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地震预警系统的数据通信模式研究》Word格式可编辑含目录
精心整理放心阅读欢迎下载
文档信息
地震预警系统的数据通信模式研究
目录
1有线通信
2移动通信
3卫星通信
1地震预警对通信的需求
2地震烈度速报对通信的需求
1地震预警系统数据通信模式
2烈度速报系统数据通信模式
1烈度速报台数据在预警中的应用
2先进通信技术的应用
3政策法律保障
正文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实时地震观测成为可能这是现代地震观测的基础。在现有的通信技术中从有线的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到卫星通信在地震观测中都有应用。这些通信方式各有利弊选择适当的台网通信模式既要满足台网长期无地震时低运行成本的要求也要保障破坏性地震尤其是大地震
发生时预警和烈度速报最基本的通信需求这是建立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台网必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现代通信主要几种通信方式的对比分析探讨适当的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台网通信模式为建立有效的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台网提供参考。
地震观测台网常用的通信方式
地震观测利用通讯技术实现观测数据的远程传输在我国远程地震观测数据传输开始于1966年最初采用电话线路虽然传输能力有限但却将地震观测带入了实时的时代。随着现代通信的发展不同的通信模式如无线短波、微波、卫星通信、 DDN专线等在地震观测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 2003) 。这些通信模式总体可分为两大类 即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纪越峰等 2002)
1有线通信
有线通信是目前地震观测通信的主要手段在实时地震观测中S DH光纤通信已大量得到应用。 SDH光纤有线通信的优点在于其强抗干扰性、高稳定性、时延小、大带宽、高传输速率以及保密性较好等。在“十五”期间建设的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中部分台站利用的是PSTN公用电话网拨号其虽然可以满足仅以获取强震动记录为目的的强震动观测的需求但实时性差从使用的情况看可靠性和效率也不高。有线通信的弊端为需要布设专门的通信线路抗击自然灾害能力差易受雷击和人为破坏。
2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技术近年来飞速发展在我国正由2G向3G通信过渡。 由于不需要铺设通信线路移动通信的主要优点就在于架设非常方便还能避免雷击导线引入以及线路损毁导致的故障降低了故障发生的几率。在几种通信方式中移动通信技术使费最低。但在2G时代该种通信技术存在着信号稳定性差、时延较长、带宽窄、容易堵塞等问题。 “十五”期间 2G移动通信技术也有所应用在一些测震固定台和流动台 CDMA1x被用于实时传输数据(肖武军等 2009) 但效果明显差于光纤通信。在强震动台网中 CDMA1x也有较大范围的应用(崔建文等 2007) 但不进行数据的实时传输。 3G通信速率、带宽、时延等指标有非常大提升测试表明 3G通信(CDMA2000、 WCDMA)能有效地实现地震数据的实时传输。但目前3G网络的覆盖面还不大 限制了其在地震观测中的应用。 3G通信虽然在性能上较2G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着抗干扰能力弱、传输质量不太稳定等问题。
3卫星通信
在所有通信手段中卫星通信的抗灾能力是最强的 因此作为应对灾难性地震的通信手段 VSAT卫星通信在一些国家级基准地震台中得以应用(任镇李大辉 2010) 并被用于地震应急通信(李永强等
2007) 。卫星通信的优势为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且通信质量稳定可靠。卫星通信优点明显但也存在着时延长、运行成本高等明显的缺点对于VSAT卫星通信采用较大尺寸的天线需要精确对星在遭遇强烈振动时 由于天线剧烈晃动很难保证通信的正常。
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对通信的需求
由于要实现的目标不同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对通信的要求也有较大的差异在时间尺度上地震预警以秒计烈度速报则可以按分钟来计时。从可靠性来讲两种系统都要求在破坏性地震发生时 台站通信正常 以保证系统基本功能。对通信的需求应从单个台站和台网系统两个方面考虑。单个台站的性能是台网整体性能的基础 台网作为一个整体具备应对局部失效的能力。作为一个需要长期运行的系统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采用的通信方式除在通信质量上满足要求外还应易于实现、维护、且经济适用的。如果选择的通信方式在通信指标上能满足要求但建设难度高、成本大或者后期难于维护和运行费用难以承受则是不可取的。从易于实现、维护、经济可承受等因素考虑应该基于现有的有专业部门维护和保障的公共通信网络来实现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的数据通信。
1地震预警对通信的需求
地震预警对通信的基本要求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将数据传送到数据中心。采用小时延高速网络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此外在传输机制上也应尽可能减少影响通信效率的因素如信息安全检查、数据误码效验等。其通信的性能指标考虑如下。在《中国数字测震台网技术规程》 (中国地震局 2005)中误码率的测试时间为连续24h误码率优于107的指标反映的是在一段时间内允许误码发生的平均值反映的是总体符合要求但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误码集中出现在很短的时段内局部状况严重恶化如24h的误码集中在1 s内出现这样将影响分析结果。因此在24h的误码率测试中除规定24h内误码
率优于107外每个小时的误码率也要优于107。这时在无效验机制下可保障传输的数据仍然是可靠的。 (3)时延时延是指一个数据包从一个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个端所需要的时间。产生时延的环节有很多主要是由传输媒质时延和网元时延组成的可以表示为
T=Ts+Tp. (1)式中 T为数据包由发出到接收的时延(耗时) ;Tp是信号在介质中传播耗时产生的传输媒质时延与传输距离成正比在地面上 Tp时延仅占总时延很小一部分但在卫星通信中 Tp则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部分;Ts是网元时延 由发送端、接收端和中间路由转换等设备处理数据时产生。产生网元时延的原因很多包括使用的网络设备、 网络协议、转发节点数量、数据包的大小等。 由于时延与数据包的大小有关为统一时延标准 以Ping命令在数据发送端得到数据接收端回应的时间的一半为通信的时延。 Ping命令发送的是32bit的测试数据包。在中国地震信息网的测试显示一般情况下省级区域内 SDH光纤通信的时延小于10ms跨省区范围内不大于100ms。卫星通信域而公共移动通信≤1000ms。 (4)抗毁需求本文仅讨论台网通信抗击地震冲击的能力。破坏性地震也可能导致地面通信的中断要保证地震中地震波数据的正常传输有效的解决办法是配置卫星通信。但就实现地震预警系统的功能而言是否需要配置卫星通信系统值得探讨。地震对通信系统的破坏机制主要有两类:一是强烈的振动直接导致通信设备损坏二是建筑物倒塌、地形、地貌发生变化导致线路、通信设施损坏。从震害经验看强烈振动直接损坏通信系统的可能性较小如在日本“3?11”地震中虽然最大的加速度峰值近3g但网络通信基本没有受到影响而汶川地震中通信的大面积中断与建筑物的大量倒塌、大面积的山体滑坡、断层错动、地表破裂密切相
关(温瑞智等 2011) 。 由于建筑物、山体和岩石都有一定的抗破坏能力 因此建筑物的倒塌、 山体的滑坡和地表破裂等现象的产生需要有一定的强烈地震动作用时间 即在强破坏性S波作用一定的时间后才产生破坏。这一时间目前没有相关的研究这里假定为10s则从地震开始地震导致通信中断的时间应不小于12s(假设台站位于震中震源深度6km) 因此在最不利的情况下预警系统也有12s的获取观测数据的时间。如果利用12s的记录进行预警考虑到近8s的数据传输和处理时间则预警盲区将大于70 km从汶川地震中震害分布来看在非破裂方向上震中距(断层距)大于70 km后人员死亡的数量已很少(王艳茹等 2009) 。因此就预警的功能而言在大地震冲击下在最不利条件下地面通信系统可维持12s的通信时间已基本可满足预警的需要布设具有卫星通信功能的预警台站并不能实质性地改善预警系统的性能仅就实现预警的功能而言预警台网系统并非必须配备卫星通信。综上所述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如非地震引起的滑坡、泥石流等对地震预警系统台网通信的影响则地震的冲击不足以使预警系统丧失预警的功能。基于地面通信具备抗击地震冲击的能力系统应是可靠的。
2地震烈度速报对通信的需求
从烈度速报的机制、社会对烈度速报的响应和需求来看震后10min内给出速报结果是合理和可行的。 由于对数据的及时性要求不高对网络通信的要求也就低于地震预警系统对网络通信的要求故而可以采取一些会额外增加传输时间的措施来提高传输结果的可靠
性。其通信的性能指标考虑如下: (1)速率烈度速报系统数据通信可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实时传输另一种为事件记录传输。实时传输时 以常规3通道、 24bit、 100sps的台站观测设备性能考虑则其通信速率的基本要求是有≥的稳定信道。对于事件传输按10min给出速报结果考虑要求地震发生后10min内将观测记录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 同样以3通道、 24bit、 100sps的台站观测设备性能考虑对于像汶川地震规模的地震在强有感范围内记录的持续时间不超过3min其记录的数据量1296kbit在记录结束后将有近7min的时间可用于数据传输则只要有稳定的通信速率即可满足要求。 (2)误码率由于地震烈度速报可采用效验机制对于误码率的要求可低于预警系统这里设定为106实际应用中还可更低。对于3通道采样率100sps的24bit数采其含义为在每个小时传送的数据中产生错误的数据量少于个这种传输错误将通过效验机制纠正。误码率的测试与预警系统相同。 (3)时延。时延的大小并不会影响烈度速报系统功能的实现。因此对于烈度速报台网的通信时延不作要求。 (4)抗毁需求。与预警系统仅仅只利用前10s地震记录不同烈度速报需要利用整个观测记录来计算观测点的烈度值。如果地震造成通信中断则采用实时传输的烈度速报台仅能将通信中断前的数据回传而采用事件传输方式的烈度速报台数据全部丢失数据不完整或缺失将影响烈度速报系统功能的实现。因此要保证获取极震区烈度速报观测数据卫星通信是必须的。 由于卫星通信设备的使用费昂贵只能有部分台站实现卫星通信这就需要考虑合理的卫星通信台站布设 以尽可能少的卫星通信台站满足烈度速报系统基本功能的需求。造成地面通信中断的主要原因为建筑物的倒塌、 山体滑坡以及地面开裂。地震
烈度在Ⅷ度以上可产生上述震害现象。因此卫星通信台站应布设在Ⅷ度以上震区。虽然我们不知道未来地震Ⅷ度以上震区的分布但对于不同的震级强度可以估计Ⅷ度以上震区的大小卫星通信台站的布设应使在发生可产生地震烈度大于Ⅷ度以上区域的地震时有一个卫星通信台站落在Ⅷ度以上区域内。一般而言 当震级达到6级时就出现Ⅷ度破坏区域其Ⅷ度区的面积不大于100 km 2(孙继浩
2011) 如果要使卫星通信台站落到Ⅷ度区内则卫星通信台站的间距应小于10 km。在我国这实际上已超过烈度速报台网可布设的密度。如果我国以20 km的间距布设烈度速报台网这相当于在云南全省布设1000个台站如果其中有1/4的台站 即250个台站采用卫星通信台站的间距已达到60km相当于3600km2内有一个卫星通信台站但250个卫星通信台仍是个比较庞大的数量且这种密度已很难满足烈度速报基本功能的需求。因此平均布设卫星通信台站是不可取的应该从地震发生的特点来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从以往的震害经验来看对通信系统产生冲击的一般是7级以上的地震而7级以上地震都有明确的构造背景如果仅在可发生大地震的断层带布设卫星通信台站则卫星台密度就可加大能得到更好的烈度速报效果。 以汶川地震为例其断层为龙门山断裂带断层破裂长度约300 km、宽度最大30 km。按40 km的台间距围绕断层布设卫星通信台站则只需16个台站即可将汶川地震极震区的状况作很好的描述。因此通过在具有发生大地震危险性的断层带上布设卫星通信烈度速报台就可以满足在烈度速报台网实现烈度速报基本功能、抗击大地震冲击的要求。
适用于地震预警系统和烈度速报系统的通信模式
ZJI本月新上线了香港葵湾机房站群服务器,提供4个C段238个IPv4,支持使用8折优惠码,优惠后最低每月1400元起。ZJI是原Wordpress圈知名主机商家:维翔主机,成立于2011年,2018年9月更名为ZJI,提供中国香港、台湾、日本、美国独立服务器(自营/数据中心直营)租用及VDS、虚拟主机空间、域名注册等业务,所选数据中心均为国内普遍访问速度不错的机房。葵湾二型(4C站群)CPU:I...
bluehost怎么样?bluehost推出新一代VPS美国云主机!前几天,BlueHost也推出了对应的周年庆活动,全场海外虚拟主机月付2.95美元起,年付送免费的域名和SSL证书,通过活动进入BlueHost中文官网,购买虚拟主机、云虚拟主机和独立服务器参与限时促销。今天,云服务器网(yuntue.com)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新一代VPS美国云主机,美国SSD云主机,2核2G/20GB空间,独立...
韩国服务器怎么样?韩国云服务器租用推荐?韩国服务器距离中国近,有天然的地域优势,韩国服务器速度快而且非常稳定!有不少有亚洲市场的外贸公司选择韩国服务器开拓业务,韩国服务器因自身的优势也受到不少用户的青睐。目前的IDC市场上,韩国、香港、美国三个地方的服务器几乎占据了海外服务器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韩国服务器相比美国服务器来说速度更快,而相比香港机房来说则带宽更充足,占用市场份额非常大。那么,韩国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