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二〇一七年八月I目录《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1《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6《自然地理学(一)》课程教学大纲.
11《自然地理学(二)》课程教学大纲.
17《地图学》课程教学大纲.
24《遥感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29《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33《GIS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38《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43《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48《环境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58《土地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
63《园林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71《建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75《资源勘查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79《资源评价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84《资源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90《恢复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95《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99《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04《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11《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116《旅游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21《手绘表达》课程教学大纲.
127《城市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131《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37《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147《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51《城市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57《居住区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163《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169《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180II《区域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191《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19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206《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课程教学大纲.
212《国土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218《土地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222《生态环境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228《村庄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234《城市历史与文化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241《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246《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256《房地产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261《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265《国土开发整治与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279《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286《中外园林史》课程教学大纲.
293《城市规划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297《城市发展建设史》课程教学大纲.
301《住宅选址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305《生态建筑》课程教学大纲.
309《建筑与规划名作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313《土地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322《地籍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332《土地评价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337《地籍与房产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342《土地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346《建设用地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351《土地分等定级》课程教学大纲.
356《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大纲.
361《地价评估》课程教学大纲.
366《房地产制度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
370《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379《房地产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385《国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391III《遥感地学分析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402《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406《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409《空间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414《地图投影》课程教学大纲.
418《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大纲.
422《GIS地图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428《国土规划数据库》课程教学大纲.
432《GIS三维建模与可视化》课程教学大纲.
439《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443《3S前沿动态》课程教学大纲.
4461《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SURVEYING)执笔者:汪明冲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
9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工程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学分3.
5学时数总学时56,其中:实验(实训)20学时;课外20学时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制图技术,地图学后续课程地籍与房产测量二、课程简述本课程阐述了有关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测量学方面的新方法、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主要有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常规测量仪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测量与直线定向,小地区控制测量,碎步测量等方法,常规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平板仪、罗盘仪、全站仪等的使用和观测记录方法,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导航定位技术与数据处理,测量新技术比如无人机航测、三维激光扫描仪以及LiDAR测量等.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地理方面和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的相关问题.
指标点1-2.
具有解决地理问题和城乡规划问题所需的工程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
毕业要求5-项目管理能力掌握城乡规划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城乡规划实践项目的管理能力.
指标点5-2.
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对城乡规划和房地产行业的实践项目进行开发建设和管理.
2毕业要求6-应用软件操作能力学习使用基本操作软件和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来辅助完成城乡规划、开发、建设与管理等相关环节.
指标点6-1.
熟练掌握基本的应用软件操作能力,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工具.
指标点6-3.
能了解操作软件和信息技术的最新动态,和在本领域的应用范围和深度.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二)考核方式考试(闭卷)与操作相结合.
(三)成绩评定考试(闭卷)占60%,实验成绩占20%,平时成绩占2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内容一、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及内容二、测量学的发展概况第二节测量学的基本知识一、地球形状和地球椭球体二、确定地面点位置的坐标系统及方法三、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范围四、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及原则第二章水准测量第一节水准测量原理第二节水准测量的仪器和工具第三节水准测量方法与误差分析第四节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第三章角度测量重点:测量学的基本知识难点:测量学的基本知识教学方法与手段:PPT及动画演示,课堂讲授重点: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的仪器和工具,水准测量的方法与要求,单一水准路线的高程计算难点:水准测量原理,单一水准路线的高程计算教学方法与手段:PPT及仪器操作,课堂讲授及测绘仪器实操重点:光学经纬仪,水平角的测观测方法,竖直角观测方法难点:光学经纬仪,水平角的测观测方法,竖直角观测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PPT及仪器操作,课堂讲授及测绘仪器实操3第一节角度测量原理第二节光学经纬仪及其观测方法第三节竖直角观测第四节水平角观测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第一节钢尺量距第二节视距测量第三节光电测距的基本原理第四节直线定向方法第五节直线距离和方向与端点直角坐标的关系第五章误差理论的基础知识第一节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分析第二节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第六章地形图测绘第一节地形图的基本知识第二节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第三节地形图的应用第七章光电测绘仪第一节红外测距仪第二节全站仪的基本组成及分类第三节全站仪原理及使用第八章导航定位技术重点:视距测量,光电测距的基本原理,直线定向方法,直线距离和方向与端点直角坐标的关系难点:直线距离和方向与端点直角坐标的关系教学方法与手段:PPT及仪器操作,课堂讲授及测绘仪器实操重点: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分析,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难点: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教学方法与手段:PPT,课堂讲授重点: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地形图的应用难点: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教学方法与手段:PPT及仪器操作,课堂讲授及测绘仪器实操重点:红外测距仪,电子水准仪,全站仪原理及使用难点:全站仪原理及使用教学方法与手段:PPT及仪器操作,课堂讲授及测绘仪器实操重点:GPS卫星的定位原理,差分GPS测量原理,GPS卫星信号接收机难点:GPS卫星的定位原理,差分GPS测量原理教学方法与手段:PPT及仪器操作,课堂讲授及测绘仪器实操4第一节导航定位系统概况第二节GPS定位原理第三节差分GPS测量原理第四节GPS卫星信号接收机第九章无人机测绘技术及应用第一节无人机及无人机测绘概述了解第二节无人机分类及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第三节无人机测绘成图掌握第四节无人机测绘的应用了解重点:无人机分类及系统的工作原理,无人机测绘任务设备,无人机测绘成图难点:无人机测绘成图教学方法与手段:PPT及仪器操作,课堂讲授及测绘仪器实操(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手段相结合的启发式讲授并注重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讲授有关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测量学方面的新方法、新技术的发展趋势;着重讲解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小地区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工程测量施工放样等基本测量方法并演示常规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平板仪、罗盘仪、全站仪等)的使用和观测记录方法.
介绍测量新技术(比如无人机航测等)测绘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绪论22水准测量4613角度测量4414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4215误差理论的基础知识26地形图测绘67光电测绘仪4218导航定位技术原理与应用6419无人机测绘技术及应用42合计362055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1]李天文,《现代测量学》(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二)教学参考书[1]万刚等,无人机测绘技术及应用.
北京:测绘出版社,2015.
[2]王丽英,机载LIDAR数据误差处理理论与方法.
北京:测绘出版社,2013.
[3]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合编,测量学.
北京:测绘出版社,1991.
[4]谭荣一,测量学.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5]陈克玉,测量.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
[6]程效军等,测量学(第五版附光盘).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
[7]高成发,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8]刘基余等,GPS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方法.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9]徐爱功,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原理与应用.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10]李征航,卫星导航定位新技术及高精度数据处理方法.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11]倪金生,导航定位技术理论与实践.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12]李跃,导航与定位--信息化战争的北斗星.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13]方群,卫星定位导航基础.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14]常青,车辆导航定位方法及应用.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5]徐绍铨等,GPS测量原理及应用.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16]周忠谟,GPS卫星测量原理与应用.
北京:测绘出版社,1997.
[17]张勤等,GPS测量原理及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八、其他说明无.
6《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INTRODUCTIONTOSPECIALITY)执笔者:宋宪强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9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学分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训)学时;课外学时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自然地理学(一)、自然地理学(二)、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二、课程简述《专业导论》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学科与专业概述、地球系统、地理空间、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专业研究方向介绍等;课程采用一元地理科学观和方法论,阐述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研究方法、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学术思想,比较全面地反映目前本专业的学术地位、学术领域、社会影响和发展概貌等.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地理方面和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的相关问题.
指标点1-3.
具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并了解城乡规划行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指标点3-1.
能够了解行业发展新动态,熟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城乡规划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见项目的规划设7题.
计方法.
毕业要求5-项目管理能力掌握城乡规划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城乡规划实践项目的管理能力.
指标点5-1.
能够了解城乡规划和房地产行业学科发展现状,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项目开发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11-沟通能力能够就地理和城乡规划领域的相关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特别是项目的规划设计、报告的撰写、汇报、审批、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等.
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11-3.
了解地理学科与城乡规划行业相关学科基本知识发展现状,对本领域的国际发展现状有基本了解,能够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2-有效的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指标点12-1.
对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有正确的认识.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1、了解地理科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明确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科学体系和特征;了解专业的产生、发展、学科地位和应用领域等基本情况,明确专业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2、理解并掌握地球系统的宇宙环境、宇宙因素的地理效应、地球的整体性质等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
3、理解并掌握地球表层空间地域分异规律、区位理论、区域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原理.
4、理解并掌握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掌握人地关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内涵.
5、了解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相关应用与最新研究动态.
(二)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可采用考试、考查或撰写课程论文的方式进行.
(三)成绩评定本课程总评成绩(100%)=期末成绩(50%)+平时成绩(5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学科与专业概述一、地理科学概述重点:专业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难点:地理科学的科学体系和研究方法81、地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2、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科学体系和研究方法3、地理科学与社会发展二、专业概述1、专业的产生、发展、学科地位和应用领域2、专业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地球系统一、宇宙中的地球1、宇宙的构成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二、宇宙因素的地理效应1、太阳的地理效应2、月球的地理效应3、其他宇宙因素的地理效应三、地球的整体性质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质量2、地球的圈层构造3、地球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4、地球的演化第三章地理空间一、地域分异规律1、纬度地带性2、海陆梯度地带性3、垂直带性4、非地带性二、区位理论及区域理论1、区位与区位论2、区域理论重点:地球的整体性质难点:宇宙因素的地理效应重点:地域分异规律难点:区位选择和区域发展的基本理论9第四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一、人地关系理论1、文明与环境关系论2、进化与环境关系论3、发展与环境关系论二、可持续发展理论1、发展与环境关系的大讨论2、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3、现代地理学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三、文化生态理论1、导言2、文化生态学的重要研究问题3、文化整合第五章专业研究方向一、城乡规划方向二、国土规划方向三、城市空间信息技术方向重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难点:文化生态学的重要研究问题重点:各研究方向的基本内容及应用难点:各研究方向的研究方法(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启发式讲授教学以及学生展示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法、专题讨论法,学生查阅资料展示、专题辩论等教学手段,深化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效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同时,结合新型网络教学辅助手段,在课堂上,学生通过手机端和教师端进行互动,通过弹幕、抢答、即时互动答题等多种新型互动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中,提高教学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学科与专业概述661~2102地球系统661~23地理空间444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441~25专业研究方向1212合计32323~6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1]白光润.
地理科学导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二)教学参考书[1]潘玉君.
地理科学导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马蔼乃.
地理科学导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余明.
地球概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赵荣.
人文地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李小建.
经济地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八、其他说明无.
11《自然地理学(一)》课程教学大纲(NATURALGEOGRAPHⅠ)执笔者:徐丹、刘占明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9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课程类型专业类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3学分学时数总学时48,其中:实验(实训)6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自然地理学(二)、、地图学、生态环境规划二、课程简述本课程比较全面阐述了有关气象与气候学和水文水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主要有大气概述、大气的热能和温度、大气的水分、大气的运动、天气和天气系统、气候的形成因素、水文学基础知识、水循环基本理论、陆地表面水、海洋及地下水循环具体过程分析、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
还安排气象观测方面的实验,要求掌握常规的气象观测方法,学会气温、湿度、风、气压等基本要素的观测方法和气象资料的整理方法等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水资源学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资源环境课程服务.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地理方面和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的相关问题.
指标点1-1.
具有解决地理问题和城乡规划问题所需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及其应用能力.
12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地理方面和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的相关问题.
指标点1-3.
具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并了解城乡规划行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毕业要求2-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学、规划、景观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2-1.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基本原理运用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城乡规划学问题的识别、分析与表述.
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3.
规划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并得出可接受的指标.
毕业要求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地理现象、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轻甚至消除不良影响的初步措施.
指标点8-2.
能正确认识地理现象和城乡开发建设实践对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一方面考核学生是否掌握气象与气候学和水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否应用这些知识对天气状况进行观测和分析;一方面使学生系统了解水循环各要素和各种水体水文现象的物理机制、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二)考核方式期未进行闭卷考试,平时考察实验操作表现,评阅实验报告.
(三)成绩评定平时占30%,期未考试占70%计算总评成绩.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大气概述一、大气的组成二、大气的垂直结构三、大气的基本物理性状重点:大气分层难点:状态方程13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一、太阳辐射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三、大气的增温和冷却四、气温的变化第三章大气的水分一、蒸发和凝结的基本原理二、地表面和大气中水汽凝结三、大气降水第四章大气的运动一、气压的变化二、气压场三、大气的水平运动四、大气环流第五章天气一、气团和锋二、气旋与反气旋三、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第六章气候的形成一、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重点:太阳辐射,大气的增温和冷却,大气稳定度难点:绝热过程和大气稳定度判断重点:影响饱和水汽的因素,降水原理难点:水相变化原理,云滴增长机制重点:气压场,大气环流难点:气压场,大气环流形成重点:副热带高压的活动和天气,热带气旋的天气和形成难点:副热带高压的结构和天气,热带气旋的形成和天气重点:气候形成的环流因子和下垫面因子难点:气候形成的太阳能辐射因子和环流因子14二、气候形成的环流因子三、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子第七章水文水资源概论一、研究对象与基本特征二、研究方法第八章地球上水的性质与分布一、地球上水的物理性质二、地球上水的化学性质三、地球上水的分布与水资源四、世界及我国水资源的基本概况第九章水循环及其要素一、水循环的概念、类型、作用与效应二、水量平衡三、蒸发、水汽扩散与输送、降水、下渗及径流第十章陆地表面水的组成与运动一、陆地表面水的组成与结构二、河流的水情要素三、河水的运动第十一章海洋的结构与海水的运动一、海洋的组成和结构重点:水文水资源基本特征难点:水文水资源研究方法重点:地球上水的理化性质难点:地球上水的理化性质重点:水循环的作用与效应难点:水汽扩散与下渗重点:河流的水情要素难点:河水的运动重点:波浪难点:波浪15二、波浪三、潮汐四、洋流五、海洋效应第十二章地下水的结构与运动一、地下水资源的概念及基本特征二、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地下水的基本类型三、地下水的动态与平衡第十三章水权、水质、水环境及水环境容量一、水权、水质二、水环境、水环境容量第十四章人类活动的水文与水资源响应一、水利、水土保持措施的水文效应二、城市化的水文效应重点:地下水的形成难点:地下水的动态与平衡重点:水权难点:水环境容量重点:城市化的水文效应难点:水利、水土保持措施的水文效应(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穿插进行.
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启发式讲授教学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法、演示法、案例教学法、专题讨论法,深化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效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同时,结合新型网络教学辅助手段,在课堂上,学生通过手机端和教师端进行互动,通过弹幕、抢答、即时互动答题等多种新型互动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中,提高教学效果.
16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一大气概述11二大气的热能和温度3251~2三大气中的水分4261~2四大气的运动4261~2五天气系统441六气候的形成22七水文水资源概论11八地球上水的性质与分布331九水循环及其要素33十陆地表面水的组成与运动3142十一海洋的结构与海水的运动5162十二地下水的结构与运动331十三水权、水质、水环境及水环境容量22十四人类活动的水文与水资源响应112合计3962148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1]周淑贞.
气象学与气候学.
ISBN978-7-04-006016-4.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第3版.
[2]余新晓等.
水文与水资源学.
ISBN9787503886102,中国林业出版社,2016.
第三版(二)教学参考书[1]管华.
水文学(第2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2]王文明.
工程水文学.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3]卜永芳主编.
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
ISBN7-04-000219-1/K.
11.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第3版[4]刘南威主编.
自然地理学.
ISBN7-03-008379-2.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5]段若溪、姚渝丽主编.
农业气象实习指导.
ISBN978-7-5029-3446-0.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八、其他说明无17《自然地理学(二)》课程教学大纲(PHYSICALGEOGRAPHY)执笔者:周红艺王贵勇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4学分学时数总学时64,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4学时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一)后续课程区域规划、生态环境规划二、课程简述本课程由原来的土壤与植被和地质地貌两门课合并而成,使学生掌握土壤与植被系统的基本知识,了解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认识主要土壤类型的形成、特征和地理分布以及利用改良的原则,了解我国土壤资源的利用、保护、改造现状和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及其基本的防治措施,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各种地质作用的发展过程和规律、地壳发展演变动力和历史,以及各种有用矿产成矿规律与工业评价,以及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及其分布规律等内容,该课程是地理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其理论部分所涉及的内容与地理学的各门分支学科均发生密切的关系,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区域开发、国土整治、城乡建设规划、水利、交通、港口工程建设,以及自然灾害防治等方面,均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18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地理方面和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的相关问题.
指标点1-1.
具有解决地理问题和城乡规划问题所需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及其应用能力.
指标点1-3.
具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并了解城乡规划行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毕业要求2-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学、规划、景观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2-1.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基本原理运用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城乡规划学问题的识别、分析与表述.
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3.
规划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并得出可接受的指标.
毕业要求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地理现象、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轻甚至消除不良影响的初步措施.
指标点8-2.
能正确认识地理现象和城乡开发建设实践对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其目的是教学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土壤与植被系统的基本知识,了解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认识主要土壤类型的形成、特征和地理分布以及利用改良的原则,了解我国土壤资源的利用、保护、改造现状和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及其基本的防治措施,了解地球表面的构造及形成原因,地质地貌特点、分布、原理、常见灾害等,为学习专业课、撰写毕业论文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考核方式考试(三)成绩评定考试成绩(70%)+出勤考核(10%)+平时作业(20%)19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土壤学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一、土壤概念、土壤肥力的概念二、土壤组成、性质和土壤结构、土壤溶液、土壤胶体、土壤质地、土壤剖面第二章土壤的形成一、土壤形成的内外因条件、机制、类别划分及其在世界上的分布特点二、中国土壤形成条件及其有关学说第三章土壤类型一、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冰沼土、二、紫色土、盐碱土、高山土、水稻土.
第四章土壤合理利用和改造一、土壤合理利用和改造的原理、目的和意义二、土壤合理利用和改造、途径和方法第五章土壤侵蚀、污染与防治一、土壤污染的来源、原因及其防治措施二、土壤污染源的调查方法及实地考察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达到人人自觉保护土壤环境的目的.
重点:土壤概念、土壤肥力的概念难点:土壤结构、、土壤质地、土壤剖面、土壤形成重点:土壤形成因素学说难点:土壤类别重点:土壤分类难点:各土壤类型的特点重点:土壤合理利用难点:利用方法和途径重点:土壤污染的概念难点:土壤污染治理方法20第六章地质地貌概述一、了解地质学和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二、了解学科体系、发展简史及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第七章地球的组成和地质作用一、了解地球的结构构造;地壳的结构;洋壳与陆壳的差异二、理解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熟记地质年表.
第八章矿物和岩石一、晶体与矿物,矿物的结构,矿物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主要造岩矿物;二、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及其地质作用;三大类岩石的结构构造与分类鉴别.
第九章构造运动和大地构造一、地质应力与变形;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二、地层整合、平行不整合、不整合.
海进与海退.
三、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等大地构造学说.
四、地质图的综合判读.
第十章地球的演化史重点:地球科学研究的五个W.
难点:无重点:地壳的结构构造,内外力地质作用.
难点:无重点:晶体与矿物,矿物的物理性质与主要矿物;三大岩及其地质作用;主要岩石类型的鉴别.
难点:矿物的鉴别,岩石的结构构造与类型.
重点:无应力与变形、褶皱的类型、断裂类型及其组合,褶皱与断裂的组合关系;地层的整合与不整合;构造运动与海进海退;海底扩张与板块动力学.
难点:地质构造综合判读.
重点:生命的演化,澄江动物群与恐龙灭绝;陆核—陆架的形成;海侵海退与古地理变迁;第四纪气候环境变化,海平面变化,全球变暖.
难点:将今论古与讲古论今;达尔文的进化论与突变理论.
21一、了解地球上生物的演化历史与突变;二、地壳的演化,构造旋回与主要成矿期;三、古地理演化与第四纪气候环境和海平面变化.
第十一章重力地貌及地貌灾害一、了解重力作用形成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地貌的成因与防治;二、了解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的成因与防治对策与措施.
第十二章流水和岩溶地貌一、理解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二、认识片流地貌、沟谷流水地貌和河流地貌.
三、岩溶地貌的过程与特点第十三章海岸与河口地貌一、了解海岸与河口地貌发育的影响因素;二、认识海岸与河口地貌类型及其地貌过程.
第十四章构造地貌一、了解全球构造地貌:大洋地貌与大陆地貌二、掌握大地构造地貌,认识地质构造地貌基本类型.
重点: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难点:朋克与戴维斯地貌循环理论重点:湍流、螺旋流、蛇曲河床、辫状河床、阶地、河漫滩、心滩、二元结构.
岩溶地貌过程.
难点:螺旋流、阶地与二元结构重点:波浪、潮汐、沿岸流、海岸平衡剖面、沙嘴、沙坝、连岛坝、连湾坝、风暴潮、洋流难点:海平面变化与全球变化重点:断块山、断陷盆地.
山地、平原、高原、盆地.
难点:无22(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灵活运用多媒体讲授土壤和植被以及地质地貌基础知识、课堂讨论土壤污染、专题案例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部分采用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讲授,对重要知识点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方法开展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及时梳理总结,遇到问题积极向老师及同学请教与交流.
技术与方法部分主要采用专题案例与课外调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土壤植被和地质地貌的认识,要求学生掌握野外调查土壤植被和地质地貌的基本方法.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土壤及土壤组成、性质82102土壤形成、分布663土壤类型444土壤合理利用与改造5515土壤侵蚀、污染与防治52716地质地貌概述227地壳的组成物质和地质作用448矿物和岩石449构造运动和大地构造学说6610地球的演化史2211重力地貌及地貌灾害2212流水和岩溶地貌5513海岸与河口地貌44114构造地貌331合计604644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1]李天杰等.
土壤地理学.
ISBN9787040144642.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第三版.
[2]武吉华等.
植物地理学.
ISBN9787040155327.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第三版.
[3]宋春青、张振春编著.
地质学基础(第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杨景春编著.
地貌学原理.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23(二)教学参考书[1]任海,彭少麟,恢复生态学导论,ISBN:7030091132.
科学出版社,2001,第一版.
[2]埃里克森.
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板块构造.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3]曾克峰等.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教程.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4年.
八、其他说明无24《地图学》课程教学大纲(CARTOGRAPHY)执笔者:王贵勇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
9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3学分学时数总学时48,其中:实验(实训)12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后续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IS应用二、课程简述地图学是介于地理科学与规划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以自然和人文地理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的表达,为后期的规划建设打下基础,因此该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地理学对空间问题的研究,以图件的形式表达出来,为今后从事规划建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系统论述了现代地图学的基础理论(投影)、制图学和应用地图学三部分,使学生对地图学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将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以及测量学、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规划学等科目的空间表达贯穿起来,突出了使用软件编制专题图和地形图使用的基本技能训练,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重点基础课.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环境科学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并了解环境科学专业和行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及趋势.
指标点1-3.
具有环境科学专业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并了解本行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25毕业要求2-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学、规划、景观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2-1.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基本原理运用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城乡规划学问题的识别、分析与表述.
指标点2-2.
能够针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选择正确、可用的分析方法及模型.
毕业要求6-应用软件操作能力学习使用基本操作软件和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来辅助完成城乡规划、开发、建设与管理等相关环节.
指标点6-1.
熟练掌握基本的应用软件操作能力,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工具.
指标点6-3.
能了解操作软件和信息技术的最新动态,和在本领域的应用范围和深度.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与实验成绩、平时成绩相结合.
考试成绩占70%,实验成绩占20%,平时成绩占10%.
课程设计独立评分.
(二)成绩评定成绩评定100分制:优(100-90)、良好(89-80)、中(79-70)、及格(69-600)、不及格(低于60).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导论一、了解地图的数地图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与成图方法;二、了解地图学的定义,地图学的结构及学科分支,地图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三、了解地图学发展简史及现代地图学进展.
第二章地图学的数学基础一、了解地球体的自然表面、物理表面和数学表面;二、理解并掌握地球坐标系和大地定位,理解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三、理解地图投影的基础概念,掌握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和圆锥投影等主要投影;四、掌握地图投影的选择、判别与变换;五、了解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重点:无难点:无重点:地图投影与变形,投影选择,地形图的分幅编号难点:地球的三个表面.
投影的原理,主要投影的变形、投影选择.
高斯投影与地形图的分幅编号26第三章地图数据源与地图概括一、地图数据源二、掌握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三、了解地图概括的现代发展;第四章地图的语言——地图符号一、理解地图符号系统;二、掌握量表在符号设计中的应用;三、掌握地图符号、图形与色彩的设计应用;四、注记的作用与设计第五章地图表示一、理解并掌握地理数据的点状表示、线状符号的的构成、定性信息的面状制图;二、理解并掌握地形图符号与等高线的表示方法;三、了解地理数据视觉化的进展.
第六章地图图型和地图编制一、了解普通地图分类、内容要素及其表示;二、掌握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类型、内容和应用;三、掌握专题地图的特性、编制原理和编制、设计方法;四、了解地图集的编制.
第七章地图的分析与应用一、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量算的基本方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二、地形图和专题地图主要内容的阅读,强化读图能力;重点:测量、遥感和GPS数据等地图数据比较;掌握地图概括的四个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了解综合制图的发展趋势.
难点:分类与选取的原理及其在实际编绘地图的应用.
重点:符号设计与色彩的使用难点:符号分类设计,定性、定量数据的度量标准语符号的关系;视觉变量与色彩的设计使用;地图注记的表示方法重点:点、线、面数据定性、定量分类分级表达;三维信息等值线.
难点:点状和面状定量数据表达、离散点与等值线、动态数据表达.
重点:普通地图、地形图及其主要图形内容、专题地图特性与编绘设计、地图集特点.
难点:专题地图编制规范、专题内容设计.
重点:地形图地物量测、编绘地形剖面图、前后方交汇定位、读图.
难点:地形图体积量算.
27三、地图分析及野外填图的基本方法.
第八章遥感制图、数字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一、了解遥感的概念、原理与制图特点;二、了解数字地图制图的基础、原理和方法;三、了解电子地图及其应用;四、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地图、遥感的关系;第九章地图出版一、地图复制的方法;二、地图生产及出版印刷.
第十章GIS空间分析的应用一、空间分析在城市规划、水污染监测、地震灾害和损失估计、洪水灾害评估中的应用了解.
重点:电子地图、虚拟三维地图难点:无重点:无难点:无重点:无难点:无(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以多媒体理论教学为主,结合六次实验课的实际操作训练,最后辅以一个专题地图的课程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实践教学,穿插在本学期教学活动后期,至期末完成),可望在地图理论、地图制作和使用地图三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
六、学时分配序号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讲授实训习题其它小计1导论222地图学的数学基础82103地图数据源与地图概括444地图的语言—地图符号4265地图表示4266地图图型与地图编制4267地图的分析与应用426288遥感制图、数字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4269地图出版22合计361248七、课程教材与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1]毛赞猷等.
新编地图学教程.
ISBN978-7-04-022995-0.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第二版.
[2]蔡孟裔等.
新编地图学实习教程.
ISBN978-7-04-008227-2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二)教学参考书[1]祝国瑞.
地图学.
ISBN7-307-04032-8/P67.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八、其他无29《遥感导论》课程教学大纲(RemoteSensingIntroduction)执笔者:王雪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
9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3学分学时数总学时48,其中:实验2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地图学后续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测量学,GIS应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二、课程简述《遥感导论》是我国高等院校地理科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主要介绍遥感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遥感应用的基本技能.
遥感是采集地表空间信息,探测其动态变化的现代技术.
进入21世纪以来,遥感技术和遥感数据的分析方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遥感应用的领域日益广阔.
特别是米级以下高分辨率数据的成功获取,进一步拓展了遥感数据应用的行业领域,使遥感技术的应用由研究阶段进入到实用阶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熟悉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运用遥感技术解决社会发展中各种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了解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掌握各种遥感数据的信息识别与信息分析技能.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30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地理方面和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的相关问题.
指标点1-3.
具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并了解城乡规划行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毕业要求2-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学、规划、景观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2-2.
能够针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选择正确、可用的分析方法及模型.
毕业要求6-应用软件操作能力学习使用基本操作软件和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来辅助完成城乡规划、开发、建设与管理等相关环节.
指标点6-1.
熟练掌握基本的应用软件操作能力,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工具.
指标点6-3.
能了解操作软件和信息技术的最新动态,和在本领域的应用范围和深度.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常用遥感数据的信息识别与信息分析技能.
(二)考核方式可采用考试、考查等方式进行.
(三)成绩评定按百分制评定.
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遥感概述一、遥感基本概念二、遥感技术系统三、遥感特点四、遥感发展趋势第二章遥感电磁辐射基础重点:遥感概念、遥感技术系统难点:遥感观测对象的尺度特征重点:电磁波谱,大气窗口,典型地物反射波谱曲线难点:电磁辐射在地表-大气与遥感器之间辐射传输过程、地物与电磁波谱相互作用机理31一、电磁波谱二、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三、地球辐射与地物波谱第三章遥感成像和影像特征一、遥感成像机理二、遥感器类型三、不同遥感图像特点第四章遥感图像处理一、遥感图像校正二、图像变换三、图像增强四、遥感图像融合第五章遥感影像目视解译一、目视解译标志二、目视解译方法三、不同类型遥感图像的判读第六章遥感图像计算机解译一、概述二、非监督分类三、监督分类四、分类精度评价重点:遥感器与遥感成像特性,评价遥感影像的主要指标难点:可见光与近红外、热红外、微波波段的遥感成像机理重点: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图像增强难点:图像变换和融合重点:目视解译的方法和遥感图像解译技能难点: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重点: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难点:误差矩阵的应用(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启发式讲授教学为主,32紧密联系国内外当今社会现状和遥感学科领域热点问题,配合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课外阅读与调查、课内外作业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课堂讲授中,以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上机实践操作和网络自学等,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1遥感概述332遥感电磁辐射基础333遥感成像和影像特征6284遥感图像处理68145遥感影像目视解译4486遥感图像计算机解译4812合计2620248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1]周廷刚主编.
遥感原理与应用.
重庆:科学出版社,2015.
(二)教学参考书[1]方涛,霍宏,马贺平等.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智能解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2]汪承义等主编.
新型航空遥感数据处理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八、其他无33《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PRINCIPLESOF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S)执笔者:李辉霞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类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是否为双语(是)学分数3.
5学分学时数总学时56,其中:实验(实训)12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二、课程简述地理信息系统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一种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与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和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
它在最近30多年来随着计算机飞速发展,而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普及,并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评估、区域发展规划、公共设施管理、交通安全等领域,成为一个跨学科、多方向的研究领域.
本课程系统阐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结合近几年地理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精选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典型案例,强化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解决综合性空间问题的思维与能力.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34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地理方面和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的相关问题.
指标点1-3.
具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并了解城乡规划行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毕业要求2-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学、规划、景观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2-2.
能够针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选择正确、可用的分析方法及模型.
毕业要求6-应用软件操作能力学习使用基本操作软件和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来辅助完成城乡规划、开发、建设与管理等相关环节.
指标点6-1.
熟练掌握基本的应用软件操作能力,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工具.
指标点6-3.
能了解操作软件和信息技术的最新动态,和在本领域的应用范围和深度.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本课程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必修课.
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些最基本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实例,讨论地理信息如何被存贮在计算机中,并可进行更新、查询检索、分析处理和综合应用.
(二)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可采用考试、考查或机考等方式进行.
(三)成绩评定本课程总评成绩(100%)=期末成绩(40%)+实验成绩(30%)+平时成绩(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Chapter1:Introduction)重点: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与组成难点:地理参照数据一、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三、地理信息系统简史四、地理参照数据35五、地理信息系统操作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Chapter2:GISdatamodel)重点:简单要素的表示,拓扑关系难点:栅格数据编码一、矢量数据模型二、栅格数据模型第三章数据输入与管理(Chapter3:Datainputandmanagement)重点:空间数据输入与编辑难点:关系数据库模型一、空间数据输入二、几何变换三、空间数据编辑四、属性数据输入与管理第四章数据处理与分析(Chapter4:Dataprocessingandanalysis)重点:矢量数据分析与栅格数据分析难点:空间插值一、矢量数据分析二、栅格数据分析三、地形制图与分析四、空间插值五、路径分析和网络应用第五章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型(Chapter5:GISapplicationmodel)重点:建模基本要素与过程难点:加权线性模型36一、GIS建模的基本要素二、二值模型三、指数模型四、回归模型五、过程模型第六章地图产品的输出设计(Chapter6:Mapdesignandexport)重点:空间要素与地图符号,地图产品难点:视觉层次一、地图符号系统二、地图注记三、地图设计四、地图产品(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灵活运用多媒体讲授、课堂讨论、专题案例、上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部分采用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讲授,对重要知识点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方法开展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及时梳理总结,遇到问题积极向老师及同学请教与交流.
技术与方法部分主要采用专题案例与上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认识和理解,要求学生掌握专题图的制作方法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思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预测与模拟复杂地表过程的能力.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一绪论44二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88三数据输入与管理104142四数据处理与分析142161五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型448137六地图产品的输出设计4261合计4412565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1]陈健飞.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第三版)》(中文导读),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
Kang-tsungChang,《Introductionto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s(ThirdEdition)》.
[2]黄杏元,马劲松.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ISBN:978704022877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第三版.
(二)教学参考书[1]胡祥培,刘伟国,王旭茵.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
ISBN:9787121136429.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第一版.
[2]余明.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
ISBN:9787302196686.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第一版.
八、其他说明无38《GIS应用》课程教学大纲(APPLICATIONOF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执笔者:王兮之审核人:石薇、宋宪强编写日期:2017年9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过程学院空间信息与资源系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3学分学时数总学时48,其中:实验(实训)32学时;课外学时先修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概论、地图学等后续课程GIS地图制图、居住区规划、计算机制图技术Ⅳ等二、课程简述本课程的目的是介绍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一些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实例,讨论地理信息即空间与属性数据如何被存贮在计算机中,并进行更新、查询检索、分析处理和综合应用,加强了空间分析方面的内容.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课堂讲授与试验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利用3S技术工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可以为学生利用3S的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科技研究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培养学生利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科学研究的素养.
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地图与遥感知识.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地理方面和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的相关问题.
指标点1-4.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地理问题和城乡规划问题.
39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2.
能够对常见地理问题及城乡规划项目进行分析和研究,设计解决方案,编制规划图纸和说明书.
毕业要求6-应用软件操作能力学习使用基本操作软件和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来辅助完成城乡规划、开发、建设与管理等相关环节.
指标点6-2.
能熟练的应用操作软件和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来辅助完成城乡规划、开发、建设与管理等相关环节.
指标点6-3.
能了解操作软件和信息技术的最新动态,和在本领域的应用范围和深度.
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2.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目标一:学会解决问题的思路.
目标二:掌握具体操作过程及实际运用实践能力.
(二)考核方式1)本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2)考试着重于基本方法和应用能力,考试内容覆盖课程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
(三)成绩评定综评成绩包括期末考试(占50%)、实验报告和作业(占5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GIS应用概论一、概述1、GIS组成、功能、发展及各种软件介绍.
2、ARCGIS的简介与实际应用案例展示.
第二章空间数据处理分析一、空间数据类型1、空间数据的组成.
重点:GIS组成难点:GIS功能重点:空间数据表达难点:空间数据获取途径402、空间数据的来源.
二、空间数据的操作1、空间数据的特点.
2、空间数据的操作界面与特征.
三、空间数据应用1、空间数据的查询与存储方式.
2、空间数据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的实际作用.
第三章栅格数据处理分析一、栅格数据类型1、栅格数据特点.
2、不同遥感数据的介绍.
二、栅格数据的操作1、各种栅格数据操作软件的介绍.
2、栅格数据在应用过程中的作用.
第四章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库一、属性数据1、属性数据的编辑与管理.
2、实例剖析属性数据应用案例.
二、空间数据库建立1、Geodatabase操作与应用.
2、空间数据库实例演示.
3、创建空间数据库.
第五章GIS空间分析功能一、ARCGIS基本空间功能介绍1、各模块功能的说明.
2、ArcToolbox工具.
二、空间功能扩展模块操作重点:栅格数据特点难点:栅格数据应用方式重点:属性数据管理难点:建立空间数据库重点:ArcToolbox工具操作难点:ModelBuilder应用411、空间分析扩展模块介绍2、网路、三维、路径、插值、地形等模块操作过程3、实例分解网路、三维、路径、插值、地形等模块三、空间分析功能模块综合应用1、ModelBuilder操作及应用2、案例展示空间分析功能实际运用第六章GIS应用案例与实践一、应用基本内容1、应用基础数据构成2、数据获取途径二、应用领域案例分析1、土地类型变化.
2、环境保护方面.
3、流域及其水资源环境.
4、森林、草地等植被资源变化.
5、城市生态环境演变.
6、交通道路规划.
7、其它应用案例展示与介绍.
三、实验案例实践1、创建某一区域基础数据并构建数据库.
2、设计应用方案与工作流程图.
3、具体操作与实现应用案例.
4、扩展应用领域并提出进一步研究思路.
重点:GIS应用数据的获取与组织难点:实际应用的思路与流程图的设计与规划(二)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gis应用领域前沿与动态,互动了解学生需求,通过贴近生活案例讲解.
空间数据与栅格数据的类型与存储方式,演示空间数据和栅格数据可视化展现操作及在应用过程中的重要性.
讲授与演示属性数据的编辑与存储,展示完整空间数据库的构成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操作.
通过已有案例的演示来展示具体数据组织,概括案例的实际操作过程的流程图,讲解应用的全过程指出每一步需要注意的要点.
42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一GIS应用概论22二空间数据处理分析24三栅格数据处理分析24四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库24五GIS空间分析功能28六GIS应用案例与实践610合计1632六、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城市空间分析GIS应用指南》(2015)宋彦、彭科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二)教学参考书[1]王庆光.
GIS应用技术.
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2年3月.
[2]程先福.
GIS软件应用实习教程.
合肥:科学出版社.
2010年2月.
[3]汤国安,杨昕.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7年8月.
[4]武舫.
GIS在政府行业管理中的应用.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11年12月.
[5]汤国安,钱柯健.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实验操作100例.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7年9月.
[6]王文宇,杜明义.
ArcGIS制图和空间分析基础实验教程.
北京:测绘出版社.
2010年6月.
[7]吴建华.
ArcGIS软件与应用.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7年3月.
[8]肖智,杨剑,史建康,杜明义.
ArcGIS软件应用—实验指导书.
重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5年7月.
[9]吴静,何必,李海涛.
ArcGIS9.
3Desktop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年2月.
[10]薛再军.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大全.
重庆: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年1月.
八、其他说明无43《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ECONOMICGEOGRAPHY)执笔者:李辉霞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学分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人文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二、课程简述经济地理学是以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的一门学科,它是人文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合类型和发展过程等内容.
本课程系统阐述经济活动区位论及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工业区位论、农业区位论、商业区位论、服务业区位论、区域的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经济活动全球化、经济地理研究方法等.
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区位论分析与解释经济现象与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地理方面和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的相关问题.
指标点1-3.
具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并了解城乡规划行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毕业要求2-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学、规划、景观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地理指标点2-2.
能够针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选择正确、可用的分析方法及模型.
44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1.
能够了解行业发展新动态,熟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城乡规划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见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法.
指标点3-3.
规划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并得出可接受的指标.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本课程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必修课.
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介绍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区域分析、经济活动全球化、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与新近进展,使学生具备综合分析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现象和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期末成绩(60%)+出勤考核(10%)+平时作业(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一、经济地理学发展二、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三、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一、经济活动区位的基础概念二、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三、区域环境对经济地理学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四、交通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重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难点: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重点: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难点:交通运输对区位选择的影响45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一、杜能农业区位理论二、韦伯工业区位论三、其他工业区位理论四、区位的行为主义分析第四章商业和服务业的区位论一、零售业区位论二、服务业区位论第五章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一、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二、企业空间演变模式三、公司组织结构的类型及其空间特征第六章跨国公司区位一、跨国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二、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三、跨国公司对投资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七章区域的结构与组织一、区域经济结构二、区域空间结构三、农村工业化与农区发展四、技术创新与区域结构变迁第八章区域经济发展重点: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难点: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重点:零售业区位论难点:服务业区位论重点:企业增长动因及空间演变模式难点:企业空间演变模式重点:跨国直接投资的原因难点: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重点: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难点: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重点:区域经济增长理论难点: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46一、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二、经济区第九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一、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二、区际经济联系第十章经济活动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点三、经济活动全球化趋势第十一章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区域影响一、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二、全球化与地方化三、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第十二章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一、公司(企业)调查及分析方法二、经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难点:区域分工理论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难点:经济活动全球化趋势重点: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难点: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的关系重点:调查问卷设计原则难点:经济地理信息系统(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灵活运用多媒体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辩论式教学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部分采用传统方式和多媒体手段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课堂讲授,对重要知识点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方法开展课堂教学.
经济活动区域分析和经济活动全球化部分采用典型案例分析和辩论式教学等方法进行,启发学生对典型案例中的区域经济结构和区域空间组织进行思考,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地理学思维分析人类活动空间分布规律的能力.
六、学时分配47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绪论222经济活动区位影响因素分析4413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444商业与服务业区位论4415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226跨国公司区位227区域的结构与组织228区域经济发展4419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4410经济活动全球化2211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区域影响11112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11合计32324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李小建.
经济地理学.
ISBN:978704019871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第二版.
(二)教学参考书[1]陈才.
区域经济地理学.
ISBN:9787030244680.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第二版.
[2]余明.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
ISBN:9787302196686.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八、其他说明无48《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HUMANGEOGRAPHY)执笔者:黄伟雄审核人:石薇宋宪强编写日期:2017年9月1日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3学分学时数总学时48,其中:实验(实训)学时;课外学时先修课程《专业导论》,《自然地理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等后续课程《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区域规划》等二、课程简述本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
能使学生了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掌握人文地理各要素的特征和各分支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最新发展情况,为进一步学好本专业相关课程和进行相关研究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体系,训练学生观察和分析有关人文地理事象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地观,能够运用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人文地理学的产生及发展状况,明确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人文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概况,掌握人口、民族、农业、工业、聚落、语言、宗教、旅游、政治等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当前形势下人类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能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49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地理方面和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的相关问题.
指标点1-3.
具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并了解城乡规划行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1.
能够了解行业发展新动态,熟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城乡规划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见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法.
指标点3-3.
规划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并得出可接受的指标.
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1.
能够了解国家在城乡规划领域的新动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地理和城乡规划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通过考核,使学生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人文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基本知识,并能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考核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科目,考核方式采取闭卷独立完成.
(三)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评定成绩,平时作业、平时考核和课堂表现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50第一章绪论重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研究对象和特性难点: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二、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三、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四、人文地理学的学习要求与主要参考材料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重点: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论难点: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人地关系的实质一、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1、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2、人地关系论3、中国的人地关系论4、西方的人地关系论5、人地关系的实质6、其他人文地理学理论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1、文化区:了解文化概念与结构、文化起源、形成与发展,掌握文化区概念及其划分;2、文化扩散:掌握文化迁移规律;3、文化生态学:了解文化生态学概念与特点;4、文化整合:掌握文化融合与整合的特点和规律;5、文化景观:掌握文化景观及其重要性.
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重点: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难点: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一、研究的一般程序:了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51二、研究的方法论:了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三、主要研究方法:掌握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四章人口、人种与民族重点:人口与发展、人口分布与迁移的规律,人种的划分,民族的迁移与聚集,民俗环境.
难点:人口增长与人口转变、人口分布与迁移的规律、人种的划分、民俗环境.
一、人口增长:简史、阶段、影响因素、前景,了解世界人口与中国人口增长历史与现状,掌握世界与我国人口增长的模式;二、人口分布:分布概况、分布测量、影响因素,了解人口分布概念及其测量,掌握我国和世界人口分布规律;三、人口构成:自然构成、地域构成、社会构成,掌握其分类特点及应用;四、人口变动与人口迁移:掌握人口迁移的概念、形式与规律;五、种族与民族1、概念定义2、性质3、形成4、区别与划分5、分类与分布6、整合7、种族与民族问题六、民俗与民俗景观1、民俗2、民俗形成3、民俗特点4、民俗分类七、民俗景观1、民居2、饮食3、服饰八、流行文化与民俗理解并掌握人口与发展、人口分布与迁移的规律;了解人种的划分,种族主义与民族冲突;了解民族的形成与特征,民族的迁移与聚集,民族的变化与整合;理解并掌握民间文化与流行文52化,民俗与环境.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重点:农业的发展与类型,世界农业生产布局和农业景观难点: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一、农业的起源与发展:了解农业的起源与发展;二、农业的类型与分布:掌握农业的类型和世界农业生产布局;三、农业景观与农业区位论:了解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第六章工业的出现与发展重点:产业类型及其分布,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变化.
难点: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新变化一、工业的出现和发展1、出现2、发展二、产业类型及其分布1、产业类型2、分布三、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变化1、影响因素2、变化发展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重点: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城市体系与城市景观难点:城市地域模型,城市区位,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一、聚落的起源与发展1、起源2、发展3、农业聚落二、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531、城市发展2、城市化3、动力机制三、城市与城市地域结构1、城市区位2、城市环境;3、地域结构与模型四、城市体系与城市景观1、城市体系2、城市景观3、城乡一体化第八章语言与语言景观重点: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语言的传播与影响以及语言景观.
难点:语言的起源与发展,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
一、语言的起源与发展1、语言2、语言的产生,发展3、语言的特性4、语言传播及影响5、谱系分类法二、语言分类与世界主要语系及分布1、印欧语系2、汉-藏语系3、闪-含语系4、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5、乌拉尔-阿尔泰语系6、非洲语言7、其他语言54三、汉语的方言的形成及发展1、北方方言2、吴方言3、湘方言4、赣方言5、粤方言6、闽方言7、客家方言四、语言景观:语言的传播与影响以及语言景观第九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重点:世界主要宗教的传播与分布,宗教仪礼与地理环境和宗教景观.
难点:宗教的产生,宗教与地理环境和宗教景观.
一、宗教的产生与发展二、主要宗教与地理分布1、犹太教2、基督教3、伊斯兰教4、佛教5、道教三、宗教与社会四、宗教景观1、寺庙景观2、礼仪景观3、习俗景观第十章旅游地理重点: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世界旅游资源.
55难点:旅游地的文化特征,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一、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通过国际旅游的发展历史,使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过程;二、旅游者与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要求掌握旅游者概念,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特点;三、旅游地的文化特征:明确旅游地的文化特征,了解旅游业的经济影响和文化影响;四、世界旅游资源与旅游地理:通过世界主要旅游区旅游市场分析与景点介绍,了解世界旅游资源的基本分布与旅游地理特点;五、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进行旅游开发对区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分析,全面理解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第十一章全球政治地理重点:政治与政治地理概念,国家权力,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难点:国家政治地理特征,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一、政治与政治地理:了解政治与政治地理基本概念;二、国家政治地理:分析国家与领土概念、特点、构成,了解边界、边疆问题及影响,掌握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三、国家权力:明确国家权力概念与基本改成,掌握国家实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实例分析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国力;四、全球政治地理格局:通过全球政治地理格局形成过程,了解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十二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重点:人类行为概念,行为空间,行为与区位选择.
难点:人类行为概念与地理环境,人类行为模型.
一、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通过环境知觉、认知、物象及地理评价,了解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关系;二、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分析行为空间、活动空间、迁移空间,了解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三、人类行为与区位选择模型:通过行为矩阵模型、报偿矩阵模型、消费行为空间模型分析,掌握行为与区位选择特点及区位选择模型;56第十三章人类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重点:政治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难点:全球化与本土化,政治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
一、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掌握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关系、问题及基本方法;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了解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趋势;三、全球化与本土化:熟悉经济、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现象、形式、问题与发展趋势;(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灵活运用多媒体讲授、课堂讨论、专题案例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部分采用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讲授,对重要知识点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方法开展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及时梳理总结,遇到问题积极向老师及同学请教与交流.
技术与方法部分主要采用专题案例与课外调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人文地理的认识和理解,要求学生掌握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内容、类型、方法等知识.
六、学时分配序号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量备注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1绪论22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5161~2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224人口、人种和民族5161~25农业的起源与发展446工业的出现与发展331~27聚落与城市化5168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441~29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3310旅游地理4411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3141~212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2213人类发展所面临的问题22合计444485~1057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选用教材:[1]赵荣等,人文地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2016第24次印刷).
2、教学参考书:[1]李旭旦.
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文地理学.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9.
[2]王恩涌等.
人文地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3]陆林.
人文地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2.
[4]赫维人.
新人文地理学.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9.
[5]李小建.
经济地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
八、其他说明本课程课堂教学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注意分析现实社会中人文地理现象.
考虑到经济地理学课程的开设和后续城乡规划课程的需要,根据实际可把工业、农业和旅游地理的内容略讲或不讲,人口地理和聚落与城市化内容可相对详讲;文化地理和种族与民族地理的内容可独立成章;人类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可合并至相关章节.
58《环境科学》课程教学大纲(SCIENCEOFENVIRONMENT)执笔者:宋宪强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9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任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
5学分学时数总学时40,其中:实验(实训)学时;课外4学时先修课程城市生态学、自然地理学(一)、自然地理学(二)后续课程生态环境规划、城市规划原理二、课程简述《环境科学》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基础任选课程.
本课程比较全面阐述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主要内容有环境与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固体废物,物理环境,环境管理等.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环境科学的框架有一定的认识,能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3.
规划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并得出可接受的指标.
59毕业要求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地理现象、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轻甚至消除不良影响的初步措施.
指标点8-1.
了解国家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相关的政策、法津、法规和理论知识.
指标点8-2.
能正确认识地理现象和城乡开发建设实践对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指标点8-3.
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想去解决城乡规划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树立保护环境的道德观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环境问题的实质,掌握各类环境问题产生、演变及防治的基本原理,搞清人类活动与自然和谐的基本途径.
(二)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
(三)成绩评定本课程总评成绩(100%)=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一、环境的概念二、环境问题的定义及分类三、环境问题的发展四、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二章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一、人类与环境二、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三、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重点:环境问题的定义及分类难点: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发展重点: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难点: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60第三章大气环境一、大气环境的结构与组成二、大气污染及其分类三、大气污染污染物的来源及归宿四、大气污染的危害五、全球主要大气环境问题六、大气污染防治第四章水环境一、水环境概述二、水污染及其危害三、水中污染物及其来源四、水质指标五、河流及湖泊水环境问题六、水污染防治第五章土壤环境一、土壤的组成及性质二、土壤污染类型及特点三、我国土壤污染状况四、土壤污染防治第六章固体废物一、固体废物的概念及特点二、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及危害三、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第七章物理环境重点:大气污染及其分类、大气污染物来源和归宿难点:宏观大气污染、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水污染的定义及危害、水中污染物及其来源、河流及湖泊水污染问题难点:河流及湖泊水污染问题、水污染防治重点:土壤环境污染、我国土壤污染状况难点:土壤环境污染防治重点:固体废物的分类及特点、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及危害难点: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与管理61一、噪声的来源、特点及危害二、噪声评价三、噪声污染控制四、其他物理环境第八章环境管理一、环境评价二、环境规划三、环境法重点:噪声污染的来源及特点、噪声的评价难点:噪声污染的来源及特点、噪声的评价重点:环境评价、环境规划难点:环境评价、环境规划(二)教学方法与手段针对本课程涉及专业领域广、内容多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物理环境及固体废物等内容的探索性和协作性学习;在授课模式上,注意紧密联系国内外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与本课程有关的环境保护热点、焦点问题,采用互动式和研究性的教学方法,以案例分析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促进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引导学生对当前环境问题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和认识,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同时,本课程安排4学时课外学习,主要安排学生调研、参观或考察与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物、物理环境及环境管理等相关的各类环境问题、各类环境保护措施和污染防控技术、各类环境保护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具体内容由授课教师根据当年情况确定),让学生从专业角度和实践角度接触环境、认识环境,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实习奠定基础.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绪论222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223大气环境881~24水环境665土壤环境44626固体废物661~27物理环境448环境管理44课外441~2合计364403~6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1]崔灵周,王传花,肖继波.
环境科学导论.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二)教学参考书[1]吴长航,王彦红.
环境保护概论.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7.
[2]莫祥银.
环境学概论(第2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3]曲向荣.
环境学概论(第2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4]左玉辉.
环境学(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刘培桐.
环境科学概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何强.
环境学导论(第3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八、其他说明无.
63《土地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LANDRESOURCES)执笔者:陆冠尧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3学分学时数总学时48,其中:实验(实训)8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后续课程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经济学等二、课程简述土地资源学课程是土地科学最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类型与特征、数量与质量、调查与评价,以及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诸问题的一门综合的应用基础学科.
该学科综合了气象学、土壤学、技术科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是为解决土地资源问题,经过国内外土地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从其他相关学科研究中的一部分逐步组合、融合,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独立学科.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土地资源学基础理论研究;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潜力;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既能够全面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理论体系,又能全面掌握该学科的相关技能,同时及时了解学科的最新前沿.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2-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学、规划、指标点2-1.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基本原理运用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城乡规划学问题的识64景观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别、分析与表述.
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3.
规划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并得出可接受的指标.
毕业要求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地理现象、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轻甚至消除不良影响的初步措施.
指标点8-1.
了解国家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相关的政策、法津、法规和理论知识.
指标点8-2.
能正确认识地理现象和城乡开发建设实践对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指标点8-3.
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想去解决城乡规划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考察学生是否掌握土地资源学的基本知识,是否能从事国土资源管理相关工作.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一、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1、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2、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二、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及方法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2、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三、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及趋势1、国外土地资源的发展及特点2、中国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及特点重点: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
难点:课程研究的方法.
653、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前景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一、土地资源的自然组成要素特征分析1、气候2、地学3、水文4、土壤5、生物二、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1、土地所有制和使用制度2、土地资源的区位特性3、土地经济生产力和土地报酬规律第三章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一、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概述1、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的概念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二、土地类型划分方法及分类系统1、土地类型划分的逻辑体系2、土地类型划分的原则3、国外土地类型系统的简介4、中国土地类型分类系统5、土地类型的命名三、土地类型的分布规律1、土地类型的地带性规律2、区域土地类型分布结构3、土地类型的演替四、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1、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地利用结构2、土地利用分类方法与分类系统重点:土地资源组成的各种自然要素.
难点:地学组成要素.
重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
难点: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
66第四章土地资源调查一、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2、土地资源质量调查3、土地类型调查二、土地资源调查方法及现代技术应用1、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2、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方法3、土地资源遥感调查方法第五章土地资源评价一、土地资源评价的概述1、土地评价的概念和特点2、土地评价的作用3、土地评价的类型二、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程序与方法1、准备阶段2、中间过程3、成果三、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1、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的分类方法2、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质量比配方法3、对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的评述四、土地生产潜力评价1、美国的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系统2、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的数学模型-MOSS模型五、土宜评价1、土宜的概念2、土宜的评价六、土地经济评价1、土地经济评价的概念重点: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各构成要素的调查以及调查成图的系列要求.
难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变更调查的方法.
重点: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生产潜力评价及经济评价.
难点:熟悉撑握评价操作步骤及技巧.
672、土地经济适宜性评价3、土地经济分级七、土地资源核算第六章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潜力一、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研究概述1、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由来2、土地人口承载潜力影响因素3、研究方法简介二、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计算1、作物气候生产潜力计算2、作物的光温(水)生产潜力3、投入水平与土地生产潜力三、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1、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的计算2、人口承载潜力的区域分析四、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1、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对耕地保护的要求2、耕地保护的内容3、保护耕地的对策第七章持续土地利用与管理一、持续土地利用1、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和基本含义2、持续土地利用评价3、持续土地利用评价在土地利用决策中的应用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与管理1、土地利用空间动态监测2、土地资源质量动态监测重点: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土地综合生产潜力评价与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研究.
重点:持续土地利用原则、评价方法.
难点:土地利用规划与设计、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原理与方法.
68第八章土地资源保护与整治一、土地退化1、土地退化的概念和类型2、土地退化的防治二、基本农田保护1、基本农田保护的战略意义2、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质量管理三、土地整理1、土地整理的内涵2、现阶段我国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和内容3、土地整理规划及其工作程序4、土地储备5、土地整理工作中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四、土地复垦1、土地复垦的概念和现状2、土地复垦的对象与标准第九章区域土地资源开发一、区域开发的基本原理1、区域开发的概念和内容2、区域开发的原则3、区域开发的不平衡发展理论与区域开发布局模式二、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内容、形式和原则1、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涵义和内容2、区域土地资源开发与区域开发的关系3、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方式4、区域土地资源开发基本原则三、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1、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2、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分析3、区域土地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重点:土地整理规划编制与程序.
难点:土地复垦技术体系.
重点: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概念、内容、方式及区域土地资源开发规划编制.
难点:区域土地资源开发方法.
69第十章区域土地资源状况一、中国土地资源状况及其分析1、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及分析2、中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分析二、世界土地资源现状分析1、世界土地资源现状2、世界土地资源问题分析3、世界土地资源的共同对策重点:中国和世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难点:解决土地资源问题的对策.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手段相结合的启发式讲授教学为主,紧密联系国内土地管理相关政策与本课程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配合外业调查室内作图实验、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课外阅读、课内外作业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调查和作图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第一章绪论22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66第三章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661第四章土地资源调查44第五章土地资源评价441第六章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潜力22第七章持续土地利用与管理44第八章土地资源的保护与整治44第九章区域土地资源开发441第十章区域土地资源44第十一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44第十二章土地利用数据库建立及现4470状图绘制合计408483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刘黎明等编.
土地资源学(第五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二)教学参考书[1]陆红生等编著.
土地管理学总论.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王万茂等编著.
土地资源管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八、其他说明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自然地理学、地质学、地貌学等.
71《园林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GardenBotany)执笔者:王雪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
9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限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学分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4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后续课程城市景观设计,居住区规划二、课程简述园林植物是园林景观构成中不可缺少的造景要素,经过艺术化的布局组合,能发挥出其组景、衬景的作用.
该课程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限选课程,可为学习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景观设计、居住区设计等课程提供植物种类的基本习性、观赏特性的基本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园林植物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作用,掌握植物分类学和有关植物配置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常见植物的基本习性、观赏特性的一些基本知识,熟悉城乡规划设计过程选用园林植物的基本原则.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3.
规划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并得出可接受的指标.
72毕业要求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地理现象、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轻甚至消除不良影响的初步措施.
指标点8-3.
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想去解决城乡规划实际问题.
(二)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中的实现路径通过本门课程学习,掌握的主要知识与理论有:园林植物的特性及配植原则、常见园林植物分类方法、华南常见园林植物的特点识别及园林应用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观察和实践操作,掌握一些园林植物配植的理论与方法等,使学生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在城乡规划与建设等方面,为就业奠定基础.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些常见植物的基本习性和观赏特性的基本知识.
(二)考核方式课程结束后,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
(三)成绩评定按百分制评定.
成绩由平时成绩(25%)、实验成绩(10%)和期末考试成绩(65%)组成.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73第一章园林植物概述第1节园林植物的园林特性一、园林植物的美学特性二、园林植物的园林特性三、园林植物的配置第2节园林植物的分类第二章常见南方园林植物简介第1节绿荫树类1、常见针叶树类,如苏铁、南洋杉、雪松、白皮松等;2、常见阔叶树类,如玉兰科、桑科、豆科、苏木科等华南地区的树木第2节观赏棕榈类主要介绍常见的南方棕榈科植物,如大王椰子树、假槟榔、蒲葵等第3节观赏竹类主要介绍常见的南方竹类植物,如佛肚竹、黄金碧玉竹、青皮竹等第4节花灌木类主要介绍南方常见的花灌木类植物,如山茶、贴梗海棠、变叶木、朱槿等第5节绿篱类主要介绍南方常见的绿篱类植物,如黄杨、福建茶、假连翘、红背桂等第6节藤蔓类主要介绍南方常见的藤蔓类植物,如爬山虎、牵牛、炮仗花、使君子等第7节常见花卉类1、一二年生花卉类2、宿根花卉类3、球根花卉类4、水生花卉类重点:园林植物配置难点:园林植物的分类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重点:常见南方园林植物的生长习性和观赏特性难点:常见南方园林植物的生长习性的区分,特别是绿荫树类的常见树木的区分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实地观察74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园林植物概述642常见南方园林植物简介22428合计28432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教材:冯志坚主编.
园林植物学.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主要参考资料:[1]董丽主编.
园林植物学.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2]庄雪影主编.
园林树木学(华南本).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75《建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INTRODUCTIONTOARCHITECTURE)执笔者:石薇审核人:宋宪强编写日期:2017.
8.
20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限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学分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计算机制图技术、计算机制图技术Ⅱ后续课程居住区规划、计算机制图技术Ⅲ、计算机制图技术Ⅳ二、课程简述本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市规划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
开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本课程教学,从基础知识出发,使学生认识与理解建筑空间和建筑构造的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对建筑空间和建筑构件的理解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进行城市管理与规划的技能.
通过本课程学习,需要了解与掌握的内容主要有:建筑的历史;建筑的构成要素;建筑构造原理;民用建筑的结构;住宅与公共建筑;高层建筑.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2-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学、规划、景观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2-1.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基本原理运用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城乡规划学问题的识别、分析与表述.
76毕业要求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地理现象、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轻甚至消除不良影响的初步措施.
指标点8-1.
了解国家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相关的政策、法津、法规和理论知识.
指标点8-3.
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想去解决城乡规划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考察学生是否掌握建筑学相关基本知识,对建筑的发展历史、结构与原理、构成与构造、不同类型的建筑的设计方法和要点等内容是否熟悉与掌握,是否具备基本的建筑鉴赏能力,和基础的设计能力.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建筑的历史一、建筑的起源二、建筑与科学技术三、建筑与文化艺术四、建筑与社会五、建筑与环境第二章建筑的构成要素一、建筑的空间二、建筑的功能三、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四、建筑的形象、形式与风格重点:建筑与科学技术,建筑与文化艺术.
难点:建筑与社会,建筑与环境.
重点:建筑的空间,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
难点:建筑的功能,建筑的形象、形式与风格.
77第三章建筑构造原理一、地基与基础二、墙体三、楼板与地层四、楼梯与台阶五、屋顶六、门窗第四章民用建筑的结构一、砌体结构二、钢筋混凝土结构三、钢结构四、木结构第五章住宅与公共建筑一、住宅二、公共建筑第六章高层建筑一、高层建筑的起源和发展二、高层建筑的形成与影响三、高层建筑的概念及构成要素四、高层建筑的类型及特件五、高层建筑的结构六、高层建筑的设备七、高层建筑的防灾重点:地基与基础,墙体.
难点:楼板与地层,楼梯与台阶.
重点: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
难点:钢结构,木结构.
重点:住宅,公共建筑.
难点:公共建筑.
重点:高层建筑的概念及构成要素,高层建筑的类型及特件,高层建筑的结构.
难点:高层建筑的设备,高层建筑的防灾.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78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及教学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使学生掌握住宅建筑的基本知识,并结合当今国内外景观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配合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视频播放、课堂讨论、学生PPT演示、课外阅读与调查、课内外作业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一建筑的历史441二建筑的构成要素44三建筑构造原理66四民用建筑的结构66五住宅与公共建筑661六高层建筑66合计32322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孙礼军,蔡晓宝,王育武等.
建筑的基本知识.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二)教学参考书[1]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等.
房屋建筑学(第四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张文忠.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胡纹.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孙玉红.
房屋建筑构造(第二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5]程旭洋.
建筑基础.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6]尚久明.
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第二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八、其他说明无.
79《资源勘查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THEORYANDMETHODOLOGYOFRESOURCESURVEYING)执笔者:陈同庆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9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课程类型专业类课程课程性质限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1.
5学分学时数总学时24,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地质学、自然地理学后续课程二、课程简述本课程阐述了各类资源的特点,介绍了了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旅游资源的勘查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和手段,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各类资源的勘查方法.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员能参与资源勘查的实际工作.
本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科基础限选课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资源勘查的种类和内容,各类资源勘查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基本胜任相关的资源勘查工作.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旅游资源的勘查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和手段,全面系统地掌握各类资源的勘查方法.
并能参与资源勘查的实际工作.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80毕业要求2-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学、规划、景观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2-1.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基本原理运用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城乡规划学问题的识别、分析与表述.
毕业要求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地理现象、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轻甚至消除不良影响的初步措施.
指标点8-2.
能正确认识地理现象和城乡开发建设实践对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指标点8-3.
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想去解决城乡规划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学生认识和掌握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旅游资源的勘查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和手段,全面系统地掌握各类资源的勘查方法.
并能参与资源勘查的实际工作.
(二)考核方式期未进行闭卷考试,平时考察课堂表现及作业.
(三)成绩评定平时占30%,期未考试占70%计算总评成绩.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资源理论概述一、资源的概念二、理解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三、资源的价值四、资源的安全第二章土地资源一、土地与土地资源重点:资源科学概念及其研究对象、任务难点:资源安全研究的国内外动态重点: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难点: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研究与FAO的农业生态区域法81二、土地资源分与土地资源调查三、土地潜力评价与土地适宜性评价四、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与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第三章水资源一、水与水资源二、水资源数量评价与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三、水质评价与水环境质量评价四、水环境容量与水资源承载力第四章矿产资源一、矿床与矿产资源二、矿产资源可得性度量与储量分级三、矿产资源评价第五章生物资源一、生物圈与生物资源二、生物资源量与生物生产力三、生物资源类型评价--森林资源与草地资源四、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利用第六章海洋资源一、海洋与海洋资源二、海洋生物资源三、海洋矿产资源四、海水化学资源与海洋动力资源重点:区域水资源总量评价,水环境容量模型及其意义难点: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与计量重点:矿产资源地质评价,矿产资源的经济评价难点:区域矿产资源评价的方法重点:生物资源量及其测度难点:生物多样性价值及其评价重点:海洋生物生产力,海底矿产资源难点:海洋污染防治与海洋环境保护82五、海洋空间资源第七章旅游资源一、旅游与旅游资源二、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三、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方法四、旅游资源潜力评价--以森林为例第八章社会资源一、人口资源、人力资源二、人力资本的投资与开发三、人力资源评价四、信息资源五、智力资源六、资本资源重点: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评价难点:资源要素组合的技术性评价重点: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资本资源难点:人力资源数量及其评价,人力资源结构及其评价,资本资源(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手段相结合的启发式讲授教学为主,紧密联系国内外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与资源勘察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配合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课外阅读与调查、课内外作业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资源理论概述222土地资源4413水资源4414矿产资源2215生物资源221836海洋资源447旅游资源228社会资源44合计24244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刘成武,黄利民等编.
资源科学概论.
ISBN7-03-013272-6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二)教学参考书[1]林增杰、严星主编.
地籍管理.
ISBN7-300-03726-7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2]封志明编著.
资源科学导论.
ISBN978-03-011884-4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3]胡光,赵立仁著.
中国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吉林:吉林地质出版社,2000年版.
[4]鞠德峰.
我国海洋资源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北京:经济师杂志社,2002年版.
[5]何希吾,姚建华等编.
中国资源态势与开发方略.
武汉:湖北科学出版社,1997年.
八、其他说明无84《资源评价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RESOURCEEVALUATIONANDMANAGEMENT)执笔者:宋宪强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9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限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1.
5学分学时数总学时24,其中:实验(实训)学时;课外学时先修课程高等数学、自然地理学(一)、自然地理学(二)、环境经济学后续课程资源勘查理论与方法二、课程简述《资源评价与管理》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科基础限选课程.
本课程从经济发展和生产布局的角度出发,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根据技术条件综合论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能性、方向和经济合理性,为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和实现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与特性,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等的评价与管理.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2-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学、规划、景观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2-1.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基本原理运用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城乡规划学问题的识别、分析与表述.
85毕业要求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地理现象、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轻甚至消除不良影响的初步措施.
指标点8-2.
能正确认识地理现象和城乡开发建设实践对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指标点8-3.
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想去解决城乡规划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1、了解资源评价与管理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掌握自然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2、掌握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3、掌握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
(二)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
(三)成绩评定本课程总评成绩(100%)=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一、自然资源的概念二、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三、自然资源评价与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二章气候资源评价与管理一、太阳辐射资源1、辐射的基本理论2、太阳辐射资源特点与利用3、太阳辐射资源计算4、地表与大气辐射计算5、太阳辐射资源评价二、热量资源重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基本属性难点:自然资源评价与管理的基本原则重点:各种气候资源评价方法难点:各种气候资源评价方法861、地球能量平衡与热量资源2、热量资源评价指标3、热量与作物生长模拟4、热量资源的农业评价三、降水资源1、水分循环与降水资源2、降水资源评价指标3、降水资源的农业评价四、风能资源1、风能资源的特点2、风能资源的利用3、风能资源的计算4、风能资源的评价五、农业气候资源评价1、中国农业气候资源评价方法2、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3、中国作物气候资源评价第三章水资源评价与管理一、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基本概念与一般方法1、水资源评价概念2、降水量和蒸发量的计算3、径流资料还原计算4、地下水资源计算评价5、水资源总量与供需平衡分析二、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析1、山区水平衡与水资源2、平原地区的水量转换3、城市水资源4、湖泊水资源三、水质评价1、水质评价的定义2、水质评价的类型及方法重点: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析,水质评价难点:水质评价,水能资源87四、水能资源1、水能资源和水资源的区别2、水能开发的基本形式第四章生物资源评价与管理一、生物资源概述1、生物资源的概念和范围2、生物资源的主要特征3、生物资源量的测定二、生物资源类型及其评价1、生物资源遗传性状的利用评价2、生物物种资源的利用评价3、生态系统的利用评价第五章土地资源评价与管理一、土地资源概述1、土地与土地资源2、土地资源特性二、土地资源评价1、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与目标2、土地资源评价程序3、土地资源评价项目与指标体系4、土地资源评价方法三、区域土地资源评价研究1、土地资源评价层次与土地评价单元2、国家级土地资源评价3、省(区)级土地资源评价4、县(市)级土地资源评价第六章矿产资源评价与管理重点:生物资源类型及其评价难点:生物资源类型及其评价重点:土地资源评价方法难点:区域土地资源评价研究重点:矿产资源评价方法难点: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与综合评价88一、矿产资源概述1、矿产资源的基本概念2、矿产资源的特性3、矿产资源的分类4、世界矿产资源形势二、矿产资源评价1、矿产资源评价的内容2、矿产资源评价方法3、矿产资源的储量及其分级4、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的阶段性5、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与综合评价(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本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学中针对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的评价与管理,紧密联系国内外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有关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开展各种资源的案例分析及课外调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绪论222气候资源评价与管理663水资源评价与管理441~24生物资源评价与管理445土地资源评价与管理441~26矿产资源评价与管理44合计24242~4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1]谢云.
自然资源评价教程.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二)教学参考书[1]武吉华.
自然资源评价基础.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89[2]彭补拙.
资源科学概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王双银.
水资源评价.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
[4]黄云.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5]蒙吉军.
土地评价与管理.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八、其他说明无.
90《资源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RESOURCEECONOMICS)执笔者:周红艺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程课程性质限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1.
5学分学时数总学时24,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福利经济学后续课程恢复生态学二、课程简述资源经济学课程是高等学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理论课,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资源经济学是涉及自然资源保护领域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的经济科学.
课程重点讨论资源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资源的稀缺原理,了解资源配置的经济学原理,掌握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了解非再生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掌握可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了解共享资源的最优利用,掌握自然资源核算与价值评估,了解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经济问题.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3.
规划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并得出可接受的指91标.
毕业要求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地理现象、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轻甚至消除不良影响的初步措施.
指标点8-3.
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想去解决城乡规划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资源经济学是涉及自然资源保护领域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的经济科学.
课程重点讨论资源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来改造传统资源经济学的观点和理论体系.
课程教学旨在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培养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能力,具有现代可持续发展经济观,富有整体性、创造性思维的智能型经济学复合型人才.
(二)考核方式考试(三)成绩评定考试成绩(70%)+出勤考核(10%)+平时作业(20%)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一、了解资源的相关知识;二、理解资源的生态环境价值及资源经济问题.
第二章资源的稀缺原理一、了解资源的稀缺原理;二、理解通过数学模型和图形分析等方法解释资源稀缺及其度量.
第三章资源配置的经济学原理重点:资源的相关概念难点:资源的生态环境价值及资源经济问题重点:资源的稀缺原理难点:通过数学模型和图形分析等方法解释资源稀缺及其度量重点:资源配置的经济学原理92一、了解资源配置的经济学原理二、熟悉如何通过举例论证、图形分析等方法解释资源配置中的福利经济问题第四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了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二、熟悉如何通过实证分析等方法介绍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及其评价方法第五章非再生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一、了解非再生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二、理解如何通过案例分析、实证分析和数学模型分析等方法解释有关决策模型,以及如何进行非再生资源开采税收问题的经济学分析第六章可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一、了解可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二、熟悉如何通过案例分析、实证分析和数学模型分析等方法介绍可再生资源的生态增长模型、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决策模型等第七章共享资源的最优利用一、了解共享资源的最优利用二、理解案例分析、实证分析和数学模型分析等方法;理解共享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分析及共享资源最优利用的经济手段难点:举例论证、图形分析等方法解释资源配置中的福利经济问题重点:可持续发展难点:通过实证分析等方法介绍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及其评价方法重点:非再生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难点:如何进行非再生资源开采税收问题的经济学分析重点:可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难点:实证分析和数学模型分析等方法介绍可再生资源的生态增长模型重点:了解共享资源的最优利用难点:理解案例分析、实证分析和数学模型分析等方法;理解共享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分析及共享资源最优利用的经济手段93第八章自然资源核算与价值评估一、了解自然资源核算与价值评估二、熟悉自然资源核算方法和自然资源价值评估方法第九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经济问题一、了解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经济问题,理解实证分析等方法.
重点:自然资源核算与价值评估难点:熟悉自然资源核算方法和自然资源价值评估方法重点:了解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经济问题.
难点:理解实证分析等方法(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灵活运用多媒体讲授、课堂讨论、专题案例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部分采用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讲授,对重要知识点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方法开展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及时梳理总结,遇到问题积极向老师及同学请教与交流.
技术与方法部分主要采用专题案例与课外调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资源经济的认识和理解,要求学生掌握资源调查,资源经济价值的评估等.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绪论222资源的稀缺原理223资源配置的经济学原理2214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25非再生资源的最优化配置336可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357共享资源的最优利用228自然资源核算与价值评估4429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经济问题44合计2424394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曲福田著.
资源经济学.
ISBN:9787109069428.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第一版.
(二)教学参考书马中主编.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
ISBN:7505833685.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八、其他说明无95《恢复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RESTORATIONECOLOGY)执笔者:周红艺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程课程性质限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1学分学时数总学时16,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生态学,自然地理学后续课程生态环境规划二、课程简述对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恢复有一个总体的掌握,并着重掌握不同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对不同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的原则和目标,对生态恢复的策略和合理性评价等,在此基础上了解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恢复生态学的关系,可持续发展与恢复生态学的关系,对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管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3.
规划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并得出可接受的指标.
96毕业要求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地理现象、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轻甚至消除不良影响的初步措施.
指标点8-1.
了解国家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相关的政策、法津、法规和理论知识.
指标点8-3.
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想去解决城乡规划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对恢复生态学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对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恢复有一个总体的掌握,并着重掌握不同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对不同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的原则和目标,对生态恢复的策略和合理性评价等,在此基础上了解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恢复生态学的关系,可持续发展与恢复生态学的关系,对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管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考试成绩(70%)+出勤考核(10%)+平时作业(20%)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一、通过本章学习,初步掌握生态恢复与恢复生态学的定义;二、了解生态恢复重建研究,理解恢复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作为未来希望的本质.
第二章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一、掌握退化生态系统的定义及其形成原因,了解退化生态学系统的参照与诊断,理解环境污染等对环境的严重影响,以及全球及我国退化生态系统的现状.
二、掌握植被恢复的本质,了解植被恢复的各种误区的具体表现,理解当今植被恢复存在的众多问题以及如何才能真正地进行植被恢复.
第三章植被恢复的基本原则重点:初步掌握生态恢复与恢复生态学的定义难点:了解生态恢复重建研究,理解恢复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作为未来希望的本质重点:退化生态系统的定义及其形成原因难点:理解当今植被恢复存在的众多问题以及如何才能真正地进行植被恢复97一、掌握植被恢复的基本原则,了解各项恢复的基本原则表现,理解保证植被恢复成功的种种限制与成功植被恢复的基本要求.
二、掌握天然植被的功能类型,了解天然植被的效益与价值,理解天然植被在植被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天然植被在我国的重要性.
第四章天然植被恢复技术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一、初步掌握天然恢复技术的规程,了解天然植被恢复技术的的具体操作过程,理解天然恢复技术对天然恢复的重要基础作用.
二、掌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含义,了解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组成,理解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大作用,及对环境与人类的重大影响第五章生态系统健康和管理的概念及其要素一、掌握生态系统健康的定义和标准,了解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估与预测,生态系统健康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解生态系统健康对生态系统发展的基础作用,并理解生态系统健康现状的出现原因.
二、掌握生态系统管理的定义,了解生态系统管理的发展过程,理解生态系统管理对生态系统的作用.
第六章可持续发展与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一1、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与理论框架二、理解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及与恢复生态之间的紧密关系.
重点:植被恢复的基本原则难点:掌握天然植被的功能类重点:理解天然恢复技术对天然恢复的重要基础作用难点:理解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大作用,及对环境与人类的重大影响重点:理解生态系统健康对生态系统发展的基础作用,并理解生态系统健康现状的出现原因难点:理解生态系统管理对生态系统的作用重点: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与理论框架难点:理解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及与恢复生态之间的紧密关系(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灵活运用多媒体讲授生态学基础知识、课堂讨论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生态恢复的专题案例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部分采用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讲授,对重要知识点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方法开展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及时梳理总结,遇到问题积极向老师及同学请教与交流.
技术与方法部分主要采用专题案例与课外调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区域生态环境的认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态恢复措施.
98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绪论222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3313植被恢复的基本原则334天然植被恢复技术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335生态系统健康和管理的概念及其要素4416可持续发展与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11合计16162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任海、彭少麟,恢复生态学导论,ISBN:7030091132.
科学出版社,2001,第一版.
(二)教学参考书杨小波等.
城市生态学.
ISBN:7030084632.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第一版.
八、其他说明无99《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ENVIRONMENTECONOMICS)执笔者:宋宪强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9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限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1.
5学分学时数总学时24,其中:实验(实训)学时;课外学时先修课程高等数学、自然地理学(一)、自然地理学(二)后续课程资源评价与管理二、课程简述《环境经济学》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科基础限选课程.
本课程主要研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环境发展之间关系,其内容不仅涵盖已成型的概念、体系、逻辑和理论,而且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将社会经济发展与解决环境问题等内容紧密结合,形成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框架.
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环境与经济相互作用的规律,培养学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观念,以及运用环境经济学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境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3.
规划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并得出可接受的指标.
100毕业要求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地理现象、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轻甚至消除不良影响的初步措施.
指标点8-2.
能正确认识地理现象和城乡开发建设实践对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指标点8-3.
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想去解决城乡规划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1、了解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掌握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2、了解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基本模式;3、理解并掌握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环境价值评估、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4、掌握环境经济管理的内容,了解国内外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二)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
(三)成绩评定本课程总评成绩(100%)=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一、环境与环境-经济系统二、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三、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一、环境资源价值理论二、外部性理论三、物质平衡理论四、可持续发展理论重点: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难点: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重点:外部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难点:物质平衡理论101第三章环境保护与发展模式一、环境保护与资源流动二、"先污染,再治理"发展模式的代价三、"边发展,边治理"的可行性与局限性四、生态型和环保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第四章环境费用效益分析一、环境污染与保护的基本经济分析二、费用-效益分析三、影子价格四、环境污染治理费用的分摊第五章环境价值评估一、环境资源价值二、环境资源价值评估方法框架三、直接市场评价法四、偏好价值评估法第六章环境影响经济评价一、影响因子名录二、影响的筛选分析三、影响的量化四、货币估算因素与分析第七章环境经济管理一、污染控制与环境管理政策重点:生态型和环保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难点:环境保护与资源流动重点:费用-效益分析难点:影子价格,环境污染治理费用的分摊重点:直接市场评价法,偏好价值评估法难点:直接市场评价法,偏好价值评估法重点:影响的量化难点:货币估算因素与分析重点:排污权交易难点:排污标准,排污收费1021、最优污染水平2、环境污染控制的思路与环境管理政策二、排污标准1、排污标准的概念2、排污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三、排污收费1、最优庇古税-排污费2、不完全竞争与排污收费3、排污费的效率4、排污收费的缺点5、污染者付费原则四、排污权交易1、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概念2、排污权交易制度的优点第八章环境保护产业一、环保产业定义及类别二、环保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三、国外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四、我国环保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重点:环保产业定义及类别,我国环保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难点:国内外环保产业发展现状(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本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手段相结合的启发式讲授教学为主,紧密联系国内外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与环境经济学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针对环境保护与发展模式、环境保护产业进行专题调研,配以环境价值评估、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环境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031绪论222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443环境保护与发展模式441~24环境费用效益分析225环境价值评估226环境影响经济评价221~27环境经济管理668环境保护产业22合计24242~4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1]刘庸.
环境经济学.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
.
(二)教学参考书[1]左玉辉.
环境经济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马中.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刘天齐.
环境经济学.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4]孙强.
环境经济学概论.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
[5]张真.
环境经济学教程.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八、其他说明无.
104《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THEPRINCIPLEOFMANAGEMENTSCIENCE)执笔者:刘淑娟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类课程(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任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程后续课程管理学相关专业课程二、课程简述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理解管理学问题的实质,掌握原理,搞清管理的基本技能及其发展动态,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管理学基础,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内涵;二、管理的职能、性质及其本质属性;三、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四、管理的基本技能及其发展动态,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管理学基础.
管理科学课程既是高等学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学科基础课,又同属其专业主干学科.
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建设人才服务的.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105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地理方面和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的相关问题.
指标点1-3.
具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并了解城乡规划行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毕业要求5-项目管理能力掌握城乡规划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城乡规划实践项目的管理能力.
指标点5-3.
能够对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炼和总结.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理解管理学问题的实质,掌握原理,搞清管理的基本技能及其发展动态,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管理学基础,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三)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重点:管理的定义、职能,主要管理理论的精髓难点:管理理论的形成一、管理活动二、中外早期管理思想三、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章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重点:道德观,两种对立的社会责任观难点:道德发展的层次一、管理与伦理道德二、几种相关的道德观三、到的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四、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五、企业的社会责任106第三章全球化管理重点:理解和掌握国际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动机难点:国际化经营的战略一、全球化内涵二、全球化与管理者三、全球化与管理职能第四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重点:信息的定义、信息评估的原则和有用信息的特征;信息系统的要素及开发步骤难点:信息的评估及有用信息的特征一、信息及其特征二、信息管理工作三、信息化管理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重点:决策的原则、依据,决策的类型与过程,集体决策方法难点: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和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一、决策与决策理论二、决策过程三、决策的影响因素四、决策方法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重点:计划与决策的关系,计划的类型以及计划编制过程难点:计划的性质以及计划的层次体系一、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二、计划的类型三、计划编制过程第七章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重点:远景和使命陈述,战略选择和计划的组织实施方法难点:战略环境分析一、战略环境分析二、战略性计划选择107三、计划的组织实施第八章组织设计重点: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原则和形式特征,组织层级化与管理幅度、组织层级化与集分权的关系难点:影响组织设计的主要因素一、组织与组织设计二、组织的部门化三、组织的层级化第九章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员工的招聘方法以及有效性分析,人员的培训及绩效评估难点:职业计划与发展的路径及实际应用一、人力资源计划二、员工的招聘与解聘三、员工培训四、绩效评估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重点:管理组织的变革阻力及压力,组织冲突及其管理,组织文化的功能与塑造途径难点:组织文化的内涵及特征一、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二、管理组织变革三、组织文化及其发展第十一章领导概论重点:领导方式及其理论难点:领导方式行为论一、领导的内涵二、领导风格类型三、领导理论第十二章激励重点:激励的原理,激励的内容理论,激励的过程理论108难点:激励的内容理论一、激励原理二、激励的需要理论三、激励的过程理论四、激励实务第十三章沟通重点:沟通的过程及其重要性,管理组织沟通,组织冲突的管理难点:有效沟通的障碍与实现一、沟通的原理二、组织沟通三、沟通管理四、组织冲突与谈判第十四章控制与控制过程重点:控制理论与控制类型,理解控制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有效控制的特征及其实现方法难点:控制过程的三个环节:确定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一、管理控制的必要性及其类型二、管理控制的工作内容及其要求三、危机与管理控制第十五章控制方法重点:预算的种类、作用,生产控制过程中的对供应商的控制、库存控制及质量控制等难点:生产控制中的控制内容一、预算控制二、生产控制三、财务控制方法四、综合控制方法第十六章管理的创新职能重点: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创新的类别与特征,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创新的过程和组织难点:创新与维持的辩证关系企业技术创新一、创新及其作用二、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109三、创新的过程及其管理四、工作流程的再造第十七章企业技术创新重点:技术创新的源泉,技术创新的战略难点:技术创新的内涵一、技术创新及其贡献二、技术创新的源泉三、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四、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第十八章企业组织创新重点:企业的制度创新、企业的层级结构创新以及企业文化创新难点:企业的制度创新一、企业制度创新二、企业层级结构创新三、企业文化创新(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学中本课程主要是课堂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体电子教案进行教学.
配合管理相对应的案例,紧密联系国内外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与本课程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配合学生讨论,案例研究等方法,培养学生对于新鲜案例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222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221~23全球化与管理114信息与信息化管理115决策与决策方法221106计划与计划工作227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228组织设计229人力资源管理331~210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2211领导概论2212激励2213沟通2214控制与控制过程2215控制方法2216管理的创新职能1117企业技术创新1118企业组织创新11合计32322~4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1]周三多.
管理学(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二)教学参考书[1]冯国珍.
管理学.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2]王建林.
管理学.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八、其他说明无.
111《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BASICSOFECOLOGY)执笔者:宋宪强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9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限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学分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训)学时;课外4学时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一)、自然地理学(二)后续课程生态环境规划二、课程简述《生态学基础》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基础任选课程.
本课程把生物与其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讲授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调节控制和平衡发展规律;从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阐明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也反映了现代生态学的新进展与新理论.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了解生态学基础知识重要性,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以培养学生从经济、社会、生态等多角度来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撰写毕业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112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地理方面和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的相关问题.
指标点1-3.
具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并了解城乡规划行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毕业要求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地理现象、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轻甚至消除不良影响的初步措施.
指标点8-1.
了解国家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相关的政策、法津、法规和理论知识.
指标点8-2.
能正确认识地理现象和城乡开发建设实践对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1、了解生态学的定义、发展简史、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基本情况.
2、理解并掌握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掌握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生态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掌握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基本功能,对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问题能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加以综合分析.
4、了解生态学的应用领域.
(二)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
(三)成绩评定本课程总评成绩(100%)=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一、生态学的产生及发展二、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三、生态学的学科体系及研究方法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生物与环境的基本关系重点: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难点:生态学的学科体系及研究方法重点: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及对生物的影响难点: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1131、生物种及个体生态学2、环境与生态因子3、生态因子作用特征二、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及调整1、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最小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限制因子定律2、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驯化、耐受性的节律变化、内稳态、休眠三、生物与主要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1、光的生态作用2、温度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3、水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4、土壤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5、大气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第三章生物种群一、生物种群和种群生态学1、种群的概念2、种群生态学二、种群的基本特征1、种群的空间特征2、种群的数量特征3、种群的遗传特征三、种群的数量动态及调节1、种群增长的理论模型2、种群的实际数量动态3、种群调节4、种群的生态对策第四章生物群落一、群落的组成及结构1、群落的概念及基本特征2、群落的组成3、群落的结构重点: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种群的数量动态及调节难点:种群的数量动态重点: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难点:群落的结构,顶极群落114二、群落的动态变化1、群落的季节动态2、群落的年变化3、群落演替第五章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二、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三、生态平衡第六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二、能量流动的渠道三、能量流动的过程四、能流与生态系统生产力第七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一、物质循环的基本原理二、几种重要物质的循环过程三、物质循环与环境问题第八章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一、信息流概述二、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类型三、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第九章生态学的应用一、生态学的主要应用领域二、生态系统服务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平衡难点: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生态平衡重点:能量流动的渠道,能量流动的过程难点:能流与生态系统生产力重点:几种重要循环的概述,物质循环与环境问题难点:物质循环与环境问题重点: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类型难点: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重点:生态系统服务,人类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与环境污染难点:人类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与环境污染115三、人类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与环境污染四、人口与资源问题(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本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手段相结合的启发式讲授教学为主,紧密联系国内外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与生态学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在生物物种、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等不同组织层面开展案例分析、课外阅读与调查、课内外作业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生态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绪论222生物与环境663生物种群461~24生物群落2445生态系统226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447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441~28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229生态学的应用22合计284322~4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1]曹凑贵.
生态学概论(第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二)教学参考书[1]张润杰.
生态学基础.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2]李振基.
生态学(第四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李博.
生态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蔡晓明.
生态系统生态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王焕校.
污染生态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柳劲松.
环境生态学基础.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八、其他说明无.
116《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THEWRITINGOFSCIENCE&TECHNOLOGYPAPER)执笔者:刘占明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科学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类课程课程性质专业基础任选课是否为双语是(混合型)学分数1学分学时数总学时16,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专业导论、专业英语后续课程毕业论文二、课程简述(300字左右)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科技论文写作概论(Introduction)、科技论文的基本格式及内容(FormatandContent)、科技论文规范表达(NormativeExpression)的几个重要问题、科技论文的写作步骤及方法(StepsandMethods)、科技论文的投稿(PaperSubmission)、学术道德(AcademicMorality)、科技论文中图表的制作(GraphicsPresentation)、毕业论文答辩(GraduationThesisDefense)要注意的问题等.
通过系统全面的介绍科学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使之对科研选题、科研总结等科研基本程序和基本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熟悉各种类型科技论文的写作技巧、方法和规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最终,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科技论文写作相关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并能够自觉地运用有关知识去评价和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117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环境科学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各类环境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指标点5-3.
掌握环境科学重要文献资料的来源和获取方法.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环境保护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10-1.
掌握技术文件写作方法,理解和撰写效果良好的报告和设计文件.
(二)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中的实现路径通过本门课程学习,掌握的主要知识与理论:科技论文概论、科技论文的基本格式及内容、科技论文规范表达的几个重要问题、科技论文的写作步骤及方法、科技论文的投稿、学术道德、科技论文中图表的制作、毕业论文答辩要注意的问题等.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全面的了解科学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使之对科研选题、科研总结等科研基本程序和基本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熟悉各种类型科技论文的写作技巧、方法和规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最终,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科技论文写作相关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目标一:其目的是通过系统全面的介绍科学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使之对科研选题、科研总结等科研基本程序和基本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熟悉各种类型科技论文的写作技巧、方法和规范,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的科学素养;根据毕业论文主题,检索相关文献,撰写相关文献综述.
目标二:学生能够熟练检索、阅读专业相关的英语文献;能够比较熟练的对本专业的专业词汇、术语进行翻译,掌握一些常用的科技论文英语表达句式;能够熟练的对学位论文中需要用英语表达的部分(如英文题目、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等)进行准确表达.
(二)考核方式开卷形式,试题或答卷的中外文比例为6:4.
(三)成绩评定该科目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较为特殊(混合型中英文双语教学),且对学生(本科)毕业前的学位论文完成情况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为了能使教学效果落到实处,要特别重视平时的文献(中英文)查阅、规范论文写作格式(中英文)的训练,最终成绩的评定要注重平时的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
综合以上考虑,最终成绩的构成如下:开卷考试成绩(50%)+课堂出勤(10%)+作业展示(40%)118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Chapter1Introduction(绪论)重点:科技论文的特点难点:科技论文的重要性一、了解科技论文相关定义二、科技论文的写作目的三、科技论文的特点四、科技论文的基本要求五、科技论文的重要性Chapter2BasicFormatandContent(科技论文的基本格式及内容)重点:格式、摘要、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难点:引言、结论、参考文献一、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标准(formatstandard)二、科技论文的编排结构(Structure)三、论文题目(Title)四、论文"署名"(Author)五、论文摘要(Abstract)六、关键词(Keywords)七、引言(Introduction)八、正文(Mainbody)九、结论和建议(Conclusions&Recommendations)十、致谢(Acknowledgements)十一、参考文献(References)十二、附录(Appendix)十三、注释(Comments)Chapter3SeveralImportantProblemsaboutNormativeExpression(科技论文规范表达的几个问题)重点:层次标题、量名称和量符号、计量单位难点:层次标题、量名称和量符号、计量单位一、关于层次标题(Headinglevels)二、关于量名称和量符号三、关于计量单位四、关于数字119五、关于图表Chapter4StepsandMethods(写作步骤与方法)重点:科技论文写作过程难点:提高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途径一、科技论文写作过程二、提高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途径三、综述性科技论文写作Chapter5PaperSubmission(科技论文的投稿)重点:投稿需考虑的因素难点:审稿人可能考虑的问题一、投稿需考虑的因素二、投稿前需检查的项目三、投稿一般注意事项四、投稿信的写作五、与编辑的联系六、审稿人可能考虑的问题七、如何推荐审稿人Chapter6AcademicMorality(学术道德)重点:重复率检测问题难点:无一、科技论文中的引用(Citationsinscientificpapers)二、重复率检测问题(Repetitionratedetection)三、投稿的学术道德(AcademicethicsofSubmission)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手段相结合的启发式讲授教学为主,紧密联系国内外相关发展现状及热点问题,配合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课外阅读与调查、课内外作业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120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绪论222科技论文的基本格式及内容312623科技论文规范表达的几个重要问题11214科技论文的写作步骤及方法111315科技论文的投稿1116学术道德1121合计925166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郭倩玲.
《科技论文写作(第二版)》ISBN9787122263438.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自编外文讲义(二)教学参考书吴勃等.
《科技论文写作教程(第二版)》ISBN9787512339521.
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
张才骏,《科学研究概论与科技论文写作》.
北京:华文出版社,2012余中元.
《地理专业英语》ISBN9787811048575.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陈苏等.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ISBN9787122081780.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八、其他说明无121《旅游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Tourism)执笔者:黄耀丽审核人:汪清蓉李飞编写日期:2018年9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旅游系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性质任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3学分学时数总学时48,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专业导论后续课程人文地理学、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原理二、课程简述旅游学原理课程是高等学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学生进入旅游专业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对旅游、旅游活动、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等相关概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发展旅游业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旅游对接待地区的基本影响等问题进行基本且系统地阐述.
通过搭建旅游专业基本理论框架和模块,掌握旅游所涵盖的各方面、各层次的内容.
课程主要由四个板块构成:第一板块是关于旅游发展与旅游研究的基础知识板块,主要内容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等基本概念等;第二板块为旅游需求板块,其内容是关于旅游者概念、分类、旅游者行为和旅游市场等;第三板块为旅游供给板块,内容包括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组织等;第四板块是旅游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122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地理方面和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的相关问题.
指标点1-3.
具有解决旅游管理问题所需的理论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
毕业要求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地理现象、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轻甚至消除不良影响的初步措施.
指标点8-1.
了解国家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相关的政策、法津、法规和理论知识.
指标点8-2.
能正确认识地理现象和城乡开发建设实践对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目标一:掌握本课程的主要知识与理论.
目标二:具有旅游管理所需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及基本方法.
目标三:具有表综合达、文献搜集分析处理等管理能力与素质.
掌握旅游学各章节所涵盖的的基本概念,了解旅游管理中的基本理论问题.
(二)考核方式以期末课程考核为主.
考核方式以开卷与闭卷相结合或利用BB教学平台课程试题库进行开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理论考试占70%,平时成绩(含作业成绩)占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认识旅游活动一、掌握作为旅游学研究对象的旅游概念,分析旅游活动的各类定义及权威界定(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规范界定),了解"艾斯特"定义;学会分析并掌握旅游活动的性质;二、熟悉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掌握旅游活动体系的构成要素.
重点:旅游活动范畴及性质,旅游活动的特点,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指标.
难点:旅游活动的界定从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类型诠释诠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活动的界定.
123三、了解旅游活动类型及其划分依据,重点理解和熟悉测量旅游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各类指标的使用范围.
第二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一、了解十九世纪以前的履行或动的基本特征,着重了解原始时期人类的迁徙、初始旅行产生的时代背景机器发展的原因,目的是与当今旅游的本质区别二、掌握近代、现代旅游的特征,明确近代旅游产生的标志及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重点了解旅游发展史上的代表性事件(产业革命;"旅游"一词的出现;铁路时代;托马斯库克的活动;旅游业的出现等).
三、学会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观察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发展,认识人类旅行活动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一最基本的旅游活动发展规律.
了解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史,特别是改革开放前后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对比.
第三章旅游者一、掌握旅游者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其需求特点;熟悉联合国罗马会议对旅游者的统计口径以及世界旅游组织对此所做的最新规范.
二、掌握我国对旅游者统计范围的划定与解释,熟悉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统计口径的异同;三、掌握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以及影响这些因素的原理;全面认识个人旅游影响因素的意义.
四、了解旅游者类型的划分目的和方法并熟悉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特点.
第四章旅游资源一、基于需求的角度认识旅游资源的概念以及旅游资源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二、熟悉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了解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认识意义,解析旅游资源的价值重点: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现代旅游的概念,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难点:以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为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旅游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了解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史.
重点:旅游者的概念、分类、特点、统计口径.
难点:不同旅游者的需求、旅游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重点: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的特点,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原则与措施.
难点: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价值决定124决定内涵.
三、认识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和开发工作的参与者,熟悉其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应当遵循的原则,认清开发与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并熟悉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实施原则和基本措施.
第五章旅游业一、了解旅游业的概念、旅游业与传统产业在划定标准上的差异,熟悉旅游业的构成及其层次;二、了解旅游业在推动旅游活动发展中的作用,熟悉旅游业的基本特点;三、并掌握旅游产品的概念及其特点,整体旅游产品与单向旅游产品的相互关联;认识旅游产品的质量及旅游服务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
四、了解旅游业主要经营部门的构成,熟悉旅行社、饭店、交通运输、景点等旅游行业各自扮演的的角色、基本任务、发展状况和行业趋势.
第六章旅游组织一、了解政府支持发展旅游业的动机以及对旅游发展行使干预的必要性.
二、熟悉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主要手段;掌握国家旅游组织的概念及其主要职能.
三、了解国家旅游组织的类型,熟悉我国旅游组织的基本状况并了解有我国加盟的主要国际旅游组织.
第七章旅游市场一、掌握市场、旅游市场的概念、客源市场划分的原因及意义、常用的客源市场细分的基本方法.
二、熟悉国际旅游市场的基本状况,全球旅游客流的地区分布格局,并能据以分析国际旅游重点:旅游业的性质,旅游业的基本特点.
旅游社的作用,饭店在目的地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旅游景点的类别划分,旅游产品的特点,旅游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和衡量标准.
难点:旅游业的构成,旅游产品的界定及其特点重点:国家政府支持发展旅游和旅游业的动机,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必要性,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手段.
难点: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主要手段和度的把握.
重点:旅游市场的划分的概念和意义,重点客源市场的选择,市场细分,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难点:市场细分,海内外客源市场选择125客流的主要流动规律.
三、了解我国入境客源市场的发展与现状,熟悉选择海外客源市场时应重点考虑的因素、在国际客源市场竞争中的问题.
四、认识我国的国内旅游市场的基本特点、发展趋势;我国出境旅游活动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第八章旅游的影响一、了解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将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环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其中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二、熟悉旅游的影响产生的基本原因以及决定其程度大小的条件,了解旅游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了解旅游经济影响研究中的前沿概念——旅游卫星账户.
三、掌握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和可持续旅游的内容,探讨和认识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途径.
重点:旅游的经济影响,正确认识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旅游的环境影响.
难点:社会文化对旅游业的消极影响(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使用多媒体(含球幕)教学讲授法,分析讨论、案例分析法、问题导向教学法、案例实证法、专题讨论、课外阅读与调查、课内外作业等方法,并结合当今国内外旅游发展现状和热点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一绪论和概述661教师提主题和总体要求,学生自选题目,ppt汇报形式二旅游的发展22三旅游者88四旅游资源88五旅游业1010六旅游市场66七旅游影响661综合性论述作业126八旅游组织22合计4848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选用教材李天元主编.
旅游学(ISBN978-7-310-04596-9).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7版.
(二)教学参考书[1]李天元编著.
旅游学概论.
(ISBN9787310032938).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6版.
[2]丁溪主编.
旅游学原理(ISBN9787510304798).
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1年.
[3]吴必虎等编著旅游学概论(ISBN:9787300181561)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社出版,2013年.
[4]查尔斯·R·格德纳(CharlesR.
Goeldner)旅游学(ISBN:9787300202297)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社出版,2014年第12版.
八、其他说明无.
127《手绘表达》课程教学大纲(HAND-PAINTEDEXPRESSION)执笔者:石薇审核人:宋宪强编写日期:2017.
8.
20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任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3学分学时数总学时48,其中:实验(实训)40学时;课外10学时先修课程《计算机制图技术》后续课程《城市景观设计》、《计算机制图技术Ⅱ》、《计算机制图技术Ⅳ》二、课程简述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讲解园林景观手绘表达的基本方法、原则、要点等,目的是让学生对基本的手绘知识有所了解,通过基本方法和知识的学习,能熟练的绘制出景观场景,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
主要内容有:手绘表现的基本特征和方法、透视原理、构图原则、颜色表达等,并通过建筑、人物、植物、天空、水、石、花草等的绘制练习,来学习如何对规划设计理念和想法进行表达和阐述.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地理方面和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的相关问题.
指标点1-2.
具有解决地理问题和城乡规划问题所需的工程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
128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2.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对手绘表达技法的掌握程度.
(二)考核方式手绘作品(三)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作品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景观设计手绘技法——透视基础重点:透视的表现特征和基本方法.
难点:透视技法的绘制.
一、透视的表现特征和基本方法二、透视图的绘制要点第二章景观设计手绘技法——构图基础重点:构图基本原理;难点:基本构图技法的应用.
一、画面的均衡二、取景三、常见的错误构图第三章景观设计的常用手绘技法重点:常用表现技法.
难点:马克笔绘图技法.
一、手绘图的材料和工具二、钢笔表现技法三、彩色铅笔表现技法四、马克笔表现技法129第四章手绘与计算机辅助绘图相结合的表现技法重点:手绘与计算机辅助绘图相结合的表现技法.
难点:手绘与计算机辅助绘图相结合的表现技法.
一、工具及技法简介二、绘图步骤三、表现技法应用第五章手绘图的配景表现重点:手绘图的配景表现.
难点:手绘图的配景表现.
一、人物二、植物三、其他配景第六章整体手绘表达重点:不同类型的手绘表达图.
难点:复合式设计表现图.
一、创意阶段的手绘草图二、展开设计阶段和设计深化阶段的手绘图三、复合式设计表现图第七章手绘表达训练重点:钢笔技法练习;难点:彩铅、马克笔等彩色手绘表达技法.
一、手钢笔技法练习二、彩铅、马克笔等彩色手绘表达技法(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及教学要求,以课堂讲授和实验训练为主,讲授手绘基本原理、技法等理论知识,并配合视频播放、分组讨论、实验练习、课外阅读与调查、课内外作业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手绘操作能力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130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一景观设计手绘技法——透视基础2二景观设计手绘技法——构图基础2三景观设计的常用手绘技法261四手绘与计算机辅助绘图相结合的表现技法261五手绘图的配景表现61六整体手绘表达81七手绘表达训练142合计8406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刘朝晖,李丽,王传杰.
园林景观设计手绘图技法与表达.
ISBN:9787111562436.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第2版,2017.
(二)教学参考书:[1]杜健,吕律谱,蒋柯夫,段亮亮.
景观设计手绘与思维表达.
ISBN:9787115395313.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2]祝程远.
手绘新视界:景观设计手绘表达.
ISBN:9787519802097.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7.
八、其他说明实训是指让学生在教室进行手绘临摹训练,课外指的是让学生在校园、公园、广场、居住区等地方进行进行手绘写生训练.
131《城市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URBANECOLOGY)执笔者:刘淑娟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任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1学时数总学时16,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生态学后续课程无二、课程简述城市生态学是生态学与城市学的交叉学科,它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多项元素,它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在理论上着重研究城市生态系统发生和发展的动因,组合和分布的规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调节和控制的机理;在应用上旨在运用生态学原理评价、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从优化城市生态系统结构,调节系统关系,提高物质转化和能量利用效率以及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实现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以增强城市活力.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借助多媒体技术和实地参观,使学生学会把学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综合地运用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132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地理方面和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的相关问题.
指标点1-3.
具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并了解城乡规划行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毕业要求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地理现象、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轻甚至消除不良影响的初步措施.
指标点8-1.
了解国家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相关的政策、法津、法规和理论知识.
(二)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中的实现路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城市生态系统内部发生和发展的动因,组合和分布的规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调节和控制的机理;在应用上旨在运用生态学原理评价、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从优化城市生态系统结构,调节系统关系,提高物质转化和能量利用效率以及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实现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以增强城市活力,可以使学生建立生态学观念,并且在日后的规划实践过程中,充分运用城市生态学知识,所做规划符合生态学规律.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1)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城市生态学依据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理解城市生态学和"田园城市论"的定义、内容和主要精髓,了解国内外城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掌握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生态学实质,深刻理解城市化的机制、内涵和趋势,了解城市的建制标准、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以及城市化的特点.
(2)在理解城市生态评价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可举一反三的典型实例评价,掌握城市生态评价的常用方法,灵活且不断完善其评价指标,探讨层次分析法以外的多种综合评价的方法.
牢固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实际经济问题.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133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重点:城市生态学依据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难点:理解城市生态学和"田园城市论"的定义、内容和主要精髓;了解国内外城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和趋势一、城市生态学的概念二、城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三、城市生态学的学科基础与研究方法第二章生态系统基础理论一、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二、生态系统的能力流动与物质循环三、生态因子及其作用四、生态系统平衡及其意义第三章城市生态系统一、城市、城市系统及城市生态系统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三、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主要特点四、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第四章城市人口一、城市化与城市人口概念二、城市人口的基本特征三、城市人口的分类四、城市人口动态重点: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生态学实质难点:理解城市化的机制、内涵和趋势重点: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特点、基本组成和结构,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难点: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不同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重点:城市人口的特点难点:城市人口与城市环境相互关系分析134五、城市流动人口和人口迁居六、城市人口与城市环境相互关系分析第五章城市环境一、城市地质二、城市大气环境三、城市气候环境四、城市水环境五、城市噪声环境六、城市土壤环境七、城市植被八、城市动物九、城市环境与居民健康及经济益损分析第六章城市灾害及其防治一、城市地质灾害二、城市火灾及其防治三、城市洪涝灾害及其防治四、其他灾害第七章城市景观生态一、城市景观的概念二、城市景观要素的基本类型三、景观多样性与城市景观异质性四、城市景观的演变五、城市景观规划重点:城市环境类型及其判定难点:对城市环境与居民健康及经济益损情况进行定量分析重点:城市灾害类型及其防治难点:通过城市规划避免城市灾害重点:城市景观、景观要素、异质性、廊道效应等基本概念难点:城市规划相关的景观要素的特点135第八章城市环境质量评价与可持续发展一、城市环境质量评价二、城市环境规划三、城市的持续发展第九章城市与社区的发展一、城市与区域间的人流、物流与能流二、城市与城郊农村的协调发展重点:城市生态评价的内容难点:各项评价指标标准值的制定和各级指标指数计算过程所需的权值重点:生态学在流的概念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应用难点:如何统筹协调城市与城郊的协调发展(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课室外考察和参与式教学等多种手段和方法.
在学生掌握城市生态学依据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掌握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生态学实质,深刻理解城市化的机制、内涵和趋势,了解城市的建制标准、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以及城市化的特点.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借助多媒体技术和实地参观,使学生学会把学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综合地运用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绪论222生态系统基础理论223城市生态系统224城市人口225城市环境226城市灾害及其防治227城市景观生态228城市环境质量评价与可持续发展1221369城市与社区的发展1合计16162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杨小波等.
城市生态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
(二)教学参考书于志熙.
城市生态学.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2.
沈清基.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4.
八、其他说明无.
137《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STATISTICSPRINCIPLE)执笔者:黄金国审核人:魏兴琥、宋宪强、黄金国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选修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学分学时数总学时28,其中:实验(实训)4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后续课程土地资源学、生态学基础、资源勘查理论与方法等二、课程简述《统计学原理》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专业的学科基础课.
其主要内容包括统计调查与整理、综合指标、动态数列、统计指数、抽样调查、相关分析、国民经济核算等.
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具备统计学的基本知识,了解统计调查与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相关统计软件的操作,能够在各种社会调查、经济调查等应用领域解决实际问题.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地理方面和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的相关问题.
指标点1-3.
具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并了解城乡规划行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138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2.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目标一:掌握本课程的主要知识与理论.
目标二:掌握本课程中与统计调查与整理、综合指标、动态数列、统计指数、抽样调查、相关分析、国民经济核算等各环节相关的主要技能.
目标三:具有运用相关统计软件对社会调查、经济调查等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
(二)考核方式1)本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2)考试着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考试内容覆盖课程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
(三)成绩评定综评成绩包括期末考试(占70%)、平时和作业(占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一、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1、古典统计学时期2、近代统计学时期3、现代统计学时期二、统计学的性质和特点1、统计学的性质2、统计学的特点三、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统计工作过程1、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2、统计工作过程四、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1、统计总体和统计单位重点:统计学的性质与特点;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统计工作过程.
难点: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392、标志与指标3、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第二章统计调查一、统计调查的意义和种类1、统计调查的意义2、统计调查的种类二、统计调查方案设计1、确定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4、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5、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三、统计报表1、统计报表的意义和作用2、统计报表的种类四、专门调查1、普查2、重点调查3、典型调查4、抽样调查第三章统计整理一、统计整理概述1、统计整理的意义2、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步骤二、统计分组1、统计分组的意义2、统计分组标志的选择三、分配数列重点: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难点:分配数列的编制和统计表的设计.
重点: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步骤;统计分组;分配数列;统计表的编制.
难点:统计分组;统计表的编制.
1401、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2、组距数列的编制3、累计次数分布4、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四、统计表1、统计表的概念2、统计表的构成3、统计表的种类4、编制统计表应注意的问题第四章综合指标一、总量指标1、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2、总量指标的种类3、总量指标的计算二、相对指标1、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2、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3、正确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三、平均指标1、平均指标的概念和作用2、算术平均数3、调和平均数4、几何平均数5、众数6、中位数7、各种平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8、正确应用平均指标的原则四、标志变异指标1、标志变异指标的意义2、全距3、平均差重点:总量指标的作用、种类和计算;相对指标的作用、种类和计算.
难点: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应用.
1414、标准差5、离散系数第五章动态数列一、动态数列的编制1、动态数列的意义2、动态数列的种类3、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二、动态数列的水平分析指标1、发展水平与平均发展水平指标2、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三、动态数列速度分析指标1、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2、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四、长期趋势的测定和预测1、影响动态数列的因素2、长期趋势测定与预测的意义3、长期趋势的测定方法4、最小平方法五、季节变动的测定与预测1、按月平均法2、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第六章统计指数一、指数体系的意义和类型1、指数的概念和作用2、指数的种类二、综合指数1、综合指数意义和特点重点:动态数列的编制方法;动态数列指标;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季节变动的测定与预测.
难点: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
重点:指数的计算方法;综合指数;平均数指数.
难点:指数体系.
1422、综合指数编制的原则和方法3、其它形式的综合指数三、平均指标指数1、平均指标指数的基本形式2、平均指标指数的特点和作用四、平均指标对比指数1、平均指标对比指数的分解2、平均指标对比指数分解公式3、对平均指标对比指数的分析五、指数体系1、指数体系的概念和作用2、指数体系的编制和使用第七章抽样调查一、抽样调查的意义和作用1、抽样调查的意义2、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二、抽样估计的一般原理和基本概念1、抽样估计的理论基础2、抽样估计的优良标准3、全及总体和抽样总体4、全及指标和抽样指标5、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三、抽样误差1、抽样误差的概念2、抽样平均误差3、抽样误差范围及其估计的可能性四、抽样组织形式1、机械抽样2、类型抽样3、整群抽样4、多阶段抽样重点:抽样调查的理论基础;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难点: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143五、必要抽样单位数的确定1、确定必要抽样单位的过程和影响因素2、简单随机抽样单位数的确定3、类型抽样单位数的确定4、整群抽样单位数的确定5、根据费用确定抽样单位数第八章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一、参数估计理论概述1、点估计2、区间估计3、估计量的评价标准二、参数的区间估计1、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2、两个正态总体均值之差的区间估计三、假设检验的一般方法1、假设检验的一般问题2、两类错误及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3、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第九章相关与回归分析一、相关分析的意义与任务1、相关关系的概念2、相关关系的种类3、相关分析的内容二、简单线性相关分析1、散布图和相关表2、相关系数的测定与应用三、回归分析1、简单直线回归分析的概念和特点重点:参数估计理论;参数的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的一般方法.
难点:参数估计理论、参数的区间估计.
重点: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难点: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应用.
1442、简单直线回归方程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第十章方差分析一、方差分析概述1、方差分析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方差分析的一般步骤二、单因素方差分析1、数学模型2、确定假设3、计算离差平方和第十一章统计分析一、统计分析的意义和作用1、统计分析的意义和原则2、统计分析的作用二、统计分析的分类1、按统计分析对象的范围分类2、按统计分析内容分类3、按统计分析的连续性分类4、按统计分析的时间不同分类5、按统计分析在时态上的不同分类三、统计分析的步骤1、统计分析工作大致要经过的几个步骤2、统计分析每个步骤的具体要求四、统计分析方法实例1、统计分析报告实例2、综合评价法实例重点:方差分析原理、单因素方差分析.
难点:方差分析原理.
重点:统计分析的分类、统计分析的步骤、统计分析方法.
难点: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
145第十二章统计软件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一、常用统计软件介绍1、表格处理软件2、数据库管理软件3、统计软件包二、Excel的应用1、Excel的特点2、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重点:表格处理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统计软件包、Excel的应用.
难点:数据库管理软件;统计软件包.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学中以多媒体课堂教学和上机实验操作为主,理论教学与实际相结合,讲授与实验交叉进行,对主要知识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讲授,并通过材料分析、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绪论222统计调查223统计整理224综合指标2241~25动态数列2246统计指数447抽样调查228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221~29相关与回归分析2210方差分析4411统计分析2212统计软件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22合计284322~4146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龚有容主编.
统计学.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二)教学参考书[1]陈珍形,罗乐勤主编.
统计学.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2]叶茂林主编.
经济统计分析方法.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吴世国主编.
统计学原理.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4]高敏雪主编.
经济社会统计.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李洁明译著.
统计学原理(第四版).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6]李英爱,谢家发.
统计学原理.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7]韩兆洲.
统计学原理.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八、其他说明无147《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SPECIALIZEDENGLISHFORGEOGRAPHY)执笔者:李辉霞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任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1学分学时数总学时16,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专业导论后续课程科技论文写作二、课程简述专业英语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包括地理学、环境科学、城乡规划等多个学科的教学内容,旨在通过专业词汇的积累,提高学生科技文献阅读、科技论文写作及科技成果交流的能力.
该课程是在专业课程及普通英语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本专业的基本词汇,以获得能够顺利阅读和翻译专业英文刊物的能力.
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结合进行.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11-沟通能力能够就地理和城乡规划领域的相关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特别是项目的规划设计、报告的撰写、汇报、审批、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等.
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11-2.
能够通过口头及书面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对城乡规划项目的规划设计、报告的撰写、汇报、审批等环节进行有效的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指标点11-4.
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外语听说读写能力;了解不同的文化,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148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1、掌握基本的专业词汇.
2、掌握科技文献阅读、翻译与写作技巧.
(二)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
(三)成绩评定本课程总评成绩(100%)=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IntroduntiontoReading(阅读)一、科技论文的特点二、科技英语阅读方法第二章Translation(翻译)一、翻译概述二、专业词汇的构成三、翻译的技巧第三章Ecosystems(生态系统)一、生态学专业词汇二、生态系统概述第四章AirPollutionAndControl(大气污染与控制)一、AcidRain(酸雨)二、Newtechnologyofairpollutioncontrol(空气污染控制新技术)重点:科技英语的阅读方法难点:科技英语的阅读技巧重点:翻译的技巧难点:专业词汇的构成重点:生物多样性基本概念难点:生态学专业词汇重点:酸雨的形成难点:生物过滤技术的应用149第五章WaterPollutionAndTreatment(水污染与治理)一、WaterResources(水资源)二、WaterPollution(水污染)三、WaterTreatmentProcesses(水处理方法)第六章SolidWaste(固体废弃物)一、SolidWastePollution(固体废物污染)二、Incineration&Pyrolysis(焚化与热解作用)第七章Sustainable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一、Whysustainabledevelopment二、Whatissustainabledevelopment三、SustainabledevelopmentinChina第八章UrbanPlanning(城市规划)一、城市规划专业术语二、城市规划文献调研第九章Writing(科技论文写作)一、写作前的准备二、论文的结构安排与撰写三、科技英语的文法与表达重点:软水及水循环的概念难点:水处理方法重点:可持续利用工程难点: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重点:可持续发展概念难点: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重点:城市规划相关概念难点:文献调研重点:科技英语的文法与表达难点:科技论文的撰写(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灵活运用多媒体讲授、案例讲解、游戏教学、文献调研、口头汇报等多种手段与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专业词汇在词义解释的基础上,采用游戏竞猜、绕口令等方式进行教学;翻译技巧在多媒体讲授基础上,采用案例详解、翻译竞赛等方式进行教学;阅读部分在完成150教材中科技文献选段讲解基础上,采用科技文献课外阅读、阅读成果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写作方法在例文分析基础上,采用句子接龙、口头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IntroduntiontoReading1112Translation2213Ecosystems224AirPollutionandControl225WaterPollutionandTreatment226SolidWaste227SustainableDevelopment228UrbanPlanning229Writing111合计16163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许修宏.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英语.
ISBN:9787109119390.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第一版.
(二)教学参考书[1]GarrettNagle,KrisSpencer.
地理学专业英语基础--图示教程.
ISBN:9787810468701.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第一版.
[2]马占青,温淑瑶,绕群,薛联青.
环境科学专业英语.
ISBN:9787302107439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八、其他说明无151《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PRINCIPLESOFURBANPLANNING)执笔者:石薇审核人:宋宪强编写日期:2017.
8.
20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
5学分学时数总学时40,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地质地貌学、区域规划、人文地理学、计算机制图技术、计算机制图技术Ⅱ后续课程计算机制图技术Ⅲ、居住区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二、课程简述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讲述城市的起源与发展、中外城市发展建设史、近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体系、类型、内容与方法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城市规划基本内容有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城市规划手段.
该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在人才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城市规划理念与价值观,熟知城市规划的内容与方法,对城市规划问题具有必要的分析与解决的能力,体现了理论结合实践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152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地理方面和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的相关问题.
指标点1-3.
具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并了解城乡规划行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1.
能够了解行业发展新动态,熟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城乡规划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见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法.
指标点3-3.
规划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并得出可接受的指标.
指标点3-4.
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并了解项目审批程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
毕业要求4-城市开发、建设能力能运用所学城毕业要求4-城市开发、建设能力能运用所学城乡规划理论知识,解决城市开发、建设、评估、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指标点4-1.
能够掌握城乡开发、建设、评估、审批、管理等一系列相关理论知识,熟知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指标点4-2.
能够对城乡规划开发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实验分析.
指标点4-3.
能够根据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城市开发、建设、审批、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毕业要求5-项目管理能力掌握城乡规划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城乡规划实践项目的管理能力.
指标点5-1.
能够了解城乡规划和房地产行业学科发展现状,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项目开发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1.
能够了解国家在城乡规划领域的新动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地理和城乡规划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考察学生是否掌握基本的城市规划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作为专业必修课,成绩评定依据一是期末考试成绩,二是平时考勤成绩,三是平时作业成绩.
成绩构成为:期末考试成绩(70%)+考勤(20%)+作业(10%).
153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一、城市的产生与定义二、城市的发展三、城镇化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一、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二、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三、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四、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第三章城乡规划体制一、城乡规划体制概述二、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法规系统三、我国现行城乡规划行政系统四、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技术系统五、我国现行城乡规划运作体制第四章城乡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一、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二、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与基础资料三、城市规划的层面及主要内容重点:城市及城镇化的含义.
难点:城市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重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难点: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
重点: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法规系统.
难点:我国现行城乡规划动作体制.
重点:城市规划的层面及主要内容.
难点: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154第五章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一、城市用地概述二、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三、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第六章总体规划一、总体规划的作用与特点二、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三、城市总体布局四、总体规划的编制第七章控制性详细规划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与方法二、规定性控制要素三、引导性控制要素四、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控制五、市政设施配套控制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与管理第八章村庄规划一、村庄规划的背景二、村庄规划的类型、内容三、村庄规划的方法、步骤四、村庄规划的成果五、优秀案例分析重点:城市用地的分类.
难点: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价.
重点:总体规划的作用与特点.
难点: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城市总体布局.
重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
难点:规定性控制要素,引导性控制要素.
重点:村庄规划的内涵,方法、特色.
难点:村庄规划的特色.
155第九章城市设计一、城市设计的含义与作用二、城市设计的内容与类型三、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四、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第十章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一、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与意义二、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历程及国际宪章三、中国的历史保护制度与法规建设四、城市遗产保护规划的基本方法重点:城市设计的内容、类型、基本理论及方法.
难点: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
重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
难点:城市遗产保护规划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紧密联系当今国内外城化发展现状和热点问题,辅助以视频播放、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学生PPT演示、课外阅读与调查、课内外作业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一城市与城镇化22二城市规划思想发展55三城乡规划体制22四城乡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44五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55六城市总体规划5271七控制性详细规划44八村庄规划44九城市设计331十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2241156合计364403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课程教材吴志强,李德华.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二)教学参考书[1]李德华.
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加文(美).
美国城市规划设计的对与错(原著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牛强.
城市规划GIS技术应用指南.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4]秦红岭.
城市规划一种伦理学批判.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5]阳建强.
城市规划与设计.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6]宋彦,陈燕萍.
城市规划评估指引.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八、其他说明本课程的两次讨论课,分别为讨论几个城市的总体规划,讨论几个历史文化遗产.
作业根据上课情况而定.
157《城市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大纲(URBANLANDSCAPEARCHITECTURE)执笔者:石薇审核人:宋宪强编写日期:2017.
8.
20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
5学分学时数总学时40,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园林植物学、计算机制图技术、计算机制图技术Ⅱ后续课程计算机制图技术Ⅲ、居住区规划二、课程简述城市景观设计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
通过讲授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并注意培养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的城市景观设计理论解决城市景观发展、规划和设计中所遇到的一些基本问题,并能做出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初步方案.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1.
能够了解行业发展新动态,熟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城乡规划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见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法.
158毕业要求4-城市开发、建设能力能运用所学城毕业要求4-城市开发、建设能力能运用所学城乡规划理论知识,解决城市开发、建设、评估、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指标点4-2.
能够对城乡规划开发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实验分析.
指标点4-3.
能够根据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城市开发、建设、审批、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毕业要求5-项目管理能力掌握城乡规划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城乡规划实践项目的管理能力.
指标点5-1.
能够了解城乡规划和房地产行业学科发展现状,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项目开发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1.
能够了解国家在城乡规划领域的新动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地理和城乡规划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指标点7-2.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毕业要求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地理现象、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轻甚至消除不良影响的初步措施.
指标点8-3.
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想去解决城乡规划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考察学生是否掌握基本的景观规划知识,是否能独自完成景观规划设计项目.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景观设计作业+景观设计作品考查(三)成绩评定作为专业必修课,成绩评定依据一是期末考试成绩,二是平时作业成绩,三是设计作品考查.
成绩构成为:期末考试成绩(50%)+作业(20%)+考查(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一、景观规划设计产生的背景——城市化及其环境问题二、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产生与发展重点:景观及其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内涵与城市景观设计的特征.
难点:城市景观设计的特征.
159三、景观规划设计的定义与特征第二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内容与评价一、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与原则二、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与工作框架三、景观的分析与评价第三章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基础一、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素理论二、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景观规划设计三、景观美学理论四、环境、行为和心理基本知识五、环境空间设计理论基础第四章景观规划设计要素与方法一、景观规划设计个体要素与方法二、城市景观生态系统与综合规划设计要素第五章景观规划设计实际操作规程与新技术应用一、景观规划设计操作规程二、新技术在城市景观设计上的应用第六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一、城市绿地系统的类型、规划层次与规划内容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原则、指标与布局三、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案例分析重点:城市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难点:景观评价理论与方法.
重点:城市景观设计的生态学理论基础,环境空间设计基本方法难点:理论基础与空间设计基本方法.
重点:城市景观总体设计要素:气候、地形、植被、水体、地面构筑物各要素设计要点难点:各要素特点及要点.
重点:城市景观设计的绘图技术软件掌握.
难点:绘图技术熟练应用.
重点:城市总体绿化规划方法和指标确定.
难点:指标应用.
160第七章城市交通及滨水带带状景观规划设计一、概念原理与方法要点二、城市街道景观规划设计与实例三、交通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与范例四、滨水区规划设计第八章城市广场的景观规划设计一、城市广场的类型与空间形式二、广场规划设计的要点三、广场的几个典型设计范例第九章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一、公园的分类及特点二、公园的设计要点三、公园的设计范例第十章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一、居住区景观环境及其价值二、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与目标三、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要素与方法四、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范例第十一章厂矿、校园及庭园景观规划设计一、厂矿景观规划设计二、校园及庭园景观规划设计重点:城市带状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点.
难点:城市带状景观规划设计的应用.
重点:未来广场设计的趋势及中国现代广场设计的方法.
难点:方法的应用.
重点:城市公园不同类型景观规划设计要点与方法.
难点:方法的应用.
重点:居住区景观环境的特征与设计方法.
难点:方法的应用.
重点:厂矿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校园功能区划分及庭院美化设计.
难点:方法的应用.
161三、厂矿、校园及庭园景观设计范例第十二章商业区与城市历史文化景观规划设计一、商业区的功能、景观特征与设计要点二、城市历史文化景观保护规划重点:商业区的景观设计方法.
难点:方法的应用.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及教学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并结合当今国内外景观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配合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视频播放、课堂讨论、学生PPT演示、课外阅读与调查、课内外作业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一绪论44二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内容与评价22三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基础55四城市景观设计要素、方法与程序527五景观规划设计实际操作规程与新技术应用22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22七城市交通及滨水带景观规划设计33八城市广场的景观规划设计331九公园景观规划设计331十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33十一厂矿、校园及庭院景观规划设计22十二商业区与城市历史文化景观规划设计224合计364402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课程教材魏兴琥等.
景观规划设计.
标准书号(978-7-5019-7834-2).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162(二)教学参考书[1]刘滨谊.
城市现代景观设计(第二版).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董雅文.
城市景观生态学.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3]黄文宪.
景观设计.
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
[4]孙成仁.
城市景观设计.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八、其他说明本课程的讨论课,主要是让学生分组,实地调研佛山市的公园、校园、商业区、居住区等景观,并进行讨论交流,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作业根据上课情况而定.
163《居住区规划》课程教学大纲(LOCALPLANNING)执笔者:石薇审核人:宋宪强编写日期:2017.
8.
20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学分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2学时先修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景观设计》、《计算机制图技术》、《计算机制图技术Ⅱ》后续课程《计算机制图技术Ⅳ》二、课程简述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居住区规划的原则和方法,对城市的居住区进行规划设计,按生态适应原则和以人为本的人性原则规划建设居住区,为居民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物质空间环境、精神空间环境、交往空间环境等.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是对本专业所学知识的深化和补充,旨在使学生学习必需的专业知识,未来能从事相关的规划设计、分析、管理等工作,体现了以实践为目标的教育思想和目标.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并注意培养学生初步会应用所学的居住区规划设计理论解决居住区发展、规划和设计中所遇到的一些基本问题,并能做出居住区规划设计初步的方案.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164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1.
能够了解行业发展新动态,熟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城乡规划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见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法.
毕业要求4-城市开发、建设能力能运用所毕业要求4-城市开发、建设能力能运用所学城乡规划理论知识,解决城市开发、建设、评估、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指标点4-1.
能够掌握城乡开发、建设、评估、审批、管理等一系列相关理论知识,熟知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指标点4-2.
能够对城乡规划开发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实验分析.
指标点4-3.
能够根据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城市开发、建设、审批、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毕业要求5-项目管理能力掌握城乡规划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城乡规划实践项目的管理能力.
指标点5-1.
能够了解城乡规划和房地产行业学科发展现状,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项目开发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1.
能够了解国家在城乡规划领域的新动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地理和城乡规划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指标点7-2.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毕业要求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地理现象、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轻甚至消除不良影响的初步措施指标点8-3.
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想去解决城乡规划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对居住区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等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三)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第一章小区规划的研究与前瞻重点:居住区规划组织形式的演变;21世纪的我国居住区规划设计前瞻.
难点:居住区规划组织形式的演变.
165一、概述——居住区规划组织形式的演变二、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居住区规划建设回顾三、21世纪的我国居住区规划设计前瞻第二章居住区规划设计概念重点:居住区的组织构成;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与任务;难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构思起步.
一、居住区的组织构成二、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与任务三、基地条件分析四、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构思起步第三章居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与布局重点: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居住区规划布局分析.
难点: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
一、居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与布局概念二、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三、居住区规划布局分析第四章住宅用地规划设计重点:住宅建筑的合理选择与布置法;住宅群体空间组织.
难点:住宅建筑的合理选择与布置法.
一、住宅建筑的合理选择与布置法二、住宅群体空间组织三、宅旁绿地组织第五章公建用地规划设计重点:居住区公建设施的构成与规划特征;公建设施的规划布置.
难点:公建配套设施的项目与规模.
一、居住区公建设施的构成与规划特征二、公建设施的规划布置三、公建配套设施的项目与规模第六章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重点:居住区道路构成;居住区道路分级.
难点:停车设施规划设计.
一、居住区道路构成166二、居住区道路分级三、无障碍设计四、停车设施规划设计第七章公共绿地规划设计重点:公共绿地基本功能与布局;居住区各级公共中心绿地.
难点:公共绿地指标及有关技术要求.
一、公共绿地基本功能与布局二、居住区各级公共中心绿地三、公共绿地指标及有关技术要求第八章住宅建筑设计(一)——套型设计重点:住宅套内生活空间设计;住宅套型空间的组合设计.
难点:住宅套型空间的组合设计.
一、住宅套内生活空间设计二、住宅套型空间的组合设计第九章住宅建筑设计(二)——住栋设计重点:住宅楼栋类型和基本设计要求.
难点:低层住宅设计;多层、中层和高层住宅设计.
一、住宅楼栋类型和基本设计要求二、低层住宅设计三、多层、中层和高层住宅设计四、适应地域环境特点的住栋设计第十章综合技术经济指标重点:主要指标与计算;住宅建筑净密度与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
难点:综合效益与综合指标.
一、主要指标与计算二、住宅建筑净密度与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三、综合效益与综合指标四、相关法律法规解读1)、《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3)、《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绿地设计规范》等167第十一章居住区规划实践案例分析重点:居住区具体案例分析.
难点:居住区具体案例分析.
一、居住区案例分析二、学生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及教学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使学生掌握居住区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并结合当今国内外居住区规划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配合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视频播放、课堂讨论、学生PPT演示、课外阅读与调查、课内外作业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一小区规划的研究与前瞻22二小区规划设计概念22三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与布局33四住宅用地规划设计33五公建用地规划设计221六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22七公共绿地规划设计2221八住宅建筑设计(一)——套型设计33九住宅建筑设计(二)——住栋设计33十综合技术经济指标222十一居住区规划实践案例分析48合计2822322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朱家瑾.
居住区规划设计.
ISBN978-7-112-08114-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二)教学参考书:[1]胡纹.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
ISBN:9787112085484.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68[2]邓述平,王仲谷.
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
ISBN:9787112027156.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武勇等.
居住区规划设计指南及实例评析.
ISBN:9787111255000.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李德华主编.
城市规划原理.
ISBN:9787112046355.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八、其他说明课外指的是让学生选择实际的居住区,进行调研和分析,并在课堂上对该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建筑风格、道路系统、绿化系统、空间环境等方面做出讨论.
169《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CITYPLANNINGMANAGEMENTANDSTATUTES)执笔者:黄金国审核人:魏兴琥、宋宪强、黄金国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学分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后续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等二、课程简述《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其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规划相关法规、城市规划依法行政、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建设工程规划管理、道路交通及市政工程规划管理、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知识,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城市规划管理中的相关问题.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将掌握以下几点:行政管理学与行政法学的基本知识,城市规划法规及城市规划依法行政,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建设工程规划管理、道路交通及市政工程规划管理的程序与操作要求,城市规划的监督检查的程序和操作要求.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指标点3-1.
能够了解行业发展新动态,熟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城乡规划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见项目的170的问题.
规划设计方法.
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3.
规划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并得出可接受的指标.
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4.
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并了解项目审批程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
毕业要求4-城市开发、建设能力能运用所学城乡规划理论知识,解决城市开发、建设、评估、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指标点4-1.
能够掌握城乡开发、建设、评估、审批、管理等一系列相关理论知识,熟知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毕业要求5-项目管理能力掌握城乡规划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城乡规划实践项目的管理能力.
指标点5-1.
能够了解城乡规划和房地产行业学科发展现状,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项目开发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1.
能够了解国家在城乡规划领域的新动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地理和城乡规划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目标一:掌握本课程的主要知识与理论.
目标二:掌握本课程中与城市规划相关法规、城市规划依法行政、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建设工程规划管理、道路交通及市政工程规划管理、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等各环节相关的主要技能.
目标三:具有运用城乡规划管理理论对城乡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与素质.
(二)考核方式1)本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2)考试着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考试内容覆盖课程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
(三)成绩评定综评成绩包括期末考试(占70%)、平时和作业(占30%).
171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城市管理概述重点:城市管理的特性;城市管理的理念与方法.
难点:城市管理体制.
一、城市管理的特性、内容1、现代城市管理的特性2、城市管理的主要内容3、城市管理的特征4、城市管理的趋势二、城市管理学理论1、城市管理学的主要学派2、我国的城市管理理论三、城市管理的理念与方法1、现代城市管理的新理念2、现代城市管理的方法四、城市管理体制1、管理体制回顾2、当代城市管理体制的弊端3、现行城市管理模式的缺陷4、国外城市管理组织模式第二章决策概论重点:决策的类型和特点;决策的程序和方法.
难点:城市规划管理决策.
一、决策的含义、要素及决策的合理性1、决策的含义2、决策要素3、决策的合理性二、决策的类型与特点1、决策的类型2、决策的特点三、决策的程序与方法1721、决策的程序2、决策的方法四、城市规划管理决策1、城市规划管理决策的概念和作用2、城市规划管理决策的原则与类型3、城市规划管理决策的依据4、城市规划管理决策的优化第三章行政管理学概述重点:行政和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行政机关与行政领导.
难点:行政效率.
一、行政和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1、行政的概念2、行政的分类和特征3、行政管理二、行政机关与行政领导1、行政机关2、公务员制度3、行政领导三、行政效率1、行政效率的含义2、行政效率的测定3、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第四章行政法学概述重点:行政主体与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职权.
难点:行政责任与行政监督.
一、法律及行政法1、法律的概念及特征2、行政法概念及特征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4、行政合法性与合理性原则二、行政主体与行政行为1、行政主体1732、行政行为三、行政程序1、行政程序的概念2、行政程序的法律意义四、行政职权1、行政职权与行政权限的概念2、行政职权的法律特征3、行政权限的法律特征4、行政权限的类型五、行政责任与行政监督1、行政责任2、行政监督第五章城乡规划法规概论重点:城乡规划法规的发展历程;城乡规划法的基本内容.
难点:国家城乡规划法.
一、城乡规划法规1、立法形式2、法规的制定3、法规的实施二、城乡规划法规的发展历程1、我国第一部《城市规划法》的立法过程2、《城乡规划法》的立法过程三、城乡规划法的基本内容四、国家《城乡规划法》第六章城乡规划依法行政重点:城乡规划依法行政依据;城乡规划依法行政行为;城乡规划依法行政制度.
难点:城乡规划依法行政行为与依法行政制度.
一、城乡规划依法行政的特点及环境1、城乡规划依法行政的特点2、城乡规划依法行政的环境二、城乡规划依法行政依据1、计划依据1742、规划依据3、法制依据4、经济技术依据三、城乡规划依法行政行为1、行政立法2、行政执法四、城乡规划依法行政制度1、城乡规划编制制度2、城乡规划审批制度3、城乡规划实施制度4、城乡规划依法行政的法律责任制度五、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1、机构现状及存在问题2、机构权限3、机构职能4、机构设置第七章城乡规划文本的编制重点:城市规模分布理论城乡规划文本的内容、特点及表达.
难点:城乡规划文本的表达.
一、城乡规划文本的界定1、城乡规划文本的概念2、城乡规划文本的作用二、城乡规划文本的特点1、内容的法规性2、条法的体例性3、语言的严密性三、城乡规划文本的内容、形式及表达1、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内容要求3、城乡规划文本的表达第八章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重点:城乡规划管理系统;城乡规划管理的方法与技术.
175难点:城乡规划管理的方法与技术.
一、城乡规划管理概述1、城乡规划管理概念2、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特征二、城乡规划管理系统1、城乡规划管理系统2、城乡规划管理系统要素3、城乡规划管理系统运行机制三、城乡规划管理的方法与技术1、城乡规划管理方法2、城乡规划管理技术第九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重点: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内容;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程序.
难点:申请和审核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程序.
一、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概述1、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概念2、城市用地的特性3、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范围4、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作用二、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内容1、建设用地选址规划管理2、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内容三、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程序1、建设项目选址管理范围2、审核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程序3、申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操作要求4、审核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程序5、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操作要求第十章建设工程规划管理重点: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的程序和操作要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
难点: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的程序和操作要求.
176一、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概念和作用1、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基本概念2、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作用二、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内容1、建设工程使用性质的控制2、建筑容积率的控制3、建筑密度的控制4、绿地率的控制5、建筑(层数)高度的控制6、建筑间距的控制7、建筑范围的控制8、道路交通的控制9、基地标高的控制10、建筑环境的协调管理11、配套公共设施和无障碍设施的控制三、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程序和操作要求1、行政划拔用地的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程序2、国有土地出让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程序3、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操作要求4、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管理程序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1、概述2、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管理4、历史建筑保护的规划管理5、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程序及操作要求第十一章道路交通及市政管线工程规划管理重点:道路交通工程规划管理;市政管线工程规划管理.
难点:道路交通工程规划管理内容、程序和操作要求.
一、道路交通工程规划管理1、道路交通工程规划管理的对象2、道路交通工程的特点3、道路交通工程规划管理的内容1774、道路交通工程规划管理的程序二、市政管线工程规划管理1、市政管线工程规划管理的内容2、市政管线工程规划管理的程序3、市政管线工程规划管理的操作要求第十二章城乡规划的监督检查重点:城乡规划监督检查的内容;城乡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任务.
难点:城乡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程序和操作要求.
一、城乡规划的监督检查的内容1、城乡规划工作的行政监督2、人民代表大会对城乡规划工作的监督3、公众对城乡规划工作的监督4、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执行行政监督检查的具体措施5、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行政监督检查结果的法定处理措施6、对执行监督检查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的要求二、城乡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任务1、城乡土地利用监督检查2、建设活动过程的监督检查3、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4、检查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合法性5、监督检查建筑物、构筑物使用性质三、城乡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程序和操作要求1、道路规划线线划定2、复验灰线3、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第十三章违反《城乡规划法》的法律责任重点:《城乡规划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行政处罚.
难点:《城乡规划法》规定的法律责任一、《城乡规划法》规定的法律责任1、关于有关人民政府违反《城乡规划法》的行为及应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2、关于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违反《城乡规划法》的行为及应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3、关于相关行政部门违反《城乡规划法》的行为及应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1784、关于城乡规划编制单位违反《城乡规划法》的行为及应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5、关于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所应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6、建设单位未按《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报送竣工材料所应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7、关于乡村违法建设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8、关于对违法建设的行政强制执行规定9、违反《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应承担的刑事法律责任二、城乡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行政处罚1、行政处罚的原则2、查处违法用地或违法建设的行政程序(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对主要知识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讲授,并通过材料分析、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学生PPT展示、课后作业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城乡规划管理的常见流程和操作,并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城市管理概述222决策概论3143行政管理学概述224行政法学概述3141~25城乡规划法规概论226城乡规划依法行政3147城乡规划文本的编制228城市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229建设用地规划管理221~210建设工程规划管理2211道路交通及市政工程规划管理2212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2217913违反《城乡规划法》的法律责任22合计293322~4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王国恩编著.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二)教学参考书[1]尹强,苏原著.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2]冯现学著.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规划管理.
北京:中国建筑工出版社,2003.
[3]郝之颖,尹强,张文奇,苏原著.
城市规划实务.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4]赵民,陶小马编著.
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经济学原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耿慧志.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6]高早亮.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八、其他说明无180《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URBANGEOGRAPHY)执笔者:黄金国审核人:魏兴琥、宋宪强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学分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后续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等二、课程简述《城市地理学》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必修课程.
课程主要介绍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回顾学科的发展简史,并探讨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的概念,追溯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然后分别以城市化为中心,阐述城市化原理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等内容;以城市体系为中心,阐述城市职能分类、城市规模分布、城市空间分布体系、区域城镇体系等内容;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为中心,阐述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内部地域结构、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等内容.
设立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具备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知识,能够在城市土地利用、城镇体系规划、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等应用领域解决实际问题.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181毕业要求2-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学、规划、景观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2-2.
能够针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选择正确、可用的分析方法及模型.
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1.
能够了解行业发展新动态,熟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城乡规划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见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法.
毕业要求4-城市开发、建设能力能运用所学城乡规划理论知识,解决城市开发、建设、评估、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指标点4-1.
能够掌握城乡开发、建设、评估、审批、管理等一系列相关理论知识,熟知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目标一:掌握本课程的主要知识与理论.
目标二:掌握本课程中与城市化原理、城市空间分布体系、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等各环节相关的主要技能.
目标三:具有运用城市地理学理论对城市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与素质.
(二)考核方式1)本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2)考试着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考试内容覆盖课程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
(三)成绩评定综评成绩包括期末考试(占70%)、平时和作业(占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
2、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难点: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82二、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2、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三、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1、1920年以前2、1920—1950年3、1950—1970年4、1970年以来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四、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1、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特点3、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趋势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一、城市概念及标准1、城市和城镇2、定义城镇的标准二、城市地域1、城市的行政地域2、城市的实体地域3、城市的功能地域三、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1、中国市、镇建制标准2、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3、市带县体制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一、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城市的形成2、城市发展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重点:城市的行政地域、实体地域和功能地域;市带县体制.
难点: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
重点: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难点:信息技术革命与新产业空间的形成、信息革命时代世界城市体系的形成.
183二、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1、区域自然地理条件2、区域经济地理条件三、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1、城市地理位置的概念2、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四、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1、商品农业对中心地型城镇2、转运功能、区际贸易和与以交通功能为主的城镇3、规模经济、集聚经济与以专门化职能为主的城市五、信息技术革命与城市发展1、信息技术革命的基本特征和影响2、信息技术革命与新产业空间的形成3、信息革命时代世界城市体系的形成第四章城市化原理一、城市化定义1、城市化的定义2、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二、城市化的机制1、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2、经济增长与城市化3、乡村—城市人口迁移的动因分析4、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解释三、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1、城市化的类型2、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四、城市化近域推进和郊区化1、城市化近域推进的主要动力2、城市化近域推进演化模型3、再城市化4、郊区化重点:城市化空间过程;城市化的机制;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城市化近域推进和郊区化.
难点:城市化空间过程;城市化的机制.
184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一、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2、中世纪城市的发展3、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4、当代世界的城市化二、1949年以前中国城市发展史1、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2、封建社会城市的发展三、当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1、短暂发展时期(1953-1957年)2、起伏波动时期(1958-1965年)3、停滞时期(1966-1976年)4、过渡时期(1977-1981年)5、乡村城市化时期(1982-1991年)四、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1、城市化水平与经济水平基本上相适应2、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3、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4、郊区化进程已经显现5、都市连绵区成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地区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1、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2、划分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方法3、影响基本/非基本比率的因素4、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二、城市职能及其分类1、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的概念重点: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当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难点: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重点: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城市职能及分类.
难点:城市职能及分类.
1852、城市职能分类方法三、中国城市职能分类1、最早的区域性城市职能分类2、全国性城市职能分类3、近期动态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一、城市规模分布理论1、城市首位律2、城市金字塔3、位序—规模法则二、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1、城市规模分布的类型2、对城市规模分布的理论解释3、城市规模分布的利弊三、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1、我国城市位序—规模法则的验证2、我国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的变化3、我国不同规模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4、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的省际差异四、城市规模发展政策的讨论1、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来龙去脉2、关于城市规模发展战略的讨论3、城市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4、城市规模研究的新难点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一、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1、相互作用的分类2、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重点:城市规模分布理论;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城市规模发展政策的讨论.
难点:城市规模分布理论.
重点:中心地理论;对中心地理论的发展、验证及评价;从生长极到核心边缘理论.
难点:中心地理论;从生长极到核心边缘理论.
1863、城市间、城市和区域间的相互作用4、空间扩散二、中心地理论1、克里斯塔勒学说2、廖什景观3、克里斯塔勒学说与廖什景观的比较三、对中心地理论的发展、验证及评价1、贝里和加里森对中心地理论的发展2、斯梅尔斯的验证3、斯金纳的验证4、对中心地理论的评价四、从生长极到核心边缘理论1、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2、生长极理论3、核心——边缘模式五、中国城市空间分布1、空间分布类型2、城镇密度3、城市经济区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出1、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2、我国城镇体系规划的演变二、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1、早期的内容2、现在的内容三、城镇体系规划流程和工作方法1、工作流程2、工作方法重点: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城镇体系规划流程和工作方法.
难点:城镇体系规划流程和工作方法.
187第十章城市土地利用一、城市土地的特征与土地利用类型1、城市土地的概念2、城市土地的特征3、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二、自然环境与城市土地利用1、城市地理位置的选择2、城市地形3、城市气候4、城市植被5、地基承载力6、城市地下空间三、地租、土地制度与城市土地利用1、地租的基本理论2、我国的土地制度3、地租、土地制度与城市土地利用第十一章城市内部地域结构一、城市地域结构模式1、均质性和均质地域2、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3、霍伊特的扇形模式4、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模式5、城市地域结构三模式的发展二、城市中心商务区1、概念与特征2、CBD的界定3、CBD的内部地域结构4、CBD的演变三、城市开发区重点:城市土地的特征;地租、土地制度与城市土地利用.
难点:地租、土地制度与城市土地利用.
重点: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城市中心商务区;城中村.
难点:城中村的地域特征、成因及改造.
1881、城市开发区2、世界开发区的历史演进3、中国开发区的发展历程4、开发区的区位特征四、城中村1、城中村的概念和类型2、城中村的地域特征及成因3、城中村的改造第十二章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一、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结构1、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的构成2、加纳的商业中心空间模式3、赫夫的商业零售引力模式4、我国城市内部市场空间分布二、城市社会空间1、邻里、社区、社会区和社会空间2、社会区分析3、因子生态分析三、城市感应空间分析1、感应、环境和行为2、居民构想图3、研究实例介绍4、研究感应空间的作用第十三章城市问题一、城市的主要问题1、城市环境问题2、城市交通问题3、城市住宅问题重点: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结构;城市社会空间;城市感应空间分析.
难点:城市社会空间;城市感应空间分析.
重点:城市的主要问题.
难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安全.
1894、城市社会问题5、城市安全问题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1、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2、可持续的交通3、可持续的生态4、可持续的社会5、加强城市公共安全(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当今国内外城市化发展现状和热点问题,配合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课外阅读与调查、课内外作业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绪论222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223城市的产生和发展224城市化原理221~25城市化的历史进程446城市职能分类227城市规模分布448城市空间分布体系441~29区域城镇体系规划2210城市土地利用2211城市内部地域结构2212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2213城市问题22合计32322~4190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许学强等编.
城市地理学(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二)教学参考书[1]许学强等编著.
城市地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于洪俊,宁越敏编著.
城市地理概论.
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83.
[3]许学强,朱剑如编著.
现代城市地理学.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4]赵民,陶小马编著.
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经济学原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冯现学著.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管理.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八、其他说明无191《区域规划》课程教学大纲(ANALYSISANDPLANNINGOFREGION)执笔者:周红艺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类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学分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先修课程专业导论、经济地理学后续课程生态环境规划、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地理学二、课程简述(300字左右)区域规划课程是高等学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理论课,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掌握区域规划的概念,基本熟悉区域规划的特点和内容.
了解区域规划的类型和划分依据.
理解常见的区域规划的方法,了解区域规划的程序步骤.
了解城镇体系的概念、特征、发育阶段和城镇体系的类型,了解我国城镇体系规划的发展及其意义,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程序和工作方法.
基本掌握城镇发展区域条件的分析评价,了解城镇发展战略、人口城镇化水平的预测方法.
掌握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并注意培养学生初步会应用所学的区域规划理论解决区域发展和规划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并能作出初步的区域规划方案.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192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1.
能够了解行业发展新动态,熟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城乡规划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见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法.
指标点3-2.
能够对常见地理问题及城乡规划项目进行分析和研究,设计解决方案,编制规划图纸和说明书.
指标点3-4.
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并了解项目审批程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
毕业要求4-城市开发、建设能力能运用所学城乡规划理论知识,解决城市开发、建设、评估、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指标点4-3.
能够根据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城市开发、建设、审批、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毕业要求5-项目管理能力掌握城乡规划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城乡规划实践项目的管理能力.
指标点5-1.
能够了解城乡规划和房地产行业学科发展现状,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项目开发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能力.
指标点5-2.
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对城乡规划和房地产行业的实践项目进行开发建设和管理.
(二)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中的实现路径通过本门课程学习,掌握区域规划的基础知识.
在此基础上,掌握分析区域发展状况,并做出合理的分析与评价,掌握区域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最终,综合应用区域规划的理论知识,在城乡规划中能够融合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对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中的规划问题能提出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并对现有城市规划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与解释,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灵活运用多媒体讲授区域规划的基础知识、课堂讨论区域规划的问题、讲解广佛同城规划、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等专题案例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部分采用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讲授,对重要知识点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方法开展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及时梳理总结,遇到问题积极向老师及同学请教与交流.
技术与方法部分主要采用专题案例与课外调研相结合193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区域发展与规划的认识和理解,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区域调查方式、方法和规划的步骤,规划的总体原则等.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区域规划是各国各级政府进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合理有序发展,实施政府对区域发展有效调控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区域规划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理论课,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并注意培养学生初步会应用所学的区域规划理论解决区域发展和规划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并能做出初步的区域规划方案.
(二)考核方式规划报告(三)成绩评定规划报告成绩(60%)+出勤考核(10%)+平时作业(30%)六、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第一章区域规划及其发展1、掌握区域规划的概念;基本熟悉区域规划的特点和内容;2、了解古代区域规划的思想,近现代区域规划的由来和发展情况,以及国外的区域规划发展和中国目前区域规划发展的现状;理解常见的区域规划的方法;3、了解区域规划的类型和划分依据;了解区域规划的程序步骤.
重点:区域规划概念,相关理论难点:类型和划分依据;了解区域规划的程序步骤第二章区域发展战略1、理解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的概念和内容;2、了解区域发展的"理想模式"和目标体系;掌握评估区域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分析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的方法.
第三章区域土地利用与保护1、掌握土地利用的概念和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指标;理解土地需求和供给的关系;了解土地类型的划分标准和土地类型分类;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的概念和内容难点:评估区域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分析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的方法1942、掌握土地利用分区的概念、土地分区的类型和体系;理解优势区概念;了解主要的优势区特点;了解土地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基本措施.
第四章区域产业规划布局1、了解产业的分类、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结构特性;基本掌握区域农业规划布局的条件和原则;2、了解区域采矿业规划布局的条件和原则;掌握初步加工业、加工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影响布局的因素、布局的要求和空间结构特点;了解第三产业的含义,基本掌握影响旅游业规划布局的因素;了解各专项旅游发展规划的内容.
第五章区域基础设施规划1、了解基础设施的含义和分类、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了解基础设施发展的理论;2、掌握区域交通运输规划的内容和方法、铁路网规划、公路网规划水运网规划和航空港规划;掌握区域给水规划布局和排水规划布局、电力规划、电信规划.
第六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1、了解城镇体系的概念、特征、发育阶段和城镇体系的类型;了解我国城镇体系规划的发展及其意义,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程序和工作方法;2、掌握城镇发展区域条件的分析评价;了解城镇发展战略、人口城镇化水平的预测方法;掌握城镇体系结构规划第七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规划1、了解区域与区域环境问题、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的问题、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与生态示范区.
2、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的内容、程序与方法.
第八章模拟区域规划重点:土地需求和供给的关系难点:土地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基本措施重点:产业的分类、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难点:专项旅游发展规划重点:基础设施的含义和分类、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难点:区域给水规划布局和排水规划布局、电力规划、电信规划重点:城镇体系的概念、特征、发育阶段和城镇体系的类型难点:城镇体系结构规划重点:了解区域与区域环境问题、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的问题、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与生态示范区.
难点: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的内容、程序与方法划1951、掌握区域规划模拟流程(资料收集(资料清单)、区域分析、区域发展目标和战略、区域行动计划).
2、模拟区域规划(讨论).
重点:区域规划模拟流程难点:模拟区域规划七、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区域规划及其发展442区域发展战略223区域土地利用与保护444区域产业规划布局4415区域基础设施规划226区域城镇体系规划6617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规划228模拟区域规划4481合计284323八、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崔功豪魏清泉等编著.
《区域分析与规划》.
ISBN:9787040189773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
版次.
2(二)教学参考书厉以宁主编.
《区域发展新思路》ISBN:9787801276414.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
版次.
1九、其他说明课外4学时为考察并撰写规划报告(佛山新城规划、禅西新城规划、佛山西站高铁新城规划)196《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大纲(LandUsePlanning)执笔者:陆冠尧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限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学分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训)4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土地资源学后续课程土地经济学二、课程简述《土地利用规划学》是应用性学科,土地利用规划科学中包括经济、自然和技术三方面的内容,是以经济为主导,技术是手段,自然是基础,是一门运用众多学科知识,以解决人地矛盾,合理利用土地这种复杂问题的综合学科.
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与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业务,也是实现我国土地管理战略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
土地利用规划课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主要专业课和骨干课程之一.
开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实践,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内容和方法,学会如何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对各种生物产品的需求,以及土地的自然、经济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和安排各业土地利用.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2-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学、规划、景观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地理问指标点2-2.
能够针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选择正确、可用的分析方法及模型.
197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1.
能够了解行业发展新动态,熟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城乡规划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见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法.
指标点3-3.
规划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并得出可接受的指标.
指标点3-4.
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并了解项目审批程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
毕业要求4-城市开发、建设能力能运用所学城乡规划理论知识,解决城市开发、建设、评估、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指标点4-2.
能够基于学科理论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计算机工程问题的进行流程设定、数据分析、结果论证、工程管理等.
毕业要求5-项目管理能力掌握城乡规划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城乡规划实践项目的管理能力.
指标点5-1.
能够了解城乡规划和房地产行业学科发展现状,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项目开发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1.
能够了解国家在城乡规划领域的新动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地理和城乡规划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指标点7-2.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毕业要求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地理现象、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轻甚至消除不良影响的初步措施.
指标点8-1.
了解国家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相关的政策、法津、法规和理论知识.
指标点8-3.
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想去解决城乡规划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能力.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198第一章绪论一、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1、规划的概念2、土地利用规划3、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二、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体系1、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2、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3、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三、国内外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1、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2、原苏联土地利用规划简介3、欧美一些国家的土地利用规划简介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原则一、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1、地租和地价理论2、土地区位理论3、生态经济协调理论4、人地协调理论5、系统科学理论二、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1、遵循土地基本国策原则2、土地权利原则3、经济原则4、因地制宜原则5、综合效益原则6、可持续利用原则7、逐级控制原则8、动态平衡原则重点: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任务和内容体系.
难点:内容体系.
重点: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原则.
难点: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
199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一、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层次及内容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据、内容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容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法第四章土地供给量预测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1、土地利用调查数据2、土地利用现状及其评价3、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二、土地质量评价1、土地适宜性评价2、土地生产潜力评价3、土地经济评价4、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三、土地利用潜力估算1、土地利用潜力的概念和内容2、土地利用潜力估算的方法四、土地利用宏观研究1、人口增加与土地利用2、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3、环境保护与土地利用第五章土地需求量预测重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和内容.
难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容.
重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难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重点:农用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及土地供需分析.
难点:土地供需分析.
200第一节基础数据预测1、人口预测2、消费水平预测3、作物产量预测4、城市化水平预测第二节农用地需求量预测1、耕地需求量预测2、林地需求量预测3、牧地需求量预测4、养殖水域需求量及潜力预测第三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1、城镇用地需求量预测2、交通运输用地需求量预测3、水利工程用地需求量预测第四节土地供需分析1、土地供给总量2、土地需求总量3、土地供需分析4、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第六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一、土地利用结构1、土地利用结构的概念和作用2、土地利用结构拟定的方法二、土地利用宏观布局1、土地利用地域分区2、土地利用用地分区三、土地利用微观配置1、土地利用类型划分2、土地利用类型配置重点: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和分区布局.
难点:土地利用分区布局.
201第七章居民点用地规划一、居民点和居民点用地1、居民点的形成2、居民点分类3、居民点用地二、城镇化问题1、城镇化概念2、世界城市化3、我国城镇化三、城镇体系规划1、城镇布局理论2、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四、居民点规模1、居民点规模概念2、居民点用地规模的估算和预测3、城市的合理规模和规模分布五、居民点布局1、居民点布局形式2、居民点布局原则3、居民点布局方案择优六、村镇用地规划1、村镇用地规划的特点2、村镇用地的结构与配置第八章交通运输用地规划一、交通运输功能与结构1、交通运输用地的功能2、交通运输方式和结构二、交通运输网的配置1、远景交通量的预测重点:城镇用地规模的测算和居民点用地选择.
难点:村镇用地规划.
重点:各类交通用地占地面积概算和用地配置要求.
难点:各类交通用地占地面积概算.
2022、交通运输结构的确定3、交通运输网的配置三、公路用地规划1、公路和公路等级2、各级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3、公路选线4、公路用地面积概算四、水运用地规划1、水运航道的布局2、港口码头用地配置3、水运用地面积概算五、铁路用地规划1、铁路的等级和选线2、铁路用地面积概算六、航空用地规划1、航空交通线路的特点和要求2、机场布局3、航空地面设施用地面积概算第九章水利工程用地规划一、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用地1、水资源类型及其开发利用2、水利工程用地类型和等级3、水土资源平衡二、供水工程用地规划1、供水工程用地类型和配置要求2、水库用地配置3、抽水站用地配置4、机井用地配置5、供水工程用地面积概算三、灌排工程用地规划重点:水土资源平衡、供水和灌排工程用地面积概算及用地配置的基本要求.
难点:供水和灌排工程用地面积概算.
2031、灌排工程用地类型和配置要求2、灌排工程用地配置3、灌排工程用地面积概算第十章农业用地规划一、耕地规划1、耕地利用组织形式2、耕作田块规划3、田间灌排渠系规划4、田间道路规划5、农田防护林规划6、田间设施综合配置7、耕地内部规划方案评价二、园地规划1、果园用地规划及配置2、茶园用地规划及配置3、桑园用地规划及配置4、其它园地的用地选择三、林地规划1、林地功能和分类2、各类林地的规划和配置特点四、牧草地规划1、牧草地用地规划内容2、季节牧地的划分3、放牧地段的配置4、割草地的规划5、牧草地规划方案评价五、水产用地规划1、水产业与水产用地2、人工养殖场用地规划及配置3、其它水产用地规划及配置重点:各类农业用地规划的要求及配置特点.
难点:各类农业用地规划配置.
2044、水产用地规划方案评价第十一章土地利用规划实验一、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1、规划原则2、规划程序技术要点3、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4、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主要成果二、农地整理1、农地整理概述2、农地整理评价与重新分配3、农地整理费效估算三、土地开发规划1、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分析与规划2、海涂资源开发规划3、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四、土地复垦规划1、废弃地类型2、废弃地复垦规划五、土地整治规划1、水土流失地整治规划2、低洼湿地整治规划3、风沙地整治规划重点:各类专项规划的要求和规划内容.
难点:土地整治规划.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手段相结合的启发式讲授教学为主,紧密联系国内外土地规划相关理论和方法与本课程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配合专题实验、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课外阅读、课内外作业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规划和作图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05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第一章绪论22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依据22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221第四章土地供给量预测22第五章土地需求量预测22第六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441第七章居民点用地规划44第八章交通运输规划22第九章农业用地规划44第十章土地利用专项规划441第十一章土地利用规划实验44合计284323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王万茂等编著.
土地利用规划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二)教学参考书[1]毕宝德等编著.
土地经济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严金明等编著.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方法、战略.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八、其他说明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自然地理学、土地资源学等.
20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课程教学大纲(URBANROADANDTRANSPORTATIONPLANNING)执笔者:聂佩林审核人:魏兴琥、宋宪强、黄金国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限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3学分学时数总学时48,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区域规划后续课程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等二、课程简述《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要求学生掌握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指导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等应用领域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城市交通系统"人车路"三者的相互关系、城市道路的主要属性和参数、城市道路平、纵、横面的设计等.
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将掌握以下几点:1、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主要组成及其特征;2、城市道路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3、交通流模型、交通需求预测方法;4、城市道路平、纵、横面的设计过程、设计方法.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2-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学、规划、景观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指标点2-2.
能够针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选择正确、可用的分析方法及模型.
207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1.
能够了解行业发展新动态,熟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城乡规划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见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法.
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3.
规划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并得出可接受的指标.
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4.
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并了解项目审批程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
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2.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一、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概况要求学生了解国内外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概况.
二、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要求学生了解道路的组成,理解城市道路的性质及作用,掌握城市道路的分类.
三、城市交通及其对道路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城市交通的基本概念,理解城市交通对道路的基本要求.
四、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内容及原则要求学生了解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原则,掌握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内容,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指标.
重点:城市道路的分类,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内容难点:城市交通对道路的基本要求208第二章城市道路交通基础一、行人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了解行人静态空间的概念,理解行人活动圈的大小对行人活动的影响.
二、车辆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理解车辆的基本尺寸,理解车辆的组成及其主要参数,掌握车辆的动力特征.
三、城市道路的交通特性要求学生了解交通量、通行能力的概念,理解交通流密度、流量、速度三基本参数,掌握交通流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章城市道路线形设计一、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设计要求学生了解平曲线、超高的概念,停车视距与会车视距的概念,理解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的受力分析及稳定性分析,道路平面线形设计的内容及步骤,掌握平曲线半径的选择.
二、城市道路纵断面线形设计要求学生理解道路纵断面设计的内容与要求,纵断面线形设计的程序,掌握城市道路纵坡的确定,竖曲线的设置条件.
三、城市道路排水要求学生了解合流制与分流制,理解城市道路排水设计要求,掌握:城市道路雨水排泄方式和雨水管网的布置,雨水口和检查井的布置第四章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一、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概述要求学生了解城市道路横断面的概念及组成,理解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的要求.
二、机动车车行道设计要求学生了解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的概念及区别,掌握机动车道宽度确定的方法,道路交通量的估算.
三、非机动车道设计要求学生掌握非机动车道宽度确定的方法及其布置方式.
四、人行道设计及绿化布置重点:机动车的基本尺寸及其动力特征难点:交通流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重点:城市道路平曲线半径的选择,道路纵坡的确定,城市道路雨水管网的布置.
难点: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的受力分析.
重点: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宽度的确定及其布置方式,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形式及其选择.
难点:城市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方法.
209要求学生理解城市道路绿化布置应注意的问题,掌握人行道宽度的确定及其布置方式,城市道路绿化布置的内容.
五、道路横坡与路拱要求学生了解道路横坡、路缘石、分车带及路拱的基本形式,掌握车行道横断面流水方向的一般形式,车行道路拱的基本形式.
六、城市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要求学生理解城市道路横断面综合布置的原则,掌握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形式及其选择,城市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方法及横断面图的绘制.
第五章城市道路的交叉一、交叉口设计概述要求学生理解交叉口的交通情况,掌握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与内容.
二、平面交叉要求学生了解平面交叉的形式及特点,理解交叉口的交通分析与组织,掌握视距三角形,交叉口转角处缘石半径的确定,简单的平面交叉口设计,环形交叉设计.
三、立体交叉要求学生了解立体交叉的基本形式,理解立体交叉的适用条件.
第六章城市道路交通服务设施一、城市停车场地及停靠站要求学生了解停车场地在城市道路上的布置形式,停车场地的车辆停放方式,停靠站在道路平面上的布置方式.
要求学生掌握停车带和通道宽度的确定,单位停车面积的确定.
二、城市道路上的加油站要求学生理解城市公共加油站布置的一般要求,掌握城市道路上加油站的布置形式.
三、城市道路照明要求学生理解城市道路照明的要求,掌握城市照明系统的布置及选择.
四、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要求学生掌握交通标志的类型及设置,交通信号的特点及管理方法,交通标线的组成及设置.
重点: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与内容,简单的平面交叉口设计难点:环形交叉设计.
重点:停车场地的布置形式,加油站的布置形式,城市照明系统的布置,交通标志与标线的设置.
难点:交通信号的特点及管理方法.
210第七章城市道路上的客货运交通一、城市居民流动的特征要求学生理解居民流动强度与流动的范围,出行时耗与出行方式的关系,掌握:出行距离,城市规划与居民出行的关系.
二、公共交通规划要求学生理解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性,掌握城市公共交通的类型和运载能力,公交线路网规划.
三、个体交通规划要求学生理解自行车交通、摩托车交通及小汽车交通特点及其规划.
四、步行交通要求学生理解国外有关步行交通的规划理论,掌握城市步行交通的重点地区.
五、城市货运规划要求学生理解城市中的货运规划,掌握货运方式.
第八章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一、现代城市交通组织与道路系统规划要求学生了解城市道路系统类型,理解现代城市交通组织原则,影响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因素,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掌握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二、旧城道路系统规划与道路交通的改善要求学生理解旧城道路系统规划及旧城道路交通的改善.
重点:城市公交线路网规划难点:城市中的货运规划重点:城市道路系统规划难点:旧城道路系统规划(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以传统教学手段为基础,讲授基本的道路交通理论知识,结合当今国内外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现状和热点问题,配合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课外阅读与调查、课内外作业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11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第一章绪论221第二章城市道路交通基础66第三章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881~2第四章城市道路线形设计881~2第五章城市道路的交叉881~2第六章城市道路交通服务设施661第七章城市道路上的客货运交通规划66第八章城市道路系统规划441~2合计48486~10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徐循初主编.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二)教学参考书[1]徐家钰编著,城市道路设计,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文国玮著,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
第一版,任福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北京市政设计研究院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八、其他说明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城市规划原理、区域规划等.
212《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课程教学大纲(REALESTATEDEVELOPMENT&OPERATION)执笔者:刘占明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类课程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学分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房地产制度与政策后续课程区域规划、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二、课程简述本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任选课.
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房地产投资及其风险、房地产市场及其运行、房地产开发程序与管理、房地产市场调查与分析、现金流量与资金时间价值、经济评价指标与方法、风险分析与决策、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房地产金融与项目融资、物业资产管理.
开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本课程教学,使本专业的学生具备进行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利于更好地将本专业的学科特点与现实社会的需要相结合,为将来去相关工作岗位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2-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学、规划、景观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指标点2-2.
能够针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选择正确、可用的分析方法及模型.
213的结论.
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1.
能够了解行业发展新动态,熟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城乡规划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见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法.
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3.
规划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并得出可接受的指标.
毕业要求5-项目管理能力掌握城乡规划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城乡规划实践项目的管理能力.
指标点5-1.
能够了解城乡规划和房地产行业学科发展现状,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项目开发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2.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二)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中的实现路径通过本课程学习,需要了解与掌握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理论和策略、房地产企业、房地产项目及项目定位、房地产项目用地的获取、房地产市场调研、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房地产融资、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交易等相关知识.
本课程的开设,一方面是通过本课程教学,使本专业的学生具备进行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利于更好地将本专业的学科特点与现实社会的需要相结合,为将来去相关工作岗位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一方面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撰写毕业论文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由于房地产行业在城市区域普遍存在,且与广大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密切相关,教学中应理论联系实际,多采用案例教学法.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目标一:使本专业的学生具备进行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目标二:与现实社会的需要相结合,为将来去相关工作岗位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目标三:为学习专业课、撰写毕业论文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三)成绩评定考试成绩(70%)+出勤考核(20%)+平时作业(10%)214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1章房地产投资及其风险重点:开发投资与置业投资的区别及特点难点:房地产间接投资的几种类型、房地产投资的风险一、投资与房地产投资二、房地产投资的形式和利弊三、房地产投资的风险四、风险与投资组合第2章房地产市场及其运行一、房地产市场概述二、房地产市场结构和指标三、房地产市场的特性和功能四、房地产市场的运行规律五、房地产市场的政府干预第3章房地产开发程序与管理一、房地产开发程序概述二、投资机会选择与决策分析三、前期工作四、建设阶段五、租售阶段第4章房地产市场调查与分析一、市场调查二、市场分析的手段和方法重点:房地产"广泛的外部经济性"难点:房地产泡沫与过渡开发的区别与联系重点:土地一级开发的模式有哪些难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主要合同关系有哪些重点:市场定位的步骤难点:房地产市场分析的层次有哪些215三、目标市场的细分与选择四、竞争者分析五、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六、房地产市场分析与市场分析报告第5章现金流量与资金时间价值一、现金流量二、资金时间价值三、资金等效值与复利计算第6章经济评价指标与方法一、效益和费用的识别二、经济评价指标三、动态盈利能力指标及其计算四、静态盈利能力指标及其计算五、清偿能力指标及其计算六、房地产投资方案经济比选第7章风险分析与决策一、房地产投资项目不确定性分析二、盈亏平衡分析三、敏感性分析四、风险分析五、决策的概念和方法六、房地产投资决策中的实物期权方法第8章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重点:怎样理解资金时间价值难点:怎样理解资金等效值重点: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指标是什么难点:房地产开发项目总投资包括哪些重点:导致建筑安装工程费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难点:房地产权益投资的比率与投资风险的关系重点:可行性研究分为哪几个阶段216一、可行性研究概述二、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步骤三、房地产开发项目策划与基础参数选择四、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与收入估算五、房地产开发项目财务报表的编制六、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第9章房地产金融与项目融资一、房地产资本市场二、公开资本市场融资三、银行信贷融资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五、房地产项目融资第10章物业资产管理一、物产资产管理的内涵二、物业管理的内容三、写字楼物业管理四、零售商业物业管理五、收益性物业的运营费用与财务报告难点:房地产开发项目财务评价报表有哪些重点:房地产债务融资的类型及结构、证券市场的功能难点: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土地储备贷款的风险重点:如何确定物业的租金难点:收益性物业管理中运营费用的具体费用项目有哪些(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手段相结合的启发式讲授教学为主,紧密联系国内外学科发展现状及相关热点问题,配合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课外阅读与调查、课内外作业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217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房地产投资及其风险222房地产市场及其运行31413房地产开发程序与管理224房地产市场调查与分析31415现金流量与资金时间价值226经济评价指标与方法31417风险分析与决策31418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31419房地产金融与项目融资314110物业资产管理221合计2633327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吕萍.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ISBN9787112153978.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第三版(二)教学参考书史贵镇.
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ISBN:9787112164714.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第一版.
八、其他说明218《国土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LandInformationalSystems)执笔者:汪明冲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
9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程课程性质选修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学分2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训)12学时;课外学时先修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IS应用,自然地理学,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评价与管理后续课程无二、课程简述国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国土资源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它使传统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在21世纪的国土资源管理、建设和决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培养具有良好的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功底和动手能力强的GIS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校地理类学科教学的一个紧迫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国土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掌握国土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通过此课程学习,能在生产部门从事有关国土城乡规划设计方面对GIS信息系统的设计、管理及维护等相关的工作.
本课程阐述了国土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国土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国土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与发展前沿等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219毕业要求2-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学、规划、景观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2-2.
能够针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选择正确、可用的分析方法及模型.
毕业要求4-城市开发、建设能力能运用所学城乡规划理论知识,解决城市开发、建设、评估、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指标点4-1.
能够掌握城乡开发、建设、评估、审批、管理等一系列相关理论知识,熟知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1.
能够了解国家在城乡规划领域的新动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地理和城乡规划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掌握GIS技术,并对国土进行分析、研究、开发、设计、管理和维护.
(二)考核方式考试(闭卷).
(三)成绩评定考试(闭卷)占50%,实验报告占30%,平时成绩占2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国土地理信息系统概论一、国土地理信息系统和国土资源学二、国土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定位与数据组成及特点三、国土地理信息系统分类与编码体系四、国土空间数据结构特征及其涉及的相关学科和目前的研究现状第二章国土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技术与方法重点:国土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定位、分类、编码与数据空间特征难点:国土空间数据结构特征重点:国土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化技术,网络国土地理信息系统与国土资源空间数据库技术的特征;空间相关性分析实际应用;国土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施具体工作步骤;国土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集成与国土地理信息系统功能集成难点:空间相关性分析实际应用;国土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集成与国土地理信息系统功能集220一、国土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与方法1、国土地理信息系统的的技术与方法2、数字化技术和专题图绘制方法3、网络国土地理信息系统4、国土资源空间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5、国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方法的进一步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二、国土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模型1、国土资源空间信息量算2、多边形叠置分析3、空间缓析4、国土数冲区分析5、网络分字地形模型6、不规则三角网模型7、空间相关性分析与门槛分析的实际应用三、国土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工程1、国土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概念与规划的基本内容2、国土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施的整个过程四、国土地理信息系统集成1、国土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的概念2、国土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的基本内容、技术与过程3、国土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集成4、国土地理信息系统功能集成第三章国土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与发展前沿一、几个国土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案例二、国土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三、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和虚拟现实技术成重点:国土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案例;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和虚拟现实技术.
难点: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和虚拟现实技术(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手段相结合的启发式讲授.
讲授有关国土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国土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国土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与发展前沿等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
注重培养学生利用GIS软件实践有关国土城乡规划设计方面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221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国土地理信息系统概论222国土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技术与方法14122623国土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与发展前沿44合计266322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刘耀林.
土地信息系统.
标准书号(978710908190).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7.
1,1.
[2]寿嘉华.
国土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
标准书号(7801188543).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1.
[3]胡石元.
土地信息系统设计与建立.
标准书号(9787307054219).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3.
1,1.
[4]杨永崇、郭岚.
实用土地信息系统.
标准书号(9787503019654).
北京:测绘出版社,2009.
11,1.
[5]朱德海.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标准书号(7810661825).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0.
6.
2,1.
八、其他说明无.
222《土地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LANDECOLOGY)执笔者:刘淑娟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任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生态学,土地资源学后续课程土地评价、土地利用规划等课程二、课程简述土地生态学在土地科学学科体系中属于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它与生态学学科体系中的许多学科亦有密切联系.
鉴于当前土地生态学研究的薄弱性,土地科学学科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全球土地生态退化问题的严重性及其复重建的紧迫性,土地生态学的发展和建设不仅重要且必要.
在论述土地生态学的概念、任务和目的基础上,将土地生态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归结为5个方面,土地生态类型、土地生态评价、土地生态规划设计、土地生态整治、土地生态管理.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指标点3-3.
规划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并得出可接受的指标.
223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1.
能够了解国家在城乡规划领域的新动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地理和城乡规划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毕业要求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地理现象、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轻甚至消除不良影响的初步措施.
指标点8-1.
了解国家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相关的政策、法津、法规和理论知识.
指标点8-3.
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想去解决城乡规划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本课程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专业课.
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介绍土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要求掌握土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价值流等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开展土地利用优化与调控,能够对各土地生态类型作出规划设计,对常见土地生态问题提出有效的整治和管理意见.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绪论重点:土地生态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内容范畴难点:土地生态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一、土地生态学的概念二、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三、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四、土地生态学的研究进展五、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一章生态学基础重点:土地生态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内容范畴难点:土地生态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224一、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二、生态系统的能力流动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四、生态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功能五、生态系统的一般规律与生态平衡第二章土地生态系统及其分类重点:土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特征难点:土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区分一、土地生态系统二、土地生态分类第三章农用地生态系统(Ⅰ)——耕地生态系统重点:耕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能力流动、物质循环难点:各种耕地生态系统的识别一、耕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二、耕地生态系统的能力流动三、耕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四章农用地生态系统(Ⅱ)——林地生态系统重点:林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能力流动、养分循环难点:生态学原理在林地生态系统退化和恢复中的应用一、主要森林类型二、林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三、林地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四、林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及恢复第五章农用地生态系统(Ⅲ)——草地生态系统重点:草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能力流动、物质循环难点:生态学原理在草地生态系统退化和恢复中的应用一、草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二、草地生态系统的能力流动三、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四、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225第六章建设用地生态系统重点:城镇土地、工矿用地生态系统的特征难点:受损建设用地生态系统的修复一、城镇土地生态系统二、工矿用地生态系统第七章土地生态调查与评价重点:土地生态调查方法、评价方法难点:构建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一、土地生态调查二、土地生态评价概述三、土地生态评价的工作程序及指标体系的构建四、土地生态评价的主要方法与模型五、土地生态评价实例第八章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重点:土地生态规划的方法难点:土地生态规划的内容,方法,步骤一、概述二、土地生态规划的程序和内容三、土地生态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四、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案例分析第九章土地生态工程一、概述二、土地生态工程的原理三、土地生态工程的内容与技术方法四、土地生态工程案例研究第十章土地生态管理重点:土地生态工程的内容和技术方法难点:土地生态工程在工程施工中的地位重点:土地生态管理的内容226一、概述二、土地生态管理的基本手段第十一章土地生态健康与恢复一、土地生态健康二、土地生态恢复难点:土地生态管理方法重点:土地生态健康和恢复的内容难点:如何理解土地生态健康(二)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学中本课程主要是课堂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体电子教案进行教学.
在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课程主要知识点的同时,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来讲解土地生态学在各土地生态规划设计,对常见土地生态问题提出有效的整治和管理意见.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绪论222生态学基础3143土地生态系统及其分类224耕地生态系统225林地生态系统226草地生态系统227建设用地生态系统228土地生态调查与评价22429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336210土地生态工程2211土地生态管理2212土地生态健康与恢复22合计266324227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吴次芳等.
土地生态学.
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3.
(二)教学参考书谢俊奇等.
土地生态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
杨小波等.
城市生态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八、其他说明无.
228《生态环境规划》课程教学大纲(ECO―ENVIRONMENTALPLANNING)执笔者:刘淑娟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限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生态学基础后续课程无二、课程简述《生态环境规划》课程是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及其相关专业设置的,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城乡规划活动中自觉运用生态学原理,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从宏观、综合的角度,参与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决策,并提出合理开发战略和开发层次,以及相应的资源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措施.
以培养学生从经济、社会、生态等多角度来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同时也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城乡规划活动中自觉运用生态学原理,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从宏观、综合的角度,参与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决策,并提出合理开发战略和开发层次,以及相应的资源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措施.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229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1.
能够了解行业发展新动态,熟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城乡规划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见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法.
指标点3-3.
规划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并得出可接受的指标.
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2.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毕业要求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地理现象、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轻甚至消除不良影响的初步措施.
指标点8-1.
了解国家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相关的政策、法津、法规和理论知识.
指标点8-3.
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想去解决城乡规划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1)理解生态环境规划的概念及其意义;掌握生态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掌握生态适宜性分析的一般程序及其分析因子的确定、了解生态适宜性分析方法;(2)了解GIS在生态环境规划中的应用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方法;熟悉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方法;通过实习基本掌握生态环境规划的预处理方法与生态环境总体规划设计方法.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重点:生态规划的概念,相关理论难点:生态环境规划与生态建设、生态环境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一、生态规划概述二、生态规划的形成与发展230第二章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一、生态学理论二、系统科学理论三、地理学理论四、环境容载力理论五、可持续发展理论六、循环经济理论第三章生态规划的程序与内容一、生态规划的内涵、目的与原则二、生态规划的方法论三、生态规划的步骤与内容第四章生态调查的内容和方法一、生态调查的程序和方法二、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三、公众参与调查第五章生态评价一、生态评价及其特点二、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三、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五、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六、生态安全评价重点:生态环境规划的相关理论的内容难点:生态环境规划与相关理论的融合重点:生态规划的内涵、目的、原则,进行生态规划的步骤、内容难点:理解不同类型生态规划的一致要求重点:生态调查的程序、方法和内容难点:不同类型生态调查的要点重点:各类生态评价的内容难点: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31七、生态风险评价八、生态承载力评价第六章空间生态规划一、空间生态规划内容与程序二、空间要素规划的基本途径三、生态适宜性分析四、生态敏感性分析五、生态功能分区第七章生态关系规划与调控一、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辨识二、生态系统规划的目标与指标体系三、生态关系规划与调控的方法四、情景分析与反目标规划第八章3S技术在生态规划中的应用一、3S技术基本原理二、基于3S技术的数据处理与产品输出三、3S技术系统在生态规划中的应用第九章区域生态规划一、区域与区域发展规划二、区域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三、生态政区建设规划重点:生态规划的内容与程序难点:空间生态规划分析和分区重点:生态系统规划与调控方法难点: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辨识与生态系统规划的目标与指标体系的建立重点:3S技术在生态规划中的应用领域及实践难点:将3S技术灵活运用于生态规划重点: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的内容、程序与方法难点:区域与区域环境问题232四、区域生态规划案例分析第十章城市生态规划一、城市生态系统基本特征二、城市问题的生态学实质及调控途径三、城市生态规划的内容和方法四、案例分析第十一章产业生态规划一、经济转型与产业生态规划二、区域产业生态规划三、生态工业园规划第十二章景观生态规划一、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与原理二、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原则及其内容三、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方法四、景观生态规划的应用第十三章保护区评价与建设规划一、保护区的概念二、保护区的评价三、保护区规划与设计重点:城市生态问题的特点和城市生态规划的内容和方法难点:如何通过生态规划解决城市生态问题重点:产业生态规划的内容难点:通过产业生态规划实现区域产业的合理布局重点: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内容和方法难点:景观生态学在解决区域与区域环境问题时的应用重点:保护区的概念、评价、规划和设计难点:保护区的建设规划(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课室外考察和参与233式教学等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城乡规划活动中自觉运用生态学原理,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从宏观、综合的角度,参与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决策,并提出合理开发战略和开发层次,以及相应的资源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措施.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绪论222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3313生态规划的程序与内容224生态调查的内容和方法2215生态评价446空间生态规划337生态关系规划与调控2283S技术在生态规划中的应用229区域生态规划2210城市生态规划22411产业生态规划2212景观生态规划2213保护区评价与建设规划22合计302322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刘康.
生态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
.
(二)教学参考书崔功豪,魏清泉等.
区域分析与规划.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9.
八、其他说明无.
234《村庄规划》课程教学大纲(VILLAGEPLANNING)执笔者:宋宪强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9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限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学分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训)10学时;课外学时先修课程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国土开发整治与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后续课程居住区规划二、课程简述《村庄规划》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任选课程.
本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学习了学科基础课程及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实用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有利于社会实践中应用.
通过本课程教学,让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与掌握我国在新时期下的村庄规划理论、方法和程序等,涉及到政治、经济、建设、景观、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与生态、精神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
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及要掌握的内容主要有:村庄规划总论;村庄总体规划与设计;村庄专项规划与设计;村庄体系规划;村庄规划技术.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指标点3-1.
能够了解行业发展新动态,熟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城乡规划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见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法.
235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3.
规划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
指标点3-4.
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并了解项目审批程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
毕业要求4-城市开发、建设能力能运用所学城乡规划理论知识,解决城市开发、建设、评估、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指标点4-1.
能够掌握城乡开发、建设、评估、审批、管理等一系列相关理论知识,熟知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2.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毕业要求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地理现象、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轻甚至消除不良影响的初步措施.
指标点8-3.
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想去解决城乡规划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1、了解村庄建设与规划发展简史,掌握村庄规划理论,理解村庄规划技术与应用.
2、了解村庄体系规划的意义、任务、程序、原则、依据等,理解与掌握村庄体系规划的理论、内容与成果.
3、了解村庄规划基础研究,掌握村庄总体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公共设施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理解村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村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4、理解旧村改造规划、新能源规划,掌握村庄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了解村庄旅游规划.
5、了解村庄规划技术与管理的基本内容.
(二)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可采用考试、考查或撰写课程论文的方式进行.
(三)成绩评定本课程总评成绩(100%)=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村庄规划总论一、村庄与村庄规划重点:村庄规划理论难点:村庄规划技术与应用2361、村庄及其发展2、村庄规划及其背景3、我国村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4、村庄建设与规划发展简史二、村庄规划理论1、科学发展观理论2、系统平衡控制论3、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三、村庄规划技术与应用1、村庄规划的理念2、村庄规划的原则与依据3、村庄规划的体系与模式4、规划的程序与方法第二章村庄体系规划一、镇村体系规划的意义与任务二、镇村体系规划的理论、程序三、镇村体系规划的原则、依据四、镇村体系规划的内容五、镇村体系规划的成果六、镇村体系规划实例第三章村庄总体规划与设计一、村庄规划的基础研究1、村庄现状条件分析2、村庄规划专题研究3、村庄建设用地及其评价4、村庄发展的预测二、村庄总体规划1、村庄总体规划概述2、村庄总体规划的内容与成果重点:镇村体系规划的原则、依据难点:镇村体系规划的内容、成果,镇村体系规划实例重点:村庄总体规划难点:村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土地利用规划2373、村庄建设规划实例4、农村住宅规划5、工业园区的规划6、村民中心的规划三、村庄基础设施规划1、基础设施概述2、村庄的道路交通规划3、村庄的给水工程规划4、村庄的排水工程规划5、村庄的供电工程规划6、村庄的通信工程规划7、村庄的供热工程规划8、村庄的燃气工程规划9、村庄的管线综合规划10、村庄的用地竖向规划11、村庄的环境卫生工程规划12、村庄的防灾设施规划四、村庄公共设施规划1、公共设施规划概述2、商业服务设施的规划3、教育设施规划4、医疗卫生设施规划5、社会福利设施规划6、文化科技设施规划7、其他设施规划五、村庄土地利用规划1、土地利用规划2、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六、村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1、村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概述2、当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3、农业环境保护规划4、水环境规划5、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措施238七、村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1、政治文明建设2、精神文明建设第四章村庄专项规划与设计一、旧村改造规划1、旧村改造规划概述2、旧村改造规划3、村庄整治规划4、村庄整治技术规范5、村庄整治规划实例二、新能源规划1、新能源概述2、新能源的产品及种类3、新能源设计方法三、村庄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1、村庄历史文化的概念及保护意义2、农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3、村庄保护规划的编制方法4、农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5、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6、村庄保护规划实例四、村庄旅游规划1、村庄旅游规划概述2、村庄旅游产业规划3、村庄旅游产业规划实例第五章村庄规划技术与管理一、村庄规划管理1、村庄管理概述2、村庄的行政管理重点:新能源规划,村庄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难点:村庄旅游规划,旧村改造规划重点:村庄规划管理难点:村庄规划的主要措施2393、村庄土地管理4、基础设施的管理5、环境卫生、村容村貌管理6、科教文化管理7、人口管理8、村庄资金管理9、村庄档案管理10、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二、村庄规划的主要措施1、村庄与城市社区的异同2、村庄规划未来趋势和发展的对策(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本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中需要展示大量规划图片并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须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收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的政策和规定,并注意紧密联系国内外当今村庄规划的典型案例,针对村庄专项规划与设计开展专题分析,引导学生独立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村庄规划总论662村庄体系规划221~23村庄总体规划与设计681~24村庄专项规划与设计661~25村庄规划技术与管理221~26村庄规划实验108合计2210324~8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1]安国辉.
村庄规划教程(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240(二)教学参考书[1]方军,刘军.
新农村建设政策理论文集.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张泉,梅耀林,赵庆红.
村庄规划.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张泉,王晖.
城乡统筹下的乡村重构.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村镇规划标准.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5]李伟国.
村庄规划设计实务.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6]张建,赵之枫,郭玉梅,等.
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八、其他说明无.
241《城市历史与文化保护》课程教学大纲(THEPROTETIONOFCITYHISTORYANDCULTTURAL)执笔者:石薇审核人:宋宪强编写日期:2017.
8.
20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限选课课程性质限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1学分学时数总学时16,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人文地理学、区域规划后续课程城市规划原理二、课程简述该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专业的选修课,其主要内容是阐述世界各国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和法规制度建设;保护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以及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历史、演进、保护规划的编制.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初步了解国内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发展历程以及主要理论,对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发展过程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对城市历史与文化保护的方法建立全面和系统的知识体系,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理论基础,以便更好地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242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1.
能够了解行业发展新动态,熟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城乡规划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见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法.
指标点3-3.
规划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并得出可接受的指标.
毕业要求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地理现象、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轻甚至消除不良影响的初步措施.
了解国家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相关的政策、法津、法规和理论知识.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考察学生是否掌握基本的历史与文化保护的理论与方法.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一、重建时代到来的启示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简要回顾三、历史城市保护的含义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第二章城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一、城市历史保护的生态环境观二、文化生态与文化多样性三、城市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四、环境权与历史环境保护立法重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难点:历史城市保护的含义.
重点:文化生态与文化多样性.
难点:环境权与历史环境保护立法.
243第三章历史保护与城市特色维护一、城市特色的含义二、水是城市的生命与灵魂三、城市形态和空间特色的保护的意义四、历史地段和历史保护区的含义和保护方式五、城市天际线的保护含义和保护方式六、城市特色的保护与塑造第四章20世纪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一、20世纪遗产的保护运动的概况二、日本近代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三、中国近代遗产保护的特别意义四、上海产业遗产保护的意义与前景第五章欧洲历史城市整体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一、战后欧洲历史保护的趋势二、法国遗产保护的思想与体系三、反发民的保护实践——意大利博洛尼亚的经验第六章美国的历史保护、税制政策及规划控制一、美国的历史保护概况二、联邦保护法和组织机构三、经济和税收的优惠政策四、规划管理与美观控制五、地方历史地段的保护方法重点:历史地段和历史保护区的含义和保护方式;城市天际线的保护含义和保护方式.
难点:城市特色的保护与塑造.
重点:中国近代遗产保护的特别意义.
难点:上海产业遗产保护的意义与前景.
重点:反发民的保护实践——意大利博洛尼亚的经验.
难点:法国遗产保护的思想与体系.
重点:地方历史地段的保护方法.
难点:经济和税收的优惠政策;规划管理与美观控制.
244第七章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宪章和重要文件一、遗产保护相关国际机构二、保护宪章的萌芽与原型三、ICOMOS主要宪章与宣言四、UNESC0的相关建议文件五、国际宪章带给我们的启示第八章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与方法一、世界遗产的基本概念二、遗产保护的原真性与完整性三、文化景观的价值与类别四、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关系五、世界遗产城镇的保护存在问题和保护方法六、21世纪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重点:ICOMOS主要宪章与宣言;UNESC0的相关建议文件.
难点:国际宪章带给我们的启示.
重点:世界遗产城镇的保护存在问题和保护方法;21世纪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
难点:遗产保护的原真性与完整性;文化景观的价值与类别.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及教学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并结合当今国内外历史文化保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配合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视频播放、课堂讨论、学生PPT演示、课外阅读与调查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一绪论22二城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2三历史保护与城市特色维护221四欧洲历史城市整体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22五20世纪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22245六美国的历史保护、税制政策及规划控制22七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宪章和重要文件22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与方法22合计16161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课程教材:张松.
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第2版).
ISBN:9787560837437.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二)教学参考书:[1]王景慧、阮仪三、王林编著.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
ISBN:7560820891.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董鉴泓、阮仪三编著.
名城文化鉴赏与保护.
ISBN:7560811639.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
[3]阮仪三主编.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规划.
ISBN:9787560815879.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
八、其他说明无.
246《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教学大纲(THEPLANNINGOFTHEENGINEERINGSYSTEMINURBAN)执笔者:黄金国审核人:魏兴琥、宋宪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选修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1.
5学分学时数总学时24,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原理、土地利用规划后续课程城市景观设计、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规划实务等二、课程简述《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专业的限定选修课程.
其主要内容包括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城市排水工程系统规划、城市供电工程系统规划、城市燃气工程系统规划、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城市通信工程系统规划、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规划、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和城市工程管线工程系统规划等.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有较全面的了解,初步具备编制不同层次规划的工程系统规划的能力,通过实例练习和设计模拟,使学生了解相关的规范及其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的设计运算能力和资料的收集处理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和今后参加工作做好一定的技术储备.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247毕业要求5-项目管理能力掌握城乡规划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城乡规划实践项目的管理能力.
指标点5-1.
能够了解城乡规划和房地产行业学科发展现状,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项目开发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1.
能够了解国家在城乡规划领域的新动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地理和城乡规划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指标点7-2.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毕业要求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地理现象、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轻甚至消除不良影响的初步措施.
指标点8-3.
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想去解决城乡规划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目标一:掌握本课程的主要知识与理论.
目标二:掌握本课程中城市给水工程、城市排水工程、城市供电工程、城市燃气工程、城市供热工程、城市通信工程、城市环境卫生工程、城市防灾工程和城市工程管线工程系统规划的程序与内容以及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原则与技术规定.
目标三:具备编制不同层次城市(镇)工程系统规划的能力与素质.
(二)考核方式1)本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2)考试着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考试内容覆盖课程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
(三)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一、城市工程系统的范畴1、城市工程系统的构成和功能重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任务与意义.
难点:城市工程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2482、城市工程系统的相互关系3、城市工程系统的范畴二、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任务与意义1、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任务2、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层面与期限3、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意义与作用第二章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工作程序与内容深度一、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工作程序1、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总工作程序2、城市各专业工程系统规划的工作程序二、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内容与深度1、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的内容深度2、城市排水工程系统规划的内容深度3、城市供电工程系统规划的内容深度4、城市燃气工程系统规划的内容深度5、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的内容深度6、城市通信工程系统规划的内容深度7、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规划的内容深度8、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的内容深度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内容深度三、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基础资料1、自然环境资料2、城市基本情况3、城市规划资料4、各专业工程系统资料第三章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一、城市用水量预测1、城市用水分类重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工作程序;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内容与深度.
难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内容与深度.
重点:城市用水量预测;城市给水水源规划;城市给水工程设施规划;城市给水管网规划.
难点:城市用水量预测;城市给水工程设施规划;城市给水管网规划.
2492、城市用水量标准3、城市用水量预测与计算二、城市给水水源规划1、城市水资源2、城市水源选择与保护3、城市水源规划三、城市给水工程设施规划1、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布置2、取水工程设施规划3、给水处理工程设施规划四、城市给水管网规划1、输水管渠布置2、给水管网布置3、给水管网的水力计算4、给水管材和管网附属设施第四章城市排水工程系统规划一、城市排水体制与排水工程系统1、城市排水工程系统的体制2、城市排水工程系统3、城市排水工程系统布置二、城市污水工程系统规划1、城市污水量预测与计算2、城市污水管网布置3、城市污水管网的水力计算三、城市雨水系统工程规划1、雨水管渠系统布置2、雨水管渠水力计算3、排水管材、泵站及管道附属构筑物四、城市合流制排水系统规划1、合流制排水系统布置2、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管渠水力计算重点:城市排水体制与排水工程系统;城市合流制排水系统规划.
难点:城市污水处理利用规划.
2503、城市旧合流制排水管渠系统改造4、工业废水的排放处理五、城市污水处理利用规划1、城市污水的性质2、污水处理方法与方案选择3、城市污水厂规划4、城市中水系统规划第五章城市供电工程系统规划一、城市电力负荷预测与计算1、城市用电负荷分类2、城市用电量预测3、城市电力负荷预测二、城市供电电源规划1、城市电源类型与特点2、城市电源设施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城市电源设施布局规划三、城市供电网络规划1、城市电力网络等级与结线方式2、城市送电网规划3、城市配电网规划4、城市变配电设施规划四、城市电力线路规划1、城市送配电线路敷设2、城市电力线路安全保护3、高压电力线路规划第六章城市燃气工程系统规划一、城市燃气负荷预测与计算重点:城市电力负荷预测与计算;城市供电电源规划;城市供电网络规划;城市电力线路规划.
难点:城市电力负荷预测与计算.
重点:城市燃气气源规划;城市燃气输配系统规划.
难点:城市燃气负荷预测与计算.
2511、城市燃气类型与特征2、城市燃气负荷预测与计算二、城市燃气气源规划1、城市燃气气源设施种类2、城市燃气气源规划三、城市燃气输配系统规划1、城市燃气输配设施2、城市燃气输配管网形制选择3、城市燃气输配管网的布置4、燃气管网的水力计算第七章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一、城市集中供热负荷的预测与计算1、城市集中供热负荷的类型与特征2、城市热负荷预测与计算二、城市集中供热热源规划1、城市集中供热热源的种类与特点2、城市热源的选择三、城市供热管网规划1、城市供热管网的形制2、城市供热管网的布置3、城市供热管网的敷设方式4、供热管管径的计算方法四、热力站与制冷站设置1、热力站2、制冷站第八章城市通信工程系统规划一、邮政设施规划1、城市邮政需求量预测重点:城市集中供热热源规划;热力站与制冷站设置.
难点:城市集中供热负荷的预测与计算.
重点:城市数据网规划;城市有线通信网络线路规划.
难点:城市电话系统规划;城市移动通信规划.
2522、城市邮政局所规划二、城市电话系统规划1、城市电话需求量预测2、城市电话网络组织结构及组网方案3三、城市电话局所规划三、城市移动通信规划1、移动通信服务区规划2、城市移动通信需求与话务量计算3、移动通信频点配置四、城市数据网规划1、我国公众数据网划分与发展趋势2、城市数据业务量和流量流向的计算五、城市广播电视设施与其它通信设施规划1、城市广播电视设施规划2、城市其它通信设施规划六、城市有线通信网络线路规划1、城市有线通信线路种类与特征2、城市电话线路规划3、城市有线电缆、广播线路规划第九章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规划一、城市固体废物系统规划1、城市固体废物种类与特点2、城市固体废物量预测3、城市生活垃圾收集与运输4、城市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概述5、城市固体废物收运处理设施规划二、城市公共厕所与粪便处理规划1、公共厕所规划2、粪便处理规划三、城市保洁规划1、城市道路保洁规划重点:各类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的规划标准.
难点:城市固体废物系统规划;城市公共厕所与粪便处理规划;城市保洁规划.
2532、城市水面保洁规划3、车辆清洗站规划四、城市环境卫生基层机构及工作场所规划1、环境卫生基层机构的用地2、环境卫生车辆停车场、修造厂3、环境卫生清扫、保洁人员作息场所4、水上环境卫生工作场所第十章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一、城市防灾的种类与特点1、城市灾害的种类2、城市灾害的特点3、我国自然灾害与城市防灾形势二、城市防灾体系1、城市防灾措施2、城市防灾体系的组成3、城市的综合防灾三、城市主要灾害的防灾对策与防灾标准1、城市防灾对策与标准2、城市抗震对策与标准3、城市消防对策与标准4、城市人防工程建设原则与标准四、城市主要防灾工程设施规划与城市生命线系统防灾1、城市防洪、防涝设施规划2、城市抗震设施规划3、城市消防设施规划4、城市人防工程设施规划5、城市生命线系统防灾第十一章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原则与技术规定重点:城市防灾体系;城市主要灾害的防灾对策与防灾标准.
难点:城市主要防灾工程设施规划与城市生命线系统防灾.
重点: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原则;城市工程管线综合协调与布置难点:城市工程管线综合协调与布置.
254一、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原则1、城市工程管线的种类与特点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原则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术语与技术规定二、城市工程管线综合协调与布置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总体规划的基础资料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的步骤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成果(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主要采用PPT讲授的方式,对主要知识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并采用穿插学生分组讨论、课外考察、学生PPT演示、实际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本课程.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绪论112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工作程序与内容深度113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334城市排水工程系统规划331~25城市供电工程系统规划336城市燃气工程系统规划337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228城市通信工程系统规划221~29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规划2210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221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原则与技术规定22合计24242~4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255(一)教材戴慎志.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
ISBN:9787112098279.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二)教学参考书[1]戴慎志.
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手册.
ISBN:978711204077.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戴慎志,陈践编著.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
ISBN:7-5337-1776-7.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李德华主编.
城市规划原理.
ISBN:9787112046355.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刘勇.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八、其他说明无256《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教学大纲(CONTROLDETAILEDPLANNING)执笔者:石薇审核人:宋宪强编写日期:2017.
8.
20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限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学分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区域规划、计算机制图技术、计算机制图技术Ⅱ后续课程计算机制图技术Ⅲ二、课程简述本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市规划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也是本专业的专业课程,是为了在学习了学科基础课程及部分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
开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本课程教学,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与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涵义、特征与作用;控制性详细规划产生的背景及历程;土地的使用控制;环境容量控制;建筑建设控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引导;配套设施控制;行为活动控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与方法;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与管理等基本内容.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1.
能够了解行业发展新动态,熟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城乡规划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见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法.
257指标点3-4.
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并了解项目审批程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
毕业要求4-城市开发、建设能力能运用所毕业要求4-城市开发、建设能力能运用所学城乡规划理论知识,解决城市开发、建设、评估、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指标点4-1.
能够掌握城乡开发、建设、评估、审批、管理等一系列相关理论知识,熟知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2.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考察学生是否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基本方法.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涵义、特征与作用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涵义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特征三、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第二章控制性详细规划产生的背景及历程一、控制性详细规划产生背景二、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发展历程三、国外、港台地区相关规划类型重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特征.
难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涵义.
重点: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发展历程.
难点:国外、港台地区相关规划类型.
258第三章土地的使用控制一、用地面积与用地边界二、土地使用性质控制三、土地使用兼容第四章环境容量控制一、容积率二、建设密度三、居住人口密度四、绿地率第五章建筑建设控制一、建筑限高二、建筑后退三、建筑间距第六章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引导一、建筑体量、建筑形式与建筑色彩控制二、建筑空间组合控制三、建筑小品第七章配套设施控制重点:用地面积与用地边界,土地使用性质控制.
难点:土地使用兼容.
重点:容积率,建设密度,绿地率.
难点:居住人口密度.
重点:建筑限高,建筑后退.
难点:建筑间距.
重点:建筑体量、建筑形式与建筑色彩控制.
难点:建筑空间组合控制.
重点:市政设施配套控制.
难点:公共设施配套控制.
259一、公共设施配套控制二、市政设施配套控制第八章行为活动控制一、交通活动控制二、环境保护规定三、21世纪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第九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与方法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程序二、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的确定方法三、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深度与成果要求第十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与管理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管理重点:交通活动控制.
难点:环境保护规定.
重点: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的确定方法,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深度与成果要求.
难点: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的确定方法.
重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
难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管理.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及教学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使学生掌握控规的主要内容、特点、作用、方法等基本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应用情况,配合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学生PPT演示、课外阅读与调查、课内外作业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260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涵义、特征与作用22二控制性详细规划产生的背景及历程22三土地的使用控制22四环境容量控制4261五建筑建设控制4261六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引导44七配套设施控制22八行为活动控制22九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与方法44十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与管理22合计28322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夏南凯,田宝江,王耀武.
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二版).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二)教学参考书[1]同济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等.
控制性详细规划.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张旭.
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实训.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3]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规划资料集(四)控制性详细规划.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张军民,陈有川.
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常用方法.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5]武勇,刘丽,刘华领.
居住区规划设计指南及实例评析.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6]黄耀志,陆志刚,肖风.
小城镇详细规划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八、其他说明无.
261《房地产实务》课程教学大纲(REALESTATEPRACTICE)执笔者:周红艺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程课程性质任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学分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4学时先修课程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后续课程生态环境规划、城市规划二、课程简述本课程根据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结合最新的房地产法律法规和房地产经纪实践活动成果,介绍房地产经纪的基本现状、基本理论、基本规律、主要的业务流程、操作运作技巧及其他相关方面的知识,并结合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全面掌握房地产经纪实务.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了解房地产经纪业、房地产经纪机构和房地产经纪人员;房地产经纪基本业务;房地产经纪其他业务;房地产经纪人员的业务技巧;房地产经纪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2-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学、规划、景观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2-2.
能够针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选择正确、可用的分析方法及模型.
262毕业要求4-城市开发、建设能力能运用所学城乡规划理论知识,解决城市开发、建设、评估、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指标点4-1.
能够掌握城乡开发、建设、评估、审批、管理等一系列相关理论知识,熟知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毕业要求5-项目管理能力掌握城乡规划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城乡规划实践项目的管理能力.
指标点5-1.
能够了解城乡规划和房地产行业学科发展现状,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项目开发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能力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1.
能够了解国家在城乡规划领域的新动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地理和城乡规划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指标点7-2.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本课程根据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结合最新的房地产法律法规和房地产经纪实践活动成果,介绍房地产经纪的基本现状、基本理论、基本规律、主要的业务流程、操作运作技巧及其他相关方面的知识,并结合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全面了解房地产经纪业、房地产经纪机构和房地产经纪人员;了解房地产经纪基本业务和其他业务;掌握房地产经纪人员的业务技巧和房地产经纪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二)考核方式考试(三)成绩评定考试(70%)+出勤考核(10%)+平时作业(20%)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一、房地产经纪业务主要背景、现状及主要内容重点:房地产经纪业务主要背景、现状及主要内容.
难点:房地产经纪业务主要背景、现状及主要内容.
263第二章房地产经纪业一、经纪与房地产经纪\房地产经纪业和房地产经纪行业管理第三章房地产经纪机构一、房地产经纪机构的设立,熟悉房地产经纪机构的经营模式二、房地产经纪机构的组织系统第四章房地产经纪人员一、房地产经纪人员的职业资格、房地产经纪人员职业活动的性质和基本职业规范、房地产经纪人员职业道德二、房地产经纪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技能第五章房地产经纪基本业务一、房地产经纪基本业务的分类,熟悉二手房代理业务二、新建商品房销(预)售代理业务三、房地产居间业务第六章房地产经纪其他业务一、地产行纪和房地产拍卖二、房地产经纪代办业务三、房地产经纪咨询业务,房地产经纪业务涉及的二手房交易中的税费重点:经纪与房地产经纪\房地产经纪业和房地产经纪行业管理.
难点:经纪与房地产经纪\房地产经纪业和房地产经纪行业管理.
重点:房地产经纪机构的设立.
难点:房地产经纪机构的组织系统.
重点:房地产经纪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难点:房地产经纪人员的职业资格、房地产经纪人员职业活动的性质和基本职业规范、房地产经纪人员职业道德.
重点:房地产居间业务.
难点:房地产经纪基本业务的分类,熟悉二手房代理业务.
重点:房地产经纪业务涉及的二手房交易中的税费.
难点:地产行纪和房地产拍卖264(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灵活运用多媒体讲授房地产的基础知识、课堂讨论房地产中介的操作流程、房地产产权纠纷专题案例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部分采用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讲授,对重要知识点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方法开展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及时梳理总结,遇到问题积极向老师及同学请教与交流.
技术与方法部分主要采用专题案例与课外调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房地产经纪人的认识和理解,要求学生掌握房地产的相关知识,房地产相关的法规.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绪论442房地产经纪业663房地产经纪机构444房地产经纪人员665房地产经纪基本业务4416房地产经纪其他业务4481合计284322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1]张登云.
房地产经纪人.
7111296397.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第1版(2012年8月17日).
(二)教学参考书[1]周小平.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9787302220916.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第一版.
[2]任宏.
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
9787508367484.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第一版.
八、其他说明无.
265《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PROPERTYMANAGEMENTPRINCIPLES&PRACTICE)执笔者:黄金国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任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学分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房地产实务后续课程居住区规划、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等二、课程简述《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其主要内容包括物业管理基本理论:物业管理的法律知识、物业管理合同与制度;物业管理基本实务:物业安全管理、物业环境管理、物业租赁管理、物业信息管理、物业风险管理与保险、物业管理过程中的资金运作与财务管理、物业管理与社区建设等.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物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物业管理中的相关问题.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4-城市开发、建设能力能运用所学城乡规划理论知识,解决城市开发、建设、评估、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指标点4-1.
能够掌握城乡开发、建设、评估、审批、管理等一系列相关理论知识,熟知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266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目标一:掌握本课程的主要知识与理论.
目标二:掌握本课程中与物业管理理论、物业管理实务等各环节相关的主要技能.
目标三:具有运用物业管理知识解决物业管理中相关问题的能力与素质.
(二)考核方式1)本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2)考试着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考试内容覆盖课程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
(三)成绩评定综评成绩包括期末考试(占70%)、平时和作业(占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毕业要求5-项目管理能力掌握城乡规划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城乡规划实践项目的管理能力.
指标点5-1.
能够了解城乡规划和房地产行业学科发展现状,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项目开发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1.
能够了解国家在城乡规划领域的新动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地理和城乡规划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指标点7-2.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267第一章绪论一、物业管理的基本概念1、物业2、物业管理3、物业管理服务的特征二、物业管理的产生与发展1、现代物业管理的产生2、我国物业管理的产生与发展3、物业管理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三、物业管理市场1、物业管理市场的含义2、物业管理的委托—代理关系3、物业管理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关系4、物业管理服务价格的决定5、物业管理市场的发展趋势第二章物业管理基本制度与政策一、法的基本知识1、法的概念2、中国现行的法3、法的分类二、物业管理的法制建设1、确立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新体制2、开展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大厦、工业区)的评选工作3、建立物业管理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4、建立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制度5、规范物业管理服务收费行为6、建立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制度7、建立物业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与税收政策8、制定普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等级标准重点:管理的概念、性质、类型与内容;物业管理市场.
难点:物业管理市场.
重点:物业管理的法制建设;物业管理条例.
难点:物业管理的法制建设的内容.
2689、与物业管理活动有关的其他规定三、物业管理条例1、《物业管理条例》的立法过程2、《物业管理条例》立法的四项原则3、《物业管理条例》确立的七项制度4、《物业管理条例》涉及的八个问题第三章现代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概述1、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与特征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的三项权利1、专有所有权2、共有所有权3、成员权三、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管理制度1、管理内容2、管理方式3、管理规约4、管理团体第四章业主与业主大会制度一、业主1、业主的含义2、业主的权利和义务3、业主自治管理二、业主大会制度1、业主大会的概念与职责2、业主大会筹备组与首次业主大会会议3、业主大会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重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管理制度.
难点:住宅里的产权形态.
重点:业主的权利与义务;业主大会制度;管理规约制度.
难点:业主大会制度.
2694、业主大会会议的运作三、业主委员会1、业主委员会及其职责2、业主委员会委员的人数、条件与资格终止3、业主委员会的备案与换届4、业主委员会会议5、业主委员会与其他单位的关系四、管理规约制度1、管理规约的概念2、管理规约的内容3、管理规约的效力4、临时管理规约第五章物业服务企业一、物业服务企业的概念、特点与分类1、物业服务企业的概念2、物业服务企业的特点3、物业服务企业的分类二、物业服务企业的设立1、物业服务企业设立的条件2、物业服务企业设立的步骤三、物业服务企业运行机制1、物业服务企业的组织形式2、物业服务企业的制度建设3、物业服务企业的人员培训四、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制度1、企业资质管理的概念2、物业服务企业的资质等级及相应标准3、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的行政管理重点:物业服务企业的特点与分类;物业服务企业的运行机制;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制度.
难点:物业服务企业的运行机制.
270第六章早期介入与前期物业管理一、物业管理的早期介入1、物业管理早期介入的含义2、物业管理早期介入的作用3、物业管理早期介入的主要工作二、前期物业管理1、前期物业管理的定义2、前期物业服务合同3、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特征及其与物业服务合同的区别4、前期物业管理的内容三、物业管理的招标和投标1、物业管理招标和投标的意义2、物业管理招标和投标的概念3、物业管理招标的原则4、物业管理招标的方式5、物业管理招标和投标的各种条件6、物业管理招标和投标的基本环节以及相关法律规定7、相关各方在招标和投标活动中的职责8、物业管理招标和投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四、物业承接查验1、物业承接查验的概念、分类与时间2、物业承接查验的步骤3、物业承接查验的内容及标准4、物业管理工作的移交第七章物业管理服务一、物业管理服务的类型与内容1、物业管理服务的类型2、物业管理服务的内容二、入住服务重点:早期介入;前期物业管理;物业管理的招标和投标;物业的承接查验.
难点:物业管理的招标和投标;物业的承接查验.
重点:物业管理服务的类型与内容;入住服务;装修管理;公共秩序管理服务.
难点:入住服务;装修管理.
2711、入住服务的含义2、入住的准备3、入住服务的管理4、入住服务应注意的问题三、装修管理1、装修管理流程2、装修管理的内容3、装修中各方主体的责任4、装修管理应注意的问题四、清洁与绿化养护服务1、清洁服务2、绿化养护服务五、公共秩序管理服务1、公共安全防范管理服务2、车辆停放管理服务3、消防管理服务六、报修服务1、物业报修服务的规定2、报修服务等级的基本要求3、物业报修服务的实践第八章房屋维修管理一、房屋维修管理概述1、房屋维修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房屋维修管理的概念及特点3、房屋维修管理的意义和原则二、房屋维修及其管理内容1、房屋维修的内容2、房屋维修管理的内容三、房屋维修工程的组织与管理1、计划阶段的工作内容2、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重点:房屋维修及其管理内容;房屋维修标准与考核指标.
难点:房屋维修标准与考核指标.
2723、整理阶段的工作内容四、房屋维修标准与考核指标1、房屋维修标准2、房屋维修考核指标第九章物业设备管理一、物业设备管理概述1、物业设备与物业设备管理的含义和作用2、物业设备的构成二、物业设备管理的内容1、物业设备的基础管理2、物业设备的运行管理3、物业设备的安全管理4、物业设备的维修管理5、物业设备的更新改造管理6、物业设备的备品配件管理三、常见物业设备的保养及维修管理1、给排水系统的保养与维修管理2、供配电系统的保养与维修管理3、空调系统的保养与维修管理4、电梯系统的保养与维修管理四、物业设备的成本管理技术1、预防性维修与保养计划技术2、维修管理的"七问题"技术3、能源管理技术4、价值工程技术5、寿命周期成本技术第十章房屋租赁管理一、房屋租赁概述重点:物业设备管理的内容;常见物业设备的保养及维修管理.
难点:常见物业设备的保养及维修管理.
重点:租约管理;租赁营销管理.
难点:租赁营销管理.
2731、房屋租赁的定义2、房屋租赁的法律特征3、房屋租赁的分类4、租赁登记与纳税二、租约管理1、租约的含义及法律特征2、租有权的概念3、租约的类型4、有效租约的基本条款5、租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三、租赁营销管理1、营销原则2、营销活动3、谈判和签约第十一章物业信息管理一、信息与信息系统1、信息的定义与特征2、物业信息3、信息在物业管理中的作用4、信息系统二、物业管理信息系统概述1、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及构成2、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3、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块组成三、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1、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条件2、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式与方法3、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步骤第十二章物业风险管理与保险重点:物业管理信息系统.
难点: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与开发.
重点:风险管理理论;物业管理的风险管理.
274一、风险管理理论概述1、风险理论2、风险管理理论二、保险理论1、保险的定义及承保条件2、保险的基本原则3、保险合同概述4、物业保险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三、物业管理的风险管理1、物业管理风险2、物业管理风险的产生原因及对策四、物业服务企业的保险决策1、物业服务企业所涉及的主要保险2、投保决策及保险公司的选择第十三章物业资金运作与财务管理一、物业服务企业的财务管理法规和制度1、物业服务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法规2、物业服务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二、物业服务企业的财务管理1、物业服务企业的营业收入2、物业服务企业的成本费用和税费3、物业管理项目财务管理的类型三、物业服务费的构成与测算1、物业服务费的概念、收费原则和定价形式2、包干制服务成本的核算与酬金制服务支出的构成四、物业服务费的收费形式1、物业服务费用酬金制2、物业服务费包干制3、酬金制和包干制的财务特征五、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制度难点:物业管理的风险管理与决策.
重点:物业服务企业的财务管理;物业服务费的构成与测算.
难点:物业服务费的构成与测算.
2751、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定义、管理原则和监管部门2、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交存3、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4、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监督管理第十四章不同类型物业的管理一、居住物业的管理1、居住物业的含义及分类2、住宅小区的管理二、商业物业管理1、办公楼物业的管理2、零售商店物业的管理三、工业物业的管理1、工业物业管理的含义和分类2、工业物业的特点3、工业物业管理的特点4、特殊物业的管理第十五章物业管理从业人员一、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1、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种类2、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3、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职业资格注册二、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1、道德2、职业道德3、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基本要求三、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修养1、职业道德修养2、心理素质重点:居住物业管理;商业物业管理;工业物业管理.
难点:居住物业管理.
重点: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资格;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修养与职业技能.
难点: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修养与职业技能.
2763、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行为表现4、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四、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1、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的构成2、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的培养第十六章国际物业管理介绍一、我国香港地区的物业管理1、香港住宅分类与管理概况2、香港房屋的管理机构3、香港房屋的维修、保养与管理4、香港物业管理的财务安排5、香港物业管理的法制化建设6、香港物业管理人员的培训二、新加坡的物业管理1、新加坡住宅的房屋类型2、新加坡住宅管理经费的来源3、新加坡的房屋管理机构4、新加坡物业管理的主要内容三、日本的物业管理1、日本住宅建设与管理概况2、日本住宅房屋的管理机构3、日本物业管理协会4、日本物业管理的特点四、美国的物业管理1、美国住宅建设概况2、美国住宅行政管理机构3、美国物业管理发展概况4、美国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资格认定与培训5、全美物业管理协会的成立与发展6、美国物业管理的发展趋势重点:香港的物业管理;新加坡的物业管理;日本的物业管理;美国的物业管理.
难点:国外物业管理经验的借鉴.
277第十七章ISO9000标准与物业管理一、质量与质量管理1、质量与质量管理的意义2、质量管理的产生与发展3、如何认识质量与质量管理二、ISO9000族标准1、ISO9000族标准2、八项质量管理原则3、如何理解"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三、企业如何贯彻与实施ISO9000标准1、ISO9001:2008标准适用的范围2、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步骤3、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结构重点:质量与质量管理;ISO9000族标准.
难点:企业如何贯彻与实施ISO9000标准.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为基础,紧密联系当今国内外物业管理的发展现状和热点问题,配合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课外阅读与调查、课内外作业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绪论222物业管理的基本制度与政策223现代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224业主与业主大会221~25物业服务企业226早期介入与前期物业管理227物业管理服务222788房屋维修管理221~29物业设备管理2210房屋租赁管理2211物业的信息管理2212物业的风险管理与保险2213物业的资金运作与财务管理2214不同类型物业的管理2215物业管理从业人员2216国际物业管理介绍1117ISO9000与物业管理11合计32322~4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王青兰,齐坚,关涛主编.
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二)教学参考书[1]林广志主编.
物业管理学(第二版).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2]姜林,黄耀明主编.
物业管理岗位培训教程.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3]韩强,魏小乐主编.
物业管理实用教程.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4]罗杰斯编著.
如何搞好物业管理.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5]张志红.
物业管理实务.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6]李海波.
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
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5.
八、其他说明无279《国土开发整治与规划》课程教学大纲(TERRITORYDEVELOPREPAIRANDPLANNING)执笔者:刘淑娟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任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地质学、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土壤与植被系统、水文与水资源管理、地图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管理学原理、生态学基础、环境科学等后续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工程体系规划等二、课程简述本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市规划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课程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开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与掌握国土开发整治与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模式、基本程序等,初步具备从事规划工作的能力,并且为后续规划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需要了解与掌握的内容主要有:国土规划的理论基础与国情依据;中外国土规划的历史经验及教训;国土规划编制的模式与程序;国土规划的基本方法与模型;国土规划的指标测度;国土资源开发禀赋评价及优势度分析;国土规划的战略研究与选择;国土规划方案的编制;国土规划分区与重大项目布局;国土规划方案的评价与选择;国土规划实施的政策与制度保障;高新技术在国土开发中的应用.
280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2-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学、规划、景观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2-2.
能够针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选择正确、可用的分析方法及模型.
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4.
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并了解项目审批程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
毕业要求4-城市开发、建设能力能运用所学城乡规划理论知识,解决城市开发、建设、评估、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指标点4-1.
能够掌握城乡开发、建设、评估、审批、管理等一系列相关理论知识,熟知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1.
能够了解国家在城乡规划领域的新动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地理和城乡规划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指标点7-2.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毕业要求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地理现象、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轻甚至消除不良影响的初步措施.
指标点8-3.
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想去解决城乡规划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掌握国土规划的概念;了解国土规划的国情依据;理解国土规划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国土规划的基本思路;理解国土规划的模式设计与技术路线;掌握国土资源评价、指标预测、规划决策的基本方法;了解国土规划指标的概念;理解自然资源物理指数、综合经济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理解国土资源的现状、潜力、优势度、吸引力、敏感度、风险度的评价分析方法;了解国土规划的战略研究内容、战略目标制定、战略选择依据;理解不同的战略模式;了解方案编制的技术方法、内容、关键、空间组织和结构设计;了解国土规划的分区;了解国土开发与整治重点项目的布局和规划;了解评价选择的必要性、内容;理解方案评价的方法与选择;了解国土规划实施的运行机制、法制建设、行政管理;理解区域政策的配套组合.
;281了解GIS、RS与DSS等在国土开发整治与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国土规划的理论基础与国情依据重点:国土规划的理念,国土规划的理论依据.
难点:国土规划的理论依据,国土规划的国情依据.
一、国土规划的概念辨析二、国土规划的理念、内容和性质三、国土规划的类型和体系四、国土规划的地位与作用五、国土规划的理论依据六、国土规划的国情依据第二章中外国土规划的历史经验及教训重点:市场经济体制为主国家的国土规划,国外国土规划的共同特点、新趋势.
难点:国外国土规划的源流,中国国土规划的源流.
一、国外国土规划的源流梗概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的国土规划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国家的国土规划四、国外国土规划的共同特点、新趋势及启示五、中国国土规划的源流、特点及初步构想六、韩国四次国土规划的变迁、评价及其启示第三章国土规划编制的模式与程序重点:经济全球化与国土规划.
难点:国土规划的基本思路.
一、经济全球化与国土规划二、国土规划的基本思路三、国土规划的模式设计与技术路线282第四章国土规划的基本方法与模型重点:国土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指标预测的基本方法,规划决策的基本方法.
难点:资源开发的效益分析模型,资源分配的基本模型.
一、国土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二、指标预测的基本方法三、规划决策的基本方法四、资源开发的效益分析模型五、资源分配的基本模型六、系统综合评价模型七、规划动态模拟的系统仿真模型第五章国土规划的指标测度重点:国土规划指标的概念,综合经济指数.
难点:自然资源物理指数,市场参数因子.
一、国土规划指标的概念二、自然资源物理指数三、市场参数因子四、综合经济指数五、社会发展指数第六章国土资源开发禀赋评价及优势度分析重点: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国土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国土资源开发敏感度评价.
难点:国土资源开发的优势度分析,国土资源开发风险度评价.
一、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二、国土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三、国土资源开发的优势度分析四、国土资源开发的吸引力分析五、国土资源开发的敏感度评价六、国土资源开发风险度评价第七章国土规划的战略研究与选择重点:国土规划的空间发展战略模式选择,国土规划战略选择的依据.
难点:国土规划战略目标的制定,国土规划战略选择的依据.
283一、国土规划战略研究的内容二、国土规划战略目标的制定三、国土规划的空间发展战略模式选择四、国土规划战略选择的依据第八章国土规划方案的编制重点:国土规划方案编制的技术理性分析,国土规划方案编制研究的关键问题.
难点:不同层次国土规划方案编制内容的分析,国土规划的空间组织和结构设计.
一、国土规划方案编制的技术理性分析二、不同层次国土规划方案编制内容的分析三、国土规划方案编制研究的关键问题四、国土规划的空间组织和结构设计五、国土规划成果的编制第九章国土规划分区与重大项目布局重点:国土规划分区,国土规划分区研究.
难点:国土开发与整治重点项目的布局和规划.
一、国土规划分区二、国土规划分区研究三、国土开发与整治重点项目的布局和规划第十章国土规划方案的评价与选择重点:国土规划方案评价的内容,国土规划方案评价的方法.
难点:国土规划方案评价的方法,国土规划方案的选择.
一、国土规划方案评价与选择的必要性二、国土规划方案评价的内容三、国土规划方案评价的方法四、国土规划方案的选择第十一章国土规划实施的政策与制度保障重点:国土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制定区域政策.
难点:国土规划实施的区域政策配套组合,国土规划实施的法制建设.
一、国土规划实施的运行机制284二、国土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制定区域政策三、国土规划实施的区域政策配套组合四、国土规划实施的法制建设五、国土规划实施与行政管理第十二章高新技术在国土规划中的应用重点:GIS在国土规划中的应用.
难点:RS在国土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一、GIS在国土规划中的应用二、RS在国土规划管理中的应用三、DSS应用于国土规划空间决策支持(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采用课程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实证分析等手段.
开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与掌握国土开发整治与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模式、基本程序等,初步具备从事规划工作的能力,并且为后续规划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一国土规划的理论基础与国情依据44二中外国土规划的历史经验与教训1.
51.
5三国土规划编制的模式与程序1.
51.
5四国土规划的基本方法与模型66五国土规划的指标测度222六国土资源开发禀赋评价及优势度分析442七国土规划的战略研究22285与选择八国土规划方案的编制44九国土规划分区与重大项目布局22十国土规划方案的评价与选择22十一国土规划实施的政策与制度保障1.
51.
5十二高新技术在国土规划中的应用1.
51.
5合计32324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吴次芳,潘文灿.
国土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二)教学参考书[1]方创琳.
区域发展规划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徐建春.
土地管理与国土规划新探.
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2.
[3]李锦宏.
区域规划理论方法及其应用.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4]黄以柱.
区域规划学.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5]彭补拙,周生路,陈逸,等.
土地利用规划学.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八、其他说明无.
286《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THEORYANDMEANSOFASSESSMENTOFREALESTATE)执笔者:刘占明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类课程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学分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城市规划原理后续课程区域规划二、课程简述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是高等学校房地产经济系列核心课程之一,课程内容主要有房地产估价概述、房地产及其描述、房地产价格和价值、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房地产估价原则、市场法及其运用、成本法及其运用、收益法及其运用、假设开发法及其运用、长期趋势法及其运用、地价评估与分摊、房地产估价程序.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系统地了解房地产估价的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房地产估价实务的能力,以及基本具备房地产估价管理工作的能力.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课堂讲授与试验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房地产估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之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2-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学、规划、景观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指标点2-2.
能够针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287识,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常见问题选择正确、可用的分析方法及模型.
毕业要求4-研究能力:基于科学原理和计算机应用构建的基本理论,对计算机工程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包括流程设定、数据分析、结果论证、工程管理等,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4-1.
能够掌握城乡开发、建设、评估、审批、管理等一系列相关理论知识,熟知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毕业要求5-工程与社会能力:理解工程相关的管理学与经济学知识,结合计算机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工程实践中对相关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指标点5-1.
能够了解城乡规划和房地产行业学科发展现状,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项目开发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1.
能够了解国家在城乡规划领域的新动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地理和城乡规划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目标一:在系统地了解房地产估价的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房地产估价实务的能力,以及基本具备房地产估价管理工作的能力.
目标二:培养学生房地产估价基本理论和方法,使之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三:为学习专业课、撰写毕业论文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三)成绩评定考试成绩(70%)+出勤考核(10%)+平时作业(20%)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288第一章房地产估价概述一、对房地产估价的基本认识二、房地产估价的要素三、房地产估价的现实需要四、房地产估价师的职业道德五、中国房地产估价行业发展状况第二章房地产及其描述一、房地产的含义二、房地产的特性三、房地产的分类四、房地产状况描述第三章房地产价格和价值一、房地产价格的含义和形成条件二、房地产价格的特征三、房地产供求与价格四、房地产价格和价值的种类第四章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一、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概述二、房地产自身因素三、人口因素四、制度政策因素五、经济因素六、社会因素重点:房地产估价的需要难点:中国房地产估价行业发展状况重点:房地产特性难点:房地产的分类重点:房地产价格的含义难点:房地产供求与价格重点: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难点:房地产自身因素289七、国际因素八、心理因素九、其他因素第五章房地产估价原则一、房地产估价原则概述二、独立、客观、公正原则三、合法原则四、最高最佳使用原则五、估价时点原则六、替代原则七、谨慎原则第六章市场法及其运用一、市场法概述二、搜集交易实例三、选取可比实例四、建立比较基准五、交易情况修正六、市场状况调整七、房地产状况调整八、求取比准价格九、市场法总结和运用实例第七章成本法及其运用一、成本法概述二、房地产价格构成三、成本法的基本公式四、重新构建价格的求取五、建筑物折旧的求取六、成本法应用中涉及的有关规定七、成本法总结和运用实例重点:估价时点原则难点:最高最佳使用原则重点:求取比准价格难点:选取可比实例重点:重新构建价格的求取难点:房地产价格构成290第8章收益法及其运用一、收益法概述二、报酬资本化法的公式三、净收益的求取四、报酬率的求取五、直接资本化法六、投资组合技术和剩余技术七、收益法总结和运用实例第9章假设开发法及其运用一、假设开发法概述二、假设开发法的基本公式三、现金流量折现法和传统方法四、假设开发法测算中各项的求取五、假设开发法总结和运用举例第10章长期趋势法及其运用一、假设开发法概述二、假设开发法的基本公式三、现金流量折现法和传统方法四、假设开发法测算中各项的求取五、假设开发法总结和运用举例第11章地价评估与分摊一、地租理论与测算二、路线价法重点:净收益的求取难点:投资组合技术和剩余技术重点:假设开发法的基本公式难点:假设开发法测算中各项的求取重点:长期趋势法的作用难点:长期趋势法的作用重点:路线价法难点:补地价的测算291三、城镇基准地价评估四、基准地价修正法五、补地价的测算六、高层建筑地价分摊第12章房地产估价程序一、房地产估价程序概述二、获取估价业务三、受理估价委托四、制定估价作业方案五、搜集估价所需资料六、实地查看估价对象七、分析估价对象价值八、测算估价对象价值九、判断估价对象价值十、撰写估价报告十一、内部审核估价报告十二、交付估价报告十三、估价资料归档(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手段相结合的启发式讲授教学为主,紧密联系国内外学科发展现状及相关热点问题,配合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课外阅读与调查、课内外作业等方法,重注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房地产估价概述112房地产及其描述223房地产价格和价值224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222重点:房地产估价程序;房地产估价报告撰写的内容和格式.
难点:房地产估价报告撰写的内容和格式.
2925房地产估价原则226市场法及其运用447成本法及其运用21328收益法及其运用449假设开发法及其运用2210长期趋势法及其运用2211地价评估与分摊415212房地产估价程序213合计2921326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1]柴强.
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第7版(二)教学参考书[1]柴强.
房地产估价.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5.
[2]戴学珍.
房地产估价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3]黄晔,胡芳珍.
房地产估价.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八、其他说明293《中外园林史》课程教学大纲(THEHISTORYOFGARDENING)执笔者:石薇审核人:宋宪强编写日期:2017.
8.
20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任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学分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2学时先修课程《区域规划》、《城市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后续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景观设计》二、课程简述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中外园林的发展历史,通过不同时期的园林建设情况,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不同时期的城市发展情况和文化背景.
通过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园林的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文化认知,为更好的学习后面的课程打下基础,同时也为未来从事景观设计工作提高专业技能和知识的积累.
该门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专业的一门任选专业课,旨在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园林发展建设的历程,分析其特征和异同点,为当代景观研究打下基础,为未来从事工作提供帮助.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3.
规划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并得出可接受的指标.
294毕业要求4-城市开发、建设能力能运用所学城乡规划理论知识,解决城市开发、建设、评估、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指标点4-1.
能够掌握城乡开发、建设、评估、审批、管理等一系列相关理论知识,熟知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对中外园林发展建设情况的掌握程度.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三)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总说重点: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
难点: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与特点.
一、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与特点第二章中国古典园林重点: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园林的特点;难点: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园林的异同点及其文化背景.
一、园林的幼年时期——商、周、秦、汉二、园林的定向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三、园林的全盛发展时期——隋、唐四、园林成熟前期——宋朝的园林五、园林成熟中期——元、明、清初六、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至清末时期七、中国古典园林综述章中国近现代园林重点:中国近现代园林建设情况.
难点:中国近现代园林建设特征.
一、时代与文化背景295二、鸦片战争后半封建与半殖民地时期的园林三、民国时期的园林与城市建设四、新中国的园林发展与建设历程第四章东方部分园林重点:东方地区不同地区园林建设的异同点.
难点:不同地区园林建设差异的原因.
一、东亚地区的古代园林二、东南亚地区的古代园林三、古代西亚园林四、古代波斯的园林第五章非洲部分园林重点:非洲园林建设的特点.
难点:非洲园林特点的成因.
一、古埃及的文化与园林二、现代非洲园林景观的发展与建设第六章西方部分园林重点:西方部分园林建设的特点.
难点:西方园林与其他地域园林的异同点.
一、欧洲的古代园林二、欧洲中世纪的园林三、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四、君主集权时期的欧洲园林五、工业革命之后的欧洲园林六、欧美国家的近现代园林(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及教学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使学生掌握国内外不同时期的园林的特点和风格,并结合当今国内外园林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配合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视频播放、课堂讨论、学生PPT演示、课外阅读与调查、课内外作业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96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一中国古典园林总说22二中国古典园林12121三中国近现代园林22四东方部分园林44五非洲部分园林22六西方部分园林10101合计32322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张健.
中外园林通史.
ISBN:9787568023672.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第1版,2016.
(二)教学参考书:[1]周向频.
中外园林史.
ISBN:9787516010235.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第1版,2014.
[2]林泰碧,陈兴.
中外园林史.
ISBN:9787541048968.
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第1版,2012.
八、其他说明无.
297《城市规划实务》课程教学大纲(URBANPLANNINGPRACTICE)执笔者:石薇审核人:宋宪强编写日期:2017.
8.
20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课程性质任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1学分学时数总学时16,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区域规划、计算机制图技术、计算机制图技术Ⅱ后续课程计算机制图技术Ⅲ、计算机制图技术Ⅳ二、课程简述本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市规划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任选课程,也是本专业的专业课程,是为了在学习了学科基础课程及部分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
开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本课程教学,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全面系统地进行城市规划的模拟训练.
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与掌握的内容主要有: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居住区规划;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城市规划实施管理.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4.
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并了解项目审批程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
298毕业要求5-项目管理能力掌握城乡规划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城乡规划实践项目的管理能力.
指标点5-1.
能够了解城乡规划和房地产行业学科发展现状,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项目开发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1.
能够了解国家在城乡规划领域的新动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地理和城乡规划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指标点7-2.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毕业要求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地理现象、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轻甚至消除不良影响的初步措施.
指标点8-3.
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想去解决城乡规划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考察学生是否掌握城市规划相关实务的分析与规划设计能力.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城镇体系规划一、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内容二、实例评析第二章城市总体规划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与内容二、实例评析第三章城市详细规划重点: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内容.
难点:实例评析.
重点: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与内容.
难点:实例评析.
重点:城市详细规划的任务与内容.
299一、城市详细规划的任务与内容二、实例评析第四章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一、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的任务与内容二、实例评析第五章居住区规划一、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内容二、实例评析第六章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一、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的任务与内容二、实例评析第七章风景名胜区规划一、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基本要求二、实例评析第八章城市规划实施管理一、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基本要求二、实例评析难点:实例评析.
重点: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的任务与内容.
难点:实例评析.
重点: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内容.
难点:实例评析.
重点: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的任务与内容.
难点:实例评析.
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基本要求.
难点:实例评析.
重点: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基本要求.
难点:实例评析.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该课程主要是对城乡规划具体实施的项目进行规划设计、管理等内容,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课外阅读与调查、课内外作业等方300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一城镇体系规划22二城市总体规划22三城市详细规划22四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22五居住区规划221六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22七风景名胜区规划22八城市规划实施管理22合计16161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郝之颖,张文奇,孔令斌等.
城市规划实务.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二)教学参考书[1]应试指导专家组.
城市规划实务.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龙瀛,张冰.
城市规划实务.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3]本书委员会.
第二分册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规划实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4]邱跃,苏海龙.
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第八版)-第四分册城市规划实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5]执业资格考试命题中心.
2013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解读与实战模拟——城市规划实务(第2版).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八、其他说明无.
301《城市发展建设史》课程教学大纲(THEHISTORYOFURBANDEVELOPMENTANDCONSTRUCTION)执笔者:石薇审核人:宋宪强编写日期:2017.
8.
20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任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学分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区域规划》、《城市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后续课程《城市规划原理》二、课程简述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国内外古代、近现代城市发展建设的历史,分析一些重要的城市建设特点,以此来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空间的城市建设情况,为当代城市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该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专业的任选专业课,是专业课的一部分,能让学生更清晰的了解到几千年来国内外城市的发展建设情况,以及各自表现出的异同点,和特点背后的文化异同,为以后从事本专业的学习和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3.
规划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并得出可接受的指标.
302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1.
能够了解国家在城乡规划领域的新动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地理和城乡规划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四、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对中外城市发展建设情况的掌握程度.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三)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中国古代城市重点:我国不同时期城市建设的特点.
难点:我国不同时期城市建设的文化背景.
一、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二、殷周时代的城市三、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四、秦汉时代的城市五、三国隋唐时期的城市六、宋元时代的城市七、清时代的城市八、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问题明第二章中国近代城市重点:中国近代城市的特点;难点:中国近代城市形成的原因.
一、由"租界"发展的大城市二、外国独占的新建城市三、因近代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城市四、变化中的传统城市五、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地的城市六、近代的中西部城市303七、中国近代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问题第三章中国现代城市重点:中国现代城市发展的情况.
难点: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
一、1949年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二、半个世纪以来的城市规划发展历程及其特点三、现代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实践的前期四、改革开放后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第四章外国古代城市重点:国外古代不同地方的城市发展特点.
难点:城市发展背后的文化作用.
一、城市的起源二、古埃及的城市三、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四、古印度与古代美洲的城市五、古希腊的城市六、古罗马的城市第五章中古的城市重点:国外中古时期的城市发展特点.
难点:中古时期城市特点的成因.
一、西欧中世纪封建城市二、东罗马与俄罗斯的中世纪封建城市三、阿拉伯国家与其它伊斯兰教国家以及印度、日本的中世纪封建城市四、文化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城市五、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第六章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城市重点:近代城市发展理论与实践.
难点:近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一、近代资本主义城市的生产和欧洲旧城市改建二、近代亚非拉殖民地城市和美国新建的大城市三、近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304第七章国外现代城市重点:国外现代城市发展与建设特点.
难点:未来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前景与方向.
一、20世纪二次大战前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二、战后40年代后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三、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四、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主要采用ppt讲授的方式,为学生讲解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城市发展建设历史,及国外城市发展情况,其中穿插课外资料查阅、学生分组讨论、学生ppt演示、播放视频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更多国内外城市发展情况,并合理利用课外时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一中国古代城市881二中国近代城市44三中国现代城市22四外国古代城市881五中古城市66六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城市22七国外现代城市22合计32322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董鉴泓.
中国城市建设史.
ISBN:7112061237,9787112061235.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3版,2004.
沈玉麟.
外国城市建设史.
ISBN:9787112008568.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二)教学参考书:[1]庄林德.
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
ASIN:B008UQRW3E.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第1版,2002.
[2]张京祥.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ISBN:9787810899178.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八、其他说明无.
305《住宅选址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SELECTIONANDEVALUATIONOFHOUSE)执笔者:陈同庆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9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任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1学分学时数总学时16,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城市规划原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后续课程二、课程简述本课程阐述了影响住宅选择的基本因素、介绍了解居住环境中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工环境的影响机制,介绍了居住内环境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各类人群的住宅选择标准和要求.
本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影响住宅的因素和原理,住宅选址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各类人群选择住宅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影响住宅选择的基本因素、了解居住环境中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工环境的影响机制,了解居住内环境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系统地掌握各类人群的住宅选择标准和要求.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306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4.
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并了解项目审批程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
毕业要求4-城市开发、建设能力能运用所学城乡规划理论知识,解决城市开发、建设、评估、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指标点4-1.
能够掌握城乡开发、建设、评估、审批、管理等一系列相关理论知识,熟知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2.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一)考核目标考核学生了解影响住宅的因素和原理,住宅选址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各类人群选择住宅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二)考核方式期未进行闭卷考试,平时考察实验操作表现,评阅实验报告.
(三)成绩评定平时占30%,期未考试占70%计算总评成绩.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一、居住环境概述二、居住环境的影响因素第二章人类对居住环境的基本要求一、居住环境对气象因素的要求二、居住环境对大气电场的要求三、居住环境对水环境的要求重点: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难点: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重点:气象条件对人的影响,人文条件对的影响难点:人文条件对人的影响307四、居住环境对植物环境的要求五、居住环境对人文条件的要求第三章自然环境对住宅的影响与评价一、地形环境影响评价二、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三、气候影响评价四、地表植被影响评价第四章社会文化环境对住宅的影响与评价一、社会文化环境概述二、历史、文脉、地方特色影响评价三、人口、经济对住宅的影响评价第五章人工环境对住宅地的影响与评价一、人工环境概述二、人工观赏环境与实用设施的影响评价第六章居住地内环境的影响与评价一、居住地内环境概述二、居住地环境的分类和评价第七章不同人群的住宅选择差异一、不同人群的划分重点:地形和气候评价序难点:地形和气候评价,地下水评价重点:经济影响评价,交通影响评价难点:经济和交通影响评价重点:人工环境的构成,人工实用设施评价难点:人工环境的构成,观赏环境的评价重点:内环境的构成,内环境的影响评价难点:内环境的影响评价重点:差异性现象难点:差异性的影响308二、居不同人群要求的差异性(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手段相结合的启发式讲授教学为主,紧密联系国内外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与住宅建设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配合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课外阅读与调查、课内外作业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绪论222人类对居住环境的基本要求223自然环境对住宅的影响与评价4414社会文化环境对住宅的影响与评价2215人工环境对住宅地的影响与评价2216居住地内环境的影响与评价2217不同人群的住宅选择差异22合计16164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采用自编教材.
住宅选址与评价.
佛山:非正式出版,2011年(二)教学参考书[1]葛诗峰等.
村镇规划.
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1999年.
[2]普鲁金等.
建筑与历史环境.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
[3]袭著革等.
室内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与健康.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4]王江萍等.
老年人居住外环境规划与设计.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年.
[5]杨维增著.
周易和住房风水.
ISBN7-306-00664-9.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年8月,第1版.
八、其他说明无309《生态建筑》课程教学大纲(ECOLOGICALARCHITECTURE)执笔者:宋宪强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9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任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1学分学时数总学时16,其中:实验(实训)学时;课外学时先修课程生态学基础、建筑学基础后续课程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3.
规划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
毕业要求5-项目管理能力掌握城乡规划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城乡规划实践项目的管理能力.
指标点5-1.
能够了解城乡规划和房地产行业学科发展现状,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项目开发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2.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毕业要求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地理现象、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轻甚至消指标点8-1.
了解国家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相关的政策、法津、法规和理论知识.
310除不良影响的初步措施.
指标点8-3.
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想去解决城乡规划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1、了解人类建筑活动与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关系和作用;2、理解并掌握"生态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3、在设计中贯穿以人为本的原则,将设计、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起来;4、积累并建立起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建筑体验与实践指引.
(二)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可采用考试、考查或撰写课程论文的方式进行.
(三)成绩评定本课程总评成绩(100%)=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一、生态建筑的概念与内涵二、生态建筑的产生与发展三、生态建筑的特征四、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目标第二章生态建筑的理念一、生态建筑思维概论二、生态建筑的美学本质三、生态建筑的理念第三章生态建筑的定位一、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建筑重点:生态建筑的概念和特征难点:生态建筑的内涵重点:生态建筑的理念难点:生态建筑的美学本质重点:生态建筑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定位难点:生态建筑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定位311二、生态建筑与绿色建筑三、生态建筑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定位第四章生态建筑的技术保障一、生态技术的内容及特征二、生态建筑的技术分层及其演进三、节能与能源有效利用技术第五章生态建筑的评价一、生态建筑评价概述二、英国建筑研究组织环境评价法(BREEAM)三、加拿大绿色建筑挑战组织建筑物环境性能评价系统(GBTOOL)四、美国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LEED)五、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第六章生态建筑的创作实践一、生态建筑发展过程中一些较有影响力的建筑师的实践活动二、相关代表性建筑作品的鉴析重点:生态建筑的技术分层及其演进,节能与能源有效利用技术难点:节能与能源有效利用技术重点:各国生态建筑评价方法难点:各国生态建筑评价体系中指标的选取及权重重点:典型生态建筑作品的鉴析难点:通过相关作品的鉴析,掌握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本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学中针对生态建筑的产生与发展采取多种方法、手段相结合的启发式讲授教学为主,对生态建筑的理念、定位、技术保障、评价则紧密联系国内外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相关的热点、焦点案例进行专题分析,引导学生独立思维.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312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绪论222生态建筑的理念223生态建筑的定位224生态建筑的技术保障441~25生态建筑的评价226生态建筑的创作实践44合计16161~2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1]黄丹麾.
生态建筑.
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二)教学参考书[1]冉茂宇.
生态建筑.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刘先觉.
生态建筑学.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周浩明.
生态建筑—面向未来的建筑.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4]鲁英男.
高技术生态建筑.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5]杨维菊.
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八、其他说明无.
313《建筑与规划名作赏析》课程教学大纲(APPRECIATIONOFARCHITECTUREANDPLANNINGMASTERPIECES)执笔者:黄金国审核人:魏兴琥、宋宪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选修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1学分学时数总学时16,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建筑学基础、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历史与文化保护后续课程生态建筑、居住区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等二、课程简述《建筑与规划名作赏析》是人文章地理与城乡规划选修课.
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筑艺术概论、外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现代主义建筑艺术、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发展、古代国内外城市规划、现代国内外城市规划、当代国外城市规划、当代国内城市规划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各种不同建筑风格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历史原因,理解建筑和城市规划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通过古今中外的纵横对比加深对建筑和城市规划的理解,从而起到举一反三,赏析名作的同时,汲取精髓,引发对当下建筑和城市规划的思考.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314毕业要求5-项目管理能力掌握城乡规划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城乡规划实践项目的管理能力.
指标点5-1.
能够了解城乡规划和房地产行业学科发展现状,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项目开发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1.
能够了解国家在城乡规划领域的新动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地理和城乡规划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毕业要求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地理现象、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轻甚至消除不良影响的初步措施.
指标点8-1.
了解国家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相关的政策、法津、法规和理论知识.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目标一:掌握本课程的主要知识与理论.
目标二:掌握本课程中与建筑艺术、城市规划等各环节相关的主要技能.
目标三:具有运用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对古今中外历史建筑与规划名作进行分析和欣赏的能力与素质.
(二)考核方式1)本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2)考试着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考试内容覆盖课程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
(三)成绩评定综评成绩包括期末考试(占70%)、平时和作业(占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建筑艺术概论一、建筑艺术的特点1、建筑的含义2、建筑的空间性特征、视觉性特征、时代性特征、民族性特征.
二、建筑艺术的规律1、建筑艺术的规律重点:建筑艺术的特点;建筑艺术的规律.
难点:中西建筑艺术比较.
3152、建筑艺术中美学元素之间某些固定的审美规律三、中西艺术比较建筑1、中西建筑艺术2、中西建筑艺术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四、浙江建筑文化的延续和发展1、浙江建筑文化的变迁2、浙江建筑文化的发展.
第二章外国古代建筑艺术一、古西亚建筑艺术1、古西亚建筑2、古西亚建筑对拜占庭和伊斯兰教建筑的影响.
二、古埃及建筑艺术1、古埃及建筑的三个时期2、古埃及美术在建筑,雕刻,绘画和工艺美术等领域的成就三、古希腊建筑艺术1、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2、古希腊建筑对欧洲建筑的影响四、古罗马建筑艺术1、古罗马建筑结构2二、古罗马建筑艺术手法五、拜占庭建筑艺术1、拜占庭建筑体系2、拜占庭建筑艺术六、罗马风建筑艺术1、罗马风建筑艺术特点2、罗马风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七、哥特建筑艺术1、哥特建筑艺术特点2、哥特样式八、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艺术1、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艺术重点:古罗马建筑艺术;哥特建筑艺术.
难点: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艺术.
3162、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艺术的特征九、法国古典主义建筑艺术1、法国古典主义建筑艺术2、法国古典主义建筑艺术的特征十、古代伊斯兰教建筑艺术1、古代伊斯兰教建筑是伊斯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表现形式2、古代伊斯兰建筑的基本类型与风格第三章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概况1、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概况2、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经历的六个阶段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1、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2、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材料、结构方式、空间布局等方面的表现形式三、中国乡土建筑1、中国乡土建筑概述2、南民居、江南水乡、云南傣族"竹楼"、广西壮族"麻栏"、贵州苗族"半边楼"等地方建筑的特色第四章现代主义建筑艺术一、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1、现代主义建筑的形成时期2、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二、现代四大建筑大师的发展历程1、现代四大建筑大师2、现代四大建筑大师的发展历程三、现代四大建筑大师的作品特点1、现代四大建筑大师的主要作品2、现代四大建筑大师的作品特点四、现代主义其他名师名作重点: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中国乡土建筑.
难点: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
重点:现代四大建筑大师的发展历程;现代四大建筑大师的作品特点.
难点: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
3171、现代主义其他名师2、贝伦斯、沙利宁、阿尔托,陶特,菲利普·约翰逊、赫兹伯格等名师的作品第五章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发展一、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历程1、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发展2、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衰落过程二、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1、后现代主义建筑2、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三个特点况三、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的代表人物及他们代表作品1、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2、罗伯特·文丘里、迈克尔·夫斯等的代表作品四、现代主义之后的发展概况1、现代主义之后建筑的发展2、世界设计的多元化发展时期五、现代主义之后建筑界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1、现代主义之后建筑界的代表人物2、现代主义之后建筑界的代表作品六、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1、未来建筑的人性化、生态化发展趋势2、未来建筑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第六章古代国内外城市规划一、欧洲古典时期的社会与城市的特点1、欧洲古典时期古希腊、古罗马的社会特点2、欧洲古典时期古希腊、古罗马的城市特点二、欧洲中世纪的社会与城市的特点1、欧洲中世纪的社会特点重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现代主义之后的发展概况.
难点: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的代表人物及他们代表作品;现代主义之后建筑界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重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与城市的特点;元明清时期的城市典型格局.
难点:欧洲绝对君权时期的社会与城市的特点;元明清时期的城市典型格局.
3182、欧洲中世纪的城市特点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与城市的特点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特点2、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特点四、欧洲绝对君权时期的社会与城市的特点1、欧洲绝对君权时期的社会特点2、欧洲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特点五、我国夏商周三代时期的城市典型格局1、我国夏、商时期的城市典型格局2、我国周代时期的"郭"与"王城"六、秦汉时期的城市典型格局1、秦汉时期"象天法地"理念的发展2、秦汉时期城市的多重交通系统3、洛邑城市空间规划布局七、唐宋时期的城市典型格局1、唐朝长安城的中轴线对齐格局2、唐朝长安城的居住分布坊里制八、元明清时期的城市典型格局1、元大都的三套方城2、明清时期的城市典型格局第七章现代国内外城市规划一、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1、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形成的背景2、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意义二、勒·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1、勒柯布西耶对城市规划的设想2、勒柯布西耶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现代化推动作用三、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案例1、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2、卫星城镇规划的实践案例四、其他典型城市规划理论重点: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勒·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难点: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案例.
3191、线形城市理论2、工业城市理论3、城市空间组织理论五、典型城市规划案例1、国内外城市规划设计经典案例2、国内外城市规划设计经典案例在城市定位、功能组成、空间格局等方面的独到之处第八章当代国外城市规划一、当代国外城市规划的背景和特点1、当代国外城市规划的背景2、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国外城市规划的特点二、重要规划方案解析1、《纽约的2030规划》的规划方案2、《伦敦战略规划》的规划方案三、城市或地区复兴规划的典型案例1、城市复兴规划的典型案例2、地区复兴规划的典型案例四、当代典型城市规划案例1、英国的紧凑发展模式2、美国的"新都市主义"影响下的典型城市规划方案第九章当代国内城市规划一、当代国内城市规划的特点1、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当代中国城市规划2、当代国内城市规划的特点二、当代国内城市规划理论1、当代国内城市规划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时代2、当代国内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三、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的规划作品重点:当代国外城市规划的背景和特点;城市或地区复兴规划的典型案例;当代典型城市规划案例.
难点:当代国外城市规划的背景和特点.
重点:当代国内城市规划的特点;当代国内城市规划理论.
难点: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的规划作品.
3201、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的规划作品2、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规划的优点及借鉴意义(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主要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对主要知识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讲授,并通过视频观看、国内外名作赏析、典型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外阅读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建筑基本知识和规划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认知和掌握,从而获得专业启发,提高专业技能.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建筑艺术概论112外国古代建筑艺术223中国古代建筑艺术224现代主义建筑艺术225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发展226古代国内外城市规划227现代国内外城市规划228当代国外城市规划221~29当代国内城市规划11合计16161~2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聂洪达,赵淑红.
建筑艺术赏析.
ISBN:9787560957104.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二)教学参考书[1](韩)承孝相著,徐锋译,傅滔,韩桂花译校.
建筑,思维的符号——邂逅20世纪的不朽建筑.
ISBN:9787302161981.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郑时龄,陈易.
世博会规划设计研究.
ISBN:7560833063.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321[3]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城市规划资料集(第8分册)城市历史保护与城市更新.
ISBN:9787112091706.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张京祥.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ISBN:9787810899178.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5.
[5]卢跃俊.
中国古代建筑大师名作赏析.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
八、其他说明无322《土地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LandEconomics)执笔者:陆冠尧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学分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土地资源学后续课程二、课程简述《土地经济学》是土地资源管理方向的专业基础课.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财产和土地资产三大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问题;土地制度和产权的体系结构以及权属转移和收益分配原理;理解我国对土地资产的土地税收、金融政策的主要调控手段;知晓中国现行的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土地利用以及在产权和资产管理方面的有益经验.
从技能方面,能利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土地供给和需求与土地市场和土地价格的关系;能利用几种基本的方法对土地价格进行评估;能利用土地税收、金融政策和土地管理法等政策法规对我国目前土地管理和土地经济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案例分析.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2-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学、规划、景观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地理问题、指标点2-2.
能够针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选择正确、可用的分析方法及模型.
323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3.
规划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并得出可接受的指标.
指标点3-4.
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并了解项目审批程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
毕业要求4-城市开发、建设能力能运用所学城乡规划理论知识,解决城市开发、建设、评估、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指标点4-2.
能够基于学科理论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计算机工程问题的进行流程设定、数据分析、结果论证、工程管理等.
毕业要求5-项目管理能力掌握城乡规划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城乡规划实践项目的管理能力.
指标点5-1.
能够了解城乡规划和房地产行业学科发展现状,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项目开发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1.
能够了解国家在城乡规划领域的新动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地理和城乡规划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指标点7-2.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毕业要求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地理现象、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轻甚至消除不良影响的初步措施.
指标点8-1.
了解国家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相关的政策、法津、法规和理论知识.
指标点8-3.
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想去解决城乡规划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是否掌握土地经济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重点:土地经济学的概念、特点、功能.
324一、土地的概述1、什么是土地2、土地的特性3、土地的功能4、土地分类二、土地经济学的对象与研究方法1、土地经济学的对象2、土地经济学的研究方法3、土地经济学的任务和内容三、土地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中国土地经济学的研究经历了不同的研究阶段2、土地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章土地市场一、土地市场概述1、土地市场的内涵2、土地市场的特点3、土地市场的功能4、土地市场的运行条件和模式二、中国土地市场体系1、中国土地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2、中国土地市场体系的特点3、中国城市土地市场4、中国农村土地市场5、中国土地征用三、中国土地市场管理1、土地市场管理的原则2、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基本手段第三章土地的供给与需求难点: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重点:土地市场的运行模式和运行机制.
难点:中国土地市场体系.
重点:土地的供求平衡.
325一、土地的供给1、土地的自然供给及其制约因素2、土地的经济供给及其影响因素二、土地需求1、土地需求的本质—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2、土地的需求类型三、土地的供求平衡1、一般的商品供求关系2、土地供求平衡第四章地租理论一、地租的基本理论1、地租的概念及分类2、地租的产生和发展3、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4、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的创立与发展5、学习研究地租理论应注意的几个方面二、资本主义地租分析1、资本主义级差地租2、资本主义绝对地租3、资本主义垄断地租4、资本主义矿山地租和建筑地段地租三、地租理论在中国的应用1、社会主义级差地租2、社会主义绝对地租3、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的特点及其来源4、社会主义制度下地租范畴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第五章土地价格理论及应用难点:解决人地矛盾的途径.
重点:地租的概念、分类.
难点:社会主义地租的形成、形式和现实意义.
重点:影响地价的因素.
难点:土地价格的变动趋势,总结其变动规律.
326一、土地价格的形成与变动1、土地价格形成的理论2、土地价格的内涵及特点3、影响土地价格变动的因素4、土地价格变动趋势及规律性二、土地价格的评估1、土地价格评估的目的和意义2、土地价格评估的主要方法三、土地价格的管理1、中国土地价格体系2、中国土地价格管理制度3、西方发达国家的土地价格管理第六章土地金融一、土地金融概论1、土地金融的概念2、土地金融的特点3、土地金融的种类4、土地金融的作用二、中国土地金融的发展1、中国土地金融发展历程2、中国现行土地金融制度及特点3、中国土地金融发展前景三、国外土地金融类型1、国外土地金融类型2、国外土地金融的特点重点:发展土地金融业的意义.
难点:掌握土地金融在土地市场发展中作用.
327第七章土地税收一、土地税收的概论1、税收的一般原理2、土地税收的概念及特点3、土地税收的分类4、土地税收的功能二、中国土地税制的演变与发展1、中国土地税制的演变历程2、中国现行土地税制及征管3、中国现行土地税制的改革与完善三、中国港台地区现行土地税制1、中国香港地区现行土地税制2、中国台湾地区现行土地税制四、国外现行土地税制1、美国2、英国3、法国4、日本5、德国6、俄罗斯第八章土地利用概论一、土地利用的含义及目标1、土地利用的含义2、土地利用的目标及其实现手段3、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二、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1、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2、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评价3、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评价重点:我国现行土地税制基本类型.
难点:土地税收的依据与功能.
重点:评价土地利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的评价内容和效益分析方法.
难点:土地利用的内涵和利用目标.
328第九章土地集约与规模利用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1、早期的"土地报酬递减规律"2、"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思想的中期演变3、"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思想的发展和完善4、马克思主义关于土地肥力和土地报酬变化规律的观点二、"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理论依据1、土地肥力的含义2、土地报酬的实质及其形态3、自然科学是研究"报酬递减规律"的理论基础4、土地报酬变化阶段的定量分析三、土地集约利用途径1、农业土地利用的集约度2、非农业用土地集约利用四、土地规模利用原理1、土地规模利用及其表现2、土地规模报酬的变动类型3、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4、外部性问题"内部化"产生的规模经济五、农业土地规模利用1、国内外农业经营中的土地规模问题2、扩大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经济机制和条件3、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确定4、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六、城市土地规模利用1、城市规模与土地利用2、房地产开发和土地规模利用第十章土地分区利用一、土地分区利用原理重点: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
难点:土地规模利用的基本理论.
重点:土地区位效益与区位配置的关系.
难点:农业、城市等用地的土地分区利用.
3291、区位理论2、城乡土地利用的区位过程3、地配置基本原则二、农业土地的分区利用1、分区利用原理2、农业土地综合利用分区3、农业地区专业化三、城市土地分区利用1、土地利用在城市中的经济地位和作用2、城市土地分区利用原理第十一章土地计划与可持续利用一、土地计划利用的概述1、土地计划利用的基本概念2、土地计划利用的必要性3、土地计划利用与市场配置的关系二、中国土地利用计划的管理1、管理的内容2、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3、完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方向三、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及应用1、可持续利用的含义2、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政策目标3、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重点四、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1、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念2、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内容3、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方法第十二章土地制度概论重点:土地计划利用重要意义.
难点:具体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分析能力.
重点:土地制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难点:土地权能的认识和理解.
330一、土地制度概述1、土地制度的概念及构成2、土地制度的特点二、土地所有制1、土地所有制的概念2、土地所有制的法律形式3、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制度4、土地所有制的改变三、节土地使用制1、土地使用制的概念2、土地所有制与土地使用制的关系3、土地使用制的分类四、土地国家管理制度1、土地国家管理制度概述2、内容和目的3、任务和手段五、土地产权及其权能构成1、土地产权的定义2、土地产权的基本权能第十二章中国现行土地制度一、我国现行的土地所有制1、中国现行土地所有制的性质和形式2、中国现行土地所有制的建立3、土地所有制的完善二、中国现行土地使用制1、中国农村现行土地使用制2、中国城市现行土地使用制3、国有企业改革中土地资产处置的原则与方式三、中国现行土地管理体制1、土地管理体制的演进重点:我国现行土地土地所有制的基本情况.
难点:国有企业改革时土地资产的处置方式.
3312、城乡统一管理体制的确立和运行3、国土资源统一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二)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本门课程学习,掌握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财产和土地资产三大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利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土地供给和需求与土地市场和土地价格的关系;能利用几种基本的方法对土地价格进行评估;能利用土地税收、金融政策和土地管理法等政策法规对我国目前土地管理和土地经济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案例分析,为学生将来在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及国土管理部门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第一章绪论22第二章土地市场22第三章土地的供给与需求22第四章地租理论2421第五章土地价格理论及应用242第六章土地金融22第七章土地税收42第八章土地利用的经济原理22第九章土地集约与规模利用221第十章土地分区利用44第十一章土地计划与可持续利用22第十二章土地制度概论22第十三章中国现行土地制度661合计32323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毕宝德等编著.
土地经济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二)教学参考书[1]刘书楷等编著.
土地经济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2]周城.
土地经济学原理.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八、其他说明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自然地理学、土地资源学等.
332《地籍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CADASTRALMANAGEMENT)执笔者:陈同庆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9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学分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训)8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后续课程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规划二、课程简述本课程阐述了地籍管理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和手段,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调查、土地条件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的基本原理、内容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并学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来解决地籍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本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课程,目的是让学员了解地籍管理的内容和基本方法,能够基本完成地籍管理的相关工作.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地籍管理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把握地籍管理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和手段,全面系统地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调查、土地条件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的基本原理、内容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并学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来解决地籍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333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1.
能够了解行业发展新动态,熟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城乡规划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见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法.
指标点3-2.
能够掌握城乡开发、建设、评估、审批、管理等一系列相关理论知识,熟知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指标点3-4.
指标点3-4.
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并了解项目审批程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
要求4-城市开发、建设能力能运用所学城乡规划理论知识,解决城市开发、建设、评估、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指标点4-3.
能够根据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城市开发、建设、审批、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要求5-项目管理能力掌握城乡规划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城乡规划实践项目的管理能力.
指标点5-1.
能够了解城乡规划和房地产行业学科发展现状,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项目开发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能力.
指标点5-2.
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对城乡规划和房地产行业的实践项目进行开发建设和管理.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考核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并学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来解决地籍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二)考核方式期未进行闭卷考试,平时考察实验操作表现,评阅实验报告.
(三)成绩评定平时占30%,期未考试占70%计算总评成绩.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地籍管理总论重点:地籍概念,地籍管理难点:地籍管理的内容,地籍管理的手段334一、地籍二、地籍管理第二章土地分类一、土地分类概述二、地籍管理中的土地分类---土地利用分类三、我国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第三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一、土地调查总述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概述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程序第四章地籍调查一、地籍调查概述二、初始地籍调查的基本程序三、初始土地权属调查四、初始地籍测量五、初始地籍调查成果的整理和验收第五章土地条件调查一、土地条件调查概述二、土地自然调查三、土地社会经济条件调查重点:土地分类的原则,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难点:土地分类的方法和技术路线,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重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土地利用调查的程序难点:外业调查和内业成图及面积统计重点:权属调查的任务和内容,地籍测量难点: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地籍调查成果整理重点:土地条件调查的基本内容难点:城市土地社会经济条件调查的内容和方法335第六章地籍管理中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一、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二、变更地籍调查三、遥感动态监测第七章土地分等定级一、土地分等定级的总述二、城镇土地定级三、农用土地定级第八章土地登记一、土地登记的概念和制度二、土地登记的内容、程序三、土地总登记和初始土地登记四、变更土地登记第九章土地统计一、土地统记概述二、土地统记指标体系三、土地统记调查第十章地籍档案管理一、地籍档案管理概述二、地籍档案的收集与整理重点:遥感动态监测的目的和内容难点:变化信息处理重点:城镇土地定级的方法和程序,农用土地质量观,农用土地定级的方法和程序难点:城镇土地定级的方法和程序,农用土地定级的方法和程序重点:土地登记的内容和方法难点:变更土地登记重点:土地统计指标的概念和分类,土地统计调查的方式和方法难点:土地统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重点:地籍档案的收集、整理难点:地籍档案的收集、整理,地籍档案的保管和利用336三、地籍档案的保管和利用(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穿插进行.
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启发式讲授教学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法、演示法、案例教学法、专题讨论法,深化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效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同时,结合新型网络教学辅助手段,在课堂上,学生通过手机端和教师端进行互动,通过弹幕、抢答、即时互动答题等多种新型互动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中,提高教学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地籍管理总论222土地分类221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24614地籍调查4425土地条件调查226地籍管理中土地利用动态监测227土地分等定级4418土地登记2469土地统计2210地籍档案管理22合计248325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叶公强主编.
地籍管理.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1月,第2版.
(二)教学参考书[1]林增杰、严星主编.
地籍管理.
ISBN7-300-03726-7.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2]王万茂、韩桐魁主编.
土地利用规划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版.
[3]林增杰主编.
地籍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4]谭峻.
地籍管理的原理与方法.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八、其他说明无337《土地评价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LANDASSESSMENTANDMANAGEMENT)执笔者:周红艺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程课程性质限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3学分学时数总学时48,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6学时先修课程土地资源学后续课程土地利用规划二、课程简述土地评价部分首先评述了土地各组成要素、土地利用系统及其分类,在简述土地评价的一般问题(历史、目的、要求、原理和类别)之后,依次介绍了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土地生态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
土地管理部分主要从土地制度、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行政管理等方面介绍土地管理.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2-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学、规划、景观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2-2.
能够针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选择正确、可用的分析方法及模型.
338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3.
规划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并得出可接受的指标.
毕业要求5-项目管理能力掌握城乡规划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城乡规划实践项目的管理能力.
指标点5-1.
能够了解城乡规划和房地产行业学科发展现状,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项目开发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2.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毕业要求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地理现象、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轻甚至消除不良影响的初步措施.
指标点8-3.
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想去解决城乡规划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地的特性和我国土地的基本状况,掌握土地管理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和土地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且能够对具体的案例进行评价.
土地评价的研究是土地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二)考核方式考查,撰写土地估价和管理报告.
(三)成绩评定土地估价和管理报告成绩(50%)+出勤考核(10%)+平时作业(40%)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土地资源形成要素和分类一、掌握土地基本概念、农用土地及其环境要素和城镇用地及其环境要素.
二、掌握土地利用分类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了解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三、掌握土地利用状况分析的意义,土地利用状况分析的内容;了解土地利用状况分析的方重点:掌握土地基本概念、农用土地及其环境要素和城镇用地及其环境要素难点:土地利用分类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土地利用状况分析339法.
第二章土地评价概述一、掌握按途径、评价性质、服务目标区分土地评价;二、了解土地评价原则;熟悉我国为大农业服务的土地评价原则;了解土地评价的资料.
第三章土地潜力评价一、掌握美国农业部和我国的土地潜力评价系统;二、熟悉土地潜力评价的步骤;三、理解潜力、潜力亚级、潜力单元评价成果的应用;四、熟悉土地潜力评价的优点及不足.
第四章土地适宜性评价一、掌握《纲要》的评价系统与评价类别及评价步骤与方法;二、熟悉我国的综合性、单向性土地适宜性评价;三、理解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土地潜力评价的联系.
第五章土地经济评价一、了解土地经济评价理论基础,了解土地经济评价指标,了解土地经济评价的意义与一般指标;熟悉土地经济评价一般步骤;二、掌握农用地等级与估价方法;三、掌握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步骤与内容;掌握城镇土地基准地价评估;第六章土地制度重点:按途径、评价性质、服务目标区分土地评价难点:熟悉我国为大农业服务的土地评价原则;了解土地评价的资料重点:土地潜力评价系统难点:土地潜力评价的优点及不足重点:《纲要》的评价系统与评价类别及评价步骤与方法难点: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土地潜力评价的联系重点:土地经济评价的意义与一般指标;掌握农用地等级与估价方法难点:掌握城镇土地基准地价评估重点:土地制度、土地产权、土地所有制形式等概念难点:我国的土地制度340一、掌握土地制度、土地产权、土地所有制形式等概念;二、了解我国的土地制度.
第七章土地利用规划与设计一、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类型;二、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持续土地利用模式设计;三、了解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意义,土地利用空间动态监测,土地资源质量动态监测.
重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持续土地利用模式设计难点:土地利用空间动态监测,土地资源质量动态监测(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灵活运用多媒体讲授土地评价的方法和手段、课堂讨论不同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不同管理制度下的土地收益策略等专题案例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部分采用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讲授,对重要知识点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方法开展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及时梳理总结,遇到问题积极向老师及同学请教与交流.
技术与方法部分主要采用专题案例与课外调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土地评价和管理的认识和理解,要求学生掌握土地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能够对中国土地管理制度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土地资源形成要素和分类82102土地评价概述443土地潜力评价4414土地适宜性评价4415土地经济评价102126土地制度4487土地利用规划与设计4261合计3864483341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蒙吉军主编.
土地评价与管理,ISBN:9787030313355.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
(二)教学参考书王秋兵主编.
土地资源学.
ISBN:9787109077423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
版次.
1八、其他说明课外6学时为考察并撰写规划报告(土地估价报告,土地管理法规讨论,以珠三角为例)342《地籍与房产测量》课程教学大纲(THECADASTRATIONANDREALESTATESURVEYING)执笔者:汪明冲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
9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程课程性质选修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学分2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训)6学时;课外学时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制图技术,地图学,测量学后续课程GIS应用、地籍管理学二、课程简述《地籍与房产测量》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城乡规划建设人才服务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地籍与房产测量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掌握地籍和房产测量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掌握地籍高程控制测量、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地籍碎部测量、房产测量等基本测量方法.
通过此课程学习,能在生产部门从事有关地籍和房产的基本测量工作.
教学任务是使学生理解有关地籍和房产测量的概念,掌握相关的理论和测量方法,能够完成地籍图测绘、房产图测绘和土地面积量算等测绘任务.
本课程阐述了地籍和房地产测量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和方法,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各类测量的标准和检查验收方法,地籍和房产测量成果图的绘制和面积量算等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4-城市开发、建设能力能运指标点4-1.
能够掌握城乡开发、建设、评估、343用所学城乡规划理论知识,解决城市开发、建设、评估、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审批、管理等一系列相关理论知识,熟知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毕业要求5-项目管理能力掌握城乡规划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城乡规划实践项目的管理能力.
指标点5-1.
能够了解城乡规划和房地产行业学科发展现状,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项目开发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2.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二)考核方式考试(闭卷)与操作相结合.
(三)成绩评定考试(闭卷)占60%,实验报告占20%,平时成绩占2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一、地籍测量任务二、地籍测量的特点三、地籍测量的内容四、房屋建筑面积测量第二章地籍高程控制一、四等水准测量二、等外水准测量第三章地籍测量平面控制测量一、地籍控制测量概述重点:测绘地籍图,测算地块和宗地面积难点: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重点:施测方法,主要技术指标难点:主要技术指标重点:地籍导线控制测量难点:利用GPS测定控制点坐标344二、地籍控制测量的要求三、地籍控制测量的方法第四章地籍碎部测量一、概述二、界址点的测定三、地籍图测绘四、房产图测绘五、土地面积量算第五章地籍测量成果整理一、控制测量材料二、碎部测量材料三、地籍图原图及地籍分幅接合图四、面积计算材料第六章房产测量一、房屋结构的基本知识二、房屋建筑面积的基本测量三、房屋建筑面积平面控制测量四、房屋建筑面积的坐标系统重点:界址点的量算方法,房产分幅平面图的测绘难点:土地面积量算的成果处理重点:界址点标记及其它原始记录难点:无重点:角度、边长测量,房屋面积测量难点:房屋建筑面积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二)教授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手段相结合的启发式讲授并注重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讲授有关地籍和房产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着重讲解地籍高程控制测量、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地籍碎部测量、房产测量等基本测量方法并演示利用测量仪器完成地籍图测绘、房产图测绘和土地面积量算的方法及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345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绪论222地籍高程控制42613地籍测量平面控制测量884地籍碎部测量62815地籍测量成果整理226房产测量4261合计266323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李天文等编著.
测量学.
ISBN978-7-03-034941-5.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6月,第2版.
[2]金其坤主编.
地籍测量.
ISBN7-116-01514-0.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年5月,第1版.
[3]吕永江主编.
房产测量规范与房地产测绘技术.
ISBN7-5066-2394-3.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布部标准CJJ8-85,城市测量规范.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6]交通部部标准,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八、其他说明无.
346《土地法学》课程教学大纲(ScienceofLandLaws)执笔者:陆冠尧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1学分学时数总学时16,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土地资源学后续课程二、课程简述土地法学是以我国现行的土地政策,法律为依据,研究土地法律规范的制定,遵守和执行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相结合的实用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主干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地法学的基本原理和土地执法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执法和从事土地监察的能力,能独立处理土地违法案件,调处土地纠纷,从事土地行政复议工作,参预土地行政诉讼等活动.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2-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学、规划、景观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2-2.
能够针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选择正确、可用的分析方法及模型.
347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1.
能够了解行业发展新动态,熟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城乡规划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见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法.
指标点3-3.
规划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并得出可接受的指标.
指标点3-4.
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并了解项目审批程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
毕业要求4-城市开发、建设能力能运用所学城乡规划理论知识,解决城市开发、建设、评估、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指标点4-2.
能够基于学科理论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计算机工程问题的进行流程设定、数据分析、结果论证、工程管理等.
毕业要求5-项目管理能力掌握城乡规划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城乡规划实践项目的管理能力.
指标点5-1.
能够了解城乡规划和房地产行业学科发展现状,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项目开发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1.
能够了解国家在城乡规划领域的新动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地理和城乡规划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指标点7-2.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毕业要求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地理现象、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轻甚至消除不良影响的初步措施.
指标点8-1.
了解国家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相关的政策、法津、法规和理论知识.
指标点8-3.
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想去解决城乡规划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土地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违法案件的处理,纠纷的协调,土地行政诉讼等能力.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重点:土地法的概念和渊源;土地法的调整对象及主要特征;土地法与土地政策的关系和土地法律关系.
348一、土地法的概念二、土地法的调整对象及主要特征三、土地法与土地政策的关系第二章土地产权法律制度一、土地所有权二、土地使用权三、土地其他权利第三章耕地保护法律制度一、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二、基本农田保护三、土地整治第四章建设用地法律制度一、建设用地管理二、农用地转用三、土地征用四、建设用地审批程序五、土地使用权的收回第五章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法律制度一、土地有偿使用二、土地使用权出让三、土地使用权转让四、土地使用权出租和抵押难点:土地法与土地政策的关系.
重点: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抵押权.
难点: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关系.
重点:耕地保护、基本农田保护政策.
难点:土地整治补充耕地.
重点:建设用地管理,农用地转用.
难点:建设用地审批程序.
重点: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和抵押.
难点: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方式.
349第六章土地行政执法和土地监察一、土地行政执法概述二、土地监察三、土地权属争议处理第七章土地行政复议一、土地行政复议二、土地行政复议管辖三、土地行政复议程序第八章土地行政诉讼一、土地案件行政诉讼二、土地案件行政诉讼管辖三、土地案件行政诉讼程序重点:土地行政执法,土地监察和土地权属争议处理的方法.
难点:土地权属争议处理的方法.
重点:土地行政复议,土地行政复议管辖,土地行政复议程序.
难点:土地行政复议程序.
重点:土地案件行政诉讼,土地案件行政诉讼管辖和土地案件行政诉讼程序.
难点:土地案件行政诉讼程序.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手段相结合的启发式讲授教学为主,紧密联系国内外土地相关法律和最新政策与本课程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配合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课外阅读、课内外作业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第一章绪论22第二章土地产权法律制度22第三章耕地保护法律制度22第四章建设用地法律制度22第五章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法律制度221350第六章土地行政执法和土地监察22第七章土地行政复议22第八章土地行政诉讼22合计16161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1]陈利根等编著.
土地法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二)教学参考书[1]陆红生等编著.
土地管理学总论.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毕宝德等编著.
土地经济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八、其他说明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自然地理学、土地资源学等.
351《建设用地管理》课程教学大纲(ConstructionLandManagement)执笔者:陆冠尧审核人:魏兴琥、宋宪强、黄金国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限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学分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土地资源学后续课程土地利用规划二、课程简述建设用地管理是对所管辖行政区域范围内城乡建设用地的征用、划拨和出让实施统一管理.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牢固掌握建设用地管理的原则、主要内容和任务,熟悉各类建设用地管理的相关政策,掌握各类建设用地管理中审批程序、审批的内容,为学生将来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2-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学、规划、景观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2-2.
能够针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选择正确、可用的分析方法及模型.
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指标点3-1.
能够了解行业发展新动态,熟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城乡规划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见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法.
352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3.
规划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并得出可接受的指标.
指标点3-4.
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并了解项目审批程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
毕业要求4-城市开发、建设能力能运用所学城乡规划理论知识,解决城市开发、建设、评估、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指标点4-2.
能够基于学科理论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计算机工程问题的进行流程设定、数据分析、结果论证、工程管理等.
毕业要求5-项目管理能力掌握城乡规划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城乡规划实践项目的管理能力.
指标点5-1.
能够了解城乡规划和房地产行业学科发展现状,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项目开发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1.
能够了解国家在城乡规划领域的新动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地理和城乡规划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指标点7-2.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毕业要求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地理现象、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轻甚至消除不良影响的初步措施.
指标点8-1.
了解国家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相关的政策、法津、法规和理论知识.
指标点8-3.
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想去解决城乡规划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考核学生是否掌握建设用地审批的内容及程序.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建设用地管理概述一、建设用地的概念、特性和分类重点:了解建设用地的概念、特性和分类;理解建设用地的取得方式;理解建设用地管理的概念和基本思想;掌握建设用地管理的原则;掌握建设用地管理的主要内容与任务.
难点:建设用地的取得方式.
353二、建设用地管理的概念和基本思想三、建设用地管理的主要内容与任务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宏观调控一、建设用地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二、建设用地的计划管理三、建设用地的信息管理第三章农用地转用管理一、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二、农用地转用审批管理三、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第四章土地征收管理一、土地征收的概念和内容二、土地征收的审批程序和内容三、土地征收的补偿和安置的方法四、土地征收方案的编制、审批及批后实施第五章国有建设用地管理一、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管理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及收缴办法三、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重点:了解建设用地宏观调控的概念、主要内容、目标、措施和必要性;掌握建设用地的计划管理;掌握建设项目用地的定额指标管理;理解建设用地的信息管理.
难点:建设项目用地的定额指标管理.
重点:理解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掌握农用地转用审批管理;掌握耕地占补平衡管理.
难点:耕地占补平衡.
重点:理解土地征收的概念和内容;掌握土地征收的审批程序和内容;掌握土地征收的补偿和安置的方法;理解土地征收方案的编制、审批及批后实施.
难点:土地征收的补偿和安置的方法.
重点:了解国有建设用地的概念;掌握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管理,基本熟悉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及收缴办法;掌握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
难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及收缴办法.
354第六章国有土地使用权管理一、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管理二、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管理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租管理四、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管理第七章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一、农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的范围和原则二、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用地管理三、农村村民宅基地管理第八章专项建设用地的管理一、城镇用地管理二、工矿仓储用地管理三、交通用地管理四、军事用地管理五、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用地管理重点:了解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管的方式和内容;掌握国有土地使用权协议出让管理;掌握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管理;基本熟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合同管理.
难点: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管理.
重点:了解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概念;掌握可以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的范围和农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的原则;掌握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用地管理;掌握节农村村民宅基地管理.
难点:农村村民宅基地管理.
重点:掌握城镇用地管理;掌握工矿仓储用地管理;理解交通用地管理;了解军事用地管理,了解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用地管理.
难点:专项建设用地的管理的原则.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手段相结合的启发式讲授教学为主,紧密联系国内土地管理相关最新政策与本课程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配合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课外阅读、课内外作业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55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第一章建设用地管理概述22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宏观调控22第三章农用地转用管理44第四章土地征收管理44第五章国有建设用地管理44第六章国有土地使用权管理661第七章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44第八章专项建设用地的管理661合计32322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李凌等编著.
建设用地管理.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二)教学参考书[1]陆红生等编著.
土地管理学总论.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刘黎明等编著.
土地资源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八、其他说明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自然地理学、土地资源学等.
356《土地分等定级》课程教学大纲(LandClassification)执笔者:陆冠尧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限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学分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土地资源学后续课程二、课程简述土地分等定级是地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城镇土地的经济和自然两方面属性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作用,综合评定和划分城镇土地等级,为全面地、科学地管理土地,合理利用城镇土地,以及为有关部门制订规划、计划和有偿使用土地提供依据.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掌握土地分等定级的准备工作及外业调查;定级因素资料整理及定量化;单元分值计算及土地级评定、测算;编制土地级别总图及量算面积;土地级的边界落实及分宗整理;编写土地定级报告;土地定级成果验收;成果归档和资料更新.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2-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学、规划、景观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指标点2-2.
能够针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选择正确、可用的分析方法及模型.
357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1.
能够了解行业发展新动态,熟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城乡规划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见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法.
指标点3-3.
规划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并得出可接受的指标.
指标点3-4.
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并了解项目审批程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
毕业要求4-城市开发、建设能力能运用所学城乡规划理论知识,解决城市开发、建设、评估、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指标点4-2.
能够基于学科理论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计算机工程问题的进行流程设定、数据分析、结果论证、工程管理等.
毕业要求5-项目管理能力掌握城乡规划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城乡规划实践项目的管理能力.
指标点5-1.
能够了解城乡规划和房地产行业学科发展现状,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项目开发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1.
能够了解国家在城乡规划领域的新动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地理和城乡规划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指标点7-2.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毕业要求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地理现象、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轻甚至消除不良影响的初步措施.
指标点8-1.
了解国家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相关的政策、法津、法规和理论知识.
指标点8-3.
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想去解决城乡规划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掌握土地分等定级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导论358一、土地分等定级的目的二、土地分等定级的任务三、土地分等定级的原则四、土地分等定级的意义第二章土地定级的程序及方法一、土地分等定级的程序二、土地分等定级的技术方法第三章准备工作及外业调查一、土地分等定级前期工作二、调查的内容第四章定级因素资料整理及定量化一、定级因素二、定级因素权重三、数据定量化第五章土地级评定一、定级单元划分二、土地级的初步划分三、土地级的实地校核及确定第六章土地级别总图编制重点:土地分等定级的目的、任务、原则以及意义.
难点:土地分等定级的任务.
重点:土地定级的程序及方法.
难点:土地定级的方法.
重点:土地分等定级需要收集准备的资料,调查的要求以及调查的程序.
难点:调查的程序.
重点:确定因素的指标值,编制作用分值表,定级因素权重确定.
难点:定级因素权重确定方法.
重点:单元分值计算及土地级评定、测算.
难点:土地级评定方法.
重点:编制土地级别总图及量算面积.
难点:编制土地级别总图.
359一、面积量算基本要求及量算程序二、土地定级要求三、土地级别面积量算第七章土地定级报告一、土地定级报告的编写规范及内容二、土地定级成果验收三、土地定级成果归档和资料更新重点:编写土地定级报告和成果更新程序和应用.
难点:编写土地定级报告.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手段相结合的启发式讲授教学为主,紧密联系国内外房地产相关法律和最新政策与本课程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配合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课外阅读、课内外作业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第一章导论44第二章土地定级的程序及方法44第三章准备工作及外业调查441第四章定级因素资料整理及定量化44第五章土地级评定441第六章土地级别总图编制44第七章土地定级报告44第八章土地分等定级实验4合计284322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国土资源部.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GB/T18507-2001).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360(二)教学参考书[1]陆红生等编著.
土地管理学总论.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刘黎明等编著.
土地资源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八、其他说明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自然地理学、土地资源学等.
361《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大纲(REALESTATEMARKETINGANDSALES)执笔者:刘占明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类课程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学分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区域规划后续课程无二、课程简述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房地产市场营销导论、房地产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房地产购买行为分析、房地产市场调查与预测、房地产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定位、房地产规划设计、物业管理与市场营销、房地产市场产品营销策略、房地产市场营销价格策略、房地产市场营销渠道策略、房地产市场营销促销策略、房地产市场营销创新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房地产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观点,了解房地产购买者行为,学习房地产市场调查与预测的方法,把握房地产市场细分和房地产目标市场定位,全面认识房地产市场营销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3.
规划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并得出可接受的指标.
362毕业要求4-研究能力:基于科学原理和计算机应用构建的基本理论,对计算机工程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包括流程设定、数据分析、结果论证、工程管理等,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4-1.
能够掌握城乡开发、建设、评估、审批、管理等一系列相关理论知识,熟知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毕业要求5-工程与社会能力:理解工程相关的管理学与经济学知识,结合计算机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工程实践中对相关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指标点5-1.
能够了解城乡规划和房地产行业学科发展现状,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项目开发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能力.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目标一:了解和掌握房地产市场营销中分析市场机会的有关知识;目标二:把握房地产市场细分和房地产目标市场定位,全面认识房地产市场营销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目标三:了解并掌握如何通过加强与建筑设计、物业管理的结合进行营销,包括相关的营销策略.
(二)考核方式考试(三)成绩评定考试成绩(70%)+出勤考核(10%)+平时作业(20%)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导论一、房地产的含义与特征二、房地产市场的含义与特征三、房地产市场营销的含义和特征四、房地产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五、房地产市场营销的作用和全过程第二章房地产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一、房地产市场营销环境的含义、特征、分类二、房地产市场营销微观环境的内涵重点:房地产市场的含义与特征;房地产市场营销的含义和特征.
难点:房地产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房地产市场营销的作用和全过程.
重点:房地产市场营销环境的含义、特征、分类.
难点:房地产市场营销微观环境的内涵;房地产市场营销宏观环境的内涵.
363三、房地产市场营销宏观环境的内涵第三章房地产购买行为分析一、房地产购买者行为模式二、影响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三、房地产购买决策过程第四章房地产市场调查与预测一、房地产市场营销信息系统二、房地产市场调查概念及作用、主要内容、方法和程序三、房地产市场预测的概念和作用、种类、内容、程序和方法第五章房地产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定位一、房地产市场细分概念和作用二、房地产目标市场的选择三、房地产目标市场定位依据和流程第六章房地产规划设计、物业管理与市场营销一、规划设计应面向市场的含义和方法二、物业管理前期介入的含义和内容三、物业管理前期介入的作用第七章房地产市场产品营销策略重点:房地产购买者行为模式;影响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
难点:房地产购买决策过程.
重点:房地产市场调查概念及作用、主要内容、方法和程序.
难点:房地产市场预测的概念和作用、种类、内容、程序和方法.
重点:房地产目标市场的选择.
难点:房地产目标市场定位依据和流程.
重点:规划设计应面向市场的含义和方法;物业管理前期介入的含义和内容.
难点:物业管理前期介入的作用.
重点:房地产产品的基本类型;房地产产品组合策略.
难点:房地产产品生命周期与新产品开发策略.
364一、房地产产品的整体概念二、房地产产品的基本类型三、房地产产品组合策略四、房地产产品生命周期与新产品开发策略第八章房地产市场营销价格策略一、房地产市场营销价格的内涵二、房地产定价原理三、房地产定价策略第九章房地产市场营销渠道策略一、房地产营销渠道的概念、结构和中间商的分类及其功能二、房地产市场营销渠道的选择三、房地产经纪的相关概念、活动方式、收入和经纪人的职业要求第十章房地产市场营销促销策略一、促销的含义二、房地产促销方式及其特点三、房地产促销组合四、房地产广告策略五、房地产人员推销策略第十一章房地产市场营销创新一、房地产绿色营销的内涵的和意义二、房地产网络营销内涵和意义重点:房地产市场营销价格的内涵;房地产定价原理.
难点:房地产定价策略.
重点:房地产营销渠道的概念、结构和中间商的分类及其功能.
难点:房地产经纪的相关概念、活动方式、收入和经纪人的职业要求.
重点:房地产促销方式及其特点;房地产促销组合.
难点:房地产广告策略;房地产人员推销策略.
重点:房地产绿色营销的内涵的和意义.
难点:房地产网络营销内涵和意义.
365(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手段相结合的启发式讲授教学为主,紧密联系国内外学科发展现状及相关热点问题,配合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课外阅读与调查、课内外作业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导论222房地产市场营销环境分析223房地产购买行为分析2214房地产市场调查与预测2215房地产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定位41516房地产规划设计、物业管理与市场营销227房地产市场产品营销策略41518房地产市场营销价格策略4159房地产市场营销渠道策略22110房地产市场营销促销策略22111房地产市场营销创新2131合计2831327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尹军,尹丽主编.
房地产市场营销.
ISBN:9787502573935.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二)教学参考书[1]姚玲珍主编.
房地产市场营销.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2]刘鹏忠,苏萱主编.
房地产市场营销.
上海: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八、其他说明无.
366《地价评估》课程教学大纲(LandEvaluation)执笔者:陆冠尧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任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学分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土地资源学后续课程土地利用规划、国土开发与整治二、课程简述地价评估课程重点是土地估价的基本方法,包括收益还原法、市场比较法、剩余法、成本逼近法等,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地估价的基本理论与估价方法,尤其要全面掌握收益还原法、市场比较法、剩余法、成本逼近法等基本估价方法的基本公式、操作程序及各参数的确定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估价方法的技能.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2-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学、规划、景观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2-2.
能够针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选择正确、可用的分析方法及模型.
367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3.
规划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并得出可接受的指标.
指标点3-4.
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并了解项目审批程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
毕业要求4-城市开发、建设能力能运用所学城乡规划理论知识,解决城市开发、建设、评估、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指标点4-2.
能够基于学科理论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计算机工程问题的进行流程设定、数据分析、结果论证、工程管理等.
毕业要求5-项目管理能力掌握城乡规划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城乡规划实践项目的管理能力.
指标点5-1.
能够了解城乡规划和房地产行业学科发展现状,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项目开发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1.
能够了解国家在城乡规划领域的新动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地理和城乡规划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指标点7-2.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毕业要求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地理现象、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轻甚至消除不良影响的初步措施.
指标点8-1.
了解国家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相关的政策、法津、法规和理论知识.
指标点8-3.
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想去解决城乡规划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掌握土地评估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能在地价评估过程中灵活运用.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一、土地概述二、土地产权重点:了解土地概述;理解土地产权、土地市场的概念;掌握土地估价的必要性.
难点:土地估价的必要性.
368三、土地市场第二章土地估价概述一、土地价格基本理论二、土地价格的影响因素三、土地价格管理第三章土地估价方法一、国内外土地估价制度二、土地估价原则三、市场比较法四、收益还原法五、成本逼近法六、剩余法七、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与路线价法第四章建筑物估价一、建筑物估价的基本内容二、建筑物估价的方法第五章农用地估价一、农用地价格评估的理论与方法二、农用地宗地估价三、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四、农用地征用价格评估重点:了解土地价格概述;掌握土地价格基本理论;理解土地价格的影响因素;了解土地价格管理.
难点:土地价格的影响因素.
重点:了解国内外土地估价制度;掌握土地估价原则;掌握土地估价方法.
难点:土地估价方法.
重点:了解建筑物估价的基本内容;掌握建筑物估价的方法.
难点:建筑物估价的方法.
重点:了解农用地与农用地价格的含义;掌握农用地价格评估的理论与方法;了解农用地宗地估价的基本内容;掌握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熟悉农用地征用价格评估.
难点:农用地价格评估的方法.
369第六章土地估价报告五、土地估价的程序六、城镇土地估价规程七、农用地估价规程八、报告编写重点:掌握土地估价的程序;掌握《城镇土地估价规程》与土地估价报告;掌握《农用地估价规程》和农用地估价报告.
难点:土地估价的程序.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手段相结合的启发式讲授教学为主,紧密联系国内外土地估价的理论和方法,配合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课外阅读、课内外作业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第一章绪论22第二章土地估价概述22第三章土地估价方法10101第四章建筑物估价44第五章农用地估价66第六章土地估价报告881合计32322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卢新海等编著.
《土地估价》.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二)教学参考书[1]闫天龙等编著.
《土地估价指南》.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薛红霞等编著.
《广东省土地估价实用技术指引》.
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
八、其他说明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等.
370《房地产制度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EstateLawandPolicy)执笔者:陆冠尧审核人:魏兴琥、宋宪强、黄金国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任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1学分学时数总学时16,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土地资源学后续课程土地经济学二、课程简述该课程以房地产的开发经营活动全过程为主线,介绍了房地产法律体系、房地产权益、建设用地制度与政策、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法律制度、房地产开发建设、房地产交易管理、房地产登记、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房地产税收、物业管理、住房公积金、房地产纠纷处理法律制度等内容,部分内容是结合全国有关房地产注册估价师和注册经纪人、物业管理师考试的要求.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2-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学、规划、景观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2-2.
能够针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选择正确、可用的分析方法及模型.
371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3.
规划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并得出可接受的指标.
指标点3-4.
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并了解项目审批程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
毕业要求4-城市开发、建设能力能运用所学城乡规划理论知识,解决城市开发、建设、评估、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指标点4-2.
能够基于学科理论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计算机工程问题的进行流程设定、数据分析、结果论证、工程管理等.
毕业要求5-项目管理能力掌握城乡规划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城乡规划实践项目的管理能力.
指标点5-1.
能够了解城乡规划和房地产行业学科发展现状,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项目开发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1.
能够了解国家在城乡规划领域的新动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地理和城乡规划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指标点7-2.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毕业要求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地理现象、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轻甚至消除不良影响的初步措施.
指标点8-1.
了解国家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相关的政策、法津、法规和理论知识.
指标点8-3.
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想去解决城乡规划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考核学生是否掌握房地产相关法律和最新的房地产政策.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房地产法律法规概述一、房地产和房地产业重点:房地产和房地产市场的含义;房地产市场的特征;房地产法的概念、体系和原则;房地产法的地位和我国房地产法律制度的发展.
难点:我国房地产法律体系.
3721、房地产的含义、分类、特点2、房地产业的含义、特点、行业细分、基本架构、地位与作用二、我国房地产法律制度发展历程1、城市土地制度的改革2、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3、房地产法的发展历程三、房地产法律体系1、我国宪法确立的房地产法律原则2、我国房地产法律体系第二章建设用地法律制度与征收补偿一、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1、土地的定义和分类2、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二、土地征收1、土地征收的概念和原则、政策规定2、土地征收补偿的范围和标准3、土地征收和土地征用三、土地使用权取得和闲置土地的处理1、土地使用权的概念和分类2、土地使用权的取得3、闲置土地的概念和认定、处理方案4、闲置土地费用的征收和使用权的收回四、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法律制度1、我国城市动拆迁的演变历程2、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的概念3、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的管理体制4、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原则5、征收补偿主体、对象、方式、标准、程序6、产权调换房屋差价的结算7、征收安置重点: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概念和特征,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制度、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
难点:土地征收补偿的范围和标准.
373第三章房地产开发建设法律制度一、房地产开发概述1、房地产开发的概念、原则2、房地产开发的特点和分类3、房地产开发的主要程序二、房地产开发企业管理1、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概念和设立条件2、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等级3、房地产开发企业设立的程序4、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机构与管理三、房地产开发规划管理1、城乡规划的编制2、城乡规划的审批3、城乡规划的实施4、城市紫线、绿线、蓝线和黄线划定5、城乡规划的监督检查四、房地产开发建设管理一、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二、建设工程招投标三、建设工程监理四、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第四章房地产交易管理法律制度一、房地产交易概述1、交易的概念2、房地产交易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责3、房地产交易的原则重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设立条件,房地产开发的概念和特征,房地产开发用地制度、房地产开发的主要程序.
难点:房地产开发的主要程序.
重点:房地产交易的概念和特征,认购书中的定金,商品房预售合同,房地产抵押法律规定.
难点:房地产转让管理.
374二、房地产转让管理1、房地产转让的概念2、房地产转让的条件3、房地产转让的程序4、房地产转让合同三、商品房销售管理1、商品房预售2、商品房现售3、商品房销售代理4、商品房销售中的禁止性行为5、商品房买卖合同四、房屋租赁管理1、房屋租赁的概念和特征2、房屋租赁的主要原则3、房屋租赁的条件4、房屋租赁合同5、房屋租赁登记6、房屋租赁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7、房屋转租的有关法律规定五、房地产抵押管理1、房地产抵押的概念和特征2、房地产作为抵押物的条件3、房地产抵押合同4、房地产抵押登记5、抵押房地产的处分第五章房地产权属登记法律制度一、房地产权属登记概述1、房地产权属登记的概念、目的和意义2、房地产权属登记管理的任务、原则3、我国的房地产权属登记制度的特点重点:房屋所有权;土地使用权;房地产相邻权;房地产权属登记;城市房屋管理.
难点:房屋权属登记制度.
3754、市、县房地产管理部门是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的法定机关二、土地登记制度1、土地登记的概念、种类2、土地登记的一般性规定三、房屋权属登记制度1、房地产权属登记发证机构的分工和工作程序2、我国房地产权属登记的地域范围3、房地产权属登记的种类、程序第六章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法律制度一、房地产中介服务概述1、房地产中介服务的概念2、房地产中介服务的类型3、房地产中介服务的特点4、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的一般规定二、房地产咨询1、房地产咨询的含义与特点2、房地产咨询的主要类型3、房地产咨询的基本程序三、房地产价格评估1、房地产价格评估的含义与特点2、房地产评估的要素3、现实中对房地产评估的需要4、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认证制度四、房地产经纪1、房地产经纪的内涵和特点2、房地产经纪活动的主要方式3、房地产经纪服务的具体内容4、房地产经纪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第七章房地产税收法律制度重点:房地产咨询、房地产价格评估、房地产经纪的含义与特点.
难点:房地产价格评估.
重点:房地产税收;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房产税;契税.
376一、房地产税收制度概述1、税收的概念及特征2、税收制度及构成要素3、税收的征管4、中国现行房地产税二、几种具体的房地产税1、房产税2、城镇土地使用税3、土地增值税4、耕地占用税5、契税6、相关税收第八章住房公积金法律制度一、住房公积金法律制度概述1、住房公积金的含义2、住房公积金的性质和特点3、住房公积金制度4、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形成5、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意义二、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的运作模式1、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基本原则2、住房公积金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责3、住房公积金的归集与缴存4、住房公积金的运用5、住房公积金的财务管理与财务核算6、住房公积金的监督三、住房公积金贷款1、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含义2、住房公积金贷款与商业贷款的差异3、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对象及条件难点:几种具体的房地产税.
重点:公积金管理制度的运作模式、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对象及条件.
难点:公积金管理制度的运作.
3774、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与贷款期限5、住房公积金还款方式6、住房公积金贷款的程序第九章房地产纠纷处理法律制度一、房地产纠纷概述1、房地产纠纷的概念2、房地产纠纷的分类3、房地产纠纷的处理二、房地产纠纷的协商和调解1、房地产纠纷的协商2、房地产纠纷的调解三、房地产纠纷的仲裁1、仲裁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2、仲裁的类型3、仲裁协议4、仲裁程序5、申请撤销仲裁裁决6、涉外仲裁的特别规定四、房地产纠纷的诉讼1、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征2、民事诉讼的管辖3、民事诉讼的程序4、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重点:房地产纠纷;关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纠纷;土地有偿使用关系中的纠纷;房地产开发经营中的纠纷;城市房屋拆迁中的纠纷;房屋买卖、预售关系中的纠纷.
难点:城市房屋拆迁中的纠纷.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手段相结合的启发式讲授教学为主,紧密联系国内外房地产相关法律和最新政策与本课程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配合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课外阅读、课内外作业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78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第一章房地产法律法规概述22第二章建设用地法律制度与征收补偿441第三章房地产开发建设法律制度22第四章房地产交易管理法律制度22第五章房地产权属登记法律制度22第六章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法律制度44第七章房地产税收法律制度22第八章住房公积金法律制度22第九章房地产纠纷处理法律制度441合计24242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刘薇等编著.
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二)教学参考书[1]李延荣等编著.
房地产法.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高富平等编著.
房地产法新论.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八、其他说明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等.
379《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教学大纲(THEORYANDMEANSOFASSESSMENTOFREALESTATE)执笔者:刘占明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类课程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3学分学时数总学时48,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城市规划原理后续课程区域规划二、课程简述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房地产投资分析概论、房地产投资分析基本原理、房地产投资环境分析、房地产市场分析、房地产资金筹措和决策分析、房地产项目投资成本和收入估算、房地产投资收益分析、房地产投资财务分析、房地产投资不确定性分析、房地产投资风险分析、房地产投资项目综合评价、房地产投资的方案比选和决策分析、房地产投资分析报告等.
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了解房地产投资的基本原理;了解并掌握资金的时间价值的相关理论及计算方法;能够了解、掌握房地产投资经济评价;掌握房地产投资风险分析方法;掌握房地产投资决策方法;了解房地产投资可行性研究工作,并具备编制房地产投资分析报告和参与房地产投资项目调研和策划的能力.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4-研究能力:基于科学原理和计算机应用构建的基本理论,对计算机工程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包括流程设定、数据分析、结果论证、工程管理等,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4-1.
能够掌握城乡开发、建设、评估、审批、管理等一系列相关理论知识,熟知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380毕业要求5-工程与社会能力:理解工程相关的管理学与经济学知识,结合计算机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工程实践中对相关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指标点5-1.
能够了解城乡规划和房地产行业学科发展现状,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项目开发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地理现象、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轻甚至消除不良影响的初步措施.
指标点8-3.
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想去解决城乡规划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目标一:了解房地产投资的基本原理,了解并掌握资金的时间价值的相关理论及计算方法;目标二:了解、掌握房地产投资经济评价,掌握房地产投资风险分析方法,能够选择合适的房地产投资组合方式;目标三:了解房地产投资可行性研究工作,并具备编制房地产投资分析报告和参与房地产投资项目调研和策划的能力.
(二)考核方式考试(三)成绩评定考试成绩(70%)+出勤考核(10%)+平时作业(20%)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一、房地产的概念、特点和类别二、房地产投资的概念、特征和形式三、房地产投资分析的目的和任务第二章房地产投资分析基本原理一、房地产投资理论重点:房地产投资的概念、特征和形式;房地产投资分析的目的和任务.
难点:房地产投资分析的目的和任务.
重点:房地产投资理论;资金的时间价值.
难点:杠杆性投资理论.
381二、杠杆性投资理论三、资金的时间价值第三章房地产投资环境分析一、房地产投资环境要素分析二、房地产投资环境的分析评估第四章房地产市场分析一、房地产投资市场分析的思路和基本内容二、宏观经济分析和地区经济分析三、房地产市场总体趋势分析四、房地产市场供求分析五、房地产项目市场分析第五章房地产资金筹措和决策分析一、房地产资金筹措的途径二、房地产资金筹措决策第六章房地产项目投资成本和收入估算一、房地产项目投资与成本构成二、房地产项目的收入估算第七章房地产投资收益分析法重点:房地产投资环境要素分析;房地产投资环境的分析评估.
难点:房地产投资环境的分析评估.
重点:宏观经济分析和地区经济分析;房地产市场总体趋势分析.
难点:房地产市场供求分析;房地产项目市场分析.
重点:房地产资金筹措的途径;房地产资金筹措决策.
难点:房地产资金筹措决策.
重点:房地产项目投资与成本构成;房地产项目的收入估算.
难点:房地产项目的收入估算.
重点:房地产现金流量分析;房地产投资避税原理.
难点:房地产投资避税原理.
382一、房地产投资收益的类别二、房地产现金流量分析三、房地产投资避税原理第八章房地产投资财务分析一、房地产投资财务分析原理二、房地产投资财务报表分析三、房地产投资财务报表指标分析第九章房地产投资不确定性分析一、房地产投资盈亏平衡分析二、房地产投资敏感性分析第十章房地产投资风险分析一、房地产投资风险的阶段性和种类二、房地产投资商业风险分析三、房地产投资金融风险分析四、房地产投资购买力风险分析五、房地产投资变现风险分析六、房地产投资其它风险分析第十一章房地产投资项目综合评价重点:房地产投资财务报表分析;房地产投资财务报表指标分析.
难点:房地产投资财务报表指标分析.
重点:房地产投资盈亏平衡分析;房地产投资敏感性分析.
难点:房地产投资敏感性分析.
重点:房地产投资商业风险分析;房地产投资金融风险分析.
难点:房地产投资购买力风险分析;房地产投资变现风险分析.
重点:房地产投资项目的综合盈利能力分析.
难点:房地产投资项目的社会影响分析;房地产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
383一、房地产投资项目的综合盈利能力分析二、房地产投资项目的社会影响分析三、房地产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第十二章房地产投资的方案比选和决策分析一、房地产投资方案比选原理二、房地产投资不同类型方案比选三、房地产投资方案比选决策第十三章房地产投资分析报告一、房地产投资分析报告的编写与审阅二、房地产投资分析报告示例(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手段相结合的启发式讲授教学为主,紧密联系国内外学科发展现状及相关热点问题,配合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课外阅读与调查、课内外作业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绪论222房地产投资分析基本原理223房地产投资环境分析22重点:房地产投资方案比选原理;房地产投资方案比选决策.
难点:房地产投资方案比选原理.
重点:房地产投资分析报告的编写与审阅.
难点:房地产投资分析报告示例.
3844房地产市场分析225房地产资金筹措和决策分析446房地产项目投资成本和收入估算4267房地产投资收益分析448房地产投资财务分析449房地产投资不确定性分析42610房地产投资风险分析4411房地产投资项目综合评价4261~212房地产投资的方案比选和决策分析221~213房地产投资分析报告224合计4062482~4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赵小虹.
房地产投资分析.
ISBN:9787560839509.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
(二)教学参考书[1]黄晔,胡芳珍.
房地产投资.
ISBN:9787301158173.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八、其他说明385《房地产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RealEstateEconomics)执笔者:陆冠尧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任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学分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训)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土地资源学后续课程二、课程简述房地产经济学是一门以研究房地产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经济规律为对象的部门经济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房地产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房地产业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和原理,能够运用房地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解释房地产行业的经济现象,理解政府有关的法规政策,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解决房地产行业存在的经济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路.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房地产经济周期理论,地租理论,房地产价格,区位理论,房地产市场和产权理论.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2-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学、规划、景观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2-2.
能够针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选择正确、可用的分析方法及模型.
386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3.
规划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并得出可接受的指标.
指标点3-4.
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并了解项目审批程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
毕业要求4-城市开发、建设能力能运用所学城乡规划理论知识,解决城市开发、建设、评估、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指标点4-2.
能够基于学科理论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计算机工程问题的进行流程设定、数据分析、结果论证、工程管理等.
毕业要求5-项目管理能力掌握城乡规划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城乡规划实践项目的管理能力.
指标点5-1.
能够了解城乡规划和房地产行业学科发展现状,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项目开发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1.
能够了解国家在城乡规划领域的新动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地理和城乡规划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指标点7-2.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毕业要求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地理现象、城乡规划开发建设过程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减轻甚至消除不良影响的初步措施.
指标点8-1.
了解国家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相关的政策、法津、法规和理论知识.
指标点8-3.
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想去解决城乡规划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考核学生是否掌握通过房地产经济理论解析相关房地产现象.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重点: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房地产的概念、类型与特性,房地产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387一、经济学二、房地产三、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四、房地产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第二章地租理论一、古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二、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三、新古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四、城市地租理论第三章区位理论一、区位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二、主要区位理论三、研究区位(理论)的实际意义第四章房地产价格一、土地价格二、建筑物价格三、房地产价格四、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第五章房地产市场一、房地产市场的类型和特点二、房地产市场的运行难点: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古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地租对地价和房价的影响,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和城市地租理论.
难点:地租对地价和房价的影响.
重点:区位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区位理论与房地产经济活动的关系,几种主要区位理论.
难点:区位理论与房地产经济活动的关系.
重点:土地价格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
难点:土地价格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重点:房地产市场的类型和特点,房地产市场运行的一般原理,房地产市场分析的主要方法.
难点:房地产市场分析的主要方法.
388三、房地产市场分析第六章房地产经济波动一、房地产经济波动的基本概念二、房地产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三、房地产经济波动的运行机理四、房地产经济波动指标五、房地产经济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六、房地产周期七、房地产泡沫第七章房地产产权一、产权理论二、土地产权三、房屋产权四、国外房地产产权第八章房地产制度一、土地制度二、住房制度三、国外房地产制度第九章房地产税收制度一、税收基本知识重点:房地产经济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房地产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和房地产经济波动的指标,判断房地产泡沫的指标.
难点:房地产经济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
重点: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他项权利、房屋所有权和产权属性的形式及变化,国外房地产产权的相关规定,产权的相关理论,我国土地所有权的类型和特点.
难点:房屋所有权和产权属性的形式及变化.
重点:国外房地产制度的相关规定,土地所有制的概念和主要类型,土地使用制的概念和我国土地使用制的主要内容.
难点: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的主要内容.
重点:我国房地产税收的演变和未来发展趋势,海外房地产税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目前税收体系的特点.
难点:我国目前税收体系的特点.
389二、我国的房地产税收三、海外房地产税收第十章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一、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概述二、土地政策和住房政策三、货币政策和税收政策重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内涵、特点、目标和分类,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的理论依据,房地产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手段.
难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手段.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手段相结合的启发式讲授教学为主,紧密联系国内外房地产相关法律和最新政策与本课程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配合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课外阅读、课内外作业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第一章绪论22第二章地租理论22第三章区位理论22第四章房地产价格22第五章房地产市场441第六章房地产经济波动44第七章房地产产权44第八章房地产制度441第九章房地产税收制度44第十章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441合计32323390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谢经荣等编著.
房地产经济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二)教学参考书[1]董藩等编著.
房地产经济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况伟大.
房地产与中国宏观经济.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八、其他说明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自然地理学、土地资源学等.
391《国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LANDINFORMATIONSYSTEMANALYZEANDDESIGN)执笔者:伍兆强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3学分学时数总学时48,其中:理论36学时;实验(实训)12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国土规划数据库后续课程二、课程简述土地法学是以我国现行的土地政策,法律为依据,研究土地法律规范的制定,遵守和执行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相结合的实用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主干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地法学的基本原理和土地执法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执法和从事土地监察的能力,能独立处理土地违法案件,调处土地纠纷,从事土地行政复议工作,参预土地行政诉讼等活动.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1.
能够了解行业发展新动态,熟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城乡规划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见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法.
毕业要求4-城市开发、建设能力能运用所学城乡规划理论知识,解决城市开发、建设、评估、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指标点4-1.
能够掌握城乡开发、建设、评估、审批、管理等一系列相关理论知识,熟知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392毕业要求4-城市开发、建设能力能运用所学城乡规划理论知识,解决城市开发、建设、评估、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指标点4-3.
能够根据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城市开发、建设、审批、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毕业要求5-项目管理能力掌握城乡规划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城乡规划实践项目的管理能力.
指标点5-1.
能够了解城乡规划和房地产行业学科发展现状,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项目开发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5-项目管理能力掌握城乡规划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城乡规划实践项目的管理能力.
指标点5-2.
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对城乡规划和房地产行业的实践项目进行开发建设和管理.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目标一:掌握本课程的主要知识与理论.
目标二:掌握本课程中与电子商务各环节相关的主要技能.
目标三:具有项目规划和管理能力与素质.
(二)考核方式1)本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2)考试着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考试内容覆盖课程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
(三)成绩评定综评成绩包括期末考试(占70%)、平时和作业(占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一、国土资源数据与信息1、数据与信息2、国土资源信息二、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基本概念1、地理信息系统2、国土资源信息系统三、国土资源信息系统构成及功能1、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基本构成2、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功能重点: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国土资源信息系统构成及功能;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发展过程;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难点:无3933、国土资源信息系统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四、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发展过程1、国外LIS的发展2、国内LIS发展3、GIS的应用五、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1、3S集成技术2、时空LIS3、LIS应用模型4、Internet与GIS的结合5、LIS与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的结合第二章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基础一、理论基础1、地图制图学理论2、地理空间信息的表达3、地图投影与空间坐标系4、地理空间认知理论二、分类与编码1、信息分类的基础2、土地利用信息分类3、国土资源信息编码三、相关的技术基础1、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基础2、办公自动化的技术基础3、GIS、RS、GPS的技术基础四、数据规范与标准1、美国国家数字制图数据标准2、ISO/TC211地理信息标准3、开放式地理数据互操作规范4、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五、数据处理与管理技术1、栅格数据结构重点:分类与编码;数据规范与标准;数据处理与管理技术难点:空间数据的元数据;辅助决策技术3942、矢量数据结构3、栅格与矢量数据结构的选择与转换4、矢量格式向栅格格式的相互转换5、数据处理六、空间数据的元数据1、元数据的概念2、元数据的类型3、空间数据元数据的标准4、空间数据元数据的获取与管理七、辅助决策技术1、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概念2、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基础3、决策的基本特点与过程4、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组成第三章国土资源信息系统数据库一、空间数据库概念1、国土资源数据特征2、数据库的特点3、数据库的层次4、数据管理的组织和实现5、数据库特征6、空间数据库的数据模型7、空间数据库系统的发展趋势二、国土资源信息的数据模型1、层次模型2、网络模型3、关系模型4、面向对象数据库模型5、时空一体化数据模型三、空间数据库设计1、空间数据库设计概述2、数据库设计内容重点:国土资源信息的数据模型;空间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系统的运行与保护难点:空间数据仓库;3953、数据库设计三大范式4、数据库设计中的14个技巧四、空间数据仓库1、数据仓库的组成2、数据仓库设计和建立3、数据字典4、空间数据仓库五、数据库系统的运行与保护1、数据库系统运行2、数据库系统安全保护第四章国土资源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一、国土资源信息系统设计1、系统目标2、系统分析3、系统要求4、系统设计5、系统实施6、系统评价二、国土资源信息系统设计原则1、需求索引原则2、循序渐进原则3、数据资源原则4、标准化原则5、信息共享与协同服务原则6、技术创新原则7、安全保密原则三、国土资源信息系统模式和步骤1、基本方法2、结构化设计模式3、原型化设计模式4、设计步骤重点:国土资源信息系统设计;国土资源信息系统设计原则;用户需求分析难点:国土资源信息系统模式和步骤396四、用户需求分析1、国土资源GIS的用户分类2、现状调查3、调查内容的组织、分析与表达4、财力、人力和组织状况分析5、需求分析的过程第五章软件系统设计一、对软件系统的基本需求1、功能需求2、性能需求3、环境需求4、可靠性需求5、安全保密需求6、用户界面需求7、资源使用需求二、软件系统设计1、系统设计原则2、设计思想3、系统关键技术设计4、系统数据模型与数据库设计三、软件系统主要功能1、功能概述2、主要功能模块四、软件系统的集成1、基于数据的系统级集成2、基于通信协议的框架级集成3、基于组件化的对象级集成五、软件系统的维护与更新1、系统维护的内容2、系统维护的类型3、考虑因素4、技术支持与人员培训重点:对软件系统的基本需求;软件系统主要功能;软件系统的维护与更新难点:软件系统设计;软件系统的集成3975、系统更新第六章国土资源信息应用基本模型一、国土资源信息应用理论基础1、概述2、土地区位论3、地租理论4、可持续发展与土地评价二、土地评价数学方法1、概述2、建立土地信息系统的一般过程3、主成分分析4、层次分析法5、聚类分析法6、关联度分析法7、模糊集合综合评价法8、模糊神经网络方法三、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模型1、概述2、美国的国土资源生产潜力评价系统3、中国国土资源生产潜力评价体系四、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1、概述2、土地适宜性评价分类系统3、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程序第七章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一、概述1、概念2、系统建设意义重点:国土资源信息应用理论基础;难点:土地评价数学方法;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模型;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重点: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系统设计原则;系统总体设计;系统数据库设计;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系统安全性设计难点:无3983、系统建设目标二、系统设计原则1、遵循规程与技术创新兼顾原则2、面向对象的原则3、模块化设计原则4、一致性原则5、应用程序与数据分离的原则6、安全性原则三、系统总体设计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2、系统模块总体设计3、系统界面总体设计4、系统流程图四、系统数据库设计1、设计原则2、数据来源3、数据组织五、系统功能模块设计1、土地定级模块2、基准地价评估模块3、基准地价更新模块4、宗地地价评估模块六、系统安全性设计1、软件系统登录密码控制2、重要数据用户读写权限控制3、系统变更记录4、数据备份第八章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一、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概述1、基本概念2、系统建设意义和目标重点: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系统总体设计;系统模块总体设计;系统数据库设计;系统功能设计;系统安全性设计难点:无3993、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分类二、系统总体设计1、系统目标2、基本原则3、系统总体设计三、系统模块总体设计四、系统数据库设计1、系统数据源分析2、数据库设计3、数据字典五、系统功能设计1、地籍初始建库模块2、产权登记管理模块3、地籍信息查询模块4、统计输出模块5、办文跟踪模块6、网络信息发布模块7、系统维护模块六、系统安全性设计1、系统安全策略2、系统安全性设计第九章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一、土地利用规划1、基本概念2、编制程序3、编制原则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二、系统建设目标1、系统建设目标2、技术路线3、具体目标三、系统开发原则重点: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功能模块总体设计;系统数据库的设计难点:无4001、系统设计依据2、系统开发原则四、系统功能模块总体设计1、规划信息分析模块2、规划动态监测模块3、规划辅助修编模块4、规划实施管理模块5、规划成果管理模块6、规划维护管理模块五、系统数据库的设计1、数据分类编码2、数据库的概念化设计3、数据库的逻辑设计4、历史数据库(二)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堂讲授完成;对主要知识点和难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重点讲授.
典型的实例和实际问题求解,采用讨论方式与学生直接交流,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思维进行分析.
理论联系实践,通过上机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算法、实现算法的实践过程.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第一章绪论22第二章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基础44第三章国土资源信息系统数据库426第四章国土资源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426第五章软件系统设计6281第六章国土资源信息应用基本模型4610第七章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44第八章地籍管理信息系统44第九章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441合计3612482401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1]吴国平,吕亚生,宋崇辉编.
国土资源信息系统.
ISBN:9787564137458.
上海: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二)教学参考书[1]徐世武,戴建旺著.
国土资源综合监管信息化研究与实践.
ISBN:9787030513984.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2]赵文吉著.
数字国土-设计、实现与应用.
ISBN:9787030219358.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黄杏元、马劲松.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ISBN:978704022877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第三版.
[4]胡祥培,刘伟国,王旭茵.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
ISBN:9787121136429.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第一版.
[5]邬伦等著.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ISBN:9787030089120.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八、其他无.
402《遥感地学分析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REMOTESENSINGGEO-ANALYSISANDAPPLICATION)执笔者:徐丹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9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限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3学分学时数总学时48,其中:实验(实训)16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遥感导论、GIS应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后续课程GIS三维建模与可视化二、课程简述本课程旨在通过对遥感地学分析方法理论和技术应用的系统性学习,促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这门新技术在地学分析中的方法技术,熟悉环境资源遥感的具体应用,密切关注和跟踪现代前沿高新科技动态和发展,激发学生以一个高起点的崭新视野思考问题,促进人才素质的培养,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掌握遥感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各类遥感信息的特征;掌握可见光-红外、热红外、微波遥感的特点及其应用;掌握遥感地学应用、分析的一般方法;掌握遥感地学专题应用的方法和技能.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2-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学、规划、景观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指标点2-2.
能够针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选择正确、可用的分析方法及模403面的常见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型.
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1.
能够了解行业发展新动态,熟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城乡规划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见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法.
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2.
能够对常见地理问题及城乡规划项目进行分析和研究,设计解决方案,编制规划图纸和说明书.
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4.
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并了解项目审批程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考核学生是否掌握遥感的延伸知识,能否应用这些知识对遥感信息进行分析和提取.
(二)考核方式期未进行闭卷考试,平时考察课堂及实验操作表现,评阅实验报告.
(三)成绩评定平时占30%,期未考试占70%计算总评成绩.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遥感基础一、遥感的物理基础1、电磁辐射原理2、电磁辐射源及其辐射特点3、大气对电磁辐射的影响4、地物的波谱特征二、遥感数据源的获取、传输机理、成像规律三、各类遥感信息的特征1、遥感数据特征重点:遥感的物理基础、遥感数据源的成像规律、可见光-红外遥感的特点难点:遥感数据源的成像规律4042、遥感卫星数据第二章遥感分析方法一、图像预处理1、几何纠正2、辐射纠正等二、遥感综合分析方法1、反差增强2、滤波增强等三、数据融合1、HIS融合2、滤波融合等四、遥感图像的解译1、解译标志2、解译方法等第三章遥感专题应用一、植被遥感1、植被遥感基础2、植被遥感应用等二、水体遥感1、水体遥感基础2、水体遥感应用等三、城市遥感应用重点:遥感图像预处理、遥感综合分析方法、遥感图像的解译难点:遥感综合分析方法重点:水体遥感、城市遥感应用难点:水体遥感(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穿插进行.
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启发式讲授教学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法、演示法、案例教学法、专题讨论法,深化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效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同时,结合新型网络教学辅助手段,在课堂上,学生通过手机端和教师端进行互动,通过弹幕、抢答、即时互动答题等405多种新型互动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中,提高教学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遥感基础102122遥感分析方法12142613遥感专题应用10101合计3216482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赵英时等.
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
9787030111289.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第一版.
(二)教学参考书[1]周成虎,骆剑承.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地学计算.
9787030226488.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第一版.
[2]薛重生.
地学遥感概论.
9787562525967.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第一版.
[3]日本遥感研究会编,刘勇卫译.
遥感精解.
9787503021480.
北京:测绘出版社,2011,第二版.
[4]王文杰等编.
环境遥感监测与应用.
9787511104298.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第一版.
[5]童庆禧,张兵,郑芬兰.
高光谱遥感——原理、技术与应用.
978704019277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一版.
八、其他说明无406《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大纲(ProcessingofRemoteSensingDigitalImage)执笔者:王雪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
9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限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学分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24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遥感导论,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后续课程计算机制图技术,GIS地图制图,遥感地学分析与应用二、课程简述遥感是是一门利用航天、航空、近地和地面平台获取空间影像信息测定目标物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遥感技术是对地观测数据快速获取与处理的重要手段,能够提供不同时空尺度、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数据,为资源、环境、灾害、交通、城市发展等诸多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提供全新的技术支持和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是我国高等院校地理科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是使学生了解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获得利用数字图像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应用的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当前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一些信息提取方法.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指标点3-1.
能够了解行业发展新动态,熟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城乡规划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见项目的规划设计方407的问题.
法.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遥感常用遥感数据的处理、信息识别与信息分析技能.
(二)考核方式上机考试或者以课程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查.
(三)成绩评定按百分制评定.
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一、遥感数字图像基本概念二、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三、遥感数字图像特征第二章遥感图像处理一、图像校正二、图像变换三、图像滤波四、图像分割第三章遥感图像分类一、常规遥感二、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图像分类方法三、分类后处理重点: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内容难点:遥感数字图像的信息特征描述重点:几何校正,辐射校正,主成分变换,代数运算,图像拉伸,图像的平滑和锐化难点:频率域滤波,图像分割原理重点: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分类精度评价难点: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及网络自学,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相结合,课堂讲授以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但理论课讲授精炼简洁,重在加强上机实践操408作,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1绪论222遥感图像处理4162013遥感图像分类28101合计824322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韦玉春等.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程(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二)教学参考书:[1]方涛等.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智能解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2]汪承义等主编.
新型航空遥感数据处理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3]邓书斌.
ENVI遥感图像处理方法(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八、其他无.
409《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VIRTUALREALITYTECHNOLOGYANDITSAPPLICATION)执笔者:聂佩林审核人:魏兴琥、宋宪强、黄金国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限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学分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训)12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计算机图形学后续课程GIS三维建模与可视化二、课程简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虚拟现实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系统组成及应用领域,了解虚拟现实的计算机体系结构、输入输出设备,以及有关的人的因素;结合上机实验,了解虚拟现实的建模技术,掌握应用系统开发的基本技能.
该课程内容包括:虚拟现实的交互技术、图形学基础、以及软硬件系统结构原理.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人机交互技术,一直是信息领域研究开发和应用的热点方向之一.
本课程立足于虚拟现实的"交互性、沉浸性、想象性"等特性,从技术和应用两个方向全面系统地讲述虚拟现实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包括对虚拟现实最新硬件设备和高级软件技术的讲解,以及虚拟现实传统应用和最新应用的介绍.
410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2-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学、规划、景观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2-2.
能够针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选择正确、可用的分析方法及模型.
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1.
能够了解国家在城乡规划领域的新动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地理和城乡规划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了解并掌握虚拟现实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系统组成及应用领域;掌握构造、交互和控制虚拟现实系统的基本方法,培养根据给定的主题或项目建立虚拟环境的能力.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60%,实验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1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虚拟现实系统简介一、虚拟现实的"3I"特性要求学生了解虚拟现实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二、虚拟现实的发展简史要求学生了解虚拟现实技术超过50年的发展历程.
三、构成VR系统的五个典型组成部分要求学生理解虚拟现实系统的体系结构.
第二章输入设备:跟踪器、漫游和手势接口一、三维位置跟踪器重点:虚拟现实系统组成结构难点:虚拟现实与图形学的关系重点:虚拟现实交互设备难点:不同信号定位设备原理411要求学生了解不同类型位置跟踪器:机械、电磁、超声波、光学、混合惯性跟踪器,及其性能参数.
二、漫游和操纵接口要求学生了解虚拟现实漫游原理、了解操纵接口三、手势接口要求学生了解虚拟现实手势接口原理及相关技术产品第三章输出设备:图形、三维声音和触觉显示设备一、图形显示设备要求学生了解虚拟现实图形显示设备的原理、技术类型.
二、声音显示设备要求学生了解虚拟现实声音显示设备的原理.
三、触觉反馈要求学生了解触觉反馈的方式、及其难点.
第四章虚拟现实的计算体系结构一、绘制流水线要求学生理解图形绘制流水线的原理及实现过程.
二、基于PC的图形体系结构要求学生理解基于PC的图形体系结构.
三、基于工作站的体系结构要求学生理解基于工作站的图形体系结构.
四、分布式VR体系结构要求学生了解多流水线同步、联合定位绘制流水线、分布式虚拟环境等概念及其原理.
第五章虚拟现实建模一、几何建模要求学生掌握虚拟现实几何建模方法,掌握3DMax/SketchUp等软件的基本操作.
二、运动建模要求学生掌握虚拟现实运动建模方法,掌握骨骼建模、摄像机变换基本操作.
三、物理建模要求学生了解物理建模的原理,理解基本方法.
四、行为建模重点:虚拟现实输出设备原理难点:图形输出的关键过程重点: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体系结构难点:图形绘制流水线重点:虚拟显示数据建模方法难点:物理建模412要求学生了解虚拟现实行为建模原理及其一般方法.
五、模型管理要求学生理解模型管理的方法,掌握基本操作.
第六章虚拟现实编程一、工具包和场景图要求学生了解虚拟现实开发的主要工具包,理解场景组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二、WorldToolKit要求学生理解几何建模与外观,传感器和动作函数,以及网络开发等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WorldToolKit的使用方法.
三、JAVA3D要求学生理解Java3DAPI的组成,掌握使用方法.
第七章新型的虚拟现实应用一、虚拟现实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要求学生了解虚拟现实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及其原理二、虚拟现实在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要求学生了解虚拟现实在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
三、信息可视化要求学生了解虚拟现实信息可视化的作用,案例:体数据的可视化在油气勘探和完善管理中的应用.
重点:虚拟现实应用的开发方法难点:场景管理数据结构和算法重点:了解虚拟现实在不同行业的应用难点:虚拟现实如何影响、改变行业(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为基础,讲授虚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并结合当今国内外虚拟技术的现状和热点问题,配合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课外阅读与调查、课内外作业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设置实验课,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第一章虚拟现实系统简介22第二章输入设备:跟踪器、漫游和22413手势接口第三章音和触觉显示设备输出设备:图形、三维声2241第四章虚拟现实的计算体系结构4481第五章虚拟现实建模4481第六章虚拟现实编程426第七章新型的虚拟现实应用22合计2012323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张燕翔等著.
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及其应用,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第一版.
(二)教学参考书[1]张茂军著.
虚拟现实系统.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2]WilliamR.
Sherman,AlanB.
Craig.
虚拟现实系统——接口、应用与设计.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3]黄静著.
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实践教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11月,第一版.
八、其他说明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图形学等.
414《空间分析》课程教学大纲(SPATIALANALYSIS)执笔者:汪明冲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
9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程课程性质选修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学分2.
5学时数总学时40,其中:实验(实训)10学时;课外学时先修课程高等数学、自然地理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后续课程软件工程与GIS设计、GIS二次开发、GIS应用二、课程简述本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城市空间信息技术专业方向课,是该专业方向的学生进行GIS软件开发的基础,是进行专题信息系统开发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在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的基础上,深入了解GIS中常用的空间分析方法的理论,掌握栅格分析、网络分析、缓冲区分析、三维形体分析等常用空间分析方法.
本课程从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理论高度,系统论述GIS环境下空间分析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体系,强调空间分析的原理阐述,更注重其在GIS中的可操作性;突出GIS空间分析方法的系统概括,归纳和揭示各种具体的GIS空间分析方法的目标与实质,旨在对有关的各种GIS空间分析方法有总体的把握.
415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2-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学、规划、景观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2-2.
能够针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选择正确、可用的分析方法及模型.
毕业要求5-项目管理能力掌握城乡规划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城乡规划实践项目的管理能力.
指标点5-1.
能够了解城乡规划和房地产行业学科发展现状,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项目开发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能力.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掌握空间分析的基本知识,能进行具体的城市空间分析和开发建设与应用.
(二)考核方式考试(闭卷).
(三)成绩评定考试(闭卷)占50%,实验报告占30%,平时成绩占2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一、空间分析的基本概念二、地理计算的概念三、地理空间数据挖掘的常用方法第二章GIS空间分析基础一、空间与地理空间的概念二、地理空间的抽象三、地理空间参考系统建立方法四、地理空间数据的特征重点:地理计算的概念,地理空间数据挖掘的常用方法难点:地理空间数据挖掘的常用方法重点:地理空间参考系统建立方法,地理空间数据的特征和基本的地学空间问题.
难点:地理空间参考系统建立方法,基本的地学空间问题.
416五、基本的地学空间问题第三章GIS空间分析方法一、空间量测与计算方法二、空间表达及其变化的意义三、空间数据各种变换的目的、原理和方法四、空间几何关系分析的目的与种类五、空间几何关系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及所能解决的地学问题六、空间统计学分析的基本原理七、空间局部估计、确定性插值法和探索性数据分析的原理、模型和所能解决的地学问题八、网格计算的基本概念及其对GIS空间分析的影响九、空间分析智能化的必然性和智能计算的概念十、空间智能化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模型第四章GIS空间分析的应用一、空间分析在城市规划、水污染监测、地震灾害和损失估计、洪水灾害评估中的应用了解.
重点:空间量测与计算方法;空间数据各种变换的目的、原理和方法;各种空间几何关系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及所能解决的地学问题;空间统计学分析的基本原理,空间局部估计、确定性插值法和探索性数据分析的原理、模型和所能解决的地学问题;各类空间智能化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模型.
难点:空间量测与计算方法;各种空间几何关系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及所能解决的地学问题;空间局部估计、确定性插值法和探索性数据分析的原理、模型和所能解决的地学问题;各类空间智能化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模型.
重点:无难点:无(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手段相结合的启发式讲授.
讲授GIS中常用的空间分析方法的理论,掌握栅格分析、网络分析、缓冲区分析、三维形体分析等常用空间分析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利用GIS软件进行各种空间分析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绪论222GIS空间分析基础444173GIS空间分析方法22103224GIS空间分析的应用22合计3010402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1]刘湘南等,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标准书号(9787030224873).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8.
1,2.
(二)教学参考书[1]汤国安等,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
标准书号(9787030338969).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4.
1,2.
[2]秦昆等,GIS空间分析理论与方法.
标准书号(730707576).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3.
1,2.
[3]郭仁忠,空间分析标准书号(9787040099300).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1,2.
[4]王劲峰等,空间数据分析教程.
标准书号(9787030266057).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
1,1.
[5]王远飞等,空间数据分析方法.
标准书号(9787030189660).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6.
1,1.
[6]黎夏等,GIS与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标准书号(978703018966).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8.
1,1.
[7]汤国安等,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
标准书号(9787030107176).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0.
1,1.
八、其他说明无.
418《地图投影》课程教学大纲(MAPPROJECTION)执笔者:汪明冲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
9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程课程性质选修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学分2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训)8学时;课外学时先修课程地图学、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后续课程GIS地图制图、GIS应用二、课程简述地图是地理学各个学科中最终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理论和应用课程体系中,各种地图编绘均占据很大比例,而《地图投影》是一切地图制作的理论基础,如测量、地图、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核心课群组中均有不同程度地涉及投影理论,近年来,计算机数字制图技术和理论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地图投影的理论.
因此,《地图投影》是高校地理类学科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地图投影的主要理论和方法,掌握地图投影设置、变换与应用.
通过此课程学习,能在生产部门从事有关城乡规划设计方面对图纸阅读、绘制及图件设置地图投影处理等相关的工作.
本课程阐述了地图投影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地图投影基本公式,几种主要的地图投影,地图投影变换与应用等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419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2.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考察学生是否掌握地图投影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考核方式考试(闭卷).
(三)成绩评定考试(闭卷)占50%,实验报告占30%,平时成绩占2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一、地图投影的基本概念、主要矛盾二、地图投影三种变形及变形椭圆的概念三、几种地图投影中的经纬网形状特征第二章地图投影基本理论与公式一、地球的形状及大小二、子午圈曲率半径、卯酉圈曲率半径、平均曲率半径和纬圈半径三、子午线微分弧长和纬线微分弧长、子午线弧长和纬线弧长四、地球椭球面上的微分梯形面积、地球椭球面上的梯形面积五、主方向以及主方向上长度比的意义六、长度比、面积比和角度变形的公式七、等角投影条件、等面积投影条件和等距离投影条件重点:地图投影的基本概念;地图投影三种变形情形下变形椭圆的特征难点:地图投影的定义;投影变形的概念重点:地球的形状及大小;卯酉圈曲率半径;子午线微分弧长和纬线微分弧长;地球椭球面上的微分梯形面积;主方向以及主方向上长度比;长度比、面积比和角度变形的公式;等角投影条件、等面积投影条件和等距离投影条件.
难点:法截面概念、卯酉圈概念;曲率半径的概念;子午线微分弧长和纬线微分弧长、地球椭球面上的微分梯形面积;主方向的概念;长度比公式;投影条件.
420八、球面坐标系及其变换九、地图投影的一般命名方式第三章几种主要的地图投影一、方位、圆锥、圆柱投影的一般公式及其分类二、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几何解释以及投影条件三、UTM投影的概念四、UTM投影与高斯——克吕格投影关系五、等角、等面积、等距离方位、圆锥、圆柱投影、高斯—克吕格的坐标与变形公式六、透视方位投影的特点七、方位、圆锥、圆柱、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变形规律及应用八、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伪圆锥投影的投影表象九、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伪圆锥投影的特点十、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伪圆锥投影的一般公式十一、伪圆锥投影的几何构成和几种伪圆锥投影的应用及变形特点第四章地图投影变换与应用一、选择地图投影的一般原则二、地图投影变换的一般概念三、地图投影变换的三种方法思想四、中国分省(区)地图投影的选择五、中国常用的地图投影举例重点:方位、圆锥、圆柱、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基本概念以及公式;方位、圆锥、圆柱、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变形分析;方位、圆锥、圆柱、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应用;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伪圆锥投影的投影表象;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伪圆锥投影的特点;掌握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伪圆锥投影的应用;几种伪圆锥投影的应用及变形特点.
难点:方位、圆锥、圆柱、高斯—克吕格投影的概念及公式意义;方位、圆锥、圆柱、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变形规律;UTM投影与高斯——克吕格投影关系;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伪圆锥投影的投影的特点;伪圆锥投影的几何构成重点:选择地图投影的一般原则;地图投影变换的解析变换方法.
难点:地图投影变换的概念;地图投影变换的解析变换方法.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手段相结合的启发式讲授并注重在GIS软件中设置地图投影的操作方法.
讲授有关地图投影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地图投影设置、变换与应用.
并演示在GIS软件中设置地图投影的操作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421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绪论222地图投影基本理论与公式101013几种主要的地图投影介绍101014地图投影变换与应用2810合计248322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1]孙达等,地图投影,标准书号(9787305096587).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
1,2.
(二)教学参考书[1]任留成,空间投影理论及其在遥感技术中的应用,标准书号(9787030111197).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7.
1,1.
[2]祝国瑞,地图学,标准书号(9787307040328).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1.
1,1.
[3]蔡孟裔等,新编地图学教程,标准书号(9787040072631).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
1,1.
[4]胡毓钜等,地图投影,标准书号(7503004991,9787503004995).
北京:测绘出版社,1981.
12.
1,2.
[5]胡毓钜等,地图投影图集,标准书号(9787503013041).
北京:测绘出版社,1985.
1.
1,3.
[6]吴忠性,地图投影学与地图学论文集,(7503112810).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3,1.
八、其他说明无.
422《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大纲(COMPUTERGRAPHICS)执笔者:聂佩林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限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3学分学时数总学时48,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高等数学、计算机制图后续课程GIS三维建模与可视化二、课程简述计算机图形学是CAD、CAM、多媒体、虚拟现实、计算机动画、科学计算可视化、人机交互等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图形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图形的构造、渲染方法.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Bresenham算法、裁剪算法、坐标变换、图形数据存储管理、曲线曲面生成以及光照渲染模型等.
近年来,计算机图形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新的方法和软件不断推出,使以三维真实感图形为代表的最新图形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交叉学科,而计算机图形学原理则是其中一个重要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算法很多是基于计算机图形学的,而地理信息系统的展现形式—电子地图的绘制更是离不开这门学科.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可以对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图形系统有一个全面了解,使学生能掌握图形的输入和描述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计算机生成和处理图形,并在显示设备上输出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423毕业要求2-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学、规划、景观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2-2.
能够针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选择正确、可用的分析方法及模型.
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标点3-1.
能够了解行业发展新动态,熟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城乡规划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见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法.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掌握计算机图形学相关理论,掌握图形的绘制原理及方法.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一、计算机图形学的概念要求学生理解什么是图形学,图形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二、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历程.
三、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领域.
四、常用的图形输入输出设备要求学生了解常用的图形系统输入输出设备、VR设备等.
五、计算机图形系统要求学生了解图形系统的体系结构.
第二章直线和直线图形一、直线以及直线的绘制重点:计算机图形学的历史难点:图形系统的结构重点:直线绘制算法难点:Bresenham算法424要求学生了解直线绘制的原理、实现方法.
二、生成直线的几种常用算法要求学生了解直线生成的常用方法,掌握Bresenham算法.
三、线宽和线型要求学生了解控制直线线宽、线形的方法、主要参数.
第三章多边形一、多边形的概念要求学生了解多边形的定义、主要属性和控制参数.
二、多边形的填充要求学生理解多边形填充的基本原理.
三、多边形填充算法要求学生了解填充算法的实现过程.
四、反走样基础要求学生了解反走样的基本原理,以及实现步骤.
第四章二次曲线一、圆弧的逐点插补法要求学生掌握圆弧的逐点插补算法.
二、圆弧的正负法要求学生了解圆弧正负的定义.
三、圆弧的Bresenham算法要求学生掌握圆弧Bresenham算法的实现过程.
四、椭圆的生成算法要求学生椭圆绘制的原理,并与圆弧相比较.
五、二次曲线的参数拟合法要求学生了解圆的二次曲线表达,了解基于参数方程的圆绘制方法.
六、圆弧线宽的处理要求学生理解圆弧线宽的控制方法,掌握实现原理.
第五章剪裁重点:多边形的填充难点:扫描线算法重点:圆的画法难点:圆弧的Bresenham算法425一、窗口视图变换要求学生理解图形视图变化的数学原理.
二、二维剪裁要求学生了解二维裁剪的概念,了解二维裁剪的主要算法.
三、Sutherland-Cohen分割线算法要求学生掌握Sutherland-Cohen分割线算法的实现过程.
四、中点分割算法要求学生掌握中点分割算法的实现过程.
五、一般凸多边形窗口的二维线剪裁要求学生了解凸多边形剪裁的特点,了解一般凸多边形剪裁的算法分类.
六、凹区域剪裁要求学生了解凹区域剪裁的特点,以及算法一般过程.
第六章图形变换一、图形变换中的数学方法要求学生理解图形变换的数学原理、掌握推导过程.
二、二维图形的几何变换要求学生理解、掌握二维图形的几何变换计算过程.
三、三维图形的几何变换要求学生理解、掌握三维图形的几何变换计算过程.
四、投影变换要求学生理解、掌握投影变换的数学原理和计算过程.
第七章图形消隐一、图形消隐处理的基本原则要求学生了解图形消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二、凸多面体的消隐处理要求学生理解凸多边形消隐处理一般方法.
三、一般平面立体的消隐处理要求学生掌握平面立体的消隐过程.
重点:裁剪算法难点:中点分割算法重点:二、三维图形的几何变换、投影变换难点:组合变换公式推导重点:凸多面体的消隐难点:深度存储算法、扫描线算法426四、光栅图形消隐要求学生了解光栅图形消隐的原理、算法.
第八章图形系统的总体设计一、图形系统的设计原则要求学生理解图形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
二、图形系统设计的基本问题要求学生了解图形系统设计的基本问题.
三、图形系统软硬件配置要求学生了解图形系统软硬件设计要求.
四、图形要素及图形运算要求学生理解图形系统中图形要素和图形运算功能.
五、人机交互功能要求学生了解图形系统中,人机交互的设计原则.
重点:图形系统结构难点:图形系统设计方法(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为基础,紧密联系当今国内外计算机图形学发展现状和热点问题,配合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课外阅读与调查、课内外作业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第一章绪论22第二章直线和直线图形66第三章多边形881第四章二次曲线881第五章剪裁881第六章图形变换661第七章图形消隐661第八章图形系统的总体设计44427合计48485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罗笑南等.
计算计图形学.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三版.
(二)教学参考书[1]DonaldHearn等著,蔡士杰等译.
计算机图形学.
ISBN:7-5053-7593-8.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5月,第二版.
[2]EdwardAngel等著,张荣华等译.
交互式计算机图形学.
ISBN:978-7-121-16902-1.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5月,第六版.
[3]倪明田、吴良芝编著.
计算机图形学.
ISBN:7-301-04371-6.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一版.
八、其他说明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计算机制图等.
428《GIS地图制图》课程教学大纲CARTOGRAPHYOFGIS执笔者:王兮之审核人:石薇、宋宪强编写日期:2017年9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过程学院空间信息与资源系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任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学分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训)16学时;课外学时先修课程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导论、GIS应用等后续课程居住区规划、计算机制图技术Ⅳ二、课程简述该课程是地理学科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专业方向类课程.
目的是介绍GIS地图制作的一些基本理论、方法和具体应用实例,讨论GIS地图制作的制图设计、版面、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和文字设计以及地图输出.
注重视图与图版的高级应用与制图的标准化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该课程可以为学生使用GIS与RS的相关软件为主,结合熟悉区域的实际数据充分掌握GIS地图制作的基本流程与制图所应该具备的地图学知识与必备的技术手段.
培养具有良好的地图制作理论功底和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利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
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地图遥感知识、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的基本知识.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5-项目管理能力掌握城乡规划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城乡规划实践项目的管理能力.
指标点5-1.
能够了解城乡规划和房地产行业学科发展现状,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项目开发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能力.
429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目标一:掌握制图技术和数据处理能力.
目标二:学会运用地图制图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技能并绘制各类综合性图件.
(二)考核方式1)本课程考查考核.
2)考试着重于基本方法和应用能力,考试内容覆盖课程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
(三)成绩评定综评成绩包括期末考试(占50%)、实验报告(占5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GIS地图制图概述一、GIS制图概论1、地图制图的发展及其技术特点.
2、地图制图的作用及其应用领域.
二、GIS制图的常用的软件介绍1、基于遥感数据的几种制图软件.
2、ARCGIS软件及相关其它软件.
第二章专题地图介绍与实践一、专题图的基本内容1、专题图的几种类型.
2、底图数据的获取与编辑.
二、专题图的表达方式1、基本符号与配色等要素的设置.
2、专题图的图面设计与结果图的输出.
三、专题图案例实践1一、不同类型专题图的案例解析.
2、以行政区划图、现状图、土地类型图为例实际操作.
重点:GIS制图基本操作技巧.
难点:高级制图功能的使用.
重点:专题地图基础数据的编辑与更新.
难点:专题地图的符号与配色的表达方法.
430第三章制图案例操作与应用一、不同数据类型制图分析1、基于遥感数据的制图过程介绍.
2、基于矢量数据的制图过程介绍.
3、属性数据及辅助数据的使用.
二、不同类型制图案例分析1、表达自然要素的制图案例.
2、表达综合要素的制图案例.
3、表达人文要素的制图案例.
三、系列图集制图案例实践1、图集制作的注意事项.
2、以感兴趣区域为例,如佛山市.
3、佛山市基本数据的收集与汇总.
4、绘制行政区划图、土地类型图、植被图、旅游图等等.
重点:合适制图软件的选取.
难点:底图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编辑与完善.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GIS制图的发展过程与未来趋势;通过实例演示展示GIS制图的重要;通过具体操作实验案例掌握专题地图的制作基本步骤;解读不同地图案例的优缺点;以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和综合要素为例,准备试验数据进行具体地图绘制练习.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第一章GIS地图制图概述224第二章专题地图介绍与实践6410第三章制图案例操作与应用81018合计161632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孙以义,杜鹃,许世远.
计算机地图制图(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6年6月.
[2]王红,李霖.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与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年6月.
[3]汤国安,杨昕.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431版社.
2017年8月.
[4]邓书斌,陈秋锦,杜会建,徐恩惠.
ENVI遥感图像处理方法(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年1月.
[5]汤国安,钱柯健.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实验操作100例.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7年9月.
[6]王文宇,杜明义.
ArcGIS制图和空间分析基础实验教程.
北京:测绘出版社.
2010年6月.
八、其他说明无432《国土规划数据库》课程教学大纲(LANDINFORMATIONSYSTEMANALYZEANDDESIGN)执笔者:伍兆强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任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3学分学时数总学时48,其中:理论36学时;实验(实训)12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后续课程国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二、课程简述本课程以高等院校培养综合型交叉学科本科人才为发展目标而编写,介绍了空间数据库的原理与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库系统概论、空间数据库、数据模型与空间信息模型、关系数据库模型、结构化查询语言、空间查询语言、关系模式的规范化理论、数据库设计与实施、空间数据存储和空间数据索引、国土资源信息资源规划、国土资源数据整合集成,以及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库设计等.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2-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学、规划、景观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2-2.
能够针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选择正确、可用的分析方法及模型.
433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2.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目标一:掌握本课程的主要知识与理论.
目标二:掌握本课程中与电子商务各环节相关的主要技能.
目标三:具有项目规划和管理能力与素质.
(二)考核方式1)本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2)考试着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考试内容覆盖课程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
(三)成绩评定综评成绩包括期末考试(占70%)、平时和作业(占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论一、数据库的基本概念1、数据2、数据库3、数据库管理系统4、数据库系统二、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与结构1、数据库系统的组成2、数据库系统结构第二章空间数据库一、空间数据库概述1、空间数据库基本概念2、空间数据类型重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与结构难点:无重点:空间数据库概述;空间数据库的发展现状难点:无4343、空间数据特征4、空间数据库作用二、空间数据库的发展现状三、空间数据库与传统数据库的比较1、空间数据库特征2、空间数据库与传统数据库的差异第三章数据模型与空间信息模型一、数据模型1、数据模型的概念2、概念模型3、层次模型4、网状模型5、关系模型二、空问信息模型1、基于场的模型2、基于对象的模型3、空间数据类型4、空间对象的操作5、动态空间操作第四章关系数据库模型一、关系模型概述二、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1、关系的数学定义2、关系的性质3、关系模式三、关系的完整性1、实体完整性2、参照完整性3、用户定义的完整性重点:数据模型;空问信息模型难点:数据模型;空问信息模型重点: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难点:关系的完整性;关系代数435四、关系代数1、传统的集合运算2、专门的关系运算第五章结构化查询语言一、SQL语言基本知识二、数据定义命令三、数据查询语言四、数据更新语言五、视图六、数据控制第六章空间查询语言一、World实例数据库二、扩展SQL以处理空间数据三、强调空间的查询示例第七章关系模式的规范化理论一、7.
1问题的提出二、7.
2关系的规范化第八章数据库设计与实施一、数据库设计概述1、数据库设计内容2、数据库设计的特点3、数据库设计的步骤二、需求分析重点:SQL语言基本知识;数据定义命令;数据查询语言;数据更新语言;视图;数据控制难点:数据查询语言;数据更新语言;数据控制重点:扩展SQL以处理空间数据难点:扩展SQL以处理空间数据重点:关系的规范化难点:关系的规范化重点:数据库设计概述;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难点: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4361、需求分析的任务2、需求分析的步骤3、需求分析的方法4、需求分析的结果三、概念结构设计1、概念结构设计的目标和任务2、概念结构的设计方法3、概念结构设计的步骤4、概念设计的结果四、逻辑结构设计1、逻辑结构设计的目标和任务2、逻辑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五、物理结构设计1、物理设计的内容和方法2、物理设计的评价六、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1、数据库的实施2、数据库的试运行3、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第九章空间数据存储和空间数据索引一、引言二、空间数据存储1、磁盘的存储结构2、缓冲区管理器3、域、记录和文件4、文件结构5、空间填充曲线三、空间数据组织1、纵向分层组织2、横向分块组织3、分层分块索引4、三维空间数据组织重点:空间数据存储;空间数据组织;栅格数据管理;空间数据索引难点:空间数据组织;空间数据索引437四、栅格数据管理1、管理方案2、组织形式3、存储结构五、空间数据索引1、网格文件2、R树第十章国土资源信息资源规划一、信息资源规划(IRP)二、国土资源数据资源规划第十一章国土资源数据整合集成一、数据整合集成要求二、数据整合集成方式三、数据整合技术方法四、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监控第十二章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库设计一、逻辑设计二、存储组织设计三、数据汇交更新设计四、数据共享服务设计五、国土资源数据仓库设计六、性能优化设计重点:国土资源数据资源规划难点:无重点:数据整合集成要求;数据整合集成方式;数据整合技术方法;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监控难点:数据整合技术方法重点:概念设计;存储组织设计;数据汇交更新设计;数据共享服务设计;国土资源数据仓库设计;难点:数据汇交更新设计;数据共享服务设计;国土资源数据仓库设计;性能优化设计(二)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堂讲授完成;对主要知识点和难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重点讲授.
典型的实例和实际问题求解,采用讨论方式与学生直接交流,引导学生采438用正确的思维进行分析.
理论联系实践,通过上机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算法、实现算法的实践过程.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论42第二章空间数据库22第三章数据模型与空间信息模型42第四章关系数据库模型222第五章结构化查询语言424第六章空间查询语言222第七章关系模式的规范化理论224第八章数据库设计与实施224第九章空间数据存储和空间数据索引222第十章国土资源信息资源规划42第十一章国土资源数据整合集成42第十二章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库设计42合计3632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1]毕硕本著.
空间数据库教程.
ISBN:9787030371928.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李军等著.
国土资源数据集成与应用.
ISBN:9787030447524.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二)教学参考书[1]徐世武,戴建旺著.
国土资源综合监管信息化研究与实践.
ISBN:9787030513984.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2]赵文吉著.
数字国土-设计、实现与应用.
ISBN:9787030219358.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八、其他无.
439《GIS三维建模与可视化》课程教学大纲(GIS3DMODELINGANDVISUALIZATION)执笔者:聂佩林审核人:魏兴琥、宋宪强、黄金国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任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
5学分学时数总学时40,其中:实验(实训)16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计算机图形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后续课程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等二、课程简述《GIS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专业任选课,其目标是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空间数据的三维建模与分析方法.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三维地理数据建模的理论、技术与实现方法,涉及三维数据结构、数据获取、空间建模、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等多个方面,并以geodatabase为例介绍地理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要课程主要集中表达以下几个问题:如何进行三维数据管理、三维空间数据的制作、三维空间表面表面的显示、对三维表面的坡度、坡向、可视域分析、三维可视化表达.
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使用三维可视化工具,对空间数据进行展现,制作各种三维专题图.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2-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学、规划、景观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信息指标点2-2.
能够针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选择正确、可用的分析方法及模型.
440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掌握GIS三维表达的基本理论、操作方法.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60%,实验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1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一、概述要求学生理解三维图形可视化在GIS应用中必要性和优势.
二、三维GIS平台技术现状要求学生了解三维GIS平台的平台体系架构、功能层次结构.
三、三维GIS平台应用及发展趋势要求学生了解三维GIS平台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第二章三维GIS数据管理一、三维空间数据模型要求学生了解典型三维空间数据模型、基于规则库的三维空间数据模型.
二、三维空间数据组织要求学生理解三维空间索引结构及分类、三维金字塔式数据组织.
三、三维空间数据管理要求学生了解多源数据融合、三维空间数据管理方式、一体化无缝集成管理.
第三章三维GIS模型构建一、三维建模技术现状重点:三维GIS平台技术现状难点:三维GIS平台应用及发展趋势重点:三维空间数据组织难点:三维空间数据管理重点:地上景观建模难点:数字地形建模441要求学生了解GIS三维建模的概念、技术发展现状.
二、空中物质建模要求学生了解空中物质的GIS三维建模方法.
三、地上景观建模要求学生掌握基于二维GIS数据的三维建模、基于遥感影像的三维建模、基于激光扫描系统的三维建模、基于CAD模型的三维建模.
四、数字地形建模要求学生掌握基于真实数据的地形生成技术、基于分形算法的地形建模技术、基于数据拟合的地形仿真技术.
五、三维地质建模要求学生掌握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与技术、层状地质体建模、复杂地质体建模、三维地质属性建模.
第四章三维GIS可视化一、三维可视化的发展要求学生了解GIS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空中物质可视化要求学生了解空中物质的GIS三维可视化方法.
三、地上景观可视化要求学生了解地上景观的GIS三维可视化方法.
四、数字地形可视化要求学生理解三维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流程、基于体素地理数据的可视化.
五、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要求学生理解三维地质数据体视化概念、三维地质数据体视化技术.
六、一体化集成显示要求学生理解三维场景管理与可视化策略、大规模体数据可视化、虚拟现实展示技术.
重点:数字地形可视化难点:数字地形可视化(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当今国内外三维GIS建模发展现状和热点问题,配合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课外阅读与调查、课内外作业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并设置实验课,通过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42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第一章绪论22第二章三维GIS数据管理64101第三章三维GIS模型构建86141第四章三维GIS可视化86141合计2416403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吴信才著,大型三维GIS平台技术及实践,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二)教学参考书[1]左小清著,道路交通网络三维GIS数据组织与可视化,北京:测绘出版社,2011.
[2]邬伦等著,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刘帅等著,GIS三维建模方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八、其他说明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图形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等.
443《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大纲(PictureProcessing)执笔者:王雪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
9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任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1学分学时数总学时16,其中:实验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地图学,计算机技术后续课程城市景观设计,居住区规划二、课程简述《图像处理》课程系统地介绍了Photoshop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
Photoshop是目前世界上最优秀的图像编辑和处理软件之一,广泛应用于平面设计、桌面出版、照片图片修饰、彩色印刷品、辅助视频编辑、网页图像和动画贴图等领域.
本课程能提升学生对图像的应用和处理水平,为就业奠定基础.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2-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学、规划、景观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2-2.
能够针对地理问题、城乡开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选择正确、可用的分析方法及模型.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44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些图像处理的基本知识.
(二)考核方式课程结束后,以开卷考查方式考核.
(三)成绩评定按百分制评定.
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基本操作一、工作界面介绍二、图像的调整三、颜色的填充第二章图像的编辑与修饰一、创建与调整选区二、图像绘制与修饰三、图像颜色调整第三章图层、通道和滤镜的应用一、图层的使用与调整二、通道和蒙版的使用方法三、滤镜的设置与应用重点:图像调整难点:图案填充,变换图像重点:创建选区工具,绘图工具的应用难点:特殊图形颜色的调整重点:图层的应用,不同滤镜的使用方法难点:图层混合模式和图层样式的编辑,针对图像要求的特效,如何选取滤镜处理方法(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及网络自学,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加强上机实践操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445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课外讨论习题小计1基本操作222图像的编辑与修饰4613图层、通道和滤镜的应用1061合计16162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凤凰高新教育编.
PhotoshopCS6基础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二)教学参考书:顾领中.
PS高手炼成记PhotoshopCC2017从入门到精通.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八、其他无.
446《3S前沿动态》课程教学大纲(ADVANCED3S)执笔者:徐丹审核人:石薇编写日期:2017年9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课程类型专业类课程课程性质任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1学分学时数总学时16,其中:实验(实训)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导论、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后续课程二、课程简述本课程对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及全球定位系统(GPS)产生与发展过程的论述,讲述3S未来的发展趋势.
该课程引导学生如何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等一系列问题,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目的,以增强学生的发展能力.
本课程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生的学科方向课.
要求学生了解GIS向多维、动态、一体化方向发展;GIS系统体系结构向开放式、网络化、信息栅格发展;软件实现向组件化、中间件、智能体方向发展;空间信息技术和通信进一步融合.
介绍用户的需要、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方法论的提高等因素,社会的发展深深地影响着3S的发展,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更是大大加速了3S普及应用的进程.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3-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城指标点3-1.
能够了解行业发展新动态,447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项目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编制,并了解审批程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熟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城乡规划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见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法.
毕业要求7-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理、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指标点7-1.
能够了解国家在城乡规划领域的新动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地理和城乡规划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考核学生是否掌握3S的发展过程与最新动态.
(二)考核方式本课程通过平时成绩与课程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三)成绩评定本课程的成绩分为两部分:平时成绩、课程论文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30%,课程论文成绩占70%.
平时成绩包含出勤率、课堂表现及实验报告.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3S发展概述一、3S产生与发展二、3S国外及国内发展情况第二章3S研究方向一、GIS的研究方向二、RS的研究方向三、GPS的研究方向第三章3S发展前沿一、GIS的发展前沿二、RS的发展前沿三、GPS的发展前沿重点:新3S技术及应用实例的理解,全面了解3S前沿发展动态448难点:通过实例分析学会独立思考与实际运用3S前沿技术(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启发式讲授教学以及学生展示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法、专题讨论法,学生查阅资料展示、专题辩论等教学手段,深化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效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同时,结合新型网络教学辅助手段,在课堂上,学生通过手机端和教师端进行互动,通过弹幕、抢答、即时互动答题等多种新型互动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中,提高教学效果.
ftlcloud(超云)目前正在搞暑假促销,美国圣何塞数据中心的云服务器低至9元/月,系统盘与数据盘分离,支持Windows和Linux,免费防御CC攻击,自带10Gbps的DDoS防御。FTL-超云服务器的主要特色:稳定、安全、弹性、高性能的云端计算服务,快速部署,并且可根据业务需要扩展计算能力,按需付费,节约成本,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活动地址:https://www.ftlcloud.com...
腾讯云双十一活动已于今天正式开启了,多重优惠享不停,首购服务器低至0.4折,比如1C2G5M轻量应用服务器仅48元/年起,2C4G8M也仅70元/年起;个人及企业用户还可以一键领取3500-7000元满减券,用于支付新购、续费、升级等各项账单;企业用户还可以以首年1年的价格注册.COM域名。活动页面:https://cloud.tencent.com/act/double11我们分享的信息仍然以秒...
艾云怎么样?艾云是一家去年年底成立的国人主机商家,商家主要销售基于KVM虚拟架构的VPS服务,机房目前有美国洛杉矶、圣何塞和英国伦敦,目前商家推出了一些年付特价套餐,性价比非常高,洛杉矶套餐低至85元每年,给500M带宽,可解奈飞,另外圣何塞也有特价机器;1核/1G/20G SSD/3T/2.5Gbps,有需要的朋友以入手。点击进入:艾云官方网站艾云vps促销套餐:KVM虚拟架构,自带20G的防御...