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刀片机

刀片机  时间:2021-03-28  阅读:()

连云港市环境信息化暨监测监控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8月目录一、现状及问题1(一)现有工作11.
环境监测监控现状12.
环境信息化建设现状3(二)存在问题61.
传统环境管理模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要求62.
环境感知能力不足,无法全面掌握分析环境状况73.
对污染源企业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74.
加强环境信息资源整合,实现数据开放共享75.
环境数据价值挖掘不深,智慧决策能力有待提高8二、指导思想9三、建设依据10四、基本原则12(一)顶层设计,统筹规划12(二)需求导向,稳步推进12(三)充分利旧,无缝融合12(四)创新体制,闭环管理12(五)数据挖掘,科学决策12五、总体目标和总体架构14(一)总体目标141.
建成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提升环境感知能力142.
建设污染源全过程管控体系,提升污染源监控能力153.
建设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实现环境精细化管理154.
建设环境专题分析应用,为污染防治提供科学支撑16(二)总体架构16六、主要任务17(一)生态环境感知能力建设171.
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网络建设172.
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建设193.
噪声环境监控系统建设234.
土壤环境监控系统建设235.
自然生态监控系统建设246.
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26(二)污染源监控能力建设261.
工业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272.
工业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动态管控系统建设283.
工业污染源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态监控系统建设284.
重点行业工况监控系统建设295.
固危废管理系统升级316.
机动车远程在线监控网络建设317.
油气回收在线监控系统建设328.
工地扬尘、散货码头扬尘管理329.
餐饮油烟在线监控系统建设3310.
畜禽养殖污水在线监控系统建设3311.
污染源视频智能监控系统建设33(三)工业园区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建设341.
工业园区环境信息管理362.
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生物监测283.
工业园区视频监控能力建设284.
化工园区三维模型建设295.
工业园区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建设31(四)生态环境监测监控预警指挥系统建设351.
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362.
生态环境监控预警系统建设38(五)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411.
网格化体系建设422.
环境网格化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建设42(六)污染防治重点项目管理系统建设441.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管理442.
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管理46(七)环境应急专题应用系统建设481.
环境安全预防系统482.
环境安全预警系统483.
环境应急指挥调度系统484.
环境应急后台管理系统49(八)环境服务专题应用系统建设491.
生态环境综合移动监管APP建设492.
污染源企业服务应用493.
监测设备运维单位服务应用504.
环保公共宣传教育服务50(九)市级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建设50(十)信息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建设50(十一)系统部署环境要求51七、重点项目清单56八、投资概算74九、建设计划75(一)启动阶段(2018年5月~10月)75(二)建设阶段(2018年11月~2020年6月)751.
第一阶段(2018年11月~2019年10月)752.
第二阶段(2019年10月~2020年6月)76(三)验收阶段(2020年7月~12月)77十、保障措施78(一)强化组织领导78(二)健全管理制度78(三)加强资金保障78(四)建立标准规范体系78(五)实施统一运维管理79(六)强化信息安全保障79(七)系统部署环境保障79现状及问题(一)现有工作1.
环境监测监控现状(1)环境空气监测监控现状目前,全市已建11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其中4个国控点,分别位于海州区的矿山设计院和连云港环境监测中心、连云区的胡沟管理处、开发区的德源药业公司;4个省控点,分别位于东海县城区、灌云县城区、灌南县城区和赣榆区城区;2个省级质控点,分别位于花果山大圣湖边和东西连岛;1个省级边界站,位于苏鲁交界塔山水库.
连云港环境监测中心站点还建成1套环境空气超级监测站,该超级站集合了多参数、立体化、高时空分辨的大气环境观测仪器,主要有常规监测仪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在线离子色谱分析仪、有机碳/无机碳(OC/EC)分析仪、激光雷达监测仪、黑炭仪、在线VOC监测仪等,可从臭氧前体物成分、颗粒物光学特性、垂直观测等多维度开展精细化观测.

(2)水环境监测监控现状为切实加强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实现全市考核水体自动监测的全覆盖,以便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排查整改.
目前,连云港市已建12套水质自动监测站,6个地表水国考河流断面和12个入海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正在建设之中.
海洋环境水质在线监测方面,目前,市海洋局在秦山岛已建1个岸基站,在东西连岛、烧香河、排淡河已建3个浮标站,徐圩防波堤岸基站正在建设之中.

(3)土壤环境监测现状目前,土壤环境监测主要是手工监测为主,根据国务院2016年印发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2017年已经完成了农用土地调查工作,水稻用地的土壤采样已经完成,小麦用地土壤采集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土壤采样工作完成后由第三方进行检测.

(4)噪声环境监测监控现状目前,在全市范围内已建设10个功能区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站,分别是1类区的胡沟公园、振兴花卉园、孔望山西门,2类区的正大天晴、核电环监科、城南污水处理厂,3类区的大浦污水处理厂、墟沟污水处理厂,4类区的国展中心、云台宾馆,主要监测社会生活噪声、工业生产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
另外,每个季度组织对全市范围内的功能区,进行一次人工噪声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对社会进行公开发布.

(5)辐射环境监测监控现状目前,已建成一套针对核电站外围辐射环境的监控系统,包括14个监测子站及一个控制中心,主要监测项目为:空气吸收剂量率、气溶胶、降水降尘及气象参数等.
该系统集成了数据显示、数据统计分析、工况显示、安防监控等功能,可为辐射环境实时监控及核应急监测提供数据支持.
此外还有一套移动式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用于对重要放射源实施安全监控.

(6)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现状目前,全市范围内共建有市级、东海、灌云、灌南、徐圩新区5个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共计331家已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并与环境保护部门监控平台联网.
其中,联网企业(含重复)中市级平台143家、东海县37家、灌云县116家、灌南县55家、徐圩新区7家.
同时,全市范围内已联网企业中,共有211家已安装环保用电监测设施,以辅助监管企业生产排污状况.

另外,为做好空气质量的精细化管控,近年来,连云港市全面推进大气环境视频监控建设,作为监管能力的补充,24小时不间断抓拍污染.
目前,在市区及各重点园区已建成63个高清视频监控探头,用于实时抓拍市区异常污染,在乡镇已建成196个视频监控探头,用于实时抓拍秸秆、垃圾焚烧.

机动车尾气已经成为我市最主要的空气污染源,对PM2.
5的贡献率达到29.
9%.
目前,连云港市已建有22个机动车尾气检测站,在建一套固定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预计2018年底完成.

2.
环境信息化建设现状(1)机房及网络现状目前,市环境信息中心机房面积45平方米,建有多个网络环境,分别为:国家环保专网、省厅专网、市电子政务外网、办公外网、办公内网.
其中,办公外网配备了防火墙、网络入侵检测、入侵防御、网上行为管理等安全设备.
市环境信息中心机房共配备9个标准机柜,共上架13台服务器(包含刀片机及存储设备一套,国家专网服务器除外),另有机房精密空调、UPS及电池柜、机房消防设备等,无剩余空间放置新机柜.
现有机柜剩余空间30U,总存储空间为38T.
目前,服务器中运行云桌面系统及环保大数据资源中心系统.

(2)信息系统建设现状连云港市作为全国首个地市级战略环评试点城市,积累了一套全面的战略环评科研成果.
在战略环评的优势下,战略筹划,立足全局谋划连云港市环保信息化建设,突出地域特色,着力解决当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基于大数据实现环境管理的智慧化,采用信息化新技术,构建环保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通过整合建立环保大数据资源中心、构建建设项目环评智能审批平台和生态环境智能监控平台,运用大数据创造新的环境管理增长点,保障战略环评成果长效执行,完善生态环境治理,有效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

环保大数据资源中心,全面整合了各类环境监测数据、监管信息及各类业务相关数据,完成了环境业务数据整合、查询检索、统计分析、资源共享及综合展示,实现了"四个一"建设,即一个数据库、一张环保GIS图、一个专题分析系统和一个综合查询平台.
发现问题、推动应用、挖掘价值,实现环境保护信息化横向及纵向应用,深入环境管理领域,加大环境管理力度.

生态环境智能监控平台,在环保大数据资源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生态环境智能监控平台,实现了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及污染源企业等的实时监控,使生态环境信息由单一和机械的管理模式向综合性、平台化、协同工作的信息共享方向转变,为环境管理人员提供对各类环境业务的监管手段,以动态、直观方式掌握各类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情况、秸秆焚烧站点实时监控视频以及其他环境业务数据等,使管理部门可以及时发现环境质量问题和环境违法行为,实现生态环境监管精准化.
实现了污染源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对污染源所有的环保数据进行集中关联管理,做到从建厂到生产及后续涉及到的各类环保数据都进行汇总归档,以便于管理部门全面掌握企业的环保情况,为综合化污染源管理提供集中式一体化服务,实现对连云港市各类污染源企业的动态监管,提高污染源动态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和自动化水平.

建设项目环评智能审批平台,实现对建设项目申请、受理、审批、公示等过程的全流程监管,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了项目环评"不见面"审批.
平台还结合战略环评成果,围绕环境质量考核要求,将空间管控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与负面清单("三线一单")细化为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红线、人居安全红线、环境准入红线、总量管控红线、负面清单和优化行业布局7个维度规则,实现建设项目的智能审批,辅助管理人员对建设项目进行科学、量化、全面、高效的决策.

(3)环境信息化典型应用战略环评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对"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重要成果的综合可视化管理.
平台积极推动战略环评成果落地,同时划定284个基本控制单元,进一步强化空间、总量和准入环境的综合管理,也为建设项目环评智能审批提供规则库.

建设项目环评智能审批平台的建设,充分发挥了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运用战略环评、项目环评推动实现绿色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
化工园区运行管理情况申报系统的建设,实现对连云港市化工园区相关信息的上报、审核、汇总、统计,从宏观层面掌握对化工园区的运行管理.
(二)存在问题近年来,我市陆续实施的环境物联感知以及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较好地支撑了环境保护管理决策与社会化服务.
但是还存在统筹力度不足、应用比较分散、数据分析挖掘不深、安全保障程度低等问题,这些都制约着环境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目前,我市环境信息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
传统环境管理模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要求当前,传统的环境管理措施和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生态文明新形势、新要求的发展,不能及时解决成因复杂、治理困难等环境问题,部分地区环保工作任务繁重,监管不到位.
所以急需探索新的环境管理模式解决上述问题,网格化环境管理体制是新时期深入推进环境监管模式转变、提升环境管理能力的创新模式,通过"定区域、定职责、定人员、定任务、定考核"的要求,以网格为单位,实现科学合理、高效有序的环境监管体系.

2.
环境感知能力不足,无法全面掌握分析环境状况2000年以来,我市环保系统已陆续建设了空气自动监测站、水质自动监测站和工业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部分化工园区也建设了水、空气环境监控点以及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但尚未实现全市范围的整体覆盖,也未形成覆盖大气、水、噪声、土壤、危废固废、辐射等生态环境全要素环境监控体系.
另外,流动污染源缺乏监测监控手段,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仅靠人工监测,生态环境感知缺乏监测监控手段,化工园区特征污染物自动监测预警网络建设也不完善.
因此,无法全面感知全市环境质量,也无法对全市的环境状况进行总体分析.
需建立和完善集污染源监控、环境质量监控和图像监控于一体的环保数字化在线监控系统,形成"全要素、全覆盖、全天候、全过程"的监控预警体系.

3.
对污染源企业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近年来,随着环保执法检查工作的深入开展,部分污染源企业的生产排污、治污不规范甚至是数据作假行为等问题逐步暴露,企业的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政府公信力.
因此,对污染源企业监管能力提升,从而保证企业在线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已成为环境保护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
目前,连云港市也存在污染源企业监管手段单一,自动监控数据的准确性无法智能判断、污染治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转也无法实时监控,监测数据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

4.
环境信息资源整合开放共享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市环境信息化建设取得一定进展,积累了大量环境数据资源,但由于缺乏自上而下的总体指导,缺少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环境数据"部门私有化"、环境信息"孤岛化"现象严重,环保部门环境信息化建设与外单位,特别是建设、规划、城管、国土、气象、公安、农业等部门的数据共享、横向协同还比较缺乏,需要将相关部门和环保局内部数据有效整合,实现数据交换共享,更直观科学的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5.
环境数据价值挖掘不深,智慧决策能力有待提高目前,连云港市环保局在一些业务系统中实现了国家政策要求的智慧化应用,但是尚存在一些不足,数据资源中心全面整合了各辖区的环境要素数据,并实现了水、空气、噪声、污染源等部分要素的数据专题分析,但是总体分析程度不足,缺乏预报预警能力.
环境要素之间的影响和关联关系,以及污染防治措施实施与环境质量的关联关系,尚待深入挖掘分析;环境数据展示缺乏立体分析平台,互动性不强;环境综合移动监管应用水平亟待提升;部分数据还缺少业务系统支撑,无法实现系统间的自动对接以保障数据中心的生命力.
所以,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关联数据之间的深度分析挖掘,另一方面也需对环境业务逐步建设信息系统,在满足管理业务高效应用的同时,把业务数据持续的推送至环保大数据资源中心,实现环境数据综合应用和集成分析,最终形成有利的数据循环,提升全局的决策支持能力.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交汇点建设为契机,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抓好全市总体规划设计,建立全市生态环境监管网络,加强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建设,提升生态环境信息采集、分析、利用能力,推动环境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创新生态环境精准化监管模式,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增强综合执法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保障连云港市生态环境安全,全面落实责任,全面管控源头,全面治理修复,全面提升手段,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促进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在奋力开创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建设的同时,推动连云港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将生态环境打造成连云港市的核心竞争力.

建设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发〔2015〕50号)《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51号)《国家发改委关于做好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15〕610号)《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环办厅〔2016〕23号)《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2014〕56号)《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国办发〔2015〕56号)《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智慧江苏建设行动方案(2014-2016年)》(苏政办发〔2014〕77号)《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江苏制定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苏政办发〔2017〕91号)《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的指导意见》《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苏政发〔2015〕40号)《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苏政发〔2014〕1号)《江苏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苏政发〔2015〕175号)《江苏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苏政发〔2016〕169号)《2018年连云港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要点》(连政办发〔2018〕110号)《连云港市"十三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连云港市大气污染防治工程项目》(连大气办〔2015〕3号)《连云港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连政发〔2016〕69号)《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基本原则(一)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围绕《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建设规划》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省市协同与自主建设的内容,做到顶层设计科学、创新应用全面、系统架构灵活,既要做到内容全面,又要避免重复建设.
(二)需求导向,稳步推进以服务全市环境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需求为导向,鼓励业务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分步实施,稳步推进,重点突出在污染源精准监管、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实现突破,逐步形成生态环境大数据开发建设和应用新格局.

(三)充分利旧,无缝融合充分依托现有的环境信息化系统,并对现有系统作充分扩充融合.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业务处室的需求和顶层设计思路,对现有系统充分利旧,有针对性的升级改造,确保现有系统无缝融合到新的体系中.

(四)创新体制,闭环管理创新环境管理模式,建立环境网格化管理体制,构建无死角、全覆盖的环境问题发现、上报、派单、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环境监管要求.
(五)数据挖掘,科学决策利用大数据技术,充分挖掘污染源、大气、水等环境监测数据,发掘数据背后的隐藏价值,主动识别企业偷排漏排、数据弄虚作假,对大气污染、水污染进行预测预报、溯源分析、达标规划,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决策.

总体目标和总体架构(一)总体目标遵循《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建设规划》的统一部署,以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总体目标,以管理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为驱动,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建设,提升生态环境信息采集、分析和利用能力,构建全市生态环境监测感知网络,准确、权威、及时地反映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分析生态环境质量数据,发现生态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依托先进技术实施对污染源、工业园区的全面监控,全方位"感知"污染源及工业园区的环境行为,发现污染源及工业园区的不当行为,为环境监管提供线索来源;将环境监测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环境执法系统,并跟踪问题的处理结果,形成问题发现、结果反馈的管理闭环;以生态环境监测监控数据为基础,构建全市生态环境大数据系统,分析污染源环境行为及其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联关系,为环境质量管理、污染源监管提供数据支撑;结合"水十条"、"蓝天保卫战"等政策目标与要求,建设污染防治项目综合监管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将污染防治项目和工作方案数字化,分解目标任务、重点举措和保障条件,实行挂图作战;利用移动网络、移动终端等实现环保工作的移动监管;基于数据中心,结合电子沙盘相关技术,建设三维立体的环境业务互动展示平台,为污染防治提供指挥决策平台.

1.
建成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提升环境感知能力全面落实《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连云港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现饮用水源地、河流、湖库、近岸海域、空气、噪声、土壤等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全覆盖,建成陆海统筹、省市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准确实时掌握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环境日常监管和监察执法,提供强力的数据支撑.
同时,借助城管、建设、海洋、水利、气象、公安等其他横向环境监管责任部门已建信息系统,将扬尘监测数据、海洋监测数据、水文监测数据、气象数据、道路卡口信息等统一接入平台,实现全市范围内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汇集、整理和标准化管理,全面提升连云港市生态环境感知能力.

2.
建设污染源全过程管控体系,提升污染源监控能力加强全市污染源监控能力建设,通过建立完善的物联感知体系,全面感知污染源企业生产和治污过程、污染源排放、监测设备运行等过程数据,基于大数据深度挖掘、关联比对等技术手段,分析企业存在的运行不规范、数据造假、偷排漏排等行为,倒逼企业主动规范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逐步建立起良好的企业信用体系.
升级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提升联网能力、存储能力、计算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对接联动能力,实现自动监控与监察执法等业务的有机联动.
加强机动车遥感监测,构建全市大气移动源"天地车人"一体化的遥感监测网络.
建设工业园区生态环境监控系统,监控园区及周边水、空气、土壤环境,以及园区污染源排放情况,提升园区生态环境监控能力.

3.
建设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实现环境精细化管理以"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服务科学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消除环境监管盲区、提升监管效能为目标,整合连云港市生态环境管理资源、落实环境监管责任,构建连云港市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和相关部门、基层单位的环境监管责任,推进环境监管工作压力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实现环境监管执法全履盖,形成各级政府组织实施、环境保护部门统一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环境监管大格局.
结合日常巡查和监控预警数据,快速发现环境问题,实现连云港市环境治理中所涉及的各种情况和问题的量化统计、量化分析和量化评价管理,实现环境精细化管理.

4.
建设环境专题分析应用,为污染防治提供科学支撑利用GIS、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全面分析连云港市环境污染来源和污染贡献,评估和预测区域环境质量、污染影响的空间范围,精准溯源,为预警决策、靶向治理环境污染以及开展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为环境污染防治提供全面、集中、直观的,多层次、多角度、开放灵活的科学决策手段.

(二)总体架构连云港市生态环境监控系统总体架构示意图主要任务(一)生态环境感知能力建设全面落实《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连云港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现饮用水源地、河流、湖库、近岸海域、空气、土壤、噪声、生态红线保护等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全覆盖,建成陆海统筹、省市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准确实时掌握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环境日常监管和监察执法,提供强力的数据支撑.
同时,借助城管、建设、海洋、水利、气象、公安等其他横向环境监管责任部门已建信息系统,将扬尘监测数据、海洋监测数据、水文监测数据、气象数据、道路卡口信息等统一接入平台,实现全市范围内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汇集、整理和标准化管理,全面提升连云港市生态环境感知能力.

1.
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网络建设在现有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网络基础上,全面扩大大气环境自动监测范围,实现全市63个乡镇、27个街道大气自动监控全覆盖.
在全市每个乡镇新建1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已建站点的乡镇除外);在城市每个街道新建1个具备PM2.
5与O3监测能力的微型空气站点;在连云港港口新建1个港口码头观测站;在每个化工园区及板桥、大浦工业园区上、下风向各建1个VOCs监测站点;完善市区大气超级站建设;除站点建设外,配合省级完成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的开发与二级部署,进一步提升全市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能力.

(1)完成全市大气省控点的事权上交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对全市4个省控点的事权上交省级,并由省级对上收的站点统一进行升级、改造.
同时,由省级对各区县查漏补缺,确保每个县区至少2个省控点,解决县区大气环境质量考核数据来源单一的问题.

(2)扩大乡镇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覆盖面根据我市行政区划,对我市现有63个乡镇、街道(乡10个、镇50个、街道3个),开展空气质量监测,除在建9套及已有4套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站,需新建50个国标法全参数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站,实现全市空气自动监控乡镇全覆盖.

(3)加密建设城市街道微型空气监测站网对全市现有27个市区街道,增加O3监测设备,使全市27个街道空气监测站同时具备PM2.
5及O3监测能力,实现街道网格单元大气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控.
(4)建设港口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站针对港口作业及船舶污染排放特征,特别是TSP(大气总悬浮颗粒物)、PM10和NO2、挥发性有机物(简称VOCs,下同)建设港口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站,开展港区大气环境特征变化,监督劣质船舶柴油污染,促进港区大气环境污染防治.

(5)强化重点工业园区大气环境VOCs监测为落实《"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方案》,采取更加系统、精准、严格的VOCs治理措施,减少VOCs排放总量,在全市4个重点工业园区及板桥、大浦工业园区上、下风向至少各建1个园区环境空气VOCs自动监测站,监测重点工业园区环境空气质量及活性VOCs组分及浓度变化特征,用于评估园区VOCs防治成效.

(6)完善大气超级站的监测能力由省级统筹完善我市大气超级站的监测能力,形成基于大气颗粒物组分、光化学污染指标综合观测体系的大气超级观测站,实现城市大气PM2.
5、臭氧、VOCs、重金属和重污染天气源解析能力,预警城市沙尘和浮尘天气污染,监控超细颗粒物"灰霾、雾霾"对"蓝天指数"的影响,分析大气边界层的动态变化,评估影响大气污染气象条件变化,为我市提供根本性改善大气污染的决策依据.

(7)建设VOCs环境走航监测为提升我市恶臭气体、VOCs气体监测的灵活性、准确性,快速掌握区域恶臭气体、VOCs气体来源及组成,新建1台VOCs环境走航监测车,实现恶臭气体、VOCs气体的快速溯源分析,为污染来源精准分析、靶向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8)接受省级大气质控中心的统一质控依托省级大气质控中心的技术能力,全市空气质量监测站点设备与数据,统一接受省级大气质控中心的远程质控.
(9)提升全市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能力充分应用省级开发的全省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会商系统,实施地方二级部署,提升全市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能力,提升预报时长与精细化程度,预报准确率提升至80%以上.
实现环境空气视频监控、GIS信息展示、信息发布与大气环境监测预测预警等功能省市共享.

2.
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建设通过推进省级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由省级加密水质自动监测网站点布设,我市的16个地表水省考断面、12个近岸海域监测点将由省级统一建设水质自动站;为全方位掌握全市的水环境状况,市级还将建设3个备用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站、3个市级区域补偿断面水质自动站、5个化工园区下游监控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和东海县尾水通道的5个泵站建设水质自动站,实现全市重要水体水质自动监测点位全覆盖,并采购水质监测无人船1艘,部署省级开发的水环境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全方位监控全市的水环境状况.

(1)省考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建设我市共有22个省考断面,其中6个同时为国考断面,已由国家建设水质自动站,剩余16个省考断面,将由省级建设水质自动站,配备水质五参数、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流量等监测指标和远程质控系统,通过远程控制仪器进行自动校准和质量检查,实现水质自动监测数据的远程精细化监控管理.

(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建设我市已建成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9个,分别是市区沭新渠、蔷薇湖、东海县淮沭干渠、西双湖、灌云县叮当河、灌南县北六塘河、硕项湖、赣榆区小塔山水库和徐圩新区善后河.
在建的水源地有灌云县伊云湖、赣榆区莒城湖、徐圩新区香河湖.
目前,全市共建有9个水质自动站并已联网,分别是东海县淮沭干渠水源地、徐圩新区善后河(善后河闸)、灌南县北六塘河(丁口渡口)、赣榆区小塔山水库、灌云县叮当河和蔷薇河的沭新闸、小吴场、海州水厂、茅口水厂站点.
市区蔷薇湖已建设水质自动站,但未联网;灌南县硕项湖、东海县西双湖2个备用水源地以及沭新渠取水口,尚未建设水质自动站.
为更为有效全面的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进行监控预警,对蔷薇湖水质自动站实施统一联网,在硕项湖、西双湖、沭新渠取水口各新建1个水质自动站,配备水质五参数、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挥发酚、挥发性有机物、生物毒性等监测指标和远程质控系统.

(3)生态补偿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建设我市列入省级生态补偿考核出境断面共10个,已全部建设水质自动站.
计划在花果山桥、海宁东路桥、经十五路桥三处市内区域补偿断面新建3座水质自动监测站,配备水质五参数、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流量等监测指标和远程质控系统.

(4)入海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建设我市15个入海河流监测断面中,临洪闸、善后河闸断面同时兼具国考断面,已经建设水质自动站,除新沂河入海控制工程不具备建站条件,其余12个断面正在开展水质自动站建设工作.
全市入海河流断面已全部建设水质自动站,配备了水质五参数、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流量等监测指标和远程质控系统.

(5)重点工业园区下游监控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建设按照省厅规划要求,需要对我市11个重点工业园区下游建设水质自动站.
目前,大部分园区下游已建或拟建水质自动站.
除徐圩化工园区下游不具备建站条件外,本次规划需新建5个水质自动站,分别是灌云临港产业园区雨水总排口七圩闸、灌南化工园区雨水总排口大嘴大沟、柘汪临港产业区无名河入海口处、海州经济开发区龙尾河入玉带河处、东海经济开发区污水进入东海县尾水通道的1号泵站(可以利用东海县西湖污水处理厂出口设施)处分别建水质自动站,配备水质五参数、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挥发酚、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生物毒性、流量等监测指标和远程质控系统,全面监控园区对下游河流水质的影响,实现突发污染事件、偷排事件的有效预警.
不具备建站条件的站点,可采用无人船采样,加大人工监测频次,监控园区下游的水质变化.

(6)东海县尾水通道泵站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为保障市区饮用水源安全,2007年开始建设东海县尾水通道,该工程西自东海县西湖污水处理厂尾水集水池,东至连云港大浦闸下游入海,污水提升泵站5座.
工程沿途可接入东海开发区东区、白塔工业区、岗埠工业区、浦南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尾水.
为监管该工程水质,避免为污水通道,需对其接入污水水质进行达标监控.
拟在2号、3号、4号、5号泵站及总排口处分别建设水质自动站,配备水质五参数、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流量等监测指标和远程质控系统.
2号泵站(可以利用东海县城东污水处理厂出口设施)、3号泵站(东海县驼峰乡)、4号泵站(海州区岗埠农场)、5号泵站(可以利用海州区浦南污水处理厂设施).

(7)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建设我市共有12个近岸海域监测点位,目前均未建设水质自动站,全部采用手工监测,一年仅能采样3次,监测频次严重偏低,无法满足海水预警工作的要求.
为全面监控我市近岸海域水质,强化海域环境治理,将由省级统一新建12个浮标式水质自动站,配备水质五参数、叶绿素a、蓝绿藻、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磷酸盐等监测指标.

(8)广泛运用水质监测无人船实施水质监测近年来,国内环保行业正在逐步普及水质监测无人船的应用,通过无人船搭载各类传感器及自动采样装备,实现更高效、便利的水环境监测.
计划采购1艘无人船,用于对城市内河以及化工园区污水排海口等不具备建设自动站条件,且不方便人工采样的站点实施监测采样,也可用于对水环境应急事故的污染追踪,通过无线通信、自主导航及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水域水质信息的自动采集、处理和分析.

(9)提升全市水环境预警预报能力充分应用省级开发的全省水环境预警预报平台,实施地方二级部署,全面整合全市水环境监测信息,提升全市水环境预警预报能力.
同时结合全市例行监测数据,并采用GIS等技术手段开展综合分析,研判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

3.
噪声环境监控系统建设为加强全市噪声环境监控能力建设,建设噪声环境监控系统,将全市已建的10个噪声环境自动监测站、各化工园区噪声自动监测点及每个季度功能区声环境监测数据统一接入系统,在全市各县区功能区噪声监测点新建噪声自动监测站30个,并实现与市级系统联网,实现对全市声环境监测数据的统一管理,提升环境噪声监测监控水平,及时掌握我市环境噪声质量和变化情况.

4.
土壤环境监控系统建设按照国务院"土十条"工作要求,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整合重点行业企业和农用地详查资料、例行监测、初步调查、详细调查、风险评估等数据,实现对全市土壤环境调查数据的汇总和分析,加强对工业地块土壤污染的监控,提升土壤防治管理与信息化水平,为制定和实施全市的土壤环境监管政策提供保障.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实现对土壤重点监管企业的统一管理根据"土十条"要求,我市列入全省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的名单共19家,需每年自行对其用地进行土壤环境监测,环保部门定期对其周边开展监测.
运用省级建设的土壤重点监管企业管理系统,对我市19家列入省级第一批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进行管理,全面落实土壤环境管理要求,并通过系统固化管理流程,实现对全市土壤重点监管企业的标准化管理.

(2)实现对土壤污染环境调查数据的统一管理通过与省级统一建设的土壤污染调查中心数据库对接,实现对全市土壤环境数据的规范化管理.
包括"土壤历史信息数据库"、"工业用地分布数据库"、"农业用地分布数据库"、"污染地块数据库".

(3)提升全市土壤环境管理能力通过部署省级统一建设的土壤环境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我市环保部门负责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国土部门负责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结果、农委负责的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结果的统一管理,并在地图上标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例行监测点位的信息,便于全面了解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5.
自然生态监控系统建设我市共有国家生态保护红线27个,省级生态保护红线64个,自然保护区1个.
通过部署省级统一建设的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系统,省级增设的生态地面观测站点信息,开展无人机监测,并结合我市已建的生态红线综合管理系统,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体系,形成全市范围内生态环境状况的高效、实时、动态监测能力.

(1)部署运用省级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系统省级将建设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接收系统、数据处理系统、数据管理系统、业务应用系统,可有效获取国内外最新卫星遥感数据资源,无人机遥感数据资源,测绘系统地理国情数据资源,对多源数据进行标准化整合,形成规范化的生态监测遥感数据库.
通过系统二级部署或数据交换,实现对我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信息资源共享.

(2)新建1个生态地面观测站省级将在我市重要生态红线区(连云港云台山)选址新建1个生态地面观测站,开展生态、生物、水、气、土等多要素长时间、连续性、自动化原位观测,形成重要生态区域的基础性观测资料.
通过对接全省生态地面监测系统数据,实现对我市地面观测站点信息的共享.

(3)建设生态红线视频监控系统我市的27个国家生态保护红线,64个省级生态保护红线和1个自然保护区,将由省级采用"全球眼"技术统一进行监控系统建设.
同时辅以红线边界信息、历史遥感影像数据、现状遥感影像数据、无人机现场实测数据等数据来源,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实现在线监控.

(4)加强无人机生态遥感监测人员培训我市在开展生态红线综合管理系统建设时,已配备无人机1台,但尚未正式开展应用.
借助全省无人机生态遥感监测组网机会,加强对我市无人机飞行人员培训,面向全市的生态保护红线区、自然保护区、重要饮用水源地、工业园区等敏感区域,利用无人机开展高清、实时监测.

6.
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1)加强核电站流出物监督监测为进一步提升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加强核电站流出物监督监测,填补海洋应急监测空白,提高突发核事故应急水平,省级将增配高纯锗γ谱仪、低本底α/β计数仪等实验室大型分析仪器3台以及天平烘箱等辅助设备若干,购置海上辐射应急监测系统1套及海水富集浓缩装置1套.

(2)提升电磁辐射环境监测能力为进一步提升我市电磁辐射环境监测能力,拟建设1套电磁辐射监控系统.
计划在市辖区内大型幼儿园、中小学学校、医院住院部病房周边等各电磁辐射敏感点,新建4个电磁辐射自动监测点.
通过本系统将形成稳定、有效的覆盖各敏感点的电磁辐射自动监测站网络,满足被监测单位环境变化实时监测需要,增强对各敏感点的监测能力,提升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水平,及时准确的掌握我市的电磁辐射环境的质量及其变化情况.

(二)污染源监控能力建设加强全市污染源监控能力建设,通过建立完善的物联感知体系,全面感知污染源企业生产和治污过程、污染源排放、监测设备运行等过程数据,基于数据深度挖掘、关联比对等技术手段,分析企业存在的运行不规范、数据造假、偷排漏排等行为,倒逼企业主动规范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逐步建立起良好的企业信用体系.
升级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提升联网能力、存储能力、计算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对接联动能力,实现自动监控与监察执法等业务的有机联动.
加强危废运输车定位监控及固危废视频监控能力建设,为固危废管理提供有效监管手段;加强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构建全市大气移动源"天地车人"一体化的遥感监测网络;建设油气回收监控,加强加油站油气污染监管;建立工地、散货码头扬尘监控网络,加强全市扬尘监控管理;建设餐饮油烟监控系统,有效掌控餐饮企业油烟排放情况;开展畜禽养殖污水在线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对畜禽养殖污水进行实时监控.

1.
工业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对全市市控以上工业污染源,逐步开展监测数据联网工作.
重点污水处理厂统一安装自动校标设施、同步留样设施,强化自动监控设施质量控制,升级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实现对全市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的统一管理.
具体建设内容如下:(1)拓展全市工业污染源监控联网范围拓展全市污染源监控联网范围,市控以上重点排污单位、化工、医药、酸洗石英砂等企业以及2017年列入环统名单的企业,全部实施自动监控全覆盖,并与市级系统统一联网,进一步提升污染源监管的信息化水平.
48家国控重点源、117家废水、废气重点排污单位、106家已核发排污许可证的重点管理单位以及重点污水处理厂(省级以上工业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省级以上化工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以及建设规模为2000吨/日以上的污水处理厂)和全市46家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所涉的190多家工业污染源,还需按照省级联网要求实现与省级联网.

(2)推广重点污水处理厂自动监控质控设施安装全市重点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为2000吨/日以上)安装自动校标设施、同步留样设施,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便于监控系统发现数据异常时及时远程取证,固化证据,提升自动监控数据的准确性,便于精确核定污染排放总量.

(3)实施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升级根据我市污染源自动监控的管理要求,升级我市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实现重点污水处理厂自动监控质控设施的远程控制管理,逐步实现对全市污染源在线监控企业的统一管理.
2.
工业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动态管控系统建设建设工业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动态管控系统,实现对全市所有联网的工业污染源自动监控现场设施监测数据、设备参数、运行状态数据的动态跟踪,实现"三同时监控"的数据采集,通过异常鉴别、异常数据处理等手段对监控数据进行有效性评估,保证自动监控设备监测数据真实性和有效性,提高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质量.

3.
工业污染源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态监控系统建设建设工业污染源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态监控系统,对全市所有联网的工业污染源在生产和治污各工段用电等信息进行监控,摸清污染排放规律,与环境质量数据和自动监控数据变化规律互相比较,掌握治污设施使用情况、企业限产落实情况等,便于开展针对性监管措施.
具体建设内容如下:(1)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态数据采集系统建设建设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态数据采集系统,对全市所有联网的工业污染源,通过自动采集生产和治污各工段实时电量数据,监控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状态,避免人为数据造假,确保运行状态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为精准化监管和排污总量分析提供依据,对全市污染源实施统一管理.
对于国控重点污染源、重点排污单位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单位,数据同步上传到省级平台.

(2)污染源运行状态监控分析系统建设建设污染源运行状态监控分析系统,将全市所有联网的工业污染源的工艺流程、生产设备信息、生产用电信息、治污设备信息、治污用电信息、排放信息基于"一张图"展现,让企业污染排放过程更加"一目了然".
提供排放监控查询统计、运行状态查询统计、排污总量查询统计、仪器动态查询分析、综合统计分析等功能,为污染源监管提供多维度的数据支持.
在特定时期(重污染天气应急、重大活动),实时监控企业限产、停产的实际执行情况,对执行不力的企业自动预警.
分析企业能耗情况,为区域淘汰落后产能、排放总量控制,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人居环境提供决策依据.

4.
重点行业工况监控系统建设建设重点行业工况监控系统,对全市范围内的火电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电厂的工况进行实时监控.
(1)火电厂工况监控系统对全市范围内的所有火电厂实现工控监控联网,同时将全省重点排污单位清单中的火电厂联网到省厅.
根据工艺设计,对影响火电厂污染物排放的生产设施、治理设施运行的关键参数,包括工艺参数(如:流量、温度、pH值、氧量、逃逸氨等)和电气参数(电流、电压、频率)进行监测;结合企业生产工艺和末端监测数据,全面监控企业的生产设施和治理设施的运行、污染物治理效果和排放量情况,判定污染物排放监测数据的合理性、真实性和可接受性.

(2)污水处理厂工况监控系统对全市范围内的所有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2000吨以上的污水处理厂实现工控监控联网,同时将全省重点污水处理厂清单中的污水处理厂联网到省厅.
根据工艺设计,对影响污染物排放的进口参数(如:流量、COD、氨氮、PH),工艺参数(如:MLSS、DO、ORP、电量等),关键治理设施运行电气参数(电流、电压、频率、转速),结合污水处理工艺和末端监测数据,全面监控污水处理厂治理设施的运行、污染物治理效果和排放量情况,判定污染物排放监测数据的合理性、真实性和可接受性.

(3)垃圾焚烧发电工况监控系统将全市范围内所有垃圾焚烧电厂实时工控实施联网,同时将全省排污单位清单中的垃圾焚烧电厂联网到省厅.
对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处置进行"全过程监控",直观了解治污设备投运状况,实时掌握垃圾焚烧厂治污处理的综合运行状况,实现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态分析、排放数据真实性判定.

5.
固危废管理系统升级升级现有的固危废管理系统,对接危废堆场视频监控、采集运输车辆位置信息.
包括重点危废(包含医疗废物)的产生、运输、处置管理和报警分析等功能的实现.
通过该系统,可以对每批危废进行追溯查询,对电子五联单进行查询,对危废产生企业、处置企业的当前库存以及出入库历史记录进行查询,对危废产生企业、运输车辆、处置企业的敏感点进行视频监控,车辆在危废运输过程中可以进行GPS定位跟踪以及路线回放,可以查看或接受系统推送的报警信息,可以对危废转移情况进行多角度统计分析.

6.
机动车远程在线监控网络建设(1)遥感监测点位建设根据省级规划要求,我市需建设10个固定式和1个移动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点位.
目前,已完成1个固定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设备采购,需新建9个固定式和1个移动式遥感监测点位.
固定式遥感监测点位,选择位于国道、省道或其他重要交通干道,覆盖柴油货车等高排放车辆通行的主要干道及港口集疏散通道且具有一定坡度的长上坡路面安装,监测指标主要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光吸收系数、烟度因子等.
移动式监测点位,监测指标主要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光吸收系数、烟度因子等.

(2)遥感监测信息系统建设建设遥感监测信息系统,掌握全市机动车排气遥感监测点位的地理分布位置及污染状况,高效筛选高排放车辆,建立综合统计分析管理决策系统,通过流量分析和模型演算,获取全市机动车排放污染状况,为管理决策服务.

7.
油气回收在线监控系统建设为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省环保厅将对储油库及加油站的油气回收装置进行重点监控,力争三年内完成此项工作:第一年,调研全国油气回收在线监控先进省份工作经验,参照《加油站油气排放控制和限值》(DB11/208-2010)标准要求进行试点,同时摸清全省联网对象范围,建立油气回收在线监控工作推进平台;第二年,根据试点实际情况,联合环保、质监建立检查机制,编制江苏省加油站油气排放控制和限值标准规范,下发工作联网通知,明确联网对象、联网规范、考核要求,开发全省油气回收在线监控平台;第三年完成重点企业油气回收在线监控装置联网工作,对符合联网要求的企业进行统一联网,对联网企业建立长效考核机制,对未按要求安装在线监控设备,或者自动监控设备未稳定运行、数据不准确的企业,市区两级依法进行处罚.
通过对省建系统的二级部署,实现对我市油气回收企业的监控管理.

8.
工地扬尘、散货码头扬尘管理为改善空气质量,减少颗粒物PM10、PM2.
5排放,省环保厅拟对工地、散货码头建立扬尘监控网络:第一年,调研全国扬尘在线监控先进省份工作经验,参照《建筑工地扬尘防治标准》(DGJ32/J203-2017)和《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及运行技术规范》(DB12/T725—2017)标准要求进行试点,考虑工地的临时特性,建立前端移动监控网络,同时摸清全省散货码头情况,设置工地监控门槛,建立工地、散货码头扬尘监控工作推进平台;第二年,根据试点实际情况,联合环保、住建、海事等部门建立检查机制,编制江苏省工地、散货码头扬尘监控标准规范,下发工作联网通知,明确联网对象、联网规范、考核要求,开发工地、散货码头扬尘监控平台;第三年完成重点名单工地、散货码头扬尘联网工作,对符合联网要求的工地、散货码头进行统一联网,对联网工地、散货码头建立长效考核机制,对未按要求安装在线监控设备,或者自动监控设备未稳定运行、数据不准确的,市区两级依法进行处罚.
通过对省建系统的二级部署,实现对我市工地、散货码头扬尘管控.

9.
餐饮油烟在线监控系统建设根据餐饮油烟污染整治要求,营业面积在500平方以上,就餐座位数在250座以上和存在重复投诉问题的餐饮经营单位应安装油烟在线监控设施,并与环保部门联网.
建设餐饮油烟在线监控系统,实时监控餐饮企业油烟净化装置的工作状态、油烟排放等数据,对油烟排放超标、油烟净化装置运行不规范实时报警,规范餐饮企业油烟排放,提升餐饮企业监管效能.

10.
畜禽养殖污水在线监控系统试点在全市每个县和赣榆区选取5家、其它功能板块选取3家畜禽养殖场作为试点,安装污水在线监控系统,与市级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统一联网,对畜禽养殖污水进行实时监控.
11.
污染源视频智能监控系统建设建设污染源视频监控系统,作为污染源监控的辅助手段.
优先对国控重点污染源、重点排污单位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单位的总排口、监控仪表、城区大气高空视频、秸秆焚烧视频进行视频监控联网.
后期可对固废仓库、关键治污设施等重点位置进行视频安装,同时利用深度分析等人工智能技术研发视频智能分析系统,有效识别企业人为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实现动态报警,进一步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三)工业园区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建设工业园区是污染物排放的集中区,也是环保监管的重点区.
全市目前共有11个工业园区,需要通过加强园区自身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园区内重要区域的视频监控能力建设以及水环境、大气环境的监测能力建设,建立工业园区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和化工园区三维模型,提升工业园区生态环境监控能力.

1.
工业园区环境信息管理收集园区基本信息、园区污染源的类型及分布等基本信息.
集中园区环境管理档案,包含环评审批、竣工验收、专项检查、整改情况等信息,建立园区生态环境监管工作目标管理体系,收集相关信息,评估园区生态环境监管工作绩效.

2.
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生物监测对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在常规理化监测指标基础上,增加生物监测指标,受纳地表水体手工监测补充生物监测指标,确保园区污水处理厂排放尾水的生物毒性得到有效监测,进一步保障受纳水体的水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满足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需求.

3.
工业园区视频监控能力建设在园区关键区域建设视频监控,重点监控污染排口、固废储运,对园区环境进行辅助监控.
建立园区到环保专网的本地数字专线,将园区安装的支持RTSP、SDK、GB/T28181等通用标准的视频监控设备连接,由省厅云视频监控系统对现场实时视频或历史视频进行调取查阅,在园区发生异常情况时可对现场相关视频进行存储取证,保存到省厅视频云.
通过省厅共享交换平台获取我市工业园区视频信息,实现对园区的视频监控.

4.
化工园区三维模型建设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采集化工园区的高精度地理信息数据、影像数据,制作化工园区三维全景模型,真实还原并直观展现化工园区企业的相对位置和企业内生产、治污、排放的实际场景,为化工园区监管、环境决策提供辅助.

5.
工业园区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建设建设工业园区生态环境监控系统,整合各工业园区的环境质量信息和污染源相关信息,全面了解工业园区及周边环境质量状况,实现对工业园区的全方位监控.
基于二三维联动GIS平台,展现环境要素分布、企业地理位置和环境监测数据;集成工业园区三维模型,基于模型查看各企业的分布、工艺过程监测数据、污染排放信息、VOCs企业减排管理信息、监管人员信息等.
综合利用园区数据,开展监控预警管理,提高园区的应急管理能力.
在发生运行状态异常和排放超标时,可自动报警,并通知相应网格内的监管人员进行处理.

(四)生态环境监测监控预警指挥系统建设以生态环境监控系统采集的环境质量数据及污染源监控数据为基础,与省级同步开发连云港市生态环境监测监控预警指挥系统,整合空间数据库、环境管理业务数据库,升级生态环境信息资源中心;通过电子政务交换系统抓取与生态环境相关的工商、税务、国土、水利、海洋、气象、城管、建设、农委、卫生、公安等其他部门的数据资料,以及经济社会背景数据资料,构建生态环境大数据库,提升生态环境数据服务能力.

按照省级统一的规范和技术架构建设生态环境监控预警指挥系统,提供包含GIS可视化分析模块、空气质量预警预报模块、水环境质量预警预报模块、环境质量数据分析管理、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分析管理、污染源运行状态分析模块、环境质量与污染排放关联分析模块、监测监控预警信息联动处置模块等功能,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技术支撑.

1.
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1)升级环保大数据资源中心把握我市作为省市数据共享交换试点的契机,在已建环保大数据中心基础上,开展生态环境信息资源规划,建立数据资源关联关系和数据库体系,扩展整合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控数据,并以此为主体,整合空间数据库,以及环境执法等其他环境管理业务数据库,构建全市生态环境信息资源中心,保障生态环境数据的唯一性、规范性和权威性.
与省级数据交换符合以下规则:水环境质量数据整合采集全市河流河道(含河长制档案)、湖泊、生态红线、控制单元等基础档案信息;考核断面信息,包括国考、省考断面档案和地理分布情况,考核标准及相应目标、水质监测数据(实时、小时、日数据)等;饮用水源地信息,包括水源地档案、取水口监控和地理分布情况,考核标准及相应目标、水质监测数据(实时、小时、日数据);异常水体、黑臭河流信息,包括异常水体和黑臭河流档案和地理分布、水质监测数据;以及其它水环境质量数据.
对获取的数据进行规范化清洗后整合入库.

大气环境质量数据整合对大气环境监测点位、考核标准等基本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接入全市空气环境自动监测点位的实时数据,包括监测点位编码、监测时间、监测因子编码、监测值等信息数据,以及经审核后的小时均值、日均值等数据.
对获取的数据进行规范化清洗后整合入库.

土壤环境质量数据整合结合土壤详查、污染普查等工作,对全市土壤疑似污染地块、污染地块、保护地块信息、地块的周边环境信息、地块相关的风险评估信息等数据进行整理入库.
污染源数据整合对污染源基本信息、自动监控信息、监督监测信息、企业自测信息、污染源普查信息、环境统计信息、环境税相关信息等数据资料进行规范化整理后入库.
环境管理数据整合对建设项目审批、竣工验收、环境执法、环保督查、排污许可、应急风险、行政处罚、清洁生产、固废管理、核与辐射、政务管理等环境管理业务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入库.
空间数据库建设选择天地图、百度、基础地理信息图等适当的数据来源,整合水系、道路、居民地、管线、境界、地形、植被等矢量数据和遥感影像等栅格数据,按照规范格式进行数据转换,使环保要素能够与空间要素相叠加匹配,便于关联分析.

(2)多部门数据整合利用市级政务云平台,与工商、税务、国土、水利、海洋、气象、城管、建设、农委、卫生、公安等部门开展数据交换,跨部门整合应对气候变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海洋环境保护以及自然资源保护等相关数据,基于先进、开放的大数据存储与管理架构,拓展数据来源和类型,强化多源、异构和海量数据融合,构建生态环境大数据系统,提供对大容量复杂数据的快速检索与分析利用.

为实现对全市环境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需市直各单位、各环保责任部门对项目建设予以积极配合,数据对接标准如下:部门对接方法需提供数据内容市工商局Webservice接口企业法人等数据市税务局Webservice接口环保税数据市国土局Webservice接口天地图Webservice接口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结果市水利局Webservice接口水文数据、监测数据市海洋局Webservice接口近海浮标站监测数据Webservice接口岸基站监测数据市气象局Webservice接口气象数据市城管局Webservice接口渣土场监测点位基本信息数据联通渣土场监测点位监控视频Webservice接口道路扬尘监测点位基本信息数据联通道路扬尘监测点位监控视频市建设局Webservice接口建筑工地扬尘监测点位基本信息数据联通建筑工地监测点位监控视频市农委Webservice接口畜禽养殖基本信息Webservice接口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结果市卫计委Webservice接口医疗废物市公安局Webservice接口车流量数据Webservice接口车速数据联通天网视频监控数据Webservice接口机动车保有量数据2.
生态环境监控预警系统建设按照统一的规范和技术架构,与省级同步开发连云港市生态环境监测监控预警指挥系统,提供包含GIS可视化分析模块、空气质量预警预报模块、水环境质量预警预报模块、环境质量数据分析管理、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分析管理、污染源运行状态分析模块、环境质量与污染排放关联分析模块、监测监控预警信息联动处置模块等功能,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技术支撑.

(1)GIS可视化预警指挥集成会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GIS信息系统、网络通讯系统和联动系统、综合展现系统、信息发布系统、数据交换系统等模块,实现生态环境监控预警指挥功能.
可将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实时结果和超标信息直接在图上展示,可直观反映全市生态环境状况发展态势;可以对历史同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比较,将比较结果进行图形化、可视化展示,并可选择条件相似的年度进行模拟分析,预测当年的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提供领航界面,充分利用大屏技术集成展示汇总统计结果与动态变化趋势.

(2)污染源全过程分析管理接入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污染源治理设施运行状态监控系统、火电厂工况监控系统、污水处理厂工况监控系统、垃圾焚烧电厂工况监控系统、机动车遥感监测信息系统、污染源视频监控系统等数据调用接口,实现污染源信息的集约化调取、展示、分析.

通过对企业生产治污用电量、监测设备运行状态、排污在线监测数据、企业"产治排"关键视频、企业VOCs监测等各类数据的感知获取,实现对污染源从生产、治污、排放到监测的全过程监控、分析,变污染源末端管控全过程管控.
根据企业生产工艺和全过程管控数据关联关系,构建环境数据分析模型,主动分析识别企业生产异常、运行不规范、数据疑似作假、监测设备异常、偷排漏排等问题,变被动、盲目式执法为主动、精准式执法,倒逼企业主动规范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逐步建立起良好的污染源监管体系.

(3)水污染溯源分析根据我市主要水系水文特征、水质监测断面设置情况,以及各流域主要污染源废水排放情况,建立重点水系水质污染溯源分析系统.
水质污染溯源主要针对达标这一水质管理核心目标,在对基础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建立"水质监测断面-河段-污染源"的污染物溯源拓扑关系.
支撑分析影响水质达标的主要因素,并为制定的水质管理控制方案措施提供技术支撑.

(4)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在预警指挥系统接入大气环境监测数据预警预报系统分析模拟结果,实现集中处理、及时研判、快速响应.
(5)水环境质量预警预报在预警指挥系统接入水环境监测数据预警预报系统分析模拟结果,采用GIS等技术手段开展综合分析,研判水质状况及趋势,满足突发应急事件决策需要.
(6)环境质量数据分析管理接入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数据管理系统、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噪声环境自动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土壤环境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生态红线视频监控系统等数据调用接口,实现信息的集约化调取、展示、分析.

(7)环境质量与污染排放关联分析选择特定时间与匹配空间的环境质量数据和污染源监控数据,通过对一段时期内的环境质量数据与污染源排放数据之间的关联分析,寻找两者之间的关系模型;结合气象、环保督查等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验证环境质量与污染排放之间的关系模型,分析污染发生的主要因素,为改善环境质量提出对策措施,供环境管理与决策服务.

(8)监测监控预警信息联动处置利用监测监控、环境违法举报、互联网舆情采集等环境信息渠道,建设预警信息处置反馈平台,实现环境监测监控实时动态预警,精确打击企业未批先建、偷排漏排、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支撑环境监察执法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查究违法行为转变,实现排污企业的差别化、精准化和精细化管理.

报警预警.
各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系统统一接入预警信息处置反馈平台,在平台中为监测监控数据和日常质控点设置预警阈值,当实测值达到预警阈值或监测设备老化、系统异常等异常情况出现时,系统通过短信平台、移动APP、微信等多渠道自动向相关业务人员发出预警提示信息,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异常.

反馈数据给执法系统.
平台实现与执法系统对接,监测监控异常报警信息经过相关业务人员甄别判断后,将需要执法部门处理的信息推送至执法系统中,执法系统根据报警信息生成执法任务后由监察执法部门开展现场执法工作.
监测监控系统与执法系统对接,实现科学精准执法检查,节约人力成本,提升执法效率.

接收执法系统反馈结果.
执法任务完结后,平台通过对接获取执法系统反馈的办理结果,实现执法任务的闭环管理.
(五)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基于连云港市战略环评成果,以划分的284个单元为基础,进行网格化划分.
按照"定区域、定职责、定人员、定任务、定考核"的要求,以网格为单位,对环境监管中的监测、监察、监管、监督等四个环节,形成科学合理、高效有序的环境监管体系,实现各个区域责任单位各尽其职、各负其责、相互联动、综合监管的环境监管新模式,实现环境监管区域全方位、无死角、无缝隙管理.

1.
网格化体系建设通过网格化人员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分块管理、网格划分、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监管模式实施,达到对全市生态环境的高效监管.
具体包括:网格区域划定、网格责任落实、网格化制度体系建立.
2.
环境网格化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建立网格化环境精准监管系统,通过该系统进行任务派发、结果接收、事件督办、考核评价等功能;现场网格员通过系统实现事件的现场办理和查处,并将现场图像和处置数据的录入,将处置结果反馈中心;领导层可以通过系统进行任务监控、信息查询及效能统计、任务监督等工作的开展.

在网格化环境精准监管系统建设的同时,进行网格区域的划分、区域内职责的划定、网格区域巡查人员的指定、网格区域任务制定等相关建设工作同步开展.
通过网格化环境精准监管系统可以对我市实现网格监管区域的科学划分和管理,并将环保监管责任厘清,将全市环境监管底层数据进行清晰管理.
(1)平台首页建立网格中心监管窗口,将当前网格中心需要处理的事件和消息,实时推送到监管员的屏幕,包括上报的事件、报警消息、下派未签收的事件、超期未处理的事件等.
(2)网格化事件生成网格化监管与监控预警系统、信访系统、网格员信息上报系统紧密对接,将监控预警的超标事件、信访事件、网格员上报事件、市民举报事件等第一时间推送给各级网格中心,实现对事件的快速处理.
(3)多源数据集成展示以GIS地图为基础,建立数字环保图说平台,综合展示环保、建设、城管、公安、园林等相关部门的环保监控信息,将全区域污染源管理数据,污染源废水、废气排放数据,水、气、声环境质量数据,项目环评审批、信访投诉、行政处罚等业务处理数据全部关联、串联起来,进行整体分析,并应用BI、GIS对分析结果进行多形式的可视化,在一个平台界面上展示,建成一个宏观、直观、信息全、信息量大、关键信息突出的可视化展示平台.
包括污染源数据展示分析、污染源监控数据展示分析、环境质量数据分析集成、环境业务数据分析集成、其他信息集成展示.

(4)网格化监管指挥基于B/S架构设计,与智能终端互联,支撑其实现设计功能,为网格化巡查任务管理、网格化环保监管信息的分析汇总提供辅助支持.
网格化监管指挥系统软件开发将保障环境执法相关数据的安全和保密.
功能主要包括首页、网格巡查、巡查办理、指挥调度、考核评价、网格一张图、查询统计和支撑管理.

(5)考核评价平台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权值,对各级网格每年、季度处理任务数量建立巡查情况、派遣任务信息库,实现网格化监管事件统计分析和监管考核.
系统提供的考核评价管理主要包括按部门评价、按区域价和按岗位评价.

(6)网格化监管基础管理基于连云港市战略环评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筛选我市影响生态环境的热点网格,确立网格化监管对象数据库,实现动态管理,辅助执法检查,提升环境监管的精准性.
对系统中的各级网格及网格员进行统一管理维护,实现监管区域网格化灵活划分和网格员设定.
支持按照部门、区域、岗位等单独维度和综合维度进行评价,对各级网格工作情况以及网格员履职情况进行统计考核.

(7)网格化APP建设借助GPRS或CDMA无线通讯网络,在基于云平台的基础上开发移动端智能应用.
移动端智能应用与系统平台共同构建了互联网多载体共服务的模式,提供了另一种数据应用模式,为环保工作员提供随时、随地、随身的服务.
通过移动应用客户端的形式,借助无线通讯网络,实现了任务管理、签到管理、视频通话、统计分析等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控.

(六)污染防治重点项目管理系统建设1.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管理"十三五"期间,我市将组织实施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强化工业污染治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全面控制城乡污染5大类共计13个重点工程项目.
该系统的建设目的在于用数据支撑管理,便于领导层对每年度大气污染防治项目的开展情况直观、快速掌控,辅助我市完成"十三五"期间环境大气质量改善目标.

(1)信息登记各重点项目实施单位负责完成项目信息的登记工作.
在项目立项之初,实施单位要将项目分解录入.
登记项目基本信息、各阶段工期安排、预算、责任单位、里程碑等信息.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施单位要定期录入项目实施进度信息,包括项目实施阶段完成情况、实际支出费用等.
在项目实施结束之后,实施单位要登记项目验收等信息.

(2)挂图展示系统结合GIS地图,对我市全部大气污染重点防治项目进行挂图展示.
在地图中每个项目实施地点显示项目基本信息(例如项目名称、当前实施进度、责任单位等).
不同实施进度的项目以不同图标在地图中标注,便于直观掌握项目进展情况.

点击GIS中标注的项目图标,系统可展现项目详细信息.
包括项目基本信息、项目分解、项目责任单位、项目实施计划与实际进度、项目预算及实际费用等.
可以在GIS中对各项目进行过滤查询,例如查询进度迟滞项目、预算超标项目、已完工项目、尚未开建项目等.
可以在GIS中对各项目实施计划、实际进展情况,预算计划、实际费用进行对比统计,并进行直观展现.
(3)关联分析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是要提升我市大气环境质量,本功能模块的目的在于对项目实施前后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以判断项目的实施有无达到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的.
该系统需要与大气环境预报预警系统进行数据联动,获取项目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对应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信息.
并对项目实施前后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判断通过项目的实施,能否达到环境大气质量改善目标.

(4)目标考核目标考核主要针对项目责任单位(包含市级环保部门、区县环保部门).
系统辅助建立量化考核指标,并为每项考核指标赋予数字分值.
系统根据实施单位录入的项目进展情况、预算花费情况、项目实施前后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情况,对各责任单位自动打分.
打分记录将作为对各项目责任单位的考核依据.

2.
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管理"十三五"期间,我市将组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污染治理、城乡污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船舶港口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能力建设7大类共计104个重点工程项目,预计总投资49.
74亿元.
该系统的建设目的在于用数据支撑管理,便于领导层对每年度水污染防治项目的开展情况直观、快速掌控,辅助我市完成"十三五"期间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1)信息登记各重点项目实施单位负责完成项目信息的登记工作.
在项目立项之初,实施单位要将项目分解录入.
登记项目基本信息、各阶段工期安排、预算、责任单位、里程碑等信息.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施单位要定期录入项目实施进度信息,包括项目实施阶段完成情况、实际费用等.
在项目实施结束之后,实施单位要登记项目验收等信息.

(2)挂图展示系统结合GIS地图,对连云港市全部水污染重点防治项目进行挂图展示.
在地图中每个项目实施地点显示项目基本信息(例如项目名称、当前实施进度、责任单位等).
不同实施进度的项目以不同图标在地图中标注,便于直观掌握项目进展情况.

点击GIS中标注的项目图标,系统可展现项目详细信息.
包括项目基本信息、项目WBS分解、项目责任单位、项目实施计划与实际进度、项目预算及实际费用等.
可以在GIS中对各项目进行过滤查询,例如查询进度迟滞项目、预算超标项目、已完工项目、尚未开建项目等.
在GIS中对各项目实施计划、实际进展情况,预算计划、实际费用进行对比统计,并进行直观展现.
(3)关联分析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的防治是要提升连云港市水环境质量,本功能模块的目的在于对项目实施前后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以判断项目的实施有无达到水环境质量改善目的.
该系统需要与环境水全方位监管平台进行数据联动,获取项目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对应环境水质量状况信息.
并对项目实施前后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判断通过项目的实施,能否达到环境水质量改善目标.

(4)目标考核目标考核主要针对项目责任单位(包含市级环保部门、区县环保部门).
系统辅助建立量化考核指标,并为每项考核指标赋予数字分值.
系统根据实施单位录入的项目进展情况、预算花费情况、项目实施前后水环境质量改善情况,对各责任单位自动打分.
打分记录将作为对各项目责任单位的考核依据.

(七)环境应急专题应用系统建设系统以环境应急数据中心为依托,以预防为主,预防、预警与应急相结合的建设思路,基于GIS系统,实现对风险源企业申报信息审批管理,各类污染源和环境要素的科学化监管、预警和辅助应急处置.
该系统是综合性的应用,包含了各类环境要素的分类化管理、全方位预警和科学化应急处置,可以方便集成各类环境监测数据和业务系统,为我市环境安全预警与应急指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1.
环境安全预防系统该子系统着重于平时基础性应急预防、预备工作的管理,将数据中心中收集审核后的风险源数据、环境数据以及各类应急资源进行汇总分析,做到重大危险源底数清、等级清,并整合装备、设施、物资等各类应急资源.
包括水环境管理、气环境管理、风险源企业管理、专家库管理、物资库管理、能力建设管理、应急知识管理七大块内容.

2.
环境安全预警系统系统能将环境与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电量监测、动态管控等集成,通过值班值守、在线监测数据、视频数据的相互校验,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判断该企业是否稳定达标运行.
系统建立分级预警及反馈机制,将预警短信发送到对应级别的相关负责人手中,各负责人需对预警信息进行及时反馈.

3.
环境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应急指挥按事故发生顺序流程,能结合单兵、应急车辆、车载视频等现场信息,实现事故现场与指挥中心的视频、音频通讯.
系统能通过类别溯源、污染物扩散模拟、GIS地图服务等,给领导应急指挥提供决策支持,便于对应急资源进行及时有效的调度共享.
应急指挥调度子系统包括事故报警信息查看、当前事件确定、应急预案启动、应急指挥调度、应急现场调度、辅助决策支持、类别溯源、扩散模拟八个子模块.

4.
环境应急后台管理系统环境应急后台管理系统为环境应急数据中心的管理系统,具备管理界面,便于数据的维护和管理.
环境风险源及应急资源申报审核信息,也在环境应急后台管理系统中进行管理.
后台管理系统遵循"以数据为中心"的原则,抽象和提炼出相对稳定的业务管理对象进行分类管理,主要包括水环境管理、气环境管理、危化品企业、尾矿库、垃圾填埋厂、应急资源、基础信息几大功能模块.

(八)环境服务专题应用系统建设1.
生态环境综合移动监管APP建设在生态环境大数据资源中心建设的基础上,以智能手机为终端、以计算机后台为支撑,将"智慧环保"的理念从PC端延伸到手机端,实现全天候移动办公、移动监管和移动决策,为管理人员的监管工作提供便利,增加环保工作的透明度,拓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渠道,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2.
污染源企业服务应用以企业为应用主体,统一申报入口,实现统一申报、审核管理、交换共享和信息发布全过程一体化的管理.
环境保护部门可以实时掌握企业基本信息的数据以及污染信息数据,形成对企业污染源的动态管理模式.

3.
监测设备运维单位服务应用针对监测设备运维单位提供运维智能管理系统,对运维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量化,形成考核指标.
以考核指标为基础对运维单位进行科学的量化管理,实现环境保护局与运维单位之间的工作协同.
4.
环保公共宣传教育服务针对环保宣传教育单位提供电子虚拟展厅系统,通过建立虚拟展馆,提供互动展示平台,包括音频、视频、图像、模型、文字等于一体的混合展现方式,为社会公众了解环保工作提供直观可视化的通道.
(九)市级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建设建设市级生态环境监控中心,用于日常环境监控、指挥调度、专题会商等.
初步设计面积为250平方米,包含大屏幕展示系统、音频系统、中控系统、控制工作台及监控终端等.
为提高连云港市环境信息化支撑、服务能力和环境管理水平,形成技术先进、立体覆盖、安全可靠、运行高效的智能化管理体系,建设电子沙盘互动展示平台,实现环境相关业务信息在沙盘上的动态化、立体化展示,形成高精度、强时效、空间坐标一致的环境地理数据集合,实现环境业务信息的可视化互动表达.

(十)信息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建设随着我国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要行业的信息系统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国民的利益.
针对连云港市生态环境监控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为确保项目中重要信息系统的存取、处理和传输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确保系统的合法应用和有序运行已成为系统建设中需严肃对待的问题,项目建设需严格遵循国家关于信息系统的等级保护要求,每个子系统均由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等保三级测试,确保项目的信息安全,规避项目信息安全风险因素.

(十一)系统部署环境要求连云港市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建设涉及的部门众多、数据量巨大并且会随时间急剧增加,现有机房及网络均已无法满足要求.
以虚拟化为特征的市级云计算中心和具备高效调度管理功能的市级政务云平台,能够解决传统信息技术架构扩展性和容错性差、资源利用率低等瓶颈.
因此需连云港市电子政务云提供服务,为此次项目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根据《连云港市政务云平台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市各有关单位应当充分利用全市统一的政务云平台开展电子政务应用,原则上不再新建、续建独立的机房或数据中心,不另行采购硬件、云计算和信息安全等基础设施.
现有的应用系统应按市政府统一要求迁移到政务云平台.
第六条,使用单位在政务云上部署信息系统,须根据实际需要向市电子政务办提交使用申请,并提供应用系统建设方案、性能、安全自测报告及其他申请材料.

项目建成后统一部署到市政务云平台,系统部署所需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操作系统、数据库、第三方平台等由市政务云平台统一提供.
市政务云平台统一负责系统部署环境的运维管理工作,保障系统稳定运行所需环境,并满足市环保局的数据安全要求、等保要求、系统访问等要求.

同时,由于土壤环境数据涉密,需要通过市电子政务内网(保密网)运行.
本次建设的连云港市生态环境监控系统所需的各种云资源如下表:连云港市生态环境监控系统部署环境要求序号分类服务类别服务名称需求数量用途配置要求/单元1IaaS服务2计算资源云物理主机两路云物理主机20台业务服务器冗余设计2颗8核CPU;64G内存;3*300G硬盘3四路云物理主机4台MSSQL数据库服务器冗余设计4颗8核CPU;256G内存;2*600G硬盘4八路云物理主机4台Oracle数据库服务器冗余设计8颗12核CPU;512G内存;2*600G硬盘5云负载均衡软件应用负载均衡10WEB业务负载1实例6存储共享存储共享存储100TB数据存储100G7容灾服务云容灾数据级容灾100TB容灾迁移(10000G,+∞)8应用级容灾500GB应用备份500G容量9网络服务云网络互联网线路100M*33大运营商线路各100M带宽(/M)103外网地址可用IP地址IP地址(/个)11逻辑链路租用4专线(国家、省、环统专网、其它)MSTP、裸光纤12机房服务机柜租用机柜(16A)2独立机柜1个13PaaS服务序号分类服务类别服务名称需求数量用途配置要求/单元14操作系统服务操作系统WindowsServer2012/2012R2企业版15WindowsServer2012/2012R2企业版1套15CentOS6.
5/7.
0企业版1CentOS6.
5/7.
0企业版1套16Redhat6.
6企业版1Redhat6.
6企业版1套17数据库服务云数据库SQLServer2012企业版2SQLServer2012企业版1实例18数据库服务云数据库其它数据库2Oracle11G1套19中间件服务开源中间件开源中间件11实例20SaaS服务21云保障服务22信息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服务入侵检测服务21套23专用防火墙21台24VPN接入服务1001账户25WEB应用安全服务抗DDOS攻击21套26流量监控服务21套27WEB网站实时防护101个网站28WEB安全监测101个网站29网页防篡改21个实例序号分类服务类别服务名称需求数量用途配置要求/单元30信息安全服务主机安全服务入侵防御服务21套31威胁管理服务21套32主机安全加固21个主机33运维审计21个系统34主机杀毒11个主机35数据安全服务安全审计服务21套36防病毒网关21套37数据库审计21个数据库实例38CA认证11账户39其他安全服务等保测评101个系统重点项目清单序号建设事项建设内容单价(万)数量总价(万)资金来源责任主体备注一、全面提升环境感知能力建设1、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网络建设1全市增加4个省控点对全市4个省控点的事权上交省级,并由省级对上收的站点统一进行升级、改造.
同时,由省级对各区县查漏补缺,确保每个县区至少2个省控点,解决县区大气环境质量考核数据来源单一的问题.
1084432省级市环保局2扩大乡镇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覆盖面对我市现有63个乡镇、街道(乡10个、镇50个、街道3个),开展空气质量监测,新建50个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站,实现全市空气自动监控乡镇全覆盖.
150507500市级市环保局3建设城市街道微型空气监测站网对全市现有27个市区街道,各建1个具备O3监测能力的微型空气站点,实现街道网格单元大气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控.
2527675市级市环保局4建设大型港口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针对港口作业及船舶污染排放特征,特别是TSP(大气总悬浮颗粒物)、PM10和NO2、挥发性有机物(简称VOCs,下同)建设港口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站,开展港区大气环境特征变化,监督劣质船舶柴油污染,促进港区大气环境污染防治.

4001400市级市环保局5强化重点工业园区大气环境VOCs监测在全市重点工业园区上、下风向各建1个环境空气VOCs自动监测站,监测园区空气质量、活性VOCs组分及浓度变化特征,评估园区VOCs防治成效.
40062400县区级灌云县政府灌南县政府赣榆区政府连云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徐圩新区管委会6提升大气超级站的监测能力由省级统筹完善我市大气超级站监测能力,形成基于大气颗粒物组分、光化学污染指标综合观测体系的大气超级观测站.
114011140省级市环保局7建设VOCs环境走航监测车为快速掌握区域恶臭气体、VOCs气体来源及组成,新建1台VOCs环境走航监测车,实现恶臭气体、VOCs气体的快速溯源分析,为污染来源精准分析、靶向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3501350市级市环保局8全省大气质控中心统一质控依托省级大气质控中心的技术能力,全市空气质量监测站点设备与数据,统一接受省级大气质控中心的远程质控.
100011000省级市环保局9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会商系统建设与省级同步开发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会商系统,实施地方二级部署,提升全市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能力.
300013000省级市环保局省市共建2001200市级市环保局2、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建设10省考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建设16个省考断面,将由省级建设水质自动站,配备水质五参数、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流量等监测指标和远程质控系统.
220163520省级市环保局11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建设对蔷薇湖水质自动站实施统一联网;在硕项湖备用水源地、大圣湖应急水源地、沭新渠取水口各新建1个水质自动站,配备水质五参数、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挥发酚、挥发性有机物、生物毒性等监测指标和远程质控系统.

4901490市级市环保局4902980县区级东海县政府灌南县政府12生态补偿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建设计划在花果山桥、海宁东路桥、经十五路桥三处市内区域补偿断面新建3座水质自动监测站,配备水质五参数、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流量等监测指标和远程质控系统.
2203660市级市环保局13入海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建设全市入海河流断面已全部建设水质自动站,配备了水质五参数、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流量等监测指标和远程质控系统.
160121920省级市环保局已完成14化工园区下游监控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建设新建5个水质自动站,分别是灌云临港产业园区雨水总排口七圩闸、连云港化学产业园雨水总排口大嘴大沟、柘汪临港产业区无名河入海口处、海州经济开发区龙尾河入玉带河处、东海经济开发区污水入东海县尾水通道1号泵站建设水质自动站,配备水质五参数、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挥发酚、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生物毒性、流量等指标和远程质控系统.

63053150县区级东海县政府灌云县政府灌南县政府赣榆区政府海州区政府15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建设省级新建12个浮标式海水自动站,配备水质五参数、叶绿素a、蓝绿藻、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磷酸盐等监测指标.
190122280省级市环保局16东海尾水通道泵站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为保障市区饮用水源安全,监管东海尾水通道水质,避免为污水通道,需对其接入污水水质进行监控.
拟在2-5号泵站及总排口建设5个水质自动站,配备水质五参数、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流量等监测指标和远程质控系统.

22051100市级市环保局17城市内河采样无人船采购1艘无人船,用于对城市内河以及化工园区污水排海口等不具备建站条件,且不方便人工采样的站点以及实施监测采样,也可用于对水环境应急事故的污染追踪.
15115市级市环保局按照方案预估费用计算18水环境预警预报平台建设与省级同步开发水环境预警预报平台,实施地方二级部署,全面整合全市水环境监测信息,提升全市水环境预警预报能力.
210012100省级市环保局省市共建2001200市级市环保局3、噪声监测能力建设19建设噪声环境监控系统将全市已建的10个噪声环境自动站、各化工园区噪声自动监测点及每个季度功能区声环境监测数据统一接入系统,在全市各县区功能区噪声监测点新建噪声自动站30个,并实现与市级系统联网,实现对全市声环境监测数据的统一管理.

1530450县区级东海县政府灌云县政府灌南县政府赣榆区政府20建立噪声在线监测系统,接入我市现有的及新建的噪声监测点数据,实现对环境噪声实时监控、报警、分析.
80180市级市环保局4、土壤环境监控系统建设21建设土壤重点监管企业管理系统运用省级建设的土壤重点监管企业管理系统,对我市7家列入省级第一批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进行管理.
3001300省级市环保局省市共建30130市级22建设土壤污染环境调查数据库通过与省级统一建设的土壤污染调查中心数据库对接,实现对全市土壤环境数据的规范化管理.
50150省级市环保局515市级23建设土壤环境质量信息管理系统通过部署省级建设的土壤环境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我市环保部门负责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国土部门负责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结果、农委负责的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结果统一管理.

1001100省级市环保局10110市级5、自然生态监控系统建设24建设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系统由省级建设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系统,可有效获取国内外最新卫星遥感数据资源,无人机遥感数据资源,测绘系统地理国情数据资源,对多源数据进行标准化整合,形成规范化的生态监测遥感数据库.
通过系统二级部署或数据交换,实现对我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信息资源共享.

270012700省级市环保局省市共建1001100市级25新建1个生态地面观测站省级在我市云台山选址新建1个生态地面观测站,开展生态、生物、水、气、土等多要素长时间、连续性、自动化原位观测,形成重要生态区域的基础性观测资料.
通过对接全省生态地面监测系统数据,实现对我市地面观测站点信息的共享.

3001300省级市环保局省市共建30130市级26建设生态红线视频监控系统我市的27个国家生态保护红线,64个省级生态保护红线和1个自然保护区,由省级采用"全球眼"技术统一进行监控系统建设.
通过系统二级部署或数据交换,实现对我市生态红线视频监控信息共享.

1527405省级市环保局省市共建2641283513510110市级6、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27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省级将增配高纯锗γ谱仪、低本底α/β计数仪等实验室大型分析仪器3台套以及天平烘箱等辅助设备若干,购置海上辐射应急监测系统1套及海水富集浓缩装置1套,加强核电站流出物监督监测.
5001500省级市环保局28电磁辐射自动监测点建设在市辖区大型幼儿园、中小学校、医院住院部病房周边等各电磁辐射敏感点,新建4个电磁辐射自动监测点.
20480市级市环保局29电磁辐射监控系统建设电磁辐射监控系统,形成稳定、有效的覆盖各敏感点的电磁辐射自动监测站网络,满足被监测单位环境变化实时监测需要.
80180市级市环保局二、全面提升污染源监控能力建设1、工业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30拓展全市污染源监控联网范围对全市190多家重点污染源,由省级实施统一联网;对市控以上重点污染源、化工、医药、酸洗石英砂等企业以及2017年列入环统名单的企业,由市级联网,实现自动监控全覆盖.
401004000企业自筹各县区政府31推广重点污水处理厂自动监控质控设施安装全市重点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2000吨/日以上)安装自动校标设施、同步留样设施,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便于监控系统发现数据异常时及时远程取证,固化证据,提升自动监控数据的准确性,精确核定污染排放总量.

1033330企业自筹各县区政府32实施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升级根据省级完善升级的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功能,升级我市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并与省级系统进行对接,实现对全市污染源在线监控企业的统一管理.
60160市级市环保局2、工业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动态管控系统建设33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动态管控系统对所有市控及以上污染源企业建设自动监控设备动态管控系统.
54002000企业自筹各县区政府34实现对自动监控设备"监测数据、运行参数、工作状态"的"三同时监控".
规范企业排污,杜绝企业弄虚作假.
1001100市级市环保局3、工业污染源生产治污设施运行状态监控系统建设35建设工业污染源生产治污设施数据采集系统建设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态数据采集系统,对全市所有联网的工业污染源,通过自动采集生产和治污各工段实时电量数据,监控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状态,避免人为数据造假,确保运行状态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200800企业自筹各县区政府36建设污染源运行状态监控分析系统将全市所有联网的工业污染源的工艺流程、生产设备信息、生产用电信息、治污设备信息、治污用电信息、排放信息基于"一张图"展现,让企业污染排放过程更加"一目了然",为污染源监管提供多维度的数据支持.

1001100市级市环保局4、重点行业工况监控系统建设37火电厂工况监控系统对全市所有火电厂实施工况联网,省重点排污单位中的火电厂同步联网到省里.
全面监控企业生产设施和治理设施的运行、污染物治理效果和排放量情况,判定污染物排放监测数据的合理性、真实性和可接受性.

1001100市级市环保局38污水处理厂工况监控系统对全市日处理2000吨以上的污水处理厂实施工况监控联网.
省重点污水处理厂同步联网到省平台.
全面监控污水处理厂治理设施的运行、污染物治理效果和排放量情况,判定污染物排放监测数据的合理性、真实性和可接受性.

1001100市级市环保局39垃圾焚烧发电工况监控系统对全市所有垃圾焚烧发电厂实施工况联网,省重点排污单位中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同步联网到省里.
实时掌握垃圾焚烧厂治污处理的综合运行状况,实现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态分析、排放数据真实性判定.
1001100市级市环保局5、升级固危废管理系统40升级固危废管理系统对现有的固危废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对接危废视频监控,采集运输车辆位置信息.
2001200市级市环保局6、机动车远程在线监控网络建设41遥感监测点位建设我市需建设10个固定式和1个移动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点位.
24092160市级市环保局已完成1个固定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点位的采购.
2401240市级市环保局42遥感监测信息系统建设建设遥感监测信息系统,掌握全市机动车排气遥感监测点位的地理分布位置及污染状况,高效筛选高排放车辆,建立综合统计分析管理决策系统,通过流量分析和模型演算,获取全市机动车排放污染状况,为管理决策服务.

--1--市级市环保局已落实建设资金7、油气回收在线监控系统建设43油气回收在线监控系统建设省级完成重点企业油气回收在线监控装置联网工作,通过对省建系统的二级部署,实现对我市油气回收企业的监控管理.
150011500省级市环保局省市共建1001100市级8、工地扬尘、散货码头扬尘管理44工地扬尘、散货码头扬尘管理完成重点名单工地、散货码头扬尘联网工作,通过对省建系统的二级部署,实现对我市工地、散货码头扬尘管控.
150011500省级市环保局省市共建1001100市级9、餐饮油烟在线监控系统45餐饮油烟在线监控系统根据餐饮油烟污染整治要求,营业面积在500平方以上,就餐座位数在250座以上以及重复投诉的餐饮经营单位应安装油烟在线监控设施,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建设餐饮油烟在线监控系统,全面掌握全市重点餐饮企业油烟排放情况.

1001100市级市环保局10、畜禽养殖在线监控系统建设46畜禽养殖污水在线监控系统试点每个县和赣榆区选取5家、其它功能板块选取3家畜禽养殖场作为试点,安装污水在线监控系统.
40351400企业自筹各县区政府、管委会(不含市开发区)11、污染源视频智能监控系统建设47污染源视频智能监控系统建设建设污染源视频监控系统,作为污染源监控的辅助手段.
对重点排污单位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单位的总排口、监控仪表、城区大气高空视频、秸秆焚烧视频进行视频监控联网.
300013000省级市环保局省市共建50150市级三、工业园区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建设48园区环境信息管理收集园区基本信息、园区污染源的类型及分布等基本信息.
集中园区环境管理档案,建立园区生态环境监管工作目标管理体系.
3001300省级市环保局省市共建30130市级49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生物监测对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在常规理化监测指标基础上,增加生物监测指标,受纳地表水体手工监测补充生物监测指标,确保园区污水处理厂排放尾水的生物毒性得到有效监测.
1006600企业自筹灌云县政府灌南县政府赣榆区政府连云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徐圩新区管委会50园区视频监控能力建设由省级统一在园区关键区域建设视频监控,重点监控污染排口、固废储运,对园区环境进行辅助监控.
通过省厅共享交换平台获取我市工业园区视频信息,实现对园区的管理.
100011000省级市环保局省市共建50150市级51工业园区三维建模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采集工业园区的高精度地理信息数据、影像数据,制作工业园区三维全景模型,真实还原并直观展现工业园区企业的相对位置和企业内生产、治污、排放的实际场景,为工业园区监管、环境决策提供辅助.

2001200市级市环保局52工业园区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实现对工业园区的全方位监控,全面了解工业园区周边环境质量状况.
基于二三维联动GIS平台,展现环境要素分布和监测数据、企业地理位置和监测数据;集成工业园区三维模型,基于模型查看各企业的分布、工艺过程监测数据.
综合利用园区数据,开展监控预警管理,提高园区的应急管理能力.
在发生运行状态异常和排放超标时,可自动报警,并通知相应网格内的监管人员进行处理.

3001300市级市环保局四、生态环境监测监控预警指挥系统建设1、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53升级生态环境信息资源中心把握我市作为省市数据共享交换试点的契机,在已建环保大数据中心基础上,开展生态环境信息资源规划,建立数据资源关联关系和数据库体系,扩展整合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控数据7001700省级市环保局省市共建5001500市级54多部门数据整合利用市级政务云平台,与工商、税务、国土、水利、海洋、气象、城管、建设、农委、卫生等部门开展数据交换,跨部门整合应对气候变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海洋环境保护以及自然资源保护等相关数据,1501150市级市工商局、市税务局、市国土局、市水利局、市海洋局、市气象局、市城管局、市建设局、市农委、市卫计委2、生态环境监控预警系统建设55GIS可视化预警指挥集成会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GIS信息系统、网络通讯系统和联动系统、综合展现系统、信息发布系统、数据交换系统等模块,实现生态环境监控预警指挥功能.
2001200市级市环保局56污染源全过程分析根据企业生产工艺和全过程管控数据关联关系,构建环境数据分析模型,主动分析识别企业生产异常、运行不规范、数据疑似作假、监测设备异常、偷排漏排等问题,变被动、盲目式执法为主动、精准式执法,倒逼企业主动规范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逐步建立起良好的污染源监管体系.

3001300市级市环保局57水污染溯源分析根据我市主要水系水文特征、水质监测断面设置情况,以及各流域主要污染源废水排放情况,建立重点水系水质污染溯源分析系统.
建立"水质监测断面-河段-污染源"的污染物溯源拓扑关系.
60160市级市环保局58空气质量预警预报1.
在预警指挥系统接入大气环境监测数据预警预报系统分析模拟结果,实现集中处理、及时研判、快速响应.
2.
在预警指挥系统接入水环境监测数据预警预报系统分析模拟结果,采用GIS等技术手段开展综合分析,研判水质状况及趋势,满足突发应急事件决策需要.
3.
接入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数据管理系统、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土壤环境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生态红线视频监控系统等数据调用接口,实现信息的集约化调取、展示、分析.
4.
选择特定时间与匹配空间的环境质量数据和污染源监控数据,通过对一段时期内的环境质量数据与污染源排放数据之间的关联分析,寻找两者之间的关系模型;结合气象、环保督查等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验证环境质量与污染排放之间的关系模型,分析污染发生的主要因素,为改善环境质量提出对策措施,供环境管理与决策服务.
5.
利用监测监控、环境违法举报、互联网舆情采集等环境信息渠道,建设预警信息处置反馈平台,实现环境监测监控实时动态预警.

180011800省级市环保局省市共建59水环境质量预警预报60环境质量数据分析管理61环境质量与污染排放关联分析1801180市级市环保局62监测监控预警信息联动处置五、建设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63建设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基于我市战略环评成果,以划分的284个单元为基础,进行网格化划分.
按照"定区域、定职责、定人员、定任务、定考核"的要求,以网格为单位,对环境监管中的监测、监察、监管、监督等四个环节,形成科学合理、高效有序的环境监管体系.

6001600市级市环保局六、建设污染防治重点项目管理系统64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管理系统建设用数据支撑管理,便于领导层对每年度大气污染防治项目的开展情况直观、快速掌控,辅助我市完成"十三五"期间环境大气质量改善目标.
50150市级市环保局65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管理系统建设用数据支撑管理,便于领导层对每年度水污染防治项目的开展情况直观、快速掌控,辅助我市完成"十三五"期间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50150市级市环保局七、建设环境应急专题应用平台66环境应急系统该系统是综合性的应用平台,包含了各类环境要素的分类化管理、全方位预警和科学化应急处置,可以方便集成各类环境监测数据和业务系统,为我市环境安全预警与应急指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1101110市级市环保局八、建设环境公共服务专题应用67生态环境综合移动监管APP建设以智能手机为终端、以计算机后台为支撑,将"智慧环保"理念从PC端延伸到手机端,实现全天候移动办公、移动监管和移动决策,为管理人员的监管工作提供便利,增加环保工作的透明度,拓宽公众参与环保的渠道,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80180市级市环保局68污染源企业服务应用以企业为应用主体,统一申报入口,实现统一申报、审核管理、交换共享和信息发布全过程一体化的管理.
环境保护部门可以实时掌握企业基本信息的数据以及污染信息数据,形成对企业污染源的动态管理模式.

1001100市级市环保局69监测设备运维单位服务应用针对监测设备运维单位提供运维智能管理系统,对运维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量化,形成考核指标.
以考核指标为基础对运维单位进行科学的量化管理,实现环境保护局与运维单位之间的工作协同.
1001100市级市环保局70环保宣传教育服务以传统展馆为基础,利用虚拟技术将展馆及其陈列品移植到互联网上进行环保知识或活动的展示、宣传与教育工作,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80180市级市环保局十、市级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建设71市级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建设建设市级生态环境监控中心,用于日常环境监控、指挥调度、专题会商等.
初步设计面积为250平方米,包含大屏幕展示系统、音频系统、中控系统、控制工作台及监控终端等.
建设电子沙盘互动展示平台,实现环境相关业务信息在沙盘上的动态化、立体化展示.
以大屏可视化技术手段为依托,建立连云港市环境监测数据多源展示的指挥调度平台.

100011000市级市环保局投资概算本项目总计投资66085万元,其中:省级投资29710万元、市级投资20265万元、县区级投资6860万元、企业自筹9250万元.
省级投资29710万元中,用于我市监测监控硬件投入的10660万元、用于全省共用软件系统建设的19050万元.
市级投资20265万元中,用于监测监控硬件投入13670万元、软件系统开发4995万元、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建设1000万元、项目监理费200万元、软件测评费200万元,系统三级等保测评费100万元,系统接口及其它费用100万元.

县区级投资6860万元,主要用于辖区监测监控硬件投入.
企业自筹9250万元,主要用于企业自动监测设备投入以及自动监测设备动态管控、生产治污设备数据采集联网等建设.
另外,系统建成后,每年运维费2655.
5万元.
其中,硬件设备运维费2076万元/年;软件平台运维费479.
5万元/年;市级生态环境监控中心运维费100万元/年.
建设计划(一)启动阶段(2018年5月~10月)1.
方案编制、评审、报批开展技术调研,组织三年行动计划方案、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方案的编制、评审和报批等工作;同步建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等.
2.
实施项目招标工作开展项目监理招标和项目实施招标,分别编制采购标书,报政府采购中心实施项目公开招标.
3.
启动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安装编制、印发各类污染源联网清单,指导、监督工业污染源企业安装废水、废气在线监控设施和电量监控设施;指导、监督餐饮企业安装餐饮油烟在线监控设施;指导、监督化工园区进行大气环境VOCs监测系统建设和化工园区下游监控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建设.

(二)建设阶段(2018年11月~2020年6月)1.
第一阶段(2018年11月~2019年10月)(1)实施生态环境感知能力建设完成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网络、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噪声环境监控系统、土壤环境监控系统、自然生态监控系统、辐射环境监测能力的建设工作.
(2)实施污染源监控能力建设完成工业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升级、工业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动态管控系统、工业污染源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态监控系统、重点行业工控监控系统、固废危废管理系统升级、机动车远程在线监控网络、油气回收在线监控系统、工地扬尘及散货码头扬尘监控网络、餐饮油烟在线监控系统、畜禽养殖污水在线监控系统、污染源视频智能监控系统的建设工作.

(3)实施市级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建设完成市级生态环境监控中心的建设工作,包含大屏幕展示系统、音频系统、中控系统、控制工作台及监控终端等.
(4)实施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完成全市生态环境网格区域划分及环境网格化综合指挥调度平台的建设工作.
(5)实施生态环境监测监控预警指挥系统建设整合横向部门间的环保数据,完成对现有环保大数据资源中心的升级,在此基础上,建设连云港市生态环境监控预警系统,该系统本期共建设GIS可视化预警指挥、污染源全过程分析、水污染溯源分析三大功能模块.

(6)实施污染防治重点项目管理系统建设完成连云港市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及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管理系统建设工作.
2.
第二阶段(2019年11月~2020年6月)(1)实施工业园区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建设完成全市工业园区环境信息管理、工业园区自动监测及监控系统集成、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生物监测、工业园区视频监控、化工园区三维模型、工业园区生态环境监控系统的建设工作.
(2)实施生态环境监测监控预警指挥系统建设在一期建设基础上,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监控预警系统,本期建设空气质量预警预报、水环境质量预警预报、环境质量数据分析管理、环境质量与污染排放关联分析、监测监控预警信息联动处置等五大功能模块.

(3)实施环境应急专题应用系统建设完成环境安全预防系统、环境安全预警系统、环境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环境应急后台管理系统等环境应急专题应用系统的建设工作.
(4)实施环境服务专题应用系统建设完成生态环境综合移动监管APP、污染源企业服务应用、监测设备运维单位服务应用、环保公共宣传教育服务等环境服务专题应用系统的建设工作.
(三)验收阶段(2020年7月~12月)开展系统试运行,组织技术培训,开展项目审计、第三方测评、安全测评,以及项目验收等工作.
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建立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建设统筹协调机制,明确各单位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形成协同配合、全面推进的工作格局.
整合优化生态环境监控队伍,加强生态环境监控相关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人才培养.
规范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建设项目管理,充分利用电子政务外网、电子政务云等基础设施,严格项目立项审批和验收,加大资金投入,保障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建设相关任务顺利开展.

(二)健全管理制度印发和实施《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统筹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建设项目立项管理、开发建设、上线运行和验收管理.
实施《生态环境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规范生态环境信息资源的生产、汇交、保管和利用,明确信息更新职责,强化信息时效性,合理界定信息的使用方式与范围,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推进生态环境信息资源共享服务.
加强与省级互动,积极配合省级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

(三)加强资金保障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加大对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建设投入,做好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建设项目的储备库建设和预算申请.
拓宽筹资渠道,确保政策资金落实到位,保障各个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建立标准规范体系加强生态环境监控标准规范研究,结合生态环境监控系统主要建设任务,重点推进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建设、数据整合集成、传输交换、共享开放、应用支撑、数据质量与信息安全等方面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实施.

(五)实施统一运维管理落实生态环境监控系统运行管理制度,规范运行维护流程,形成较为完善的运行维护管理体系.
加强生态环境监控系统运行保障、监控预警能力建设,依托专业化运维队伍,对监测监控基础设施及系统软件实施统一运维;建设运维单位服务管理系统,对运维单位实施统一管理.

(六)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建立集中统一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明确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开放等各环节的信息安全范围边界、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
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宣贯和落实工作.
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分级保护等国家信息安全制度,实现重要业务系统定级备案,开展信息安全等级测评、风险评估、安全防范、应急处置等工作,开展网络安全培训,持续推进国产密码应用推广工作,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

(七)系统部署环境保障系统建成后统一部署到连云港市政务云平台,系统部署所需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操作系统、数据库、第三方平台等由连云港市政务云平台统一提供.
连云港市政务云统一负责系统部署环境的运维管理工作,保障系统稳定运行所需环境,并满足市环保局的数据安全要求、等保要求、系统访问等要求.

incogne$2.5/月t芬兰VPS,AMD Ryzen、1Gbps带宽

IncogNet LLC是个由3个人运作的美国公司,主要特色是隐私保护,号称绝对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业务涵盖虚拟主机、VPS等,支持多种数字加密货币、PayPal付款。注册账号也很简单,输入一个姓名、一个邮箱、国家随便选,填写一个邮箱就搞定了,基本上不管资料的真假。当前促销的vps位于芬兰机房,全部都是AMD Ryzen系列的CPU,性能不会差的!5折优惠码:CRYPTOMONTH,支持:BTC,...

数脉科技:阿里云香港CN2线路服务器;E3-1230v2/16G/240G SSD/10Mbps/3IP,月付374元

数脉科技怎么样?昨天看到数脉科技发布了7月优惠,如果你想购买香港服务器,可以看看他家的产品,性价比还是非常高的。数脉科技对香港自营机房的香港服务器进行超低价促销,可选择10M、30M的优质bgp网络。目前商家有优质BGP、CN2、阿里云线路,国内用户用来做站非常不错,目前E3/16GB阿里云CN2线路的套餐有一个立减400元的优惠,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看看。点击进入:数脉科技商家官方网站香港特价阿里云...

Digital-VM:服务器,$80/月;挪威/丹麦英国/Digital-VM:日本/新加坡/digital-vm:日本VPS仅$2.4/月

digital-vm怎么样?digital-vm在今年1月份就新增了日本、新加坡独立服务器业务,但是不知为何,期间终止了销售日本服务器和新加坡服务器,今天无意中在webhostingtalk论坛看到Digital-VM在发日本和新加坡独立服务器销售信息。服务器硬件是 Supermicro、采用最新一代 Intel CPU、DDR4 RAM 和 Enterprise Samsung SSD内存,默认...

刀片机为你推荐
网易网盘关闭入口如何快速开通网易网盘?硬盘的工作原理硬盘的工作原理是?(不要给我网址,我用的手机)嘀动网在炫动网买鞋怎么样,是真的吗月神谭适合12岁男孩的网名,要非主流的,帮吗找找,谢啦月神谭求几个个性网名:百花百游“百花竟放贺阳春 万物从今尽转新 末数莫言穷运至 不知否极泰来临”是什么意思啊?同一服务器网站一个服务器放多个网站怎么设置?www.119mm.comwww.993mm+com精品集!336.com求那个网站 你懂得 1552517773@qqm.2828dy.combabady为啥打不开了,大家帮我提供几个看电影的网址
美国vps主机 安徽虚拟主机 域名到期查询 vps交流 flashfxp怎么用 zpanel iis安装教程 12306抢票助手 国内加速器 免费全能空间 空间出租 合租空间 中国电信测网速 跟踪路由命令 太原联通测速 服务器维护 photobucket privatetracker 最新优惠 俄勒冈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