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映射网络驱动器
映射网络驱动器 时间:2021-05-07 阅读:(
)
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实用组网技术鞠洪尧宋宇新编著北京内容简介本书从网络的基础原理、互连设备、需求分析、工程设计、工程实施、网络配置与使用等方面循序渐进地介绍网络的组建、配置和使用的整个过程.
全书共分10章,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局域网互连及设备、局域网的设计技术、局域网的组建技术、DHCP服务及配置、DNS服务及配置、Web服务及配置、FTP服务及配置、Windows2000Server的终端服务、计算机网络实验等内容,是一本实用性强的网络工程技术指导书.
本书的全部操作均在工程实践中经过严格的验证,读者可直接进行操作.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网络工程技术人员及维护人员参考.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实用组网技术/鞠洪尧,宋宇新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8(高职高专规划教材)ISBN7-03-011928-2Ⅰ.
实…Ⅱ.
①鞠…②宋…Ⅲ.
局部网络-技术-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Ⅳ.
TP393.
1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3)第062921号策划编辑:鞠丽娜/责任编辑:陈砺川责任印制:吕春珉/封面设计:王浩出版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717印刷科学出版社发行各地新华书店经销*2003年8月第一版2003年8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5000开本:B5(720*1000)印张:161/2字数:315000定价:22.
00元·iii·前言随着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网络化的高速发展时代,计算机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
在计算机网络中应用得最广泛的技术——Intranet网络的组建、管理和维护技术是网络工程技术人员亟待解决、同时也是各类高等院校学生急需掌握的一门重要技术.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重以实用技术为主,并兼顾网络工程的基本知识.
从网络的基本原理、互连设备、需求分析、工程设计、工程实施、网络配置与使用等方面循序渐进地介绍网络的组建、配置和使用的整个过程.
本书的全部操作和配置过程均在工程实践中经过严格的验证,读者可直接进行操作.
因此,本书可供网络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参考,特别适合于高职高专类学生用作教材.
全书内容共分10章,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局域网互连及设备、局域网的设计技术、局域网的组建技术、DHCP服务及配置、DNS服务及配置、Web服务及配置、FTP服务及配置、Windows2000Server的终端服务、计算机网络实验等内容,本书是一本实用性强的网络工程技术指导书.
本书由鞠洪尧老师和宋宇新工程师合作完成,并做最后统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资料,吸取了多位同仁的经验,得到了颜道胜副教授、何伟方教授和袁大均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时间紧迫,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期待各位读者对本书提出宝贵的意见.
作者2003年5月目录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1.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1.
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21.
2.
1服务器21.
2.
2工作站31.
2.
3外围设备31.
2.
4通信协议31.
2.
5网络操作系统31.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41.
3.
1按覆盖的空间范围分类.
41.
3.
2其他分类方法51.
4网络的拓扑结构.
61.
4.
1总线型拓扑结构61.
4.
2星型拓扑结构71.
4.
3树型拓扑结构71.
4.
4环型拓扑结构71.
4.
5网状拓扑结构71.
5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81.
6新型局域网技术.
91.
6.
1百兆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技术.
91.
6.
2无线局域网技术111.
6.
3ATM局域网技术.
121.
7网络操作系统.
141.
7.
1UNIX操作系统151.
7.
2Windows98/Me操作系统.
161.
7.
3Linux系统.
171.
7.
4WindowsNT与Windows2000.
171.
7.
5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
181.
7.
6局域网中操作系统的选择.
191.
8网络协议.
191.
8.
1网络协议概述20·vi·1.
8.
2TCP/IP协议201.
8.
3TCP/IP的命令测试.
221.
8.
4域名系统(DNS)231.
8.
5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241.
8.
6WindowsInternet命名服务.
241.
8.
7其他常用的网络协议.
251.
9NetBIOS和NetBEUI.
271.
9.
1NetBIOS271.
9.
2名字解析方式28小结.
29习题.
29第2章局域网互连及其设备.
312.
1网络互连.
312.
1.
1网络互连需求312.
1.
2网络互连类型322.
1.
3网络互连的标准332.
2常用网络设备.
332.
2.
1通信服务器332.
2.
2多路复用器342.
2.
3中继器352.
2.
4网桥362.
2.
5路由器382.
2.
6集线器432.
2.
7交换机452.
2.
8网关462.
2.
9无线网络设备46小结.
47习题.
48第3章局域网设计技术.
503.
1网络系统设计过程.
503.
2组建目标和需求分析.
513.
2.
1网络组建目标的确定.
513.
2.
2组建网络需求分析.
523.
2.
3确定方案需要考虑的因素.
533.
3网络的规划和设计.
543.
3.
1合理规划网络54·vii·3.
3.
2网络设计543.
3.
3网络设计的文档材料.
553.
4综合布线工程.
563.
4.
1综合布线563.
4.
2综合布线的特点573.
4.
3综合布线的设计步骤.
583.
4.
4综合布线规范583.
4.
5综合布线工程设计.
583.
4.
6材料的选用603.
4.
7综合布线系统的电源及电气防护.
613.
5计算机与网卡.
623.
5.
1计算机623.
5.
2网卡62小结.
64习题.
64第4章局域网组建技术.
664.
1局域网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
664.
1.
1安装Windows98系统664.
1.
2WindowsNTServer4.
0系统安装.
684.
1.
3Windows2000Server系统安装704.
1.
4安装多个操作系统.
754.
2安装网卡.
754.
2.
1Windows98系统中网卡的安装.
754.
2.
2Windows2000/WindowsNT4.
0系统中网卡的安装764.
2.
3常见网卡故障分析及排除.
764.
3组建对等网.
764.
3.
1对等式网络结构764.
3.
2设备的连接774.
3.
3组建方案774.
3.
4对等网络的配置784.
4网上邻居的使用.
824.
4.
1访问共享资源824.
4.
2利用"查找"功能搜寻计算机.
844.
4.
3使用UNC名称.
854.
5映射网络驱动器.
864.
6组建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局域网.
87·viii·4.
6.
1客户机/服务器网络简介.
874.
6.
2规划网络884.
6.
3网络的配置894.
6.
4共享目录和权限设置.
944.
6.
5网络资源的使用954.
6.
6将计算机加入到域.
95小结.
98习题.
98第5章DHCP服务及配置.
1005.
1DHCP服务1015.
1.
1DHCP服务简介.
1015.
1.
2DHCP的工作过程.
1025.
1.
3其他DHCP服务器软件.
1045.
2DHCP服务器的安装和设置1045.
2.
1Windows2000Server的新特性1045.
2.
2DHCP服务器的安装.
1045.
2.
3DHCP控制台.
1055.
2.
4DHCP服务器的管理.
1055.
2.
5地址冲突检测1065.
3创建和设置DHCP作用域1075.
3.
1创建DHCP作用域.
1075.
3.
2配置DHCP作用域.
1105.
3.
3设定客户机保留地址.
1125.
3.
4管理租约1135.
3.
5设置BOOTP客户机1135.
3.
6删除作用域1145.
4创建超级作用域.
1145.
4.
1超级作用域1145.
4.
2超级作用域的创建步骤.
1145.
5设置多播作用域.
1155.
5.
1多播作用域1155.
5.
2配置步骤1165.
6使用DHCP选项配置客户机的TCP/IP环境1175.
6.
1配置DHCP选项.
1175.
6.
2配置DHCP作用域选项.
1185.
7复杂网络的DHCP设置118·ix·5.
7.
1配置多个DHCP服务器.
1195.
7.
2多宿主DHCP服务器.
1195.
7.
3跨网段的DHCP中继代理.
1205.
7.
4在Windows2000server计算机上配置DHCP中继代理.
121小结.
122习题.
123第6章DNS服务及配置.
1256.
1DNS域名服务.
1266.
1.
1HOSTS文件.
1266.
1.
2域名系统1266.
1.
3DNS域名解析过程.
1286.
1.
4DNS域名解析方式.
1286.
1.
5域名服务器1286.
1.
6解析器1296.
2DNS规划.
1296.
2.
1申请域名结构1296.
2.
2自定义域名结构1306.
2.
3DNS角色1306.
3DNS服务器的管理.
1306.
3.
1DNS的安装与启动.
1306.
3.
2DNS服务器的管理.
1316.
3.
3启用DNS转发器1326.
3.
4更新根提示文件1336.
4建立和管理DNS区域.
1346.
4.
1新建DNS区域1346.
4.
2区域常规属性1366.
4.
3区域的授权属性1366.
4.
4授权其他的DNS服务器.
1386.
4.
5区域复制1386.
5创建DNS域.
1396.
6创建DNS资源记录.
1406.
6.
1创建新主机1406.
6.
2创建别名1416.
6.
3创建邮件交换器记录.
1416.
7管理反向搜索区域.
1426.
8配置DNS客户机.
143·x·6.
8.
1配置Windows2000Server中的DNS客户机1446.
8.
2配置Windows98中的DNS客户机.
1466.
9DHCP与DNS的集成1476.
9.
1DHCP客户机的配置参数.
1476.
9.
2为DHCP客户机自动配置DNS147小结.
148习题.
149第7章Web服务及配置1517.
1WWW服务1527.
1.
1WWW服务的运行机制1527.
1.
2IIS5.
0简介1537.
1.
3IIS5.
0的安装.
1537.
2管理IIS服务.
1547.
2.
1IIS服务器的管理.
1547.
2.
2设置IIS服务器的全局属性.
1557.
2.
3启用HTTP压缩功能.
1567.
3远程管理IIS服务器.
1577.
3.
1通过Web浏览器管理IIS.
1577.
3.
2通过IIS管理单元管理IIS.
1587.
4创建Web站点和虚拟主机.
1587.
4.
1虚拟主机1587.
4.
2利用一个IP地址和不同的端口创建多个Web站点1587.
4.
3使用不同的IP地址创建多个Web站点1617.
4.
4使用不同主机头创建多个Web站点.
1627.
5Web站点的管理.
1637.
5.
1配置Web站点1637.
5.
2调整Web站点的性能1657.
5.
3管理主目录1667.
5.
4管理Web站点缺省访问的文档.
1697.
5.
5内容失效更新发布信息的管理.
1707.
5.
6内容分级的管理1717.
6IIS站点的目录管理.
1727.
6.
1虚拟目录与物理目录.
1727.
6.
2创建虚拟目录1737.
6.
3管理IIS虚拟目录.
1747.
7IIS站点的安全管理.
175·xi·7.
7.
1IIS的安全机制.
1757.
7.
2设置IIS5.
0的访问控制.
1757.
7.
3审核和跟踪安全记录.
180小结.
180习题.
180第8章FTP服务及配置.
1828.
1FTP服务.
1838.
1.
1FTP简介1838.
1.
2FTP工作原理.
1838.
1.
3匿名FTP和用户FTP.
1848.
2在IIS5.
0中建立FTP服务器1858.
2.
1安装FTP服务器.
1858.
2.
2创建FTP站点.
1868.
2.
3FTP站点的管理.
1888.
2.
4FTP消息的设置.
1898.
2.
5主目录路径和输出格式的设置.
1908.
2.
6FTP服务的安全管理.
1918.
2.
7FTP服务目录的管理.
1938.
2.
8主目录使用空间的管理.
1978.
2.
9WWW虚拟主机的管理1988.
3FTP客户端软件的使用.
1998.
3.
1使用命令访问FTP站点.
1998.
3.
2使用Web浏览器访问FTP站点.
2008.
3.
3使用专用FTP客户软件访问FTP站点201小结.
202习题.
202第9章Windows2000Server的终端服务2049.
1终端服务.
2049.
1.
1概述2049.
1.
2终端服务的工作方式.
2059.
2终端服务器与客户端的安装.
2069.
2.
1终端服务器的安装.
2069.
2.
2改变终端服务器的运行模式.
2079.
2.
3终端服务客户端的生成.
2079.
2.
4客户端软件的安装.
2089.
3终端服务器的远程管理.
208·xii·9.
3.
1远程管理2089.
3.
2终端会话管理2099.
3.
3会话监控2109.
4终端服务器的设置.
2129.
4.
1数据传输加密的设置.
2129.
4.
2远程控制的设置2139.
4.
3登录设置2149.
4.
4权限设置2159.
4.
5用户工作环境的设置.
215小结.
216习题.
216第10章计算机网络实验.
21810.
1实验一双绞线电缆的制作.
21810.
1.
1实验内容21810.
1.
2基本知识21810.
1.
3实验准备22010.
1.
4制作步骤22110.
1.
5分析与讨论22110.
2实验二同轴电缆的制作.
22110.
2.
1实验内容22110.
2.
2基本知识22110.
2.
3实验准备22210.
2.
4制作步骤22310.
2.
5分析与讨论22310.
3实验三创建DHCP服务器为网络中的计算机动态分配TCP/IP的工作参数.
22310.
3.
1实验目的22310.
3.
2实验环境22410.
3.
3实验步聚22410.
3.
4分析与思考22810.
4实验四使用DNS服务器为网络解析域名22810.
4.
1实验目的22810.
4.
2实验环境22810.
4.
3实验步骤22910.
4.
4实验分析23310.
5实验五WWW服务器的配置.
233·xiii·10.
5.
1实验目的23310.
5.
2实验环境23310.
5.
3实验步骤23310.
5.
4实验分析23710.
6实验六FTP服务器的配置.
23710.
6.
1实验目的23710.
6.
2实验环境23710.
6.
3实验步骤23710.
6.
4实验分析24110.
7实验七ActiveDirectory用户和计算机账户设置24110.
7.
1实验目的24110.
7.
2实验环境24110.
7.
3实验步骤24210.
7.
4实验分析246小结.
246附录习题参考答案.
247主要参考文献.
250·1·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知识点z计算机网络的定义z计算机网络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z计算机网络的新技术z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z通信协议及作用8难点z网络拓扑z常用通信协议#要求熟练掌握以下内容:z计算机网络的定义z常用的网络拓扑结构z常用通信协议及作用了解以下内容:z网络的发展、分类1.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ComputerNetwork)是指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一定空间范围内的计算机互连起来,在网络系统软件和相应通信协议的支持和控制下,彼此互相通信并共享资源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结果,其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1.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60年代,一种称为收发器的终端研制成功,人们通过这种途径实现了·2·将穿孔卡片上的数据通过电话线路传送到远地计算机上.
后来,电传打字机也作为远程终端和计算机实现了连接,第一代计算机网络就这样诞生了,当时它只是一种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面向终端(不具备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的远程联机系统.
2.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70年代,主机和主机之间通过通信处理机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出现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主机和远程终端之间也通过通信处理机进行通信.
于是相继出现了各种专用的网络体系结构,如美国国防高级研究局开发的ARPA网.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强调了网络的整体性,用户不仅可以共享主机资源,而且可以共享其他用户的软硬件资源.
3.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80年代,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的七层参考模型OSI/RM,简称OSI.
OSI模型的提出,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纪元,现在的计算机网络都是以OSI为标准工作的.
同时,以IEEE(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802.
3和IEEE802.
5局域网为代表的网络系统逐渐成熟,为在局部范围内普及网络系统奠定了基础.
4.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第四代计算机网络产生了,其特点是综合化和高速化.
综合化指采用交换的方式传送数据,在一个网络中实现多种业务的综合传输.
现在已经可以将语音、文字、图像、超文本、超媒体等多媒体信息综合到一个网络中传送.
计算机网络向综合化发展是与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是分不开的.
1.
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计算机网络通常由硬件和网络软件两部分组成.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硬件对网络的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网络运行的主要支撑载体,而网络软件则是支持网络运行、提高效益和开发网络资源的工具.
计算机网络硬件主要包括服务器、工作站及外围设备等.
计算机网络软件主要包括通信协议和网络操作系统.
1.
2.
1服务器服务器(Server)运行网络操作系统,为网络提供管理、通信控制和共享资源,·3·是整个网络系统的核心.
除对等网外,每个独立的计算机网络至少要具有一台服务器.
一般来说,在计算机网络中最常用的是文件服务器和打印服务器.
1.
2.
2工作站工作站(Workstation)是指连接到网络上的具有独立处理能力的计算机,在网络中属于一个接入网络的设备,它的接入和离开对整个网络系统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不同的网络中,工作站又称为"节点"、"客户机"或"客户端".
1.
2.
3外围设备外围设备是指连接服务器与工作站的一些连接设备或通信介质.
1.
通信介质在计算机网络中,要使不同的计算机之间彼此能够相互访问到对方的资源就必须要有一条通路使它们可以相互通信.
这条通路由一些通信设备和通信介质来实现,通信介质按其特征可分为有形介质和无形介质两大类,有形介质主要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缆等,无形介质则主要包括无线电、微波、卫星通信等.
不同的通信介质具有不同的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分别用于支持不同的网络类型.
2.
连接设备常用的连接设备有网卡、集线器(Hub)和交换机等.
网卡又称为网络适配器,是计算机与通信介质的接口,也是构成计算机网络必须具备的主要基本部件.
每一台网络服务器和工作站至少要配备一块网卡,通过通信介质连接到网络上.
网卡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网络中传输的数据格式与计算机处理的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数据的接收与发送等.
当接收到通信介质上传送来的信息时,网卡按照网络上信号的编码要求将数据加以转换后提交给主机处理.
在主机向网络发送信息时,则按照数据在网络中传送的格式要求将数据进行编码后发送出去.
1.
2.
4通信协议通信协议是指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各方事先约定的通信规则,即网络中各计算机之间相互会话时共同使用的语言.
网络中的计算机在相互通信时,必须使用相同的通信协议.
网络通信协议的种类很多,例如TCP/IP、NetBEUI和IPX/SPX兼容协议等,而应用最广泛、也最为人们所共知的通信协议就是TCP/IP协议.
1.
2.
5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是运行在网络硬件基础上,管理网络中的共享资源、通信、网·4·络系统安全服务及其他网络服务的系统软件.
网络操作系统是网络软件系统的核心部分,其他应用软件必须借助与网络操作系统的支持才能顺利运行.
目前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软件主要有UNIX、Linux、NetWare、WindowsNTServer和Windows2000Server等.
1.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根据计算机网络覆盖的空间范围、网络配置、数据组织方式和通信方式等的差别可以将其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
1.
3.
1按覆盖的空间范围分类1.
局域网局域网(LocalAreaNetwork,LAN)是计算机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在一个局部范围内由计算机、通信设备、通信介质、网络操作系统、专用网络服务程序以及网络数据库等组成的具有完善服务和管理功能的计算机网络.
一般的小型局域网中的计算机数量在200台以下,有的甚至不到10台,通常应用于学校、企业、医院、机关等的办公场所.
在局域网中必须至少有一台计算机作为专用服务器来提供资源共享、文件传输、网络安全与管理服务,其他计算机通过集线器或交换机与服务器连接,称为工作站.
局域网是根据其所覆盖的空间范围而定义的,提供网络传送速率更高一些,并且扩容起来(增加其集线器容量或者增加带宽)成本较低.
局域网有比较严谨的网络管理结构,能够提供更多的网络服务(包括打印服务、Web服务、FTP服务、DHCP服务、DNS服务、E-mail服务和接入Interet等),并且能够有效地管理和维护网络.
局域网还可以通过数据通信网或专用的数据电路与其他局域网、数据库或处理中心相连接,从而构成一个更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系统.
在局域网中,服务器作为管理这个网络的计算机,其性能应当较好、速度较快、硬盘容量较大,可以是专用的服务器也可以是普通高档微机.
而工作站作为日常使用的微机,其配置较低,由一般的微机充当即可.
服务器和工作站之间通过通信介质(即连接线,可以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缆或无线介质)连接到集线器上.
每一台工作站都必须通过专用网卡与服务器连接.
一般来说,目前的局域网可以提供以下服务:z文件共享.
z打印共享.
·5·z数据共享.
z局部的Web服务.
z局部的FTP服务.
z局部的DHCP服务.
z局部的E-mail服务.
2.
广域网广域网(WideAreaNetwork,WAN)是一种跨越更大空间范围而组成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其覆盖的区域范围比较广,可以跨越多个城市、省份、国家甚至全球的空间区域.
广域网中的连接类型基本都是点到点的连接,为控制数据流而制定了一系列通信协议.
在广域网中更清晰地体现了网络的层次结构.
广域网可以提供以下服务:z远程数据共享.
z视频会议.
z语音传送.
z多媒体信息服务.
1.
3.
2其他分类方法1.
按照服务器和工作站配置分类1)同类网:网络中每台计算机既是服务器又是工作站的计算机网络,即同类网,其中每台计算机可以共享其他任何计算机的资源.
同类网的规模一般应局限在较小系统范围内.
2)单服务器网:整个网络中只有一台计算机作为专用的服务器,其他计算机全部是工作站的网络系统,即被称为单服务器网.
其中每台工作站通过服务器共享整个网络的资源,工作站的地位相同,而服务器有时也可以作为一台工作站使用.
单服务器网是一种相对比较简单和常用的计算机网络.
3)混合网:整个网络中有多台专用服务器,除服务器外,每台工作站都可以作为提供共享资源的服务器,这样的计算机网络就是混合网,它能够避免服务器发生故障时整个网络处于瘫痪的状态.
所以对于一些大型、信息处理工作繁忙、重要的网络系统,在设计时应考虑采用混合网.
2.
按数据组织方式分类1)分布式网络系统:分布式网络系统中的资源既是互连的,又是独立的.
虽然系统要求统一管理资源,但分布在各台独立的工作站中的资源可由其独立支配.
系统只通过高层进行操作管理,系统对用户完全透明.
分布式网络系统的特点是系统独立性强,用户使用方便、灵活.
但由于资源分散导致管理复杂、保密性和·6·安全性差.
2)集中式网络系统:集中式网络系统统一管理网络系统中的资源,工作站独立性差,必须在服务器的支配下才能工作,其特点是集中信息处理,系统响应时间短,可靠性高,管理方便.
3)分布集中式网络系统:该网络系统通常根据用户的需要和系统的特点,结合分布式和集中式的优点而设计.
3.
按信息传播方式分类1)点对点传播方式网:以点对点连接方式连接各台计算机.
这种传播方式主要应用于局域网中.
2)广播式传播结构网:用一个共同的通信介质连接网络中的所有计算机,如以同轴电缆连接的总线型网,以微波、卫星方式传播的广播式网.
这种传播主要应用于广域网中.
1.
4网络的拓扑结构拓扑学是一种研究与大小、距离无关的几何图形特性的方法.
在计算机网络中通常采用拓扑学的方法,分析网络单元彼此互连的形状与其性能的关系.
网络拓扑是由网络节点设备和通信介质构成的网络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对网络采用的技术、网络的可靠性、网络的可维护性和网络的实施费用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选择拓扑结构时,通常考虑的因素主要有:z组建网络的相对难易程度.
z重新配置网络的难易程度.
z维护网络的相对难易程度.
z通信介质发生故障时,受到影响的设备的情况.
采用图论中的拓扑学方法,抛开网络中的具体设备,将工作站、服务器等网络单元抽象为"点",网络中的传输介质抽象为"线",这样从拓扑学的观点研究计算机网络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时,就形成了点和线组成的几何图形,抽象出了网络系统的具体结构.
这种采用拓扑学方法抽象出的网络结构称为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按照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可分为总线型网络、星型网络、树型网络、环型网络和网状网络.
网络的性能与网络的结构密切相关.
1.
4.
1总线型拓扑结构在这种结构中,通信网络仅仅是传播媒体,各个节点之间由连线直接连接,·7·不存在交换机或转发器.
所有站点通过适当的硬件接口(一般是网卡)直接与总线连接.
总线型网络采用广播的方式传播信息,即从任何一个站点发出的信号都向两个方向广播至整个媒体的长度.
但这种传播方式本身存在两个问题:1)任何一个站点发送的消息可能被所有站点接收,所以需要某种方法指明本次数据传送的方向和目的地.
2)如果两个站点同时传送数据,则其数据将互相覆盖而变得混乱,从而需要一种严格的介质访问的控制规范.
在总线型网络中,针对这两个问题所采用的解决方法是使用帧和MAC协议.
帧就是带有传送地址的数据块,其中包含有站点传送的部分数据,加上一个包含控制信息的帧头;MAC协议实际上是一个总体概念,不是一种具体的网络协议,是指运行于局域网中的控制局域网数据传送的所有网络协议.
1.
4.
2星型拓扑结构在这种结构的网络中,站点通过点到点的链路与中心站相连.
其特点是在网络中增加新的节点比较容易,数据的安全性和优先级容易控制,易于实现网络监控,但中心节点的故障会引起整个网络的瘫痪.
中心接点有两种数据传播方式:1)广播方式:帧从一个站点传送到中心站点,然后再传送到外部链路上.
2)交换方式:中心节点作为一个帧的交换设备,帧到达中心节点后选择目标节点后再传送下去.
1.
4.
3树型拓扑结构该结构实际上是星型结构的一种叠加,它将原来用单独链路直接连接的节点通过多级处理主机分级连接,树型结构与星型结构相比降低了通信线路的成本,但增加了网络复杂程度.
网络中除最外层节点及其连线外,任一节点或连线的故障均会导致其所在支路网络的工作瘫痪.
1.
4.
4环型拓扑结构在该种结构的网络中,每个节点通过通信介质连成一个封闭的环型.
环型网络容易安装和监控,但容量有限,网络建成后难以扩容,该结构需要转发器配合工作,转发器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设备,可以接收从一条链路上传来的数据并以同样的速度将数据串行地传送到另一条链路上.
1.
4.
5网状拓扑结构这种结构又分为全连接网和不完全连接网两种.
1)全连接网:每一个节点和网络中的其他节点均有链路连接.
2)不完全连接网:其中两节点间不一定有直接链路连接,二者间的通信依靠·8·其他节点转接.
这种网络的优点是节点间路径多,碰撞和阻塞可大大减少;局部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工作,可靠性高;网络扩充和主机入网比较灵活、简单.
缺点是关系复杂,建网难度大,网络控制机制复杂.
在组建局域网时常采用总线型、星型和环型结构.
树型和网状结构在广域网中比较常见.
在一个实际的网络中,可能是上述几种网络拓扑结构的混合.
这里对刚才提到的一些基本术语作一下解释.
1.
节点节点就是指网络的基本单元,即网络系统中的各种数据处理设备、数据通信控制设备和数据终端设备.
常见的节点有:服务器、工作站、集线器和交换机和路由器等.
节点可分为两类:即转节点和访问节点.
1)转节点:支持网络连接,通过通信线路转接来传递信息,如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
2)访问节点:信息交换的源点和目标,如服务器、工作站等.
2.
链路链路是两个节点间的连线,可分为两种: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
链路容量决定了每个链路在单位时间内可接纳的最大信息量.
1)物理链路:指实际存在的通信连线.
2)逻辑链路:指在逻辑上起作用的网络通路.
3.
通路通路是指从发出信息的节点到接收信息的节点之间的一连串的节点和链路,即是一系列穿越通信网络而建立起的节点到节点的链路.
1.
5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一台计算机的资源是有限的,为实现共享软件和硬件资源,必须将计算机连接形成网络.
一般来说,计算机网络具有以下功能.
1.
电子邮件(E-mail)功能这是网络提供的一个最基本的服务.
电子邮件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交换的电子媒体信件.
通过这项功能,用户可以很方便、快捷地交换电子邮件,查询和获取信息.
2.
远程登录(Telnet)功能该功能是为某个网络中的用户与其他网络主机建立远程连接而提供的服务,·9·用户通过此功能使用远程主机上的各种共享资源.
3.
文件传输(FTP)功能该功能也是网络提供的一项基本功能,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普通FTP服务和匿名FTP服务.
普通FTP服务需要在FTP服务器上为用户注册,然后为用户提供文件传输功能.
匿名FTP服务为所有网络用户提供核准的文件传输功能.
4.
电子公告板(BBS)功能BBS是网络主机上的消息和文件的存储仓库,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访问BBS的网络主机,获取教育、天气、交通、旅游、文娱、科研、商情和股票等信息.
5.
新闻(Usenet)功能Usenet是一个世界范围的电子公告板,主要用于发布公用公告、新闻和各种文章,供给大家阅读、讨论和发表评论,做出回答和供用户添加新内容.
6.
文档检索(Archie)功能Archie功能能够定期查询网络上的FTP服务器,对其中的文件进行索引并创建或追加到一个可供查寻的数据库中.
用户只要给出需要查询的文件类型及文件名,Archie服务器就能指出保存这样文件的FTP服务器.
7.
关键词查询(WAIS)功能这是广域网范围内的信息检索服务,该功能可以为用户提供远程查询服务.
8.
菜单检索(Gopher)功能该功能以菜单的形式显示网络资源,为用户提供更方便的检索服务.
9.
交互式检索(WorldWideWeb)功能也称"全球信息网"或"万维网"服务,简称WWW.
它采用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实现信息传送.
1.
6新型局域网技术本节主要以百兆以太网、千兆以太网、无线局域网和ATM局域网技术为例介绍新型局域网技术.
1.
6.
1百兆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技术以太网诞生于1973年,1983年IEEE正式批准了第一个以太网的工业标准·10·(IEEE802.
3标准)时,明确了10Mbps为标准宽带.
此时的以太网采用直径为1cm粗的同轴电缆做通信介质,电缆阻抗为50Ω,区段最大长度为500m,每段电缆可连接100个节点,传输速率为10Mbps,通常被人们称为"标准以太网".
目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太网传输速率不断提高,以太网已由原来的10Mbps带宽提高为100Mbps(百兆以太网)的带宽,甚至提高到了1000Mbps(千兆以太网)的带宽.
1.
百兆以太网技术要提高以太网的传输速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增加网络的宽带.
IEEE于1995年正式通过了802.
3u标准,即100Base-T快速以太网(FastEthernet)的标准,百兆以太网由此诞生.
该标准的第一个产物是100BaseTX,最早诞生于1993年.
100BaseTX采用Category5类UTP电缆为介质,同时,还保留着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的传输控制方法,因此完全兼容于10Base-T以太网,这也是它获得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了100BaseTX之外,802.
3u标准还定义了另外两种网络规格:100BaseT4:它使用内含4对双绞线Category3类以上的UTP电缆作为传输介质.
100BaseFX:这种网络使用内含两束光纤的线缆作为传输介质.
1997年,IEEE推出了第4种100Mbps的网络规格:100BaseT2(802.
3y),它使用内含两对Category3类以上的UTP电缆作为传输介质.
100BaseT4、100BaseT2和100BaseTX的主要区别在于:100BaseT4、100BaseT2采用Category3类的UTP电缆,而100BaseTX需要Category5类的UTP电缆.
2.
千兆以太网技术在IEEE推出了快速以太网标准后,就出现了千兆以太网.
它拥有1000Mbps的传输速率,所以被称为超高速以太网(GigabitEthernet).
IEEE在1998年通过了802.
3z标准,即1000BaseX超高速以太网标准.
超高速以太网标准定义了以下3种规格:1)1000BaseSX:短波长激光光纤以太网,可使用62.
5μm的多模光纤,最大区段距离为260m;也可使用50μm的多模光纤,最大区段距离为525m.
2)1000BaseLX:长波长激光光纤以太网,该种网络使用62.
5μm、50μm和10μm的单或多模光纤.
使用62.
5μm或50μm的多模光纤时,最大区段距离为555m;使用10μm的单模光纤时,最大区段距离可以达到3000m.
3)1000BaseCX:采用两对150的屏蔽双绞线为主要传输介质.
·11·此外,802.
3z还附带了一个1000BaseT的条款,内容是讨论有关如何利用Category5以上的UTP电缆操作千兆以太网的规格.
1.
6.
2无线局域网技术1.
概念无线局域网(WLAN)指通过无线手持终端或移动终端、无线基站、无线路由器、无线集线器、无线网卡、卫星等无线通信技术及设备连接而成的局域网.
即无需布线就可实现计算机之间互连的网络,其中包括无线网和有线网络的互连,也称为"移动局域网".
另外,无线局域网通常可以双向地传送数据、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
2.
标准形式IEEE802.
11是无线局域网的标准,它将无线局域网络结构划分为两种标准形式:1)点到点结构:连接PC机或便携式计算机,允许计算机在无线网络所覆盖的范围内移动并且能够自动建立点到点的连接,使网络中的不同计算机之间可以相互交换信息.
2)主从结构: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都直接与访问节点AP(AccessPoint)或中心天线进行通信,由AP或中心天线承担无线通信的管理及有线网络的连接工作.
目前,无线局域网采用的传输媒体主要有无线电波和红外线.
3.
常见拓扑结构1)网桥连接型的结构,如图1.
1所示.
当两个不同的局域网需要远距离连接而又不便于进行物理布线时可采用无线网桥进行连接.
网桥网桥局域网局域网无线介质无线介质图1.
1网桥连接型结构2)访问节点连接型的结构,如图1.
2所示.
当大部分工作站需要经常进行移动通信时,一般应采用该种结构形式.
·12·服务器接入方式AP图1.
2访问节点连接型结构3)Hub接入型结构,如图1.
3所示.
当组建星型无线局域网时通常采用该种类型的结构.
无线接入点插有无线网卡的PC机插有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有线网Hub图1.
3Hub接入型结构4)无中心型结构,如图1.
4所示.
在该种类型的网络中,每个计算机只需安装一块无线网卡即可.
对等方式图1.
4无中心型结构随着无线局域网的发展和性能的不断提高,以及传输速率、数据吞吐量的不断增加,无线局域网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并成为小型网络中一项首要的技术.
1.
6.
3ATM局域网技术目前,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TransferMode,ATM)正以其独特的多·13·路复用技术和较高的效率以及较高的速率被人们所广泛使用.
目前网络专家们正在寻求将各种类型的局域网升级为ATM网络的新技术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控制网络成本并减少风险.
1.
ATM的基本概念ATM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技术,是在传统的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等网络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提供综合业务能力的网络.
它支持多媒体通信,包括话音、视频和数据通信;支持按需分配带宽;具有低延迟性.
作为一种基于信元(Cell)交换的复用技术,ATM采用固定的53个字节长度的信元,其中前5个字节为信头(Header),其中含有地址信息和控制信息,后48个字节为信息字节,称为净荷(Payload),为具有统一结构的网络提供了一种面向连接的转移模式,且能够适用于不同的业务.
ATM通常被用于信息传输容量差异很大的网络系统中,并且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可以使用不同的固定速率传输数据、图像、语音等信号.
由于其信元很短,所以实时性非常强,因此,ATM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ATM网络采用了异步传输方式,以时分复用(TDM)和同步传输(STM)为基础.
1)时分复用是在一条通信线路上按一定的周期将时间按帧分成时间块,每一个时间块又分成若干个时隙,每个时隙用于携带相应的用户信息.
当某一用户通过呼叫建立通信连接后,其信号固定占用各帧中的某一时隙,直至通信结束为止.
2)同步传输的交换在固定时隙间完成,这种对应关系在整个通信过程中是保持不变的,直至相应的通信结束.
若通信过程中的某一时刻用户无数据传递,却仍占用固定的时隙.
若有大量突发性数据需要传输,尽管有可能造成信号的延时,甚至于信元丢失,也只能借助于固定的时隙.
总之,在异步传输模式中,信元传输所占用的时隙是不固定的,而且占用的时隙数完全由用户通信的情况而定,各时隙之间并不一定要求连续,属于"见缝插针"的方式.
因此,人们也称其为"统计时分复用"技术.
由于ATM中的带宽分配是动态的,所以带宽资源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应用,特别适用于传输突发性的数据并保证不会造成延时或信元丢失的情况.
ATM通常采用星型的拓扑结构,ATM交换机在网络中的连接方式与集线器一样,网络中的所有设备都直接连接到ATM交换机上.
这种结构便于网络的维护、配置和扩容,并且能够为用户提供专用的带宽通道.
2.
帧和信元局域网把数据分成可变长度的报文块,这些报文块被映射成可变长的局域网帧.
另一方面,采用固定长度字节数的信元便于提高ATM信元的处理速度.
因为,·14·在155Mbps的网络系统中,传输这样一个信元仅需2.
8微秒.
从交换的角度来看,采用固定长度的信元便于硬件对数据的处理.
信息从帧转换成信元称为分片,从信元转变为帧称为重组,硬件必须实现分片和重组这个双向过程.
网络设备通过检查信元头来决定如何处理信元和将此信元送往何处,而不必检查信元载体.
载体与数据、语音或是视频信息无关,所以,可在网络上同时支持所有类型数据的传输,这是ATM的最大优点.
另外,由于信元的长度小,网络传输和交换的速率快,所以ATM能够很好地实现语音、活动图像等延时敏感的业务.
3.
ATM规程ATM的规程从上到下的结构为1)物理层:该层规定了ATM数据流和物理介质之间的接口.
其中的物理介质子层规定了ATM数据流通过给定介质的传输速率;传输汇聚子层规定了通过物理介质子层传输的信元的规程等.
2)ATM层:该层是ATM技术的核心层.
该层负责信元的路径选择、复用和流量控制,并定义了虚拟通道和虚拟信道、用户网络接口(UNI)和网络节点接口(NNI),另外还描述了信头的结构.
3)ATM适配层:该层将高层来的用户业务转换成ATM中净荷的格式和长度,到目的节点后再还原成原来的用户业务,它定义了5个子层和4种类型的基本业务,这5个子层是:z第一层:支持端对端同步的面向连接的均匀位(CBR)业务,如数字化的声音和图像信号等对信元延时和丢失都敏感的业务.
z第二层:支持端对端同步面向连接的可变位率(VBR)业务,如对时间敏感的可变位率业务.
z第三层:支持面向连接的无实时性要求的可变位率业务,如数据业务.
z第四层:支持无连接型、无实时性要求的可变位率业务,如数据业务.
z第五层:支持局域网中突发的面向连接型和无连接型、无实时性要求的可变位率业务,如计算机数据、ISDN用户/网络之间的信元信息、ATM上的帧中继等.
ATM适配层还可以将面向连接的ATM与面向无连接的数据综合在一起,使ATM用户可实现广播和一点对多点的通信.
1.
7网络操作系统自从局域网投入使用以来,网络操作系统的发展一日千里.
在网络操作系统·15·的发展过程中,各开发商一直在不断更新操作系统,以完善其功能兼容性和安全性.
1.
7.
1UNIX操作系统UNIX于1970年诞生,是最著名的多进程、多任务、多用户的分时操作系统.
在其发展历程中产生了很多商业版本,如IBM公司的AIX、DEC公司的Ultrix、SUNMicrosystems公司的SunOS/Solaris等.
为了克服不同UNIX版本的差异而产生的可移植性问题,而充分满足开放性的要求,IEEE成立了P1003委员会,制定了基于UNIX系统的可移植操作的系统接口标准,该标准被称为POSIX(PortableOperatingSystemInterfaceforComputerEnvironments).
POSIX包括了一系列的标准,其中一部分被ISO采纳并被指定为国际标准.
1.
UNIX系统的内核结构UNIX系统用户程序可以通过库函数间接或直接调用操作系统的服务.
系统调用是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接口,通过系统调用可允许高层应用软件访问指定的内核函数.
为了实现进程隔离和数据保护,CPU至少支持两种特权级别,即内核模式和用户模式.
而用户进程和操作系统内核运行在不同的CPU特权级别中,因此系统调用还可用来实现特权级别的切换.
另外,操作系统内核中包含有一些原始的代码,通过它们可以完成与硬件之间的交互.
在这些接口之间,系统通常被划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一个和进程控制有关,而另一个和文件管理及输入/输出有关.
进程控制子系统的作用是内存管理、进程调度、同步和进程间通信.
文件系统的主要职责是在内存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交换的形式可以是数据流的形式,也可以是数据块的形式.
对于面向块的数据交换,系统使用了磁盘存储以提高系统性能.
2.
UNIX系统网络体系结构UNIX网络采用客户/服务器的工作模式.
网络硬件驱动程序为不同的"协议栈"和连网产品提供与机器上网络适配器进行通信的标准方式.
3.
UNIX系统的主要特点1)可移植性好.
UNIX系统和核外实用程序采用C语言编写,便于阅读、理解和修改.
虽然在效率上C语言编写的程序比汇编语言的程序低,但C程序有很多汇编语言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2)用户界面良好.
UNIX为用户提供了两种界面——用户界面和系统调用.
UNIX的传统用户界面是基于文本的命令行格式,它既可以联机使用,也可脱机使用.
系统调用是用户在编写程序时可以使用的界面.
系统通过这个界面可为用户提供低级、高效率的服务.
·16·3)树形分级结构的文件系统.
UNIX具有树形结构的文件系统.
这种结构既有利于动态扩展文件存储空间,又有利于安全性和保密性.
4)核外系统程序较丰富.
UNIX的核外部分包含有非常丰富的语言处理程序、系统实用程序和软件开发工具,为用户提供了较为完备的程序设计环境.
5)具备网络功能.
UNIX系统本身还提供了通信工具,可以实现UNIX机器与UNIX机器之间通过串口进行通信,从而帮助用户完成远程文件的传送、远程登录以及远程执行命令.
TCP/IP协议是UNIX系统使用的标准网络协议.
UNIX系统除了提供标准的TCP/IP应用程序以外,还支持一组网络服务工具程序.
在扩充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网络操作系统中,UNIX通常是用户首选的网络操作系统.
6)系统安全.
UNIX采取了众多的安全技术和措施以满足C2级安全标准的要求.
包括对读/写权限的控制、带保护的子系统、审计跟踪、核心授权等,从而为网络用户提供了强大的安全保障.
1.
7.
2Windows98/Me操作系统Windows98/Me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具有简单网络功能的单机操作系统.
它们的网络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Windows981)接入Internet:将安装Windows98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接入Internet时,无论是调制解调器还是网卡等硬件的安装以及相关软件的设置都很容易实现.
2)支持对等网工作模式:Windows98内置了点对点网络工作模式,通过该功能可以方便地将多台运行Windows98的计算机的互连并共享网络资源,此外,Windows98还集成了TCP/IP、NETBEUI、IPX/SPX等多种通信协议.
2.
WindowsMeWindowsMe操作系统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针对家庭用户的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被称为"视窗千禧版".
WindowsMe提供了对网络的强有力的支持功能,是组建对等网络的首选操作系统之一.
其网络功能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局域网中实现文件和打印共享.
以WindowsMe为客户机的局域网,经过简单设置就能够实现文件和打印共享功能.
2)通过一个调制解调器可将多台计算机同时接入互连网.
通过设置WindowsMe的"Internet连接共享",无需添加任何其他软件,即可通过一台调制解调器使多台计算机获得Internet服务.
3)增强的家庭网络.
使用WindowsMe内置的"家庭网络向导",可以方便地将局域网中的多台计算机组建成一个小型局域网,共享打印机、扫描仪、应用·17·软件等.
1.
7.
3Linux系统在我国目前的状况下,普通用户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基本上都是Microsoft公司的产品.
最早的操作系统是DOS,接下来是Windows3.
x、Windows95、Windows98和WindowsNT,直到现在的Windows2000和WindowsXP.
从全球范围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另一个竞争者就是UNIX,UNIX操作系统主要控制着工作站和高端的网络服务器系统软件市场.
1991年出现了可以运行在Intel80x86系列个人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Linux.
Linux不仅具备全部UNIX系统特征,而且能够与POSIX标准兼容,它综合了UNIX派生系统主要的先进技术.
而且由于其源代码的开放性,和"市集"式的开发模式,使得Linux迅速地发展起来,在几年的时间里Linux就在操作系统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Linux的出现为民族软件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服务器和桌面操作系统领域,Linux和Windows2000已经成为激烈的竞争对手.
由于Linux是UNIX的克隆,因此,Linux的内核结构基本上和UNIX是一样的,同时它继承了UNIX的特点和设计思想.
Linux内核也由内存管理、进程管理、设备驱动程序、文件系统和网络管理等几部分构成.
由于Linux提供对TCP/IP协议的全面支持,所以对于许多基本的操作系统服务,如文件系统、打印服务、备份数据等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这为实现对网络进行集中管理提供了更大的方便.
Linux通常使用由SunMicrosystems公司开发的网络文件系统(NFS).
在NFS的支撑下,计算机处理网络中其他计算机上的程序可以像处理本地计算机上的文件一样方便.
值得注意的问题是,Linux系统以虚拟文件系统(VFS)作为实际文件系统和操作系统之间的接口,将实际的文件系统和操作系统隔离开来,在VFS的支持下,Linux可以支持除自身文件系统(如EXT2)之外的许多文件系统类型.
各文件系统为VFS提供了一致的接口,这样就将不同文件系统的差别避开了.
对操作系统的其他部分以及运行在操作系统之上的程序而言,所有的文件系统都是一样的.
Linux依靠它的支持底层的结构和支持多平台的性能,以及它的可靠性使得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Linux来代替WindowsNT或Netware操作系统.
1.
7.
4WindowsNT与Windows20001.
WindowsNTWindowsNT具有以下特点.
1)内置的网络功能.
WindowsNT操作系统将网络功能集成在操作系统中作为输入/输出系统的一部分,在功能上更加强大,结构上比较紧凑.
·18·2)可用于"复合型网络"的结构.
WindowsNT组建的局域网,包括客户端/服务器方式和点对点的对等式网络两种模式,各工作站既可以访问服务器上的授权资源又可以互相访问共享资源.
3)组网简单、管理方便.
WindowsNT组建网络比较容易,特别是对于普通用户组建网络,而且WindowsNT对硬件环境的要求较低.
2.
Windows2000Windows2000的可靠性、可操作性、安全性和网络功能都比较强大,适合于构建企业的Intranet网络,其主要性能如下:1)采用大量的、公开的网络协议标准,使其更容易与Internet连接.
2)新增许多与Internet相关的功能与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网的需求.
1.
7.
5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选择操作系统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安全性和可靠性在选择操作系统时,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有些操作系统自身具有防病毒和黑客攻击的能力,如Linux,这也是一些大中型网络选用它作为网络操作系统的主要原因之一.
网络功能的可靠性也是考虑的重要因素,一旦系统出现问题,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对操作系统来说,高版本的可靠性一般优于低版本的可靠性.
2.
可操作性网络操作系统的可操作性主要指系统安装简便,易学、易用,操作方便,对硬件没有过高的要求以及升级是否容易等因素.
要特别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该操作系统是否容易维护和管理.
3.
支持应用软件的开发在系统中能够支持的应用软件越多,该系统的可使用性就越好.
操作系统对应用软件的支持往往决定于软硬件开发商的支持程度.
目前,众多的第三方支持的系统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良好的开发支持使第三方厂商愿意并可能为其开发更多的系统软件.
4.
可集成性可集成性是指系统对硬件及软件的兼容能力.
任何一个系统中,用户可能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而采用不同的硬件及软件环境.
网络操作系统需要管理相关的软/硬件资源,因此,操作系统应具有较好的兼容性.
同时应尽可能地提高在其上
咖啡主机怎么样?咖啡主机是一家国人主机销售商,成立于2016年8月,之前云服务器网已经多次分享过他家的云服务器产品了,商家主要销售香港、洛杉矶等地的VPS产品,Cera机房 三网直连去程 回程CUVIP优化 本产品并非原生地区本土IP,线路方面都有CN2直连国内,机器比较稳定。咖啡主机目前推出美国洛杉矶弹性轻量云主机仅13元/月起,高防云20G防御仅18元/月;香港弹性云服务器,香港HKBN CN...
BuyVM针对中国客户推出了China Special - STREAM RYZEN VPS主机,带Streaming Optimized IP,帮你解锁多平台流媒体,适用于对于海外流媒体有需求的客户,主机开设在拉斯维加斯机房,AMD Ryzen+NVMe磁盘,支持Linux或者Windows操作系统,IPv4+IPv6,1Gbps不限流量,最低月付5加元起,比美元更低一些,现在汇率1加元=0.7...
对于如今的云服务商的竞争着实很激烈,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国外服务商的各种内卷,使得我们很多个人服务商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我们看到这几年的服务商变动还是比较大的,很多新服务商坚持不超过三个月,有的是多个品牌同步进行然后分别的跑路赚一波走人。对于我们用户来说,便宜的服务商固然可以试试,但是如果是不确定的,建议月付或者主力业务尽量的还是注意备份。HostYun 最近几个月还是比较活跃的,在前面也有多次介绍到商...
映射网络驱动器为你推荐
flashfxp下载求最新无需注册的FlashFXP下载地址ipad代理想买个ipad买几代性价比比较高小型汽车网上自主编号申请如何从网上自选车牌号网站方案设计网站文案策划怎么写中国保健养猪网中央7台致富经养猪400电话查询400电话。如何查询真伪,费用?powerbydedecms如何去掉织梦者头部版本信息powerbydedecms如何去掉底部的 powered by dedecms谷歌新漏洞google hacking 技术有哪些seo基础教程新手做SEO需要学习哪些东西
jsp虚拟主机 域名反查 免费域名申请 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 cloudstack gomezpeer shopex空间 日志分析软件 win8.1企业版升级win10 地址大全 建站代码 老左来了 世界测速 太原网通测速平台 web服务器安全 paypal注册教程 卡巴斯基免费试用版 石家庄服务器托管 主机返佣 apnic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