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17年度重点研发计划主动设计申报指南工业领域一、三维打印与生物组织制造专项(一)集成型生物三维打印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生物三维打印技术通量低、质控难和标准化应用慢等难题,重点开展高通量生物三维打印技术、活细胞生物墨水技术、多孔结构生物打印和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及集成以上关键技术的生物三维打印机开发,揭示打印工艺对成型结构精度和细胞功能的影响机制,提出打印组织后续培养中的营养输送问题解决方案,建立稳定、精准、高通量生物三维打印体系.
实施目标: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三维打印装备并实现应用,为打印组织在临床与制药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
申报主体:只限于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企业组成的技术联盟申报.
(二)生物三维打印组织修复技术研究与临床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皮肤、软骨、神经和脂肪等组织缺损再生修复难题,重点研究组织缺损数据采集与建模、组织及其修复支架的三维打印和临床应用.
研究创伤炎症分子生物响应与再生过程,胶原等细胞外基质组织材料的制备、修复支架的形貌和机械性能的设计、细胞富集和复合交联技术,建立适用于皮肤、软骨、神经和脂肪组织的三维打印技术.
实施目标:建立符合国家生物材料标准、组织替代物降解速率要求的生物三维打印组织修复材料体系,实现皮肤、软骨、神经和脂肪组织的三维打印再生修复,完成动物实验并开始临床实验.
申报主体: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企业或产学研医联合申报.
(三)人工器官三维打印关键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血管、肝、肾等器官移植供体少和免疫排斥难题,重点研究高通量、高活性的器官三维打印技术,器官打印过程中的血管网络的形成机制,器官打印工艺对打印细胞活性和生长的作用机理.
揭示精准打印对组织功能的影响机制,阐明细胞自组装形成功能组织的规律,建立具备血管网络的人工器官的批量打印方法,形成打印器官培养和功能诱导的系统技术.
实施目标:建立基于生物三维打印技术的器官功能打印平台,完成血管系统、肝小叶、肾小体等器官单元的打印和功能重建,实现三维打印器官功能单元在药物开发和人工器官领域的应用.
申报主体: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企业或产学研医联合申报.
二、4G+/5G车联网专项(一)车联网系统产品研发与应用示范.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基于4G+/LTE-V(车载标准)的车联网系统产品,重点解决车辆信息/交通信息/导航信息获取传输、融合处理及智能控制等问题,并针对出租车/公交车/校车、高铁/地铁/公路等典型行业需求开展应用示范.
实施目标:传输符合LTE-V国际标准规范,有合理和完整的系统架构并具有标准的控制接口,显著提高车辆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应用示范不少于20节点.
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4G+/5G系统研发及应用验证.
主要研究内容:重点研发4G+/5G接入网技术和产品,突破高通量传输、密集部署等核心技术,结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智慧城市等典型应用,选定若干高科技小区开展运行试验和应用验证,推进省内4G+/5G系统的产业化进程.
实施目标:掌握系统关键技术,获得自主知识产权.
运行试验应包括3个以上宏/小基站,覆盖范围大于1平方公里;支持移动互联、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相关应用3个以上,显著提高用户业务体验.
申报主体: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微小基站产品研发及产业化.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适合于灵活部署和密集组网的微小基站系统,针对不同回程连接方式设计有效接入控制机制和干扰协调机制,支持4G/4G+主流空口协议和运行体制,有效实现室内和热点区域覆盖,显著提升系统容量和连通覆盖能力.
实施目标:支持10个以上用户,室外100米以上、室内10米以上连通距离;接入速率>100Mbps.
申报主体: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四)4G/4G+/5G终端云(移动边缘云)技术研发及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利用4G/4G+/5G大规模智能终端的通信、存储和计算能力,构建分布式、规模化的移动智能业务云服务平台.
实施目标:完成核心算法和协议的设计,并结合运营商需求实现典型业务的应用验证.
系统具有高度可扩展性,可实现业务的应用级开发,有效发挥边缘云的协同通信和计算能力.
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五)非授权频段LTE系统(LTE-U)产品研发和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LTE共享WiFi非授权频段的技术和产品,解决LTE和WiFi干扰共存以及频谱动态共享的关键技术问题,显著提高频谱利用效率、大幅度降低运营商频谱资源成本,实现终端用户的灵活接入和组网.
实施目标:实现授权和非授权模式的灵活切换和智能组网,在保证接入可靠性的同时,提高频谱利用率30%以上.
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六)基于阿里云的智慧交通平台开发与应用示范.
主要研究内容:整合大交通数据,开发面向城市道路交通的智慧交通云平台,利用大数据在智能交通诱导、智能潮汐车道、交通信号优化控制、交通流实时仿真和车辆行驶路线动态优化等方面开展应用示范.
实施目标:构建基于阿里云的智能交通大数据平台,形成相关规范标准、产品和系统,实施基于城市或区域的智慧交通示范应用工程,开展智能化的交通管理和服务,实现数据治堵.
申报主体: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信息安全专项(一)网络安全主动防御体系.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网络安全主动防御安全认证、安全保障等共性技术研究,重点针对系统未知漏洞与后门攻击问题,研究网络攻击链机理,研究基于异构冗余思想的系统动态化方法,提出主动变迁决策机理及主动防御评价方法,实现系统结构与运行环境的不确定性,研发主动安全防御系统体系架构与原型系统,并进行验证与评测.
实施目标:研制支持主动安全防御的路由器、交换机、网关、服务器等关键网络设备;研发适应于主动防御的网络漏洞扫描与预警、网络监控与监测、模型与测试等平台;构建动态系统主动安全防御网络靶场,开展攻防验证.
申报主体:高校、科研院所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不可信第三方数据托管关键技术研究与基础平台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不可信第三方数据托管情况下的数据隐私保护、数据安全共享、密文数据查询、安全代理计算等技术方法,为我省数据托管的发展提供共性技术支撑.
实施目标:研发不可信第三方数据托管系统安全验证平台,开展平台的辐射应用工作,支撑相关的数据托管应用产业和重大项目.
解决我省第三方数据托管、云存储和云计算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安全性、可用性等若干关键共性的基础性技术问题,为我省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平台支持.
申报主体:高校、科研院所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基于大数据的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感知与防御平台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安全大数据监测与分析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方法;研究云端攻击流量防御技术;研究基于分布式日志的实时在线设备网络安全应急响应处理技术.
实施目标:实现安全漏洞、突发事件及攻击数据的实时安全响应与防御,解决当前海量在线设备安全状态评估困难、网络空间多站点防御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为我省的网络空间安全指挥与决策提供支持.
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四)云安全容灾中心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数据容灾中心的数据虚拟化技术、广域异地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技术;研究异构存储数据统一管理、在线迁移技术、容灾资源优化技术与数据安全技术;研发支撑面向企业级云容灾业务的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和企业级云容灾平台.
实施目标:研发基于虚拟化技术企业级云安全容灾技术,确保网络空间下企业关键数据的实时保护和业务持续运行,全面覆盖企业级数据容灾信息系统常见故障及灾难,为云计算中心和企业数据中心提供安全保护与快速恢复机制,提高企业信息安全等级和持续业务服务能力.
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五)基于数据挖掘的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漏洞分析与态势感知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基于规则和物理状态估计的漏洞主动探测、安全监测、安全数据分析、安全风险控制、安全验证和展示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算法,研制相关的支撑平台.
实施目标:形成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快速响应和全面监测能力,建立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态势预警平台.
申报主体:高校、科研院所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六)工控拟态安全网关研发与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动态可变的工控拟态安全网关系统架构;研究动态重构方法、多模判决技术、智能决策策略及多网关节点协同与联动机制;研究工业网络轻量级协议随机化与深度包检测技术;研发具有主动防御能力的工控拟态安全网关系统,并在实际工业控制系统中进行规模化示范应用.
实施目标:研制工控拟态安全网关,探索工控设备安全管控的新路线和新设备,实现工控系统信息安全领域软件和硬件的新突破.
申报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四、虚拟现实技术专项(一)虚拟现实软硬件平台及设备开发及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虚拟现实通用软件平台及关联设备设计制造关键技术,重点突破虚拟现实图形显像计算处理技术、头盔式虚拟现实环境下的多通道交互技术、虚拟现实游戏引擎技术和虚拟现实电影拍摄技术等关键技术,建立虚拟现实设备优化设计与性能试验方法,开展虚拟现实技术在大数据可视化中的应用研究.
实施目标:开发出无线移动式头盔显示器及低价高性能虚拟现实头盔主机等设备,结合城市规划、教育、旅游、医疗等行业需求,开发出相应的虚拟现实系统产品,并实现应用示范;研制新的交互设备、通用的虚拟现实软件平台、国内自主产权的虚拟现实游戏平台、立体全景视频的拍摄平台,解决虚拟现实系统中存在的眩晕问题等.
申报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高端装备设计制造与服役虚拟现实仿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高端装备设计制造与服役全生命周期功能验证与性能预测难题,研究装备几何、物理、行为与工况等特性的虚拟现实建模技术,开发多源多学科异构设计分析数据的转换与融合接口,构建面向设计制造与服役全生命周期的装备数字样机,实现虚实融合的装备加工、装配与服役过程仿真,可视化模拟预测高端装备全生命周期关键物理量与关键性能的演化规律.
实施目标:研制高端装备设计制造与服役虚拟现实集成仿真系统,为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提供沉浸式可视化的交互分析技术与工具,实现典型高端装备的应用验证.
申报主体:高校、科研院所、装备制造企业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大数据驱动的高端装备智能化虚拟维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高端装备智能运行与智能维护难题,通过智能传感、大数据、虚拟现实与装备维护维修技术的深度融合,优化装备的运行参数,提高装备的运行水平.
重点研究解决装备运行状态数据的智能传感技术、基于大数据隐性知识深度学习的故障诊断与预防性维修技术、基于大数据的装备运行参数优化技术、基于虚拟现实的装备维修维护操作导航技术,实现高端装备数字化、远程化、智能化维护维修.
实施目标:研制大数据驱动的高端装备虚拟现实维护维修系统,实现典型高端装备的应用验证.
申报主体:高校、科研院所、装备制造企业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五、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专项(一)恶劣环境特种工业机器人整机研发及产业化.
主要研究内容:围绕恶劣环境作业对工业机器人的迫切需求,研究机器人整机结构/驱动/感知/控制一体化协同设计、基于外部感知的智能作业、机器人协同作业与调度等核心技术,建立复杂加工件实时智能化作业的控制策略,开发工艺参数大数据收集、分析、挖掘和优化方法,提升工业机器人整机性能.
实施目标:研制铸造、锻造、打磨、抛光、喷涂等作业的特种机器人整机系统,实现典型行业的产业化推广应用,为特种工业机器人整机研发应用和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焊接机器人已公开招标,不再重复支持.
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特定行业智能化生产线开发及应用示范.
主要研究内容:面向浙江省传统制造业行业,开发工业机器人与生产加工工艺相结合的技术与方法,以及面向制造需求的生产线优化设计方法、生产性能与效能监控技术与系统,攻克集群式、大批量机器人协同的智能生产线设计与应用技术.
实施目标:研制出面向轻工食品、纺织印染、包装印刷等行业,居国内领先的智能生产线,实现典型行业的应用示范,从而为智能化生产线的技术提升和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和示范效应.
机械电子行业智能化生产线已公开招标,不再重复支持.
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六、移动服务机器人专项(一)适应复杂环境的移动服务机器人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特种机器人环境适应性技术及在线建模与理解技术,包括面向复杂环境通过性的特种机器人机构创成及结构优化方法,非结构环境的一致性描述与重构技术.
开发多传感器融合环境感知、复杂环境任务规划、故障自诊断与自修复、视觉图像处理等技术,重点突破面向动态非结构环境的自主行为、在线优化行为产生等技术.
实施目标:研制出特殊用途服务机器人,包括安全与救灾服务机器人、高压和辐射等危险环境巡查和维护机器人、水下机器人、仓储物流机器人等整机样机,有条件的实现应用示范.
申报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无人机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无人机整机设计制造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重点开展无人机飞行控制和无线通信遥控等技术的研究,建立多领域复杂系统优化设计方法以及多姿态飞行控制策略,解决机体结构设计、机体材料优化、发动机性能匹配、飞行管理与控制、智能导航与定位、整机发射与回收以及飞行可靠性等技术问题.
实施目标:研发用于靶机、农业植保、电力巡检、油气管道巡检、警用执法、地质气象勘探、影视航拍及森林防火等无人机的核心部件及整机样机,有条件的实现产业化.
申报主体:企业或高校、科研院所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七、航空航天制造专项(一)航空制造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民用大飞机零部件材料加工难、型面复杂的国产化制造装备缺乏问题,重点开展机械结构、流体动力、智能控制、信息处理、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等集成技术研究,建立复杂机电系统多学科优化设计与性能试验方法,解决航空制造的高性能、高效率的技术难题.
实施目标:研制出蜂窝复合材料加工装备、数字化柔性飞机装配系统、壁板类零件自动钻铆设备、碳纤维自动铺层与铺丝专用设备,并实现应用示范.
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航空零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民用大飞机零部件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重点开展高性能复合材料、先进加工工艺、以及极端可靠性等技术的研究,建立航空零部件结构优化分析和性能与可靠性试验方法,突破航空零部件开发、测试、评价技术.
实施目标:研发用于大飞机的辅助动力单元(APU)舱门、应急发电机舱门(RAT)、机翼、机头、机身、升降舵、起落架舱、抽芯铆钉和抽芯螺栓紧固件等关键零部件,并实现应用示范.
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航天装备关联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重点开展航天装备的结构机构、电子测控、通信控制、光学遥感、载荷分布和推进燃料等加工制造、性能测试、可靠性验证等关联技术研究,建立航天装备优化设计与性能试验方法,解决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的技术难题.
实施目标:研制出航天关联装备及配套部组件、高性能材料和推进燃料等样机样品,有条件的实现应用示范.
申报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八、先进轨道交通专项(一)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关键零部件开发及产业化.
主要研究内容:围绕地铁、轻轨和高铁车辆等城市、城际轨道交通装备的低地板、低噪声和低振动的发展需求,重点开展齿轮传动系统、转向架、钩缓、减振装置、屏蔽门(安全门)、大功率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制动装置、制动控制装置、牵引变流器和动力总成等关键零部件的研究与开发,突破车辆车体轻量化、高性能转向架、电传动系统、牵引传动、车钩缓冲和数字液压制动系统等关键共性技术,实现向低消耗、高性能、高可靠产品升级.
实施目标:研制出先进可靠适用的轻量化、模块化、谱系化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关键零部件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应用,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的轻量化、标准化、模块化和绿色化水平.
申报主体:从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轨道交通安全运行检测技术及设备开发与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集激光雷达、无线电雷达、红外线传感器、3D摄像机合超声波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于一体的轨道交通系统状态信息实时感知技术,获取列车运行周围环境信息和状态信息等;研究轨道交通系统状态多源数据融合与预测处理技术,实现列车轨道异物入侵的有效安全预警;研究基于超声导波的轨道道岔在役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实施目标:研制适于轨道交通列车安全运行的障碍物探测预警系统,在各种光线、天气条件下,实现多源的轨道交通系统状态信息获取和轨道障碍物的预警,及轨道结构健康在役监测系统,在轨道交通系统中示范应用.
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轨道交通装备新型绿色材料开发与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围绕轨道交通装备的绿色化、安全化的需求,开展以高性能复合材料、隔热吸音复合材料、绿色阻燃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型绿色环保材料在轨道交通车辆成型部件中的应用研究,攻克高性能纤维制备及表面修饰、纤维/树脂复合、绿色高效阻燃材料及其应用等关键技术,推进纤维复合材料、阻燃材料等在车厢、内饰件、地板、车体结构件、隔热隔音件等部件中示范应用.
实施目标: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适于轨道交通车辆部件应用的高性能复合材料、隔热吸音等功能复合材料、绿色阻燃材料及专用部件,形成中试并示范应用,提高轨道交通车辆车厢的低VOC、隔热吸音、防火和轻量化性能,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的绿色化、轻量化、安全化和舒适化提供技术支撑.
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九、新能源汽车专项(一)汽车智能驾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结合汽车网联化、智能化技术趋势,重点开展基于车联网的智能信息服务与管理关键技术,关键执行部件系统(驱动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线控技术,车载级环境感知与定位技术,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车道线偏离以及碰撞预警等各种辅助驾驶技术,以及集成应用技术的研究.
实施目标:研制出具有国内领先技术水平的系统样机,并能集成装车验证.
上述单项技术或多项技术集成成果实现整车应用或装车试用验证.
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设施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重点研究基于电池特征的充电过程智能控制技术,群智能充电系统关键技术,充电设施与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系统融合关键技术;研究基于车辆和交通流数据的充电设施优化布局算法关键技术;探索研究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前沿技术.
实施目标:研制出电动汽车新型充电设施并实现应用示范,在保障充电安全性能的前提下,显著提升充电设施的智能化水平、互联互通程度、有效利用率等;实现基于车辆和交通流数据的充电设施优化布局算法并开展应用示范;研制出具有参数变化鲁棒性的能量耦合器,开发效率达到93%以上的50kw无线传能装置,应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
申报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十、高性能功能材料专项(一)高性能低成本高丰度稀土永磁材料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镧、铈含量对磁体的内禀磁性、结构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影响规律,建立富高丰度稀土元素的强磁性化合物的成分设计原则;研究富高丰度稀土元素的多主相混合粉末冶金制备技术,研究多主相磁体的微观结构与磁性能的相互关系;研究富高丰度稀土元素的多主相磁体的显微组织控制技术,优化制备工艺,通过增强磁耦合作用和降低缺陷影响,进一步提高磁体的磁性能.
实施目标:镧、铈高丰度稀土占稀土比例≥40%,磁能积≥38.
0MGOe、矫顽力≥10.
0kOe、剩磁≥1.
1T,磁体成本降低20%的稀土永磁合金材料.
申报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海洋工程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研发及应用示范.
主要研究内容:开展高性能混凝土纳米复合改性技术研究,通过组分的多功能叠加协同与活化工艺研究,开发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开展多因素复合作用下海洋工程材料及结构耐久性评价与寿命预测技术、材料与海洋环境交互影响等研究,突破新型海工结构材料体系设计、失效机制及耐久性评价、系统集成及应用技术等关键技术,实现海洋工程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产业化与工程示范.
实施目标:建立年产30万立方米海洋工程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示范线1条,抗氯离子渗透性(电通量)小于800库仑,抗硫酸盐侵蚀系数大于1.
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非电镀合金表面防腐装饰一体化环保涂层材料研发及应用示范.
主要研究内容:开发高固含量、多组分水性纳米复合环保涂料;研究涂料制备条件、涂布工艺与涂层结构、性能的变化规律,揭示防腐装饰一体化涂层防腐特性并掌握其性能调控技术;开展异型非电镀合金构件表面涂装技术与工艺研究并实现应用示范.
实施目标:中性盐雾(NaCl5%)不小于500小时;耐氙灯老化不小于500小时;耐水性大于72小时(41℃浸泡去离子水,表面无变化);涂层硬度不小于4H、附着力0级;为合金表面防腐及装饰提供一体化的环保涂层解决方案,在我省优势特色产业中实现应用示范.
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四)高性能绿色阻燃材料制备及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围绕客车、乘用车、新能源汽车等交通工具、大型公共建筑等领域的防火安全,重点研究高效、低烟、低烟气毒性和低迁移的"一高三低"阻燃剂及高效复配应用技术;发动舱部件的高耐热、阻燃复合材料;车用电器、电线的阻燃技术;蓄电池及其周边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技术;车(船)内饰材料的阻燃技术等.
实施目标:发动机舱内材料垂直燃烧等级不低于V1级;车(船)舱内材料水平燃烧不低于B级、烟密度不大于85;电缆材料垂直燃烧等级达到V0级,成品线缆单根垂直燃烧符合IEC60332-1规定,燃烧释放不含卤酸气体,阻燃剂本身低毒/无毒、低生物累积性和低环境持久性;大型公共建筑用材料阻燃等级达到GB8624规定的B级及以上,并实现典型行业推广应用.
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五)高性能高分子复合材料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聚合物合金的新型增容、多相聚合物体系的界面调控及功能性填料表面修饰等技术,突破高分子复合材料加工与关键装备技术.
实施目标:开发高强、耐磨、耐热等功能特性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制品,开发片式分立器件、LED、集成电路等电子封装领域用高精密塑料载带,开发汽车制动器专用高强、耐磨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制品,开发电子产品、高档标签等领域用高强度、易印刷薄膜材料,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领域用耐候高强高分子复合材料.
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十一、传感、探测及显示材料专项(一)柔性高性能介电复合材料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储能电容器、柔性基板、柔性电容传感器等柔性器件应用需求,研究特殊形貌与粒径可控的无机纳米颗粒制备技术,研究无机纳米颗粒与聚合物复配与组装技术,研究有机/无机复合柔性材料界面结合行为、热学特性以及介电效应,研究柔性电子器件结构设计及制作工艺.
实施目标:开发出介电常数>20、介质损耗﹤0.
05的柔性复合介电材料,在保持复合材料优良的柔性基础上,其储能密度大于纯聚合物储能密度2倍以上;复合介电材料制备的电容传感器灵敏度大于纯聚合物结构1倍以上;形成储能电容器、柔性基板、电容传感器等柔性器件样品.
申报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导电油墨与合金制备及产业化应用示范.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导电油墨与合金制备技术,突破纳米增强相在油墨与合金的均匀分散技术,研究导电油墨高精度印刷、低温固化工艺及装备,开发用于低压电器Ag-MeO电工合金材料及元件的节Ag低成本生产技术,形成导电油墨与合金技术规范.
实施目标:电工合金材料电阻率≤2.
2μΩ.
cm、抗拉强度≥230Mpa(银含量小于等于85%),符合欧盟RoHS指令;导电油墨电阻率≤8μΩ.
cm,满足印刷电子工艺要求;建立导电合金材料及器件生产示范线.
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新型显示与照明光电材料及器件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印刷OTFT关键材料、薄膜制备、印刷OTFT器件结构和制备工艺.
研发基于蓝光LED激发单一无稀土荧光粉的全光谱白光半导体照明材料、器件、模组和灯具技术.
实施目标:研制出高迁移率(>1cm2/Vs)、高开关比(>106)的印刷OTFT器件;研制出高显色指数(>80)、暖色温(2500-5000K)、高流明效率(>110lm/W)的白光照明用宽光谱无稀土荧光粉;形成系列新型显示与照明光电材料及器件样品.
申报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四)光敏材料制备及产业化应用示范.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适合于增材制造工艺的光敏树脂以及快速成型工艺.
突破光纤芯棒制备方法、光纤拉丝工艺、高速度与大尺寸光纤外包层技术等关键技术,发展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细径抗弯单模光纤、多芯光纤、全波光纤等光纤产品,研究高灵敏度光纤光栅传感器件原理、结构设计及制备工艺.
实施目标:开发出海缆及海底管线、港口油库、桥梁健康、海洋环境等监测用光敏材料及传感器件,光敏材料固化后断裂伸长率大于20%、弯曲模量大于2000MPa,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温度测量精度±0.
1℃,建立光敏材料及器件示范线.
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五)生物传感材料制备与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生物传感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构建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元件;研究材料与生物分子界面行为以及生物传感机制;研究生物传感材料的柔性化、生物兼容化技术及人体体征探测的机制;建立生物传感材料及器件安全性的评价和测试方法.
实施目标:开发出孔道结构稳定、对客体有专一识别能力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探测人体探测的柔性、生物兼容的生物传感材料,纳米电、光检测及传感材料.
开发出一次性使用的脑电传感器、心电电极、生物用弹性电极、麻醉深度监测等新型生物传感器,实现典型行业应用推广.
申报主体:企业或高校、科研院所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十二、高耗能行业节能专项(一)流程工业节能减排与能效提升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多目标的流程工业系统集成方法,工业过程节能改造技术,工业低品位能源(低温蒸汽、废热、载能介质等)利用技术;利用新型高效反应、分离、换热等强化技术,提高工艺单元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研制推广高效换热、反应和分离技术与装备,管式反应器等安全节能连续化生产技术与装备.
对高纯磷酸生产等典型流程工业生产过程进行可用能分析,确定工艺节点能量耗散与节能潜力,开发系统用能自给自足的节能减排工艺,研制具有余热回收功效的集成化过程装备,解决专用装备在高温、高压、高容量等特定运行条件下的流动、传热、腐蚀、强度、刚度等问题,研究节能减排装备结构与运行参数对节能性能的影响规律.
实施目标:推广应用流程工业多目标系统集成方法与评价技术,建立满足主体工艺产品生产且能高效回收余热的创新工艺;与典型流程工业生产线配套的集成化、国产化先进节能装备实现量产.
高纯磷酸生产线余热回收率不小于40%,副产蒸汽压力不低于0.
7MPa.
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工业炉窑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低品位能源利用与废水、废气、固废处理集成技术,用能装置的节能与安全协同设计技术;推广应用高效电气混烧及窑炉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立式隧道窑烧结工艺及装备、熔炼反射炉烟气余热回收及尾气达标排放技术、节能锻造设备和特种锻造技术、高效热传导加热设备、工业废弃物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炉窑全氧燃烧技术等,在磁性材料、金属冶炼和加工、建材、石化、制药、发电等行业开展节能技术与装备的集成示范.
实施目标:研发新型节能工艺和装备,在磁性材料、金属冶炼和加工、建材、石化、制药、发电等行业示范应用先进节能技术,与现有生产工艺相比,综合能耗降低15%以上.
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新一代工业余热回收、热泵和动力系统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推广基于吸收式换热的余热回收、烟气余热深度回收、低温余热发电、吸收式热泵供暖、冰蓄冷等节能技术和装备,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升风机、电机、锅炉、内燃机、电器和汽车及空调用换热器等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平;研究高效热泵的系统优化与智能控制技术和能效评估指标体系;研发管道流体和热工参数测量、流量与能量动态平衡、高效输配控制与网络互联一体化技术.
实施目标:提升余热回收、热泵和动力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风机、电机、锅炉、内燃机、电器和汽车及空调用换热器等终端用能产品总体能效提升率不小于10%.
申报主体:企业或高校、科研院所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四)低品位余热回收直接驱动技术与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量大面广的中低品位能量回收中普遍采用的有机朗肯循环(ORC)余热发电存在的能源效率低、装置复杂、应用受限等问题,研究小功率、分布式、高效清洁的能量回收直接驱动技术,研制微透平膨胀机与微透平压缩机同轴一体化机组.
研究低品位热能驱动的热泵、空压机和风机等装备的系统节能优化与智能控制技术;研发热工参数测量、流量与能量动态平衡、高效输配控制与网络互联一体化技术.
实施目标:中低品位能量回收机组的热动效率、多变效率等关键技术指标的增长率不小于8%,完成2个以上分布式余热回收直驱机组的产业化应用.
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五)节能技术与绿色制造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电表、燃气表、热能表等计量仪器以及能源消费的智能化技术,开发基于互联网的智慧节能管理系统,运用能源管理智能终端,实现对用能设备精确控制;开发与节能有关的人工智能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
实施目标:加快能源计量仪器仪表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提高制造业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构建节能、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申报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六)高效相变蓄热储能集成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适用于峰谷电价差较大区域的中央空调蓄冷技术,在峰电或平电时段,避免开启锅炉,仅利用蓄能器的热量保证末端采暖,实现电力"移峰填谷".
研制开发高密度储热性能、高循环稳定性和高导热性的相变储能新材料制备技术、中央空调蓄冷系统优化控制技术.
实施目标:实现电网负荷平衡、节能环保和合理用能,电费支出降低不小于20%.
申报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十三、能源互联网专项(一)行业特色的节能信息服务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构建热工参数自组织、测控需求自协同、事件发生自激发的智能传感网络;研发具有行业特色的节能信息云平台,实现系统能耗的实时数据采集、计量、统计、结算、审计、公示、交易、补贴、奖惩等功能;研究与应用能耗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数据融合技术,对空压机、风机、泵阀群、供热站、冷冻站等典型的能源站以及高耗能基础设施进行能耗评估、能源管控和节能运行优化.
实施目标:促进互联网与节能技术的深度融合,突破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能耗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建立智慧节能服务体系,为能源的运营、规划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完成2个以上示范工程项目建设.
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新能源利用信息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智能感知网络技术,研制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利用系统专用的数据采集器、通信中继器和智能控制器,构建底层多元节点信号采集和通讯体系架构,将互联网、无线传感、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应用于新能源利用产业;研发具有实时数据采集、计量统计、远程监控、控制模式远程设置、节能优化、能源审计、EMC管理及动态可扩展的多功能信息服务平台.
针对地域、季节、用热负荷等多变因素,深入研究与开发新能源利用关键技术与设备,优化运行方式和智能控制技术.
实施目标: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新能源利用产业的规模和效益,系统运行费用降低5%以上,新能源的能量利用效率提高10%以上,完成2个以上示范工程建设项目.
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工业设备能效与运行优化控制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电机、风机、泵阀、锅炉、热泵、发动机、换热器、压缩机和制冷机等能源动力设备节能增效技术.
从系统性和全局性出发,深入研究节能产品在系统中运行使用的适应性.
采用系统建模仿真、信号检测与处理、智能控制技术,研究设备的优化运行和优化调度技术.
研究和应用故障预测、诊断和处理技术,开发基于信号处理和知识推理的自适应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实施目标:促进信息化与工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推广节能型能源动力设备,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运行能效,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的节能与健康管理,节能率不小于5%,故障率降低5%以上.
申报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四)多能互补的分布式发电集成控制系统研发与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潮汐能发电、海流能发电等多种能源综合利用的集成控制技术,研究可再生能源可调度的发电技术、分布式电源并网的即插即用技术、多种能源的潮流优化控制技术,以及故障条件下的自适应控制技术,研制开发多能互补的智能监控系统.
实施目标:解决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稳定控制难题,建立百兆瓦级含风力、光伏、海洋能等多能互补的发电系统,示范区域供电可靠率达到99.
99%以上.
申报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五)能源互联的多元用户供需互动技术研发与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综合能源互联系统与配电网一体化规划设计方法与系统,综合分布式能源与智能配用电集成技术与控制系统;研究用户侧负荷资源与电网互动技术,面向开放市场的智能用电互动服务体系;研究户用的多元能量智能管理单元以及互动对电力市场和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开发智能调度与互动系统.
实施目标:提出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市场用户特征和互动模型,研制完成能源互联的多元用户供需互动系统,示范区域的用电峰谷差减少5%以上.
申报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六)交直流混联的能源路由器研制与产业化.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交直流混联能源路由器的拓扑结构,研究大电压变比潮流双向互动的直流电力电子变压器技术、多变流模块柔性组合扩容技术、能量路由器的系统调控技术、直流故障主动穿越和保护技术,研究能源路由器的信息化模型和协调优化技术,研制完成10KV级以上的多端能源路由器装置.
实施目标:研制开发额定容量30kW,运行效率94%以上,高压侧直流电压为10kV等级,电压变比不低于15倍,具备潮流双向可控、直流故障主动穿越能力的能源路由器样机,具备市场产业化前景的实现产业化.
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七)高效相变蓄热储能集成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研发适用于峰谷电价差较大区域的中央空调蓄冷技术,在峰电或平电时段,避免开启锅炉,仅利用蓄能器的热量保证末端采暖,实现电力"移峰填谷".
研制开发高密度储热性能、高循环稳定性和高导热性的相变储能新材料制备技术、中央空调蓄冷系统优化控制技术.
实施目标:实现电网负荷平衡、节能环保和合理用能,电费支出降低不小于20%.
申报主体:企业或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农业领域一、垂直农业系列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垂直农业设计、材料、建造技术;研究新型植物组织培养基质及新型基质的应用体系;研究具有耐分解和稳定的物理、化学、微生物结构的基质构造配方,具有较强的阳离子交换能力,养分自我循环,吸水保水功能较强的基质材料技术;遴选适用品种、研究种植模式;研究植物生长全过程土壤环境及植物生长状态与养份信息的在线监测与调控技术,研究基于植物生长模型的智能化水肥自动配比与精量控制技术,研究适应植物生长规律的精准环境调控技术与标准化控制模型.
实施目标:设计出适合我省的垂直农业模式、选出适用材料、提出建造技术,研制出可替代琼脂的新型植物组织培养基质及建立新型基质应用体系;开发出"水、气、热"互相协调、养分均衡、无污染、微生物多样性发达的高品质垂直农业专用标准化栽培基质,开发出植物生长全过程的信息在线获取与精准化温、湿、光管控装备,研制出基于在线养分信息监测的水、肥、药自动配比与精量控制装备与系统,实现适应作物生长规律的全过程水、肥、药、温、湿、光智能化调控管理.
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特色蔬菜营养健康成分分析及产品开发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黄秋葵、救心菜、百合等特色蔬菜主要营养健康成分定性定量分析技术和评价方法,研究特色蔬菜中活性成分的主要组成与功效,研究利用现代生物、物理和化学手段对功能成分的高效分离提取技术,研究最佳提取、纯化工艺流程及技术参数,研究开发针对不同人群的营养保健蔬菜产品,研究特色蔬菜产品的包装、储藏、加工等技术.
实施目标:针对特色蔬菜营养健康成分的特性,建立快速分析方法及其评价体系,研发出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纯化工艺,开发出具有不同特色的蔬菜功能食品.
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薯类等旱粮全产业链开发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适合浙江省的甘薯、马铃薯脱毒良种繁育技术体系,研究全程生产、加工的适用机械,研究鲜食薯类及其他旱粮的加工利用技术,研究无污染综合加工技术.
实施目标:研究出基于脱毒微型薯的二级繁育技术体系,研究出适合我省丘陵山地全程生产及加工的适用机械,研究出薯类储藏保鲜和周年供应技术,研究出大幅度降低废水、废渣排放的技术,开发出相应的产品.
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四、番薯茎腐病等重大危害性突发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番薯茎腐病等重大危害性突发病虫害的发生危害、生物学特性、流行规律与影响主要因子;研究简便快速的种子种苗和土壤带菌检测、病害监测调查方法与预警技术;研究种植结构调整、耕作栽培、品种、肥水管理等对病害发生流行影响;筛选高效安全的防治药剂,集成优化植物检疫、农业、生物、物理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
实施目标:摸清番薯茎腐病等重大病虫在我省发生、分布及危害;明确灾变流行规律与主要致害因子;建立快速灵敏的早期诊断、监测调查方法和预警技术;筛选出对口高效安全的防治药剂;集成植物检疫、农业、生物、物理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提出应急控制对策,制定防控技术规程,并在生产上示范与推广应用.
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五、植物型安全胶囊研发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动物明胶替代物的选择技术,发掘适宜制作胶囊的安全特用植物源;研究植物原料性能的改进技术及高效制备工艺;研究优化植物型安全胶囊的生产工艺流程,研究植物型胶囊的存储和装药等应用性能,研究植物型安全胶囊的产品标准与生产规范.
实施目标:研制出植物型安全胶囊产品的松紧度、脆碎度、崩解时限等性能参数符合国家或国际标准,达到药典的羟丙基淀粉胶囊要求;植物型安全胶囊的中试.
成本为现有动物明胶的1/2以下,产品在医药、保健品产业中试用.
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六、全人工光照植物育苗工厂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研究内容:适合不同作物工厂化育苗的人工补光技术及设备研究,融合信息感知、决策智控、网络管理的植物育苗工厂控制系统软硬件平台的开发设计.
实施目标:研制全人工光照条件下高效补光设备,构建植物育苗工厂智控管理物联网平台和客户端,技术及设备在植物育苗工厂示范应用.
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七、基于创意农业的农作物研发与示范主要研究内容:以我省农作物为对象,采用现代技术,创制出观赏实用的新资源,培育园艺型专用品种;分析园艺型农作物生态适应性,研究其新栽培方法和模式.
实施目标:创制色彩艳丽的园艺型水稻、小麦、大麦和茶叶等农作物新品系,开发出的创意农业新品系在美丽乡村建设、休闲农业中的应用.
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八、米糠油高附加值开发综合利用技术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高谷维素米糠一级油的加工技术及低反式脂肪酸的控制技术;研究油脚中活性成分谷维素的分离纯化及黑脚中糠甾醇、天然阿魏酸联产技术;研究油脚中活性成分游离态植物甾醇的提取及糠甾醇粗品提纯制取高品质植物甾醇技术;研究糠蜡中的生物活性物质二十八烷醇与三十烷醇的提取与精制技术.
实施目标:研发出得率高、成本低、符合环保要求的新工艺并建成示范生产线,研制出高品质米糠油、高附加值产品,建成高品质米糠油、谷维素、糠甾醇、天然阿魏酸、植物甾醇、二十八烷醇、三十烷醇系列产品的综合利用生产线.
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九、金线莲等名贵药材种苗繁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优化金线莲、黄精、三叶青等名贵药材组培快繁育苗技术、营养袋轻基质育苗技术,建立优质种苗生产基地;开展设施栽培技术以及林药复合栽培技术研究,开展不同立地条件下微滴灌节水、病虫害生态生物防治、微生物肥料以及肥水一体化栽培技术研究.
实施目标:建立金线莲等名贵药材种苗繁育体系,提高繁殖系数、缩短成苗期、降低育苗成本;建立种苗生产标准操作规程;探索林下中药材高效栽培技术新模式.
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十、珍贵林木树种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以楠木、檀木、花榈木,榉木、光皮桦等浙江十三五重点推广的珍贵树种为材料,开展良种不定芽快速繁殖和体胚发生技术体系研究,建立良种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研发良种优质容器苗高效培育技术,研制结合形态、生理指标的容器苗质量控制标准;针对杉木采伐迹地更新,研发高效的珍贵树种混交造林技术体系.
实施目标:研发楠木、檀木、花榈木,榉木、光皮桦等珍贵树种快速繁育最佳组培配方、容器苗培育专用基质以及促成培育技术;研发高效的珍贵树种混交造林模式3-5套;营建珍贵树种试验示范林.
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十一、竹林机械化经营设备研发主要研究内容:根据竹林高效生产需求,研制自走式竹林采伐机、竹材钩梢设备等,实现劳动效率提高1倍以上;结合竹林生产特点及冬笋的生命特征,研制冬笋探测仪、挖笋机、毛竹笋用林垦复施肥一体化设备;研发适合竹林地作业的定长切断压碎设备,实现后续的高效运输.
实施目标:研制自走式采伐机,实现机械垦复施肥,建立示范基地.
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十二、笋用林减肥减药生产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覆盖栽培、施肥等对土壤矿质营养变化及其影响机制,明晰笋用林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研制笋用林专用新型控释肥药产品;建立竹产业智能云平台,结合测土配方、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等技术,研发笋用林肥药精准施用技术.
实施目标:掌握集约经营竹林养分及病虫害发生规律,研发笋用林专用新型控释肥1-2个,建立示范基地,提升竹林健康水平,实现竹笋安全生产.
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十三、便携式多用途茶叶机械装备研发主要研究内容:研发人工智能和专家决策在茶叶加工装备中的应用技术.
针对茶叶加工中鲜叶原料、在制品外形、色泽和内质成分的变化特点,基于无损检测技术研究仿生传感器信息与茶叶感官品质、理化成分间的量化关系.
开发多功能用途的模块化茶叶品质决策系统,研制便携式的茶鲜叶原料(成分、嫩度)、绿茶和红茶干燥(水分、内质和外观)、红茶萎凋(水分)和发酵品质(色香味)的智能化检测设备.
实施目标:研发多功能用途的茶叶品质决策系统和便携式模块化设备.
实现与茶叶机械装备及生产线的集成应用和单机便携作业,使我国制茶设备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面推动茶产业加工技术及装备的"机器换人"升级和改造.
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十四、主要经济林废弃物基质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研发油茶果壳等主要经济林废弃物基质化应用的预处理技术,研发基于经济林废弃物的基质制备技术,研发经济林废弃物基质的营养调整和复配技术,建立稳定的基质制备技术体系,并开展基质加工和应用示范.
实施目标:建立主要经济林废弃物基质化利用的预处理、基质制备技术体系,研制安全、高效、稳定的植物和食用菌栽培基质系列产品,形成中试或产业化生产线,产品在植物和食用菌应用领域示范应用.
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十五、浙产药材道地性评价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浙产道地药材产地环境因子、栽培、采收、产地加工等关键环节对道地性的影响;研究浙产道地药材形态学、显微结构和化学成分特征,研发简便快捷的形态学、显微结构和化学成分特征检测技术;挖掘道地药材的特定分子特征,研发简便快捷的特定分子特征检测技术,结合药材性状设计遗传资源数据库.
实施目标:阐明浙产药材道地性及其质量形成机理;制定浙产道地药材鉴别及药材质量评价标准;建设浙产道地药材遗传资源数据库,建立浙产道地药材种质遗传特性的分子检测技术体系.
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十六、大宗食用菌菌棒工厂化生产装备(与工艺技术)研发主要研究内容:研发适宜于香菇、黑木耳等大宗食用菌的集高效拌料、装袋、扎口于一体的料棒生产装备,研究基于高效灭菌装备的精准化灭菌工艺技术,研发机械化、自动化接种装备及其配套工艺技术,研发菌棒培育环境调控装备与工艺技术,集成研发大宗食用菌优质菌棒工厂化高效生产成套装备与工艺技术.
实施目标:针对香菇、黑木耳等大宗食用菌菌棒特性与质量要求,研制出与菌棒工厂化高效生产相匹配的拌料、装袋、扎口、灭菌、接种及培育等专用装备,研发出配套生产工艺技术,生产效率、成品率等相关技术指标参照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自行确定;形成菌棒工厂化生产线,建立香菇、黑木耳等大宗食用菌菌棒工厂化生产示范基地.
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十七、特殊人群营养健康食品研发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三高"特殊人群健康膳食需求,研发我省特色果蔬(包括干坚果)中功能因子(多酚、黄酮、花色苷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等)的高效提取、稳定化技术,研究功能因子与功能之间的构效和量效关系,研究功能因子复配及其制剂并进行功效评价,开发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和降血糖的功能因子及营养健康食品.
实施目标:针对功能因子易氧化降解和生物利用率低等特性,研发相匹配的高效、快速和绿色提取工艺,微胶囊化分子包埋技术以及功能因子的复配技术和工艺,研制出具有"三降"作用的营养健康食品,相关技术指标参照国家营养健康食品功能评价的要求;形成中试或工业化生产线,功能因子在食品、医药保健领域示范应用.
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十八、应对极端气候的果树生产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浙江桃、梨、杨梅和枇杷等主要果树对极端气候的响应机制,探索极端气候对其生产影响的预测模型和预警预报系统,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集成防灾减灾等技术,创制提升浙江主要果树抵御极端气候能力的现代农艺技术和配套设施.
实施目标:明确我省主要果树不同生育期对高温、低温、干旱和水涝等胁迫因子的抗性阈值;完善我省主要果树品种结构、种植区域和产业布局规划;提出以品种选择、增强树势、调控花期和设施装备为核心的降低极端气候负面影响的系列技术措施,并在桃、梨、杨梅和枇杷等果树生产中示范应用.
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十九、山茶油功能评价与精深加工主要研究内容:针对山茶油营养作用与保健功能机理不明确、精深加工技术缺乏、产品附加值不高等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通过应用脂类组学、营养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现代营养学新技术,研究山茶油主要营养功能及其作用机制,对慢性病的干预和改善效果及作用机制,对皮肤的保护效果和作用机理.
研究原料高效低耗预处理技术、绿色制油技术、低营养损失精炼技术、精炼损耗控制技术和加工过程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发系列功能性山茶油和多用途产品,形成引领产业的山茶油精深加工技术,并开展应用示范.
实施目标:阐明山茶油营养及保健功能机制,创新山茶油特色精深加工工艺,突破低营养损失、安全、高加工得率的关键技术,开发系列新产品.
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十、高品质小黄鱼规模化养殖技术开发主要研究内容:研发小黄鱼人工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小黄鱼网箱及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研究小黄鱼高效环保配合饲料,研究建立小黄鱼亲本群体活体保存及种质基因库.
实施目标:针对浙江近海渔业资源衰退、海水鱼类养殖种类缺乏和增养殖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开展高品质小黄鱼规模化繁育及养殖技术研究,建立小黄鱼人工繁育和网箱(池塘)养殖示范点,研制出高效环保小黄鱼配合饲料,有效集成一系列相关技术并开展产业化示范,为培植和建立具有高度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技术体系奠定基础,促进浙江省海水增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
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十一、水产品资源开发进口替代产品及其关键装备产业化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我省大众水产资源绿色清洁生产和进口替代战略实施要求,以水产品为原料,运用生物技术和生化工程、化学修饰改性和现代分离纯化技术,优化工艺流程和过程装备设计,开发高质量、高值化、高产率和低能耗特征的进口替代产品,集成创制水产品资源开发利用的大型高效成套生产线设备,形成设备产品的产业化生产.
实施目标:构建面向生态发展的水产品资源开发绿色制造新技术和新装备.
开发出重要设备,形成设备产品的生产产业化,建立相应示范生产线,并开发出替代进口的相关产品,满足浙江省多种水产品开发利用的需要.
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十二、淡水养殖主要污染物来源分析与安全生产防控技术研发主要研究内容:调查研究淡水养殖主要养殖模式污染物的主要种类、污染途径及来源分析;研究Pb、Cr、Hg、As等主要重金属污染物在池塘底泥、水产品中的富集规律及其残留危害评价技术;研究水产主要禁用药及环境激素残留风险评价及消除技术;研究优化淡水养殖水、种、饵安全控制技术集成与示范.
实施目标:针对淡水养殖中主要污染物,查明其种类和来源分布并分析其危害程度;建立主要重金属、水产主要禁用药风险评价及消除技术;综合应用控制技术,达到淡水养殖安全生产.
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十三、海水养殖生态调控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研发基于生态系统构建或生态位互补的海水养殖种类搭配技术,研究基于生物学习性和生态学特征的养殖空间设计布局和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养殖水质和底质环境的原位生物(或微生物)改善技术,研究病敌害的生态防控技术,研究模块化异位快速水处理和养殖废水回用技术,研究基于生物学参数和生态途径容量模型构建的健康养殖管理技术.
实施目标:针对浅海、滩涂、围塘典型海水养殖模式,建立3-6种生态调控技术,减少各类投入品的使用达到30%以上,提高饲料利用率达到10%以上,养殖废水实现达标排放,研发出用于病害控制的微生物制剂产品或生物防控方法1-2种,逐步替代抗生素使用.
针对不同养殖模式,分别开发出能用于指导养殖生产、经济效益评估、环境影响分析的管理软件1套.
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十四、生态化生猪循环养殖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规模猪场生态环保型饲料配制技术;研究和集成规模猪场舍内微环境监测控制和猪场废弃物处理技术与设备;研究不同农作物和林木种植模式下污水消纳量以及污染物就近消纳、远距离输送的技术及设备;建立农(林)牧循环种养技术模式.
实施目标:形成生猪环保型饲料配制技术1套,猪场污染物中氮、磷、金属元素和抗生素残留进一步降低,猪场环境臭气浓度大幅度减少,养殖污水产生量和治理费用同比下降10%以上,生态化利用率提高20%以上,形成农牧循环种养模式1-2套;建立生态环保型示范养殖场3-5个.
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十五、新型兽药研制及耐药性控制技术研发主要研究内容:养殖投入品中的药物使用情况以及隐性成分鉴定和甄别研究;抗生素高通量快速筛查技术开发;畜禽产品和养殖排泄物中抗生素残留监测;畜禽产品、产地环境中重要病原菌的耐药谱分析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新型兽药开发;细菌耐药性控制技术研究.
实施目标:探明浙江省养殖投入品中的药物使用情况;建立养殖投入品中药物隐性成分的鉴定和甄别的检测技术3项,抗生素高通量快速筛查技术2项;获得动物源或养殖环境中重要病原菌1000株以上并完成耐药谱分析;研制耐药病原/耐药基因检测技术和产品3项,并形成细菌耐药性控制技术体系1套;研制新型兽药制剂或饲用抗生素替代品2-3个.
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十六、浙江地方特色传统食品现代生产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我省老字号地方特色传统食品的创新挖掘与科技提升,以及劳动力密集生产与品质保真性技术瓶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分析评估相应传统食品的优势质量特性和潜在安全隐患,研发标准化、机械化和规模化的现代化生产加工与全程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换人"成套化核心装备,建立健全地方特色传统食品的加工产品标准与质量保障体系,并实现技术装备的一体化示范应用.
实施目标:显著提升行业技术水平,核心关键技术取得较大突破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通过现代食品加工新技术和"机器换人"成套化核心装备开发,传统食品机械化、自动化、成套化装备应用有效降低人工50%以上,并建立相应规模化示范生产线;有良好的可复制性和行业标杆示范作用,通过应用示范,形成一批传统特色食品生产企业综合集成应用的典型解决方案,加快提升我省地方传统特色食品总体工业化水平.
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十七、农业新品种选育资源数据库建设和监管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浙江省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的实施,研发涵盖我省主要农作物、优势特色养殖和林特新品种选育的标准化种质资源、育成品种(系)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研发基于专项、专题或课题实施的组织形式、人员分工、研究进展、经费使用、科研成果等情况监督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
实施目标:通过资源数据库建设与应用,利于搜集、保护、保存、评价、共享和利用各类资源,理清各育种专题的资源家底,更好地为育种专项实施服务.
同时,通过专项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专项人员、经费、课题等实施过程和结果的信息化监管,提高专项实施绩效和效率.
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十八、农村信息化(一)浙江省"数字农机"资源库开发与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浙江省"数字农机"资源库开发和信息化管理关键技术,研发农机高精度定位方法及导航技术,研发"数字农机"调配算法、智能农机多源数据采集、传输与数据融合和辅助决策技术,研究"数字农机"监测和作业综合调度技术.
实施目标:针对浙江省"数字农机"资源库开发,研发浙江省"数字农机"资源库和信息化管理平台,相关技术指标参照国家或国际先进技术标准自行确定,可实现对"数字农机"购机补贴、定位、获取工作信息等信息化管理并实现统一调度,形成农村信息化示范应用.
申报主体:企事业单位牵头产学研合作.
(二)浙江省农业投入品数据采集与监管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农药、化肥、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信息化管理与监管技术,研究农业投入品的数据采集和溯源跟踪管理技术,研究基于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与农产品质量控制和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内在联系.
实施目标:研发农业投入品监管系统,建立健全农资经营和使用档案库,实现农药、化肥、兽药等农资及农资产品经营、使用的全程跟踪和可追溯管理,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形成农村信息化示范应用.
申报主体: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牵头产学研合作.
(三)浙江省农产品电商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各地电商服务站点的电商服务平台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农产品数字化技术,研发农产品自动化采集系统,研究农产品"信息化上行"和减少重复化作业关键技术.
实施目标:建立浙江省农产品数据库,研发浙江省农产品电商服务平台,降低农产品数字化成本和数字化过程重复化作业,实现标准化各站点、建立可持续运营机制,形成农村信息化示范应用.
申报主体:企业牵头产学研合作.
(四)"互联网+"林业灾害应急管理数据采集技术与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互联网+"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互联网+"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管关键技术,研究"互联网+"应急灾害与应急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互联网+"野外林区智能防火墙关键技术.
实施目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北斗高精度定位及通讯等新技术,结合感应设备,建立林业有害生物、野生动物疫病疫源预测防治体系和森林火险防治体系,减少森林灾害发生率,有效预防管理各类林业灾害,提高应对森林灾害能力,形成信息化示范应用.
申报主体: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牵头产学研合作.
社发领域一、医药卫生(一)免疫治疗新技术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研发免疫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的新技术;研发能够改善和救治肺脏和肝脏等重要脏器功能减退或丧失的细胞和免疫治疗新技术.
实施目标:建立和优化安全、有效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异性免疫细胞扩增、治疗技术,要求能显著提高恶性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疗效,实现精准诊治,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建立和优化肺脏和肝脏等重要脏器纤维化的细胞或免疫治疗新技术及其临床治疗方案,要求肺功能衰竭和肝功能衰竭等患者的病死率在现有基础上显著下降.
申报主体:医疗卫生机构,涉医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用结合共同申报.
(二)感染性疾病诊治和预警预测新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开展新突发传染病的病原体诊断新技术的研究,提高新突发急性传染病的防控水平和应对能力;预警、预测和早期诊断感染性疾病重症化的新指标、新技术、新方法.
实施目标:研发新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快速诊断新试剂、新技术;研发能预警、预测和早期诊断感染性疾病重症化的新技术、新指标、新试剂.
申报主体:医疗卫生机构,涉医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用结合共同申报.
(三)常见高发恶性肿瘤诊治新技术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用于常见高发恶性肿瘤的高危人群筛查、早期诊断、疗效评估、药敏及耐药监测等诊断新技术;研究可显著提高疗效的治疗新技术.
实施目标:针对常见高发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结合队列研究和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通过分子生物学等手段,研发新的筛查技术和早期诊断技术;研究能显著提高疗效的肿瘤手术、放疗及免疫治疗新技术,实现肿瘤的精准诊治,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申报主体:医疗卫生机构,涉医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用结合共同申报.
(四)重大心脑血管病诊治新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基于国家和浙江省疾病谱和死因谱,开展对重大心脑血管病早期诊疗、诊治新技术及策略研究,提高对重大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水平.
实施目标:研发对未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检测、评估及干预的关键技术,破裂风险评估体系,制定"精准"治疗策略;研发破裂动脉瘤的诊治新技术;研究基于影像学的急性期血管闭塞病因诊断新方法,研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再灌注治疗关键适宜技术;研发心脑血管病联防联治的关键技术.
申报主体:医疗卫生机构,涉医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用结合共同申报.
(五)重要眼表疾病预防和诊治新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研发重要眼表疾病的有效预防方法,研究重要眼表疾病的非手术及手术治疗新技术.
实施目标:提出并证实重要眼表疾病(干眼症、溢泪、翼状胬肉等)的主要暴露因素,针对暴露因素研发有效的预防方法,相关技术或产品形成专利并推广应用.
针对干眼症、溢泪等疾病的临床特点及目前治疗方法的缺陷研发出疗效显著、应用简单的仪器设备或新治疗方法.
对目前已在应用的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改进或创新,研发出能提高诊治效果、增加患者满意度并适合普遍推广的新技术.
申报主体:医疗卫生机构,涉医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用结合共同申报.
(六)运动性创伤治疗新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基于国家需求和浙江省情(全民健身和杭州亚运筹备等),开展常见运动性肌腱、肌肉、软骨、骨和脊髓损伤治疗的新技术研究,研发基于创伤相关组织修复和再生的新型脱细胞材料.
实施目标:研发肌腱、肌肉、软骨、骨和脊柱脊髓损伤微创化和再生化手术治疗新方案、新技术,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构建相应评估和康复治疗体系.
研发具有较好人体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较好组织生物力学匹配性和组织再生性能的异种(猪、牛等)脱细胞组织生物材料,建立创伤组织再生治疗的全新方案及其疗效评估体系.
申报主体:医疗卫生机构,涉医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用结合共同申报.
(七)遗传性出生缺陷的早期筛查与诊断关键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主要严重的遗传性出生缺陷,揭示该类疾病在中国人群中的基因型特点及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的相互关系,以及在中国人群的分子病因学特征,研发经济、稳定、全面、高效的临床分子诊断新技术,为进一步开展临床诊断、早期筛查、产前诊断提供技术支撑.
实施目标:绘制该类疾病在中国人群的基因突变谱并建立遗传变异数据库;完善该类疾病在中国人群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特点;研发该类疾病的分子诊断新技术,在全省开展早期筛查和产前诊断,并向全国推广应用.
申报主体:医疗卫生机构,涉医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用结合共同申报.
(八)高龄(再)生育母亲安全、子代健康关键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基于国家需求和浙江省情,研究高龄再生育相关的生殖能力和生育风险的临床预测和防控技术,研究高龄(再)生育子代的孕前、产前诊断和干预关键技术.
实施目标:研发不少于3项基于浙江省情的高龄(再)生育妇女相关的生殖能力和生育风险临床预测和防控技术,使关口前移、精准防控该类妇女"疤痕子宫妊娠、复发性流产、早发性(先兆)子痫、凶险型前置胎盘和胎盘植入等"主要生殖健康风险和危害;研发不少于3项基于浙江省情的高龄(再)生育子代的孕前、产前(无创或二代测序等)诊断和干预关键技术,显著提升该类子代高龄生育相关的主要遗传代谢疾病和出生缺陷防控精度、效率、安全性和可接受度;相关研究成果有创新性或自主知识产权,在全省开展示范,并向全国推广应用.
申报主体:医疗卫生机构,涉医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用结合共同申报.
(九)老年常见病综合治疗技术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我国和浙江省老年人群特点,研究主要老年常见病的综合诊治方法,研发老年常见病慢性期管理新技术.
实施目标:研究老年常见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认知功能障碍、失能、骨质疏松、老年衰弱综合征等)的主要病因学特征,针对危险因素研发有效防治方案,为进一步开展早期诊断、临床干预提供技术支撑.
对目前已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认知功能障碍、失能、骨质疏松、老年衰弱综合征等老年常见病的临床诊治进行改进和创新,研发出能够对老年患者综合评估、早期诊断,提高治疗效果且适宜推广应用的新技术.
申报主体:医疗卫生机构,涉医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用结合共同申报.
二、新药创制(一)化药新药临床前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对具有新结构、新物质、新配方、新制剂或新用途的化学新药开展临床前研究.
重点支持通过新靶点或多靶点、分子靶向或信号网络机制产生药效的新化学实体.
实施目标:完成所有临床前研究工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国家新药临床试验研究批件.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合作.
(二)化药新药临床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对具有新结构、新物质、新配方、新制剂或新用途的化学新药开展临床研究.
重点支持通过新靶点或多靶点、分子靶向或信号网络机制产生药效的新化学实体.
优先支持已取得临床批件或已完成Ⅰ、Ⅱ期临床试验且结果较好的新药.
实施目标:完成所有临床研究工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国家新药审批受理号,优先支持能获得国家新药证书的药物.
申报主体:企业牵头,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
(三)大品种药物的生产技术改造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对年销售大于2亿人民币的单个品种药物的生产技术进行高新技术改造,从工艺源头和过程减少三废产生量、消除安全隐患,提升药品的质量与标准,保证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
实施目标:建立节能环保、绿色高效的生产新工艺,三废排放和产品成本均成倍下降,产品质量高于中国药典、USP及EP最新要求,产业规模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60%以上.
申报主体:企业牵头,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
(四)自动化制药技术与装备主要研究内容: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的18类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和要求,针对化学制药过程中硝化、重氮化等"危险化工工艺",研发连续反应技术、管式反应技术,研究适应于规模化制备的放大工艺,研制与连续、管式反应技术与工艺匹配的自动化反应装备.
实施目标:以连续反应替代间歇反应,以管式反应替代釜式反应,研发相匹配的高度集成的连续自动化反应装备与相关控制技术;形成中试或工业化生产线,能耗和三废均减少50%以上,技术与装备在制药领域示范应用5家以上.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合作.
(五)新型生物药物的临床前研发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以"精准治疗"为导向,研发具有新结构、新作用靶点、新作用机制的生物药物,包括蛋白类药物、核酸类药物、治疗性疫苗,以及其它生物大分子药物.
实施目标:完成所有临床前研究工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国家新药临床试验研究批件.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合作.
(六)新型蛋白类药物的临床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以"精准治疗"为导向,研发新型的蛋白类药物,包括抗体偶联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重组基因工程药物、基因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多肽类药物等,具有明确的分子结构、作用靶点、作用机制,以及新配方、新剂型或新用途等.
优先支持已取得临床批件或已完成Ⅰ、Ⅱ期临床试验且结果较好的新药.
实施目标:完成所有临床研究工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国家新药审批受理号,优先支持能获得国家新药证书的药物.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合作.
(七)中药创新药物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多发病和常见病,对临床急需且与西药相比优势较大的中药创新药物开展临床前研究.
重点开展中药创新药物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药效学、毒理学等研究.
实施目标:与同类中药和西药相比优效性和安全性突出,现代医学适应症明确,生产工艺符合绿色环保节能和工业化大生产要求;完成所有临床前研究工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国家新药临床研究批件.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合作.
(八)中成药的二次开发主要研究内容:选择疗效确切、市场潜力大、技术改造需求迫切的名优中成药大品种,开展生产工艺优化、剂型升级研究,开展药物作用机理、物质基础、质量控制技术和质量标准研究.
实施目标:完成名优中成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建立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生产工艺,进一步明确临床适应症,提高质量标准并构建相应的质量控制技术;获得国家新药审批受理号,优先支持能获得国家新药证书的药物.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合作.
(九)中药制药装备研制主要研究内容:根据现代中药制药新工艺和新技术,运用信息技术、生产过程在线检测技术和装备先进制造技术,以绿色、环保、节能、降耗、高效、智能化为导向,研发特色明显的提取分离装备、干燥装备、和中药制剂成型装备,开展装备集成研究和示范应用研究.
实施目标:研制出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及智能、绿色、环保、节能、降耗、高效的提取分离、干燥、成型装备及中药制剂联动生产装备,其中节能、降耗指标比目前的装备提高10%以上,在省内中药生产企业开展示范应用.
申报主体:企业牵头,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
(十)新型海洋药物的临床前研发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研制具有新结构、新作用靶点、新作用机制的海洋药物.
具有合适的剂型、良好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可靠,制备工艺成熟.
实施目标:与非海洋资源药物相比具有特异性;完成所有临床前研究工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国家新药临床试验研究批件.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合作.
三、医疗器械(一)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关键技术和系统研发主要研究内容:研发高端数字化PET/CT/MRI等医学成像系统核心部件的设计和加工制造技术;研发面向临床应用的PET/CT/MRI医学影像癌症精准诊疗分析图像处理的关键算法与评估技术;研发全数字化高端彩色超声成像设备的超声换能器核心部件、算法和系统.
实施目标:研制多功能PET探测器,或高分辨低剂量CT,或高场MRI等医学成像系统核心部件或部件相关核心材料;突破国外技术垄断,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1项.
医学影像癌症诊疗分析系统与我省已取得或正在申请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相配套;分析软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国家医疗器械软件注册相关标准.
超声成像设备具有彩色血流成像、组织多普勒成像、实时三维成像及弹性成像功能,多层压电单晶换能器≥192阵元,二维面阵换能器≥25X25阵元;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1项.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与临床应用合作.
(二)高端电子内窥镜关键技术和系统研发主要研究内容:针对3D高清电子内窥镜和微型柔性电子内窥镜,研发成像模组微小型化光学透镜、图像传感器高密度接口电路的设计、加工及其封装技术,研发柔性镜体的精密机械设计和加工技术,研发高性能实时图像采集和处理系统设计技术.
实施目标:3D高清电子内窥镜,双光路1080P,末端四方向可弯曲,系统具有DVI、SDI和HDMI等多种标准视频格式信号输出;突破国外技术垄断,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1项.
微型柔性电子内窥镜,末端直径≤3.
2mm,系统具有便携式3.
5-8英寸屏幕显示输出;产品性能国内领先,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1项.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与临床应用合作.
(三)穿戴式人体生理参数监测技术和设备研发主要研究内容:面向人体的健康监测或疾病的早期检测,针对人体脉搏、体温、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和心电等6种重要人体生理参数,研发医用可穿戴式人体生理参数动态监测技术,包括基于新型功能材料和微电子工艺的生物医学传感器研发、检测装置的专用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和微系统封装技术、低功耗设计和抗运动干扰检测技术等,研发面向智慧医疗的穿戴式医用设备和信息资源移动接入技术.
实施目标:研制能同时检测上述4种参数以上的医用级可穿戴式连续动态监测系统和装置,装置具有良好的抗运动干扰能力和移动接入技术;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3项以上.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与临床应用合作.
(四)慢病生化指标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和设备研发主要研究内容:针对糖尿病、高血脂、痛风等慢病关键生化指标监测的现场快速检测(POCT),研发高灵敏度和高稳定性的血糖、血脂、尿酸生化传感器的新型生物敏感材料的制作技术,研发医用生物传感器的高效生物固定化技术,并研发检验仪器的便携式小型化设计和快速检测技术.
实施目标:研发上述3种检测设备,实现现场快速检测;产品适用于规模化生产,满足家庭健康监测和管理的需求;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2项以上.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与临床应用合作.
(五)智能康复诊疗器械研发主要研究内容:针对脑卒中、帕金森、脑瘫、下腰痛等疾病患者的病情分析和诊断,研究运动动作捕获、运动控制和协调能力分析技术,研究定量评价标准的构建方法,并研发相应的信号采集和分析诊断设备;针对上述康复患者的训练治疗,研究主、被动康复训练效应,以及电刺激、力学、视觉、听觉等多种模式反馈修复或重建神经肌肉运动功能的技术,并研发相应的训练治疗设备.
实施目标:信号采集和分析诊断设备,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1项.
康复训练治疗设备,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1项.
上述两种设备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运动医学和人机工效学等领域.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与临床应用合作.
(六)高端植入性医用耗材研发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抗菌性植入式骨科器材、牙种植体、心脏瓣膜、心脏/颅内血管支架、可降解空腔脏器吻合支架和人工电子耳蜗等高端植入性医用耗材,研发钛合金或高分子等材料的人工关节以及人工器官等植入体的高生物相容性设计,高机械性能设计、加工和制造技术,研究基于新型纳米材料构建的植入体表面涂层的生物相容性设计技术,开展植入式有源器件高效无线供电、无线通讯和电磁兼容等关键技术研究.
实施目标:研发上述高端植入性医用耗材,适用于规模化生产;在植入寿命、生物相容性等关键技术指标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2项.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与临床应用合作.
四、环保技术(一)典型工业废渣热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与工程示范主要研究内容:以处置制药、造纸、化工等工业过程中产生废渣(污泥)为主要对象,研究分类预处理方法,开发热解和焚烧处置技术,开发飞灰重金属提取和灰渣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形成针对不同工业废渣(污泥)的热处置和资源化利用集成技术及系统装备,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应用和示范.
实施目标:研发出制药、造纸、化工等工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渣(污泥)热处置和资源化利用集成系统,编制相关技术标准,并在2个以上实际工程中进行应用和示范,废气排放满足相关国家环保标准要求,灰渣综合利用率大于80%,处理成本低.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至少包含1家示范应用企业.
优先支持企业牵头申报.
(二)涂装行业有机废气处理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针对省内量大面广的涂装行业排放的挥发性有机废气,重点研发低温等离体协同催化的控制技术,研究NTP反应器和电源的优化匹配,开发性能优良的催化剂核心配方,进行系统集成与协同模式的优化,并建立实际喷涂废气NTP协同催化技术示范工程,实现系统达标排放和稳定运行.
实施目标:形成具有代表性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技术及装备,VOCs一次去除率>90%,污染物排放优于国家最新标准,完成300m3/h以上示范装置建设及稳定运行,处理成本低.
并在省内建设2个以上示范工程,编制我省涂装行业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标准.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至少包含1家示范应用企业.
优先支持企业牵头申报.
(三)新一代生活垃圾高效热处置技术装备与工程示范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我国特别是浙江省内城镇和农村生活垃圾组分开展新一代生活垃圾热处置开展研究,研究垃圾组分在不同热化学气氛条件下热转化特性,开发出新一代生活垃圾热处置反应器,建立满足不同垃圾处置规模的高效能源化利用生活垃圾热处置集成工艺.
实施目标:开发出的新一代垃圾高效处置技术和工艺系统,二恶英原始生成浓度优于传统直接焚烧一个数量级以上,热处置系统能源利用效率超过80%,运营维护安全简便,成本低.
建成2个10吨/日以上规模的示范项目,污染物排放达到最新国家或地方的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排放标准要求.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至少包含1家示范应用企业.
优先支持企业牵头申报.
(四)印染节水与废水治理关键适用技术研究及示范主要研究内容:纺织印染行业废水排放量大、中水回用率低,是我省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和难点.
研究印染全过程的节水新技术、新染料、新助剂和新工艺等与节水之间的关系、高效处理印染废水的环保混凝技术、生物技术和高级氧化技术等,研究物化-生物集成技术的处理工艺和效果.
实施目标:开发出纺织印染节水新技术或新工艺,相比传统技术,处理成本低,实现节水90%以上,纺织品技术指标符合相关国家和国际标准,建设示范生产线;开发出印染废水中水回用集成新技术和新工艺,处理成本低,中水回用率提高到60%以上,建设日处理2000吨以上废水的中水回用示范线.
上述技术形成技术标准或指南.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至少包含1家示范应用企业.
优先支持企业牵头申报.
(五)造纸废水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主要研究内容:造纸废水治理一直是我省污水治理的重点和难点.
大中型造纸厂废水排放量大、回用率较低、处理成本高、生产设备运行状态效率低等问题仍很突出.
重点开展造纸废水高效厌氧处理及沼气资源化利用技术及装备开发、高效除钙技术及装备开发、深度处理及分质多级回用技术、纤维回收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突破废水处理回用、生物质能回收利用、固废资源再生利用等技术瓶颈,形成造纸废水资源化利用集成技术体系,建设示范工程.
实施目标:构建造纸废水资源化利用集成技术体系.
建设2个以上科技示范工程,规模1万m3/d以上;白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5%以上,综合废水回用率在70%以上,吨纸废水排放量低于6吨;废水纤维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
处理成本低.
编制废纸造纸行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南及废纸造纸企业守法导则(征求意见稿),修订《浙DHJB1-2001浙江省造纸工业(废纸类)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初稿).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至少包含1家示范应用企业.
优先支持企业牵头申报.
五、循环经济(一)典型工业园区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主要研究内容:我省医化、造纸、印染、人造革、精细化工类等工业园区,能耗、水耗、物耗大、污染物排放多,迫切需要生态化、循环化、绿色化的技术改造.
研究符合园区特点的能源梯级利用技术、水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再资源化技术,形成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关键技术集成.
研究节能、节水、节电、节材等企业清洁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支撑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生态化和循环化技术改造.
实施目标:建设2-3个循环经济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典型工业园区,形成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形成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适用关键技术4-6项.
示范工业园区单位工业产值能耗年下降5%以上、水耗年下降10%以上、主要污染物产生量年下降5%.
工业废弃物再资源化率80%以上,中水回用达30%以上.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工业园区,产学研合作,至少包含1家示范应用企业.
优先支持企业牵头申报.
(二)农业产业园区循环经济补链共性技术体系构建与示范主要研究内容:针对当前农业产业园区废弃生物质数量大、循环利用链短、处理成本高、运行状态水平不高等问题,开展以智能化大中型沼气工程、功能性生物炭、混合来料好氧发酵为纽带的补链共性技术体系构建与示范,研究基于集成优化和智能控制的农业产业园区管控一体化系统,制定农业产业园区循环经济评价标准和技术规程.
实施目标:建设2-3个循环经济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典型农业园区,形成农业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典型模式、评价标准、先进补链技术和智能优化系统四位一体的高效闭合生态系统,提高废弃资源化利用效率10%以上.
构建农业产业园区循环经济补链共性技术体系3套,提出浙江省农业产业园区循环经济评价技术标准,编著共性补链技术规程.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农业园区,产学研合作,至少包含1家示范应用企业.
优先支持企业牵头申报.
六、海洋科技(一)海洋生物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与功能性产品开发主要研究内容:开展我省海洋生物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与功能性产品的绿色制备技术研究,通过物理化学方法修饰、生物技术改性和超微化技术处理,开发高附加值功能性产品,分析研究加工制品微结构表征与其功能特性的内在联系.
实施目标:创新实施海洋生物加工废弃物的清洁生产先进方式,构建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和全过程污染防治的新模式;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系列产品3-4种,相关技术指标参照国家或国际先进技术标准确定,形成相应的规模化示范生产线2-3条,产品在相关领域示范应用.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合作.
(二)船用海水淡化集成装置开发与示范主要研究内容:针对船舶海上航行对淡水资源的需求,研究变化水质下的海水预处理净化技术,集成反渗透和能量回收等技术,优化工艺设计,开发基于国产化关键设备的船用海水淡化成套装置.
实施目标: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船用海水淡化成套装置,装置关键设备国产化率100%,产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装置投资成本与采用进口设备相比下降20%以上.
产品形成系列化设计,并在我省进行示范和推广.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合作.
(三)双向潮流能高效发电装置开发与应用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运行效率不高、单机规模不大、可维护性及可操作性不好等技术难题,开展双向潮流能高效发电装置研究.
实施目标:开发适于浙江典型海域情况下涨潮与落潮皆可实现稳定发电的潮流发电装置1套,发电效率、设备运行可靠稳定性等相关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示范样机发电运行后输电并入国家电网.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合作.
(四)面向现代渔业与航海安全的信息化装备技术与应用示范主要研究内容:研发以北斗卫星和自主海洋卫星为主的定位导航、救助通信装备与技术;研发基于物联网的海洋视频监控、浮标传感器、遥感卫星、船载设备等信息采集及快速传输技术;研发面向近海捕捞、远洋捕捞、海洋牧场的包含水文、气候、渔业资源信息等的异构多源大数据的安全存储、组织管理、融合分析和智能发布技术.
实施目标:研发新型船舶定位导航装备、海上定位救助终端与地面站系统,为海洋监管部门提供不间断信息服务;构建基于物联网的海陆通信网络,实现多源数据采集、传输和共享;研制渔情智能分析、遇险预警、搜救指挥等为一体的海洋渔业大数据分析服务系统;面向我省2万多艘渔船推广应用示范,提升渔船安全航海和精准捕捞水平.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合作.
(五)浙江近海生态环境遥感巡查技术与应用服务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我省海洋开发加速引发的生态环境恶化,急需提升大范围、业务化巡查能力的现状,研究浙江近海主要生态环境因子的高时空分辨率遥感监测技术,研究遥感资料的业务化采集、自动化处理,以及多源遥感和现场观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应用技术,形成浙江近海生态环境的业务化遥感巡查能力.
实施目标:构建1套浙江近海生态环境遥感巡查系统,开展不少于一年的巡查应用示范,实时制作较高时空分辨率的巡查专题产品,被省内行业部门采用.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合作.
七、防灾减灾(一)地震灾害风险监测与评估技术应用主要研究内容:根据我省地震影响特点和产业发展布局,研究地震动影响场模拟仿真关键技术、房屋抗震性能调查关键技术、地震灾害风险动态评估关键技术等,实现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地震预警和互动体验虚拟现实,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实施目标:建立适用于我省地震环境、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地震风险评估技术指标体系和地震灾害易损性模型,研发出基于互联网和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技术的地震灾害动态评估综合技术系统与平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在杭嘉湖地区选择2个以上典型城市开展技术应用示范.
申报主体: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业,产学研合作.
(二)海涂围垦吹填淤泥防淤堵真空预压与过程固化处理关键技术与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真空预压加固大面积吹填淤泥淤堵机制,研究不同吹填淤泥条件下塑料排水板膜径选型技术,研发基于真空预压加固吹填淤泥防淤堵技术,开发基于过程固化的絮凝-真空预压技术,研发运营荷载环境下真空预压联合堆载等软基二次加固技术,研究吹填土在淤堵环境下的软土地基固结理论与优化设计方法.
实施目标:针对吹填淤泥的特殊工程特性,研发与之相适应的防淤堵真空预压与过程固化软基施工工艺与设计方法,相关技术指标优于国家和省相关规范在全深度范围内达到所在地区正常固结土强度指标.
在省内2个以上示范工程推广应用,与传统工艺相比地基承载力提高30%以上,降低工程造价20%以上.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至少包含1家示范应用企业.
(三)化工园区综合监测预警与应急救援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在化工企业进园区的产业政策下,园区化的工业生产增加了区域性的复合风险.
以实时监测数据为基础研究构建大数据集成,提炼化工园区多灾种(火灾、爆炸、泄漏等)预警指标体系,形成多灾种实时的耦合的化工园区即时定量风险评估技术和监测预警平台.
实施目标:建立化工园区的实时风险评估系统,搭建运行平台实现监测预警,并提供应急资源装备的优化配置和辅助应急决策系统,编制技术指南.
形成软件著作权1项.
在1到2个典型化工园区开展示范应用.
申报主体: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
(四)雷达与数值模式融合的短时强对流预警技术主要研究内容:为提高突发极端气候现象预警预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研究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和中尺度自动气象观测站、雨滴谱仪、激光探测仪、闪电监测仪等地面探测设备相结合的综合强对流分析技术,研究快速滚动更新数值预报产品和外推技术相融合的定量降水估测和分种类强对流预报技术.
实施目标:有效提取区分不同种类强天气指标,建立具有国家级或国际先进水平的融合预报技术,研发高时空、高频次分辨率的数字化和图形化预报产品,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在短时暴雨、地质灾害、交通、电力等气象预报与服务中进行示范应用.
申报主体: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业,产学研合作.
(五)软弱地基上工程建设对邻近地铁设施的影响机理、结构灾变及防治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我省杭宁温等地软土的特点,研究工程建设等对邻近地铁设施的影响机理及结构灾变规律,从设计、施工、监测等方面提出一体化防治技术措施.
结合既有工程实践,特别是工程建设引起盾构隧道受损的各类灾害情况,研究盾构隧道的灾变机理,针对各种保护标准,提出合理的控制技术,并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实施目标:对工程建设使邻近地铁设施产生过大变形、结构开裂和管片渗水等事故屡有发生,严重影响地铁设施的安全运营、耐久性能和服役寿命,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技术措施,编制相关的地铁保护技术标准,规范地铁设施周边的工程建设行为,确保地铁设施的安全运营和长期性能.
在省内工程中应用10项以上.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至少包含1家示范应用企业.
八、其它事业(一)雕刻作品快速个性化制造和雕刻石材科技鉴定关键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木雕、石雕等雕刻工艺品和初级雕刻艺术品快速个性化雕刻的数字化建模技术;研制支持快速个性化制造的雕刻机器人;研究中国雕刻用四大石材鉴定标准、检测技术与设备.
实施目标:研发适合个性化木雕、石雕作品的数字化建模技术;研发5轴以上支持快速个性化制造的雕刻机器人并制定适合行业应用的软硬件接口标准,实现高精度复杂图形和曲面雕刻、支持不少于10种材质;研发高精度中国雕刻用四大石材鉴定标准、检测技术与设备及配套软件;建立新产品数字化模型500种以上,数字化建模技术、雕刻机器人、检测设备在相关行业试点应用.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合作.
(二)书画用材料制作工艺关键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提升无酸纸稳定性及耐揭裱性的造纸工艺技术(包括不同原料配比、各种已有打浆和抄纸工艺对纸张质量的影响因子等);以丝绸为基础,研究保存时间长、强度高、书画效果好的纸绢组织设计及其织造工艺技术;研究新型绢批量生产工艺流程.
实施目标:研发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纸稳定性及耐揭裱等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无酸化书画用纸生产工艺技术并制定规范的生产流程;研发现代新型绢生产工艺技术,可制造符合国家环保要求且保存时间、强度等各方面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书画效果接近或超过宣纸、保值性强的纸绢产品.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合作.
(三)浙江戏曲演出组合舞台设备及声光电联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戏曲演出舞台实时运动数据检测和处理、多场景运动轨迹规划、场内精准定位、协同演出运动控制以及自主安全保护等关键技术;研究声、光、电以及机械之间的集成构建关键技术在戏曲舞台声光电场景联动及多元素信息融合中的应用.
实施目标:研制适用于浙江传统戏曲演出的智能组合舞台,实现联动运行、场景数据模块、场景快速切换、无缝融控、无缝契合等功能,各项技术指标居国内领先水平;研制浙江传统戏曲多场景切换演出的舞台声光电系统,具有演出舞台场景快速切换、声光电系统与各类舞台机械无缝融控、演出表演无缝契合等功能;研究成果在省内知名演出单位应用.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合作.
(四)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个性化学习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研发信息技术在教育变革中的应用技术;研究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新技术,以创客教育、STEAM教育等为突破口,通过数据动态采集、实时分析和学习诊断等实现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精准化.
实施目标:发挥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优势,拓展教与学的空间,优化教与学的过程,促进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并将研究成果在省内示范应用.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合作.
(五)"智慧景区"建设关键集成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在景区游客量监控、景区资源环境的动态监测与保护中的应用技术;研究物联网、地理定位系统在景区的人流、车流引导,景区安全救援中的应用技术;研究身份识别、电子地图等信息技术在游客导航、导游、导购、导览等信息化服务中的创新与应用.
实施目标:实现卫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物联网技术、地理定位系统、身份识别技术的集成创新,建立覆盖景区智慧管理、游客信息化服务、资源环境动态保护等功能的"智慧景区",并在省内主要景区进行推广运用.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合作.
(六)全民健身科学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运动处方"中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的内在关系和变化差异;研究全民健身科普教育新技术、新方法、新内容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实现健身器材、测评仪器、可穿戴设备的互联应答、远程实时数据采集及状态监控技术和手段.
实施目标:针对健康和慢病人群,研制"全民健身运动处方库和智能应用平台",规范指导大众运动健身与运动康复,开展"体医结合"大健康的科学化示范和应用;研发运动健身科普教育新载体、新内容的建设示范标准,形成线上、线下互动的科普教育;研制安全、有效、便捷、智慧的健身器材、体质测评设备和可穿戴运动监测设备,实现个人健身数据自动采集、上传和分析功能,并通过"全民健身运动处方库和智能应用平台",实现实时和高效低成本的科学健身指导.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合作.
(七)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管理检测标准和评价追溯系统研究应用主要研究内容:针对电子商务领域存在的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消费者对产品良莠难辨、问题企业难以追踪溯源等顽疾,研究制定规范电子商务交易商品质量评价、监管质控的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研发产品质量客观评价追溯系统平台.
实施目标:提出基于互联网环境的商品及服务合格评定机制,包括网上服务基础标准、保障标准和提供标准;制定电商交易商品质量评估、监管质控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客观评价及追溯系统平台.
在政府、检验机构、电商平台、消费者使用等领域选取2个以上进行示范应用.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至少包含1家示范应用企业.
(八)法庭科学物证鉴定技术与信息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研发中国地域种群基因鉴别技术与YSTR数据库相关技术的应用研究,开发无损手持便捷式痕量炸药/毒品探测技术与大库容多算法融合比对的高精度指纹识别技术.
实施目标:获得中国地域种群鉴别与YSTR遗传标记的群体学参数,研发成自主产权的相应种族鉴别检测试剂盒与适合家系搜索用YSTR试剂盒,并建立一定库容的研究型YSTR数据库,填补国内该领域的空白,为个体识别提供更多的鉴别手段;研制成基于高分子荧光淬灭/碳纳米线列阵技术的无损手持便捷式痕量炸药/毒品探测仪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高灵敏度(达到pg级)、便携性强(可随身携带)特点,满足公共安全领域涉爆涉毒安检工作应用;研发成比单一算法至少提高10%比中率的多算法千万级大库容指纹识别系统.
申报主体: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业,产学研合作.
国际合作领域一、联合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项目.
主要研究内容:围绕我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支持企业牵头、联合高校和研究机构与国外一流科研机构、著名大学和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研发;或围绕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的技术需求,支持双方企业牵头、联合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联合开展先进适用技术本地化研究,联合开展技术适应示范推广等,同时在合作研究过程中结交一批知华友华的科技力量.
实施目标:着力解决制约我省经济、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联合制定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带动我省适用技术和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应用和推广,同时联合培养科研人才.
申报主体:企业牵头产学研合作.
二、联合共建研究中心或实验室.
主要研究内容:根据双方重大需求,立足我省先进技术领域,与沿线国家的相关机构合作,在沿线国家共建高水平联合研究中心或联合实验室.
实施目标:与沿线国家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依托联合研究中心或联合实验室开展高水平的联合研究和科技人员的交流与培养,推动我省先进技术和产品走出去,提升合作国科技创新能力和行业技术水平.
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牵头产学研合作(如高校、科研院所牵头必须有企业参与).
三、联合共建国际技术转移机构.
主要研究内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的政府部门、技术转移专业机构、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合作,联合共建国际技术转移机构,搭建国际技术转移平台,共同支持双方机构的技术交流与对接.
实施目标:促进我省和合作国家在科技服务,尤其是国际技术转移服务之间的交流合作,搭建双方企业创新合作需求与对接平台,组织参与系列技术转移对接活动,为促成双方机构更多的双赢合作提供专业支持和相关渠道,同时帮助我省企业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和市场.
申报主体:企业或专业从事技术转移的机构牵头.
四、联合共建科技或创新园区.
主要研究内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的企业或相关机构合作,共同在对方国家建立科技或创新园区,发挥各自优势,创建相关软硬条件.
实施目标:加强双方产业和行业间的互动,发挥先进技术的引领辐射作用.
帮助我省企业到合作对象国进行先进技术及产品的示范推广及应用,形成、带动和融合相关产业链.
申报主体:科技园区或企业牵头.
上述四类项目中,"联合共建研究中心或实验室"、"联合共建国际技术转移机构"和"联合共建科技或创新园区"等3类项目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项目,申报材料直接提交至我厅国际合作处,纳入"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计划"管理.
VPSMS最近在做两周年活动,加上双十一也不久了,商家针对美国洛杉矶CN2 GIA线路VPS主机提供月付6.8折,季付6.2折优惠码,同时活动期间充值800元送150元。这是一家由港人和国人合资开办的VPS主机商,提供基于KVM架构的VPS主机,美国洛杉矶安畅的机器,线路方面电信联通CN2 GIA,移动直连,国内访问速度不错。下面分享几款VPS主机配置信息。CPU:1core内存:512MB硬盘:...
hostsailor怎么样?hostsailor成立多年,是一家罗马尼亚主机商家,机房就设在罗马尼亚,具说商家对内容管理的还是比较宽松的,商家提供虚拟主机、VPS及独立服务器,今天收到商家推送的八月优惠,针对所有的产品都有相应的优惠,商家的VPS产品分为KVM和OpenVZ两种架构,OVZ的比较便宜,有这方面需要的朋友可以看看。点击进入:hostsailor商家官方网站HostSailor优惠活动...
昨天有分享到"2021年Vultr新用户福利注册账户赠送50美元"文章,居然还有网友曾经没有注册过他家的账户,薅过他们家的羊毛。通过一阵折腾居然能注册到账户,但是对于如何开通云服务器稍微有点不对劲,对于新人来说确实有点疑惑。因为Vultr采用的是预付费充值方式,会在每月的一号扣费,当然我们账户需要存留余额或者我们采用自动扣费支付模式。把笔记中以前的文章推送给网友查看,他居然告诉我界面不同,看的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