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下金融机构的海外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初探2016年08月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12017/2/1421:17:52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22017/2/1421:17:53I致谢本报告由创绿研究院研究并撰写完成.
作为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的成员机构,创绿研究院以实现环境效益、提升气候韧性、追求透明公正为目标,支持绿色金融领域的相关研究.
我们由衷地感谢资助方德国伯尔基金会的支持、合作伙伴金杜律师事务所与英国繁荣基金项目提供国际经验,以及来自研究机构、NGO和中资银行等多位专家在访谈与会议中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
欢迎下载电子版:http://www.
ghub.
org/blog/archives/6548版权声明本报告可免费使用和转载,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如需使用本报告出版,请与创绿研究院确认,并寄送一份出版物以作存留.
如需用于线上展示及传播,请直接使用本机构网站上该报告的原始链接/资源.
本文仅代表创绿研究院的机构观点.
创绿研究院2016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12017/2/1421:17:53II内容概要经济全球化虽然让许多国家在经济发展上受益颇多,但全球资本的逐利流动也使不少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发展能力和结构上不同程度地被塑造甚至锁定,导致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的价值被忽略.
由于传统经济活动片面强调经济增长、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回应可持续发展需求上的滞后性,以及金融治理过程中缺乏透明度等原因,全球的资源和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以投资、贸易、金融等活动为载体,各主要经济体与世界的联动愈加频繁,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影响着全球的环境治理、社区发展、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应对等问题.
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设定了17个到2030年预计要实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细化为169个子目标,体现了国际社会在新时代、新挑战下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决心,这不仅是"发展战略"的进步,也要求人类生产、生活及思维方式发生范式的变革.
《巴黎协定》的达成,也为超过190个国家勾勒出要共同实现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全球经济向以"发展质量为导向"的方式转变,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金融与投资活动正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些年,发展中国家的开发性融资逐年增加,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驱动下,未来二十年,建设低碳与可持续的基础设施也将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
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推进世界各国,尤其是沿线国家在经贸、基础设施、金融、文化等各层面的互联互通与广泛合作,实现其自主、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国家仍处于发展阶段,其基础设施建设在未来几十年的资金需求巨大,主要来自中亚、东亚、南亚、北非等地区,涉及行业包括铁路、港口、高速公路、电网、能源基础设施、尤其运输通道、跨境电力和输电通道等.
与此相比,带路区域的金融发展力量依然比较欠缺,建立并完善投资风险管理体系和信用体系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各国通过包括区域多边开发性银行、商业银行、股权类基金等投资机构在内的金融机构发挥积极作用;在管控风险的同时,加速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中亚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经济合作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合作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常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系紧密俄罗斯欧洲(波罗的海)欧洲西亚南海波斯湾地中海印度洋南亚东南亚南大洋丝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22017/2/1421:17:53III社会风险是金融机构项目投资风险管控的首要任务.
带路国家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环境治理和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完善,不少国家面临着政治转型、经济转轨等挑战.
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非都是政治角力的焦点区域,投资面临政治风险.
"一带一路"是东西方文明交汇之处,宗教、民族、种族的矛盾和冲突比较复杂.
一些投资企业由于不熟悉投资所在地的环境、土地、劳工等法律法规,导致其所投资项目面临合规风险,有的甚至在当地社区的抵制下遭受巨额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
生态环境风险也是金融机构项目投资风险管控的重点.
带路沿线国家地形复杂、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生态环境敏感.
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给海外投资项目增添了新的难题,亟需借鉴国际经验以积极应对相关问题.
带路沿线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国际重要性的濒危和迁移物种较多,重要保护区和栖息地众多,易与项目工程冲突.
生态环境风险的管控是带路建设和投资获得成功,沿线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多边开发性银行与各国金融机构在知识、政策和资金上进行建设,并加深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金融合作的不断加强,各国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正通过各种方式来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和投资.
因此,需要各国政府引导并推进新兴金融机构将环境社会保障标准纳入其授信条款,主动防控因环境社会问题引起的财务风险,推动"一带一路"的绿色发展.
从国际范围看,在利益相关方的监督和积极建言下,世行、亚开行等多边开发性银行在制定并实施相对成熟的环境社会保障体系、信息披露政策以及解决争议的申诉机制方面走在了前端.
《赤道原则》、《联合国全球契约》、《全球报告倡议》等全球自愿性可持续投资准则,为国际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在制定公司内部及基于项目的环境社会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了参考.
从国家层面来看,不少国家的金融监管机构也在积极推进银行业的环境社会风险管理,引导和撬动公共和私营资金流向绿色领域.
以中国为例,银监会于2012年发布了《绿色信贷指引》,第21条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对拟授信境外项目的环境社会风险管理,确保项目发起人遵守项目所在国家或地区有关环保、土地、健康、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
对拟授信的境外项目公开承诺采用相关国际惯例或准则,确保对拟授信项目的操作与国际良好做法在实质上保持一致.
作为区域经济治理的对话机制,G20在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促进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巴黎协定》的落实与达标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金融机构来说,注重海外投融资的环境社会风险管理,一方面可规避和减少投资损失,另一方面也是在考虑国家发展需求下,推动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多样化、负责任且生态足迹最小化的投融资模式.
因此,建议主要经济体通过其本国及其参与的多边金融机构,推进如下改革:在海外投资中采纳国际标准并严格遵守国内准则.
对国际准则和行业规范的了解和采纳,有助于企业快速融入国际环境,提升行业竞争力;新建多边开发银行可借助现有多边开发金融机构的经验,形成一套完善的、适合自身的、创新的环境社会保障体系并加强执行,在满足"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的同时,推进投资的绿色和低碳化.
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32017/2/1421:17:53IV基于现有实践和经验,因地制宜地设立基于国别的境外投资环境和社会风险指引,增强对沿线国家环境、气候、社会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力.
做好环境社会风险管理,需要有具体可操作的手段和工具,对环境社会风险进行量化,评估所贷款对象发生违约的可能性,帮助金融机构改善资源配置,达到通过管理环境社会风险来控制信用风险的目的.
金融机构和投资企业都应充分披露环境信息,加强公众参与,参与投资的金融机构还应要求拟授信企业披露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
信息披露是提高公司经营透明度、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特别是在监管机构不发达、法治薄弱、存在高腐败风险的国家和地区,强有力的信息披露制度可以避免相关方的猜疑和不信任.
遵循高透明度的披露原则,有助于促进同业公平与良性竞争,以及社会监督机制的形成.
投资者应充分考虑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对资本配置与流通带来的挑战.
2℃温控目标下,金融机构需要对气候风险与碳风险信息加以识别、披露和管理.
例如,可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指标中增加对气候绩效的核算量化目标;了解各国自主贡献方案实现对清洁、低碳能源转型的投资需求,一方面可降低因新环境法规出台、碳排放监管加强、能源需求结构调整等因素导致产生搁浅资产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可率先抓住各国在提升能效、减排技术等投资带来的商机.
向新进入的企业推广环境责任保险,鼓励新兴经济体的保险机构设计相关产品.
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可把环境责任险作为工具,减少事故发生后造成的财务风险,增加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
鼓励金融机构开放地与包括社区、NGO在内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沟通与合作.
第三方专业机构可帮助企业提供在地信息和专业支撑,降低此类风险发生的概率.
借助包括智库、非营利组织等在内的民间沟通以及协调力量,企业更容易与当地社区形成良性的磋商机制,建立信任,以便项目顺利展开.
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42017/2/1421:17:53V目录第一章"一带一路"倡议与主要金融机构·11.
1"一带一路"倡议背景和投融资需求·21.
2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金融机构·3第二章"一带一路"沿线融资环境社会风险与中资银行风险管理·92.
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行业融资环境与社会风险·102.
2中资金融机构授信政策与合规流程·112.
3小结·14第三章金融机构实践之环境与社会保障政策·153.
1环境与社会保障政策·163.
2传统多边开发性银行的环境与社会保障机制·183.
3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机构的环境与社会治理·23第四章对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机构环境社会风险管理的建议·29附录专家意见(选录)32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52017/2/1421:17:53第一章"一带一路"倡议与主要金融机构本章主要介绍"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提出背景,以及该倡议带动的投资重点行业和资金需求.
此外,本章也简单介绍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
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12017/2/1421:17:5521.
1"一带一路"倡议背景和投融资需求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时分别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1,简称"一带一路"或"海陆新丝绸之路".
2015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外交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2,特别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优先和重点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贸易合作、金融以及文化和旅游3.
基础设施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先投资领域包括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口岸基础设施和港口,以及能源基础建设、油气运输通道、跨境电力输电通道、电网升级等.
"一带一路"建设可以满足沿线国家基础设施需求,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带路国家横贯欧亚大陆,经济发展不平衡,既有发达国家,也有正在快速发展的新兴国家,还有部分最不发达国家.
这决定了基础设施投资、经济发展和转型是该区域今后发展的主线.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5-2016全球竞争力报告》4,用法律和行政架构、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环境、金融市场发展、技术、创新等12个指标对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进行了评估,得出各国的综合竞争力排名.
在对这些国家综合竞争力比较中,基础设施作为第二个比较维度,占比25%.
结果显示5,新加坡(2)、德国(4)、荷兰(5)、以及香港(7)均属带路沿线综合竞争力较强的国家和地区.
但在排名后四十位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比较多,包括黎巴嫩(101)、吉尔吉斯斯坦(102)、蒙古(104)、埃及(116)、巴基斯坦(126)、缅甸(136)等.
这进一步印证了带路沿线国家实力的不平衡.
报告指出,"广泛而有效的基础设施对确保经济的有效运行起着关键作用.
高效的交通方式,比如公路、铁路、海港等都能帮助实业者快速及时安全运输商品到市场销售".
因此,"一带一路"倡议下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有助于提高沿线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国内外投融资需求从国际上看,"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能源富集,但仍处于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比较旺盛,沿线60多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未来几十年的资金需求可达2.
5万亿美元左右6.
据亚开行测算,2010年-2020年期间,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总需求高达8万亿美元.
这些需求主要来自中亚、东亚、南亚和西亚北非等地区,主要涉及的行业有铁路、港口、高速公路、电网等.
中国具有较丰厚的资本,而且在高铁、公路、核电、水电、装备制造领域具有技术优势,可帮助有需求的国家加强其基础设施建设.
而现有世界银行(以下简称"世行")、亚洲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亚开行")等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每年的融资规模低于200亿美元,显然无法满足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这也是阻碍亚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7.
目前,中国发起并参与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1资料来源:http://en.
xfafinance.
com/html/OBAOR/Main%20Step/list_105_3.
shtml2全文阅读:http://zhs.
mofcom.
gov.
cn/article/xxfb/201503/20150300926644.
shtml3延伸阅读:http://www.
piffle365.
com/plus/view.
phpaid=554864原文链接:http://www3.
weforum.
org/docs/gcr/2015-2016/Global_Competitiveness_Report_2015-2016.
pdf5括弧中数字即为该国综合竞争力排名.
6数据来源:PressuremountsonAIIBforgreaterclarityongreenlending,https://www.
chinadialogue.
net/article/show/single/en/8554-Pressure-mounts-on-AIIB-for-greater-clarity-on-green-lendingChina's'OneBelt,OneRoad'lookstotakeconstructionbingeoffshore,http://www.
reuters.
com/article/china-economy-silkroad-idUSL5N10H1XR201509067数据来源:AsianDevelopmentBank,2009,InfrastructureforaSeamlessAsia,http://mddb.
apec.
org/documents/2009/MM/FMM/09_fmm_011.
pdf.
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22017/2/1421:17:553"金砖银行")、丝路基金,以及中资政策性银行、担保机构和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都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上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对于中国国内来讲,"一带一路"倡议也涉及很多省份和城市,如新疆、陕西、福建、重庆、宁夏、江苏、内蒙古等,带动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主要集中在铁路、公路建设、机场、水利等方面.
尽管"一带一路"倡议有巨大的资金需求,但带路区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现有的金融力量不足,沿线新兴市场资本发展有限,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渠道比较少,大型公共项目资金支持不充分.
另外,由于"一带一路"投资涉及多国家多币种跨境金融合作,目前缺少相应的双边多边合作框架,而且,带路沿线地缘政治和环境极为复杂,使得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投资风险管理体系和信用体系存在一定困难.
1.
2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金融机构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金融在"一带一路"的项目建设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愿景》提出,在建设"一带一路"过程中,政府可通过推动各个合作框架,如推动形成银行间联合体、提供专项贷款、设立投资合作基金、建设开发性金融等方式,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为"一带一路"投资提供资金保障.
目前,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的相关金融机构大致分为四类:全球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如世行;区域性的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如亚开行、由中国牵头的亚投行和金砖银行,以及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各国政策性和开发性银行,如中国的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各国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如保险投资基金、东盟投资合作基金、黄金基金、关注低碳发展和可再生能源投资的绿色生态丝绸之路基金,以及推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能合作的丝路基金等.
金融机构类型机构名称支持方式与支持力度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为区域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
法定注册资本为1000亿美元,2016年中开启首批贷款.
亚投行主要提供贷款支持基础设施等相关领域项目.
目前支持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简称金砖银行,区域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
法定注册资本为500亿美元,资金额由5个金砖国家均摊.
主要资助金砖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世界银行简称世行.
通过与亚投行以及金砖银行联合融资,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项目投资.
亚洲开发银行简称亚开行,为区域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
通过与亚投行以及金砖银行联合融资,参与"一带一路"项目.
表1-1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机构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32017/2/1421:17:554中国政策性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简称国开行,服务国家经济外交战略,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业务.
国开行计划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提供战略规划咨询,项目策划孵化等综合金融服务.
已与60多个国家签订了70多项规划合作协议.
目前国开行已建立了涵盖64个国家的"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储备库,涉及交通、能源、资源等行业共900个项目,总投资超过8000亿美元.
中国进出口银行简称进出口行,支持中国进出口贸易和企业"走出去"项目建设.
截至2015年底,进出口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贷款余额超过5200亿元人民币.
有贷款余额的"一带一路"项目1000多个,分布于49个沿线国家,涵盖公路、铁路、港口、电力、通信等多个领域.
进出口银行发起并设立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和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也在通过各种渠道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银行截至2015年6月底,中国银行已在带路沿线16个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跟进境外重大项目约300个,投资总额超过2500亿美元.
中行2015年计划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相关授信争取不少于200亿美元,未来三年累计投资达1000亿美元.
中国工商银行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工商银行在总行专门成立了"一带一路"业务发展领导小组,积极推进相关项目的落地实施.
中国建设银行建设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储备了268个重大项目,投资金额约4600亿美元,涉及电力、建筑、矿产、交通、油气、通信等"走出去"的主要行业.
中国农业银行农业银行未来五年将匹配1000亿元人民币(约154亿美元)的信贷规模,重点支持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89101112138数据来源:http://news.
xinhuanet.
com/live/2015-05/24/c_127835411.
htm9数据来源:http://news.
cnstock.
com/news/sns_bwkx/201508/3539749.
htm10资料来源:http://www.
icbc.
com.
cn/icbc/工行风貌/工行快讯/工行积极支持一带一路海外项目建设.
html11资料来源:http://www.
icbc.
com.
cn/icbc/工行风貌/工行快讯/工行积极支持一带一路海外项目建设.
html12资料来源:http://www.
chinanews.
com/cj/2015/08-27/7493405.
shtml13资料来源:http://finance.
chinanews.
com/fortune/2015/10-11/7563534.
shtml表1-1(续)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42017/2/1421:17:555基金丝路基金主权投资基金,总规模400亿美元.
主要投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钢铁、电力、通信等相关行业领域.
中国保险投资基金采取有限合伙制,规模为3000亿人民币,主要向保险机构募集,并以股权、债权方式开展直接投资或作为母基金投入国内外各类投资基金.
第一期400亿元基金已经投向境外的"一带一路"项目.
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由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主发行人,连同国内外多家投资机构共同出资成立的离岸美元股权投资基金,直接投资基金,资金实力为10亿美元左右.
基金主要投资于东盟地区的基础设施、能源和自然资源等领域,具体包括:交通运输、电力、可再生资源、公共事业、电信基础设施、管道储运、公益设施、矿产、石油天然气、林木等.
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中东欧基金是一支由中国政府于2013年发起并设立的采用有限合伙制形式的基金.
有限合伙人包括中国进出口银行、匈牙利进出口银行和投资顾问团队.
首期计划规模为5亿美元,首期封闭金额4.
35亿美元,资金存续期为10年,于2014年初正式运营(基金二期计划规模10亿美元,在筹),以支持中国企业在中东欧的投融资业务,并逐渐与"一带一路"对接.
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由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银行共同发起成立,总规模50亿美元.
目标行业包括农业开发、物流、基础设施、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造业等.
基金将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深化与欧亚国家投资合作、促进欧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丝绸之路黄金基金山东黄金集团占股35%,陕西黄金集团25%,剩余股份分散到其他金融机构.
计划在5-7年内筹集160亿美元用于投资丝绸之路国家的金矿采掘及相关业务.
旨在"一带一路"区域构建黄金产业生态圈,形成新的核心产业群落.
绿色生态丝绸之路投资基金由中国私有企业成立的普通股权基金,总规模募资300亿元人民币.
主要投资方向为中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其他国家的太阳能建设、清洁能源开发和生态修复与生态农业等生态产业.
141516171819202114资料来源:http://www.
baidu.
com/linkurl=rPJO-IVEtPYvJKW5-Xwtq64WW3WXNlXSdHmNScn5tagdYmAn06ISxp-5BSzixqWR&wd=&eqid=b633a3cb0000f581000000045703408715资料来源:http://finance.
ce.
cn/rolling/201601/05/t20160105_8048508.
shtml16资料来源:http://news.
163.
com/15/0121/03/AGF226ED00014AED.
html17资料来源:http://www.
qdbofcom.
gov.
cn:8080/zwfb5zyzt/212390.
htm18资料来源:http://www.
eximbank.
gov.
cn/tm/Newlist/index_343_27951.
html19资料来源:http://finance.
sina.
com.
cn/stock/s/20150606/013922363084.
shtml20资料来源:http://finance.
sina.
com.
cn/china/20150525/052222255563.
shtml21资料来源:http://finance.
ifeng.
com/a/20150310/13541886_0.
shtml表1-1(续)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52017/2/1421:17:556中资投资公司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银行提供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融资,涵盖了辖内24家分行的超过200个"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是承办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政策性保险公司.
截至目前,承保我国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投资、承包工程等.
已与丝路基金签署《关于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和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
上表对与中国相关的拟支持或正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机构做了简单梳理.
目前,同"一带一路"建设密切相关且获得国内外较多关注的重要金融机构主要为亚投行、丝路基金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
亚投行与金砖银行均已与世行签署联合融资框架协议,并对外公布首批融资项目.
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已开展的项目均位于带路国家,涉及天然气、电力等行业.
金砖银行于2016年4月中旬公布了首批融资项目,覆盖了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全部五个成员国,且均为新能源项目.
除此之外,金砖银行还发行了首批人民币绿色债券,以此倡导绿色发展,推动绿色融资.
总而言之,上述三个机构的投融资活动均与"一带一路"建设息息相关.
1.
2.
1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牵头新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或AIIB)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大力的资金支持.
亚投行是一个定位于亚洲区域的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重点支持亚洲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
2013年10月,习近平出访东南亚国家时提出成立亚投行的倡议.
2015年12月,亚投行正式成立,来自中国的金立群被任命为亚投行首任行长.
2016年4月,亚投行公布首批投资项目,并与世行、亚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和欧洲投资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分别签署合作备忘录,开拓合作伙伴关系并寻求联合融资.
基础设施建设是亚投行的重点投资领域,也是亚投行和"一带一路"倡议最大的交汇点.
上文提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需求旺盛,大多数基建项目靠一己之力无法完成,需要引进外部资金.
亚投行作为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可成为"一带一路"的投融资平台,支持亚洲和世界其他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这也将改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环境预期.
亚投行与"一带一路"倡议目标一致,二者互相助力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亚投行发展的关键.
2223242526272829303122资料来源:http://news.
xinhuanet.
com/fortune/2015-06/24/c_127945969.
htm23资料来源:http://news.
xinhuanet.
com/fortune/2015-12/11/c_1117430511.
htm24详细信息:http://m.
21jingji.
com/article/20160414/herald/388d2d3424d422755a94e0b89894b596.
html25详见丝路基金官网:http://www.
silkroadfund.
com.
cn/cnweb/19930/19938/4c122807/index4.
html26资料来源:http://money.
163.
com/16/0405/21/BJTTBBHB00253B0H.
html27资料来源:http://www.
aiib.
org/html/aboutus/introduction/aiib/show=028资料来源:http://news.
xinhuanet.
com/overseas/2015-12/27/c_128570892.
htm29资料来源:http://www.
worldbank.
org/en/news/press-release/2016/04/13/world-bank-and-aiib-sign-first-co-financing-framework-agreement30资料来源:http://www.
aiib.
org/html/2015/NEWS_0826/16.
html31刘翔峰,《亚投行与"一带一路"战略》,《中国金融》2015年第9期,http://www.
cnfinance.
cn/magzi/2015-05/12-21482.
html表1-1(续)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62017/2/1421:17:557亚投行的成功运营将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融资渠道,对我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基建、交通、能源、电力、水利、农业发展等企业"走出去"亦将产生积极影响.
1.
2.
2丝路基金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宣布成立丝路基金.
同年12月,由外汇储备、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以及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共同出资组建的丝路基金在北京正式注册成立.
丝路基金的资金规模为400亿美元,首期资本金100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分别出资65亿、15亿、15亿和5亿.
丝路基金主要是中国为了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而设立的中长期开发投资基金,以股权投资为主,主要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资源开发、金融合作和产业合作项目.
涉及的投资方式主要包括股权、债务、基金、贷款等,也可与国际开发性机构、境内外金融机构等发起设立共同投资基金,进行资产受托管理、对外委托投资等.
1.
2.
3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也在为带路沿线新兴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金砖银行是由金砖国家共同倡议建立的国际性开发银行.
2013年3月,在南非德班举行的第五届金砖国家峰会上,金砖国家领导人同意成立金砖银行.
2014年7月,金砖银行宣布成立,次年7月正式开业.
金砖银行总部设于上海,同时在南非设立非洲区域中心.
根据第六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发布的《福塔莱萨宣言》,金砖银行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初始认缴资本为500亿美元,由5个创始成员平均出资.
目前,金砖银行公布了总额为9.
11亿美元的首批贷款项目,主要支持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俄罗斯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此举标志着金砖银行正式开展商业运作.
此外,金砖银行也在中国境内银行间市场发行了30亿元人民币五年期绿色债券.
据悉,此次发债筹措到的资金将全部用于支持绿色项目,例如清洁能源、交通、资源保护和回收、污染控制以及气候变化等领域.
金砖银行成立的目的是作为现有多边和地区性金融机构的补充,为金砖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及可持续发展项目调动资源,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发展.
金砖银行虽非专为"一带一路"倡议而成立的金融机构,但其成立既可形成对现有全球金融体系的补充,也能通过支持沿线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除了上述三大金融机构,中国政策性银行也参与到了"一带一路"建设中.
其中国开行主要针对中长期贷款,其贷款周期一般为10~15年.
而进出口行主要是对机电产品、成套设备等产品进出口和对外承包工程等提供支持.
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落地和不断深入,部分商业银行也表示会参与到相关项目的投资中.
例如,中国银行表示,2015年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相关授信力争不低于200亿美元,未来3233343532资料来源:http://news.
xinhuanet.
com/world/2013-03/27/c_124506675.
htm33资料来源:http://news.
xinhuanet.
com/world/2014-07/17/c_126762039.
htm34资料来源:http://www.
guancha.
cn/politics/2014_07_17_247457.
shtml35资料来源:http://www.
chinabond.
com.
cn/Info/24028228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72017/2/1421:17:558三年累计达到1000亿美元.
工行自2014年以来已牵头为中资企业在孟加拉国的四个电力工程承包项目提供了融资支持,总金额达13亿美元.
中国建设银行也提出投资意向,而农业银行也提出将与丝路基金在农业相关领域展开合作.
除银行之外,一些保险投资基金和中国与带路区域基金(如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的设立也可为东盟国家、东南亚国家的基础设施、能源、矿物和农业项目等提供资金支持.
此外,一些中国的投资公司也开展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业务,例如中信股份、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民生投资有限公司等.
多边金融机构、中国政策性与商业性银行与投资企业共同组成了支持"一带一路"发展的金融力量.
363736资料来源:http://www.
bankofchina.
com/aboutboc/bi1/201508/t20150820_5479552.
htmlkeywords=中国银行+一带一路37资料来源:http://www.
chinanews.
com/gn/2015/04-03/7184076.
shtml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82017/2/1421:17:55第二章"一带一路"沿线融资环境社会风险与中资银行风险管理本章主要介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投资所面临的环境与社会风险.
银行在中国的金融机构中处于主体地位,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在此过程中,中资各类银行机构,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大政策银行和主要的商业银行也将通过专项贷款、联合融资等方式参与其中.
本章以中资商业银行为例,介绍其在信贷过程中针对环境社会风险管理的实践,通过分析授信政策与流程,阐述中资银行如何应对投融资所面临的各类风险.
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92017/2/1421:17:55102.
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行业融资环境与社会风险带路沿线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地缘政治和环境因素复杂,面临政治、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变的挑战.
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处于东西方文化和文明的交汇区,宗教、民族、种族的矛盾和冲突比较明显和复杂.
此外,"一带一路",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地区和国家,生态问题比较突出,生态系统整体较为脆弱.
而且,相对于发达国家,这些地区和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执行力度也相对不足.
因此,中资金融机构在对"一带一路"国家进行投融资时,应充分评估环境与社会风险并制定应对措施,才能保证其资金安全和投资项目顺利进行.
社会风险是指一种导致社会冲突、危及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可能性,是金融机构投资风险管控的重点.
对金融机构来讲,社会风险通常指项目所在国的社会危机和社会问题引发的损失可能性.
环境风险是指由人类活动引起或由人类活动与自然界的运动过程共同作用造成的能对环境产生破坏、损失乃至毁灭性作用等不利后果的事件的发生概率.
环境风险也是"一带一路"投资需要关注和管控的主要风险,"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和社会组织影响力强大,会帮助当地社区和居民参与环境保护及土地维权等事宜.
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与利益相关方是否进行沟通以及如何沟通会直接影响企业声誉和项目进度,处理不当可能造成与当地社区的冲突或直接的经济损失,进而影响其长远利益.
总而言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环境与社会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敏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地形复杂,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因此,建设项目选址选线的环境合理性,以及预防、减缓、补偿和生态恢复措施十分重要.
例如阿拉伯国家位于西亚、北非地区,地理上多为高原和沙漠,少植被,生态系统单一脆弱,森林覆盖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013年世行数据显示,阿拉伯国家森林覆盖率超过10%的只有黎巴嫩、摩洛哥和索马里,而其他阿拉伯国家森林覆盖率普遍在2%左右,森林资源非常贫乏.
此外,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也给海外投资项目增添了新的难题,亟需借鉴国际经验积极应对.
例如,受气候变化影响,南亚、中亚等区域干旱缺水情况将更为严重,极端气象灾害频发.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国际重要性的濒危和迁移物种较多,各类重要保护区遍布,易与项目工程发生冲突.
自然资源开发面临多种环境问题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对自然资源开发需求比较明显的项目将面临多样的环境风险.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可能影响生物多样性,公路、铁路、管道等线性工程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其次,近年来,我国在海外投资开发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煤炭、黑色金属等多种矿产资源.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不仅影响生态环境,由于其开发周期长,封矿后需进行生态恢复治理,生态环境的长期风险隐患易转化为项目实施和运营的经济和社会风险.
此外,国际产能合作项目的水资源分配和消耗风险十分突出,而"一带一路"3838数据来源:http://data.
worldbank.
org.
cn/topic/environment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102017/2/1421:17:5511沿线国家的水资源保障能力普遍不足.
《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及的钢铁、有色、化工等项目,都是耗水量较大的项目.
涉及到国际河流的水资源开发和分配的项目,也极易引发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矛盾.
政治动荡引发社会危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是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着政治转型、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变等不同挑战.
如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中东欧是政治角力的焦点区域.
大国在伊朗、叙利亚、乌克兰等问题上的深度博弈,引发了包括难民危机在内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都会给中国的投资带来社会方面的风险.
中国企业应对环境与社会问题交织引发的风险意识准备不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为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存在国家间政治矛盾突出、国内局势不稳等系列问题,很多由于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比较突出.
如,征地拆迁和非自愿移民是海外投资项目的首要社会风险.
如果无法协调和满足其切身的经济利益和长远的生存与发展需求,当地利益相关者可能会以激烈的方式反抗项目.
再者,面对文化遗产保护、削除贫困、性别平等新兴社会问题,中国企业普遍缺乏意识和准备.
特别是仅将自己作为外国投资者,而较少真正融入当地社会,容易引发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反感,形成社会风险隐患.
这些问题也反映出中国企业与当地社区、民间智库和非政府组织的沟通有所不足.
过往的许多海外投资案例表明,上述环境和社会风险如果得不到合理解决,将给当地民众、政府和投资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损失.
2.
2中资金融机构授信政策与合规流程安全性,即各类与业务相关的风险控制,是中国商业银行的立行之本.
对于为"一带一路"提供投融资支持的金融机构来说,如何有效基于现有经验和实践获得新知识,增强对沿线国家环境、气候、社会风险的评估能力,因地制宜地管理海外投融资过程中遇到的环境和社会风险,不仅可以避免和减少投资对所在地产生的负面影响,而且是金融机构确保其投资安全性的基础.
因此,本节主要从信贷业务的管理原则、基本流程、管理架构、信贷政策及授信审查审批操作指引等方面,介绍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现阶段的信贷审批与合规管理,以及在此过程中对环境与社会风险的考量.
2.
2.
1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审批及合规管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各类中资银行也相继行动起来,参与到带路建设和项目投资中.
其中,政策性银行更多地发挥融资和财务顾问的作用,为"走出去"企业和大型基建项目提供低成本的信贷服务,3939资料来源:http://www.
gov.
cn/zhengce/content/2015-05/16/content_9771.
htm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112017/2/1421:17:5512而在海外有分支机构的大型商业银行则倾向于通过资金结算、内外机构联动进行担保或商业贷款,提供融资便利.
信贷是银行的根基,也是银行业主要的利润来源之一,银行信贷管理是一套规避风险、获取效益以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过程.
了解、掌握以及控制风险的能力是银行专业性的体现,对于海外风险的评估和管理同样如此.
一般情况下,银行业务管理部门秉承既定的操作程序,通过对各个环节的层层控制达到防范风险、实现效益的目的.
通常来讲,国内银行的信贷审批和合规管理基本流程包括受理、调查评估、审批、发放及贷后管理.
在信贷审批中有两个重要原则,其中之一是审贷分离,该原则在《商业银行法》和《贷款通则》中都有明确的监管规定,要求对信贷的调查评估和最终贷款申请的批准权分离,从而实现信贷风险的隔离.
另一个原则是分级审批,《商业银行法》第35条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实行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制度.
"《贷款通则》第四十一条规定:"贷款人应当根据业务量大小、管理水平、贷款风险度确定各级分支机构的审批权限,超过审批权限的贷款,应由上级审批.
"由此原则,银行业引入了一个管理架构,即由董事会、各个风险委员会、管理层行长以及各个专业人员所组成的管理结构.
通常,银行大多数贷款业务是由支行的客户经理,即前台人员来发放.
这就产生一个天然的矛盾,即作为基层客户经理,其主要职责是推销银行产品,为银行赢得客户,推动项目的实施.
因此基层客户经理在做贷款调查时,将带有某种客观存在的主观倾向性,会本着为客户服务的原则尽力推动贷款通过审批.
审贷分离和分级审批就是为了更好地控制由此类情况产生的风险.
2.
2.
2信贷政策与信贷业务审查审批的操作指引通俗来讲,信贷政策是一个银行对自身开展信贷业务的指导,银行基于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投资政策等,结合经济发展周期、行业发展周期等环境因素,制定指导贷款业务的方针和措施,以实现其经营目标.
信贷政策是银行实现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项原则的具体方针与措施,通常包括客户政策、产品政策、行业政策、区域政策等.
客户政策是银行根据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行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等顺势推进其自身业务的政策.
产品政策,即银行在不同时期推出的一些创新性的金融产品,或是出于控制风险的考虑,银行在不同阶段对同一产品制定的不同要求.
行业政策和区域政策,主要是针对行业发展周期以及其在不同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制定的相应政策和措施,也是银行信贷评估和审批过程中最主要的考量因素.
在审批政策指引下,银行信贷审查审批主要包括合规性审查、行业分析、经营状况和财务分析、授信用途和偿债能力分析等.
其中,合规性审查主要对授信业务资料完整性、产品准入、担保准入等方面是否符合外部法律法规和内部管理规定进行审查;行业分析主要对项目所处行业的运行状况、产品生产、销售、消费、技术、行业竞争力、市场竞争格局、行业政策等进行分析;行业准入、行业风险、行业专家意见等是决定审查决策的重点因素.
通过合规性和行业分析两项基本审查的拟授信项目将进一步根据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授信用途和偿债能力等完成最终的授信审批决策.
通常而言,即使银行制订了完备的审批政策和操作指引,但由于各行业差异较大且发展情况复杂多变,因404140资料来源:http://www.
kuaiji.
com/fagui/289306641资料来源:http://gw.
yjbys.
com/shouze/12817_2.
html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122017/2/1421:17:5513此授信审查审批要求银行审查人员不仅要熟知金融知识,也要了解相应的行业状况,才能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例如,煤炭、钢铁行业严重依赖国家政策,银行在审批中需要以这些政策为依据,否则,授信项目可能因违反国家方针政策而无法履约,从而为银行带来一定的财务损失.
2.
2.
3银行信贷的环境社会风险上文提到银行的诸多审批流程和政策,其目的都是为了对信贷中的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银行在信贷审批中会考虑的风险分为哪些类别银行是否会就我们关注的环境与社会风险进行适当的考量通常来说,拟授信企业处于某一特定环境中,受特定的社会、行业、地域和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银行信贷审批中应全面考虑其潜在的环境社会和经济风险,对拟授信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系统性风险进行评估,以规避其授信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
中资金融机构在考虑信贷风险时,所指的"环境"并非传统开发性金融所特别指出的"生态环境",其所指环境一词,既包括以大气、水、植物、动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素,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
狭义的环境特指生态环境,而大部分的环境往往指相对于人类这个主体而言的一切自然环境要素的总和.
本文所强调的"环境与社会风险"中的"环境"是狭义的,而银行考虑的环境风险是对借款国或者借款方所处的整体环境的风险考量,更多考虑的是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安全环境等.
中资金融机构考虑的信贷环境风险在广义上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国别风险.
根据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指引》,国别风险是指"由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政治、社会变化及事件,导致该国家或地区借款人或债务人没有能力或者拒绝偿付银行业金融机构债务,或使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该国家或地区的商业存在遭受损失,或使银行业金融机构遭受其他损失的风险.
"包括转移风险、主权风险、传染风险、货币风险、宏观经济风险、政治风险以及间接国别风险.
这种风险可能由一国或地区经济状况恶化、政治和社会动荡、资产被国有化或被征用、政府拒付对外债务、外汇管制或货币贬值等情况引发.
区域风险.
区域风险更多与区域经济和自然环境有关,包括区域的自然条件、产业机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执法司法、经济政策、政府行为、政府信用等.
行业风险.
行业风险是指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导致银行对某行业生产、经营、投资或授信后偏离预期结果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这种风险主要包括周期性风险、成长性风险、产业关联度风险、市场集中度风险、行业壁垒风险、宏观政策风险等.
分析行业风险的框架包括行业成熟度、竞争性、替代产品、进入壁垒、政策法规等.
声誉风险.
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对此的定义是:声誉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
现银行的声誉风险主要与融资带来的环境污染、全球变暖、森林砍伐等相联系.
银行重视声誉是为了留住已有客户以及吸引新的客户.
银行对该风险的管理与我们所强调的环境与社会风险产生了紧密联系,这也是424342资料来源:http://www.
cbrc.
gov.
cn/chinese/home/docDOC_ReadView/20100623371380EBFDBEA477FF6924F3C61D3900.
html43资料来源:http://3y.
uu456.
com/bp_0lh7d4yluw2xzhu2l5cw_1.
html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132017/2/1421:17:5614当下关注银行环境与社会合规的组织的政策倡议突破口.
众所周知,金融机构的利润来源于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
在中资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体系中,较少将日益影响信贷资产安危和金融机构可持续经营的生态环境风险纳入其中.
以往中资金融机构在考虑信贷风险时,更多是对授信方所处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风险的总体考量,且自然生态环境风险在其以往的信贷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中并非必要考量因素,往往被忽略.
然而,随着能源资源约束和生态环境问题日趋尖锐,只有把生态环境保护、气候变化和能源管理等纳入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任务中,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中坚作用,银行监管政策可通过影响银行不同市场行为下的利润,从而引导资金流向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因此,将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纳入金融机构信贷管理中,有助于调整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路径,从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和气候目标.
国际社会近些年对绿色金融和生态环境保护、气候变化、能源管理等问题的关注日益密切,生态环境风险对银行可持续经营的影响亦日益明显和严重,越来越多的中资金融机构已逐渐将其作为信贷过程中的必要且重要考量因素而纳入其风险评估和管理系统中.
现代金融机构关注的所谓环境风险,是指授信企业的环境污染或环境违法行为突破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可能导致环境和生态恶化,企业因此可能面临政府、社区和公众等的处罚和谴责,进而影响其正常生产经营,从而给作为企业资金供给者的金融机构带来风险.
环境风险最直接表现为污染企业无力偿还贷款的风险.
除此之外,还包括银行按照法律规定须对企业污染行为承担连带责任的风险,环境污染受害者要求赔偿而导致的法律诉讼风险、声誉风险以及因对污染企业贷款受到监管部门处罚的风险、失去潜在市场份额的风险及由此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所带来的风险等.
目前来看,中资金融机构的环境风险评估和管理尚处于发展阶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如其环境风险评估主要依赖于环保部门的环境评价,内部尚未建立系统的环境风险评价及管理的有效制度、流程和标准.
同时,也缺乏转移环境风险的金融创新产品等.
开发性金融机构通常所指的社会风险,除上述广义环境中包含的社会因素外,还特指由授信项目的环境影响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即授信项目的负面环境问题对项目所在国、社区和民众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等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引起社区和民众对该项目的反对和抵制.
目前,中资银行对此类问题重视不够,尚未建立系统的信息披露制度、沟通渠道和申诉机制与当地社区及民众就此问题进行对话磋商并加以解决.
近年来,在中国海外投资中此类问题频繁发生,不仅增加了中资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风险,也对中国对外投资形象和声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
3小结"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在多国多地区的经济活动,因此需要评估的行业、区域以及国别风险都非常复杂.
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发展过程中,要素禀赋需要适合该地区的发展水平,才能降低区域和社会风险.
要做到这一点,不但需要一个"有为"的政府参与资源调配,同时也需要一个有效的市场保证规则运行,优化资源配置.
国家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调节,另一方面在政治上进行推动,与沿线国家签署相关高层协议.
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142017/2/1421:17:5615在政府参与和市场支持的情况下,中资金融机构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好内部准备,建立完善的制度,培养专业化的团队.
另一方面也要借助当地的力量,如当地政府和当地商业银行机构,采取风险缓释的方式,借力而行.
此外,第三方的协助与监督对中资金融机构评估和控制其融资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也至关重要.
中资银行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时,在考虑政治、经济等大环境产生的风险的同时,也要关注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所带来的风险,并要求其授信与合规政策中体现出是否要求项目执行方评估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和社会影响.
随着海外业务的日益增多,中资金融机构需要特别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加强自身制度建设、提升风险评估和管理能力,重视自身环境与社会责任的履行.
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152017/2/1421:17:56第三章金融机构实践之环境与社会保障政策"一带一路"沿线多数国家的环境治理和社会保障机制均尚未完善.
在发展过程中,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的金融和投资活动会给资源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随之而来的资源耗竭、环境破坏、社会冲突等问题也会反作用于金融与经济体系,造成一定的投资风险.
这些投资风险要求金融机构在为拟授信项目提供贷款时,需将环境与社会问题纳入考量.
同时为了体现自身的企业责任,响应全球绿色金融与负责任投资的号召,金融机构也需要建立相应机制以控制和减少由环境和社会问题所引发的风险.
根据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实践经验,这些机制通常包括:环境与社会保障政策、信息披露、问责与监督机制、以及针对环境敏感或资源依赖性较强的领域所制订的行业政策等.
该部分主要探讨金融机构为应对环境与社会风险而制定的各项政策,涉及的金融机构包括传统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新兴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
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162017/2/1421:17:56173.
1环境与社会保障政策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在应对环境与社会风险过程中,发展了一套保障政策体系,包括安全保障政策和为了保证该政策的实施而设立的申诉、监督机制等.
安全保障政策是指金融机构为应对项目所带来的环境与社会风险而发展的一套项目审批和合规政策与指导原则.
保障政策一般从性别、劳工权益、社区健康、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社会评估和治理方案、对自然栖息地的保护、污染防治、非自愿迁移和原住民等方面展开.
总体来看,目前多边金融机构运行的保障政策具有以下特点:形成时间相对漫长,根据经济环境和社会的改变不断修订和完善,结构相对完整且涵盖范围比较广泛.
表3-1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保障政策的发展历程时间主要进展1960s-1970s多边性开发银行和非政府组织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1984世行发布《世界银行工作环境业务手册条例》1992世行发布《业务政策》与《世行程序》1995亚开行发布《非自愿移民政策》1997世行将10个现有的业务政策合并组成"保障政策"1998亚开行发布《原住民政策》2002亚开行发布《环境政策》2002赤道原则2004亚开行开始审议修订其环境与社会保障政策2009亚开行批准新的环境与社会保障政策,并呼吁增强对国家体系的使用2010亚开行承诺提供技术支持;世行独立评估小组开始审议保障政策2012国际金融公司发布《环境与社会可持续绩效标准》;世行启动保障政策审议与修订2015世行继续保障政策审议与修订;亚投行发布《环境与社会框架》2016世行向公众披露最新《环境与社会保障框架》;金砖银行公布《环境与社会保障框架》4445464744总结自世行、亚开行等机构官网:http://web.
worldbank.
org/WBSITE/EXTERNAL/PROJECTS/EXTPOLICIES/EXTSAFEPOL/0,,menuPK:584441~pagePK:64168427~piPK:64168435~theSitePK:584435,00.
htmlhttp://www.
ifc.
org/wps/wcm/connect/Topics_Ext_Content/IFC_External_Corporate_Site/Sustainability+and+Disclosure/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https://www.
adb.
org/site/safeguards/main45赤道原则,http://www.
equator-principles.
com/46EnvironmentalandSocialFrameworkoftheWorldBankGroup,http://consultations.
worldbank.
org/Data/hub/files/consultation-template/review-and-update-world-bank-safeguard-policies/en/materials/the_esf_clean_final_for_public_disclosure_post_board_august_4.
pdf47《框架》原文:http://ndb.
int/pdf/ndb-environment-social-framework-20160330.
pdf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172017/2/1421:17:5618表3-2主要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保障政策框架多边开发银行政策声明对客户运营要求环境与社会评估信息披露指南、手册等最佳实践参考材料世行(正在审议)运营政策环境和社会评估与管理系统环境和社会评估与管理系统信息获取政策各项运营政策国际金融公司(IFC)(2012)环境与社会可持续政策绩效标准环境与社会评估步骤信息获取政策指南:环境、社会与安全指南解释文件:良好实践案例亚开行(2009)保障政策声明保障要求运营手册:内部保障评估步骤公共交流政策原始材料非洲开发银行(2013)综合保障政策声明运营政策环境与社会评估步骤信息披露和公开政策指南(建议稿)欧洲复兴银行(2014)环境与社会政策绩效要求环境与社会(更新中)信息披露与利益相关方参与客户指南欧洲投资银行(2013)环境与社会原则和标准声明环境与社会手册环境与社会实践与步骤透明化政策环境法材料,指南泛美开发银行(2006)OP703(部分)可持续发展框架运营政策环境与社会保障政策以及其他保障政策实施指南信息获取政策工具和指南如上表所示,保障政策的形成及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其中,世行和亚开行是其主要推动机构.
保障政策萌芽于上世纪60-70年代,彼时,国际社会日益重视环境保护.
在这种压力下,世行于1984年制订并公布了《世界银行工作环境业务手册条例》,阐述了世行对项目、技术援助及其工作的其他方面可能产生环境影响的有关政策与程序.
1997年,世行将十项《业务政策》整合为具体的保障政策,并制定了运营程序来确保项目在筹备和实施期间的合规.
亚开行分别于1995年、1998年和2002年公布《非自愿移民政策》、《原住民政策》和《环境政策》,这三项政策基本确定了多边金融机构环境与社会保障政策的三大板块,为其他多边金融机构制定环境与社会政策树立了典范.
在不断修订和完善中,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的环境社会保障政策也逐步发展成一套系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体系.
由于其业务需求,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都逐步建立了一套由环境与社会运营政策、环境与社会评估标准以及信息披露政策等组成的政策体系.
对比发现,世行目前运行的保障政策为平行结构,即各重要行业的运营政策互相独立.
其他多边开发性银行现有的保障政策系统大致分为:总体的政策声明、对客户的运营要求、环境与社会评估标准、信息披露政策以及相关指南.
政策声明或框架一般用于银行内部,规定银行开展项目评估,强调自身所坚持的关键原则;对客户的运营要求主要规定借款方在贷前、贷中和贷后需要做的工作,以保证其授信业务的环境与社会友好性和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政策则要求银行公开但不限于环境与社会保障相关的议题;指南等参考材料是为了给相关方提供使用说明,旨在告知客户实施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182017/2/1421:17:5619"最佳方案"的相关材料.
目前,就世行公布的最新版《环境与社会保障框架》来看,其保障政策已将先前版本中平行运行的十项运营政策整合到十项环境与社会标准中,纳入了《环境与社会保障框架》.
表3-3环境与社会保障政策领域领域WBIFCADBAfDBEBRDEIBIDB环境与社会评估(ESA)有有有有有有有污染防治有有纳入ESA有有有有生物多样性有有纳入ESA有有有有环境流有无无生物多样性无无无非自愿移民有有有有有有有社区影响无有有纳入ESA有有有劳动力工作环境无有纳入ESA有无有无原住民有有有纳入ESA有有有文化遗产有有纳入ESA纳入ESA有有有484948《框架》:http://consultations.
worldbank.
org/Data/hub/files/consultation-template/review-and-update-world-bank-safeguard-policies/en/materials/the_esf_clean_final_for_public_disclosure_post_board_august_4.
pdf49整理自各机构官网总体而言,国际多边金融机构的保障政策涉及的领域相对完善,且各机构涉及和关注的领域也具有相似性.
从上表可以看出,多边开发性银行的保障政策一般都涉及性别、劳工权益、社区健康、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生态系统保护、人权、环境和社会评估与治理方案、战略性的环评、对自然栖息地的保护、污染防治、土地并购和使用以及非自愿迁移、原住民等.
尽管金融机构的保障政策所关注的领域具有相似性,但不同机构所强调的领域也不尽相同,因此各领域所属的板块不同,例如上表中多数银行就污染防治和保障生物多样性单独列出标准和要求,但亚开行则将其列为环境影响评估的一部分.
此外,随着极端气候的出现和日益频繁,气候变化也成为了许多金融机构关注的领域.
3.
2传统多边开发性银行的环境与社会保障机制从保障政策的发展历程来看,多边金融机构是推动其不断完善的主要力量,世行和亚开行是其中的主力推动者.
本节主要介绍以世行与亚开行为主的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的环境与社会政策,并对其体系和机制加以简要分析.
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192017/2/1421:17:5620表3-4世行现行环境与社会政策领域业务政策具体领域目的环境业务政策4.
01环评确认现在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并提出缓解影响的措施业务政策4.
04自然栖息地防止世行资助的项目影响到具有较高动植物密度并且本质上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区域业务政策4.
36林业规定了世行资助的林业项目的最低标准,为有条件限制的商业砍伐和农场开发提供融资业务政策4.
09病虫害管理鼓励使用生物或者环境控制的方式来管理病虫害,减轻对化学杀虫剂的依赖业务政策4.
37大坝安全建议世行工作人员和借款国就加强项目所在国的大坝安全的机制、法律法规框架建设进行讨论并要求借款方按相关要求实施项目业务政策7.
50国际航道为避免项目对借款国和项目所在国际航道沿岸国家的关系产生影响,世行要求沿岸国家就整个航道的使用达成协议社会业务政策4.
11文化资源避免世行资助的项目对文化资源产生负面影响业务政策4.
12非自愿移民最大程度避免非自愿移民,减少项目的环境与社会影响;拟定移民安置计划,并在项目开始前需提交世行获得批准业务政策4.
10原住民要求世行工作人员和借款国向他们进行咨询磋商,保证在尊重其文化的基础上让其参与到项目中并从中获益.
其他业务政策7.
60争议区域位于有争议区域的项目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可能会影响世行与借款国以及位于这些地区的国家之间的关系.
该政策要求降低这种影响.
业务政策4.
00国家体系使用结合项目所在国的国家体系降低项目带来的影响3.
2.
1传统多边开发性银行的保障政策世行运营政策5050整理自世行官网:http://web.
worldbank.
org/WBSITE/EXTERNAL/PROJECTS/EXTPOLICIES/EXTSAFEPOL/0,,menuPK:584441~pagePK:64168427~piPK:64168435~theSitePK:584435,00.
html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202017/2/1421:17:5621表3-5亚开行环境与社会保障政策文件范围具体政策说明保障政策声明环境保护;非自愿移民;原住民保障政策1:环境保证项目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保障政策2:非自愿移民研究和设计方案,尽量减少非自愿移民保障政策3:原住民项目计划与实施中,确认原住民身份对他们的文化等予以尊重保障政策4:对不同融资工具的具体要求分类决定A类;B类;C类和FI类保障政策环境环评与环测初始环境检测(IEE)环境审议框架(EARF)环评(EIA)社会与环境审计报告环境与社会管理系统框架(ESMS)其他初始贫困与社会分析(IPSA)非自愿移民移民方案移民框架其他初始贫困与社会分析(IPSA)原住民原住民方案框架原住民计划其他初始贫困与社会分析(IPSA)世行因投融资项目多、涉及的国家和行业众多,逐渐形成了现行的一整套由环境政策、社会政策和涉及东道国法律体系的政策所组成的环境与社会保障政策.
此外,世行制定了运行程序来确保项目在筹备和实施期间的合规.
由于涉及到国际河流的水资源开发和分配的项目易引发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矛盾,因此世行为大坝安全和国际河流单独制定了相应的业务政策,以期更好地避免此类项目可能引起的国际争端和跨境环境与社会影响.
保障政策能否顺利实施,与项目所在地的法律体系息息相关,世行的保障政策必须和项目所在国的法律体系相融合才能保证其有效实施.
因此,世行制定了专门的运营政策,以便结合项目所在国的国家体系来降低项目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
世行现行的保障政策有助于提高环保要求,改善人们生活条件,受影响的社区也可通过沟通和提出申诉维护自己的权益.
因此,世行的保障政策已成为国际环境社会风险标准的典范之一,引领着其他开发性金融机构建立并完善其环境和社会安全保障政策.
然而,世行的环境社会保障政策也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现行的保障政策晦涩复杂,实施难度较大,往往导致项目延期等问题的出现,政策实施时也缺乏灵活性.
亚开行环境与社会保障政策5151整理自亚开行官网:https://www.
adb.
org/documents/safeguard-policy-statement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212017/2/1421:17:5622亚开行保障政策的目的在于帮助发展中成员国应对环境与社会风险,尽可能将项目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保障政策声明》由亚开行董事会于2009年7月批准并实行,该项声明基于三项关于环境、非自愿移民和原住民的政策发展而成,并要求亚开行支持的所有项目都必须遵循此三项政策.
亚开行的保障政策也为受项目影响人群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了沟通和参与渠道,各利益相关方可在项目的设计和实施阶段通过相关渠道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相较而言,世行和其他多边性开发银行的保障政策有一定区别.
从结构上来看,世行的环境和社会保障政策几乎是水平结构,其运行相对独立,不分主次.
而其他多边开发性银行保障政策的结构更为等级化,有优先政策、治理原则等.
从内容上来看,多边性开发银行的保障政策通常包括:总体政策概括、运行条件、环境和社会评估程序、信息获取政策、指导性文件等.
世行的环境政策框架包括互相独立的几项运营政策,其环境评估类似于其他多边性开发银行的总程序政策,用以评估其他程序在项目中的绩效情况.
而其他多边性开发银行则多倾向于在两到三项运行政策、标准和要求中加强环境保障政策.
开发性银行环境和社会保障具体政策和范围,通常是根据各银行授信项目的属性及其行业分布来决定的.
世行根据项目属于公共性还是私有性来制定相应的保障政策体系.
而其他多边性开发银行,例如亚开行、非洲开发银行等主要借贷给私有产业,因此他们对公有私有行业的保障政策均一致.
而且,这类银行更关注项目所在地的具体情况,会根据其具体国情来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
由此可见,各多边性开发银行的保障政策在具体细节上也是所有区别的.
3.
2.
2申诉机制除了制定和完善高标准的保障政策,开发性金融机构也设立独立的申诉机制,以处理项目投诉,保障投资所在地居民不受项目负面影响,其权益不受侵犯.
例如,世行下设有监察组(InspectionPanel),监察组是一个独立的对话平台,为世行资助项目的利益相关方提供发声的机会.
亚开行单独设立了问责机制(AccountabilityMechanism,AM),包括两个独立办公室,分别是负责解决问题的特殊项目促进办公室(SPF)以及负责合规审核的合规审核小组办公室(CRP).
世行所属的国际金融公司(IFC)设有合规顾问办公室(ComplianceAdvisorOmbudsman,CAO),专门处理相关投诉事件.
机构WBIFCADBAfDBEBRDEIBIDB申诉机制监察组(IP)合规顾问办公室(CAO)问责机制(AM)独立审议机制(IRM)项目投诉机制(PCM)投诉机制(CM)独立咨询与调查机制(MICI)职能问题解决;合规审核解决争端;合规;顾问问题解决:SPF;合规审核:CRP合规审议(调查);问题解决(介入)合规审核;问题解决倡议合规审核;问题解决提供咨询;进行调查表3-6主要多边金融机构设立的申诉机制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222017/2/1421:17:5723图3-7IFC环境与社会保障机制运行程序5252整理自国际金融公司(IFC)官网:http://www.
ifc.
org/wps/wcm/connect/Topics_Ext_Content/IFC_External_Corporate_site/Sustainability+and+Disclosure/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Sustainability+Framework初步筛选IFC与客户洽谈合作,关注环境与社会风险IFC排除名单用于筛选项目审查和后续步骤尽职调查:信息披露和公开磋商审批:审批后监测持续监测和披露评估/追踪:定期报告CAO提供额外监督申诉机制是指服务于受到某些商业项目负面影响的个人、职工、社区和/或民间组织的一种正式且具备法律意义或者不具备法律意义的投诉机制.
申诉机制也叫作"争端"、"投诉"或"问责"机制,如EBRD的申诉机制称为项目投诉机制(ProjectComplaintMechanism),ADB的申诉机制称为问责机制(AccountabilityMechanism).
一般而言,申诉机制基本上会涵盖项目、企业、地区、国家以及政府间等各层面.
不同层面的申诉机制在目标、手段、目标群体以及支持的来源上有所区别,其申诉程序的持续时间也不尽相同,投诉处理过程是否产生费用的情况也有所差异.
国际金融机构、跨国企业和国际组织都可能建立申诉机制,有些机制用以直接监督公司,而另一些则是履行国家义务以保护投资所在地公民的权益不被第三方侵犯.
不同的申诉机制处理投诉的方式也有所区别.
有些机制是以促进对话甚至介入对话的方式达到解决争端的目的,有些则是通过查明事实并提供建议或陈述报告,并不介入对话来解决争端.
还有一些机制则具有强制性,通过调查和评估,如该项目造成的影响违反其保障政策和相关准则,则银行可能因此撤销项目资金.
通常来讲,大多申诉机制具有多项职能,比如处理国际金融公司(IFC)投诉案件的合规顾问办公室(CAO),具有争端解决、合规调查和顾问三项职能.
作为提供沟通渠道,扩大利益相关者参与度的一种机制,申诉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申诉机制发起投诉可能阻止、减缓和/或纠正一些可能对普通民众产生影响的商业行为.
申诉机制还能启动官方核实程序,也能进行政策合规调查.
此外,发起投诉也有助于提高公众意识,引起媒体的重视.
这些对说服决策者,比如政府官员、投资人士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在其投资决策和项目运行过程中更多考虑投诉方的利益和诉求起着重要作用.
申诉程序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推动政策改善,推行企业良好实践.
但是,从各种案例来看,开发性金融机构现行申诉机制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如许多机制都无法达到基本的绩效标准,即可接触性、可预测性、公平性、透明性和独立性.
有些机构对保密性的规定也潜在影响了仲裁介入探讨的话题的深度和广度.
许多申诉机制的效率也受到了被投诉公司是否愿意参与其中的意愿的影响.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通过申诉未必能保证相关企业会按照已达成的协议来纠正自己的商业行为.
3.
2.
3多边开发银行的环境与社会保障机制运行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232017/2/1421:17:5724申诉和问责机制一般作为多边开发性银行环境与社会风险控制的一部分,与前面陈述的保障政策一起运作.
以国际金融公司(IFC)和隶属于国际金融公司的CAO为例,图3-7表明了IFC在项目遴选和运作中其保障政策与申诉机制的运行流程,在初步筛选中,排除名单作为筛选的一个依据发挥作用,在审查阶段,尽职调查和信息披露的相关要求在这里得到体现.
在项目获得批准进入实施阶段后,需要进行持续的监测和披露,CAO在这个阶段将成为监督和报告的一个重要途径,为受项目影响的群体或者个人提供投诉的机会,并适当解决争端或进行合规调查.
总而言之,尽管世行和其他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的环境与社会保障政策在制定方式上有所区别,各种政策的级别也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讲都会涉及保障政策的愿景和目标、保障政策的框架安排和对客户的要求,以及所关注的领域.
在具备环境与社会尽职调查程序和标准后,根据项目的分级来进行后续的环评、社评等.
为了监督企业遵循保障政策,银行会设立监督部门以保证其实施,同时也设立独立的申诉和问责机制来处理与项目相关的投诉.
3.
3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机构的环境与社会治理表3-8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机构环境与社会保障政策金融机构环境与社会保障政策亚投行《环境与社会保障框架》金砖银行《环境与社会保障框架》丝路基金遵循国际通行的标准和准则,遵守中国和投资所在国国家的法律法规,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丝绸之路黄金基金该基金由上海黄金交易所牵头,山东黄金集团和陕西黄金集团联手兴业银行共同发起设立,将募集、管理一个母基金和若干子基金,主要整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黄金资源,加强我国与带路国家黄金市场的合作.
目前,从公开渠道无法获得其与环境社会保障机制相关的任何信息.
绿色丝绸之路股权投资基金致力于沿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绿色产业投资,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
无具体保障政策.
中国保险投资基金该基金按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和商业可持续原则,采取有限合伙制,主要投向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重大水利工程、中西部交通设施等建设,以及"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重大项目等.
公开渠道并未获得其具体的环境社会保障政策.
53545556575853《框架》原文:http://www.
aiib.
org/uploadfile/2016/0226/20160226043633542.
pdf54《框架》原文:http://ndb.
int/pdf/ndb-environment-social-framework-20160330.
pdf55资料来源:http://www.
silkroadfund.
com.
cn/cnweb/19854/19878/index.
html56信息来源:http://kuaixun.
stcn.
com/2015/0523/12260394.
shtml;http://www.
guancha.
cn/economy/2015_05_28_321304.
shtml;http://finance.
sina.
com.
cn/stock/s/20150606/013922363084.
shtml57资料来源:http://www.
elion.
com.
cn/article/1658信息来源:http://money.
163.
com/15/0626/18/AT2AOAO100254TI5.
html#from=keyscan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242017/2/1421:17:5725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该基金是由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主发行人,连同国内外多家投资机构共同出资成立.
主要投资于东盟地区的基础设施、能源和自然资源等领域.
中国-东盟基金关注潜在投资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采用世行所倡导的环境社会标准来规范其投资项目的环境绩效.
中国政策性银行国开行暂无公开披露环境与社会保障政策,主要遵循相关国际准则和国家政策.
加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金融倡议(UNEPFI).
国家政策:商务部和环保部2013年2月发布的《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银监会2012年2月发布的《绿色信贷指引》;中国银行业协会2009年1月发布的《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
银行政策:2013年以来,国开行与环境保护部研究制定了《支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了重点支持领域,明确划分出涉霾行业原则上不予支持的项目,并提出相关项目在评审阶段的具体要求,防范潜在风险.
中国进出口银行进出口行在2007年出台《中国进出口银行贷款项目环境与社会评价指导意见》,将环境信息作为贷款审批的必要条件.
2015年又制定了《中国进出口银行绿色信贷指引》,从组织管理、政策制度、流程管理、内控管理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对加强信贷项目的环境社会风险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但进出口行暂未公开披露其详细的环境与社会保障政策.
中国主要商业银行中国银行执行银监会《绿色信贷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香港联合交易所《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国际标准化组织《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RI4.
0)》中国工商银行实施《绿色信贷指引》;节能减排政策及倡议中国建设银行《绿色信贷指引》中国农业银行银监会《能效信贷指引》;《农业银行绿色金融债资金投向实施指南》中资的投资公司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公开渠道未获得其环境社会保障政策.
中国民生投资有限公司公开渠道未获得其环境社会保障政策.
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渠道未获得其环境社会保障政策.
596061626364656659信息来源:http://www.
asean-china-center.
org/2012-05/11/c_131582354.
htm;http://finance.
sina.
com.
cn/hy/20131219/114017686516.
shtml60资料来源:https://www.
unpri.
org/61信息来源:http://www.
bj.
xinhuanet.
com/hbpd/jrpd/jrpd/2016-06/17/c_1119063401.
htm62资料来源:http://www.
sse.
com.
cn/lawandrules/sserules/listing/stock/c/c_20150912_3985851.
shtml63资料来源:http://www.
ngocn.
net/column/2015-12-23-a3ec9ad0e79abf5b.
html64资料来源:《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度社会责任报告》:http://www.
boc.
cn/investor/ir5/201603/t20160330_6627628.
html65资料来源:中国工商银行《2012年年度报告》:http://www.
icbc.
com.
cn/ICBC/html/guanggao/2012nian/1203qywhzq/shzrbg/shzrbg01.
html66资料来源:《中国农业银行2015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http://www.
abchina.
com/cn/AboutABC/CSR/CSRReport/201603/P020160407315742267844.
pdf表3-8(续)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252017/2/1421:17:5726上表简要呈现了中资或中国参与的金融机构的环境与社会政策和体系概况.
整体而言,中国参与或主导的金融机构在海外环境与社会风险应对上的信息披露并不充分,现有管理机制也不健全.
一般来讲,根据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每年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大多会提及其海外投资所造成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并介绍自身已承担的责任,例如对投资所在国,特别是发展中或欠发达国家,开展或支持的慈善活动.
从这点来看,环境及社会影响的考量更多还是被金融机构列为在主营金融业务之外的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并没有将其上升到一定需要重视管理的风险部分.
对已纳入风险考量的机构来讲,也缺少对此类风险的进一步识别和管理.
在应对环境与社会风险上,中国中央政府的指导性方针和政策相对完善.
中国在应对环境与社会风险的总体逻辑大致为:在承认相关国际规则的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指导性原则和方针.
商务部和环保部于2013年2月联合发布的《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银监会于2012年2月发布的《绿色信贷指引》和中国银行业协会2009年1月发布的《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都可视为国家对中资机构境外投资过程中环境与社会影响的重视.
在此基础上,中国政策性银行通常会根据自身标准和需求再制定出相关的政策,例如国开行与环境保护部在积极沟通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重点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支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了重点支持领域,明确划分出涉霾行业原则上不予支持的项目,并提出相关项目在评审阶段的具体要求,切实防范潜在风险.
与政策性银行相比较,商业银行则遵循国家政策和指导方针,同时承认国际规则,但是很少再自行制定相关政策和框架来审查项目的环境与社会影响.
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弥补"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缺口.
除此之外,亚投行等新兴银行也可在促进可持续制度建设上提供新的思路.
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如何建立、完善自身的治理和多方参与机制、如何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投资,都将成为国际社会关注与讨论的焦点.
国开行作为国家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代表,其为应对项目环境与社会影响的而设立的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国内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因此,本节将对亚投行、丝路基金和国开行等三个机构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政策和机制进行整理和分析.
3.
3.
1亚投行环境与社会保障框架目前,亚投行将"精简、廉洁和绿色"(Lean,CleanandGreen)设定为治理理念.
在今年5月初举办的第49届亚行年会上,金立群特别提到亚投行所支持的项目必须满足三个标准,即可持续获得投资回报、环境友好与社会包容,这三个标准恰好对应了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环境与社会的三个维度.
在其筹备期间,亚投行在各种场合对可持发展方面的积极承诺,无疑给全球在绿色且负责任的金融治理方面释放出一个积极的信号,然而,这些积极的信号如何在具体项目上落实仍需持续观望.
2015年9月初,亚投行公布了《环境和社会保障框架》(以下简称《框架》)草案,并启动利益相关方磋商程序.
10月底,为期不到两个月的磋商程序结束,次年2月,亚投行部分采纳磋商过程中收集的意见,公布了《框架》终稿,提出"支持《巴黎协定》加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的三大目标,即减缓、适应气候变化以及调整资金流",以及"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愿意通过融资,帮助客户实现其国家自主贡献676867资料来源:http://www.
aiib.
org/html/2015/NEWS_0826/16.
html68资料来源:http://www.
eias.
org/wp-content/uploads/2016/03/EIAS_Report_2016_ADB_Annual_Meeting_Erik_Famaey.
pdf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262017/2/1421:17:5727预案,也可通过融资来支持客户制定长期的温室气体减排的发展战略".
除自身政策搭建外,亚投行也积极寻求和现有国际多边开发性银行的合作.
在筹建阶段,亚投行就得到了世行专家在制订环境保障政策方面的协助,今年又与世行签署了联合投资协议,并申明在双方合作项目上采纳世行在采购、环境和社会安全方面的保障政策.
此外,亚投行也与欧洲投资银行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
欧洲投资银行在气候变化上的投资借贷规模居世界首位,仅2015年对欧洲以外区域的气候变化项目的借贷即占其放贷总额的30%.
通过与该行的合作,亚投行也很可吸收和借鉴其在气候融资方面的经验.
由此可见,通过与其他银行的合作,亚投行可向同行学习借鉴其成功经验,并通过联合投资等方式,在现有环境社会保障政策、建立有效问责机制和弥补气候融资缺口等方面获得实践经验.
然而,随着首批融资项目的相继启动,亚投行还未对外公布其针对环境、气候敏感行业制定的行业投资政策.
国际组织绿色和平把《框架》的审核条件模拟运用到一些现有的有环境社会争议的建设项目中时,发现亚投行可能依然会为这些争议项目打开大门.
但与现有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合作,或许可以为亚投行更好地实践并完善其现有环境与社会政策、建立有效问责机制等提供参考.
3.
3.
2丝路基金环境与社会治理丝路基金投资优先支持"一带一路"框架内互联互通需要,注重与投资所在国和地区发展战略与规划的衔接,主要投资于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能和金融合作等领域,并明确申明遵循国际通用标准、准则,以及中国和投资所在国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并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丝路基金尚未建立并公开一套完善、系统的环境社会风险评估和管理标准或政策.
由于丝路基金仍处于初期阶段,相关政策体系尚未完善,公开可得的信息较少,其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仅可通过其投融资的项目来做简要分析.
2015年4月,习主席在出访巴基斯坦期间,推动丝路基金、三峡集团和巴基斯坦一个电力协会共同签署了《巴基斯坦水电合作备忘录》,启动了首单对外投资.
该项目除丝路基金和三峡集团之外,世行集团下的国际金融公司(IFC)也参与其中.
该项目因丝路基金与IFC联合融资,所以采用了IFC的环境社会绩效标准,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定期接受世行专家的巡视和审核.
就目前来看,该项目进展总体顺利,其原因主要是:第一、该项目是巴基斯坦推荐得优质清洁能源项目,其政表3-9丝路基金参与投融的项目和旗下设立基金时间合作方签署的协议/设立的基金所属行业2015年6月中国化工集团联手投资意大利倍耐力公司化工2015年9月俄罗斯国家开发与对外经贸银行和俄罗斯投资基金《投资合作备忘录》金融合作2015年12月哈萨克斯坦出口投资署《中哈产能合作专项基金框架协议》产能合作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亚马尔液化天然气一体化项目交易协议》能源合作2016年1月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共同投资开发阿联酋及埃及电站的谅解备忘录》可再生能源697069数据来源:http://epaper.
21jingji.
com/html/2016-06/01/content_40970.
htm70http://www.
silkroadfund.
com.
cn/cnweb/19854/19874/index.
html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272017/2/1421:17:5728治不确定性和环境社会方面的风险较小;第二、投融资方对于项目当地社会民情有深入的了解,并借鉴了IFC比较成熟的管理经验.
下表列出了丝路基金自成立以来的对外投融资合作项目.
从表中可以看出,丝路基金投融资活动倾向于与项目所在国所属行业的领先企业或政府机构合作,这使得投资项目的国别和行业风险得以有效控制和管理,并降低相关的法律风险,所在国所在行业的领先企业在当地环境社会合规管理方面,通常也较为完善.
3.
3.
3国开行的环境与社会治理"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家开发性金融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国开行是中国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具体运作上遵循商业化原则,并体现国家政策意图和战略.
从公开渠道可获得的国开行在环境社会保障政策及机制方面的信息极为有限.
在涉及业务的环境社会影响方面,国开行在其年报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表示,会严格遵循相关的国家政策或指引,主要包括:商务部和环保部2013年2月联合发布的《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银监会2012年2月发布的《绿色信贷指引》以及中国银行业协会2009年1月发布的《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
除了符合国家的政策要求外,国开行也承诺遵守相关国际原则,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金融倡议(UNEPFI),该倡议强调要把环境因素纳入风险评估流程.
与世界银行和亚开行等国际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相比,国开行还处于由政策性银行向开发性银行的转型阶段,根据所披露信息可知,其政策基本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因此比较松散,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涵盖各行业或各个重点环境社会问题的政策体系.
表3-10国开行系列政策和倡议年份政策2012《环保及节能减排业务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会同16家成员行发出《可持续发展倡议》2011《国家开发银行2011年环保及节能减排贷款工作方案》;《环保项目环境效益指标体系》2010《支持节能减排金融服务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国家开发银行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指导意见》2009与环境保护部签订新一轮《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2009年环保及节能减排贷款工作的指导意见》2008《关于2008年新评审项目贷款投向的指导意见》;《国家开发银行污水处理领域融资工作方案》2007《国家开发银行环境保护项目开发评审指导意见》;《国家开发银行节能减排转向贷款业务指导意见》;《关于落实节能安排目标项目贷款评审的指导意见》从上表可以看出,国开行的政策不具备连续性,例如,2007年国开行发布了两个与节能减排相关的指导意见,却在2009年又发布了一个类似的指导意见,2010年、2011年和2012年也都在陆续更新.
政策不连续造成的后果是项目相关方对其执行不彻底,无法将其作为既定标准要求自己,因为担心新的变动会打乱先前的计划和工作,从而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其结果必然是银行不断发布指导意见,但却无法得到很7171该部分所有涉及文件,均摘自2008年至2012年国开行社会责任报告:http://www.
cdb.
com.
cn/shzr/kcxfzbg/shzr_2015/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282017/2/1421:17:5729好地贯彻执行.
此外,与其他地区的开发性银行相比,国开行信息披露和申诉机制方面还有很大提高空间.
以下以国开行支持的一个项目为例,来阐述系统的环境与社会保障政策对金融机构运行管理的重要性.
斯坦纳瑞火电项目位于波黑共和国,由国开行提供大部分贷款.
2008年项目建议提出时,环境影响评估依据原方案完成,并获得许可证.
但2010年,该项目做出重大变更,没有重新进行环评,也没有对外重新进行公众意见征询.
该项目因此违反了波黑共和国的环境保护法.
而且,从长远来看,该项目也与限制燃煤电厂融资的新趋势背道而驰.
过去几年中,世行、欧洲投资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以及美国、英国和荷兰的出口信贷机构均承诺减少为大多数燃煤电厂项目融资.
综上所述,该项目暴露出来的问题包括:信息披露不足、违反东道国法律、违反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
事实上,通过与利益相关方积极沟通,项目的执行企业和为项目提供支持的金融机构联合采取行动,这些问题是可以被规避或者解决的.
企业合规的部分压力来自为其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因此金融机构需要制定政策,敦促企业在项目做出重大调整时重新进行环境评价,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遵守东道国的法律法规.
就目前而言,发展中国家的法律法规、经济能力等都无法达到能源彻底转型的要求,自身的发展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比较严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居多,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较大,用以支持带路建设的部分资金也势必将投入到能源领域中,因此,金融机构切实做好环境与社会风险把控,避免对沿线国家环境社会造成重大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292017/2/1421:17:57第四章对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机构环境社会风险管理的建议面对"一带一路"沿路国家复杂且多样的投资环境,与中资企业2000年开始"走出去"时类似,中资金融机构在海外授信和融资业务上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
但与十几年前不同的是,中国的绿色金融在近五年迅猛发展,2012年银监会发布了《绿色信贷指引》,其中第21条对于海外投资风险管理做出了特别说明,并特别提出金融机构要采纳国际惯例和规则.
尽管银行在理解和具体落实上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但是《指引》从更高的监管层面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重要警示,那就是要重视和加强海外投资的环境和社会管理.
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302017/2/1421:17:58312016年,绿色金融被首次纳入G20公报,这将有助于引导各国建立一个更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
此外,公报重视多边开发银行在基础设施投融资中的作用,也敦促多边银行将妥善处理项目的社会和环境影响纳入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投资考量中.
这些措施将强化多边开发金融机构在高质量基础设施投资中的作用,对"一带一路"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但若要更好地发挥开发性金融在环境与社会影响治理中的作用,还需进一步完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金融机构环境与社会保障机制.
本报告通过案头研究和访谈多位金融机构代表、学者、行业专家,就此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国际社会与沿线国家1.
国际社会应积极防控金融和投资活动所产生的负面环境和社会影响,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和《巴黎协定》的具体实施.
具体来说,国际金融治理平台和机制,如G20、IDFC等,应就共同应对环境和社会问题达成共识,将可持续性与气候韧性纳入全球投资指导原则中,形成类似于《赤道原则》、《联合国全球契约》、《采掘业透明度行动计划》等的行业标准;2.
各国应将可持续的金融和投资纳入国家增长战略,制定能源行业的可持续投资战略和政策,审慎进行并逐步停止对化石能源行业的融资支持,鼓励发展低碳、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
各国也应提升金融机构和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气候影响方面的信息披露与透明度,保障社区、民间组织等利益相关方的监督和磋商.
例如,各国可将信息披露纳入法律法规,要求金融机构和企业制定并执行独立的信息披露和公众沟通政策.
强化信息披露的监管与执法,加强对信息披露的内容评审和检验.
明确公众参与监督的法律效力,保障公众和社会的监督.
除了要求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沿线各国也应对上市公司实施强制信息披露,扩大上市公司关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方面的信息强制披露范围,提高公司经营透明度;4.
各国还应增强资本市场向环境和气候友好、低碳产业配置资源的能力,引导公共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绿色项目.
例如,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保险,以及社会责任指数等与可持续发展议题相关的指数.
并严格明确金融产品及服务的"绿色"界定,确保其减排和环保的有效性;5.
各国也应在投资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识别和管理气候政策和碳风险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投资风险.
《巴黎协定》生效后,大多数"一带一路"国家要落实其国家自主贡献方案(INDC),而"一带一路"投资关键领域,涉及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合作,执行怎样的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哪些行业的投资可能变成搁浅资产,这不仅关乎企业项目运行,还会直接影响项目所在国的国家战略实施.
金融机构1.
金融机构应严格遵守并落实相关的国际准则和国家政策法规,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自身策略和发展的相关执行标准.
例如,金融机构应继续严格执行人行与银监会在2012年出台的《绿色信贷指引》,尤其是第二十一条对境外投资环境社会风险管理的要求;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312017/2/1421:17:58322.
金融机构可借鉴《赤道原则》、《联合国全球契约》、《采掘业透明度行动计划》等行业类规范及标准,制定采矿业、能源等行业政策.
对国际准则和行业规范的了解和采纳,有助于企业快速融入国际环境,提升其行业竞争力.
中国参建的多边开发银行可借助现有多边开发金融机构的经验,形成一套适合自身的、创新的环境社会保障体系,在满足"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的同时,推进投资的绿色和低碳化;3.
金融机构应增强对沿线国家环境、社会风险的评估能力.
要做好环境社会风险管理,需要有具体可操作的手段和工具.
金融监管机构可牵头或委托行业协会或相关研究机构,根据投资重点行业和项目,设计以国别为基础的环境社会评估系统,系统开放给所有金融机构和企业进行使用.
此类工具可对环境社会风险进行量化,评估所贷款对象发生违约的可能性,帮助金融机构改善资源配置,达到通过管理环境社会风险控制信用风险的目的;4.
金融机构还应提升关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信息披露与透明度.
加强此类信息披露是提高公司经营透明度、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
遵循高透明度的披露原则,有助促进同业公平与良性的竞争与社会监督机制的形成.
第三方专业机构可帮助中资企业提供在地信息和专业支撑,降低与ESG相关的风险.
金融机构应开放地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及时披露在地项目的环境信息,增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
此外,借助包括智库、非营利组织等在内的民间渠道力量,更容易让金融机构和授信企业与当地社区建立起信任,以便项目顺利建设和运营.
其他机构1.
中国的保险机构应针对中资企业在海外面临的环境风险,设计环境责任保险.
因为即便环境风险管理做得再好,也不能排除万一.
国际上有不少环境责任险的良好实践.
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可把环境责任险作为工具,减少潜在事故造成的财务风险,增加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2.
沿线国家的公民社会和民间组织应最大化发挥自己的监督角色,敦促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的申诉与监督机制,并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进行信息披露.
民间组织内部也应加强交流和沟通,互通信息,并搭建和完善利益相关方沟通平台.
综上所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和公民社会应就如何降低项目的环境与社会影响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生态足迹最小化的投融资模式,促进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和实现.
我国"十三五"规划已将金融体系绿色化列为重点,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环保部、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七部委也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为推动环境质量改善提供制度支持,迈开了中国在G20绿色金融承诺上的步伐.
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融资支持,中资金融机构将有望带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开启带路沿线国家的低碳路径.
中国牵头的亚投行以及发起和参建的金砖银行也会在全球金融治理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7575资料来源:http://politics.
people.
com.
cn/n1/2016/0901/c1001-28682534.
html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322017/2/1421:17:58附录专家意见(选录)项目执行人员就研究课题采访了来自法律、银行、学术、民间组织和金融监管单位的专家,他们就如何实现中国负责任投融资、发挥绿色领导力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332017/2/1421:17:5834来自政府相关部门的专家认为,"一带一路"的推进和中国"走出去"都需要重视环保和社会发展.
环保部的专家认为,地方企业和私营企业已逐渐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主体,随之而来的风险主要有:企业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不足,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缺乏前期的调查和对当地法律法规、风俗文化的调研;不重视公共关系,缺乏信息披露.
因此,国家服务知识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相关立法,而不仅仅是出台一些指导性原则;进行环保方面的制度和平台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和相关评价制度;加强对外投资能力建设,包括对相关企业进行培训和信息决策方面的支持.
由于对外投资项目周期普遍较长,所以要及时跟踪相关环保法律的变化.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刘强则认为,未来"一带一路"金融机构对外合作,特别需要明确双方的利益需求,做好全方位的沟通.
银行业专家也肯定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强调完善国家相关政策的必要性.
通过对他们的访谈可知,中国国内的银行虽然在逐步完善其环境与社会政策,但信息披露仍然不足.
例如,银监会印发的《绿色信贷指引》和随后发布的《绿色信贷评价指标》,为金融机构在开展国内和境外的基础设施业务中如何把控环境和社会风险提供了一套比较严格的标准.
目前,根据各社会团体组织针对境外项目提出的建议,一些银行也在逐步完善自身制度体系,包括在尽职调查的阶段,加入了一些环境和社会风险要求;在资金拨付、项目审批和贷后监督中,进一步明晰制度要求,其下一步工作主要是实践,通过实践不断地满足并完善东道国各方面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要求.
作为支持中国"走出去"以及"一带一路"的主力银行之一,中国进出口银行在沿线国家大力支持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进出口行相关专家从"精准扶贫"的角度来阐述进出口行的可持续性政策.
"精准扶贫"可以概括如何做一个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是精准识别,二是精准帮扶,三是精准管理.
其中精准管理意味着银行不仅在贷前有严格的审贷分离制度,也要求项目提供相应的环评报告、经济可行性分析报告,也会引入独立的第三方咨询机构来对项目向银行提供咨询意见.
审批流程也由独立的项目评审委员会负责.
贷款发放后,银行也会根据项目进程进行贷后管理工作,从而保证项目的环境、社会可持续性.
此外,银行业也越来越重视对东道国国家体系的了解.
银行的"走出去"的确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但是首要考虑的是国别风险,其次是社会风险,第三是环境风险.
有从业人员认为,银行"走出去"首先要考虑银行对海外的法律法规,包括制度、规定以及当地的监管要求并不熟悉,因为在投资所在国无法用国内的监管体制和信贷评估机制来运营相关业务.
中资银行信贷评估的体系只适合国内企业,对境外的机构和项目缺乏经验.
银行应对这些项目、国家及其风土人情要增强了解.
项目设计要有前瞻性,中长期的投资值得商业银行、监管部门和第三方机构共同努力,使得中国"走出去"走得更远更好.
同时,商业银行投资时也需要全面考量风险因素,不仅是市场风险、操作性风险、利率风险、法律合规风险等传统风险,也有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别风险,包括政治、社会、民族、宗教、环境、气候甚至战争风险等.
有专家还建议将外汇政策研究纳入"一带一路"的研究议题中.
因为境外的投融资活动与外汇政策关联度很高,外汇政策与"一带一路"倡议密切相关.
但是由于外汇政策每年变化较大,需要持续追踪.
同时,银行业也提出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控制风险的管理方法.
金融机构走出国门,会碰到比较大的风险,因此需要和第三方机构,包括与法律专业服务机构合作,从而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再与银行自身的信贷风险控制结合在一起,最终确保相关的业务顺利进行.
在对外投资方面,要将科学化、合理化的流程融入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342017/2/1421:17:5835绿色组织建设当中,与第三方鉴证机构或认证机构一起进行尽职调查来评估项目的合理性,利用民众发挥监督机制作用.
境外银行更多关注相关部门的信息和政策披露.
一方面"一带一路"为境外银行带来了更多的业务机会.
因为很多境外银行在东南亚有较多的分支机构,"一带一路"沿线的印度、印尼也在其投资范围内,对当地社会的了解对于风险评估会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另一方面,风险评估涉及三个层次的相关法规,会对民营企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外资金融机构造成很大的困惑.
希望有关部门、研究机构有更多的信息分享和风险披露,不仅是标准制定上的标准化文件,还需有更多的实操案例,以便金融机构能更直观地参考和借鉴,更好地进行风险控制和预警.
学术机构就亚投行和金砖银行的制度性建设提出了建议.
亚投行、金砖银行在环境和社会保障政策方面与世行会有差异,其根源在于主导国家的思维方式不同.
亚投行和金砖银行强调发展中国家要主导,而世行等是发达国家主导,股东国和借款国完全分开,一方提供标准,一方采纳标准.
亚投行和金砖银行要打破这种模式,一个国家既是借款国又是贷款国,标准不是单方制定,而是共同商榷,探讨一个适合借款国的标准.
在当前的研究中,很多有价值的理念要运用到实践中并不断加以完善.
但是不能套用世行的现行制度,避免捆住手脚.
因此金砖银行、亚投行要从强调发展中国家主导的角度来考虑环境与社会保障框架,在发展的过程中平衡发展的需求和社会、环境的需求.
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352017/2/1421:17:5836创绿中心创绿中心是一个扎根本土,放眼全球的环保公益组织.
创绿相信人类的发展应以生态为本,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由多方协力合作.
我们致力提供创新的工具和渠道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融合社会、企业和政府的力量,共同推动中国的绿色转型.
创绿研究院致力于全球视野下的分析和研究,促进利益相关者的跨界对话与参与,推动气候与环境友好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助力中国向着可持续的、公平的、富有韧性的方向转型,降低全球生态足迹.
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362017/2/1421:17:58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甘雨胡同53号万博写字楼309室+861084477697policy@ghub.
orgwww.
ghub.
org/cfc微信:气候与金融面面观本画册使用环保纸带路报告_CN_打印版.
indd372017/2/1421:17:58
易探云香港vps主机价格多少钱?香港vps主机租用费用大体上是由配置决定的,我们选择香港vps主机租用最大的优势是免备案vps。但是,每家服务商的机房、配置、定价也不同。我们以最基础配置为标准,综合比对各大香港vps主机供应商的价格,即可选到高性能、价格适中的香港vps主机。通常1核CPU、1G内存、2Mbps独享带宽,价格在30元-120元/月。不过,易探云香港vps主机推出四个机房的优惠活动,...
近日Friendhosting发布了最新的消息,新上线了美国迈阿密的云产品,之前的夏季优惠活动还在进行中,全场一次性45折优惠,最高可购买半年,超过半年优惠力度就不高了,Friendhosting商家的优势就是100Mbps带宽不限流量,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Friendhosting怎么样?Friendhosting服务器好不好?Friendhosting服务器值不值得购买?Friendho...
DiyVM 香港沙田机房,也是采用的CN2优化线路,目前也有入手且在使用中,我个人感觉如果中文业务需要用到的话虽然日本机房也是CN2,但是线路的稳定性不如香港机房,所以我们在这篇文章中亲测看看香港机房,然后对比之前看到的日本机房。香港机房的配置信息。CPU内存 硬盘带宽IP价格购买地址2核2G50G2M1¥50/月选择方案4核4G60G3M1¥100/月选择方案4核8G70G3M4¥200/月选择...
503:httperror503为你推荐
美国互联网瘫痪2000年美国的互联网危机事件的原因?Baby被问婚变绯闻黄晓明婚礼上说baby碰他哪里最兴奋商标注册流程及费用申请商标的流程和花费及时间是什么老虎数码我想买个一千左右的数码相机!最好低于一千五!再给我说一下像素是多少?原代码源代码是什么意思啊xyq.163.cbg.com梦幻CBG的网站是什么。haokandianyingwang谁给个好看的电影网站看看。www.hhh258comwww.tx88d.com 有这个网站吗?se95se.com现在400se就是进不去呢?进WWW怎么400se总cOM打开一半,?求解javlibrary.comImage Library Sell Photos Digital Photos Photo Sharing Photo Restoration Digital Photos Photo Albums
北京vps 免费域名申请 服务器评测 香港加速器 hostgator yardvps godaddy域名转出 hnyd 申请个人网页 灵动鬼影 双线主机 世界测速 100m独享 美国堪萨斯 100mbps 网游服务器 raid10 根服务器 台湾google 双线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