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西安至南京铁路合肥枢纽平交改立交工程招标文件
1.2 TB10203—2002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
1.3 TB10415—2003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1.4 TB10210—2001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
1.5 TB10401—2003 《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1.6铁道部铁办[2001]14号文《关于加强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规定的通知》 、上海局上铁办发2001 249号文《关于加强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1.7现行公路工程施工规范、验收标准
1.8现场调查的有关资料
1.9我单位的施工技术力量及设备条件。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概述
本标段共有三座立交桥 两座公跨铁立交一座铁跨公立交。分述如下
1、 L5IDK2+982公跨铁立交桥
西安南京铁路在L5联络线L5IDK2+982处与既有道路平交道口处有L5联络线1股道 另有1股预留铁路。既有道路宽度5米左右 土路面。本立交工程设计为道路上跨既有铁路及预留铁路。
本桥全长46.08米 台尾至台尾 跨径布置为1×13m+1×16m+1×13m。全桥下部结构采用直径1.2米钻孔灌注桩基础桩柱式桥墩设盖梁和肋板桥台上部采用预应力钢筋混a
1
凝土空心板梁,C40混凝土桥面连续及桥面铺装。桥头两端引道共长443米 引道采用M7.5号浆砌片石挡墙防护 土质路基泥结碎石路面。a
1
2、 L5IDK3+499.5公跨铁立交桥
西安南京铁路在L5联络线L5IDK3+499.5处与既有道路平交道口处有L5联络线1股道 L6联络线1股道。既有道路宽度5米左右 土路面。本立交工程设计为道路上跨既有铁路。
本桥全长69.08米台尾至台尾 跨径布置为 5×13m。全桥下部结构采用直径1.2米钻孔灌注桩基础桩柱式桥墩设盖梁和肋板桥台上部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C40混凝土桥面连续及桥面铺装。桥头两端引道共长282米 引道采用M7.5号浆砌片石挡墙防护 土质路基泥结碎石路面。
3、 L5I DK4+180铁跨公立交桥
西安南京铁路在L5联络线L5IDK4+180处与既有道路平交道口处有L5联络线1股道。既有道路宽度3.5米左右 土路面。本立交工程设计为道路下穿既有1股铁路。
立交桥框架箱涵9.06横延米 净宽4m 净高5m。 出入口采用八字墙结构采用C15砼挡土墙箱涵内一侧设直径1米钢筋砼圆涵排水。本涵采用顶进法施工 D16便梁防护便梁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桥头两端引道长250米 引道骨架护坡采用M10浆砌片石路面采用泥结碎石路面。
2.2技术标准
L5IDK2+982公跨铁立交桥、 L5IDK3+499.5公跨铁立交桥道路等级为四级 设计车速20km/h 引道纵坡4.0% 竖曲线半径400m。 L5I D K4+180铁跨公立交桥道路等级为乡村道路设计车速20km/h 引道纵坡4.0%。设计荷载等级为铁路a
1
“中活载” 公路等级道路-汽20、 乡村道路-汽10。限界铁跨公限界按照与地方有关部门签订的协议办理公跨铁立交桥限界按桥限-2办理预留双层集装箱运输条件。
2.3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
本工程位于淮河中上游以南地区,浅丘地势,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岗冲起伏,岗地多辟为农田,人工渠道较多。本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5-16○C,年最低气温在1月份,平均气温为1-3○C,年最高气温在7-8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8-29○C,年平均降雨量为850-950毫米,本标段为七度地震区。
地质情况为Q3粘土棕黄色硬塑具膨胀土性质基本承载力σ0=200kpa。
2.4施工条件
2.4.1运输
本标段地处安徽省省会,公路交通较为发达。可以利用公路交通将施工所需主要地方材料运输进场.
2.4.2施工用水
本地区地表水丰富,施工用水采用打井取地表水。
2.4.3施工用电
本标段地区高低压电线路均有,电力供应条件较好,施工、生产用电采用市网供电引用。
2.4.4地材供应a
1
本标段砂石料来源于距合肥60公里的舒城,该地区砂石料丰富,能为本工程提供优质的砂、石料。
2.5主要工程数量
本标段主要工程数量
a
1
第三章劳力、设备、材料组织
本标段工期紧、任务重需投入大量的人员、设备及材料。为保证工程在预定的要求工期内完成施工任务拟组建本标段高效、精干的项目经理部代表公司全面负责本标段工程的施工进度、工期、和质量管理、施工安全管理等全面履行合同优质高标准兑现合同承诺。施工前期将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来进行便道和场地的建设 为众多工作面平行作业提供保障施工期合理的组织和协调人、机、料适时进场提高效率保证合同工期兑现。
3.1人员、劳力组织
3.1.1施工组织机构
1
a
1
3.1.2劳动力配备计划
根据本标段工程数量 劳动力资源采用动态管理。原则是管理干部职责分明、权限到位 工人一专多能技术工种全部持证上岗。拟投入各类作业人员共计515人。本工程所需配备各工种劳力见下表
劳动力配备计划表
a
1
劳动力资源动态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