洋地区作为观察对象,从整体上考察它的由分散走向一体的历史发展轨迹,揭示其历史进程的特点与规律,并重在考察古代中华文明、东亚文明、美州文明及近代西方文明在这一地区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每年为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这一通选课.
教材:何芳川,崛起的太平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参考书:1、武桂馥,太平洋的崛起,人民日报出版社,19912、罗元铮,太平洋经济共同体,中国财经出版社,19813、沈贵进,太平洋地区的崛起与合作,中国外经出版社4、马朝旭,太平洋时代,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5、何芳川,澳门与葡萄牙大商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6、何顺果,美国边经史——西部开发模式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7、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8、吴廷缪,日本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9、勒内·杜蒙,拉丁美洲的病态发展,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10、FrankGibney,ThePacificCentury,NewYork,199211、RichardOconnor,PacificDestiny,Boston,196912、JohnK.
Fairbank,TheUnitedStatesandChina,Cambridge,1983任课教师简历:教授,开设过多门课程,著有《崛起的太平洋》、《澳门与葡萄牙大商帆》等专著,以及《太平洋时代的中国》等学术论文40余篇.
也曾获国家社科等科学研究成果奖,在美、加、日、韩、秦及欧洲等国进行研究、讲学.

搬瓦工(季付46.7美元)新增荷兰(联通线路)VPS,2.5-10Gbps

搬瓦工最近新增了荷兰机房中国联通(AS9929、AS4837)线路的VPS产品,选项为NL - China Unicom Amsterdam(ENUL_9),与日本软银和洛杉矶(DC06)CN2 GIA配置一致可以互换,属于高端系列,2.5Gbps-10Gbps大带宽,最低季付46.7美元起。搬瓦工VPS隶属于老牌IT7公司旗下,主要提供基于KVM架构VPS主机,数据中心包括美国洛杉矶、凤凰城、纽...

一键去除宝塔面板各种计算题与延时等待

现在宝塔面板真的是越来越过分了,删除文件、删除数据库、删除站点等操作都需要做计算题!我今天升级到7.7版本,发现删除数据库竟然还加了几秒的延时等待,也无法跳过!宝塔的老板该不会是小学数学老师吧,那么喜欢让我们做计算题!因此我写了个js用于去除各种计算题以及延时等待,同时还去除了软件列表页面的bt企业版广告。只需要执行以下命令即可一键完成!复制以下命令在SSH界面执行:Layout_file="/w...

BuyVM($5/月),1Gbps不限流量流媒体VPS主机

BuyVM针对中国客户推出了China Special - STREAM RYZEN VPS主机,带Streaming Optimized IP,帮你解锁多平台流媒体,适用于对于海外流媒体有需求的客户,主机开设在拉斯维加斯机房,AMD Ryzen+NVMe磁盘,支持Linux或者Windows操作系统,IPv4+IPv6,1Gbps不限流量,最低月付5加元起,比美元更低一些,现在汇率1加元=0.7...

17roco.com为你推荐
杨紫别祝我生日快乐周杰伦的祝我生日快乐这首歌有什么寓意或者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嘉兴商标注册我在濮院想注册一个羊毛衫商标?该怎么做?103838.com39052.com这电影网支持网页观看吗?avtt4.comCOM1/COM3/COM4是什么意思??/ip查询器查看自己IP的指令16668.com香港最快开奖现场直播今晚开dadi.tvapple TV 功能介绍555sss.com拜求:http://www.jjj555.com/这个网站是用的什么程序www.1diaocha.com手机网赚是真的吗dpscycle国服魔兽WLK,有什么适合死亡骑士的插件?
网址域名注册 最便宜的vps 免费动态域名解析 68.168.16.150 godaddy ssh帐号 免费ddos防火墙 台湾谷歌地址 全站静态化 135邮箱 服务器合租 申请网页 免费私人服务器 云营销系统 永久免费空间 lamp什么意思 阿里云手机官网 酸酸乳 存储服务器 nnt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