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课题名称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专 业
姓 名 学号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系 专业 年级
班级 姓名 起止日期设计题目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1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及要求包括设计或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技术指标并根据题目性质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2毕业设计论文的原始资料及依据包括设计或论文的工作基础、研究条件、应用环境等
3主要参考资料、文献
年 月 日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设规模正日益增大如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也能使工程能长久的安全使用下去 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众多的土木工程建设中 混凝土的应用面之广 使用次数之多是很少见的。尤其中近年来一种较新的混凝土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且运用到许多实际工程项目中那就是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HPC)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阐明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列举了高性能混凝土在国内外研究应用中的重要成果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展望。随着我国建筑向高层化、大型化、现代化的发展 HPC必将成为新世纪的重要建筑工程材料。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体积稳定性
I
目 录
引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一、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和研究现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一背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二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和应用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三高性能混凝土发展和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三、高性能混凝土质量与施工控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一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及其选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二配合比设计控制要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1.设计思路有很大区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2.胶凝材料用量及粉煤灰所占比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
3.含气量的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 .
4.电通量指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 .
三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控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
四、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 .
一高耐久性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 .
二高工作性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4.
三其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4. .
五、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5.
一研发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必要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5
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可行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5
三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6
六、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前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6
七、结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7. .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7. .
致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8. .
I I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引言
从1824年波特兰水泥发明开始混凝土材料至今已有 100多年的历史 以水泥为胶结材的混凝土也取得了具大的发展 由普通混凝土向高性能混凝土发展。从 20世纪以来混凝土就己成为房屋建筑、桥梁、水利、公路等现代工程结构首选材料混凝土作为土木工程中最大宗的人造材料其用量巨大。据统计 当今我国每年混凝土用量约 109m3并且随着我国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用量将继续快速增长。人类进入 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又一种新型混凝土涌现出来。混凝土能否长期作为最主要的建筑结构材料其本身必须具有高强度、高工作性、高耐久性等性能 因此高性能混凝土是现代混凝土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HPC)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基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提出的一种全新概念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为首要设计指标这种混凝土有可能为基础设施工程提供 10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区别于传统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工程安全使用期、经济合理性、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益 因此被各国学者所接受被认为是今后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方向。
一、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和研究现状
一背景
当代大跨、高层、海洋、军事工程结构的发展对混凝土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处在恶劣环境下既有建筑不断劣化、退化导致过早失效、退役甚至出现恶性事故造成巨大损失的严重后果;原材料生产、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以及砂石料枯竭、资源短缺严重影响进一步发展的严酷现实。这就要求混凝土不断提高以耐久性为重点的各项性能 , 多使用天然材料及工业废渣保护环境 ,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高性能混凝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并逐步完善与发展的。
混凝土作为用量最大的人造材料不能不考虑它的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传统混凝土的原材料都来自天然资源。每用 1 t水泥大概需要0.6t 以上的洁净水 2t砂、 3t以上的石子每生产 1t硅酸盐水泥约需 1.5t石灰石和大量燃煤与电能并排放 1tCO2而大气中 CO2浓度增加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尽管与钢材、铝材、塑料等其它建筑材料相比生产混凝土所消耗的能源和造成的污染相对较小或小得多混凝土本身也是一种洁净材料但由于它的用量庞大过度开采矿石和砂、石骨料已在不少地方造成资源破坏并严重影响环境和天然景观。 有些大城市现已难以获得质量合格的砂石。 另一方面
1
由于混凝土过早劣化如何处置费旧工程拆除后的混凝土垃圾也给环境带来威胁。
因此未来的混凝土必须从根本上减少水泥用量必须更多地利用各种工业废渣作为其原材料必须充分考虑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未来的混凝土必须是高性能的尤其是耐久的。耐久和高强都意味着节约资源。 “高性能混凝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二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针对混凝土的过早劣化发达国家在 20世纪80年代中期掀起了一个以改善混凝土材料耐久性为主要目标的“高性能混凝土”开发研究的高潮并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逐渐突出了耐久设计的考虑从只重视强度设计向强度与耐久性并重。进入 20世纪90后代以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成为土木工程领域中的研究重点。针对不同环境类别的侵蚀作用提出材料性能劣化的理论或经验模式 并据此估算结构的使用寿命 成为发展和研究耐久性设计方法的主流。 目前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有以下几个方向
(1)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水泥混凝土是当代最大宗的人造材料 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十分巨大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背道而驰。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是粉煤灰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相比大大提高了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明显降低混凝土硬化阶段的水化热提高混凝土强度特别是后期强度。而且节约水泥减少环境污染成为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代表性材料。
(2)超高性能混凝土
超高性能混凝土如活性粉末混凝土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RPC ,其特点是高强度抗压强度高达300MPa且具有高密实性 已在军事、核电站等特殊工程中成功应用。
(3)智能混凝土
智能混凝土是在混凝土原有的组分基础上复合智能型组分使混凝土材料具有自感知、 自适应、 自修复特性的多功能材料对环境变化具有感知和控制的功能。随着损伤自诊断混凝土、温度自调节混凝土、仿生自愈合混凝土等一系列机敏混凝土的出现为智能混凝土的研究、发展和智能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和应用分析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
高性能混凝土是近20余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混凝土。欧洲混凝土学会和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协会将HPC定义为水胶比低于0.40的混凝土 在日本将高流态的自密实混凝土 即免振混凝土称为HPC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委员会将 HPC定义为以耐久性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并适合工业化生产与施工的混凝土。虽然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者或工程技术人员对 HPC的理解有所不同。 比如美国学者更强调高强度和尺寸稳定性欧洲学者更注重耐久性而日本学者偏重于高工作性。但是他们的基本点都是高耐久
2
性这方面的认识是一致的。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如下独特的性能
1.耐久性。高效减水剂和矿物质超细粉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减少用水量减少混凝土内部的空隙能够使混凝土结构安全可靠地工作 50100年以上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主要目的。
2.工作性。坍落度是评价混凝土工作性的主要指标 HPC的坍落度控制功能好在振捣的过程中高性能混凝土粘性大粗骨料的下沉速度慢在相同振动时间内下沉距离短稳定性和均匀性好。 同时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水灰比低 自由水少且掺入超细粉基本上无泌水其水泥浆的粘性大很少产生离析的现象。
3.力学性能。 由于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材料 ,强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对于普通混凝土随着水灰比的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大高性能混凝土中的高效减水剂对水泥的分散能力强、减水率高可大幅度降低混凝土单方用水量。在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入矿物超细粉可以填充水泥颗粒之间的空隙 改善界面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强度。
4.体积稳定性。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体积稳定性 即混凝土在硬化早期应具有较低的水化热硬化后期具有较小的收缩变形。
5.经济性。高性能混凝土较高的强度、 良好的耐久性和工艺性都能使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高性能混凝土良好的耐久性可以减少结构的维修费用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高性能混凝土的高强度可以减少构件尺寸减小自重增加使用空间HPC良好的工作性可以减少工人工作强度加快施工速度减少成本。前苏联学者研究
发现用C1 10~C137的高性能混凝土替代 C40~C60的混凝土 可以节约15%~25%的钢材和30%~70%的水泥。虽然HPC本身的价格偏高 但是其优异的性能使其具有了良好的经济性。概括起来说高性能混凝土就是能更好地满足结构功能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的混凝土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年限 降低工程造价。
三高性能混凝土发展和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
在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方面我国水泥质量不稳定离散性大在骨料方面粗骨料质量低劣含泥量大级配较差细骨料细度模数不合要求在外加剂和外掺料的选择上 尚缺乏充分的适用性的研究。在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养护措施不到位使 HPC的密实性和质量不稳定在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方面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微管中水分的蒸发与凝聚而产生的收缩使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这对 HPC的抗碳化、抗冻融循环作用以及抗氯离子扩散等都是不利的高性能混凝土的水泥用量高水灰比低硬化后长期处于水中时水分通过微管扩散到内部未水化的水泥粒子进一步水化产生微膨胀也会使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为各种有害介质渗透提供通道给氯离子侵入、碱骨料反应的发生和钢筋锈蚀
3
创造可能在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方面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增长不及普通混凝土而且脆性大需要特别注意。 同时在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方面现在的研究以实验室研究为主但是实验室的情况与实际工况相差较大这不利于今后高性能混凝土的推广应用。
三、高性能混凝土质量与施工控制
一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及其选用
1.细集料。细集料宜选用质地坚硬、洁净、级配良好的天然中、粗河砂 ,其质量要求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标准中的规定。砂的粗细程度对混凝土强度有明显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砂子越粗,混凝土的强度越高。配制 C50C80的混凝土用砂宜选用细度模数大于 2.3的中砂,对于C80C100的混凝土用砂宜选用细度模数大于 2.6的中砂或粗砂。
2.粗集料。高性能混凝土必须选用强度高、吸水率低、级配良好的粗集料。宜选择表面粗糙、外形有棱角、针片状含量低的硬质砂岩、石灰岩、花岗岩、玄武岩碎石 ,级配符合规范要求。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要求强度较高 ,就必须使粗集料具有足够高的强度 ,一般粗集料强度应为混凝土强度的 1 15倍210倍或控制压碎指标值 10。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以10mm20mm为佳,这是因为,较小粒径的粗集料,其内部产生缺陷的几率减小 ,与砂浆的粘结面积增大,且界面受力较均匀。另外 ,粗集料还应注意集料的粒型、级配和岩石种类 ,一般采取连续级配,其中尤以级配良好、表面粗糙的石灰岩碎石为最好。粗集料的线膨胀系数要尽可能小,这样能大大减小温度应力 ,从而提高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
3.细掺合料。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时 ,掺入活性细掺合料可以使水泥浆的流动性大为改善,空隙得到充分填充,使硬化后的水泥石强度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 ,加入活性细掺合料改善了混凝土中水泥石与骨料的界面结构 ,使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与耐久性均得到提高。活性细掺合料是高性能混凝土必用的组成材料。在高性能混凝土中常用的活性细掺合料有硅粉(SF) 、磨细矿渣粉(BFS)、粉煤灰(FA) 、天然沸石粉(NZ)等。粉煤灰是火电厂燃煤锅炉排出的烟道灰,它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 ,显著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 ,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还对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有重要意义。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粉煤灰宜用含碳量低、细度低、需水量低的优质粉煤灰。矿渣是高炉炼铁排出的熔融矿渣在高温状态下迅速水淬冷却而成的 ,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磨细矿渣细度大于水泥 ,能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和耐久性。硅粉是电炉法生产硅铁合金所排放的烟道灰 ,SiO2含量大于90,平均粒径约01 1μm,比表面积>20000㎡/kg,借助大剂量高效减水剂和强力搅拌作用 ,可以填充到水泥或其他掺合料的间隙中去 ,并且具有很高的活性 ,在各种掺合料中对混凝土的增强作用最为显著,是国际上制备超高强混凝土最通用的超细活性掺合料。
4.减水剂及缓凝剂。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 ,且一般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较大(1520㎝左右),在低水胶比(一般0.35)一般的情况下,要使混凝土具有较大的坍落度,就必须使用高效减水剂,且其减水率宜在20以上。有时为减少混凝土坍落度的损失,在减水剂内还宜掺有缓凝的成份。此外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水胶比低 ,水泥颗粒间距小,
4
wordpress简洁英文主题,wordpress简洁通用大气的网站风格设计 + 更适于欧美国外用户操作体验,完善的外贸企业建站功能模块 + 更好的移动设备特色模块支持,更高效实用的后台自定义设置 + 标准高效的代码程序功能结构,更利于Goolge等国际搜索引擎的SEO搜索优化和站点收录排名。点击进入:wordpress简洁通用型高级外贸主题主题价格:¥3980 特 惠 价:¥1280安装环境:运...
官方网站:点击访问星梦云活动官网活动方案:机房CPU内存硬盘带宽IP防护流量原价活动价开通方式成都电信优化线路4vCPU4G40G+50G10Mbps1个100G不限流量210元/月 99元/月点击自助购买成都电信优化线路8vCPU8G40G+100G15Mbps1个100G不限流量370元/月 160元/月点击自助购买成都电信优化线路16vCPU16G40G+100G20Mb...
buyvm的第四个数据中心上线了,位于美国东南沿海的迈阿密市。迈阿密的VPS依旧和buyvm其他机房的一样,KVM虚拟,Ryzen 9 3900x、DDR4、NVMe、1Gbps带宽、不限流量。目前还没有看见buyvm上架迈阿密的block storage,估计不久也会有的。 官方网站:https://my.frantech.ca/cart.php?gid=48 加密货币、信用卡、Pay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