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二〇一八年十月I目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背景.
2一、重大意义.
2二、发展基础.
3三、发展环境.
6第二章总体要求.
9一、指导思想.
9二、基本原则.
9三、发展目标.
11第三章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14一、统筹城乡发展空间.
14二、合理布局乡村发展.
16三、分类推进村庄发展.
17第四章加快农业提质增效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19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二、支持发展农业"新六产"23三、深化农业科技"展翅"行动.
27四、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30五、加强农业质量品牌建设.
32六、推进农业对外开放发展.
35第五章推进人才智力集聚引领乡村人才振兴.
37一、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37二、支持各界投身乡村发展.
38三、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40第六章加快乡风文明培育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42一、持续开展乡村文明行动.
42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44三、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46II第七章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49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49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52三、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54第八章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56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56二、健全乡村自治制度.
59三、完善乡村法治体系.
60四、提升乡村德治水平.
62第九章保障改善农村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64一、推进农民增收致富.
64二、夯实农村基础设施.
66三、构建公共服务体系.
70四、精准发力脱贫攻坚.
72第十章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74一、突出城乡融合发展.
74二、改革农村产权制度.
75三、强化资源要素支撑.
77第十一章强化战略实施保障确保乡村全面振兴.
79一、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79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81三、创新规划实施机制.
821夏津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前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和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作出重要指示.
夏津县委、县政府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以实际行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力争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
为加强规划引领作用,明确夏津乡村振兴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提高前瞻性、系统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鲁发〔2018〕1号)、《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鲁发〔2018〕20号)和《中共德州市委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德发〔2018〕1号),特编制夏津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规划基期为2017年,规划期限为2018-2022年,远景谋划到2050年.
2本规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紧密结合夏津"三农"发展实际,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总体设计和阶段谋划,明确至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县第十五次党代会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政策措施、推进机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
本规划是全县各乡镇(街道、开发区、生态旅游区)各部门编制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是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规划背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
我县必须切实抓住历史机遇,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重要部署,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谱写新时代夏津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一、重大意义——推动乡村振兴,是融入新时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事关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计.
各级干部群众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把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化为生动的夏津实践.
3——推动乡村振兴,是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当前,全县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培育壮大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
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既能增加消费需求,又能扩大有效投资,还能依托农村丰富的资源要素培育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从而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推动乡村振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选择.
当前,我县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
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一体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等,有利于逐步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基本公共服务短缺等问题,让全县农民在城乡均衡发展中享有更多获得感.
——推动乡村振兴,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也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任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培育农业"新六产",有利于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增创夏津农业发展新优势,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转变.
二、发展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夏津县委、县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推进"三农"改革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备了坚4实基础和优势条件.
(一)农业发展动能显著增强.
201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56.
9亿元,同比增长3.
5%;全县粮食总产85万吨,棉花总产1.
68万吨.
其中粮食生产方面,高标准农田创建、小农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病虫害飞防事业,以及先进技术的推广,带动了全县粮食产能、品质双提升.
逐步健全了监督检测、标准技术和农业执法三大体系,实现了对农产品生产的全程监督和可追溯管理.
其中,农产品质量监管追溯平台与省级平台实现了对接,县级检测中心是全市唯一一家完成"双认证"的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
全县"三品一标"认证77个,认证面积50.
82万亩,被认定为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二)农村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基本完成,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4.
7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7.
28%.
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县级交易中心—乡镇交易所—村信息联络员"三级联动的服务平台.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全县拥有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4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15家;形成"一村一品"专业村47个,占行政村总数的15.
1%,其中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5个.
工商登记注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188家,其中农民合作社1779家、家庭农场409家,"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完善,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连接更加紧密,带动了农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三)农业基础设施趋于完善.
全县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593.
89公里,其中县道94.
91公里,乡道126.
02公里,村道51372.
96公里;建设各类桥梁182座,涵洞823座,极大地改善了农村运输条件和发展环境.
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开展清河行动;开展洼地治理工程;新建后屯、九支2座排涝泵站、8座节制闸;推进潘庄灌区改造,全力做好水库引蓄和春灌保障;实施小农水工程,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水利基础设施支撑.
全县中、低压电网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农村"井井通"机井通电工程全覆盖,保证了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四)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推进.
按照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持续推进农村新型社区、产业园区"两区同建",推动了农民居住向社区集中、就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民就近就业,实现了农民群众就地城镇化.
全县已建成农村新型社区18个、规模以上农村产业园区48个.
农村公共服务不断完善,整合建立起全省统一、城乡一体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升.
城乡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延伸.
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目标1590户,完成旱厕改造户67299户,使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农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五)乡村文明程度大幅提高.
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大力推进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善行义举四德榜建设,实现所有村庄(社区)全覆盖,建成省级文明镇4个、省级文明村3个、市级文明镇6个、市级文明村30个.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15个乡镇(街道、开发区、生态旅游区)全部建成符合省级标准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87个.
深入推进农村普法行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村法治和道德建设水平明显提升.
完成9个镇6驻地和2个乡驻地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站建设,完成苏东、康石、滕庄、齐庄、四联、崔庄、岳集7个农村新型社区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村镇环境治理深入推进.
(六)乡村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大力推进过硬支部建设,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实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等制度,逐步建立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等制度章程,有效保障了村民参与村庄管理的权利.
高标准推进综治中心建设,15个乡镇(街道、开发区、生态旅游区)完成综治中心标准化改建,157个村(社区)完成综治中心规范化改建.
深入实施"雪亮工程",大力推进"村村通"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稳定和谐局面更加巩固.
三、发展环境从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看,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总起来说,机遇多于挑战,希望大于困难.
(一)发展机遇——重大政策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作为一系列顶层设计.
提出一系列促进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
山东在全国率先发布《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省委提出"德州市要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的工作要求,为我县乡村振兴实施提供了政策支撑.
——协同发展机遇.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三大区域发展7战略之一,德州市成为山东省唯一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城市,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支持政策,将为我县加快融入全市协同发展战略注入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活力,为我县承接产业转移、成果转化、农产品输出、要素集聚创造良好环境.
——产业转型机遇.
随着我国城乡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生态产品、乡村旅游等的需求更加迫切,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质量和效益成为新时代农业发展的主题.
农村产业融合深入推进,农业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给我县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来重大机遇.
——深化开放机遇.
近年来,我县农产品出口规模、深加工农产品出口比例持续提高.
"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为我县全方位对外开放提供了重大机遇,有利于我县开展农业国际合作,加快农业企业"走出去",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二)面临挑战——产品质量不高.
总体上,夏津县农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产业化程度较低,生产经营管理粗放,基地建设起点低、特色产业小、布局分散,形不成规模效应.
农民经营随意性、盲目性、跟风性大,不能很好地实现与市场有效对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和效益化.
农业标准化生产相对滞后,与绿色无公害产品标准差距较大,传统产品、大路货产品居多,新、优、特农产品、名牌产品发展不多或发展不快,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缺乏市场竞争力.
——农业基础偏弱.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夏津县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但农业基8础设施差、抗灾生产能力弱、农业科技转化率低等问题依然存在,加之年轻、有文化的农民多数外出打工或从事二、三产业,留守农村的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市场观念淡薄,获取农业信息的手段落后,接受新技术、新品种、新观念的能力低,短期内很难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产销衔接不紧.
近年来,发达面粉、永乐食品、银兴种业等农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对拉动全县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总体看,除个别重点企业外,整体建设规模小、层次低、辐射带动能力弱的问题依然突出,产、加、销服务体系不健全,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需要.
——开发资金短缺.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和农产品深加工业、开拓农产品市场、水利设施建设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由于县级财力有限、向上争取资金数量少、企业资金短缺、银行信贷渠道不畅,农业结构调整资金仅靠农民自身投入,无法满足需要.
——农村设施薄弱.
当前,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历史欠账较多,资金缺口较大.
我县农村道路虽然实现了村村通,但后期的长效管护机制尚未建立.
绝大部分村庄没有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且村庄、农户居住分散,管网建设难度较大.
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有待提升,与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差距.
——治理水平不高.
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年龄老化,部分党员思想僵化,缺乏创新意识.
个别基础党组织软弱涣散的现象仍然存在.
农民的集体主义精神缺失,集体责任感不强.
部分9基层党组织和村干部不愿担当,对群众的实际困难和反映的问题被动解决较多、主动化解较少.
部分农村干部群众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淡薄的现象.
第二章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山东工作的总要求,聚焦"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新局面"目标定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把标准化理念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全力建设多彩、文明、富康新夏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战略地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打造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三生三美"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
二、基本原则10——坚持党管农村工作.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建强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把"三农"工作成效放在衡量县乡党委和政府政绩的突出位置,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乡村全面振兴.
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性,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潜力,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发挥新型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城乡共建共享共荣.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11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科学把握乡村的多样性、差异性、区域性特征,注重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
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合理设定阶段性目标任务,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提升农村资源配置效率,调动全社会力量投身乡村振兴.
以科技进步引领乡村振兴,以人才支撑保障乡村振兴,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发展动力.
三、发展目标(一)愿景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统筹生产、生态、生活一体布局,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夏津农村建设成为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三生三美"融合发展的活力乡村、美丽乡村、幸福乡村.
——生产美、产业强.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绿色低碳、高质高效为主攻方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农业"新六产",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
——生态美、环境优.
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12理念,以乡村绿色发展、环境靓丽为主攻方向,完善基本生态保护体系,筑牢生态安全保障,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扩大乡村生态空间、增加林木、湖泊、湿地面积,推动农村废弃地、污染土地、工矿用地的生态转化利用,建设乡村绿色生态廊道,完善城乡环境整治运行机制,推动农村垃圾分类、生活污水处理等重点工作,实现城乡环境整治的长效化和制度化,推进全县乡村景区化,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生活美、家园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以文化兴盛、治理有效、共同富裕为主攻方向,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和谐美丽的统一,让农民过上美好生活,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二)阶段目标——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农村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农民生活更加富裕,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乡村振兴的制度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考核体系基本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覆盖城乡、公平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建立,良好乡风基本形成,乡村治理能力稳步提升.
——到2022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乡村文明水平大幅提高,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农村发13展活力显著增强.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民生活更加美好,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得到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
专栏1夏津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主要指标类别序号主要指标2017年基期值2020年目标值2022年目标值年均增速属性产业兴旺1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万亩)38.
66386.
617.
5约束性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38688[5]预期性3土地经营规模化率(%)284560[32]预期性4省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数量(个)012-预期性5省级以上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数量(个)23520预期性6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9696.
597[1]预期性7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3.
743.
773.
8-约束性8乡村旅游消费(亿元)4.
37.
19.
918.
2预期性9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亿元)1.
21.
5210.
8预期性生态宜居10村庄规划编制率(%)2.
3100100[97.
7]约束性11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2.
8892.
88-约束性12生活垃圾无害化的行政村比例(%)4095>95[55]约束性13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6.
755075[68.
25]预期性14农村道路"户户通"的村庄占比(%)-91.
791.
7-预期性15森林覆盖率(%)8.
851214[5.
15]约束性16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4.
279596[1.
73]约束性17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768185[9]约束性18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29597[5]预期性乡风文明19县级及县级以上文明村镇达标率(%)3080>80[50]预期性20农村地区所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29195[13]预期性21村级综合文化中心覆盖率(%)91.
4100100[8.
6]预期性14治理有效22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普及率(%)-100100-预期性23"雪亮工程"入户数量(万户)-11.
512.
5-约束性24村级综治中心建设达标率(%)50100100[50]约束性25村级网格化服务管理覆盖率(%)100100100-约束性生活富裕2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286216428193408.
5预期性27城乡居民收入比1.
391.
361.
33-预期性指标说明:1.
本指标体系中非特定称谓的"村"均指村民委员会所在地.
2.
第21、22、24项指标,鼓励一室多用,减少重复建设.
3.
年均增速单位为%,方括号[]内为5年累计数.
第三章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坚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有序推进乡村发展,构建城乡协调联动的融合发展格局.
一、统筹城乡发展空间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适度集中的要求,引导和调控城乡融合发展,合理确定农村新型社区和乡村建设模式、数量、布局和建设用地规模,形成分工明确、梯度有序、开放互通的城乡空间结构体系.
(一)拓展城区发展空间.
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全面对接京津,主动融入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
以现代城市发展框架为要求,加快老城区基础设施、拆迁安置、公共配套建设,增加老城区绿地、停车场等公共设施,改善交通和生活环境.
拓展开发城北、城西新城区,加快新城区学校、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公共产品均衡配置,拓展城区发展空间.
加快高庄片区、六五河以南片15区、罗庄片区、椅子张片区棚户区改造,推进中山路以东片区等棚户区改造,改善居住环境,完善城市功能,促进人口、产业聚集.
(二)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
借助德州市被列入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的机遇,以"扩大规模、完善功能、调整产业、吸纳企业、聚集人口、繁荣经济"为目标,加快推进一批特色小城镇.
在规划布局上,注重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在基础设施方面的衔接,有效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突出抓好双庙镇、香赵庄镇县域次中心建设,着重抓好宋楼镇、苏留庄镇"一圈一带"重点镇建设,整体推进南城镇、新盛店镇、白马湖镇等一般建制镇建设.
在社会配套上,加快道路交通、供水供气、亮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城乡产业、居住、生态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促进城乡在就业、社会保障、市场等方面的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分工有序、功能互补、结构协调的新型城镇体系.
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把推进特色小城镇与育产业、促就业紧密结合,培育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关联配套和集聚发展.
(三)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以建设"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便民利民"的新型农村社区为目标,以合村并点、集中连片开发为主要形式,以G308、S254、S315、外环路等主干道路沿线和乡镇驻地、产业发展聚集区、农村观光旅游区等为重点区域,按照"模式适宜、户型多样、保留特色"的原则,坚持高标定位、顶层设计,推进建设一批新型农村社区.
同时,规划建设配套产业园区,努力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16城、就业不离家、就地市民化"的美好愿景.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导向,以强村富民为目标,以保障农民权益为根本,推动城乡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为推动乡村振兴拓展用地空间.
积极落实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增减挂钩指标优先用于项目所在地的农民生产生活、农村新型社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并留足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建设用地空间,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和农民就近就地就业.
二、合理布局乡村发展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天蓝景秀的总体要求,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营造平等共享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一)繁荣生产发展空间.
将乡村生产逐步融入区域性产业链和生产网络,引导乡村产业集聚集约高效发展,第二产业重点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集中.
适应土地细碎化经营向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大趋势,扶持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开展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
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布局农产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展销中心,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形成相对完善的乡村产业发展体系.
(二)优化生活舒适空间.
合理确定乡村生活设施用地位置、规模和建设标准,着力完善供水、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适当增加旅游、休闲等服务设施,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努力满足乡村发展需要.
加强资源整合,强化空间发展的人性化、多样化,规划建设农村社区党群17服务中心、文体活动广场、村级办公场所、公园、停车场等村落公共生活空间;配套完善乡村菜市场、快餐店、配送站等大众化服务网点,加快建设乡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发展一批多功能的城镇商贸中心,充分满足农民群众休闲、娱乐、消费等多方面需求.
(三)打造生态宜居空间.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做足"水林田"三篇文章,营造田成方、水相连、树成行的乡村美景.
加强县域内河流生态保护,充分利用现有洼地、坑塘、沟渠、河道等蓄水空间,拓展农村生态空间,提升环境水平.
加强乡村绿化林和用材林的建设与管理,以绿色蔬果基地为示范,发展林果种植,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以路旁、沟旁、渠旁和宅旁植树为载体,发展绿化、用材兼得的绿化林,实现美化村庄、美化家园的效应.
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不断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
三、分类推进村庄发展顺应乡村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差异化推进村庄发展,形成点上示范、面上推进、连片发展、整体提升的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格局.
坚持用标准化的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高美丽乡村建设的科学水平.
综合考虑建设形态、居住规模、服务功能和资源禀赋等因素,规划将村庄分为示范引领型、特色发展型、改造提升型、搬迁撤并型四种类型.
(一)示范引领型村庄.
示范引领型村庄是指在规划引导下农村居民点集中建设,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完善、管理民主科学的农村新型聚落形态,包18括已建成的新型农村社区等.
示范引领型村庄建设应突出风貌特色,继承和延续原有历史脉络、风俗习惯、文化底蕴和地域特征,优化内部空间布局,精心设计特色建筑和空间环境,传承特色文化,体现风貌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
突出专业分工和规模经营,依托自身优势和发展条件,配套建设产业园区,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方便居民就业创业,逐步实现居住在社区、就业在园区,为农村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到2022年,示范引领型村庄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特色发展型村庄.
具备特色资源、有一定经济基础条件的村庄,规划进行重点培育和发展,重点关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乡村旅游发展、村庄风貌整治等方面内容.
注重保持村庄赖以生存发展的整体空间形态,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和传统建筑,传承民风民俗和生产生活方式,探索设立村庄建设保护红线,推动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良性互促,充分彰显黄河文化、运河文化、农耕文化等内涵特质.
同时,进一步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培育文明新风.
到2030年,特色发展型村庄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改造提升型村庄.
具备一定发展基础,但尚未形成特色优势的村庄,保持现状逐步引导,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序推进改造提升,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别是垃圾、生活污水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激活产业、优化环境、提振人气、增添活力,配套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对残旧房屋、废弃宅院等进行合理利用,使村容整洁、道路通达、环境卫生、适宜居住,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
到2035年,改造提升型村庄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19(四)搬迁撤并型村庄.
不具有保留价值的空心村、列入城中村改造或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计划的村庄.
严格限制新建、扩建活动,通过合村并点、生态搬迁等方式,瞄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保障农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底线,进行一般性的村庄整治,原则上不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满足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
坚持村庄搬迁撤并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依托安置新村、小城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等适宜区域,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安居和转移就业.
专栏2乡村类型划分依据与建设要求类型示范引领型特色发展型改造提升型搬迁撤并型占比约10%约5%约60%约25%目标任务2022年,全部村庄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2年,50%的村庄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2035年,全部村庄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2年,10%的村庄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2035年,全部村庄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纳入城镇开发边界的村庄实现城镇化,部分村庄按规划建设农村新型社区.
标准要求产业发展优势明显,三产融合发展程度高;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宜居;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全面加强.
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良性互促,集体经济实力强;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明显改善;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全面加强.
产业发展基础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宜居宜业水平提升;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全面加强.
保障正常生产生活条件;迁建与发展同步推进;农民就近安居和就业取得显著进展.
第四章加快农业提质增效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深入开展质量兴农行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20极推动农业"新六产"发展,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夯实粮食生产基础,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全力打造京津冀重要农产品供应基地.
(一)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巩固提升小麦、玉米等粮食总产能.
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到2022年,全县建成高标准农田86.
6万亩.
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2019年底完成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工作.
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强化技术和模式攻关,选育推广高产、优质、多抗粮食新品种,推进粮食绿色生产.
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提高土壤生态水平,培肥地力,实现耕地资源永续利用.
(二)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名优特新经济作物,稳步扩大"粮改饲"面积,形成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
巩固蔬菜产业优势,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智慧农业大棚,扩大优质蔬菜种植规模.
积极发展林业经济,扩大特色林果种植面积,推广林菌、林药、林菜、林禽、林畜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生态高效循环畜牧业,加快猪、牛、羊等草食畜牧业发展,推进蛋鸡、肉鸡、肉鸭等家禽养殖,到2022年,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按存栏量)比例达到75%以上,畜牧业占农业比重达到40%以上.
(三)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在粮食高产创建核心21功能区和示范基地,推进实施土地平整、机耕道、农田林网建设.
开展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发展小型水源、河流治理配套工程、水生态工程等,加强田间渠系配套、雨水集蓄利用,积极推广先进适用节水灌溉技术.
(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围绕推进"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农业机械化,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大力推广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大力发展智能化、高端农机装备.
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提高农机装备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推进粮食机械化干燥,示范推广棉花机采等关键环节技术,推动粮棉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加快推广林牧渔生产、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
(五)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大力发展优质特色农业,加强标准化生产、加工和仓储物流"三个基地"建设,强化科技支撑、质量控制、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三个体系",完善建设和运行机制,建设一批产业链条相对完整、市场主体利益共享、抗市场风险能力强的省级、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按照集中连片、高产稳产和专用化、品牌化发展方向,重点打造椹果、蔬菜、甘薯、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到2022年,力争创建1处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处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专栏3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重点工程1.
高标准农田建设.
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以桑产业为核心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整合田、水、路、林、土、电、技、管等各类规程,加强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效益,推进实施土地平整、机耕道路、农田林网工程,以及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统一设计、分步实施,提高建设效率.
2.
高品质原粮生产基地创建.
以雷集镇、郑保屯镇为核心,辐射其它乡镇、街道,开展高品质原粮生产基地建设,集中推广小麦宽幅精播、规范化播种、深耕深松、22播后镇压、氮肥后移、"一喷三防"等技术,玉米"一増四改"、适期晚收、"一防双减"等技术,建设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仓储、烘干和农业机械等硬件设施,实现从农资供应到农产品收储加工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全覆盖,全县小麦、玉米和杂粮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和订单化生产,推动全县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支持发达面粉、永乐食品等企业建立规模化优质原料生产基地.
到2022年,高品质原粮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品质原粮贸易及加工量达到30万吨/年以上.
3.
高效生态畜牧业.
重点培育生猪和蛋鸡产业,以新希望六和、利仁亨通等重点企业为依托,建设一批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特色家禽标准化养殖基地.
到2022年,全县生猪出栏达到90万头以上,蛋鸡存栏达到450万只以上,建成高效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户)70处,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4.
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程.
以椹果、蔬菜、甘薯、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建设一批产业链条相对完整、市场主体利益共享、抗市场风险能力强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⑴夏津椹果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突出"夏津椹果"特色品牌,以生态旅游区为核心,辐射各乡镇、街道,推进古桑资源保护、种质资源培育、规模化种植、桑产品精深加工、桑文化旅游等重大工程,创建夏津椹果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⑵特色优质蔬菜生产基地.
重点在香赵庄镇、银城街道、生态旅游区等乡镇建设万亩拱棚叶菜种植基地,以雷集镇、东李镇、白马湖镇、新盛店镇为核心区打造有机蔬菜示范区,支持雷集镇优农、乐农两处国家级供港蔬菜基地申请市级"放心菜园".
到2022年,培育省级蔬菜加工龙头企业2家,市级蔬菜加工龙头企业4家,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5000个,带动蔬菜生产基地8万亩.
⑶特色甘薯标准化种植基地.
重点在银城街道、香赵庄镇、雷集镇、东李镇等布局甘薯种植,支持绿之源甘薯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新品种,推进甘薯标准化、规模化种植.
⑷特色食用菌生产基地.
重点在香赵庄镇、渡口驿乡、宋楼镇、生态旅游区等布局特色食用菌产业,支持菌需原料交易中心、同兴号茶树菇基地、圣鑫源秀珍菇基地、玉蕈园金针菇基地、菇园桑黄基地、三生万物公司大球盖菇和羊肚菌养殖等项目建设.
5.
农业机械装备优化升级.
提升农业全程机械化水平,优化装备结构,对高效植保机械、粮食烘干机械、深松分层施肥机、秸秆还田机等智能高效农机开展优先补贴,提升农机服务水平,培育壮大农机经营性服务组织.
到2022年,全县农机装备总动力达到85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8%以上;农机合作社达到120家以上,培育国家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4家,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5家,市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10家.
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平安农机"示范县.
6.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程.
建设一批规模化种养、龙头企业带动、现代要素聚23集、"生产+科技+加工+营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到2022年,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家.
二、支持发展农业"新六产"推动终端型、体验型、智慧型、循环型新产业新业态"四型发展",促进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构建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一)延伸整合产业链.
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促进立体化、复合式全产业链发展,推进不同类型农业产业链延伸整合,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全产业链布局中的关键作用,培育产业链领军企业,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和服务相互融合,推动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
强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引领支撑作用,发展一批具有一定综合实力的农业服务业企业,构建全程覆盖、区域集成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带动农业产业链全面升级.
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产销模式,培育和发展农商产业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产业链主体,打造产加销一体的全产业链产业集群.
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引进国内外集团总部或区域总部,促进产业链条向高端延伸.
到2022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
8∶1.
(二)打造提升价值链.
发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推动农业发展价值倍增.
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发展农产品、林产品深加工和农村特色加工业,积极24创建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提升加工转化增值率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
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向优势产区和关键物流节点集聚,建设原料基地和加工基地.
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充分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
积极培育发展地理标志商标和知名品牌,提升农产品品牌溢价水平.
到2022年,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
(三)优化融合供应链.
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网络布局,促进传统流通网点向现代农资综合服务商转型.
支持批发市场建设,推动市场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工布局有机衔接,鼓励供销、邮政、快递和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在农村经营布局,打通农产品流通"最初一公里".
支持冷链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健全农产品产地营销体系,深入实施"新农村现代网络工程"、"智慧便利店进社区工程""品牌农产品进超市工程""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鼓励推广农超、农企、农旅等多种形式产销对接.
采用定制化消费模式,形成产地与销地、生产者与消费者良性互动生态圈.
提升农村供应链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开展农产品绿色智能供应链等集成应用示范,促进流通环节节本降耗增效.
(四)大力培植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创新农村电商模式,发展"新零售"等业态,推进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和综合服务网络建设,建立符合电商行业及消费需求的农产品供给体系.
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对接电商平台,开设地方特色馆,参加山东绿色食品推介活动和"鲁产名品"网络促销.
开展农村电商示范县创建,培育一批特色电商镇、电商村.
着力推动农产25品上线,加快培育一批农产品电商平台企业和农村电商服务企业,推进供销社基层网点、村邮站、乡村农家店等改造为农村电商服务点,加快与快递企业、农村物流网络的共享衔接,打造工业品、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旅游纪念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
到2022年,全县农村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2亿元.
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稳步发展体验农业、创意农业、光伏农业等新业态,鼓励发展工厂化、立体化等高科技农业.
大力发展农村新兴服务业,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租赁、众筹合作等多种形式的互助共享经济,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
(五)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
选定资源条件、基础设施等较好的乡村旅游村(点),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样板,带动面上发展.
组建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依托水系、湿地、旅游景区等,推进连片开发规模经营.
探索发展景区+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协会+农户等经营模式.
支持乡村旅游重点村在邻近的景区景点、主要交通干道游客集散点等设立农副土特旅游商品销售站台.
支持有条件的村建设乡村旅游淘宝村,积极争创省市级"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和乡村旅游扶贫电商示范村.
在"改厨改厕"的基础上建设一批特色旅游村镇,打造乡村旅游标准化项目,鼓励发展特色观光农业园、创意农庄、乡村旅游综合体等新型乡村旅游产品.
加大古桑树群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力度,把桑产业与文化、休闲观光有机结合,打造乡村旅游样板.
到2022年,全县乡村旅游消费达到9.
9亿元.
(六)打造农业"新六产"平台载体.
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融26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开展农业"新六产"示范县、示范主体创建,积极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集群,争创国家级和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先导区.
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引导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打造一批农村产业融合领军企业,培育一批农业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
坚持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创业园区"三园同建",以园区化引领发展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关联产业,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综合发展平台.
到2020年,农业"新六产"对农民增收贡献率显著提高,力争成功争创全省农业"新六产"示范县.
专栏4农业"新六产"发展重点工程1.
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
以粮油、棉花、果蔬等为重点,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对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的带动作用,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构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⑴小麦加工:支持发达面粉、永乐食品等企业发展小麦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提高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
推进主食产业化,增加专用粉、全麦粉、预拌粉等绿色营养健康中高端新产品供给,建立食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体系.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进副产物深度综合利用,重点开发功能性膳食纤维、功能性活性物质、小麦麸皮功能性保健产品、小麦胚油和小麦胚食品等.
⑵植物油加工:鼓励新银北、恒兴等油脂企业加快改造升级,积极开发用于煎炸食品的专用棉籽油,推广棉籽脱酚技术,提高棉籽蛋白利用价值,重点攻克食用级棉籽蛋白、药用级棉籽糖等关键技术,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⑶棉花加工:以宋楼镇、南城镇、香赵庄镇、北城街道为核心区发展纺织服装产业.
鼓励华芳集团、仁和纺织、天润纺织等纺织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开发特种结构纱、精梳高支纱及多种纤维混纺,扩大高品质棉产品生产;鼓励费特制衣、中绵针织等服装企业重点发展男女高档服装、儿童服装、高档家纺床品等.
加快推进宋楼镇智慧纺织产业园、知年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
⑷椹果加工:发挥桑产业研究发展中心的技术优势,强化与西南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通过建立"研发+产业孵化"模式,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催生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
支持圣源食品桑产业孵化基地、汇源集团果汁饮品、圣树源桑产品深加工、东方紫椹果酒加工等项目建设.
⑸果蔬加工:依托蔬菜、甘薯、杂果等资源优势,鼓励企业探索开发果蔬功能产品、方便食品和休闲食品等新型果蔬加工产品,支持雷集乐农有机蔬菜深加工项目建设.
272.
产地初加工提升工程.
围绕全县蔬菜、林果等鲜活农产品生产,鼓励瑞丰源、打帘王合作社等企业探索产后农产品的清洗、分级、烘干或预冷、储藏或保鲜、包装、质量安全控制等加工处理,大力发展与超市对接的中高端净菜加工产品.
针对小麦、玉米、棉花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着力提高产后烘干储藏能力,支持县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项目建设,集中开展产后烘干与仓储等社会化服务.
3.
乡村旅游提升工程.
以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区为核心,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重点实施德百旅游小镇、大云寺、森林游乐园、平安湖、桑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做好颐寿园、杏坞园、香雪园、槐林生物园提档升级;完善游客集散中心、旅游交通环线、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智慧旅游系统等基础设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在田园综合体、现代休闲农业、养生养老等项目引进方面取得突破;做大做强乡村旅游品牌,重点扶持瑞丰源、永莲蜜桃等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后屯农村大集等民俗体验项目;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支持农副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鼓励桑叶茶、椹果酒、甘薯、益和成糕点、布袋鸡、小磨香油、手工棉被等地方特产融入旅游要素,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定期举办椹果生态文化节、梨花节等主题节庆活动.
到2022年,全县乡村旅游消费达到9.
9亿元,年接待游客达300万人次,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
4.
农商互联工程.
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依托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村服务站点和京东掌柜宝、京东便利店等进一步健全农村电商网络,支持中贸农产品电商物流园项目建设,鼓励米来电子商务、华商电子商务等电商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合作,推动我县粮油、蔬菜、甘薯、林果等特色农产品上行(计算机网络术语,指从用户电脑向网络传送信息).
5.
中央厨房产业体系培育工程.
鼓励发展中央厨房型企业,培育主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传统米面、杂粮、蔬菜、肉类为原料,研制、开发、生产系列化预制菜肴、方便食品、调理食品等主食产品,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鼓励中贸农产品等流通企业建立完善的优质原料采购、冷链物流配送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生鲜产品和厨房服务的流通平台,建立由农产品生产、运输、加工、配送、销售、服务等环节构成的完整现代农业产业链,支持中食集团建设中餐工业化食品产业园项目,打造京津冀和鲁西北地区的中央厨房产业基地.
6.
产城融合发展工程.
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开发区、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推进郑保屯镇鲁冀羊绒创业产业园、杨庄工业园、雷集镇沿S315工业园区建设,支持生态旅游区、香赵庄镇、苏留庄镇、双庙镇、郑保屯镇、雷集镇等实施农村新型社区与产业园区"两区同建",建设一批农业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
三、深化农业科技"展翅"行动28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建设,构建面向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较强竞争力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智慧农业大棚建设.
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大棚"项目,努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智慧农业聚集区、示范区,加快传统设施农业向现代化、高端智慧农业转型.
(二)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全县农业发展转型升级.
深入落实"种业强市"工程,充分发挥银兴种业、新希望六和PIC种猪等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种子繁育基地建设,构建以产业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的现代种业体系.
大力推进"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加速中低产田改造,组建小麦、玉米、棉花、蔬菜等一批种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开展"智能装备"集成示范工程,加强技术集成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强化院校对接,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升级.
提高特色农产品育种繁种能力,着力在种质资源保护开发与良种产业化、主要农作物优质绿色高效技术集成创新方面取得突破.
(三)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健全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农业科技平台建设支持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创新平台,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性农业科技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装备.
积极打造"前孵化器—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完整的孵化链条,稳步提高科技企业孵化成功率,推动一批农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29积极发展智慧农业产业园,并以智慧农业产业园为依托,建设技术研发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农业技术交易中心等农业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
(四)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
发挥农业公益性社会服务机构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县级农技推广中心+产业化示范基地(园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技推广体系,完善"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换应用快速通道.
每年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提升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水平,着力打造"星创天地""农科驿站"等农业科技平台,鼓励发展一批农业新技术示范企业、示范合作社,探索更加灵活管用的农机推广方式方法,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转化.
深入推进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院地合作,力争在科技联合攻关、科技平台建设、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取得实效.
(五)加强"智慧农业"建设.
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建立农业数据智能化采集、处理、应用、服务、共享体系.
研发农林动植物生命信息获取与解析、表型特征识别与可视化表达、主要作业过程精准实施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实现生产全过程可监可控、风险预警和决策辅助,建设农业物联网、农业监测预警云平台,打造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示范样板.
推动智慧气象和农业遥感技术应用,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农业精准化水平.
协同推进农村地区"三网融合"工作,建立健全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实现"益农信息社"全覆盖.
30专栏5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工程1.
现代种业提升工程.
提高特色农业良种繁育能力,重点推进小麦、转基因棉花等区域优势农业良种的产业化发展,支持银星种业申报国家棉花良种繁育基地、小麦良种繁育基地、优良转基因棉花和小麦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集成和示范等项目,加快建成"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子企业.
鼓励新希望六和、傲新育种等企业扩繁畜禽优良品种.
加强林木种质资源建设,支持建立果桑种质资源库.
2.
"智慧农业"工程.
促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农业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与农业融合,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鼓励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依托网络平台开发定制农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到2022年,建设10家以上的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实现精准农业科技创新.
四、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
(一)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实施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工程,培育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
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发展产业联盟,通过兼并重组、强强联合,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推进集群集聚发展.
发挥农民合作社纽带作用,推进国家级、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探索建立合作社退出机制,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引导农民合作社按产业链、产品、品牌等组建联合社.
吸引青年返乡下乡创业,鼓励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农民等回乡创办家庭农场,引导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大户向家庭农场转型.
支持家庭农场领办合作社,具备条件的向公司制企业发展.
(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31务业,培育多元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把经营性和公益性服务结合起来.
依托基层农技推广等公益性服务机构,在病虫害防控、农业技术指导与培训等方面搞好服务.
鼓励有经济管理服务职能的部门,向农村延伸农资供销、农机作业、农机维修、土地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服务职能,打造为民服务综合平台.
支持经营性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
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创建活动,制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
支持以农业社会化服务龙头企业为依托,建设"农村综合体",打造"乡镇CBD"(中央商务区,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务活动进行的地区).
推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发挥粮食流通对生产和消费的引导作用.
到2022年,实现乡镇为农服务中心全覆盖.
(三)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处理好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扶持小农户生产的关系,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不断改善小农户生产条件,支持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提高抵御自然风险能力.
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运用农超、农社等产销对接模式,引领小农户对接市场.
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等现代农业新业态.
支持各类为农服务组织采取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方式,面向小农户提供生产性服务.
加强工商资本租赁农户承包地的监管和风险防范,健全资格审查、分级备案、风险保障金制度,维护小农户权益.
32专栏6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重点工程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
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创建活动,到2022年,培育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0家、省级30家、市级50家;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5家、市级20家,种粮大户达到1000家.
2.
供销社为农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充分发挥供销社为农服务优势,加大土地托管推广力度,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加快建设为农服务中心,打造县级农业服务公司,构建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为农服务体系,实现农民组织化与服务规模化的有机衔接,从根本上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支持白马湖镇、香赵庄镇、东李镇、宋楼镇为农便民服务中心建设.
到2022年,基本实现3-5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全覆盖,为农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3.
优质粮食工程.
发挥粮食流通对生产和消费的引导作用,加快培育多元市场购销主体,支持发达面粉、永乐食品加快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为种粮农民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深入推进"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示范县建设,提升粮食品质和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种粮农民增产增收.
五、加强农业质量品牌建设坚持农业提质导向,以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目标,启动实施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绿色富农"三大行动",推进农业标准化、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一)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
健全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全链条标准体系.
加快农业生产、林业、水利、畜牧、粮食流通加工、农业社会化服务等领域基础标准制定,积极创建国家、省级蔬菜质量标准中心,以标准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开展标准化生产创建活动,全力打造一批蔬菜果品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建设,打造各类标准化生产基地.
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大力推广GAP(良好农业示范认证)良好农业规范、GMP(一套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良好生产规范,实现基地生产、质量管理、科技推广、农业投入品控制等全过程33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内在品质.
鼓励企业参加ISO9000(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之一)、HACCP(食品安全体系认证)、GAP、GMP等管理体系认证,提高质量保证能力和竞争能力.
到2020年,逐步建立起与国家标准相统一的农产品标准体系,各类农业生产园区全面实现标准化生产,全县"三品一标"产品产地认证面积不断提高.
(二)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
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健全农产品和食品质量监管、执法体系,提高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大力推行产品包装二维码标识,促进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的有效衔接,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措施,实现对辖区内重点农产品的生产、供应、检测等关键环节的全程监控.
严格落实农业投入品源头治理,严格落实农药、兽药经营告知制度,扶持补贴推广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发挥技术推广与疫病防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屏障作用,着力构建"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的监管服务体系.
加强农产品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7%.
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建设,建成覆盖全县、对接顺畅、运行高效、互通共享的农产品监管追溯体系.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将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纳入信用信息系统.
(三)构建品牌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构建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建成一批区域性产地批发市场,健全农产品产地营销体系,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在大中城市设立鲜活农34产品直销网点,有效推进全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充分融合.
到2020年,建成1-2处年交易额在30亿元以上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或物流中心.
以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建设覆盖产地预冷、产地冷藏、冷链运输、低温配送、冷链销售等上下游有效衔接、全程一体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打造区域性先进冷链物流中心.
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以"订单+规模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以销定产,规模经营.
实施"智慧便利店进社区工程"、"品牌农产品进超市工程",推广农超、农企、农校等多钟形式的产销对接.
(四)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
实施"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带动战略,努力打造一批农业区域公用品牌,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创建特色品牌,培育一批"产得出、叫得响、质量佳"的农产品品牌.
加强品牌宣传推介,创新品牌推介方式,构筑品牌宣传网络,扩大夏津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加大发达面粉、永乐食品、夏津椹果、鸿熙居布袋鸡、巧妻食用油、前后梅大葱、打帘王黄瓜、珍珠琪等品牌农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
创建一批全国、全省知名农产品品牌.
加强农产品、林产品、畜产品等生态原产地产品的培育、保护工作.
建立健全品牌农产品标准体系,加大对品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引领开展标准化生产.
落实品牌农产品生产、出口等税收优惠政策,对品牌建设成绩突出的品牌建设主体予以奖补.
35专栏7质量品牌建设重点工程1.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
推动标准化建设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深度融合,逐步建立以国际标准为引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基础、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的新型标准体系,打造一批粮食、棉花、果蔬标准园(区)等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区.
到2022年,建设各类标准化生产基地100家以上.
建立农产品产地质量认证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强化农产品质量监测预警、追溯平台运营,设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门店、乡镇监管机构、检验检测中心等基层追溯点,实现与省市级平台对接,确保监管数据互联互通.
在建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基础上,开展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
2.
农业品牌提升工程.
加强农业品牌认证、监管、保护等各环节的规范与管理,组织重点企业入驻山东品牌农产品电商平台,构建"企业主体、政府引导、专家指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机制.
实施夏津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塑造工程,培育1-2个山东省知名区域公共品牌,打造10个夏津区域特色明显、市场知名度高、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企业产品品牌.
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努力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
到2022年,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到3家,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到10家,"三品一标"产品产地认证面积占食用农产品产地面积的比例达到70%以上,"三品一标"数量达100个以上,农业竞争力明显提升.
放大夏津椹果、发达、腾永乐、"巧妻"食用油、"鸿熙居"布袋鸡、"前后梅"大葱、"打帘王"黄瓜、永莲蜜桃等品牌效应,打造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形象.
六、推进农业对外开放发展坚持双向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明确农业对外合作的重点国别和产业领域,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农业开放合作新格局.
(一)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重点面向日韩、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拓宽产业链条,引导农产品出口企业境外注册商标,支持涉农企业自主品牌出口,积极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品牌,打造熟悉国际规则的农业龙头企业.
强化行业协会、中介组织、36企业联盟在推动和开拓国际市场中的作用,搭建农产品出口交易平台,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赴境外建设农产品展示中心,举办品牌农产品宣传推介活动.
充分利用"互联网+外贸"等新型市场拓展方式,拓宽农产品出口渠道.
加强重要农产品出口监测预警,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纠纷.
优化农产品进口结构和来源渠道,适度增加紧缺农产品进口.
(二)实施农业企业"走出去"战略.
拓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重点区域的农业合作,鼓励企业到省外和国外进行农业资源开发,建设生产基地、研发基地和营销网络,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优先建设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产业园区.
推动企业"抱团出海",促进产业集聚,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农业企业.
积极承接京津农业产业转移与技术合作,加快融入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京津冀重要农产品供应基地.
(三)加强农业国际合作.
引导外资企业参与全县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建设,鼓励国外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在夏津合作建立农业重点实验室、技术实验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区,促进成果分享和技术标准制定.
完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支持政策,强化与世界一流涉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国际组织的人才合作,为夏津现代农业发展提供高端智力人才保障.
37专栏8农业开放合作重点工程1.
农业对外合作促进工程.
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境外的土地等优势农业资源,组织开展种植、养殖、加工、经贸等业务,搭建对外交流合作服务平台.
鼓励农业企业承接京津农业产业转移与技术合作,打造京津冀农业产业协同发展区,支持永乐食品与中食集团开展农业技术合作.
2.
优势农产品出口促进工程.
到2022年,建设1-2个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填补我县出口农产品领域的空白.
支持雷集镇优农、乐农两处国家级供港蔬菜基地建设.
第五章推进人才智力集聚引领乡村人才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激励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发展,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为我县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积极落实山东省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充分用好乡村本土人才,加大现代高效农业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引导各类人才资源向农村流动.
(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以解决好"谁来种地、怎样种地"为重点,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升农民生产经营素质,积极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探索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机构、培训单位、实训基地、田间学校的准入标准,加快建立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各类市场主体多方参与、适度竞争的多元化培育机制.
支持农民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任务.
围绕全县现代农业全链条发展需求,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38(二)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实施乡村技能培训计划,通过田间课堂、网络教室等方式,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普遍培训.
依托农科大讲堂、"庄户学院"、农民讲习所等平台,让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致富能手等现身说法,提高培训针对性、实用性.
发展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扶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培育一批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深入落实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20条措施,发挥好农业专家顾问团、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作用,每年组织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到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农民培训.
(三)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积极申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高效生态农业创新类项目,争取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人才专项资金.
对接农业领域人才需求,按照"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优质项目(优势学科)"模式,实行"特事特办、一人一策",面向国内外引进顶尖人才团队.
依托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省"外专双百计划"等平台,加大现代农业领域高端外国专家引进力度.
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
积极争取省内外人才到我县挂职,开展科技副职选派工作,探索选派科技副镇长工作.
全面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
建立健全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定向评价、定向使用"人才评价制度.
二、支持各界投身乡村发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促进各类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
(一)支持各类人才返乡.
实施人才回乡、智力回乡、创39业回乡"三回"工程,以乡情乡愁为纽带,以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退伍军人等群体为重点,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心怀农业、情系农村、视野宽阔、理念先进的"新农人".
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关心支持参与乡村振兴.
做好选拔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和选拔基层人才访学研修工作,推动人才双向流动.
配合落实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等,选调优秀大学生到基层任职.
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二)培育壮大新乡贤队伍.
实施新乡贤培育与成长工程,引导村内老党员、老干部、人大代表、退伍军人、经济文化能人等群体扎根本土,发现、培养、壮大新乡贤队伍.
建立完善新乡贤吸纳机制,鼓励离退休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到乡村发挥余热、施展才能,实现宝贵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再到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
探索各乡镇、各村庄设置乡贤榜,挖掘整理乡贤资源,研究制定吸引新乡贤的支持政策,开展新乡贤选树活动.
(三)引导工商资本下乡.
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引导工商资本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鼓励工商资本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农业领域,发展智慧农业、循环农业、休闲旅游、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综合经营,通过项目建设带动人才回流农村、本土人才40培养,为乡村振兴注入现代生产元素和人力支撑.
三、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环境,促进人才向农村集聚.
(一)创新培养成长机制.
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吸引夏津籍各类人才柔性回归乡村,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措并举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制定农村人才培养和评价标准,因材施教进行课程设定,开展人才评价与认定工作.
运用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创新在线培训、手机客户端管理考核等新型服务方式.
加大对现代高效农业等产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定期培训和在职进修费用补贴制度.
研究制定乡镇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乡镇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
支持引导夏津职业中专等院校开设涉农专业,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
配合落实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等计划,引导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农科类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二)完善管理服务机制.
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权.
探索招聘特殊人才的办法,建立健全编制周转使用制度,为基层引才提供保障.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村庄人才公寓或专家公寓,为农业科技人才短期性、周期性下乡提供便利.
加强对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三支一扶"等人员的管理服务,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引领力量.
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和使用,制定并实施培训计划,全面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从2018年41开始,把乡村人才振兴重点任务分解到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将乡村人才振兴作为15个乡镇(街道、开发区、生态旅游区)人才工作考核重点内容.
(三)健全使用激励机制.
研究制定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
完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农业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按规定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方面的权益.
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好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聘、创业扶持、待遇保障等政策措施.
健全农业科技领域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明晰为基础、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
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
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
专栏9乡村人才振兴行动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加快夏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设,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每年从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有一定规模、文化素质较高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中遴选人员开展职业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到2022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0人以上.
2.
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
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健全以农业职业教育为重点、以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为补充的教育培训网络,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培养复合型农村实用人才.
到2022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5000人以上.
3.
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创业就业.
继续大力开展好选调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三支一扶"工作,着力解决基层人才匮乏问题.
4.
农业科技小院创建工程.
依托乡村特色农业项目,加强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农业企业对接,到2022年,每个乡镇建设1处现代农业科技小院,吸引专家教授、科技人员把工作室、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开展农业科研、技术推广、科技42成果转化、乡土人才培养,建设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第六章加快乡风文明培育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升农民文明素养、强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和倡树乡村文明新风为重点,持续加强我县乡村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一、持续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农村干部群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突出思想道德内涵,组织实施"铸魂强农"工程和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弘扬时代新风,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全面提升农民文明素养.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改革精神.
充分用好夏津大讲堂、道德讲堂、文化惠民演出等各类宣传文化阵地,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公民道德规范.
发挥好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等新乡贤作用,凝聚道德力量、传播主流价值.
深化诚信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强大舆论氛围.
开展"新农村新生活新农民"培训,将现代意识、科学精神、文明理念逐步渗入到群众头脑、转化为自觉行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改进生活方式.
(二)倡导树立乡村文明新风.
深化乡风民风建设,组织开展乡风民风评议,注重家庭家风家教,引导广大农民由"要我43文明"向"我要文明"转变.
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道德自律作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
探索制定乡风文明建设评价体系,设立乡风文明榜,形成德业相劝、过失相规、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的社会风尚.
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提升婚丧嫁娶简约庄重的仪式感,推动红白理事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倡导婚事新办,引导广大农村青年树立新型婚恋观,推行免费颁证和婚礼式颁证服务.
倡导厚养薄葬,文明办丧,加快公益性公墓建设.
(三)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深入实施四德工程,突出"孝诚爱仁"主要内容,普及善行义举四德榜建设,综合运用各类平台宣传先进事迹,让更多的好人好事上榜.
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夏津人等选树活动,不断扩大榜样模范群体数量.
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加强动态管理,总结推广经验,力争到2022年,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达标率达到80%以上,打造一批孝心村、和谐村、生态文明村、移风易俗村、兴业富民村等特色示范典型.
开展"美在我家"、"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五好家庭"、"村村都有好青年",以及"好婆婆"、"好媳妇"等文明创建和主题活动,更好发挥文明家庭示范引领作用.
44专栏10乡村文明建设行动1.
"铸魂强农"工程.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农村干部群众,深入开展面向乡村的理论学习宣传普及,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夏津大地家喻户晓,落地生根.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工程.
采取宣讲小分队、报告会、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等形式,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加强党的历史、党的知识、改革开放成果教育,帮助农民坚定理想信念,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大众化,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群体意识和自觉行动.
3.
"四德"建设巩固提升工程.
深化基层道德品牌创建,建好用活善行义举四德榜,充实建榜内容,丰富建榜形式,完善建榜流程.
总结推广农村四德工程建设经验,推出一批"四德工程"建设示范点.
4.
"新农村新生活新女性"培训提升工程.
着眼于广培训、普受惠,进一步提高培训的覆盖面,县妇联每年举办骨干培训班不少于2次,每个乡镇(街道)每年举办培训班不少于6期,进一步扩大培训范围.
5.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程.
以向基层宣传践习党的科学理论、民生政策、文明新风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为主要目标,到2022年,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县行政村全覆盖.
6.
公益性公墓建设工程.
编制近期和中长期公益性公墓建设规划,推动公益性公墓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保规划、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等相衔接,将公益性公墓建设纳入政府基本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畴.
2022年,实现各村庄(社区)集体公益性公墓全覆盖.
7.
"百镇千村"建设示范工程.
支持生态旅游区申报"百镇"示范项目,在全面普查黄河故道古桑文化以及民俗风情的基础上,做好小城镇地域文化特色建设;支持刘堤、北铺店、平安社区、滕庄、拐儿庄、李刘庄、义和庄等7个村庄(社区)申报"千村"示范项目,在加强乡村文明行动"村容村貌、村风民俗、乡村道德、生活方式、平安村庄、文化惠民"六大建设的基础上,实施"乡村文明家园"项目.
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城镇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使更多资源向农村和农民倾斜,强化文化惠民项目与农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对接,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加强乡村公共文化阵地建设.
坚持一院多能、一室多用,统筹建设各类活动场所.
推进乡村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45中心建设,制定建设标准,打造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
2018年,全县实现基本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加强文化礼堂、乡风家风馆、农家书屋、文体广场等文化阵地建设,部分中心村适度超前规划建设农民文化乐园.
开展文化扶贫,推动资金、项目、政策向省市扶贫工作重点村倾斜.
鼓励有条件的镇(街道、开发区、生态旅游区)和村(社区)建设历史文化展示馆(室),营造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
建立稳定规范的财政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发展格局.
(二)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
开展形式多样、接地气的文化活动,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
结合文化进万家、送电影下乡、"一村一年一场戏"免费送戏活动等平台载体,把更多优秀的电影、广播电视、戏曲、书刊、科普活动、文艺演出、全民健身活动送到农民中间.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目录,提供"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探索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实现精准化.
推广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在充分发挥文化企业供给作用的基础上,探索运用市场机制、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增加农村文化资源总量,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
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不断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具有浓郁乡村特色、深受农民欢迎的优秀文艺作品.
(三)培育壮大乡村文化队伍.
提升乡镇文化站组织管理人员素质能力,扶持发展农村广场舞队、庄户剧团等民间文艺社团和业余文化队伍,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增强农村基层46文化的自我发展能力.
加大对农村文体团队的投入,组织文化专业人才、文化能人、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开展培训辅导,提高农村文化骨干专业技能.
扶持壮大文化志愿者和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分子队伍,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下乡,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从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
专栏11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行动1.
农家书屋网络化建设工程.
积极推进总分馆和"一卡通"管理模式,构建以县级图书馆为总馆,乡镇中心农家书屋为分馆,村庄(社区)农家书屋为馆藏点的总分馆服务网络,城乡借阅一卡通用,争取到2022年县乡村出版物"通借通还"率达到60%,形成城乡一体、方便快捷的服务格局.
2.
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提升工程.
实施农村文化广场——"百姓舞台"提升工程,建设现代化、标准化、广覆盖、高效能的农村文化广场设施网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广场文化活动运行机制.
充分发挥广场的文化载体功能和凝聚人心作用,组织引导、整合吸纳各类文化资源向农村文化广场集聚,调动农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使全县农村群众就近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3.
文化辅导进基层行动.
发挥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作用,组织专业文化艺术工作者进基层,定期、定点开展各类培训讲座辅导活动,指导村庄(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群众文艺团队开展文艺活动,每年开展各类培训不低于5期,每期培训人员不低于1000人.
4.
庄户剧团打造提升工程.
采取定期培训、重点培养、提供平台等措施,鼓励、扶持、规范庄户剧团发展.
支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马堤吹腔、木板大鼓的保护传承,提高创作水平和表演能力.
5.
乡村戏曲人才培养工程.
定期举办农村戏曲骨干集中培训,广泛采取组织庄户剧团戏曲大赛、农民戏曲票友大赛等形式,为农村戏曲文艺人才发展提供平台.
6.
乡村广播电视服务提升工程.
开展应急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县级应急广播平台、应急广播覆盖网络和村级(社区)终端.
开展农村广播电视服务人才培训,每年开展各类培训不低于5期,每期培训人员20人以上.
建设农村新媒体服务系统,开展农村新媒体宣传服务,推进县级融媒体建设,实施数字音频广播(CDR)工程.
到2022年,CDR广播、调频广播、应急广播、地面数字农村服务和覆盖率均达到100%,农村新媒体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三、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47规范,在保护传承基础上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一)传承发展儒家文化.
深入推进尼山书院建设,完善"图书馆+书院"模式,优化功能布局.
继续实施乡村儒学推进计划,发挥尼山书院引领指导作用,推动有条件的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中心设立儒学讲堂,建立乡村儒学教师人才库,打造一批乡村儒学讲堂示范点,推广中华文明礼仪、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到2025年,全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儒学讲堂实现全覆盖.
(二)传承发展农耕文化.
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在保护传承基础上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深入发掘黄河流域农桑文化,融入历史与文化记忆.
推进乡村记忆工程,建设一批符合夏津特色的民俗生态博物馆、乡村博物馆、历史文化展室、民俗旅游特色村,使乡村成为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文化之乡、精神家园.
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传统节日组织开展花会、灯会、庙会、歌会等民俗活动.
传承保护传统戏剧、曲艺、技艺和民间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支持文化遗产传承人、持有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
实施乡村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培育具有地域特色和品牌价值的传统工艺产品,开发传统节日文化用品和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推动民俗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三)传承发展红色文化.
深入挖掘我县革命历史和文化资源,加强县革命烈士陵园建设.
推动革命文化教育普及,利用珠泉屯李思孝故居红色爱国教育基地、渡口驿乡太平庄村运河红色爱国教育基地、忠信寨支部遗址等,深化党史、国史教48育,讲好夏津故事.
加大乡村红色文化旅游开发扶持力度,推动爱国教育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丰富红色旅游产品体系,打造乡村红色旅游精品景点.
(四)传承发展运河文化.
加大运河沿线文物项目和工程的保护利用,推进郑保屯镇京杭运河夏津港前期研究及运河桥梁建设,完善大运河夏津段水利设施建设,推动运河河道生态建设,加强运河核心区域的保护力度,恢复建设大运河生态功能带.
根据运河神传说,在308国道和运河岸边的运河社区内,规划建设运河神主题公园,树立运河神雕塑,设立运河文化和运河革命纪念馆.
以运河为背景,建立特色鲜明的运河小镇.
加强马堤吹腔、船工号子、乱弹等地方戏剧、曲目的传承与发展,做好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工作,传承弘扬优秀运河文化.
专栏12乡村传统文化传承行动1.
乡村记忆工程.
加大对农村历史街区、传统民居院落和生产生活民俗的挖掘保护.
重点推进"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优秀传统文化载体工程,积极收集和展览富有地域特色、活态文化特色和群体记忆的文化遗产.
到2022年全县建成乡村记忆馆、红色记忆馆、农耕文化展馆等各类展馆100家.
2.
乡村文化产业精品工程.
结合"乡村记忆"工程,依托剪纸、架鼓、高跷、夏津小调等"非遗"文化,发展具有夏津特色的文化产业,到2022年,培育一批特色文化品牌,开展农村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发掘、整理、申报工作.
到2022年,争创国家级、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0项,县级100项.
结合"红色文化"工程,加大忠信寨支部遗址、珠泉屯支部遗址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的开发保护,传承红色基因,打造一批乡村红色文化旅游基地.
3.
农桑文化发掘保护工程.
通过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的保护传承,深入发掘黄河流域农桑文化,融入历史与文化记忆,注重发掘保护和创新利用并重的发展理念,促进农桑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支持古桑农耕文化展示馆、桑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
494.
大运河遗产保护开发工程.
进一步加强大运河遗产历史文化和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重点对大运河沿岸的郑保屯镇、白马湖镇、渡口驿乡的重点村庄、运河遗点开展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建设运河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结合全县旅游总体规划,推进开发大运河文化带旅游功能建设.
5.
乡村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推动乡村传统工艺传承振兴,鼓励技艺精湛、符合条件的中青年传承人申报并进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形成合理梯队,调动年轻一代从事传统工艺的积极性,培养高水平工匠队伍,到2022年,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0人以上.
引导返乡下乡人员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发展传统工艺、文化创意等产业.
支持连城·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设,打造传统手工艺品产业集群.
6.
乡村儒家讲堂建设工程.
加强儒家文化的挖掘和弘扬,定期邀请山东孔子学院教师宣讲,推进儒家讲堂项目建设,做到全县村庄(社区)儒家讲堂全覆盖.
开展文物保护,启动夏津县文庙重建工程.
第七章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生态振兴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立足现有条件,区分轻重缓急,实施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垃圾污水治理、改厕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着力补齐短板,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确保"一年提标扩面、两年初见成效、三年全面提升".
(一)深化农村"七改"建设.
坚持把农民群众生活宜居作为首要任务,重点改善农村路水电气房厕及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条件.
扎实推进农村"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活动,2020年全县农村道路硬化"户户通"占比达到91.
7%.
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50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2018年基本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
深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2020年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
扎实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2020年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主要道路及公共场所全部设置路灯.
2018年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完成新增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基本完成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存量危房改造.
按照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的原则,推进农村清洁取暖,2022年全县75%的村庄实现清洁供暖.
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到2020年95%以上的村庄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到2020年,75%以上的村庄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农村新型社区基本实现污水收集处理.
积极推进卫生村镇创建,2020年省级卫生村比例达到30%以上.
(二)推进特色美丽乡村建设.
制定村庄保护发展规划,加大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加强对古居、古井、古树、古桥、匾额等历史文化要素的保护利用,注入旅游元素,发展乡村旅游,延续村庄传统文脉.
弘扬传统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加大传统戏剧、民间传说、民俗文化、地名文化、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开展乡村风貌建设提升行动,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编制乡村风貌整体设计和乡村风貌建设技术导则,塑造特色乡村风貌.
积极开展田园建筑示范,引导建筑师下乡开展农房设计指导,做好农村工匠培训和管理,推动建设一批富有乡村气息的田园建筑.
推动农房节能环保建设,引导农民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建设绿色民居.
对残旧房屋、废弃宅院、闲置土地等盘活整合,实现"空心村"整51治改造新突破.
对产业基础好、设施相对完善的乡镇,整建制开展村庄整合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高标准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样板.
(三)强化农村人居环境保障能力.
坚持"建管并重",探索政府支持与村民自治、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农村环保设施管理体制,将管理主体、经费保障、人员配备等内容制度化、规范化,确保运行维护长效管理.
探索推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健全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
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污水处理项目.
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
依法简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和招投标程序,降低建设成本.
县乡两级将环境基础设施运行费纳入本级财政保障或予以补贴.
专栏1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1.
农村垃圾治理专项工程.
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加快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提升县级垃圾处理能力.
开展工业固废、河面漂浮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等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全面摸清堆放位置、主要成分、堆放年限等基本情况,建立工作台账.
加快清理公路边、河边,特别是村庄内外积存的建筑和生产生活垃圾,重点整治垃圾山、垃圾围村等问题,基本消除房前屋后的粪便堆、杂物堆,实现村庄周边无垃圾积存、街头巷尾干净通畅、房前屋后整齐清洁.
禁止城市向农村堆弃垃圾,防止城市垃圾向农村转移.
重点在双庙镇、北城街道、银城街道各村庄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工程.
按照城(厂)边接管、就近联建、鼓励独建的原则,将靠近城市周边村镇的污水,纳入城市污水厂集中处理;将靠近工业园区村镇的污水,纳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以工业污水处理带动周边村镇生活污水处理,鼓励有条件的村庄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提倡相邻村庄联合建设污水处理站,实现区域统筹、共建共享.
到2022年,争取实现村镇污水收集率达到95%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70%,55%的村庄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
3.
推进"厕所革命".
在一般村庄,大力推广三格化粪池式无害化厕所;在重点52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村庄,全面采用水冲式厕所.
加快建立并运行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五有"后续管护长效机制.
到2019年,银城街道办基本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
2020年,全县300户以上自然村基本完成农村公共厕所无害化建设改造.
4.
农村道路"户户通"建设工程.
全面推进农村道路"户户通"建设,因地制宜采取水泥、沙土、砖石等多种材料.
到2020年底,全县农村村内道路硬化率达到91.
7%,探索建立村内道路长效管护机制.
5.
美丽乡村建设工程.
以《山东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为标准,以《山东省乡村风貌整体设计和建设技术导则》为引领,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围绕S254、S315、G308沿线和乡镇驻地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综合体,支持香赵庄镇、苏留庄镇、双庙镇、郑保屯镇、雷集镇等启动农村社区建设.
加快推进山东省土地发展集团在生态旅游区开展新型社区建设,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夏津特色"品牌.
到2022年,全县40%以上的村庄建成美丽乡村.
6.
乡村绿化提升工程.
全力推进"三化工程",即乡村庭院美化、街道绿化和农田林网化,在广大乡村适宜土地上宜林则林、宜花则花、能绿尽绿,打造以绿色为主基调的景色优美、林茂粮丰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村屯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的乡村绿化格局.
开展绿色村庄创建工程,到2020年,全县绿色村庄达到60%以上.
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推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强化农业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
建立农业节水体系,实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切实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战略,不断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坚持先易后难、逐步推进,优先在设施蔬菜、果园等高效经济作物和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化种植区推广一体化技术.
深入实施节水灌溉,大力推进水肥一体化,示范带动周边采用农业高效节水和水肥一体化技53术.
完善耕地保护机制,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推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
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探索多种治理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引进社会资本,有序推进土地综合整治.
坚持耕地占补平衡数量与质量并重,降低耕地开发利用强度,积极争取国家休耕轮作试点.
(二)推进农业清洁生产.
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强化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管理,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
大力实施种养业循环一体化工程,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与标准化改造,推动规模化大型沼气建设,散养密集区逐步实现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
到2022年全县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推广秸秆高效利用模式.
推进废旧地膜、微灌材料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开展地膜使用全回收、机械化免膜生产、消除土壤残留等试点.
(三)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源头控制、过程拦截、末端治理与循环利用相结合的综合防治.
实施农牧循环工程,以畜禽养殖和农业种植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重点,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收集、转化、应用三级网络建设.
加大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力度,通过"节、引、调、管"等综合措施,在地下水超采严重地区推广综合治理工程.
54专栏14农业绿色发展行动1.
农业节水工程.
按照集中连片建设、规模化发展的要求,积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到2022年,全县新增(恢复)和改善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5万亩以上.
2.
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计划.
按照先进、实用的原则,重点建设一批自动化、智能化田间监测网点,健全病虫监测体系.
扩大低毒生物农药补贴项目实施范围,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的筛选、登记和推广应用.
因地制宜集成推广适合不同作物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解决技术不配套、不规范的问题,加快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
重点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配套建设滴灌设施,将施肥和灌溉同步进行、一体化管理.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整乡、整县推进,启动对新型经营主体补贴,扩大配方肥施用范围.
到2022年,化肥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
3.
生态循环农业示范行动.
依托现有种养结合基地,统筹规划产业布局、技术模式、科技支撑、服务设施和配套政策,建设形成绿色种植基地—绿色养殖基地—废弃物加工产业的农牧循环工程,试点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推广秸秆高效利用模式.
到2022年,全县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完成地膜使用全回收、废旧地膜、微灌材料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体系建设,建成2处以上的循环农业示范区,基本建成循环农业示范县.
三、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深入实施林田水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完善生态系统保护制度,促进乡村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全面提升,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一)建设健康稳定田园生态系统.
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原则,深入贯彻"林田水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更加注重生态保育.
坚持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林则林,打造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环境优美的田园生态系统.
加强农业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系统,大力发展有机生态农业.
提高林业生态发展的平衡性,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沿河、沿湖、沿路造林绿化及农田生态55林网建设.
(二)实施生态修复重大工程.
实施湿地修复工程,对集中连片、破碎化严重、功能退化的自然湿地进行修复和综合整治,有效遏制自然湿地萎缩和河湖生态功能下降趋势.
重点实施全域绿网工程,包括道路防护林带、河流防护林带等,建设农田林网工程、湿地保育工程、森林镇村创建工程,积极争创山东省森林乡镇、山东省森林村居.
落实林业建设"11335"发展战略,完善建设农田防护林,推进建设鲁冀边界防护林重点林业生态工程.
到2022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4%.
专栏15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行动1.
绿色造林行动.
重点推进果桑造林、生态廊道绿化、生态林场三大造林工程.
⑴果桑造林工程.
以生态旅游区、西沙河为核心区,辐射各乡镇(街道),到2022年,建成桑树种植基地15万亩以上.
⑵生态廊道绿化工程.
对县域内高速、国省道、县乡道、大型河流、沟渠等进行造林绿化,绿化总长度130公里,造林总面积达2.
4万亩.
⑶生态林场建设工程.
到2022年,建成千亩林场8个、百亩林场30个,累计造林1.
1万亩.
2.
生态修复工程.
结合夏津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和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实施生态修复保护工程,做好黄河故道内沙区和湿地公园内水系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实施风沙片综合治理项目,加快推进三支渠青年河人工湿地项目建设.
到2022年,累计绿化面积达1万亩.
(三)加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
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内违法违规项目和历史遗留问题进行登记,制定方案,分类逐一提出退出意见.
先行开展自然保护区勘界定标试点,2020年全面完成勘界定标,强化自然保护区环境监管.
开展水土保持、自然植被恢复、物种保护、清除人类建设痕迹和影响工作,恢复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
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审计,以土地资源、水资源、56森林资源等为重点进行审计监督,强化审计结果运用.
专栏16生态保护支撑体系工程1.
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
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强化资源消耗管控,建立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用能总量指标挂钩制度,设立新上项目用能强度标准,超过标准的不予办理备案、核准和审批手续.
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将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作为区域发展的约束性要求,科学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值和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2.
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
创新生态环境调查和执法工作机制,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制度和移动执法系统,完善执法部门独立调查和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工作程序.
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制定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将企业污染物排放种类、浓度、总量、排放去向等纳入许可证管理范围.
3.
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健全补偿运行机制,坚持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明确各领域的补偿主体、受益主体、补偿程序、监管措施等,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和市场手段,形成奖优罚劣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4.
河流休养生息工程.
严格落实河长制,切实解决好农村河流管理保护突出问题.
加快过载和污染河流治理与修复,加大水源涵养保护力度,确保水源安全,全面构建"治、用、保"系统推进的科学治污体系,巩固提高流域治污成果.
第八章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格局,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到党在农村基层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乡村振兴能否实现.
57(一)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
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优秀的党组织书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积极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加大在农民合作社、农村企业、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切实加强党组织对农村各类组织的领导.
适应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要求,调整优化党组织设置.
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每年按照一定比例倒排整顿对象,建立工作台账,逐一制定整顿措施,开展集中整顿.
坚持政治标准,强化"从好人中选能人"导向,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鼓励政治性、组织性、纪律性强的退伍军人进入村"两委"班子.
统筹城乡人才资源,拓宽选人视野,积极探索优秀书记跨村兼职、机关干部脱产任职等方式,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整体优化提升.
加大农村干部学历教育和后备干部递进培养力度,推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提升长效化,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和致富带富能力.
统筹加强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坚持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建立和完善农村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各类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二)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
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标准条件,注重从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提高农村发展党员质量.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教育活动,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和党的宗旨、党性、党纪、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健全落实农村党员定期培训制度,强化知识和技能58培训.
健全党员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通过开展党员挂牌、设立党员责任区、结对帮扶、党员承诺践诺和志愿服务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强化党员意识,真正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完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制度,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空壳村派出第一书记,调整充实驻村工作队,推动精准驻村帮扶.
配合做好选调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三)推进基层党组织制度和作风建设.
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以"主题党日"为载体,抓严抓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探索提升党的组织生活活力的途径和办法.
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积极推进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及时回应党员和群众关切,以公开促落实、促监督、促改进.
严格落实按"四议两公开"程序决策村级重大事项制度,促进村级事务运行健康有序.
认真落实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坐班值班、岗位目标责任制等制度,督促村干部履职尽责、为民服务.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一岗双责",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
建立健全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任期述职、责任追究等制度,规范村级事务运行.
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四)落实基层组织保障政策.
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确保县域范围内平均每村每年财政补助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不低于9万元,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每3年调整一次最低保障标准,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参照大、59中、小村分别确定最低保障标准,由县级财政兜底保障.
加大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力度,以乡镇为单位逐村分析研究,制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
鼓励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统筹整合资金重点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对有贡献的村干部可以进行物质奖励.
专栏17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行动1.
基层党组织建设工程.
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深化农村过硬党支部建设,利用3年时间,在县级层面选择一批过硬党支部建设先进典型.
深化基层党组织评星定级制度,到2022年,基本消除二星级以下村党组织,消除软弱涣散党组织.
2.
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抓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有利契机,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扶贫资金等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
到2020年底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使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实现收入翻番.
3.
继续做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帮扶工作.
深化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选派工作,选派优秀干部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或第一书记,组建驻村工作队,切实发挥好帮扶作用.
二、健全乡村自治制度坚持自治为基,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放到基层,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一)深化村民自治实践.
严格依法实行民主选举,选出群众拥护的讲政治、守规矩、重品行、有本事、敢担当的村委会班子.
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通过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
严格落实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推进农村协商治理,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增加村民对村(社区)的认同感,培育村民的公民意识,积极参与协商治理.
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规范职责权限、监督内容、工作方式,提高村务监督工作60的水平和实效.
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和程序,实现村务事项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
(二)推进基层管理服务创新.
积极稳妥地推动多村一社区体制改革,依法有序撤销合并社区内原行政村村民委员会,设立一个村民委员会.
积极推进相关配套政策改革,取消以原行政村为单位的财政补助体制,建立以社区、人口为依据的财政扶持政策,让社区成为农村社会治理服务基本单元.
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整合优化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职责,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
在村庄普遍建立网上服务站点,逐步形成完善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
集中清理上级对村级组织考核评比多、创建达标多、检查督查多等突出问题.
(三)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组织.
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重点,积极培育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
厘清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权责边界,维护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特别法人地位和权利.
积极发展农村各类中介组织,为农民群众提供市场信息、决策咨询等中介服务,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
逐步建立和完善优势产业的行业协会,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发展新型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
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着力满足农民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三、完善乡村法治体系坚持法治为本,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完善乡村法律服务体系,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
61(一)深入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
开展"法律进乡村(社区)"活动,广泛宣传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婚姻法等与乡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法治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在乡村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
加强法治宣传一条街、法治书屋、远程教育等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大力开展法治文化活动,构建覆盖县乡村的法治文化体系.
(二)增强基层依法办事能力.
增强基层干部法治为民意识,将政府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向基层延伸,推动执法队伍整合、执法力量下沉,探索建立乡镇(街道、开发区、生态旅游区)综合执法平台,加大农村的执法力度.
进一步完善执法标准规范,改进执法方式方法,加强执法监督,把执法目的与手段、执法过程与结果统一起来,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抓好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抓好困难群众法律援助工作.
建立健全乡村调解、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制.
推进村(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建设,建好用好"12348热线平台",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
(三)全面推进平安智慧乡村建设.
加强治安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
依法加大对62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打击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
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健全完善村居、社区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全面推行智慧民调系统,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
落实社区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管理制度,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家庭扶持的帮扶机制,使其尽快融入社会,预防重新违法犯罪.
加强反邪教、社区戒毒、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对乡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等强化服务教育,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
强化网格化管理,到2022年,村级网格化服务管理覆盖率达到100%.
深入实施"雪亮工程",力争2022年,实现入户数量12.
5万户.
深化平安智慧村庄(社区)创建活动,构建人防、技防、物防深度融合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
强化乡村安全生产监管,防范各类事故发生.
四、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坚持德治为先,传承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以德治滋养法治精神,让德治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
(一)强化道德教化作用.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和谐稳定建立在较高的道德水准上.
深入实施爱诚孝仁四德工程,巩固完善善行义举四德榜建设,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
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培育规则意识、契约精神、诚信观念.
大力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深入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鼓励见义勇为,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63(二)加强乡村德治建设.
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立家训家规、传家风家教,倡文明树新风、革除陈规陋习等活动,推进家风建设、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道德评议等行动,实现乡村德治与自治良性互动.
注重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引导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发展,发挥其植根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形成群众问题由群众解决的新机制.
推广建立"两代表一委员"接待室、"五老人员"调解工作室等化解矛盾做法,形成全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共建共享共治格局.
(三)培养健康社会心态.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将社会心理咨询服务场所建设纳入基层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管理范畴.
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设置心理科,重点临床科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咨询师,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心理咨询室,专业化开展精神卫生和心理抚慰工作.
聘请专业社会工作者或心理辅导人员、志愿者,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疏导.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流浪乞讨、服刑、刑满释放、社区矫正、社会戒毒人员和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妇女及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
64专栏18乡村社会治理行动1.
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工程.
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国家标准等文件要求,建设规模合理、层级清晰、功能定位明确的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到2022年,村级综治中心达标率100%.
支持夏津县综治中心项目建设.
2.
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覆盖工程.
推进夏津县网格化服务中心建设,将人、地、物、事、情、组织等要素全部纳入管理网格,把必要的资源、服务、管理配置到基层,实现社会治安、城乡建设、社会保障等"一张网"管理,构建"全科网格""全要素网格"推动基层农村、社区社会治理逐渐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由突击式到常态化、由强调管理向管理服务并重的转变,进一步提高基层组织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
第九章保障改善农村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短板,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生需要,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美丽新家园,让农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推进农民增收致富积极拓展农民就业创业增收空间,促进农民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到2022年,全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9340元以上.
(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大力发展特色镇域经济,重点扶持一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推进农村就业示范基地建设.
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引导产业梯度转移,深入实施农村新型社区和特色产业园区"两区同建",强化产业就业支撑,积极支持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振兴传统工艺,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促进65乡村经济多元化.
鼓励返乡人员发挥自身资本、技术、信息等优势,创办领办家庭农场林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通过财政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工等返乡人员创业创新,引导返乡人员组建创业创新团队,培育形式多样的产业联盟或产业化联合体.
(二)强化乡村就业创业服务.
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创业服务.
在农村地区全面落实就业政策法规咨询、信息发布、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组织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
从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电商辅导员、科技特派员、返乡创业带头人中选拔一批就业创业导师,组成就业创业指导专家服务团队,为农民提供就业创业辅导.
选择一批知名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产品加工和物流园区等作为基地,为农民就业创业提供必要的见习、实习和实训服务.
选拔一批有持续发展和领军潜力的返乡创业创新人员,参加高层次进修学习或交流考察.
推进农村双创百县千乡万名带头人培育计划,加强农村双创人员和双创导师培育,创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村双创示范园区(基地).
(三)完善就业创业支持政策.
消除城乡劳动者身份差异,实现同工同酬,形成开放透明、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监督指导用工单位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提高农村转移人口就业质量.
健全完善并严格落实"一书两金一卡"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加大对欠薪企业的惩处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
做好劳动用工66备案、就业失业登记、社会保险登记等工作,加强对企业用工的动态管理服务.
建立创业风险防范机制,鼓励开发相关保险产品,按规定将返乡创业人员纳入就业援助、社会保险和救助体系,使返乡创业有后盾、能致富.
专栏19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1.
农民公共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健全规范农民公共创业就业服务机构,理顺县乡公共创业就业服务机构职能,健全服务制度,提升公共创业就业服务水平.
加强农民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创业就业服务设施全覆盖.
2.
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建设工程.
坚持"政府搭台、社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以培育创业主体为目标,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为主线,以搭建创业平台、提供创业服务为手段,依托青沃创投、中贸农产品等重点企业建设一批特色突出、功能完善、承载能力强、具有一定辐射带动作用的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3.
农村"星创天地"和农科驿站.
依托农业科技园区、高等学校农村发展研究院、科技型企业、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农民合作社等载体,利用线下孵化载体和线上网络平台,面向科技特派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职业农民等打造融合科技示范、技术合成、融资孵化、创新创业、平台服务于一体的创业基地,打造农村版众创空间.
二、夯实农村基础设施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交通物流、水利、信息、能源等重大工程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城乡互联互通.
(一)增强交通物流设施保障能力.
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农村公路改造升级,推动农村公路枢纽的互通联结,到2022年农村公路县乡道三级及以上占比达到25%,农村公路通达所有行政村和农村新型社区.
全面推进城乡客运公交化和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鼓励发展镇村公交,促进城乡公交与城市公交的紧密对接,到2022年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比例达67到100%.
整合优化现有物流要素资源,以邮政快递、商贸、供销、交通等物流设施为基础,加快推进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建设,促进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多元化,全面提升农村物流站点服务能力和水平,形成城乡互动、县乡村互联、畅通高效的物流网络体系,重点解决物流入村"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以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三个安全"为目标,以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为带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和"一河(湖)一策"方案,建立河长巡查检查制度,推动河长巡河常态化,切实解决好农村河湖管理保护突出问题.
以新时期现代水网建设、河库水系连通和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为重点,健全完善骨干水网体系,加快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创建现代灌区,开展惠津湖水库维修,加大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实施六五河、六马河等生态修复.
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综合采取配套、改造、升级、联网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供水保障率和水质达标率.
(三)实施数字乡村战略.
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持续推进农村地区移动和固定宽带网络建设.
引导移动、联通、电信和广电等电信运营企业加大农村网络建设投资,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光纤宽带接入能力,到2020年,农村家庭基本具备100M以上接入能力.
加大对农村移动通信基站铁塔建设的支持力度,扩大4G无线网络覆盖范围,推动5G网络布局和商用进程,基本实现农村地区移动宽带网络人口全覆盖.
落实农村地区网络提速降费政策,鼓励电信运营企业推出面向贫困户的网络资费68优惠.
建设信息进村入户平台,完善农村消费信息服务、市场信息服务、"三农"政策服务、农村生活服务等系统和手机APP,推进服务手段向移动终端延伸,服务方式向精准投放转变.
推动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应用普及,建立空间化、智能化的新型农村统计信息综合服务系统,打通联系服务农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四)推进农村能源革命.
着力推进农村能源结构调整,深化农村能源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清洁高效、多元互补、城乡协调、统筹发展的现代农村能源体系.
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推动供气设施向农村延伸,形成以电网为基础,与天然气管网、热力管网等互补衔接、协同转化的能源设施网络体系.
支持绿色能源示范村镇、可再生能源集中供热等重大工程建设,重点支持生物质供热、规模化大型沼气、太阳能、风能等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多能互补系统工程的示范应用,提高农村清洁能源自给率.
大力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促进能源和信息深度融合,支撑和推进农村能源革命.
69专栏20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行动1.
农村公路建设工程.
开展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加快农村公路改造提升,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农村公路安全水平、畅达水平和服务水平.
实施村级畅通及网化工程,重点解决村道断头路、村与村之间的连接线、村道连接县乡公路的道路建设,实施老村级道路加宽改造工程、撤并建制村路面硬化工程、贫困村内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
实施夏津县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基本完成行政等级公路安全隐患治理,隐患治理率基本达到100%,继续推进危桥改造等工程.
建成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实现与省市平台100%联网.
到2022年,县乡公路二级路以上比例达到10%,三级路以上比例达到25%;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优、良、中等路的比例不低于75%,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比例达到100%.
2.
水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实施构建节水型社会、强化水灾害防御、加强水生态保护、深化水管理改革等工程.
发展灌区节水改造,加快推进潘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夏津配套工程、自建工程建设,实施王仁庄、陶桥、白庄及引位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改善灌区灌溉条件.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两库连接工程建设进度,尽快启动夏津县第二水厂建设,提高供水安全保障.
继续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启动六五河治理,开展坑塘建设工程.
加强村内供水管网改造升级,关停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小型水厂.
启动中水回用再生水利用设施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
实施骨干河道治理,开展宋香公路沟、青年河、六马河等10条骨干河道清淤工程及六马河生态河道建设,实施乡村排灌泵站更新改造、重建工程.
3.
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工程.
以邮政、快递、商贸、供销、交通等现有物流基础设施为基础,培育流通领域骨干企业,建设覆盖县、乡、村三级交通枢纽节点的物流网络体系.
到2020年,实现农村物流节点覆盖率达到100%.
4.
农村清洁能源工程.
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农村清洁能源替代,继续大力度推动"气电代煤"和清洁煤的推广工作,深入实施煤改太阳能、煤改电、煤改气工程,鼓励采用太阳能、集中供暖等方式取暖.
加快天然气管道建设,扩大农村天然气使用区域,支持奥德燃气天然气门站、LNG调峰站及平原县腰站镇至香赵庄镇高压天然气输气管道建设、中邑燃气生态旅游区至郑保屯镇高压天然气输气管道及调压站建设.
5.
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程.
提升乡村宽带接入速率,鼓励电信运营企业制定宽带网络服务惠农套餐,开展农民信息技能培训项目,提升农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水平.
6.
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实施小康电示范县创建、新型城镇化配电网示范、中心村农网改造升级、农村机井通电、光伏扶贫配套电网、自然村通动力电、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农网户表改造等八大工程.
70三、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构建覆盖城乡、普惠共享、公平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民群众能够享有更好的教育、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加快推进"全面改薄"工作,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
完善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扩大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范围.
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统筹城乡教师资源配置,逐步建立义务教育学段教师农村学校服务期制度,使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
继续实施乡村学校特级教师岗位计划等,落实免费师范生招生、培养政策,为农村学校培养高素质的全科教师.
全面落实农村教师正常待遇,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向农村学校适当倾斜.
落实县域统一的义务教育岗位结构比例政策,完善职称评聘和培养培训政策,向农村学校适当倾斜.
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率.
加强高中阶段教育改革发展,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
依托夏津职业中专,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现代职业教育.
到2020年,全县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城镇大班额问题基本消除,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
(二)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卫生室布局,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缩小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差距,实现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健全完善农村社区医疗保障体系,打造城乡"15分钟健康71圈".
为农村社区村民统一建立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免费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升村民健康保障水平.
全面实行医共体建设,通过医疗集团、专科联盟、远程医疗等形式,建设专业医联体,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实现县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
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扎实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
倡导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健全农村严重精神障碍等重大疾病患者登记和救助管理制度.
不断完善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逐步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
(三)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实行"先保后征"政策.
突出社区居家养老,重点推进医养结合,推动农村各类养老服务设施质量提升.
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推进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鼓励多种方式建设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等互助养老服务设施,提升改造乡镇敬老院,打造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确保农村养老服务质量大转变、大提升.
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通过整合、改扩建、新建等方式,推进中心敬老院建设,完善服务设施条件,打造农村综合性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积极稳妥推进特困人员供养机构社会化改革.
做好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确保农村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得到及时救助,基本生活得72到有效保障.
完善农村残疾人生活用水、电、气、暖等优惠政策.
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专栏21农村公共服务提升行动1.
乡村教育提升工程.
实施普惠制幼儿园建设,加强农村幼儿园建设与提升力度;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逐步实现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加快实施"三通两平台"建设,继续支持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乡村教师培训力度,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2.
健康乡村工程.
以农村为重点,积极推进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大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投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网格化服务体系,重点支持设施设备改善和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质量.
加快推进白马湖镇、宋楼镇卫生院建设,启动夏津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
到2019年底,全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4类机构在房屋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功能和运行管理5方面实现标准化.
开展卫生计生专网二期项目建设,推进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医共体、分级诊疗、家庭签约医生建设工作,全面支撑深化医改各项工作.
加快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乡镇和卫生村,启动健康村镇项目建设.
3.
农村养老服务提升工程.
加快农村各类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镇敬老院改革,启动宋楼镇敬老院搬迁及南城镇敬老院改扩建,加快敬老院硬件设施改造升级.
推动农村幸福院建设,严格执行养老设施建设标准,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
建设2处示范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打造集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等功能为一体社区养老综合体.
四、精准发力脱贫攻坚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提高脱贫质量为中心,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按时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
(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坚持"两不愁、三保障"现行标准,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把握好脱贫攻坚节奏进度,2018年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2019年巩固提升,2020年全面完成.
采取多渠道、多样化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径,扎实做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73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生态扶贫等工作,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提高扶贫措施的有效性.
巩固和深化大扶贫格局,从实际需要出发建立"扶贫车间",促进有效利用、长效运行、持续发展,推动成为致富车间、发展车间和农村"三留守人员"家园.
推广土地流转、股权、分红等办法,解决脱贫稳固问题,完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二)强化特殊贫困群体脱贫解困.
聚焦老弱病残特殊贫困群体,强化保障性扶贫政策,把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采取资产收益、低保兜底、实物供给、邻里互助等保障性扶贫措施,确保住有所居、病有所医、残有所助、弱有所扶、生活有保障.
完善资产收益扶贫机制,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确保收益权,落实监督权,推进扶贫资产保值增值、规范管理、长效运行,资产收益重点向老弱病残特殊贫困群体倾斜.
继续实行以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家庭财产保险为主的扶贫特惠保险,解决因病因灾致贫返贫问题.
(三)注重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济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加强教育引导,注重正向激励,总结宣传脱贫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营造脱贫光荣、勤劳致富的价值导向和舆论氛围,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脱贫的信心和斗志,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的精神风貌.
根据贫困户技能需求、发展意愿等,开展免费实用技能培训,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
改进帮扶方式,更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己辛勤劳动脱贫致74富.
(四)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和监督.
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
落实县乡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等方面的责任.
落实县领导联系脱贫任务重点村(社区)工作制度.
坚持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统筹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查扶贫领域腐败、作风、责任落实等方面突出问题,推动脱贫攻坚精致落地、阳光透明.
做好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强化一线攻坚力量.
第十章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重塑城乡关系,强化制度性供给,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一、突出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双向流动,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素配置合理化、产业发展融合化,提升乡村"内在气质"和"外在颜值",强健乡村发展的"骨骼"和"血肉",加快形成工农互惠、城乡融合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一)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
以破除城乡要素流动体制机制障碍为重点,加快推动城乡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
优化配置城乡公共服务资源,畅通人口双向流动通道,既让农民进城,又促进城市居民下乡.
建立城乡统一、主体平等、产权明晰、合理有序的建设用地市场,充分发75挥市场机制对土地价格形成的重要作用,切实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落实城乡统一就业政策的具体办法和措施,消除对进城务工人员就业的限制性、不平等性规定和做法.
(二)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重点解决符合条件的普通劳动者落户问题.
扩大城镇公共服务覆盖面,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医疗、住房以及随迁子女入学等问题,保障其平等享受公共服务.
农民进城购买住房,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享受税收和规费减免等优惠政策.
切实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及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加快户口变动与农村"三权"脱钩,不得以退出"三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促使有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放心落户城镇.
(三)以特色小镇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特色小镇具有明确的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和社区特征,是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的重要着力点.
打破传统的行政建制镇发展理念,突出业态和模式创新,加快建设特而强、聚而合、精而美、新而活的特色小镇,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带动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单向城市化到城乡融合的转变.
重点抓好苏留庄黄河故道小镇、郑保屯运河小镇及汽摩小镇、宋楼棉纺织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
二、改革农村产权制度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释放和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一)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落实好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76年,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
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土地承包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试点.
巩固和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成果,以解决好土地流转、散乱土地怎么办为重点,依托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到2022年,争取土地流转率达到50%.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可以依法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
扎实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
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
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严禁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
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通过村级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设施等建设.
对利用收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给予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
进一步完善设施农业用地政策.
(三)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多渠道开辟农民增收致富途径.
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77源性、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
坚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正确方向,防止内部少数人控制和外部资本侵占集体资产.
2020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完成改革的涉农村(居)成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四)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
推动农村改革提速、扩面、集成,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任务.
扎实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把供销合作社系统打造成为同农民利益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运作更有效的合作经营组织体系,成为推动全县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2020年全县各乡镇(街道、开发区、生态旅游区)为农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推进小型水库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机制.
三、强化资源要素支撑创新土地、金融等要素配置方式,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保障农业农村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需求,全力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效.
(一)强化用地保障.
完善农村新增用地保障机制,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住房建设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和农产品冷链、初加工、烘干、仓储、机库等设施建设用地,优先提供保障.
加快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着力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78老等产业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充分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易地调剂政策.
(二)强化财政投入保障.
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保障和预算安排的优先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确保财政投入只增不减.
优化资金支出结构,突出绿色生态导向,增量资金主要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倾斜,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
建立覆盖各类涉农资金的"任务清单"管理模式,做好各级各类涉农资金向乡村振兴战略聚集聚焦,集中力量办大事.
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创新投入方式,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担保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风险补偿等措施,引导和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现代高效农业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乡村振兴发展基金.
做好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止借乡村振兴之名大举借债,避免新增地方政府性债务.
(三)优化农村金融服务.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建设,优化乡镇农村网点功能,将更多资源配置到农业"新六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强化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引导作用,用足用好再贷款、再贴现、定向降准、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加大乡村振兴资金投入.
各国有商业银行把发展普惠金融的重点放在农村;农业发展银行加大对农业农村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切实增强"三农"金融事业部功能,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农商行继续发挥支持"三农"主力军作用;胶东村镇银行、德州银行进一步向基层延伸机构和服79务.
鼓励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融资机构扩大"三农"领域资金投放.
稳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覆盖面,鼓励基层创新信用互助模式.
大力推广"政银保"模式,探索开展"财政+银行+保险+担保"业务.
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地方征信数据库,优化农村信用环境.
(四)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
探索设立乡村振兴引导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金融和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更多地参与乡村振兴.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采取PPP等模式,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项目和战略合作者,通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为农业农村发展持续注入活力、提供不竭动力.
第十一章强化战略实施保障确保乡村全面振兴建立健全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机制,科学配置资源,鼓励创新创造,强化责任落实,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切实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保障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一、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明确县乡党委、政府主体责任,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
(一)完善领导体制机制.
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三级书记靠上抓乡村振兴.
坚持乡村振兴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由党组织讨论决定80的机制,结合深化党政机构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党委农业农村领导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
(二)强化责任担当落实.
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扎实推进"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筑牢思想根基、扎实肯干实干.
县乡党委和政府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强化主体责任和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像抓脱贫攻坚那样抓乡村振兴.
实行县级负总责、乡镇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县乡两级党委、政府要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抓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上.
坚持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加强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指导和推进.
树立"一盘棋""一张图"的理念,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在工作谋划、项目安排、措施保障上目标同向,在重点工程项目上集聚资源,在工作推进上相互衔接、上下联动、整合力量、集中突破.
强化督查指导,以钉钉子精神狠抓工作落实,确保中央、省市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三)打造过硬工作队伍.
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健全人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机制,建设政治强、本领硬、作风实的"三农"工作队伍.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抓好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集中培训,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
从县直机关选派部分优秀干部到乡镇、村挂职任职,从乡镇、村选派部分优秀干部到县直机关挂职任职,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干部队伍活力,鼓励和引导更多优秀干部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建功立业、历练成长.
落实好激励干81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意见、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减轻基层工作负担十条意见,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基层干部,让他们工作有责任、待遇有保障、出路有奔头、干好有激励.
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优化政策环境.
广泛宣传解读党的"三农"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各方力量和智慧.
强化组织动员和宣传发动,尊重群众和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先行先试、开拓创新,形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合力.
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推进返乡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创客服务平台建设,吸引各类资源要素向乡村集聚.
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全程通办""让群众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双随机一公开""村级便民服务代办制"等做法,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能,为农业农村发展营造更优环境.
(二)加强法治保障.
县乡党委政府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在规划编制、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
从乡村发展实际需要出发,积极落实《山东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山东省农村公路条例》、《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办法》等,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强化典型带动.
注重典型示范引领,及时总结推广乡村振兴先进经验、先进做法,积极倡树乡村振兴先进典型,讲好乡村振兴"夏津故事",以先进村庄、先进人物的生动实践82引领带动全县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积极申报"十百千"工程,总结发展实践和成功经验,探索创新多元模式,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动全县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
三、创新规划实施机制本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夏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性文件,要强化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完善规划实施机制,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一)健全规划配套体系.
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
相关县直部门要紧密围绕县级规划实施,结合实际制定本领域的专项规划或方案,尽快形成"1+N"的乡村振兴规划政策体系.
各乡镇(街道、开发区、生态旅游区)、县直各部门在谋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要认真贯彻落实县级规划的总体部署,编制或制定规划、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按照既定发展目标和阶段性要求,落实好约束性指标.
(二)切实推进规划落实.
县直各部门要立足职能职责,强化政策配套,协同推进规划实施.
建立县直部门推进乡村振兴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研究落实相关政策,审查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调整事项,调度县直各部门落实规划情况,协调解决规划实施涉及的重大问题等.
创新督促、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县直各部门贯彻落实规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规划推进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因地制宜,扶持重点,打造特色,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决不能搞"大呼隆""大跃进",坚决杜绝"形象工程",把成果切实体现到老百姓得实惠上.
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时间服83从质量,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三)强化考核评价评估.
建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规划实施动态监测和分级评价.
健全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成效纳入全县年度绩效考评内容,制定考核指标,定期开展考核、检查,将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党政干部年度考核、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
对各乡镇(街道、开发区、生态旅游区)、县直各部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县政府每年组织一次督查.
819云是我们的老熟人了,服务器一直都是稳定为主,老板人也很好,这次给大家带来了新活动,十分给力 香港CN2 日本CN2 物理机 E5 16G 1T 20M 3IP 240元0官方网站:https://www.819yun.com/ 特惠专员Q:442379204套餐介绍套餐CPU内存硬盘带宽IP价格香港CN2 (特价)E5 随机分配16G1T 机械20M3IP240元/月日本CN2 (...
湖南百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ISP ICP 电信增值许可证的正规公司,多年不断转型探索现已颇具规模,公司成立于2009年 通过多年经营积累目前已独具一格,公司主要经营有国内高防服务器,香港服务器,美国服务器,站群服务器,东南亚服务器租用,国内香港美国云服务器,以及全球专线业务!活动方案:主营:1、美国CN2云服务器,美国VPS,美国高防云主机,美国独立服务器,美国站群服务器,美国母机。2、香港C...
今天早上相比很多网友和一样收到来自Linode的庆祝18周年的邮件信息。和往年一样,他们会回顾在过去一年中的成绩,以及在未来准备改进的地方。虽然目前Linode商家没有提供以前JP1优化线路的机房,但是人家一直跟随自己的脚步在走,确实在云服务器市场上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我们看看过去一年中Linode的成就:第一、承诺投入 100,000 美元来帮助具有社会意识的非营利组织,促进有价值的革新。第二、发...
机神传奇为你推荐
云爆发云出十里未及孤村什么意思12306崩溃亲们,为什么12306手机订票系统打不开,显示网络异常,Baby被问婚变绯闻黄晓明baby一起出来带娃,想要打破离婚传闻?7788k.com以前有个网站是7788MP3.com后来改成KK130现在又改网站域名了。有知道现在是什么域名么?www.522av.com现在怎样在手机上看AVmole.61.com摩尔大陆?????www.hhh258comwww.tx88d.com 有这个网站吗?百度指数词百度指数是指,词不管通过什么样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都会被算成百度指数吗?www.idanmu.com万通奇迹,www.wcm77.HK 是传销么?66smsm.comwww.zpwbj.com 这个网址是真的吗?我想知道它的真实性.......谢谢 我就剩50了,都给你了..............
美国免费主机 云南虚拟主机 网易域名邮箱 过期已备案域名 godaddy支付宝 双11抢红包攻略 patcha 52测评网 免费个人空间 北京双线 卡巴斯基试用版 电信网络测速器 双线空间 阿里云个人邮箱 服务器托管价格 nnt 512内存 学生机 hosting24 phpwind论坛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