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扩散影响全球,主要是经济全球化,美国是全球消费大户,美国占全球市场的消费比重萎缩,造成全球出口市场的萎缩。
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扩大至其他金融领域,银行普遍选择提高贷款利率和减少贷款数量,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显出流动性不足危机。
9日,在法国巴黎银行宣布暂停旗下三只基金的交易后,投资者对信贷市场的担忧加剧,导致欧洲和美国股市大幅下跌。
美国金融风暴愈演愈烈已经蔓延到了全球,影响深度和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
此次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也无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和冲击。
但相比欧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影响在于可能导致出口的负增长、投资增长的放缓以及外汇资产的贬值或损失。
由于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高,无疑最大影响就在于外贸出口方面。
受累于美国金融风暴影响,中国纺织、房产、玩具、钢铁行业提早步入寒冬。
同时,由于美国在建工程的萎缩,家具、卫浴、五金、电子等产品的出口企业也举步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外贸订单数的减少,直接影响了下游的制造行业,目前泉州、莆田、厦门、福州等地已有不少外贸工厂裁员、停工甚至关门倒闭。
福美国四大投行之一的雷曼兄弟破产,四川的出口企业也面临着出口转向的压力。
四川中基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平向记者透露,该公司已有80%-90%的美国订单被收回,总额达上千万元。
据四川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省已有一些外贸企业无法拿到明年的订单,面临资金、生产要素、调整结构三重压力的企业的发展将会更难。
目前,合俊已关闭了其在广东的两家生产厂,涉及员工超过6000人。
熟悉合俊集团的晁钢令教授称,这是他目前所知国内受美国金融风暴影响最大的一个企业,因合俊的业务严重依赖美洲市场的出口,而今年上半年外围经济环境不佳,导致其上半年就亏损2亿港元。
美国金融危机扩散对我国纺织业主要有两方面影响:一是美国占全球市场的比重萎缩,二是造成全球市场的萎缩。
东方艾格分析师马文峰分析。
美国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动荡仍在持续,国内汽车市场已受波及。
国内车商近年来大展拳脚的出口业务首当其冲,遭受致命一击。
另外,国内汽车零部件生产商正在接受更加猛烈冲击,由于在规模、技术等方面竞争力较弱,部分企业甚或遭受灭顶之灾。
在出口配套市场和出口售后市场这两大类零部件出口市场中,国际配套市场的总需求下降非常明显,恢复到年初的水平可能还需要1到2年的时间。
因此,已经参与国际配套的供应商可能会面临已计划的订单量实施时减少的情况。
钢铁业:钢材销售量急剧下滑 钢铁行业集体减产
全球的经济衰退已经蔓延到钢铁行业,钢材销售量急剧下滑、钢价持续下跌、钢厂减产、铁矿石库存不断增加等迹象表明,钢铁行业的“冬天”已经来临。
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
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形势简析
⑴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主要由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造成的,其原因如下:
1、 美联储长期的低利率政策,造成固定资产投资的泡沫及经济的虚假繁荣;
2、 美国衍生工具和信用评级的金融监管不力,致使类似网络泡沫的经济重现,使世界各国深受其累;
3、 美国对次贷危机的危害性估计不足,没能在早期及时纠正和提供必要的***支持,造成现在难以收拾的局面;
⑵美国金融危机的后果:
1、 造成美国及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很多貌似强大的国家一夜之间就达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
2、 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都较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要大,因为现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放大了危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⑶美国及全球经济趋势预测:
1、 虽然全球各国都已经信誓旦旦的联合起来救市,为此出台了天文数字的救市方案,但是否有效有待今后几个月的观察。
而且救市产生的金融国有化问题、救市所需资金的来源问题及其后续影响、救市单单只针对金融的流动性手段是否合适问题、今后实体经济也面临“救市”问题(如汽车行业)等等,一切都是都是未知的。
2、 即使此次全球联合救市取得了成功,但需要的时间也很漫长,经济的中长期衰退已经不可避免。
二、2008年中国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分析
1、 由于中国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有大量外汇储备,这些因素是中国免于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2、 但是,中国金融资产在美国的实际损失预计也是巨大的,具体数字有待今后的时间来检验和消化;(如中投对大摩、黑石、货币基金的投资损失惨重,各大银行持有的次贷及雷曼债券损失也将是巨大的,这从平安90%的巨大投资损失可以看到)
3、 中国虽然没有在金融上遭受严重危机的冲击,但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的影响对中国的冲击和考验也是严峻的。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高度化、中国长期以来用外需来支持经济的发展模式等,都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再一枝独秀。
正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4、 世界巨头的危机靠他们自己是无法消化的,例如美国7000亿美金的救市资金肯定不会自己全部买单,中国势必会成为最终的买单一族,只是买单多少的问题而已;
5、 中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试图用启动强大的内需来化解此次外需不足造成的经济影响,但为时太晚,长期的外需拉动型经济岂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
而且中国面临着通胀、通缩、滞胀的三重威胁,势必使中国的政策制定较为艰难,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
但是,现在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已经改变,即使连续降息也难以在短期拉动内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甚至短期衰退都是可能的;
三、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1、 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是针对严重依赖出口的实体上市公司及在海外有大量投资的金融机构。
这部分损失目前还无法完全预计,最终的损失数字也将是个天文数字。
并且,出口型企业倒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也将在此次合骏集团的倒下后展开,更多的外向型企业死掉将是必然的;
2、 银行业虽然直接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由于我国金融管制较严,致使损失相对较小,涉水不深。
中长期看中国有持续降息的预期,但是由于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变更,将在短期内有更多的资金暂时回流到银行,后续就看各家银行如何应对了。
3、 房地产业的冬天现在还是刚刚开始,房地产业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
待泡沫破灭后,一些不利因素纷纷显现,比如体制上的土地分配制度不公(高峰期大量的地王纷纷出现,地面价值迅猛拉高)、房价的上涨速度远远超过消费者工资的上涨速度、股市的持续下跌使大量资金套牢(消费者财产性收入严重缩水)等。
但可喜的是房地产业的资产证券化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由此避免了类似美国的次贷危机。
4、 钢铁行业受危机的影响开始显现,表现在钢铁价格持续下跌,产能缩减。
但是,就中国钢铁业来说,由于中国拉动内需的预期,势必将提供更多公共品,即时冒着再次陷入通胀的危险,***也将放松固定资产投资。
对于钢铁及机械制造业来说中期看好,至少不会严重下跌;
5、 石油、煤炭等能源业的影响将是长期的,表现在能源价格将持续走低(由于需求降低),未来风险处于中等水平。
也可能由于中国内需的快速启动致使能源价格不致下降过快,而且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冬季取暖期,对能源的需求将在未来半年内是稳定和持续的。
6、 黄金等贵金属、奢侈品行业中期不看好。
原因是黄金价格已经在过去持续升高中透支了其保值性,对于黄金及其奢侈品行业来说冬天即将到来。
更多的资金将撤出这个市场,消费者对实物的购买也将直线下降;
四、关于救市
1、 房地产业:现在针对房地产业的救市论甚嚣尘下,本人认为此时救市是可笑的、是浪费纳税人钱的变相利益输送。
⑴ 从此次房地产冬天的形成因素来看,是上文提到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
在此次泡沫形成过程中房地产业的暴利是众所周知的,这部分利润必须在市场的调节下回吐;
⑵ 现在房价相对消费者的工资来说还是太高,特别是中小城市后期的房地产价格上涨还未明显下降,应该由市场来决定房地产业的未来;
⑶ 房地产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主要体现在需求的不足,但这正是房价过高造成的。
中国百姓有严重的“买房情节”,潜在购买力是巨大的,只是因为房价过高,一旦房价回归合理水平,大量的购买力将使房地产业自然复苏,所以无需救市。
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具体影响有哪些?
如今更多的人都在发出疑问:金融危机影响了什么?
这一问题,让人深思,在此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
经济危机带来这样的问题:
1.居民逐步削减开支,更多选择一些实惠超值的商品,
2.经济危机使汽车,股票等行业的投资减低,而传统日用消费品方面的投资维持不变,甚至略有增加
3.金融危机让石油,钢铁的价格降低到几十年内的最低点,以致日用消费品的成本大幅下调,让您可以用更少的钱进到更多的商品
4.金融危机失业率增加,由此将难得的使人力资源成本下跌
5.金融危机相关效应已经营销到国内房价,相关联的是店租也会适度降低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那么 中国商品配送网的广大客户在此危机之中又应该如何因对,
在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选择逆向而动,是最佳方式:
1.钱尽量不要存银行,不但利率很低,而且万一一不小心金融危机加剧,存在银行的钱就没了
2.不要投资股票,现在股票非常不稳,除非你是股市好手
3.不要投资汽车或者奢侈品行业,现在投入风险教导
4.现在选择开店是,近几年来,平均成本最低的时期,包括店铺成本等
5.现在开店,需要选择实惠消费类商品,尽量和居民生活比较贴近,比如像我们的2元店,多元店商品,以及目前季节性的围巾手套帽子,
6.金融危机使得实用品小上升,进货价下调,让销售利润大大升高
由此,再回看这些问题:“金融危机做什么?经济危机/金融危机怎么赚钱?”
我想各位朋友心中应该会有符合自己的更清晰的答案。
金融危机的影响
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1.金融业与对外贸易: 影响一 美国消费减少影响中国出口 出口方面,可以预料的是我国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将由于此次席卷华尔街的金融风暴而更显严峻。
海关总署的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外贸出口额的增幅下行放缓的趋势明显,由于美国是中国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场,一度在6-7月份冲高的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又将遭遇考验,张斌说,外需下降意味着外国消费者对高附加值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需求的同时下降。
在这种环境下,出口商很可能没有动力革新技术,而是被迫通过压低产品价格去维持市场份额,这可能导致中国出口企业贸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
影响二 加大国内进口商品成本 进口方面,由金融风暴带来的冲击则与美元汇率密切相关,目前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几乎都以美元定价,美元走势的强弱决定了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高低,从可以观察到的数据来看,由于近期美元逐渐反转走强,原油、铁矿石等商品的价格显现下降趋势,这对需要大量资源性产品的中国来说本属利好消息,然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倒闭、美林公司被收购不期而至,再加上一周前被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的“两房”,美国金融市场反复动荡严重影响到美元汇率的走势和持有者的信心。
虽然中长期还是看好美国经济走强和美元汇率走高,但是短期内弱势美元的政策似乎已被市场所认可,如此一来,原油、铁矿石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将被再度推高,我国进口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付出的成本也大为增加。
影响三 重创国内金融市场信心 金融危机带给金融机构的损失和震动相当大,华尔街五大投行拥有强大的投资和研究团队,资产超过数千亿美元,信息资源也极为丰富,这样大型的投行也纷纷倒闭,说明了此次危机的严重性。
“不同的金融机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有所区分的只是损失额度大小,像雷曼兄弟,还包括前面被美国政府接管的“两房”和3月份被摩根大通收购的贝尔斯登等,但与其估算投资者的直接损失不如考量对金融市场的信心打击。
影响四 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直接损失 雷曼兄弟破产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的直接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我国的金融机构、投资者持有较多的次级债券,形成实际损失;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出现衰退,它会传导到中国来。
华尔街金融风暴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减缓中国的经济增长。
奥运会之后,中国经济增长步伐已然放慢,美国此次的金融风暴只会使这个问题更加严重。
金融风暴引起美国股指暴跌,而中国政府曾在华尔街购入大量股票,中国的银行、基金公司也曾买入大量美国基金;除此以外,金融危机引发的贷款困难还会直接影响中国的贸易出口。
其实中国现在宏观经济下滑,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国内经济因素,还有一部分的确也是来自于美国,来自于外部所导致的。
我们讲输入型通货膨胀,其实经济衰退在某种意义上也具有输入性,因为美国是全球最大经济体,它对各个国家的商品、投资等方面的需求量都会非常大,所以美国经济一旦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导致全球或者许多主要国家的经济出现下滑或者经济出现衰退。
2.企业: 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就是中小企业,而大企业影响不大。
首先,金融危机导致中小企业本来就很困难的融资更加是难上加难,基本上是无法融资了; 再次,是金融危机导致的需求减少,原材料价格上涨,但产品的价格不变的情况了小企业的产品失去竞争,生存的机会会变小。
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几乎是灾难。
由于国外市场萎缩,生产成本上升,将会导致企业倒闭,工人工资下降以致失业。
对高科技密集型企业来说影响不大。
3.经济走向: 此次危机将给中国带来许多方向性的迷失。
过去的几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尽管有过这样那样的波折,但总体而言还是非常顺利。
因为中国经济明显落后西方,所以跟在别人后面模仿、效仿要比自己开创容易的多,成本小得多,效率高的多。
现在“火车头”坏了,后面的车怎么走?尤其是金融市场的游戏怎么玩?这些都是中国现在和未来将要面对的棘手问题。
4.经济地位: 从短期来看,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且有很多是实实在在的损失。
美元大幅度贬值,会使我国的外汇储备受到严重的损失,我国外贸出口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但从长期和全球角度来看,如果危机最终得以解决,没有引发新的世界大战,相对而言,中国应该会从这次危机收益更多一些,也就是说,在世界经济面前,中国经济的实力和地位将明显加强。
5.人民生活: 物价会有所下降,因为经济如果萧条了,收入水平就会下降,失业人数增加,人们消费能力下降,产品价格也会回落 。
中国经济或在今年中期遇最大困难 金融海啸已经在全球许多国家登陆,面对可能到来的经济衰退,全球正在采取救市措施。
在我国三季度GDP增速仅为9%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走向如何?我想谈几点看法。
经济下行难以逆转 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
以此来推算,三季度GDP增速仅为9%。
因此许多人对中国经济四季度以及2009年走势表示担忧。
实际上,经济下滑已经相当严重,根据早前公布的9月份用电量增速已经滑落至3%,1~9月用电量增速滑落至9.9%,按照经验值,这个用电量水平对应的经济增速应该至少在9%以下。
主要问题在于出口和投资贡献下降,其中出口贡献下降了0.9个点。
现在看来,经济下行加剧正在进行中,很难判断何时见底,因为未来中国经济有硬着陆的风险。
一旦发生,底可能是一个很长时期。
从金融动荡到全球总需求大幅下降,会存在一个滞后期,所以明年中期是一个很困难的时期。
四大因素影响通胀压力 国内9月份CPI上涨4.6%,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PPI上涨9.1%,涨幅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
PPI与CPI双降之后,四季度及2009年的通胀形势如何? 其实,CPI回落主要是翘尾因素大幅消失,PPI回落主要是国际商品市场近期大幅下跌。
当前国内通胀压力减轻,四季度通胀有望继续回落,但2009年通胀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西方国家兜底式规模空前的救援计划,始终是未来中长期内引发通货膨胀的潜在源头。
就国内来看,几个方面因素值得注意: 1、能源、粮食等初级产品的价格会否震荡后返身向上。
因为市场流动性疏缓后,资金是要找出路的,如果美国经济没有出现新的产业亮点的话,只可能有三个去向,消费信贷、新兴市场和能源等资源市场。
如此一来,商品市场反弹,从而对PPI产生新的推力。
2、财政能力的减弱将迫使政府放松价格管制,从而使积压已久的通胀压力释放出来。
3、制造业大量企业倒闭后,制造品的供给层面将产生新的通胀压力。
4、不得不采取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将从货币供应层面推动物价上涨。
企业最大压力是外需骤降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增长11.4%。
这一数据反映出了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加剧,增速回到个位数是大概率事件。
企业面临四大压力:汇率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外需骤降。
如果欧美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对于一个出口已经占到GDP40%的国家,是致命的。
现在看来,三季度出口依然平稳,主要是上半年订单延续,而1~9月美国金融危机还没有从市场明显扩散至实体经济层面,美国经济还维持2%的增长。
但是9月份后期,雷曼事件后,感觉明显不一样了,市场与实体经济的防火墙被冲垮,未来几个季度美国经济将进入显著衰退,溢出效应波及全球,中国出口很不乐观。
今年上半年有可能回落至个位数增长。
明年人民币贬值可能性增加 截至2008年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2.92%。
9月份外汇储备增加214亿美元,远低于当月293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总的看来,7、8、9这三个月资本流入下降很厉害。
金融海啸过后,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撤离应该是一个趋势,而且正在发生。
美国经济去杠杆,消费信贷会大幅萎缩,与之对应的新兴市场出口模式的经济前景悲观。
同时,变卖资产大量资本撤离去回补母国金融机构的损失,满足去杠杆的财务调整的要求也是重要因素。
若趋势延续下去,不排除中国外储2009年中期后出现下降的月份。
事实上,2007年,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一个既有经济模式的尽头,劳动生产率的进步已经出现明显拐点。
在中国新的模式出现以前,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值空间已经耗尽。
这一点,海外最清楚,新加坡1年期不可交割的人民币汇率已经出现了明显贴水。
2009年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得可能性在增加. 中国制造业很脆弱 全球经济放缓对中国制造业影响有多大呢? 在我看来,这是灾难性的。
因为中国制造业都是大进大出的结构,资源和市场都捏在美欧的手里。
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得承受原材料价格上升这种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而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又无法将成本压力外移,因为全球制成品的定价权不在中国,尽管中国被冠以“世界工厂”或者“世界车间”。
但现代制造业价值链的两端都不在中国掌控,研发、原材料采购、品牌设计、销售渠道管理、售后服务、零售垄断巨头等等高附加值领域都在美欧手里。
中国制造业只是拿订单干活,并不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
这样的结构非常脆弱,资源和市场双向一挤,必然是企业大量倒闭。
要做产业价值链的延伸 中国是否存在新的增长点支撑经济呢?对于这个问题,要伤筋动骨的改革才能看到,也才能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宏观上看,主要是调节投资和消费的结构,通过加快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力度,通过加快居民、政府、企业以及居民与居民之间的财富分配上的调整,坚定地转向内需消费主导的经济体。
微观层面上,企业所谓转型也好,升级也好,都不准确,并不是把我们劳动密集型赶走,内迁,这些都不能解决问题。
中国制造业的问题是处于价值分配链的低端,在国际分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